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_第1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_第2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_第3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_第4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單元導教】:本單元以“萬物有靈”為主題,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并從課文學習中受到啟發(fā),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與抒發(fā)的感情之間的關聯(lián)。引導學生平時注意留心觀察生活,關注身邊的事物,表達對身邊事物的情感,為習作積累素材和經(jīng)驗。【單元教學目標】:字詞句:認識25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31個字和25個詞語。閱讀:1.背誦《白鷺》和《蟬》。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章脈絡,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3.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谡Z表達:

1.發(fā)言時要控制時間。2.討論后作小結,既總結大家的共同意見,也說明不同意見。書面表達:

1.能把自己心愛之物的樣子、來歷寫清楚,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2.樂于分享習作?!締卧獌热菘偸觥浚?.本單元主題: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是圍繞“一花一鳥總關情”這個主題編排的,由《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四篇課文組成。目的一是通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花”“鳥”的內涵,二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善于通過普通事物發(fā)現(xiàn)不尋常的“美”,并能根據(jù)對事物的描寫,抒發(fā)自己的感情。2.本單元重點:(1)通過對比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本單元的4篇文章都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這種手法的運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鮮明生動。如《白鷺》中把白鷺和白鶴、朱鷺、蒼鷺進行對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進行對比;《桂花雨》中把故鄉(xiāng)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對比;《珍珠鳥》中把大珍珠鳥的“膽小”與小珍珠鳥的“與人親近”的前后對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啟發(fā)。(2)通過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點句子,從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朗讀和背誦課文。(3)練習寫作。能夠抓住事物特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締卧虒W要點和課時安排】:第一單元任務群設計思維圖:單篇課文教材解析:《白鷺》教材解析《白鷺》是郭沫若先生寫的一篇文質兼美、清純自然、別有情趣的散文。開篇即以一句“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在讀者的心里投下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象。雖然讀者還沒了解白鷺的樣子,但已經(jīng)在心里有了一個詩意的期待。接下來的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生動地描寫了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通過與白鶴、朱鷺、蒼鷺的鮮明對比以及對白鷺的蓑毛、長喙、腳的具體描寫,彰顯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和諧之美,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白鷺的贊賞。第6至8自然段寫白鷺在釣魚、棲息、飛行時充滿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作者雖沒有用繁復的語言來渲染白鷺,但寥寥數(shù)筆卻勾勒出幾幅清新的畫面,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最后一個自然段與篇首相呼應,對全文作總結,以確定的語氣贊美白鷺實在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給讀者以余音裊裊之感。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全文看似狀物,讀來卻優(yōu)美如詩。白鷺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美!它的顏色美,形體美,釣魚、棲息、低飛的畫面更美!它給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無窮的樂趣。白鷺本身蘊含的這種無盡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所要傳達的。這是一篇能有效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美文。全文語言樸實流暢、優(yōu)美如詩,尤其是字里行間飽含的那份濃濃的詩意,使人回味無窮。作者善于運用形象和色彩來刻畫事物,還運用了新奇貼切的比喻描繪了清麗悠遠的意境,使全文洋溢著濃濃的詩情。這篇文章,有詩一樣的語言和畫一樣的意境:一是形美,美在大小適宜、色彩和諧;二是意美,美在文中有畫、畫中有詩;三是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教學這樣一篇美文,需要著力引導學生潛心會文,品味語言文字。通過朗讀感受白鷺“色彩搭配和諧,身段大小適宜”的形美,在讀中感悟白鷺“詩中有畫,韻味無窮”的意美,并在詩意化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個別入情朗讀、集體入境誦讀等形式,努力達到詩意化的最高讀書境界。同時,在讀中積淀課文詩一般的文學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1.識字寫字。課文有5個生字要求會讀,11個要求會寫。可以讓學生借助拼音自主認讀,也可以組織小組隨文認讀,相互正音。認讀生字時,要注意區(qū)分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如“嗜”是翹舌音。文中“鏗鏘、蓑毛、嗜好、鏡匣、清澄、長喙”等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可以引導學生用査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解決。書寫生字“匣”時,注意筆順:先寫橫,再寫里面的“甲”字,最后為豎折。2.朗讀感悟。(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瀏覽課文,讀出能夠概括作者眼中白鷺形象的句子——“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薄鞍槍嵲谑且皇自姡皇醉嵲诠亲永锏纳⑽脑??!泵鞔_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初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再讀文章的主體部分,讓學生知道寫了白鷺的外形,以及釣魚、棲息和飛翔這幾個方面。這樣,學生對文章的寫作內容就有了清晰的認識。(2)品讀課文,感悟其“精巧”和“韻味”。組織學生默讀第1至第5自然段,進行圈畫、批注,進而感受白鷺外形的精巧和作者語言的優(yōu)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默讀課文第6至第8自然段,選擇其中最喜歡的一段,展開想象,描述畫面,體會白鷺如詩般的韻味和作者對白鷺的無比喜愛之情。3.積累運用。熟讀成誦,體會作者對白鷺滿滿的喜愛,并將喜歡的段落摘抄下來。還可以拓展誦讀其他寫白鷺的詩,豐富感受?!堵浠ㄉ方滩慕馕觥堵浠ㄉ吠ㄟ^講述一家人圍坐一屋品嘗花生以及談論花生的好處的故事,揭示了花生不求外表美觀,只求于世有用的品格,還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愿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文章開頭說“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覺得“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便提議“開辟出來種花生”。接著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種花生的全過程,然后寫到?jīng)]過幾個月,花生“居然收獲了”?!熬尤弧币辉~貼切地表現(xiàn)出一家人用辛勤勞動換來成果時的喜悅、興奮之情。第2和第3自然段寫全家想在后園的茅亭里過“收獲節(jié)”。盡管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然后從第4自然段開始,由吃花生很自然地過渡到了議花生。在父親啟發(fā)下,姐弟幾個爭著說花生的好處。父親則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等水果進行了比較,點明了花生的可貴之處——不好看,但有用。然后作者又借“我”的體會,進一步道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最后以“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結束全文,言簡意深,表明作者反對浮華虛榮,力求老老實實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的態(tài)度,進一步體現(xiàn)了其崇尚質樸、不慕虛名的思想境界??此菩殴P所至,實則寓理于物,頗具匠心??v觀全文,課文語言清新平易,沒有冗長的敘述,作者只用一支白描的筆娓娓敘談。所用語言都是日常話語,保留著生活的本色本真。簡潔的對話,讓人物的個性鮮明突出:母親溫和善良,姐弟單純可愛,父親循循善誘。雖然寥寥數(shù)語,卻栩栩如生,語言平淡,而立意高遠,兩者完美結合,使這篇看似平淡無奇的小散文有充足的文學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這種獨特的行文方式,正是吸引讀者的魅力所在。文章借花生來討論做人的道理和抒發(fā)自然而深切的情感,是用來落實相關“語文要素”的好文本。同時,文中的父親并沒有直接要求子女做什么樣的人,而是通過花生的生長特性,來啟發(fā)引導他們思索要做什么樣的人。這既體現(xiàn)了父愛的別致、深切,也讓讀者躬身自省為人處世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咀嚼體會。1.識寫生字。全文5個生字要求會讀,10個要求會寫。認讀“畝”,結合生活經(jīng)驗,明白其大小。認讀“吩咐”的“吩”,應強調其讀前鼻音;“咐”字可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來理解。認讀“榨”,讀準翹舌音,結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字義。認讀“榴”,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理解。認讀“矮”,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它與“高”相對?!爱€、播、澆、吩、咐、亭、榨、慕、矮、談”10個要書寫的字。重點指導學生寫好“播、澆、慕、矮”這4個字。其中“播”要強調它右上部分的豎和下方“田”字的豎不相連;“澆”可與“燒、曉、繞、饒”等形近字進行比較區(qū)分,理解字形與字義的關系;“慕”,強調寫的時候最后兩點必須并排寫:“矮”字左窄右寬,注意整體布局均勻,且左邊部首最后一筆是點。2.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好對話的關鍵是揣摩說話人的情緒、心情。可以先由師生合作示范讀,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配角色,讀好人物間的對話,從而準確表現(xiàn)人物的特征和心理。3.遷移運用。課文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寫出了花生的特點,并借花生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事物,默默無聞,卻實實在在地為他人、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如竹子、梅花、蜜蜂、路燈等??捎蛇@些事物聯(lián)想身邊的人,想一想,然后用一段話寫下來?!豆鸹ㄓ辍方滩慕馕觥豆鸹ㄓ辍愤x自琦君的散文《故鄉(xiāng)的桂花雨》,改編后作為一篇經(jīng)典的借物抒情文章編入教材。文章脈絡清晰,以香氣四溢的桂花為線索,通過作家琦君恬靜而溫暖的筆觸,回憶了桂花飄香時節(jié)的鄉(xiāng)童搖花之樂。文章以“桂花雨”為題,初見之下,便給人以芬芳的印象,令人心馳神往。第1自然段開篇明旨,點明了桂花的開花時間;第2自然段將桂花與梅花進行對比,寫了作者偏愛桂花香;第3自然段描寫了母親對桂花的念叨;第4自然段講了“搖桂花”時間的選擇及其原因;第5自然段用白描手法描寫了作者“搖桂花”的情景;第6自然段通過曬桂花、藏桂花、品桂花,讓我們感受到了分享的樂趣;第7自然段筆鋒一轉,寫了幾年后雖移居他處,但母親仍獨愛家鄉(xiāng)院中的桂樹。最后一段,則表達了作者想念童年時代的“桂花雨”,再次點題,使全文充盈著桂花的香味。通篇其實有三個隱含的琦君,在溫州搖桂花咯咯笑的小琦君,中學搬到杭州的少女琦君,以及在臺灣不得歸(本文出版于1976年)的六十多歲的老年琦君?;夭蝗サ臅r光、年華總是最能打動人的。于是在這篇散文里,作者大篇幅描寫了童年時代的小琦君,用她稚嫩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了純真的意趣、純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xiàn)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中,體現(xiàn)在清新的語言中,豐富而真摯。根據(jù)單元語文要素,這篇課文的教學內容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文本”語境,作者通過塑造形象把情感描寫出來而不是直接說出來。如描寫景物、人物、事件的語言?!爸辽偾昂笞笥沂畮准亦従?,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薄罢麄€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比缑鑼懩概畬υ挼恼Z言。其不同于日常對話,背后藏有母女的親情。這些語言是有畫面感的。二是“作者”語境。本文處處透露著琦君的思鄉(xiāng)之情。平淡溫暖的筆觸,對鄉(xiāng)愁主題而言,更能營造雋永溫馨的氛圍。暖心筆觸下的鄉(xiāng)愁,你看不見“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酸,也感受不到“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痛,也沒有“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的哀。只有悠遠如桂花香般綿延的鄉(xiāng)愁,在沖淡洗刷再沖淡的文字底下,在深藏隱秘再深藏的作者心間,回味后,讓人有幾絲惆悵。三是“文化”語境。琦君通過“桂花雨”,寫思鄉(xiāng)之情。正如搖桂花時紛紛落下的舒暢與心理的舒暢在結構上契合一樣,“雨”也有“愁思”的意象。琦君在自然世界中找到了反映自己心靈世界的物象,并用來表達深沉的情感。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寄情于桂花,并抒發(fā)對故土、親人的真摯情感的。結合文本語言美、情感真的特點,可采用“以讀促講”的方式,緊扣舒緩的文字,聯(lián)系作品的寫作背景。調動多種感官,在“品味桂花的香、搖桂花的樂、思故鄉(xiāng)的情”的過程中,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積淀語感,體會借物抒情的妙處。1.識寫生字。本文要求識記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認讀的兩個生字“籮、杭”都為形聲字,可通過與同音字“蘿、航”等比較,辨形記字。積累“浸、纏、香飄十里”等字詞。2.朗讀課文。本文文字平實、樸素,猶如一幅寫意畫。首先要反復朗讀,讀通課文,注意停頓,并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桂花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在此基礎上,再細細品讀,讀出情感,讀出語感。第2自然段,學生容易誤讀成作者也喜歡樹和花的形態(tài)。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關注“不像……只是……才能……可是”等不容易關注的詞語,體會作者對“桂花香”的沉醉之情。在整體感覺桂花雨的“香、甜”,搖桂花的“美、樂”時,要一層層逐步推進。先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桂花的語言;再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讀出快樂的感覺;最后深入地讀,透徹地讀,體會重點句“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的含義。3.遷移運用。琦君在自然世界中找到反映自己情感的物象地通過“桂花雨”寫了童年故事,思鄉(xiāng)情懷。閱讀時,可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是如何通過借物抒情的方法來表現(xiàn)人、事、物、景的。還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相同主題或有相同表達方式的文字,鞏固對“借物抒情”的表達方式的認識和運用。《珍珠鳥》教材解析《珍珠鳥》是馮驥才于1984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初刊載于《人民日報》,選作課文時有改動,是本單元的略讀課文。課文按時間順序敘事。先寫“我”為珍珠鳥布置了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巢;接著寫珍珠鳥雛兒的外形、活動以及與“我”由疏遠到親近的過程(膽小——漸漸膽大——親近我——信賴我);最后寫“我”的感悟,揭示了信賴就能創(chuàng)造美好境界的道理。課文語言清新動人,描寫細膩,洋溢著濃郁的詩意。行文安排疏密有致,感情線貫穿全篇。作者以“真好!”開篇,傳達了“我”得到珍珠鳥時的喜悅之情;接著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于是竹籠高懸,吊蘭遮掩,添水加食都不敢睜大眼睛驚動它們,飽含著“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緊接著濃墨重彩寫雛兒,寫它的可愛形態(tài),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寫“我”與雛鳥相處過程,作者抓住鳥兒的動作、神態(tài)細細描畫。在作者筆下,珍珠鳥雛兒活像一個活潑淘氣、天真無邪的孩童,于是對其親密呵護之情更是日漸加深,終于達到了“信賴”的境界。人鳥之情,感人至深?!俺醪搅私庹n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是本單元要落實的語文要素。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從鳥“好”、人“好”、文“好”三個層次入手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味,體悟作者在狀寫客觀事物時所融入的濃郁情感,感受作者心中溫柔的愛意。繼續(xù)學習“借物抒情”的方法,為本單元的習作作好鋪墊。1.學習字詞。認讀13個生字,其中“待”是多音字。文中有很多描寫雛兒外形、神態(tài)的詞語,可在閱讀時讓學生進入情境,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2.朗讀課文。初讀時著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基礎上,關注凝聚情感,值得推敲的語句,細細品味語言。“真好!”寥寥二字獨立成句,生動地傳達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在學習課文時要反復回扣這一關鍵句,通過一次次的朗讀來體會作者對小鳥真誠、細膩的關愛。3.遷移運用。作者筆下的小珍珠鳥實在可愛,樣子、動作、神情都讓人心生憐愛之情。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描寫珍珠鳥外形的語句,學習用寥寥數(shù)語,抓住特征、勾勒形象、表達情感的方法。在教學“人鳥親近”的場景里,先抓住細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再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進入情境,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鞏固內化“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犊谡Z交際:制定班級公約》教材解析“制定班級公約”是五年級上冊第一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意在引導學生回顧一至四年級班級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共同制定出契合本班實際的公約,以更好地促進班級的發(fā)展。教材內容分為四大部分:一是導語。通過引用俗語“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說明規(guī)則的重要。通過下定義的方式,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班級公約是指同學們共同制定、認可的規(guī)則。同時將制定班級公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闡述,激發(fā)學生參與制定班級公約、建設團結友愛班集體的責任感。二是情境圖。教材中配備了兩幅圖,左側是兩個孩子指著一個班級公約在進行討論,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代入感”。右側是張貼在墻上的班級公約的圖示,圖文并茂,給學生討論后繪制班級公約提供了樣例。三是交際流程。第一,提岀班級建設目標。班級公約應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針對學習、紀律、衛(wèi)生等方面,全班討論班級想要達到的目標。口語交際要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本次交際立足學生共同生活的班級實際,提出班級建設的目標,在目標的引領下細化規(guī)則。第二,分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這里又分為兩個層次,先針對班級建設的目標,在紙條上寫出兩三條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公約內容。每人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有條理地寫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去除不合理的、重復的部分,形成小組意見。公約內容要具體,便于落實。在合并、刪除、增補同伴發(fā)言的過程中,形成一致決議。第三,全班表決,形成公約。各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后,全班同學對公約逐條表決,形成班級公約。四是交際提示??谡Z交際要讓學生學會文明地與人進行溝通和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本次口語交際安排了兩個提示:一是發(fā)言要控制時間。這個提示可以讓一部分喜愛表達的孩子在一定時間內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同時傾聽同伴的發(fā)言。二是討論后作小結,既總結大家的共同意見,也說明不同意見。學生在這過程中學會概括,學會提煉。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交流形成班級公約,進行觀點的表達和分享。公約的形成是集思廣益的過程,教師要設計有梯度的情境,讓學生明白公約的內涵。在個體——小組——全班的討論中不斷總結、提煉,從而形成一致認可的觀點。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教帥應深入小組,引導愛表達的學生在小組發(fā)言中學會控制時間,鼓勵不愛表達的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本次教學的重點是有順序地表達觀點,學會用合并和刪除的方法總結出一致觀點。也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設計語言形式更加豐富的班級公約,如兒歌式公約、口訣式公約等。《習作:我的心愛之物》教材解析“我的心愛之物”是本冊教材第一次習作的主題,教材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聚焦“心愛之物”?!懊總€人都有自己特別鐘愛的東西,像琦君筆下故鄉(xiāng)的桂花,馮驥才眼中可愛的珍珠鳥。你的心愛之物又是什么呢?”這一導語可以啟發(fā)學生打開思路,在腦海里搜尋自己的“心愛之物”,為習作鎖定一個描寫的對象。導語之后列舉了種種可以描寫的事物,如玩具、手工作品、動物、衣物……進一步發(fā)散思維,提示學生“心愛之物”的范圍很廣,可以寫的事物有很多。二是展示“心愛之物”。教材里呈現(xiàn)了四幅圖,分別是憨態(tài)可掬的小熊毛絨玩具、旱冰鞋、綠毛龜、風鈴。形象的畫面有助于勾起學生的回憶,回想起心愛之物的來歷,如“親手制作”“在海灘上拾到”“爸爸獎勵”“媽媽在寒冷冬夜趕織”“好友轉學時送你”“舅舅在你生日時送的”……這些“心愛之物的來歷”就是開啟情感閘門的關鍵。心愛之物能傳遞一種溫暖的情感,能重現(xiàn)一個記憶的瞬間,能回味一刻美妙的感覺。三是習作表達提示,本次習作有三個明確的要求:1.寫出自己心愛之物的樣子,怎么得到的,以及成為你心愛之物的原因。2.學習本單元課文的寫法,圍繞心愛之物寫出自己的喜愛之情。3.辦一期“我的心愛之物”習作專欄,貼上習作和圖片,和同學分享。本單元的習作要素是“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本次習作提供了方法支架。因此,本次習作是借物抒情方法的實踐。寫一種事物,寫出它的樣子和特點,這在四年級下冊《習作:我的動物朋友》中有過類似的練習,因而學生會有一定的基礎。而如何“借物抒情”則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怎樣在描寫事物時不著痕跡地表達喜愛之情呢?教學的突破口在于追問學生“成為心愛之物的原因”,要啟發(fā)學生把“原因”寫充分,寫具體,這是表達喜愛之情的基礎和關鍵?;蛟S“心愛之物”的樣子特別漂亮、可愛,讓人愛不釋手,自然而然心生喜愛之情:或許“心愛之物”非常實用,給人很多的方便,幫人解決了不少難題;或許“心愛之物”的來歷還勾起了對一個人,一個場景,一種情愫的回憶,觸發(fā)了心靈深處最真摯的情感。這些都需要運用恰當?shù)姆椒?,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從寫作策略角度來看,本單元的課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為本次習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寫作方法上也作了鋪墊,《白鷺》充滿了詩意而精妙的描摹:《落花生》通過對比寫出了落花生的樸實無華卻有用的特點,蘊含了深刻的哲理;《桂花雨》描寫了桂花香和搖花樂,寄托了作者最深的思鄉(xiāng)之情,細膩生動的描寫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珍珠鳥》寫了人與鳥逐步信任的過程,小鳥傳神的動作神態(tài)讓人心生喜愛。這些方法就像一串串珍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