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
感性表象之美目錄第一節(jié)自然之形第二節(jié)自然之色第三節(jié)自然之聲第四節(jié)自然之味第五節(jié)自然之觸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有三個基本類型:其一是保持原初狀態(tài)的天然自然;其二是旅游觀賞中的景觀自然;其三是嵌合在人類活動中的生活自然,如庭院花草、公園山水、鄉(xiāng)村田野、牧場草原等。形式美感是人類審美意識的起點,感受大自然的聲色之美是人類最早的審美行為。自然的形象、色彩、聲音、氣息、質感是自然審美的現(xiàn)實基礎和審美內容。人的眼、耳、鼻,舌、身和大腦神經系統(tǒng)組成的視、聽、嗅、味,觸等感覺分析器官是自然審美的感知條件。自然具有萬千姿態(tài),人們在其中可感受造化的神奇,可觀賞凝固的時間。第一節(jié)自然之形一、自然之形中的靜態(tài)美位于大興安嶺山脈中的阿爾山天池,是一個火山口湖,嵌在林海之中,四周封閉,狀如明月。無論旱澇,湖水都保持同一水位,被稱為神奇的月亮天池。天然而成的月亮形狀為這個火山湖蒙上了神秘的美感神奇。(阿爾山天池qj9129409724)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的元謀土林,是徐霞客筆下“金沙燁燁,如云母堆疊”的神奇之所,時光機器借風雨之手耗時百萬年雕鑿出千奇百怪的土雕泥塑,形成成群的柱狀地形,望之如林。作家吳向東描述了這方新奇天地中的豐富形態(tài)及其粗獷之美。(元謀土林qj6396144373)人們在自然形態(tài)的豐富多姿中觀其形,賞其神,在常年累月自然力侵蝕變化中領悟時間的不朽張力。川無停流,林無靜樹。自然事物、自然現(xiàn)象因其變易而產生的流動之美是自然之形中的動態(tài)美。天地自然的發(fā)生與運行,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形態(tài)變化可以說是最直觀的證明。自然物的存在是動態(tài)多樣的,人們在對自然形態(tài)變化的觀賞和體悟中,體驗到了物之美與人之美。二、自然之形中的動態(tài)美在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中,生活也因之趣味盎然。動態(tài)美是自然之形中的生機與活力,流動、多變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人震撼,給人神秘、壯美或崇高之感。被稱為“天下第一潮”的錢塘江大潮,以其潮高、多變、兇猛、驚險而聞名世界。海水受到的引潮力影響,在入海處會出現(xiàn)潮頭陡立的壯觀景象。漲潮過程中,潮水由緩而急、由平而立,從柔和無形化身剛猛如堵,宣示著自然的偉力,讓人頓生敬畏之情。(錢塘潮qj9102318497)來自天際的流行雨則如永恒太空中突然盛放的曇花。宇宙中流星體的碎片以極快的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形成密集的星流,消散在黑夜中。人們仰望奇觀,為星河墜落的自然景觀賦予了豐富文化含義。在眾星流動中,宇宙的神秘和美妙、人類的浪漫與期盼融合為一。(玉龍雪山流星雨qj6648540253)色彩是自然審美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部分,是自然景觀美的重要因素。自然中的色彩美指給人以審美愉悅的自然物、自然現(xiàn)象各種顏色的美。人們在自然的多樣色調中體會著色彩美的豐富情調。第二節(jié)自然之色色彩是自然與生俱來的天然密碼。自然之色是豐富的,不同的自然事物、自然現(xiàn)象各有其獨特的色彩。放眼望去,色彩往往是率先奪目的元素,成為觀賞者情緒的起點和審美的開端。由于不同顏色的互相映襯,自然之色更顯絢麗。一、自然之色中的豐富美單一的色彩給人簡單輕松的感覺,而變化的色彩在更能體現(xiàn)自然之色的靈動和神秘。色彩變化是自然之色中常見而又迷人的現(xiàn)象。變化往往契合著時間的流逝。事實上,變化的色彩中蘊含了自然物的成長或演化的規(guī)律,為色彩審美增加了物理維度。二、自然之色中的變化美位于毛里求斯西南部景區(qū)中的“七色土”則打開了色彩的年輪演進。這塊同時擁有七種不同顏色泥土的土地,聚集著紅色、紫色、紫羅蘭色、藍色、綠色、黃色和棕色。不同顏色的泥土是玄武巖火山石逐漸轉變?yōu)檎惩恋V物的過程中形成的,由于巖石的不同冷卻溫度導致土壤的多彩的顏色的。(毛里求斯七色土景區(qū)qj6830704446)大自然不僅賦予人們豐富的形態(tài)美、色彩美,同時也奉獻出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讓人的耳朵也能夠時常沐浴在美感之中。瀑落擊潭、驚濤拍岸、泉水叮咚、溪流潺潺、風起松濤、雨打芭蕉、蟲鳴啾啾、鳥啼唧唧等等,都給人的聽覺以美的享受。音響美是指自然界給人以聽覺享受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的聲音之美。音響美是自然景觀類的審美要素之一。第三節(jié)自然之聲莊子在《齊物論》中用大量的筆墨描摹了風吹萬殊孔竅發(fā)出的聲音,名之為地籟。與之相應,人為之聲為人籟,自然之聲為天籟。自然中有無數(shù)的聲源,也形成了萬千獨特的聲音。不同特色的聲音往往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一、自然之聲的本色美如在敦煌之游中,千佛洞附近的鳴沙山就以其沙鳴之聲成為聲音景觀。據(jù)說若人從山頂下滑,沙礫隨之下墜,會發(fā)出隆隆響聲,而在睛朗的天氣,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fā)出絲竹管弦之音。(敦煌鳴沙山qj6149310199)除了在自然情境中聆聽自然之聲之外,人們還嘗試將其引入生活。如音樂家譚盾用平緩流淌的水聲、湍急沖擊的水聲、高低懸落的水聲等構成了動人的音樂作品《水樂》。他還探索用石頭演奏,創(chuàng)作了《石樂》。正如園林是將自然搬到了城市之中,上述音樂作品對自然音響的引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之聲,留住自然之聲的努力。自然景觀的音響美,在給人的聽覺以美妙的享受之時,能夠與眾聲和鳴,構建渾然一體的聽覺景觀,也能襯托環(huán)境、烘托氣氛,增添人們的生活情趣。聲與景的巧妙結合所形成的意境,對欣賞者有者強烈的感染力。二、自然之聲的襯托美聲音也是抒發(fā)感情,引發(fā)共情,建構意境的有力元素。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關漢卿《大德歌·秋)》風聲、雨聲、寒蛩兒的鳴叫聲、雨打芭蕉聲烘托了風雨凄迷的秋夜氛圍,這些音響在處于愁苦狀態(tài)中的主人公聽來,無疑更增添了愁思恨縷。美的文字表達與味覺緊密相連?!墩f文解字》中對“美”的解釋是:“美,甘也。從羊從大?!毙嵊X和味覺感知的直接生理體驗是人對美的初始認知。歷史上,人們對味的探討深化了對美的理解,以味論人、以味論文、以味論畫、以味論知、以味論政、以味論道……體驗欣賞自然萬物之味是自然審美的內容之一。第四節(jié)自然之味人們感受自然味覺饋贈的欣然怡然之情,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留下了痕跡。通過與自然相通相感,人們在發(fā)現(xiàn)和欣賞自然之味的過程中又打開了一個與自然對話的窗口。人們對形、色、聲的感知往往基于有形之物或身外之物,而對味的感知則并不來源于物的外表形式。從這個角度說,味是物的靈魂,而非軀體。味的無形可感性,具有一種虛靈之美。自然之味的虛靈還體現(xiàn)在味的時間性。與物之形可以復觀,物之色可以重賞不同,味的發(fā)生是審美主體的即時體驗。一、自然之味的虛靈美味道因其虛靈,不著物象,也因其虛靈,能夠突破即時的局限,在記憶空間中達到永恒。隨著記憶的久遠,看過的景物可能模糊,聽過的聲音可能被遺忘,而味道則能夠如影隨形。人們對味的體會具有親體性,物只有進入人的口腔或鼻腔,融入人的身體中,與人的身體生命欲望及其滿足息息相通時才能夠被體會。自然之味的浸潤美得益于味的綜合性特征。在自然審美中,人們通過味覺和嗅覺感受到的往往是調和為一的綜合之美。二、自然之味的浸潤美自然之味的浸潤感覺又是整體的。嗅覺之氣與味覺之味相伴相隨,構成了味的豐富層次。人們應用嗅覺和味覺共同構成的復合知覺,享受自然的通感之美。人的感覺之中,觸覺是一種基礎性的存在。從生理上說,眼耳鼻舌等感官都集中在頭部,而皮膚則遍布人的全身。從生命的意義上說,其他的感官豐富了人對世界的認知,而身體感覺則是人在世界上存在的證明。第二節(jié)自然之觸中國古人也很早關注到了作為感覺之一的觸覺。觸覺的重要性也可以在詞語的使用中窺見一斑,如觸物興懷、觸景生情、觸類旁通、一觸即發(fā),涉及到體物、抒情、認知、事態(tài)描摹等各類語境,而“觸”在上述情境中均起到了關鍵的引發(fā)作用。在自然審美領域,觸覺的加入使美感更為直接。通過皮膚對自然物的接觸或觸覺經驗移植,人們多了一重體驗美的維度。觸覺是一種最原初的知覺。與其他感覺比,觸覺因其直接觸發(fā)的特點給人最為強烈的感受,也牽動其他感覺融合其中,共同達成對自然的體認。觸覺不僅是皮膚對溫度、形狀、質地等物質材料的感受形式,還常有痛苦感、厭惡感、安全感、歡愉感、恐懼感等情感體驗伴隨。一、自然之觸的融合美觸覺不僅是媒介,它的超越之處,還在于可以發(fā)生在非接觸的情境中。人與物的觸覺給人最直接最深刻的接觸體驗,這些體驗在直觀和即時的感受之后,還會以記憶或經驗的方式存留于人的意識中,外射到非接觸的物體之上。甚至間接的觸感經驗也可以通過想象的移植,成為人對非接觸物的觸感。二、自然之觸的流轉美本章結束第八章
情景交融之美目錄第一節(jié)物感第二節(jié)美在意象在以耳目感官把握對象外在感性形式之美的基礎上,人們還對諸多的自然對象和現(xiàn)象心生波瀾,將之與自己的情感、人生、命運等關聯(lián)在一起,產生想象、聯(lián)想或領悟。心與物的關系也從單向的人對物的審美觀照轉為物啟人之情、人移情于物的互動狀態(tài),進而在審美活動中生成了情景交融的審美意象。在中國古代審美理論中,物感說和意象說是兩種頗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學說。物感說解釋了人類審美活動的發(fā)生以及過程中獲得的審美心理能力;意象說解釋了自然審美中,人與世界溝通和契合之后,產生了情景相融、物我同一的意象世界。“物感說”認為審美是外物對自我的激發(fā)和自我對外物的感應。“物感說”建立在自然物與自然現(xiàn)象和人類異質同構的認知基礎上,貫穿其中的是天人相通的思維方式。第一節(jié)物感理論上論及物感的較早著作是《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蔽簳x時期物感說在文學研究領域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簡言之,物感說是從審美發(fā)生、審美體驗和審美創(chuàng)造等不同維度對情與物關系進行的深入闡發(fā),是中國審美傳統(tǒng)中的重要理念。從審美發(fā)生的角度,物感說強調的是自然物的引發(fā)作用。一、自然之美對主體之情的引發(fā)從具體情形來看,大致有兩種:一是人看到自然物,感受到其獨特的審美特質,生出欣賞、愉悅之情。二是自然物撥動了人心靈深處的情感,使之借助自然審美的喚醒而產生共鳴。自然的博大、造物的神奇為人與自然的相遇提供了豐富的情境。比較因物生情的新生體驗,因物感發(fā)的心物共鳴則更像是主客體的久別重逢。從心理機制來說,物感是情以物興、物以情觀的主客體互動過程。在自然物對人情感的觸發(fā)過程中,情感的主動介入常常導致人們對自然之景的聚焦,符合情感表達的物進入鏡頭之中與情相應,在以情觀物的思維下,成為情的依托。二、主體之情與自然之美的互動在物相接時,情感的干預常常讓自然物帶上主體自我的色彩,不同人的眼中之物,因之常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色彩。物感過程中,人不是物的簡單直接的盛放物,而是感物而興的創(chuàng)造性主體。物感說是古人天人關系思考的成果,也是對審美實踐的理論總結,是審美意識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對后世影響很大。意象是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先秦兩漢萌芽后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fā)展,理論成果豐贍。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美學、現(xiàn)象學、闡釋學、心理學等理論與中國古典意象理論的溝通,在前人的基礎上,學界對意象的討論又增添了不少新成果。第二節(jié)美在意象意象作為一個美學范疇,首見于劉勰的《文心雕龍》。簡言之,意,指審美觀照和創(chuàng)作構思時的感受、情志、意趣;象,指出現(xiàn)于想象中的外物形象。具有審美潛力的自然物,其色彩、形狀、趣味等可以感動人心,讓人產生審美領悟。物象是審美主體對外物感受體悟的產物,雖常因實體之物而生,但卻是主體眼中之物。進入審美過程的實體物,往往經過審美主體的選擇、變形甚至重新組合,已非本然。一、審美觀照中的自然審美主體還可以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意成象,構建出心中之象,這種由審美主體內心意念活動直接產生的象可稱為心象。心象還可以是審美主體以某物象作為起點,生發(fā)出的象外之象。美是發(fā)現(xiàn)和照亮,正所謂“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審美關系中的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門診設備設施租賃與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與供應分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財產分割與子女撫養(yǎng)權分配合同4篇
- 2025年度美團特色團購合作合同范本細則4篇
- 2 24-全國護理專業(yè)教學 資源庫-1738309514230
- 診斷與改進“應知應會”50問
- 2025年度特色培訓學校股份合作發(fā)展合同3篇
- 2025年度校園春游活動團隊旅游合同
- 二零二五年企業(yè)員工出差通訊費用報銷及標準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信用借款合同隱私保護措施2篇
- 三年級數(shù)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附答案
- 中醫(yī)診療方案腎病科
- 2025年安慶港華燃氣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14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七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中藥飲片培訓課件
- 醫(yī)院護理培訓課件:《早產兒姿勢管理與擺位》
- 《論文的寫作技巧》課件
- 空氣自動站儀器運營維護項目操作說明以及簡單故障處理
- 2022年12月Python-一級等級考試真題(附答案-解析)
- T-CHSA 020-2023 上頜骨缺損手術功能修復重建的專家共識
- Hypermesh lsdyna轉動副連接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