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孟子》了解孟子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圣”,與孔子并稱“孔孟”。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在人性方面,他主張“性善論”。了解《孟子》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它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動,屬儒家經(jīng)典著作。
朱熹將《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寫作背景孟子所處的是一個“上下交征利(上下互相爭奪利益)”的時代。“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認為,一國上下不顧道義地逐利,就會作亂犯上,必然導致國破家亡。因此,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提出的“舍生而取義”的觀點,既是對人性的一種期望,也是對仁政的一種期待。疏通字音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疏通字音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yú)?鄉(xiāng)/(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疏通文義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整體感知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中心論點所欲魚、熊掌舍魚取熊掌生、義舍生取義提出論點設喻引出整體感知類比推理,由淺入深,自然明曉2.文章開頭是怎樣提出論點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疏通文義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譯文: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討厭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禍患我不躲避。疏通字音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譯文:假如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求得生存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躲避禍患的壞事,哪一件不可以做呢?疏通文義
由是則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
喪
耳。譯文: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禍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因此,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討厭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運用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用魚和熊掌分別比喻生和義,用舍魚取熊掌類比舍生取義,引出中心論點,使所論述的抽象道理更加具體形象,通俗易懂。中考對接3、(云南中考)本文開頭從“魚”和“熊掌”說起,有什么好處?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__________,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義
喪失道義(不義)
5.“非獨賢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這里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是心”: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惡者有甚于死者
“性善論”的思想“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chǎn)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疏通文義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譯文:一碗飯,一碗粥,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踩踏過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認為被)輕視而不肯接受。疏通文義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譯文: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疏通文義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作喪失了人的羞惡之心。理清層次,把握論證方法6.“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指什么?第1段稱“是心”,第2段稱“本心”?!氨拘摹笔侵概c生俱來的良心、良知,表現(xiàn)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內(nèi)核分別為仁、義、禮、智。在本章中側(cè)重指羞惡之心。孟子認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喪失,“賢者能勿喪耳”?!氨拘摹笔敲献踊谌诵员旧频挠^點提出來的重要概念,他認為人類的良知是一種本能的心理狀態(tài),不學而有,不教而在。所謂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文章主題
本文以魚和熊掌設喻,提出“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闡述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贊揚了那些重義輕利、舍生取義的人,批評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以“義”為重,不要失去“本心”。故患有所不辟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辟”同“避”,躲避?!稗q”同“辨”,辨別?!暗谩蓖暗隆保卸?、感激?!芭c”同“歟”,語氣詞。“鄉(xiāng)”同“向”,先前、從前。通假字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非獨賢者有是心也古義: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一簞食,一豆羹古義: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形似高腳盤。今義:豆類作物。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有益處,有益于。今義:加上,增加。通假字古義:是兩個詞,意思是能夠用來。今義:是一個詞,表示許可。舍生取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嗟來之食: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成語積累示例一: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元朝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示例二:蘇軾屢屢遭貶,但滿心所系仍是民生疾苦,不僅修建“蘇堤”,而且多次為民請命。示例三:陶淵明寧可辭官退隱山林,也不為五斗米折腰。示例四:岳飛選擇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jié),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示例五: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示例六: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屠刀毫不畏懼,寧死也不出賣黨組織,最后英勇犧牲。示例七: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吧嵘×x”的事例隨堂練習(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2)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3)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4)不辯禮儀接受的萬鐘是為了:(5)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專利權轉(zhuǎn)讓風險責任合同
- 教育用地購置居間合同
- 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合同
- 網(wǎng)絡安全防護技術合作合同
- 鋼筋工承包合同協(xié)議
- 電商交易退換貨合同協(xié)議
- 藝術收藏品交易合同及免責聲明
- 二零二四年度企業(yè)團隊拓展訓練激勵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2024年生活垃圾處理廠環(huán)境風險評估合同3篇
- 2025年度企業(yè)并購顧問服務合同
- 【家庭教育】0-3歲嬰幼兒早教訓練方案
-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
- 公眾聚集場所消防技術標準要點
- 社團活動經(jīng)費預算申請表
- 經(jīng)營范圍登記規(guī)范表述目錄(試行)(V1.0.2版)
- 2023年山東省威海市中考物理真題(附答案詳解)
- 第八講 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PPT習概論2023優(yōu)化版教學課件
- 王崧舟:學習任務群與課堂教學變革 2022版新課程標準解讀解析資料 57
- 招投標現(xiàn)場項目經(jīng)理答辯(完整版)資料
- 運動競賽學課件
- 2022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數(shù)學課程終結性評價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