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歌閱讀贈友送別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03/wKhkGWbfMDiAayHCAAJnYR21xNA927.jpg)
![古詩歌閱讀贈友送別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03/wKhkGWbfMDiAayHCAAJnYR21xNA9272.jpg)
![古詩歌閱讀贈友送別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03/wKhkGWbfMDiAayHCAAJnYR21xNA9273.jpg)
![古詩歌閱讀贈友送別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03/wKhkGWbfMDiAayHCAAJnYR21xNA9274.jpg)
![古詩歌閱讀贈友送別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2/03/wKhkGWbfMDiAayHCAAJnYR21xNA927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詩歌閱讀之贈友送別一、贈友送別詩簡介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fā)友情,或用于寄托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fēng)貌。古時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shè)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有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詩歌題目通常以“贈、別、送”等字眼。送別內(nèi)容有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藝術(shù)特點,有的格調(diào)豪放曠達,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詞淺情深。贈友送別詩,是抒發(fā)詩人離別之情的傳統(tǒng)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fā)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贝硕卧挵亚楹途敖厝环珠_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fā)人意”,必須采用一些手法來“言情”。二、贈友送別詩題材特征1、情感表達:送別詩中常見依依不舍的不舍與傷感,離別后的思念與牽掛,以及對友人的安慰與勉勵。詩人通過送別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和對未來分別的憂慮。2、意象使用: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包括“柳”、“酒”、“月”、“水”等,這些意象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涵,也增強了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如“柳”與“留”諧音,常用來表達不舍之情;“酒”則象征著餞別時的深情厚誼;“月”和“水”則常用來烘托離別的哀愁和思念之情。3、表現(xiàn)手法:送別詩常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詩人的情感。此外,烘托、以樂景襯哀情、想象等手法也常被運用,以增強詩歌的藝術(shù)效果和感染力。4、題材背景:送別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多樣,既包括個人之間的友情送別,也包括國家政治動蕩下的親友離散。這些背景使得送別詩的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和深刻,既有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有對時代變遷的感慨。綜上所述,贈友送別詩題材特征通過豐富的情感表達、典型的意象使用、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深刻的題材背景,展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三、常見意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
送別詩中一些常用的意象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習(xí)俗類意象:
1、柳
(折柳送別)
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歡折柳送別,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折柳送別的習(xí)俗產(chǎn)生于漢代,產(chǎn)生原因大體有三點:一則,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fēng)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二則,“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三則,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xí)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
2、酒
(飲酒餞別)
古人離別多設(shè)宴餞行,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例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渭城曲》“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薄翖壖病稘M江紅》“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薄拙右住杜眯小匪栽S多贈友送別詩,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都飄散著濃濃的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二)時間意象:3、日暮
送別詩中常出現(xiàn)“日暮”、“斜陽”、
“夕陽”、“暮雪”、“暮鐘”等表明傍晚時分的詞語。并非詩人喜歡傍晚時分送別,而是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與暮色朦朧中的蒼茫感相協(xié)調(diào)。并且,傍晚時分會伴隨著飛鳥歸林、魚沉潭底,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征夫來說,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離情別緒。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別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的,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一致的;再則,月亮含有思鄉(xiāng)、思親的象征義,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懷。通過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別情更顯得動人深長。
(三)空間意象:
5、長亭
古代驛道旁置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送別親朋好友時往往在亭中設(shè)酒餞行,所以長亭也就成了一個抒寫離情別緒的意象。例如:“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薄畎住镀兴_蠻》“寒蟬凄切,對長亭晚?!薄馈队炅剽彙?/p>
6、南浦
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guān)系,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在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xiàn)得則較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寫送別的詩詞中,也浸染了離情別恨,像長亭一樣成為唐代送別之處的代名詞。
此外,“寒蟬”、“陽關(guān)”、“古道”、
“西風(fēng)”、“春草”、“眼淚”等也都是與離別有關(guān)的意象。四、贈友送別的基本類型1、謝別:例如:“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薄畎住顿浲魝悺愤@樣的送別,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同時也寫出兩人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2、戀別:例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此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將要去荒涼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戀和牽掛。3、壯別:例如:“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薄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惆悵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華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對友人的羨慕。4、闊別:例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人一改以往送別詩黯然銷魂的感傷情調(diào),格調(diào)高昂,氣象壯闊,雄渾豪放。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了豪邁的歌聲。五、思想內(nèi)容
并不是送別詩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寫惜別傷感之情。下面對送別詩歌思想內(nèi)容作一較為具體的概括,大致可分為以下七種情況:
1、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無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第二句“風(fēng)煙望無津”一句,用“風(fēng)煙”、“望”兩個詞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fēng)雨所遮,間接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
2、體貼入微的寬慰:
還以《送杜少甫之任蜀州》為例。詩人在第二句中流露傷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聯(lián)中感情基調(diào)立即有了變化,作者寬慰朋友,這次離別只是客中之別,只要彼此心相連,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不就好像近鄰一樣嗎?這首詩極盡寬慰之意,成為溫曖孤獨的心靈雞湯。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一詩,同樣有一般送別的惜別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陽關(guān)”是壯舉,所以詩中不見傷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詩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艱險的擔(dān)憂: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币辉姷牡谌淦簿叭肭?,朋友剛出發(fā),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春江渺茫,征帆一葉該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別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艱險前途的擔(dān)憂。
5、坦陳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別詩往往借別明心志。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痹姷淖詈髢删洌骸奥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眲t在送別感傷之外另辟蹊徑,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堅強性格,借送別而言心志,可謂一箭雙雕。
6、積極奮發(fā)的勉勵:
鑒賞詩歌,一定要能知人論世,初盛唐的詩人在詩歌中總是充滿一種積極樂觀精神。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匈奴猶未滅,魏絳復(fù)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寫與友人分別于繁華皇都,彼此心里總不免有些悵惘,但這種情緒只是輕輕帶過,詩人隨即把這種悵惘化為為國效力的責(zé)任。全詩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二句作結(jié),作者勉勵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zhàn)功。全詩一氣呵成,充滿積極奮發(fā)向上的豪情。
7、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
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與一般送別詩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向瀟湘,自己則北向長安。詩的末句“君向瀟湘我向秦”看起來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實際上在樸直的話語中,表現(xiàn)了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
可見,送別詩的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它在表達惜別留戀之情外往往還會寄托詩人的個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現(xiàn)詩人的性情品質(zhì),或凸現(xiàn)時代風(fēng)貌。在分析詩歌思想情感時,我們一定要學(xué)會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切勿掛一漏萬。
*思想感情表達的是離別時的留戀,不舍和傷感的愁緒。1、重在對友人的勸慰,激勵和關(guān)心。例:“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2、借送別來表達胸中的積憤或表明心志。例:“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薄醪g《芙蓉樓送辛漸》綜合型:既有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勸慰警示之意。*內(nèi)容情感①依依惜別的不舍與傷感。②離別后的思念與牽掛。③對友人的安慰與勉勵。④借送別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態(tài)。⑤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詩表達的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情感交雜在一起的集合體,它豐富復(fù)雜卻不雜亂無章。六、寫作風(fēng)格特點(一)、寫作特點1、托物寓情,形象生動。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來表達某種情誼或情懷。情誼是一種無形的東西,要把無形的東西變成形象的東西,就需要施展多種藝術(shù)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內(nèi)。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薄畎住顿浲魝悺反司湟运畋惹樯睿蜗笮缘乇磉_了真摯純潔的深情。名家贊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薄蹙S《送元二使安西》這是托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薄醪g《芙蓉樓送辛漸》這是借托玉壺、冰心比擬詩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親友。這比通常的帶口信報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2、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別詩,表面上看猶如一幅幅秀美的風(fēng)景畫,沒有什么情誼。但仔細一品味,便可以從中體驗到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例如:“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笙帶夕陽,青山獨歸遠?!薄獎㈤L卿《送靈澈上人》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送靈澈返竹林寺,雖不長,卻句句如畫。雖然字面上找不出一個情字,但從畫面中仍可感受到詩人的情意。首先,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摯的情誼。如“青山獨歸遠”這句,“青山”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則顯示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這首詩勾勒的是一種閑淡的意境。這種意境又是和詩人當(dāng)時官場失意、萌生歸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說是當(dāng)時詩人心情的寫照。由此可以說,該詩看似無情卻勝有情。(二)、作品風(fēng)格送別詩分為兩類:傷感型和豪邁型。1、傷感型:此類詩歌常有情感凄惻纏綿,情韻悠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的特點。古人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宦游)、征戎、鄉(xiāng)旅、歸隱等。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或折柳送別,或擺酒餞行,或?qū)懺娤嗨?,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
。這類詩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diào)。以悲情為主的:常常表達友人之間因離別而產(chǎn)生的依依不舍、悲傷之情,以及對友人前程的關(guān)切,對再次相聚的期待。例如:
送杜十四之江南白居易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這一類的還有如:柳永的《雨霖鈴》、王勃的《別薛華》、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柳宗元的《重別夢得》等。2、豪邁型:以抒發(fā)曠達或豪邁的情懷為主的:這類詩歌,并不著意渲染離別的傷感,把別情寫得豁達,顯得新穎別致。離別并非全都是傷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tài),意境開闊而音調(diào)爽朗;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絲毫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fā)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此外還有高適《別董大》,表現(xiàn)了對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參的《送李副使磧西行軍》,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鑒賞贈友送別詩風(fēng)格時,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樂觀進取的精神,心胸開闊、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羈。因此他的贈友送別詩景象宏闊、別情深摯豁達開朗,沒有傷感情調(diào),如《送友人》,這是李白贈友送別詩的特色。其他的還有很多,例如:送魏萬之京
李頎朝聞游子唱離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
云山?jīng)r是客中過。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
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
空令歲月易蹉跎。(三)特殊的贈別詩:此類詩歌,雖名為贈別詩,卻以言志為主。例如: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七、常見表現(xiàn)手法
詩歌的思想情感總要借助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送別詩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直接抒情。
如高適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表達自己雖不得意但滿懷信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詩歌講究含蓄蘊籍,表達情感往往婉轉(zhuǎn)曲折,經(jīng)常運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這種手法更是送別詩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表面寫去路煙靄迷茫,道路修遠,其實是要以此寄寓離愁之思,寓情于景顯得含蓄蘊藉。詩人觸而傷懷、借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余暉、流水通波、江風(fēng)引雨、平沙卷蓬、云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一經(jīng)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為“人化的自然”,便構(gòu)成一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韋應(yīng)物的《賦得暮雨送李曹》著力描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交織在一起,形成離別時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抒寫惜別哀傷之情。3、想象聯(lián)想(虛實結(jié)合)。
送別詩常借助想象表達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guān)切。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別詩中還經(jīng)常用到想象、聯(lián)想這種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例如:劉長卿的《送嚴士元》第三聯(lián)寫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痹娙擞裳矍暗穆淙杖シ@一實景而聯(lián)想到嚴士元聽去之地湖南應(yīng)是萬里草青。這是虛實結(jié)合的筆法,這樣虛實結(jié)合就拓寬了詩的意境,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思念之情。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chǔ)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這種孤寂環(huán)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guān)切。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想象分別后友人月下船泊瀟湘,“愁聽清猿”,甚至在夢里也因旅夜孤獨而不得安寢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現(xiàn)離別的惆悵和對友人深切的關(guān)懷。此外還有王維的《送韋評事》“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p>
歐陽修的《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秾艷清香相間發(fā)。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倍歼\用這種手法。4、比喻修辭手法。
為了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詩人在詩歌中還特別青睞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送別詩因為善于運用景物營造傷離別的氣氛,所以比喻手法更為常見。例如:宋代詩人劉遷的《柳梢青·盧梅坡》一詞:“泛菊杯滌,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勿勿,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边@首詞在表達感情時就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形單影只的孤獨之感,飄泊無定的離別之苦。下片又表明他的心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朋友盧梅坡的馬后,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以此來表達思念惜別之情。5、烘托。
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別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人的傷離之深。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于魅力。例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通過寫柳條藤蔓、黃鶯的傷離別表現(xiàn)人的情思心緒。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那徹夜流溢的燭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
6、以樂景襯哀情(也叫樂景寫哀情或反襯)。八、主題傾向1、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1)抒寫親人離別之情的,例如:蘇軾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問的《別程女》、黃景仁的《別老母》等等,(2)抒寫對友情的詠唱,例如:李白的《贈汪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吳偉業(yè)的《送友人出塞》等等2、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這類詩往往是詩人在艱難困厄之際寫就的,往往有不少見情見性的佳作,例如“天生賢才”終未被“君王”所用,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但他胸懷大志,仍想建功立業(yè):“身在江海上,云連京國深。行當(dāng)務(wù)功業(yè),策馬何骎骎
?!薄醪g《別劉谞
》3、重在勸勉、鼓勵、安慰的。(1)勸勉之中帶有明顯的“君子贈之以言”的傾向。例如: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堯臣的《東城送運判馬察院》等。(2)于慰藉之中傾注信心和力量。例如:高適《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被稱贊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
璠
《河岳英靈集》)。因為是知音,說話才質(zhì)樸而豪爽,又因別離,才以希望為慰藉。4、綜合型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這類送別詩內(nèi)涵豐富,表意的側(cè)重點也不明顯。例如:“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力籍,茂陵將見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薄x眺《新亭渚別范零陵云》把離別之情、勸慰之情和內(nèi)心的希冀巧妙地融為一體這些詩從情感上看,或“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有著濃重的傷感情緒,意極為凄悲,催下淚下;或一洗悲酸之態(tài),吹響豪邁的號角,激情蕩漾,氣貫長虹,如陳子昂《送魏大從軍》;或運用優(yōu)美的文字,勾畫綺麗的意境,創(chuàng)設(shè)輕松的氛圍,使人心曠神怡,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或慨嘆塵世之喧囂,追慕山林之空靈寂靜,贊嘆僧人之清靜脫俗,富有禪意之情等等。九、送別詩鑒賞方法1、從主題入手,體會詩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質(zhì))。黃徹在《蛩溪詩話》中指出:“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主。”表現(xiàn)離別的愁思,這是最為常見的,例如:“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許渾《謝亭送別》2、要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領(lǐng)悟作者所抒何情。因為贈別詩詞是以抒情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華詩詞獨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領(lǐng)悟到作者所抒何情。例如:“春風(fēng)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fù)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薄獎㈤L卿《別嚴士元》可以這樣問曰:“詩人在這首詩中怎樣多層次地描繪江南水鄉(xiāng)的景物?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答題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聯(lián)全是寫景,其次要懂得每聯(lián)各寫何景。在此基礎(chǔ)上對每聯(lián)詩意作簡要概括即可。首聯(lián)總寫江南水鄉(xiāng)初春的特點──春寒料峭,乍陰乍晴,變幻不定;頷聯(lián)具體描摹江南春景。3、領(lǐng)會詩詞中所蘊含的典故的含義,懂得詩人怎樣化用前人詩文。例如: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匈奴猶未滅,魏絳復(fù)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币匀齻€古代立功邊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自己為國立功的宏愿。開篇以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和魏絳消除邊患這兩個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從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絳一樣殺敵建功,保衛(wèi)邊疆。而魏絳和魏大同姓,用這樣的典故更顯得有詩趣,古人寫詩填詞常用此法。接下以趙充國喻魏大,《漢書》稱其為“六郡良家子”,他抗擊匈奴,官至后將軍。這一典故用得很別致,不直接點出是用典,而是通過送別時的交談透出,別有一番風(fēng)味。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竇憲喻魏大,激勵友人勇立戰(zhàn)功,詩人在使用這四個歷史上的抗敵英雄的典故時,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點出其名,或只說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變化,表現(xiàn)出純熟的技藝。4、抓住贈別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是深入領(lǐng)會詩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論上來說,細節(jié)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讀者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感的享受。如柳永《雨鈴霖》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則更為典型,詞人以非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主人公離別時愁苦的容態(tài),凄惻的內(nèi)心,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離別時的無窮悲痛。5、關(guān)注諧音修辭手法在贈別詩詞中的運用。例如:韋應(yīng)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痹娭械摹敖z”是“思”的諧音。詩人將“相送情”和“散絲”“互藏其宅”,可謂“妙合無垠”,且富有創(chuàng)新。李白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桃花潭水深千尺”寫別情,或取其長,或取其深,言情深意長者,白也為最,余者皆不足稱。而韋應(yīng)物則以細密的雨絲為比,且比中巧妙地蘊含諧音的手法可謂別開生面,獨辟蹊徑,雖不及李白,卻也給人以嶄新的形象,使詩句情景交融,意韻悠長,堪稱一絕。贈別詩詞中最為常見的諧音字有以“柳”諧“留”,以“秋”諧“愁”等,例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中的“揚子江頭楊柳春”,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中的“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如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中的“明日巴山道,秋山又幾重”,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秋盡江南草木凋”等等。6、考察抒情方式,體味作者感情??疾炱涫闱榉绞?,有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7、把握關(guān)鍵字詞,理解語句含意。理解語句含意是賞析語句的基礎(chǔ),而理解語句中的關(guān)鍵字詞又是理解語句含意的基礎(chǔ)。8、賞析表達技巧,明確表達效果。要求賞析的語句大多是表達技巧較為豐富的語句,在理解語句含意的同時還要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表達技巧,包括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句式(倒裝句、反問句、設(shè)問句)、用詞(疊詞、量詞)特點等。9、結(jié)合題干要求,明確答題方向。要吃準題干要求,若題干要求賞析某個語句,則答案應(yīng)包括理解語句含意,分析表達技巧,理解思想情感三個部分;若題干只要求分析某句的表達特色,就可主要分析表達技巧和內(nèi)容,不必分析情感;若題干要求分析某句的作用,則擬寫答案時除了分析語句含意、情感外,還要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該句的表達效果或作用。十、贈友送別詩設(shè)題模式1.概括畫面或意境內(nèi)容。描繪了什么景?2.賞析畫面或意境特色。景物具有什么特點?3.體會畫面或意境氛圍。這些景物渲染什么氣氛?4.把握畫面或意境表達的情感。景物描寫烘托什么情感?5.分析畫面或意境蘊含的意義等。答題模式:什么景——什么特點——渲染什么氣氛——烘托什么情感。
十一、習(xí)題演練1、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臨江仙·送錢穆父①
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②,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錢穆父:蘇軾的友人,時被謫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1)、“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贊揚了友人什么樣的品格?(4分)答案: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手法,贊揚了友人淡泊、堅貞的品格.(4分,“手法”2分,“品格”2分)(2)“送行淡月微云”句營造了什么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2分)答案:營造了在夜間為友人送行時凄清幽冷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寡歡的心情,
(2分,“氛圍”1分,“心情”1分)(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認為豪放達觀,有人認為失意惆悵,你的看法呢?請簡要分析。(4分)答案:①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dāng)隨遇而安。表現(xiàn)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脫情懷。②是失意傷悵。意在感傷自身。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嘆。③如說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復(fù)雜,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聯(lián)系作品分析3分)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6分)峽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里同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劍南風(fēng)景臘前春,山鳥江風(fēng)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1)、《峽口送友人》一詩描寫了什么時節(jié)的景色?他是通過那個意象表達出來的?答案:暮春
飛花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圍,營造意境,并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坝M春”則直接表明季節(jié)是暮春。
(2)、兩首詩在抒發(fā)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鄉(xiāng)之情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為客”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后一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xiàn)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3)、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詩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端褪窨汀芬皇遣捎昧朔疵嬉r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答案: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xiāng)的喜悅之情。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是一種從側(cè)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寫作時先從側(cè)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guān)鍵。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門外子規(guī)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1)、指出詩中“子規(guī)”意象的含義。(2分)答案: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子鵑。傳說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答案: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zhàn)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浪淘沙
歐陽修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偸钱?dāng)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湘教版數(shù)學(xué)八年級下冊《4.3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3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聽課評課記錄1
- 生態(tài)管護合同(2篇)
- 環(huán)境科學(xué)崗位中介合同(2篇)
- 北師大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6課《殖民地獨立運動》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xué)九年級下冊《1.2二次函數(shù)y=a^2 b c的圖象與性質(zhì)(5)》聽評課記錄4
- 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偉大的歷史轉(zhuǎn)折》聽課評課記錄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6.1《學(xué)無止境》聽課評課記錄
- 吉林省七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第7章一次方程組7.3三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聽評課記錄1新版華東師大版
- 初三年級組工作計劃范文
- DB61∕T 1854-2024 生態(tài)保護紅線評估調(diào)整技術(shù)規(guī)范
- GA 2139-2024警用防暴臂盾
- DL∕T 5810-2020 電化學(xué)儲能電站接入電網(wǎng)設(shè)計規(guī)范
- 北京三甲中醫(yī)疼痛科合作方案
- QCT957-2023洗掃車技術(shù)規(guī)范
- 新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1單詞正序英漢互譯默寫本
- 自愿斷絕父子關(guān)系協(xié)議書電子版
- 2023年4月自考00504藝術(shù)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美麗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學(xué)年美術(shù)一年級下冊
- 成都特色民俗課件
- 花城版音樂四下-第四課-認知音樂節(jié)奏(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