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實驗室檢查(健康評估課件)_第1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健康評估課件)_第2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健康評估課件)_第3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健康評估課件)_第4頁
常用實驗室檢查(健康評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實驗室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檢查學習內(nèi)容標本采集與處理常用篩檢試驗血管壁和血小板數(shù)量及功能檢測凝血和抗凝血功能檢測纖溶活性檢測學習目標掌握標本采集與處理掌握常用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檢查的篩檢試驗及其臨床意義一、概述正常生理狀態(tài):二、標本采集與處理盡量減少止血帶壓迫時間,保證靜脈穿刺一次成功

先采集不需要抗凝的血液標本,后采集凝血試驗標本

采血后立即將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要準確二、標本采集與處理采血前應(yīng)了解病人是否使用影響凝血試驗的藥物、用藥時間和劑量

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

溶血或脂血標本應(yīng)重新采集三、血管壁和血小板數(shù)量及功能檢測(一)束臂試驗(二)出血時間測定(BT)(三)血小板計數(shù)(一)束臂試驗又稱毛細血管脆性(抵抗力)試驗。方法:在前臂肘下4cm處畫一直徑為5cm圓圈給予上臂袖帶加壓8分鐘(100mmHg)

計算圓圈內(nèi)新出血點的數(shù)目。(一)束臂試驗參考值男性<5個;女性及兒童<10個臨床意義:血管壁結(jié)構(gòu)和(或)功能缺陷: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過敏性紫癜等血小板數(shù)量和功能異常:如ITP等其他:血管性血友病、嚴重肝病和應(yīng)用抗血小板藥物等(二)出血時間(BT)將皮膚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時間。BT的長短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數(shù)量、功能以及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的變化。參考值(6.9±2.1)分鐘,>9分鐘為異常(二)出血時間(BT)臨床意義BT延長血小板數(shù)量明顯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功能異常:血小板無力癥等嚴重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IC等血管異常: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藥物影響:應(yīng)用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BT縮短臨床意義不大四、凝血、抗凝血功能檢測(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APTT)(二)凝血時間測定(CT)(三)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PT)(四)血漿凝血酶時間測定(TT)(五)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Fg)(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在體外模擬體內(nèi)內(nèi)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測定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是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較為靈敏和最為常用的篩選試驗,也是監(jiān)測肝素治療的首選指標。(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原理:在受檢血漿中加入接觸因子激活劑、部分磷脂和Ca2+,通過激活因子XII而啟動內(nèi)源性凝血途徑,觀察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參考值:30~45秒

>正常對照值10秒為異常。臨床意義先天性凝血因子異常:如血友病A和B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嚴重肝病、維生

素K缺乏、DIC等循環(huán)抗凝物增多:如SLE肝素抗凝治療監(jiān)測(正常對照1.5~2.5倍)APTT延長APTT縮短見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狀態(tài)(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二)凝血時間(CT)是靜脈血離體后至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時間。是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的一項篩檢試驗。原理:靜脈血放入試管(玻璃試管、塑料試管)中,觀察血液接觸試管壁開始至凝固所需的時間。參考值:試管法:4~12min硅管法:15~32min塑料管法:10~19min(二)凝血時間(CT)臨床意義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因子XI缺乏癥凝血酶原、因子V、X減少:如嚴重的肝損傷纖維蛋白原嚴重減少口服抗凝藥纖溶亢進、循環(huán)抗凝物質(zhì)增加、DIC等CT延長(二)凝血時間(CT)CT縮短見于高凝狀態(tài)(三)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是在體外模擬體內(nèi)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測定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是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較為靈敏和最為常用的篩選試驗。原理:在被檢血漿中加入Ca2+和組織因子或組織凝血活酶,測定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三)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參考值:凝血酶原時間(PT):11~14秒,>正常對照值3秒為異常凝血酶原時間比值(PTR):

病人PT/正常PT:0.82~1.15秒國際標準化比值(INR):INR=PTRISI(三)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臨床意義先天性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嚴重肝病、維生素K缺乏、纖溶亢進、DIC、使用抗凝藥PT延長PT縮短血液高凝狀態(tài),如DIC早期、心肌梗死、

深靜脈血栓形成等。INR是口服抗凝劑治療的首選監(jiān)測指標

2.0~2.5(四)血漿凝血酶時間(TT)是測定在受檢血漿中加入“標準化”凝血酶溶液,到開始出現(xiàn)纖維蛋白絲所需要的時間。是反映血漿纖維蛋白原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的篩檢指標。參考值:16~18秒

>正常對照值3秒為異常。(四)血漿凝血酶時間(TT)臨床意義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血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增多肝素或類肝素物質(zhì)存在:肝素治療中、SLETT延長TT縮短無臨床意義(五)纖維蛋白原測定(Fg)纖維蛋白原由肝臟合成,是血漿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的含量或功能異常均可導致凝血障礙。是出血性疾病與血栓性疾病診治中常用的篩選指標之一。參考值:2~4g/L(五)纖維蛋白原測定(Fg)臨床意義急性感染:毒血癥、肺炎等無菌性炎癥:風濕熱、腎病綜合征等血栓前狀態(tài)與血栓性疾?。禾悄虿 ⑿墓5葢?yīng)激狀態(tài):外傷、燒傷、大手術(shù)后其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惡性腫瘤等Fg急性時相反應(yīng)蛋白原發(fā)性Fg減少或結(jié)構(gòu)異常:如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

繼發(fā)性Fg減少:如DIC晚期、纖溶亢進、重癥肝炎和肝硬化等(五)纖維蛋白原測定(Fg)臨床意義:

Fg五、纖溶活性檢測(一)血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

測定(PDF)(二)D-二聚體測定(D-Dimer,D-D)(一)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是在纖溶亢進時產(chǎn)生的纖溶酶的作用下,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原被分解后產(chǎn)生的降解產(chǎn)物的總稱。參考值:<5mg/L原發(fā)性纖溶

繼發(fā)性纖溶:如DIC、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惡性腫瘤、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等(一)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臨床意義:

FDP(二)血漿D-二聚體測定(D-D)血漿D-二聚體(D-Dimer,D-D)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降解產(chǎn)物之一。參考值:<0.3mg/L(二)血漿D-二聚體測定(D-D)臨床意義:繼發(fā)性纖溶的標志物診斷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篩檢指標之一D-D和FDP聯(lián)合檢測價值大:FDP增高,D-D陰性:原發(fā)性纖溶FDP、D-D均增高:繼發(fā)性纖溶(如DIC)小結(jié)標本采集與處理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的檢查篩檢試驗血管壁和血小板功能:束臂試驗、出血時間測定凝血、抗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時間、血漿凝血酶原時間、血漿凝血酶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纖溶活性: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D-二聚體實驗室檢查概念實驗室檢查是對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標本進行檢查,以獲得反映病原學、病理學或臟器功能狀態(tài)等相關(guān)檢查結(jié)果。在協(xié)助疾病診斷、判斷疾病預(yù)后、制定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觀察病情與療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內(nèi)容臨床血液學檢查體液和排泄物檢查臨床生物化學檢查臨床免疫學檢查臨床病原學檢查其他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第一節(jié)血液檢查學習內(nèi)容血液標本的采集:類型、采集部位血液一般檢查: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測定血細胞比容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

血小板計數(shù)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

紅細胞沉降率學習目標掌握血液學一般檢查的臨床意義(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熟悉血液學一般檢查的正常參考值學會正確采集血液標本案例導入與思考病人,女性,31歲,自覺疲倦、乏力,平時月經(jīng)量多,否認其他疾病病史。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血紅蛋白75g/L,MCV69fL,網(wǎng)織紅細胞1.8%,白細胞總數(shù)5.3×109/L,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未見異常,血小板180×109/L。案例導入與思考思考:1.血液常規(guī)檢查主要指標有哪些?2.該病人血常規(guī)檢查結(jié)果有哪些異常?3.該病人可能的診斷是什么?血液組成一、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標本的類型全血:血液標本中加入抗凝劑所得,包括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用于血細胞成分計數(shù)等檢查。一、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標本的類型血漿:全血標本經(jīng)抗凝離心后分離出的上層液體。用于凝血因子、部分化學成分的檢查。一、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標本的類型血清:全血標本不加抗凝劑,血液離體凝固后離心分離出的上層液體。用于大部分臨床化學和免疫學檢查。一、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標本的采集部位毛細血管采血:適用于靜脈采血困難,需血量較少的檢查項目,如血液一般檢查及部分床旁檢查的項目。現(xiàn)已少用。一、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標本的采集部位靜脈采血:應(yīng)用最多。成人首選采血部位是肘部靜脈,或腕部、踝部等處的靜脈,幼兒可于頸外靜脈采血。一、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標本的采集部位動脈采血:主要用于血氣分析。多在橈動脈、肱動脈或股動脈處穿刺,采集的血液標本必須與空氣隔離,立即送檢。二、血液一般檢查包括血液常規(guī)檢查、有形成分形態(tài)學觀察、紅細胞沉降率測定等。二、血液一般檢查傳統(tǒng)血液常規(guī)檢查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紅細胞平均值測定和紅細胞形態(tài)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平均值測定和血小板形態(tài)檢測二、血液一般檢查標本采集EDTA抗凝紫色帽真空采血管新生兒、腫瘤化療病人:末梢毛細血管血其他病人:靜脈血(一)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測定單位容積(L)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量及血紅蛋白量。用于診斷貧血、紅細胞增多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參考值:

紅細胞數(shù)(RBC)血紅蛋白(Hb)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新生兒(6.0~7.0)×1012/L170~200g/LRBC、Hb相對增多: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尿崩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絕對增多原發(fā)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繼發(fā)性:生理性(胎兒、新生兒、高原地區(qū)居民)、病理性(嚴重的

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氣腫、肺心?。ㄒ唬┘t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測定臨床意義:

紅細胞增多癥(一)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測定RBC、Hb生理性:嬰幼兒、15歲以下兒童、部分老年

人、妊娠中、晚期病理性紅細胞生成減少: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紅細胞破壞增多:溶血性貧血紅細胞丟失過多:急、慢性失血

貧血臨床意義:

貧血程度的判斷根據(jù)血紅蛋白減少的程度,貧血分為:

分度血紅蛋白濃度(g/L)輕度貧血>90中度貧血60~90重度貧血30~59極重度貧血<30(二)血細胞比容測定血細胞比容(HCT)又稱血細胞壓積,是指血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的比值,反映紅細胞的增多或減少。參考值:

男性:0.40~0.50L/L(40%~50%)女性:0.35~0.45L/L(37%~48%)(二)血細胞比容HCT相對性增多: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

(可作為補液量的參考)絕對性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癥HCT:各種貧血臨床意義:

(三)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網(wǎng)織紅細胞(RET)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到成熟紅細胞之間的過渡細胞。RET計數(shù)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三)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參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

絕對值(24~84)×109/L新生兒:0.03~0.06(3%~6%)(三)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活躍

見于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等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見于再障等貧血療效觀察指標

臨床意義:

RETRET(四)紅細胞沉降率紅細胞沉降率(ESR)簡稱血沉,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率。標本采集

枸櫞酸鈉抗凝黑色帽真空采血管

靜脈血參考值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四)紅細胞沉降率影響因素:血漿成分變化:清蛋白減少、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增加會使血沉加快;紅細胞數(shù)量和形狀:紅細胞減少時血沉加快,球形紅細胞增多血沉減慢。(四)紅細胞沉降率生理性:12歲以下的兒童、60歲以上的高齡者、婦女月經(jīng)期、妊娠3個月以上臨床意義:

(四)紅細胞沉降率

病理性

各種炎癥性疾?。杭毙约毦匝装Y、結(jié)核病

及風濕熱病變活動期組織損傷及壞死:急性心梗、大面積燒傷等惡性腫瘤高球蛋白血癥:肝硬化、慢性腎炎等其他:貧血、高膽固醇血癥等臨床意義:

(五)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是測定單位容積外周血液各種白細胞的總數(shù)。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是測定各種白細胞的相對百分率或絕對數(shù)量。白細胞計數(shù)參考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兒:(15~20)×109/L6個月至2歲:(11~12)×109/L臨床意義:白細胞增多:高于參考值(成人>10×109/L)白細胞減少:低于參考值(成人<4×109/L)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參考值:細胞類型百分數(shù)(%)絕對值(×109/L)中性粒細胞(N)

桿狀核(st)

分葉核(sg)0~550~700.04~0.52~7嗜酸性粒細胞(E)0.5~50.05~0.5嗜堿性粒細胞(B)0~10~0.1淋巴細胞(L)20~400.8~4單核細胞(M)3~80.12~0.8中性粒細胞(N)N生理性:妊娠、分娩、運動、飽餐、高溫等病理性急性感染:急性化膿性球菌感染嚴重的組織損傷及大量血細胞破壞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某些惡性腫瘤中性粒細胞(N)

N感染:G-菌、病毒血液系統(tǒng)疾?。涸偕系K性貧血、粒細胞減

少癥、粒細胞缺乏癥等理化因素損傷:射線、苯、鉛、氯霉素、磺

胺類藥、抗腫瘤藥等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等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正常以分葉核為主,桿狀核小于5%,無原始和幼稚細胞。核左移:外周血液中性粒細胞桿狀核增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幼稚細胞。最常見于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核右移:外周血液5葉核以上的中性粒細胞>3%。見于巨幼細胞貧血及應(yīng)用抗腫瘤代謝藥物后。在炎癥恢復(fù)期,可出現(xiàn)一過性核右移。如在疾病進展期突然出現(xiàn)為預(yù)后不良。E過敏性疾?。合?、藥物過敏、蕁麻疹等寄生蟲?。貉x病、蛔蟲病、鉤蟲病皮膚?。簼裾?、剝脫性皮炎、銀屑病等血液?。郝运柘蛋籽〉饶承盒阅[瘤:肺癌等某些傳染?。盒杉t熱等嗜酸性粒細胞(E)E見于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shù)、燒傷等應(yīng)激狀態(tài)或長期應(yīng)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后臨床意義不大嗜酸性粒細胞(E)B過敏性疾?。菏n麻疹、過敏性結(jié)腸炎、

藥物、食物超敏反應(yīng)血液?。郝运柘蛋籽 ⒐撬枥w維化惡性腫瘤:轉(zhuǎn)移癌其他:糖尿病、某些傳染病等無特殊臨床意義嗜堿性粒細胞(B)B生理性:出生后4~6天至4~6歲病理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為病毒感染血液?。杭薄⒙粤馨图毎籽?/p>

病、淋巴瘤組織移植排斥反應(yīng)淋巴細胞(L)LL應(yīng)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烷化劑等放射線損傷免疫功能缺陷淋巴細胞(L)生理性:嬰幼兒、兒童病理性某些感染: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

炎、瘧疾、活動性肺結(jié)核等某些血液病:單核細胞白血病等一般無意義單核細胞(M)MM(六)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PLT)是測定單位容積(L)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數(shù)量,是止血、凝血檢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檢驗項目之一。參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生成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性

損傷、急性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壞消耗增多: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

紫癜(ITP)、彌散性

血管內(nèi)凝血(DIC)血小板分布異常:如脾腫大、血液被稀釋(六)血小板計數(shù)臨床意義:

PLT原發(fā)性增多:見于骨髓增殖性腫瘤:如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

性血小板增多癥等反應(yīng)性增多:見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六)血小板計數(shù)PLT臨床意義:

小結(jié)血液標本采集:類型、采集部位血液一般檢查: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比容

網(wǎng)織紅細胞

紅細胞沉降率

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實驗室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第二節(jié)尿液檢查學習內(nèi)容一、尿液標本的采集與保存二、尿液物理學檢查三、尿液化學檢查四、尿液顯微鏡檢查三、尿液化學檢查(一)尿液酸堿度測定(二)尿液蛋白質(zhì)檢查(三)尿糖檢查(四)尿酮體檢查(五)尿淀粉酶測定(六)膽紅素與尿膽原測定

(一)尿液酸堿度測定尿PH值可反映腎臟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酸堿平衡的能力。參考值:正常人尿液多呈弱酸性(PH6.0-6.5)。臨床意義:尿pH減低:酸中毒、糖尿病、痛風、服用大量VitC等尿pH增高:堿中毒、嚴重嘔吐、尿路感染、服用堿性藥物等(二)尿液蛋白質(zhì)檢查參考值:定性試驗:陰性(-)定量試驗:<80mg/24h臨床意義:蛋白質(zhì)含量超過150mg/24h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的尿液,稱之為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腎小球性蛋白尿:中分子清蛋白為主,>1g/24h。見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糖尿病、高血壓、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腎小管性蛋白尿:小分子微球蛋白為主,見于腎盂腎炎、間質(zhì)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等。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漿中低分子量蛋白異常增多,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見于溶血性疾病、多發(fā)性骨髓瘤等。(三)尿糖檢查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在通過腎小球后可完全被重吸收,當血糖濃度超過腎小管最大重吸收能力(腎糖閾)時,未被重吸收的糖,就出現(xiàn)在尿液中。參考值定性試驗:陰性。臨床意義

(三)尿糖檢查暫時性糖尿:攝入性糖尿、應(yīng)激性糖尿、新生兒糖尿、妊娠性糖尿、藥物性糖尿。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Cushing綜合征、胰腺癌、胰腺炎等。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稱腎性糖尿,腎糖閾降低所致,見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間質(zhì)性腎炎。(四)尿酮體檢查尿酮體是體內(nèi)脂肪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當體內(nèi)脂肪大量分解而氧化不全,可致血酮增高,由尿排出。參考值陰性。臨床意義:糖尿病性酮尿: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非糖尿病性酮尿:見于高熱、嚴重嘔吐、腹瀉、長期饑餓、肝硬化等。(五)尿淀粉酶測定淀粉酶由胰腺分泌,當胰腺有炎癥病變或胰液排出受阻時,血和尿內(nèi)的淀粉酶含量均增高。參考值臨床意義:急性胰腺炎:尿淀粉酶一般在發(fā)病后12~24h開始升高,常維持3~10d后恢復(fù)正常。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傷、胰腺癌、膽石癥、總膽管阻塞、膽囊炎等,尿淀粉酶也升高。(六)膽紅素與尿膽原測定

正常人尿中有少量尿膽原及微量的尿膽紅素排出。參考值定性試驗呈陰性臨床意義肝內(nèi)、外膽管阻塞:膽石癥、胰頭癌、膽管腫瘤肝細胞損害:各型肝炎、藥物性肝損害各型溶血先天性高膽紅素血癥(六)膽紅素與尿膽原測定

黃疸類型尿膽紅素定性尿膽原定性溶血性黃疸陰性強陽性肝細胞性黃疸陽性陽性阻塞性黃疸強陽性陰性三種黃疸類型的尿膽紅素和尿膽原定性結(jié)果四、尿液顯微鏡檢查觀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細胞、管型和結(jié)晶。參考值白細胞:0~5個/HP

紅細胞:0~3個/HP

上皮細胞:少量移行上皮/鱗狀上皮細胞,無腎小管上皮細胞

管型:無管型或偶見透明管型尿結(jié)晶:多為生理性結(jié)晶臨床意義四、尿液顯微鏡檢查白細胞增加:>5個/HP,提示泌尿系感染,常見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等。紅細胞增加:>3個/HP,尿外觀正常者為鏡下血尿,見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腫瘤、結(jié)核、創(chuàng)傷、感染等。上皮細胞增加:大量或片狀脫落的上皮細胞,伴有白細胞,見于尿路感染;腎小管上皮細胞見于急性腎小管壞死、腎移植排斥反應(yīng)。四、尿液顯微鏡檢查管型:正常尿中無管型或偶見少量透明管型,異??商崾灸I實質(zhì)性損害。顆粒管型: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等腎臟病變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急性腎炎白細胞管型:急性腎盂腎炎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急性腎小管壞死蠟樣管型:見于慢性而嚴重的腎臟病變,預(yù)后不良,如慢性腎炎晚期、慢性腎衰竭。透明管型紅細胞管型四、尿液顯微鏡檢查尿結(jié)晶:尿酸結(jié)晶、草酸鹽結(jié)晶、磷酸鹽結(jié)晶等臨床意義:一般無大量尿酸結(jié)晶,主要見于痛風尿中出現(xiàn)結(jié)晶并伴有紅細胞時,提示泌尿系結(jié)石的可能。服用磺胺藥物時,可出現(xiàn)大量磺胺藥物結(jié)晶導致尿道結(jié)石或尿閉。實驗室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第二節(jié)尿液檢查學習內(nèi)容一、尿液標本的采集與保存二、尿液物理學檢查三、尿液化學檢查四、尿液顯微鏡檢查一、尿液標本的采集與保存(一)尿液標本種類(二)尿液標本采集注意事項(三)尿液標本的保存(一)尿液標本種類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適用于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療效觀察以及早期妊娠試驗等。隨機尿:即留取任何時間的尿液,適用于門診、急診患者。(一)尿液標本種類計時尿(3h、12h、24h尿):適用于尿中所含化學物質(zhì)(17-羥皮質(zhì)類固醇、肌酐、兒茶酚胺、尿蛋白、電解質(zhì)等)的檢查及測定。中段尿:留尿前先清洗外陰,排尿過程不間斷,以無菌容器只接留中間時段的尿液。用于有尿路感染時需做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者。(二)標本采集注意事項一般檢查標本應(yīng)留取于清潔、干燥的容器內(nèi),如需做細菌培養(yǎng)應(yīng)用無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女性患者應(yīng)沖洗外陰后留取中段尿,避免陰道分泌物或月經(jīng)血混入。男性患者應(yīng)防止精液或前列腺液混入。嬰幼兒應(yīng)先消毒會陰部后,將塑料采集袋黏附于尿道外口收集尿液,避免糞便混入。(三)尿液標本的保存尿液標本應(yīng)在采集后30min~2h內(nèi)送檢,不能及時送檢者,應(yīng)于4℃冰箱冷藏6~8h時,計時尿應(yīng)加入防腐劑進行防腐,常用的有:甲醛:用于尿管型、細胞計數(shù)檢查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定量檢查鹽酸:用于尿17-羥皮質(zhì)類固醇、尿17-酮皮質(zhì)類固醇、兒茶酚胺等測定二、尿液物理學檢查(一)尿量(二)顏色和透明度(三)氣味(四)尿液相對密度(一)尿量參考值

:成人:1000~2000ml/24h臨床意義:多尿:>2500ml/24h。少尿:<400ml/24h或<17ml/h。無尿:<100ml/24h或12h內(nèi)無尿液排出。(二)顏色和透明度

新鮮尿液為淡黃色、清澈透明。臨床意義:無色:見于尿量增多,如尿崩癥、糖尿病或飲水、輸液過多淡紅色或紅色(肉眼血尿):見于泌尿系統(tǒng)炎癥、結(jié)核、結(jié)石、腫瘤、外傷等,也可見于血液系統(tǒng)疾病。(二)顏色和透明度

濃茶色或醬油色:血紅蛋白尿,見于血型不的合輸血反應(yīng)、急性溶血、蠶豆病等。深黃色:尿液的泡沫也呈黃色,為膽紅素尿,見于阻塞性或肝細胞性黃疸。某些藥物如大黃等也可使尿液變黃,但尿中泡沫不黃。白色混濁:見于膿尿和菌尿(腎盂腎炎、膀胱炎)乳白色:乳糜尿(見于絲蟲病等)。(三)氣味正常尿液的氣味由尿內(nèi)揮發(fā)酸及酯類共同產(chǎn)生,尿液放置較久,因尿素分解可出現(xiàn)氨臭味。新排出的尿液有氨臭味多見于膀胱炎或尿潴留;蒜臭味見于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爛蘋果味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鼠臭味見于苯丙酮尿癥。(四)尿液相對密度又稱尿比重,可反映腎小管的濃縮和稀釋功能。參考值晨尿:1.015~1.025臨床意義:尿比重增高:見于高熱、脫水、出汗過多等所致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腎前性少尿。尿量不少而比重高見于糖尿病和腎病綜合征。尿比重減低:見于慢性腎衰竭、尿崩癥等。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腎實質(zhì)嚴重受損。實驗室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第三節(jié)糞便檢查學習內(nèi)容一、糞便標本的采集與保存二、糞便物理學檢查三、糞便化學檢查四、糞便顯微鏡檢查一、糞便標本的采集與送檢5g特殊檢查要求寄生蟲檢查:檢查前3日停用抗生素,留取糞便30g以上,連續(xù)送檢3天。血吸蟲孵化毛蚴應(yīng)留取24小時糞便;蟯蟲卵檢查應(yīng)使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清晨排便前在肛門周圍的皺襞處拭?。话⒚装妥甜B(yǎng)體檢查需立即送檢并注意保溫。隱血檢查:試驗前3日起禁食肉類、動物血和綠葉蔬菜,禁服維生素C、鐵劑、鉍劑等藥物,并連續(xù)檢查3日。一、糞便標本的采集與送檢二、糞便物理學檢查(一)量(二)顏色與性狀(三)寄生蟲(四)氣味二、糞便物理學檢查正常值量:健康成人每天排便一次,量約為100~300g。顏色與性狀:成人為黃褐色成形軟便;嬰兒呈黃色或金黃色糊狀便。氣味:有臭味。正常人食肉者味重,食素者味輕寄生蟲:無臨床意義三、糞便化學檢查糞便隱血試驗:采用化學方法或免疫學方法檢查糞便微量出血的試驗。

參考值:陰性臨床意義: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腫瘤的篩選檢查和鑒別診斷。三、糞便化學檢查隱血試驗陽性見于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消化道惡性腫瘤、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消化道腫瘤多為持續(xù)陽性,而消化性潰瘍在非活動期為陰性,這是兩者相鑒別的方法之一。四、糞便顯微鏡檢查細胞種類正常糞便

出現(xiàn)異常的常見病因白細胞無或偶見腸道炎癥、細菌性痢疾紅細胞無下消化道炎癥或出血:痢疾、結(jié)腸直腸癌及炎癥、痔瘡等巨噬細胞無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jié)腸炎上皮細胞少量腸道炎癥細胞注:細菌性痢疾時,白細胞增多為主,紅細胞散在分布;阿米巴痢疾時,以紅細胞增多為主。四、糞便顯微鏡檢查正常:無常見的寄生蟲卵:蛔蟲卵、蟯蟲卵、鉤蟲卵、鞭蟲卵、姜片蟲卵、血吸蟲卵等。是診斷腸道寄生蟲感染最可靠、最直接的依據(jù)。實驗室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第四節(jié)肝臟疾病實驗室檢查學習內(nèi)容血清蛋白質(zhì)檢查

膽紅素代謝檢查血清酶學檢查學習目標掌握肝臟疾病實驗室檢查的臨床意義熟悉肝臟疾病常用檢查項目及其參考值熟悉各類黃疸的實驗室檢查要點了解肝臟疾病常用檢查的目的因子II、VII、IX、X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吞噬系統(tǒng)血氨、藥物、毒物脂肪分解蛋白質(zhì)合成肝糖原合成、分解肝臟的生理功能物質(zhì)代謝分泌膽汁解毒產(chǎn)熱調(diào)節(jié)血容量合成凝血因子吞噬防御維生素儲存激素滅活肝臟疾病實驗室檢查目的了解肝臟有無損傷及損傷的程度,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

協(xié)助診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鑒別黃疸的類型

評價肝臟的儲備功能

健康檢查肝臟疾病常用檢查項目一、血清蛋白質(zhì)檢查二、膽紅素代謝檢查三、血清酶學檢查一、血清蛋白質(zhì)檢查(一)血清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測定(二)血清蛋白電泳血清總蛋白(TP)是血清清蛋白(A)和球蛋白(G)的總和。清蛋白在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體內(nèi)代謝物質(zhì)轉(zhuǎn)運及營養(yǎng)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球蛋白是多種蛋白質(zhì)的混合物,與機體免疫功能和血漿黏度密切相關(guān)。(一)血清總蛋白、清蛋白和清/球蛋白比值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血清總蛋白(TP):60~80g/L清蛋白(A):40~55g/L

球蛋白(G):20~30g/LA/G:(1.5~2.5):1臨床意義

用于檢測慢性肝損傷(一)血清總蛋白、清蛋白和清/球蛋白比值TP、A

:血液濃縮、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等TP、A臨床意義肝臟疾?。喝缰匕Y肝炎、肝硬化、肝癌蛋白質(zhì)攝入不足:營養(yǎng)不良、吸收障礙蛋白質(zhì)丟失過多:腎病綜合征、嚴重燒傷蛋白質(zhì)消耗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清水分增加:水鈉潴留、靜脈補液過多臨床意義慢性肝臟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M球蛋白血癥:如多發(fā)性骨髓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喝鏢LE、風濕熱慢性炎癥:如結(jié)核病、瘧疾、黑熱病TP、GA/G倒置: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引起

見于嚴重肝功能損害,如慢性中度以上持

續(xù)性肝炎、肝硬化、原發(fā)性肝癌;M球蛋白血癥血清蛋白電泳是用電泳方法測定血清中各類蛋白占總蛋白的百分比,有助于肝臟、腎臟疾病和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診斷。原理在堿性環(huán)境中血清蛋白質(zhì)均帶負電,在電場中會向陽極泳動。(二)血清蛋白電泳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清蛋白62%~71%

α1球蛋白3%~4%

α2球蛋白6%~10%

β球蛋白7%~11%

γ球蛋白9%~18%(二)血清蛋白電泳臨床意義肝臟疾?。杭毙约拜p癥肝炎時多無異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時,A降低,α1、α2、β球蛋白有減少傾向,γ球蛋白增高。(二)血清蛋白電泳臨床意義多發(fā)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良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癥:β至γ區(qū)帶之間可出現(xiàn)一特殊單克隆區(qū)帶,稱為M蛋白。(二)血清蛋白電泳二、膽紅素代謝檢查(一)血清膽紅素測定(二)尿內(nèi)膽紅素與尿膽原檢查正常膽紅素代謝血清膽紅素測定血清膽紅素包括未結(jié)合膽紅素(UCB)與結(jié)合膽紅素(CB),兩者合稱總膽紅素(STB)檢測血清總膽紅素、結(jié)合膽紅素及未結(jié)合膽紅素濃度,對了解肝功能、鑒別黃疸類型和病情判斷有重要意義。血清膽紅素測定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成人:STB:3.4~17.1μmol/LCB:0~6.8μmol/LUCB:1.7~10.2μmol/L臨床意義臨床意義判斷有無黃疸及其程度隱性黃疸:STB

17.1~34.2μmol/L顯性黃疸:STB

>34.2μmol/L黃疸程度:輕度STB34.2~171μmol/L中度STB171~342μmol/L重度STB>342μmol/L臨床意義推斷黃疸的病因輕度:溶血性黃疸輕、中度:肝細胞性黃疸中度:不完全阻塞性黃疸

重度:完全阻塞性黃疸臨床意義判斷黃疸類型

血清膽紅素(umol/L)類型STBCBUCBCB/STB溶血性黃疸<0.2肝細胞性黃疸0.2~0.5阻塞性黃疸>0.5三、血清酶學檢查(一)血清轉(zhuǎn)氨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二)堿性磷酸酶(ALP)(三)γ-谷氨酰轉(zhuǎn)移酶(GGT)(四)單胺氧化酶(MAO)(一)血清轉(zhuǎn)氨酶用于肝臟疾病檢查的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ALT主要分布在肝臟,其次是骨骼肌、腎臟、心肌等組織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臟、骨骼肌和腎臟組織中。(一)血清轉(zhuǎn)氨酶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A(chǔ)LT:5~40U/LAST:8~40U/LAST/ALT:1.15臨床意義

反映肝細胞受損及程度

臨床意義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損傷:ALT與AST均顯著升高

,ALT升高更明顯急性重癥肝炎:初期以ALT升高顯著,隨病情進展,ALT下降,同時膽紅素進行性升高,呈現(xiàn)“酶膽紅素分離”現(xiàn)象,預(yù)后極差臨床意義慢性病毒性肝炎ALT、AST輕度升高或正常,AST/ALT<1若AST升高較ALT顯著,即AST/ALT>1,提示慢性肝炎進入活動期可能臨床意義肝硬化代償期ALT可輕度增高或正常失代償期ALT可持續(xù)升高病變累及線粒體,AST升高程度超過ALT臨床意義原發(fā)性肝細胞癌:ALT與AST可正?;蜉p、中度升高膽道疾病:ALT與AST可中度升高其他疾?。杭毙孕募」K?、急性腎盂腎炎某些化學藥物:異煙肼、氯丙嗪、利福平等(二)堿性磷酸酶(ALP)主要來源于肝臟和骨骼,少部分來自小腸和妊娠期胎盤組織,極少部分來自腎臟。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男性:45~125U/L

女性:20~49歲30~100U/L50~79歲50~135U/L臨床意義病理性增高

肝膽系統(tǒng)疾?。号袛嗄懙拦W璧淖詈弥笜?,見于各種肝內(nèi)、外膽管梗阻性疾病,如胰頭癌、膽道結(jié)石、肝內(nèi)膽汁淤積等骨骼疾?。豪w維性骨炎、骨折恢復(fù)期、佝僂病、轉(zhuǎn)移性骨腫瘤等臨床意義病理性增高

鑒別黃疸:阻塞性黃疸:ALP明顯升高ALT僅輕度增高肝細胞性黃疸:ALT活性明顯增高ALP正?;蛏愿撸ㄈ│?谷氨酰轉(zhuǎn)移酶(GGT)血清中的GGT主要來自肝臟,少量來自腎臟和胰腺。當肝內(nèi)合成亢進或膽汁排出受阻時,

血清中GGT增高。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男性:11~50U/L

女性:7~32U/L臨床意義膽道阻塞性疾?。阂娪谠l(fā)性膽汁性肝硬

化、硬化性膽管炎、肝癌等急、慢性酒精性肝炎:是反映酒精性肝損傷和觀察戒酒的良好指標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腫瘤(四)單胺氧化酶(MAO)MAO主要分布在肝、腎、胰、心等器官,存在于線粒體中。MAO能促進結(jié)締組織的成熟,臨床上常用來觀察肝臟纖維化的程度。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12~40U/ml

臨床意義肝臟疾?。褐匕Y肝硬化及肝硬化伴肝癌時,MAO活性明顯增高;急性重癥肝炎時增高;

重度慢性肝炎近半數(shù)增高肝外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小結(jié)血清蛋白質(zhì)檢查:TP、A、G、A/G測定,血清蛋白電泳膽紅素代謝檢查:血清STB、CB、UCB

血清酶學檢查

:ALT、AST、ALP、GGT、MAO實驗室檢查

腎功能檢查學習內(nèi)容腎小球功能檢查: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腎小管功能檢查:尿濃縮稀釋試驗

尿滲量(Uosm)測定學習目標掌握腎功能檢查的方法及臨床意義熟悉常用腎功能檢查項目及其參考值了解腎功能檢查項目的臨床應(yīng)用腎臟的生理功能代謝廢物清除尿酸、尿素、毒素及其它代謝廢物調(diào)節(jié)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血壓維持血壓穩(wěn)定骨骼腎臟是維生素D活化的重要場所,調(diào)節(jié)鈣吸收血液釋放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骨髓生成紅細胞一、腎小球功能檢查(一)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測定(二)血清肌酐(Scr)測定(三)血清尿素氮(BUN)測定體內(nèi)肌酐的來源與排泄肌酸磷酸肌酸肌酐食物(肉類)

(內(nèi)源性:肌肉98%)(外源性)(一)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測定腎排泄腎小球濾過不被腎小管重吸收腎小管排泌量很少腎臟在單位時間內(nèi)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內(nèi)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的能力,稱為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是目前臨床上評價腎小球濾過功能最常用的試驗。(一)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測定標本采集連續(xù)3天進低蛋白飲食,并禁食肉類,避免劇烈運動。第4天晨8時將尿液排盡后,留取24h尿,并加入甲苯防腐。采血2~3ml,與24小時尿液同時送檢。(一)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測定參考值成人80~120ml/min

臨床意義較早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的敏感指標評估腎功能損害程度指導臨床治療和用藥(一)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測定根據(jù)Ccr,可將腎功能分為:評估腎功能損害程度腎功能損害程度Ccr(ml/min)輕度70~51中度50~31重度<10腎功能分期Ccr(ml/min)腎功能代償期50~80腎功能失代償期20~50腎衰竭期10~20尿毒癥期終末期腎衰竭<10Ccr<40ml/min時,限制蛋白質(zhì)的攝入Ccr<30ml/min時,噻嗪類利尿劑常無效Ccr<10ml/min時,可作為血透治療的指征,對速尿等利尿劑的療效明顯減低指導臨床治療和用藥肌酐主要由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且不被腎小管重吸收。腎實質(zhì)受損害時,Scr就會明顯上升,其靈敏度較血尿素氮好,但并非早期診斷指標。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二)血清肌酐(Scr)測定參考值

全血:88.4~176.8μmol/L

血清或血漿: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臨床意義(二)血清肌酐(Scr)測定急性腎衰竭,Scr進行性升高為器質(zhì)性損害的指標,可伴有少尿或非少尿慢性腎衰竭,Scr升高程度與病變嚴重性一致

代償期:Scr<178μmol/L失代償期:Scr>178μmol/L腎衰竭期:Scr>445μmol/L

尿毒癥期:Scr>707μmol/L評價腎小球濾過功能腎前性少尿,Scr<200μmol/L腎性少尿,Scr常>200μmol/L鑒別腎前性和腎性少尿尿素氮主要經(jīng)腎小球濾過隨尿液排出。腎功能受損時,血BUN濃度升高。標本采集黃/紅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參考值成人3.2~7.1mmol/L臨床意義(三)血清尿素氮(BUN)測定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的中晚期指標見于各種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間質(zhì)性腎炎所致的慢性腎衰竭腎衰竭代償期:BUN<9mmol/L

腎衰竭失代償期:BUN>9mmol/L

腎衰竭期:BUN>20mmol/L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嚴重脫水、大量腹水、心力衰竭等導致血容量不足,腎血流量減少引起少尿,此時BUN升高,但Scr升高不明顯,BUN/Cr>10:1腎前性少尿上消化道出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大面積燒傷、高熱、高蛋白飲食等,此時BUN升高,但Scr一般不升高。蛋白質(zhì)分解或攝入過多二、腎小管功能檢查(一)尿濃縮稀釋試驗(二)尿滲量測定在日常飲食條件下,通過多次測定病人尿量與尿比密,來判斷遠端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檢查方法。標本采集晝夜尿比密試驗3小時尿比密試驗(一)尿濃縮稀釋試驗又稱莫氏試驗。受試日正常飲食,少飲水,晨8時排空膀胱后至晚8時止,每2h收集尿1次,共6次晝尿;晚8時至次晨8時的尿液收集在一個容器內(nèi)為夜尿,分別測定尿量和尿比密。排尿間隔時間準確,尿需排盡。晝夜尿比密試驗又稱齊氏試驗。受試日正常飲食,晨8時排空膀胱后至次晨8時止,每3h收集尿1次,共8次,分別測定尿量和尿比密。排尿間隔時間準確,尿需排盡。3小時尿比密試驗參考值成人24h尿量:1000~2000ml(夜尿量<750ml)晝尿量/夜尿量:(3~4):1晝夜尿比密試驗:至少1次尿比密>1.018,晝尿中最高比密與最低比密之差>0.0093h尿比密試驗:至少1次尿比密>1.020,1次<1.003(一)尿濃縮稀釋試驗臨床意義

判斷遠端腎小管稀釋-濃縮功能濃縮功能早期受損:夜尿>750ml,或晝夜尿量比值降低,尿比密值及變化率正常濃縮-稀釋功能嚴重受損:夜尿量增多,最高比密<1.018,或晝尿比密差<0.009(一)尿濃縮稀釋試驗臨床意義判斷遠端腎小管稀釋-濃縮功能濃縮-稀釋功能消失:尿比密固定在1.010~1.012(等滲尿)尿崩癥:尿量>4L/24h,尿比密均<1.006(一)尿濃縮稀釋試驗?zāi)驖B量指尿液中具有滲透活性的全部溶質(zhì)微??倲?shù)量,反映溶質(zhì)和水的相對排出速度。與尿比密的區(qū)別:均反映尿中溶質(zhì)的含量,但尿蛋白、葡萄糖等對尿比密的影響較尿滲量大。(二)尿滲量(Uosm)測定標本采集禁飲尿滲量測定:用于尿量基本正常的病人。晚飯后禁飲8小時,清晨1次性送尿液檢查,同時空腹采集靜脈血測血漿滲量。隨機尿尿滲量測定:常用于尿量減少的病人,同時空腹采集靜脈血測血漿滲量。(二)尿滲量(Uosm)測定參考值尿滲量(Uosm):600~1000mOsm/kg·H2O血漿滲量(Posm):275~305mOsm/kg·H2O尿滲量/血漿滲量:(3~4.5):1臨床意義(二)尿滲量(Uosm)測定Uosm/Posm的比值減低:腎濃縮功能受損Uosm/Posm的比值等于或接近1(等滲尿):腎濃縮功能接近完全喪失Uosm<200mOsm/(kg·H2O),或Uosm/Posm的比值<1(低滲尿):腎濃縮功能喪失而稀釋功

能仍存在,見于尿崩癥(二)尿滲量(Uosm)測定小結(jié)

腎小球功能檢查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敏感指標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腎小管功能檢查尿濃縮稀釋試驗?zāi)驖B量(Uosm)測定實驗室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第六節(jié)腦脊液檢查學習內(nèi)容一、腦脊液標本的采集二、一般性狀檢查三、化學檢查四、顯微鏡檢查腦脊液為存在于腦室和蛛網(wǎng)膜下腔的無色透明液體。正常成人腦脊液總量為120~180ml。由于血-腦屏障的作用,正常腦脊液中細胞和化學成分比較恒定。檢查腦脊液成分的變化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療效觀察和預(yù)后判斷有重要價值。概述一、標本的采集

由臨床醫(yī)師行腰椎穿刺術(shù)采集,必要時可行小腦延髓池或側(cè)腦室穿刺。

穿刺后先作壓力測定。

壓力測定后,將腦脊液分別收集于3個無菌小瓶中,分別進行化學或免疫學檢查、微生物學檢查和細胞計數(shù)。一、標本的采集一、標本的采集二、一般性狀檢查(一)顏色(二)透明度(三)凝固性正常腦脊液為無色透明液體。顏色參考值清晰、透明臨床意義化膿性腦膜炎:明顯渾濁,呈膿性病毒性腦膜炎:清晰透明、輕微渾濁結(jié)核性腦膜炎:毛玻璃樣渾濁透明度參考值放置24h不形成薄膜

無凝塊和沉淀臨床意義

化膿性腦膜炎:放置1~2h可形成凝塊或沉淀物結(jié)核性腦膜炎:靜置12~24h,表面形成網(wǎng)狀薄膜凝固性三、化學檢查(一)蛋白質(zhì)測定(二)葡萄糖測定(三)氯化物測定參考值:定性(Pandy試驗):陰性定量:成人腰池200~400mg/L

小腦延髓池100~250mg/L

側(cè)腦室50~150mg/L

新生兒蛋白質(zhì)含量相對較高蛋白質(zhì)測定

臨床意義-增高腦膜炎:化腦顯著增高,結(jié)腦中度增高,病腦輕度增高出血性腦?。喝缒X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及轉(zhuǎn)移癌蛛網(wǎng)膜下腔梗阻蛋白質(zhì)測定參考值2.5~4.5mmol/L臨床意義-降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病原體大量分解葡萄糖:化膿性腦膜炎、結(jié)核性腦膜炎腦腫瘤、腦寄生蟲病葡萄糖測定參考值120~130mmol/L臨床意義-降低以結(jié)核性腦膜炎明顯,減低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guān)嘔吐、脫水、腹瀉等氯化物測定四、顯微鏡檢查(一)細胞計數(shù)(二)病原學檢查參考值

無RBC,僅少量WBC(L)成人(0~8)×106/L;兒童(0~15)×106/L腦脊液淋巴細胞腦脊液中性粒細胞細胞計數(shù)臨床意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細胞計數(shù)臨床意義顱內(nèi)寄生蟲?。菏人嵝粤<毎龆嗄X及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大量紅細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細胞總數(shù)正?;蜉p度增多,以淋巴細胞為主,可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或白血病細胞細胞計數(shù)參考值

正常腦脊液無病原體。臨床意義革蘭染色: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腦膜炎奈瑟菌等。墨汁染色:新型隱球菌抗酸染色:結(jié)核桿菌病原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第六章實驗室檢查

第七節(jié)漿膜腔積液檢查學習內(nèi)容一、標本的采集二、一般性狀檢查三、化學檢查四、顯微鏡檢查漿膜腔包括胸腔、腹腔、心包腔及關(guān)節(jié)腔。生理狀態(tài)下,漿膜腔有少量液體,主要起潤滑作用。病理狀態(tài)下,漿膜腔內(nèi)液體明顯增多,稱漿膜腔積液。通過積液檢查,可區(qū)分積液的性質(zhì)(炎性or非炎性),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概述一、標本的采集由臨床醫(yī)師通過漿膜腔穿刺獲得。穿刺成功后,留取中段液體于無菌的容器中。留取4管,每管2ml(結(jié)核菌檢查留取10ml),分別用于細菌學檢查、化學檢查和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檢查:EDTA-K2抗凝化學檢查:肝素抗凝,不加抗凝劑:用于觀察積液的凝固性。二、一般性狀檢查(一)顏色(二)透明度(三)凝固性(四)比密漏出液:淡黃色,透明滲出液:深黃色,渾濁深黃色膿樣見于化膿性感染紅色見于惡性腫瘤、結(jié)核病、損傷及出血等黃綠色見于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乳白色見于淋巴管阻塞草黃色見于尿毒癥引起的心包積液顏色與透明度凝固性漏出液:不易凝固滲出液:易凝固比密漏出液<1.015;滲出液>1.018凝固性、比密三、化學檢查(一)蛋白質(zhì)(二)葡萄糖(三)酶學檢查黏蛋白定性試驗(Rivaltatest)漏出液:陰性滲出液:陽性蛋白質(zhì)定量

漏出液:<25g/L滲出液:>30g/L蛋白質(zhì)漏出液:正?;蛏缘蜐B出液:明顯減低癌性:減低葡萄糖乳酸脫氫酶(LDH):漏出液時<200U/L;滲出液時>200U/L

腺苷脫氨酶(ADA):結(jié)核性積液時明顯增高,有助于結(jié)核的診斷及療效觀察。淀粉酶(AMY):胰腺疾病所致的腹腔積液中AMY明顯增高酶學檢查四、顯微鏡檢查(一)細胞計數(shù)(二)細胞分類(三)脫落細胞學檢查(四)病原學檢查紅細胞計數(shù)增多:惡性腫瘤、結(jié)核病、創(chuàng)傷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漏出液:<100×106/L滲出液:>500×106/L細胞計數(shù)漏出液:主要是淋巴細胞和間皮細胞滲出液中性粒細胞:化膿性積液淋巴細胞:結(jié)核性、病毒性、腫瘤性積液嗜酸性粒細胞:寄生蟲病、淋巴瘤等細胞分類細胞學檢查:如為滲出液,懷疑惡性腫瘤時進行,查找癌細胞。病原學檢查:對滲出液者需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涂片,必要時做藥敏試驗。細胞學及病原學檢查臨床常用血生化檢查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查學習目標掌握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查的臨床意義熟悉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查的指標了解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查的參考值心肌損傷標志物是心肌損傷時釋放到外周血中并被檢測到的蛋白質(zhì)類和酶類物質(zhì)。為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其他伴有心肌損傷的疾病的臨床診斷、病

情監(jiān)測、預(yù)后估計及危險分層提供重要信息。概述臨床常用指標:心肌酶檢測: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乳酸脫氫酶(LDH)及同工酶心肌蛋白檢測:心肌肌鈣蛋白

(cTn)肌紅蛋白(Mb)概述肌酸激酶(CK)也稱為肌酸磷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腦組織中。CK有3種同工酶:CK-MM(肌型)、CK-MB(心肌型)、CK-BB(腦型)。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測定標本采集血清,黃、紅色管帽真空采血管

防止標本溶血參考值CK總酶:男80~200U/L

女60~140U/LCK-MB活性:<15U/L<總酶活性的5%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測定CK總酶AMI:發(fā)病3~8h升高,24h達高峰,3~4d恢復(fù)正常,為AMI早期診斷的較敏感指標心肌炎和肌肉疾病急性腦外傷、腦惡性腫瘤判斷溶栓治療后效果臨床意義CK-MBAMI:發(fā)病3~8h升高,9~30h達高峰,2~3d恢復(fù)正常,早期診斷靈敏度較CK高,特異性高CK-MB再次升高:心肌梗死再次發(fā)生CK-MB大幅度升高:梗死面積大,預(yù)后差CK-MB保持高水平:心肌壞死仍在持續(xù)臨床意義乳酸脫氫酶(LDH/LD)廣泛存在于機體的各種組織中,其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腎臟含量最豐富。紅細胞內(nèi)含量也極為豐富。LD同工酶:LD1、LD2(心?。㎜D3(肺、脾)LD4、LD5(肝、骨骼肌)乳酸脫氫酶及同工酶測定標本采集血清,黃、紅色管帽真空采血管

防止標本溶血參考值LD總酶:100~240U/LLD同工酶比例:LD2>LD1>LD3>LD4>LD5乳酸脫氫酶及同工酶測定

LD總酶AMI:發(fā)病8~10h后升高,2~3d后達高峰,持續(xù)1~2w恢復(fù)正常肝臟疾病惡性腫瘤骨骼肌病及腎臟疾病臨床意義

LD同工酶AMI:發(fā)病后12~24hLD1、LD2開始升高,且LD1升高更明顯,LD1/LD2>1當病人LD1/LD2倒置且伴LD5增高提示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臨床意義

LD同工酶肝實質(zhì)病變:LD5>LD4骨骼肌疾病:LD5>LD4肺部疾?。篖D3升高白血?。篖D3、LD4升高臨床意義心肌肌鈣蛋白(cTn)包括cTnT、cTnI和cTnC,cTnT和cTnI是心肌特有的抗原。血清cTn濃度變化對診斷心肌缺血損傷的嚴重程度有重要價值。心肌肌鈣蛋白測定標本采集血清,黃/紅色管帽真空采血管

全血,紫色管帽真空采血管參考值

cTnT:0.02~0.13ug/L正常>0.2ug/L診斷臨界值

>0.5ug/L診斷AMIcTnI:<0.2ug/L正常

>1.5ug/L診斷臨界值心肌肌鈣蛋白測定診斷AMI:cTnT和cTnI是診斷心肌壞死最特異和敏感的首選指標。起病后3~6h即可升高,10-24h達到峰值,持續(xù)數(shù)天至2周診斷微小心肌損傷判斷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預(yù)后臨床意義肌紅蛋白(Mb)是一種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含氧結(jié)合蛋白。當心肌或骨骼肌損傷時,血液中肌紅蛋白水平升高,對診斷AMI和骨骼肌損害有一定價值。肌紅蛋白(Mb)測定標本采集血清,黃、紅色管帽真空采血管

全血,紫色管帽真空采血管參考值

定性陰性

定量ELISA法:50~85ug/LRIA法:6~85ug/L肌紅蛋白(Mb)測定診斷AMI:在AMI發(fā)病后2h內(nèi)即可升高,12h內(nèi)達峰值,18~30h恢復(fù)正常,可作為早期診斷AMI的指標(優(yōu)于CK和CK-MB)骨骼肌損傷腎功能不全臨床意義小結(jié)開始升高時間(h)峰值時間(h)恢復(fù)正常時間靈敏度特異度cTnT3~610~2410~15d較高最高cTnI3~610~205~7d較低較高CK-MB3~89~302~3d較高較高Mb0.5~25~1218~30h最高最低臨床常用血生化檢查血清電解質(zhì)檢測學習目標掌握血清電解質(zhì)檢測的危急值及其臨

床意義了解血清電解質(zhì)檢測的參考值電解質(zhì)是指體液中無機物與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的有機物的統(tǒng)稱。細胞內(nèi)液中最多的陽離子是K+,細胞外液中最多的陽離子是Na+,最多的

陰離子是Cl-。概述檢測目的了解機體內(nèi)環(huán)境情況變化指導臨床診斷、病情監(jiān)測和治療急危重癥必查項目之一

概述標本采集:常用靜脈血清(漿)測定

黃/紅/綠色管帽采血管空腹采血

注意避免溶血主要檢測內(nèi)容:鉀、鈉、氯、鈣、磷

概述鉀主要分布在細胞內(nèi)(占98%),是細胞內(nèi)的主要陽離子。主要生理功能:維持細胞代謝,調(diào)節(jié)滲透壓與酸堿平衡,維持神經(jīng)肌肉的應(yīng)激性和心肌的節(jié)律性。參考值3.5~5.5mmol/L血清鉀測定攝入過多:輸入大量庫存血、補鉀過多過快、

過度應(yīng)用含鉀藥物

排泄障礙:急、慢腎衰竭、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

退癥、長期使用保鉀利尿劑等細胞內(nèi)鉀外移:嚴重溶血、組織損傷、大面積

燒傷、缺氧、酸中毒、休克等

血清鉀測定臨床意義>5.5mmol/L為高鉀血癥

攝入不足:長期低鉀飲食、禁食、營養(yǎng)不良或

吸收障礙丟失過多:嚴重嘔吐、腹瀉、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

亢進、長期應(yīng)用排鉀利尿劑等細胞外鉀進入細胞內(nèi):堿中毒、大量應(yīng)用胰島

素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