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六 工藝工匠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6/wKhkGWbzuySAWyalAAFt1YE-wvQ193.jpg)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六 工藝工匠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6/wKhkGWbzuySAWyalAAFt1YE-wvQ1932.jpg)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六 工藝工匠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6/wKhkGWbzuySAWyalAAFt1YE-wvQ1933.jpg)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六 工藝工匠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6/wKhkGWbzuySAWyalAAFt1YE-wvQ1934.jpg)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六 工藝工匠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4/06/wKhkGWbzuySAWyalAAFt1YE-wvQ19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六工藝工匠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吳地工藝的歷史沿革;2、了解吳地各精華工藝品的起源發(fā)展和藝術特點;3、了解吳地各工藝品的制作工藝及傳承價值。(二)能力目標1、提高自身人文素質修養(yǎng)及鑒賞能力;2、搜集、展示、分析、研究文化信息。(三)思政目標1、理解吳地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并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2、理解吳地工藝制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開放借鑒、包容并蓄的交融精神。項目一吳地工藝概述一、吳地工藝的歷史沿革1、雛形時期早在距今數(shù)千年的遠古時代,吳地原始手工藝即嶄露頭角,并展現(xiàn)出了極高的水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發(fā)展時期漢代至隋唐之前,吳地工藝開始大放異彩。在蘇州葑門外天寶墩、覓渡橋兩處漢墓中出土了漢代漆器,造型美觀,形制多樣,堪稱工藝品中的典范。3、成熟時期隋唐至宋元時期,吳地手工藝技藝逐漸成熟,玉雕、織錦、印染、陶瓷、泥塑、漆器等,出現(xiàn)了全面繁榮。
4、鼎盛時期吳地在明清時期,風土滋潤,已成為富甲一方的天堂勝地,經(jīng)濟文化蓬勃發(fā)展,民間手工藝也空前發(fā)達,同時因受到文人階層的推崇和影響,逐步形成獨特的地域風格,引領著手工藝的時代潮流。5、變革時期二、吳地工藝的特點1、歷史悠久
與中國的物質文化發(fā)展同步,吳地的工藝也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2、門類繁多在中國工藝美術24個大類中,吳地工藝占22個,品種超過3500個。明清時期,朝廷在蘇州設置織造府,生產各種手工藝貢品,促使當?shù)孛耖g藝人更多地開辟門類,增設品種,創(chuàng)新花式。3、工藝精湛
吳地地處太湖流域,氣候溫和,水網(wǎng)縱橫,土丘溪流間物產豐富,富庶繁榮,居民生活安逸、心思細膩,在這樣的環(huán)境氛圍中,吳地人以休閑平和的心態(tài)進行著如藝術般的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了吳地民間手工藝精致典雅的藝術風格。項目二吳地工藝之精華一
蘇繡1、起源與發(fā)展
蘇繡起源于蘇州吳縣(現(xiàn)為蘇州吳中區(qū)),與湘繡、粵繡、蜀繡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自古便以精致素雅聞名于世。蘇繡的產地蘇州,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盛產蠶桑,自古以來就是錦繡之鄉(xiāng)。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絢麗多姿的錦緞,五彩繽紛的繡線,為蘇繡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蘇繡現(xiàn)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等地。2、藝術特點(1)蘇繡題材多樣、用途廣泛。(2)蘇繡的針法多樣、繡工精細。(3)蘇繡技藝講求創(chuàng)新。3、制作工藝
蘇繡工藝的制作流程包括選稿、上繃架、配線、繡制、裝裱等五道工序。4、傳承價值
2500年源遠流長的吳文化,孕育了蘇繡這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譽為“東方的藝術明珠”,具有極高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及藝術收藏價值。
二
絲綢
中國是世界絲綢的發(fā)源地,而吳地則是中國絲綢的發(fā)源地之一。
絲綢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世界了解中國,就是源于對中國絲綢的認識。幾千年前,沿著古絲綢之路走向歐洲的中國絲綢,帶去了一件件華麗精美的服飾,更帶去了我們輝煌燦爛的東方文明。正是從那時起,絲綢成為東方文明的象征及傳播者。
1、起源與發(fā)展
絲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蘇州園區(qū)唯亭鎮(zhèn)草鞋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紡織品實物殘片;湖州錢山漾出土了四千多年前的絲織品實物;吳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這都說明了吳地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yǎng)蠶紡絲的技術。村婦紡織2、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于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舴宜摹吨袊罚?887年出版)一書中,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非、歐的古代商業(yè)貿易路線,它橫貫亞洲,直達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代交通要道,因運送中國的絲綢而得名。絲綢是中國的發(fā)明,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征,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歐、亞、非三大洲人民的經(jīng)濟繁榮,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3、蘇州織造
蘇州自古就作為全國絲綢生產中心之一,為滿足皇室對絲織品的需求,從元朝開始,朝廷設織造局,也稱織造署。蘇州織造署與江寧、杭州織造署并稱“江南三織造”。清代的蘇州織造署建于蘇州帶城橋下塘今蘇州第十中學校址,后改名織造府??滴?、乾隆每次南巡江南,在蘇州均宿于織造府行宮。據(jù)記載,蘇州織造局占地約六十畝,行宮在織造局西部,有正寢宮、后寢宮、御膳房、御茶房、古戲臺以及佛堂等。蘇州織造府舊址(現(xiàn)為蘇州第十中學)4、現(xiàn)代絲綢業(yè)的發(fā)展
2020年以來,蘇州蠶桑產業(yè)加快了與高等院校深入合作的步伐,開啟了政-產-學-研合作的新篇章。蘇州絲綢行業(yè)協(xié)會與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共同成立了“蘇州絲綢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震澤鎮(zhèn)政府、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共同簽約開啟了政產學研合作之路,將在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蠶桑文化傳承和科研成果轉移等方面開展交流協(xié)作。三
緙絲
1、發(fā)展脈絡
緙絲在工藝與技法方面源于緙毛,二者的原材料不同。緙毛用毛紗,緙絲用桑蠶絲,緙絲繼承和發(fā)展了緙毛的技法,并與之相互融合。緙毛織物遠在彩陶土器時期(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存在,到商代其制作已很精良。緙絲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20世紀70年代初在吐魯番的平民墓出土了一件俑,其腰間系著一條寬2.2cm的緙絲帶,一同出土的還有唐代文書。這是中國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件緙絲實物。朱克柔《蓮塘乳鴨圖》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2、制作工藝
緙絲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它的織造工具是一種簡便的平紋木機、幾十個裝有各色緯線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撥子。緙織時,先在織機上安裝好經(jīng)線,經(jīng)線下襯畫稿,織工透過經(jīng)絲,用毛筆將畫樣的彩色圖案描繪在經(jīng)絲面上,然后再分別用長約十厘米、裝有各種絲線的舟形小梭依花紋圖案分塊緙織。同一種色彩的緯線不必穿過整個幅面,只需根據(jù)紋樣的輪廓或畫面色彩的變化,不斷換梭。3、市場價值
緙絲是中國絲綢工藝品中的精華,在明清兩代為帝王御用。與其它的絲綢工藝品相比,緙絲具備了藝術和工藝的雙重價值,并且它的強度遠遠高于任何的絲綢類工藝品,被稱為“千年不壞的藝術織品”。四
玉雕
揚州琢玉工藝源遠流長,其玉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是中國玉雕的重要產地之一。在《書經(jīng)·禹貢篇》中有“雍州貢琳瑯”、“揚州貢瑤琨”的記述。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傳承與發(fā)展,揚州玉雕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特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聞名于世。2006年5月20日,揚州玉雕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玉鏤雕山水人物香薰(清)
現(xiàn)藏于蘇州博物館
乾隆年間,揚州琢玉進入全盛時期,宮廷中重達千斤、萬斤的大玉山,多半為揚州工匠琢制,其中最富盛名的莫過于重逾萬斤被稱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它由揚州工匠耗時六年多精心雕琢而成,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該作品的完成,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和國之瑰寶?!洞笥碇嗡畧D》玉山
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五
桃花塢木版年畫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畫的內容大多為喜慶吉祥、門神、灶王等,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傳統(tǒng)民間年畫多由木板制作,過年時張貼用以營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借以驅邪納祥,祈福消災。
中國的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已有18個年畫項目被列入,其中最富盛名的六大年畫是蘇州桃花塢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河南開封朱仙鎮(zhèn)年畫、河北武強年畫、四川綿竹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獨具江南水鄉(xiāng)藝術特色,是吳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產物,其繪制精美、色彩雅致,層次清晰,享有“東方古藝之花”的美譽。2006年5月20日,桃花塢木版年畫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已有400余年的歷史,是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萆侥嗳擞苫萆胶谀嗄笾贫?,這種泥土質地細膩富于韌性,干而不裂,彎而不斷,可塑性極強,成品泥人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艷,情趣盎然。其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美的藝術造型,凝聚了古代吳地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在惠山泥人中,人們最熟悉和喜愛的,就是惠山大阿福。相傳古時惠山出現(xiàn)怪獸,經(jīng)常傷害人畜,踐踏莊稼。有個叫“沙孩兒”的小孩,勇斗怪獸,為民除害。當?shù)厝藗冇没萆降哪嗤了茉炝擞赂业摹吧澈骸毙蜗螅宰骷o念。經(jīng)過歷代藝人的再三創(chuàng)作,這個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藝術形象,便在人們心中活了下來。七、吳地其他工藝吳地是江南魚米之鄉(xiāng),山水清秀,風物清嘉,源遠流長的吳地文化造就了吳地工藝百花齊放,除了以上介紹的六種工藝以外,舉世聞名的還有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9月成功入選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南京云錦,其因色澤光麗燦爛,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織造精細、錦紋絢麗、格調高雅,被譽為“錦中之冠”,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濃縮了中國絲織技藝的精華,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璀璨結晶。另外,宜興紫砂、常州梳篦、蘇州制扇、蘇州明式家具、蘇州宋錦、蘇州劇裝戲具、揚州漆器等都是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吳地精華,她們像一顆顆鑲嵌在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閃耀著千年的光芒,澤潤著這片神奇的土地。項目三吳地工匠精神一、吳地傳統(tǒng)工匠精神的特點
持之以恒、堅守專注的執(zhí)著精神是吳地工匠精神的根本。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吳地工匠精神的核心。開放借鑒、包容并蓄的交融精神是吳地工匠精神的靈魂。二、吳文化對吳地傳統(tǒng)工匠精神的影響三、以工匠精神融入城市創(chuàng)新發(fā)展合作與探究一、蘇州博物館是地方歷史藝術性博物館,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筑大師貝聿銘。展區(qū)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4個陳列展廳。請同學們分組前往參觀,感受吳文化的獨特魅力,并選取一件你們最感興趣的藏品,詳細了解她的“前世今生”,以及該藏品所屬工藝的傳承現(xiàn)狀,制作PPT,小組互相交流。二、蘇州絲綢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絲綢專業(yè)博物館,設有歷史館、現(xiàn)代館、桑梓苑和絲織機械陳列室等六大展區(qū),其中歷史館包括古代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4.3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聽評課記錄3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聽課評課記錄1
- 生態(tài)管護合同(2篇)
- 環(huán)境科學崗位中介合同(2篇)
- 北師大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6課《殖民地獨立運動》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1.2二次函數(shù)y=a^2 b c的圖象與性質(5)》聽評課記錄4
- 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偉大的歷史轉折》聽課評課記錄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6.1《學無止境》聽課評課記錄
- 吉林省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7章一次方程組7.3三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聽評課記錄1新版華東師大版
- 初三年級組工作計劃范文
- DB61∕T 1854-2024 生態(tài)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技術規(guī)范
- GA 2139-2024警用防暴臂盾
- DL∕T 5810-2020 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wǎng)設計規(guī)范
- 北京三甲中醫(yī)疼痛科合作方案
- QCT957-2023洗掃車技術規(guī)范
- 新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1單詞正序英漢互譯默寫本
- 自愿斷絕父子關系協(xié)議書電子版
- 2023年4月自考00504藝術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美麗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學年美術一年級下冊
- 成都特色民俗課件
- 花城版音樂四下-第四課-認知音樂節(jié)奏(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