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對環(huán)境的察覺》單元檢測_第1頁
7.2《對環(huán)境的察覺》單元檢測_第2頁
7.2《對環(huán)境的察覺》單元檢測_第3頁
7.2《對環(huán)境的察覺》單元檢測_第4頁
7.2《對環(huán)境的察覺》單元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七下第二章:《對環(huán)境的察覺》單元檢測(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用攝像頭掃描二維碼(如圖)可快速登錄網(wǎng)頁,訪問網(wǎng)絡數(shù)據(jù),當掃描二維碼時(▲)A.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B.二維碼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C.二維碼是光源D.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A、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故A正確;B.當掃描黑白相間的條紋時,黑色條紋吸收所有光線,故黑色條紋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條紋能夠反射所有色光,故B錯誤;C、二維碼本身不發(fā)光,不是光源,故C錯誤;D.照相機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的規(guī)律制成的,因此,“掃入”二維碼時鏡頭和二維碼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故D錯誤;故選:A。2.小張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鍋城大吃了一頓,覺得味道很好,可接下來的幾天,吃其他飯菜都覺得沒有味道,這其中的原因是(▲)A.其他飯菜沒有火鍋的辣B.吃了火鍋后的余味還沒有散去C.吃了火鍋后燙傷了味蕾D.其他飯菜的味沒有火鍋的濃【答案】C【解析】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nèi)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tǒng)的刺激并產(chǎn)生的一種感覺。最基本的味覺有甜、酸、苦、咸、鮮五種,我們平常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五種味覺混合的結(jié)果?!痉治觥俊驹斀狻砍曰疱仌r,剛從鍋里撈出的食物會比較燙,入口的時候會燙傷味蕾,影響味覺;故C符合;故答案為:C.3.新“七不規(guī)范”中,“言語不喧嘩”提醒大家要控制聲音的(▲)A.響度B.音調(diào)C.音色D.頻率【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響度指聲音的強弱;音調(diào)指聲音的高低;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zhì)與特色;言語不喧嘩指聲音的強度較弱,故提醒大家要控制聲音的響度。故選A。4.當你在“打呵欠”時,會聽不清或聽不到別人對你說的話,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響了(▲)A.鼓膜的振動B.聽小骨的振動C.聽覺感受器對刺激的接受D.神經(jīng)沖動的傳導【答案】A【解析】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耳的結(jié)構和聽覺的形成?!痉治觥垦使墓苓B接咽與鼓室,當外界有巨大聲響時,可以捂耳或張嘴是鼓膜內(nèi)外氣壓保持平衡?!驹斀狻柯犛X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jīng)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nèi)耳,刺激耳蝸內(nèi)的聽覺感受器,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神經(jīng)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jīng)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人的口腔通過咽鼓管與中耳相連,中耳中的鼓膜能接受聲波刺激,可產(chǎn)生振動?!按蚝乔贰睍绊懝哪さ恼駝印9蔬x:A。5.如圖所示,小秦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尺子,尺子振動的快慢不同,他聽到的聲音不同。這表明(▲)A.音色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B.音調(diào)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C.響度跟人與聲源的距離無關D.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尺子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與尺子振動快慢有關;(1)當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時,振動越慢,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越低;(2)當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時,振動越快,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越高;故探究的是音調(diào)與聲源振動的頻率的關系。故選:B。6.請結(jié)合眼球的結(jié)構示意圖,指出下列敘述中的錯誤(▲)A.結(jié)構2在成像過程中相當于凸透鏡B.結(jié)構1病變或損傷可通過移植而使病人重見光明C.結(jié)構4能將物像刺激轉(zhuǎn)變?yōu)樯窠?jīng)沖動D.若結(jié)構2過度變凸,則不易看清近處物體【答案】D【解析】晶狀體變得過凸,會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前為近視,不易看清遠處物體?!痉治觥俊驹斀狻緼、晶狀體似雙凸透鏡,在成像過程中有折光作用。B、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會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樣的眼叫近視眼。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矯正.若2晶狀體過度變凸,則不易看清遠處的物體。不符合題意;C、角膜是無色透明的,利于光線的透入,如果角膜病變或受損,會影響光線進入眼球內(nèi)部,使物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過角膜移植來使病人得到恢復。不符合題意;D、4視網(wǎng)膜上有感光細胞,能接受光的刺激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神經(jīng)沖動沿著視神經(jīng)傳導大腦皮層的神經(jīng)中樞形成視覺。符合題意。故選D。7.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沿著光具座,從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點移動,在此過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變化情況是(▲)A.像和像距都逐漸變大B.像和像距都逐漸變小C.像逐漸變大,像距逐漸變小D.像逐漸變小,像距逐漸變大【答案】A【解析】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遵循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進行分析。【分析】

此題考查了成像特點與物距大小變化的關系,要掌握物近像遠像變大的含義?!驹斀狻慨斘锞啻笥谝槐督咕鄁時,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將蠟燭從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漸向凸透鏡的焦點靠近的過程中,像距逐漸變大,像逐漸變大。故選A。8.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所示,人從側(cè)面看去(▲)A.鏡子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B.鏡子比較暗,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C.白紙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D.白紙比較暗,它發(fā)生了漫反射【答案】B【解析】鏡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光線方向集中,眼睛只有在某些位置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光線方向散亂,眼睛在各個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人眼感覺物體的亮暗,取決于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眼的多少,進入眼睛的光線多,感覺亮,進入的少,感覺暗?!痉治觥跨R面反射和漫反射不是判斷物體亮暗的依據(jù),反射光線進入人眼的多少,才是判斷物體亮暗的依據(jù),如果鏡面反射的光正好進入人眼,人感覺要比漫反射亮,如果鏡面反射的光沒有進入人眼,人感覺它是很暗的,不如漫反射亮?!驹斀狻跨R子表面光滑,發(fā)生鏡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電筒的光,反射后幾乎還是向上的,人眼在側(cè)面看,幾乎接收不到鏡子的反射光線;白紙表面粗糙,發(fā)生漫反射,手電筒的光反射后,各個方向都有,人眼在側(cè)面看,可以接收到少量的反射光線.兩種情況相對比,白紙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的較多,人感覺更亮。故選:B。9.陽春四月,杜鵑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喜迎來自各地的游客。在太陽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鮮艷的紅杜鵑是因為(▲)A.紅杜鵑能發(fā)出紅色的光B.紅杜鵑能反射太陽光中的紅色光C.紅杜鵑能發(fā)出白色的光D.紅杜鵑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紅色光【答案】B【解析】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它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痉治觥课矬w的顏色是由反射的色光所決定的,太陽光是復色光,包括各種顏色的光。【詳解】由于紅杜鵑能夠反射光中的紅色,所以人們看到的杜鵑是鮮艷的紅色;故選B。10.如圖所示,小剛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書本,透過玻璃杯觀看書上的鸚鵡圖片(圓圈中的鸚鵡圖與書本中的鸚鵡圖實際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虛像可能是(▲)【答案】A【解析】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形狀相當于凸透鏡;當小剛把玻璃杯豎著貼近書看鸚鵡圖片時,圖片離玻璃杯很近,滿足物距小于焦距,符合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值得注意的是,圓柱形容器會使物體的左右距離變大,而上下距離不變?!痉治觥咳粘I钪杏泻芏嗤该鞯奈锲纺苄纬芍虚g厚邊緣薄,如:玻璃杯中盛滿水、塑料大棚上的積水、遠視鏡片等都相當于凸透鏡,能具有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或所成像的特點?!驹斀狻坎AПQ著貼近鸚鵡圖片時,起到放大鏡的作用,鸚鵡圖片通過玻璃杯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而對于圓柱形的容器來講,其放大的效果是橫向變長,而縱向不變,故只有A顯示的像是符合要求的。故選A。11.下列關于光的知識應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照相機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鏡能成正立、縮小的實像B.電視機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實現(xiàn)遙控的C.近視眼鏡是利用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D.投影儀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A、照相機拍照時,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B、紅外線可以用來進行遙控,遙控器的前端有一個發(fā)光二極管,按下不同的鍵時,可以發(fā)出不同的紅外線,來實現(xiàn)遙控,故B正確;C、近視鏡是凹透鏡,因此近視鏡是利用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使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故C正確;D、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正確。故選A。12.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在探究小孔大小對小孔成像的影響的實驗中,要改變小孔的大小,本題中的四個設計都能改變小孔的面積,按照控制變量的思想,在改變孔的大小時,要控制孔的形狀不變,這樣才能比較是否是因為孔的大小影響像的形狀。并且A選項中的三角形,當卡片乙向左移動時,小孔的水平和上下方向的尺度都在變?。欢鳥、C小孔在水平方向長度在變小,但在上下方向大小的最大值開始并沒有改變;D選項中的上下方向大小也沒有變化。13.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所示);②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fā)生了彎曲;③經(jīng)攪拌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果,正確的是(▲)A.光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才沿直線傳播【答案】D【解析】由現(xiàn)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線傳播;由現(xiàn)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勻混合物中,光的傳播路徑發(fā)生彎曲;由現(xiàn)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勻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線傳播;分析三種情況得出實驗結(jié)論?!痉治觥勘绢}通過實驗驗證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通過此題提高自己分析實驗和解答實驗的能力。【詳解】由現(xiàn)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線傳播;由現(xiàn)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勻混合物中,光的傳播路徑發(fā)生彎曲;由現(xiàn)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勻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線傳播;分析三種情況得出實驗結(jié)論。從①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而②中的光線不再沿直線傳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質(zhì)不再均勻,③現(xiàn)象中的光線又沿直線傳播,是由于經(jīng)攪拌后,介質(zhì)又變得均勻,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才沿直線傳播。故選D。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小孔成像”的實驗中,離小孔越近的物體所成的像一定越大B.游泳運動員在平靜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邊的物體可能變矮了C.蠟燭經(jīng)凸透鏡成像時,當蠟燭靠近透鏡,蠟燭的像一定遠離透鏡D.小球沿水平方向運動,它在平面鏡中的像可以沿豎直方向運動【答案】D【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xiàn)象,通過小孔所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實像,且小孔所成的像不僅與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還與物距有關。(2)從水面上能看到水面下有一靜止的物體,根據(jù)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要想從水面上照亮物體,應正對著水面下的物體射。(3)物距減小,像距變大。(4)平面鏡成像特點知像物連線與鏡面垂直,且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痉治觥勘绢}考查了小孔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鏡成像、平面鏡成像等知識點,屬于基礎知識?!驹斀狻緼、小孔成像的實驗中所成的像是倒立實像,且小孔所成的像不僅與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與成像的屏離小孔的越近也有關,故A錯誤;B、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在水面處發(fā)生了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看去,看到是物體的虛像,虛像在物體的上方,因此在水面下的游泳者看到的物體與實際的物體相比偏高,故B錯誤;C、蠟燭經(jīng)凸透鏡成實像時,當蠟燭靠近透鏡,物距減小,像距變大,當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減小,像距也減小,故C錯誤;D、平面鏡以與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O點,如圖,一個小球以一定速度沿桌面向點O勻速滾去,此時所成的像的情況如圖所示,則小球的像可以在豎直方向運動,故D正確。故選D。15.如圖所示,把一凸透鏡放在平面鏡前,當用眼睛觀察鏡子時,光束似乎是從M處發(fā)散開來的,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答案】D【解析】眼睛觀察鏡子時,感到光束是在M點發(fā)出的,根據(jù)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可以確定凸透鏡焦點的位置,從而判斷凸透鏡的焦距?!痉治觥勘绢}關鍵是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判斷凸透鏡焦點的位置?!驹斀狻课矬w在平面鏡中成像時,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凸透鏡的焦點F,根據(jù)焦距是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距離,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0.4m0.3m=0.1m。

故選D。16.關于光纖通信,小明同學曾思考這樣的問題:在漫長的線路上,光纖免不了要拐彎、纏繞,而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激光通信信號怎能從一端傳到另一端呢?后來在“研究光纖怎樣傳輸光信號”的活動中,終于明白了:激光信號在光纖中(▲)A.就像水流沿彎曲水管流動那樣B.就像電流沿彎曲導線傳播那樣C.不斷地經(jīng)光纖壁反射而向前傳播D.不斷地在光纖中折射而向前傳播【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光纖很細,有內(nèi)外兩層,內(nèi)壁具有使光發(fā)生反射的特性(類似于平面鏡),所以光經(jīng)多次反射能從光纖的一端傳播到另一端,而不是經(jīng)過折射,也不會像電流和水流一樣,因為激光方向性好,不會彎曲。故A、B、D錯誤。故選C。17.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放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如圖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A.a端變細,b端變細B.a端變粗,b端變粗C.a端變細,b端變粗D.a端變粗,b端變細【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因此時b端位于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將是a端變細,b端變粗。故選:C。18.下列光路作圖及有關說明,不正確的是(▲)A.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的折射光線B.舞蹈運動員通過平面鏡看到腳尖的像的光路圖C.物體PQ在平面鏡中成像P′Q′D.光線進入玻璃磚和穿出玻璃磚后的光路圖【答案】C【解析】(1)根據(jù)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出判斷;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體與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先做出腳尖D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腳尖的像)Q′,連接像點和人的眼睛,與平面鏡的交點為入射點進而得出入、反射光線;

(3)物體在平面鏡后面的部分不能成像;

(4)光線通過玻璃磚再進入空氣發(fā)生兩次折射:第一次是從空氣斜射進入玻璃磚,折射光線應該靠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從玻璃磚斜射進入空氣,折射光線應該遠離法線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本題為關于光學電路圖綜合判斷題,涉及到反射圖、折射圖、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要細心分析,熟練應用相關知識?!驹斀狻緼、平行于凹透鏡主光軸入射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后反向延長線過凹透鏡的焦點,故A正確;B、先做出腳尖Q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Q′,即腳尖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連接像點Q′和人的眼睛,與平面鏡的交點為入射點,連接Q和入射點就是入射光線,連接入射點和眼睛為反射光線,故B正確;C、物體PQ在平面鏡右面的部分不能成像,故C錯;D、第一次折射:先過入射點垂直玻璃磚上表面作出法線,再在玻璃磚內(nèi)部法線的另一側(cè)作出折射光線,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先過下面的入射點垂直玻璃磚下表面作出法線,再在玻璃磚的下側(cè)空氣中作出折射光線,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與玻璃磚上表面的入射光線平行,故D正確。故選C。19.如圖所示,把由同種玻璃制成的正方體玻璃磚A和半球形玻璃磚B放在報紙上,若正方體的邊長和半球的半徑相同,則從正上方沿圖中虛線(中心線)方向往下看中心線對準的文字(▲)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實際的高B.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比實際的低C.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與實際的一樣高D.A和B中看到的都與實際一樣高【答案】C【解析】判斷光的折射現(xiàn)象,要對折射的定義理解清楚,光從一種透明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zhì)中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改變,這是光的折射,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痉治觥看祟}主要考查學生對光的折射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類題目,若畫圖解答,效果會更好?!驹斀狻空凵渲挥性谌肷浣遣坏扔?度的時候才發(fā)生,當人眼通過半球看的時候進入眼睛的光線恰恰是從球面法線方向出來的光線,所以不折射.則通過立方體觀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過球體觀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沒有放玻璃半球時一樣高。20.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fā)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nèi)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xiàn)往池內(nèi)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則(▲)A.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B.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C.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D.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答案】A【解析】【分析】在此題中注意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驹斀狻磕承P陆ǔ梢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fā)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nèi)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xiàn)往池內(nèi)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由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空氣那側(cè)是大角,所以人看到亮斑的位置的P點在S點的下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射燈發(fā)出的光線在水中是直線傳播的,亮斑的實際位置在S點,由于人從水面上看時,池底會變“淺”,人看到亮斑Q點在S點的上方。故選A。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2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機,物體經(jīng)晶狀體成像于視網(wǎng)膜上,對于近視眼患者而言,遠處物體成的像位于視網(wǎng)膜▲,可配戴▲透鏡矯正?!敬鸢浮壳胺?;凹【解析】【分析】【詳解】近視眼的晶狀體較厚,會聚能力較強,看遠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面。為了使像正好呈在視網(wǎng)膜上,應使光線推遲會聚,使所成的像相對于晶狀體后移,所以應佩戴發(fā)散透鏡即凹透鏡。故答案為:前;凹。22.如圖所示白紙上畫了兩個箭頭(圖甲)。用玻璃杯裝半杯水放在白紙前(圖乙)。人眼觀察到位于下方的箭頭發(fā)生了變化,那是因為玻璃杯下半部相當于一個▲,使下方箭頭成縮小的▲像(選填“實”或“虛”)。【答案】凸透鏡;實【解析】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進行判斷: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分析】掌握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以及三種成像情況的應用.此題主要考查了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知道當物距大于2f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并根據(jù)其制成了照相機?!驹斀狻咳搜塾^察到位于下方的箭頭發(fā)生了變化,那是因為玻璃杯下半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U>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答案為:凸透鏡;實。23.如上右圖所示,公路邊設有一大平面鏡,我們從鏡中看到一輛汽車向東駛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彎,這輛車實際上是向▲行駛,向▲拐彎?!敬鸢浮勘?;左【解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痉治觥勘绢}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應用?!驹斀狻扛鶕?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北,左。24.小明同學身高165cm,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從平面鏡中看到掛鐘的指針如圖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鏡中的像高為▲cm,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答案】165;7點20分【解析】【分析】鏡面對稱的特征,鏡中的景物與實際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變,且關于鏡面對稱?!驹斀狻浚?)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學的身高是165cm,則他在平面鏡中的像高也是165cm;(2)方法一: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即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平面鏡中鐘表指針的實際情況,如下圖,可以看到鐘表的實際時間是7:20;方法二:把試卷翻過來,注意上下不要顛倒,直接從試卷的反面看鐘表的實際時間是7:20。故答案為:165;7點20分。25.某人站在離湖岸邊6m的C處,剛好能看見湖對岸的一棵樹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為1.5m,湖兩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寬40m,則該樹HG的高度為▲m。【答案】8【解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像為虛像.根據(jù)平面鏡成的特點就可以作出GH經(jīng)水面反射后射入人眼的光路圖.再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分析】解題時關鍵是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據(jù)對應邊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適當?shù)臄?shù)學模型來解決問題.解答此題還可用連接BG,根據(jù)Rt△BGH′∽Rt△BCD,解得G′H′=8m.【詳解】首先作出G、H兩點關于水面的對稱點G'、H',即GH的虛像;然后把人眼和H'連接起來作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根據(jù)對頂角相等可知,∠BOA′=∠AOH′,因此Rt△AOH′∽Rt△BOA′,

所以,而從題可知,A′B=1m,OA′=40mOA,

即①式;根據(jù)同位角相等可知,∠BOA′=∠DBC,而∠BOA′=∠AOH′,因此∠DBC=∠AOH′,所以Rt△AOH∽Rt△DBC′,所以,而從題可知,CD=1.5m,BC=6m,

即,②式;

由②式可得:OA=4A′O③式,

把③式代入①式可得:,解得:AH′=9m,而AG′=1m,

所以G′H′=AH′AG′=9m1m=8m,

即該樹HG的高度為8m;故答案為:8。26.小唐了解到電視機遙控是通過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紅外線來傳輸信號的。他想進一步了解紅外線是否具有可見光的某些傳播規(guī)律,進行了探究:實驗一:在遙控板前面分別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紙板與玻璃板遮擋,保持遙控板方向、遙控板和電視機的距離相同,多次按下遙控板的“開/待機”按鈕,發(fā)現(xiàn)用硬紙板遮擋時不能控制電視機,用玻璃板遮擋時能控制電視機。實驗二:將遙控板對準天花板,調(diào)整遙控板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遙控器的“開/待機”按鈕,發(fā)現(xiàn)遙控板處于某些方向時能控制電視機。(1)小唐進行實驗一所探究的問題是▲。(2)實驗二現(xiàn)象能證明▲。A.紅外線遇障礙物會發(fā)生反射B.紅外線反射時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1)紅外線能否透過透明和不透明的物體(或紅外線能否透過硬紙板和玻璃板);(2)A【解析】(1)根據(jù)題意可知,本實驗研究紅外線與透明和不透明物體的關系,據(jù)此提出相關的問題;

(2)當光線遇到障礙物時,會被反射出去。【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紅外線的應用,看不見的光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識,屬于基礎題,同時還考查了光學知識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知識得到學以致用,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學習的興趣?!驹斀狻浚?)硬紙板與玻璃板的厚度相同,實驗中遙控器方向、遙控器和電視機的距離也相同,唯一區(qū)別是二者一個透明,另一個不透明,所以可以探究紅外線是否能穿過透明(不透明)物體。(2)實驗二只能說明紅外線遇到障礙物會發(fā)生反射,若要驗證是否遵循光的反射規(guī)律,還要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設計具體實驗。故答案為:(1)紅外線能否透過透明和不透明的物體(或紅外線能否透過硬紙板和玻璃板);(2)A27.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反射光線是▲,折射角是▲度。【答案】OF;45【解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內(nèi)容。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內(nèi)容: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當光線從空氣射入其它透明介質(zhì)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從其它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題首先根據(jù)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線,從而確定界面,然后根據(jù)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關系確定出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分析】此題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應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內(nèi)容,根據(jù)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確定法線,從而確定界面,則可首先確定出折射光線,根據(jù)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關系確定出入射光線,最后確定反射光線?!驹斀狻坑蓤D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為法線,AB為界面,而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則OG一定為折射光線,EO為入射光線,OF為反射光線.由圖可知,折射角為:∠GOD=45°。故答案為:OF,45。28.作圖題:(1)如圖1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從A點發(fā)出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經(jīng)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個光斑,光斑的位置隨水位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當水面在CD時,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點。請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做出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2)如圖2所示,一束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到水中,請你做出折射光路圖。圖1圖2【答案】(1)見圖1(2)見圖2【解析】【分析】【詳解】先通過水面作出發(fā)光點A的對稱點A′,連接A′B交平面鏡于點O,AO為入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1)首先畫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通過焦點,其次過焦點畫出法線,然后根據(jù)折射規(guī)律畫出折射光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8分)29.某興趣小組的甲、乙、丙三位同學合作估測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1)他們選擇了鼓(含鼓槌)做實驗,除了這種器材外,至少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2)如圖所示,甲負責敲鼓、乙負責計時、丙負責聽聲。實驗步驟如下,請你將實驗操作步驟D補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線距離s并做記錄;B.甲同學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學看到敲鼓的同時開始計時;C.當負責聽聲的丙同學聽到鼓聲時立即喊“?!?;D.乙同學▲;E.將測得的時間t記錄下來;F.重復做上述實驗兩次,計算出三次測量聲音速度υ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υ′。(3)請你為他們設計一個測量聲音速度的實驗記錄表格,設計的表格應體現(xiàn)上述實驗要求。(4)請寫出造成本實驗誤差的原因之一:▲?!敬鸢浮浚?)停表(秒表、鐘表)、卷尺;(2)立刻停止計時;(3)試驗次數(shù)路程s/m時間t/s速度υ/m·s1速度平均值/m·s1123(4)計時操作反應誤差或測量路程的誤差或停表的誤差或卷尺本身的誤差等(答案不唯一,任選一種即可)?!窘馕觥浚?)根據(jù)實驗目的: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那么就要有測量時間和路程的器材;(2)為了能更準確的測量聲音傳播的時間,當負責聽聲的丙同學聽到鼓聲時立即喊“?!睍r,乙同學立刻停止計時;(3)首先確定試驗次數(shù)最少為3次,那么需要涉及的欄目就有路程、時間、速度、最后在涉及一個速度平均值的欄目即可.(4)由于實驗存在誤差,例如計時操作反應過慢,使得測量時間過長,從而造成誤差,測量儀器不可能造的十分精確,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對測量儀器都有影響,這些都是造成誤差的原因。【分析】此題不僅考查對實驗數(shù)據(jù)表的設計分析能力,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是實驗探究的基本技能.此題的難點在(3)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以往的試題都是學生去填寫表格,然后分析數(shù)據(jù)等,而此題是讓學生自己涉及表格,這就要求學生考慮設計的試驗次數(shù)、實驗欄目等.因此此題很好。【詳解】(1)因為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物體的運動快慢涉及兩個量,一個是運動的路程,一個是運動的時間,因此測量時間用停表(秒表、鐘表);測量路程用卷尺。故答案為:停表(秒表、鐘表);卷尺。

(2)當負責聽聲的丙同學聽到鼓聲時立即喊“?!睍r,乙同學立刻停止計時,否則記錄的時間較長,從而影響到實驗效果,誤差會更大;因此乙同學立刻停止計時;故答案為:立刻停止計時。

(3)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試驗次數(shù)最少為3次,如下表試驗次數(shù)路程s/m時間t/s速度υ/m·s1速度平均值/m·s1123(4)由于誤差是客觀存在的,造成測量有誤差的原因一般來說主要是由于客觀和主觀的影響,如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不同,在測量時即使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眼睛也不可能估的非常正確;測量儀器不可能造的十分精確,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對測量儀器都有影響,這些都是造成誤差的原因。故答案為:計時操作反應誤差或測量路程的誤差或停表的誤差或卷尺本身的誤差等。故答案為:(1)停表(秒表、鐘表)、卷尺;(2)立刻停止計時;(3)試驗次數(shù)路程s/m時間t/s速度υ/m·s1速度平均值/m·s112330.為了研究影子長度與哪些因素有關,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圖實驗:在水平地面上豎直固定一根長桿,長桿上裝有一個可以上下移動的點光源A,再在地面上豎立一根短木條(短木條始終低于點光源A)。(1)保持短木條的長度和位置不變,該同學將點光源A從圖示位置逐漸向上移動,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點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長度L/cm3015107.56該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做此實驗,想要驗證的假設是▲。(2)分析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得出:在點光源逐漸上移過程中,若點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則影子長度L的變化量▲(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圖中s可表示點光源到短木條的水平距離,如果要研究影子長度L與點光源到短木條的水平距離s的關系,應如何操作?▲。【答案】(1)影子長度可能與光源的高度有關;(2)減小;(3)保持點光源高度H不變,改變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解析】本題利用了控制變量法研究影子的長度與光源的高度、木條與光源的距離的關系,熟練應用控制變量法即可正確解題?!痉治觥扛鶕?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實驗條件及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答題?!驹斀狻浚?)保持短木條的長度和位置不變,該同學將點光源A從圖示位置逐漸向上移動,即控制控制物體高度與物體到光源的距離不變,而改變光源的高度,因此該實驗探究的是猜想:②影子長度可能與光源的高度有關。

(2)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變形量分別為15cm;5cm;2.5cm;1.5cm,所以點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則影子長度L的變化量減小。

(3)如果要研究影子長度L與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的關系,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知:保持點光源高度H不變,改變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故答案為:(1)②;(2)減?。唬?)點光源高度H;點光源到短木條的距離s。31.某小組選用了圖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轉(zhuǎn)的光屏(帶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guī)律”。(1)使用可折轉(zhuǎn)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是否▲。(2)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不斷改變?nèi)松浣?,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jié)果畫在圖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的位置。由此可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人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折射角等于▲角。【答案】(1)在同一平面內(nèi);(2)增大;小于;0【解析】【分析】【詳解】(1)將光屏的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會看到折射光線,只有當整個光屏為一平面時,才能夠看到折射光線,說明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共面.這說明使用可折轉(zhuǎn)的光屛,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2)由圖丙可以看出,當入射角逐漸減小,則折射角逐漸減小,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即: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此時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故答案為:(1)在同一平面內(nèi);(2)增大;小于;0。32.在探究“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和矯正方法”時,冰蓉同學選擇了如下器材:蠟燭(模擬所視物)、水凸透鏡(模擬人眼晶狀體,并與注射器相連)、光屏(模擬人眼視網(wǎng)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來調(diào)節(jié))(1)她安裝并調(diào)整好實驗裝置,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置于透鏡前某一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當向水凸透鏡內(nèi)注入水,使透鏡更凸后,發(fā)現(xiàn)光屏上已無燭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應在水凸鏡前放置一塊▲透鏡;若撤去放置的透鏡,應將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水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據(jù)上述實驗,可知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答案】(1)凹;靠近;(2)晶狀體較正常人眼更凸或變厚(或像成在了視網(wǎng)膜之前;或晶狀體偏折能力強或?qū)饩€的匯聚能力強)【解析】解答本題需掌握:近視眼是晶狀體會聚能力增強,像呈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應佩戴凹透鏡矯正?!痉治觥勘绢}主要考查學生對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以及矯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熱點?!驹斀狻坑深}干中實驗中“使透鏡更凸后,發(fā)現(xiàn)光屏上已無燭焰清晰的像”可知:近視眼是晶狀體曲度變大,會聚能力增強,即折光能力增強,像呈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應佩戴發(fā)散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近視眼相當于焦距變短,物體到眼睛的距離不變的時候,由于焦距變短相當于物距增大,如不佩戴凹透鏡,要想使像呈在視網(wǎng)膜上應減小像距,即應將光屏靠近水凸透鏡。故答案為:(1)凹;靠近;(2)晶狀體較正常人眼更凸或變厚(或像成在了視網(wǎng)膜之前;或晶狀體偏折能力強或?qū)饩€的匯聚能力強)。四、分析計算題(第33題5分,其余每題4分,共17分)33.小娟因淋雨感覺不適去醫(yī)院檢查,一位老醫(yī)生用手背觸摸了一會她的額頭后便告訴她患了感冒,開出處方。掛鹽水時一陣疼痛令小娟差點哭了出來。晚飯時,面對母親辛辛苦苦準備的一桌好菜,小娟有聞到陣陣香味,也沒有胃口。請問:(1)老醫(yī)生用手背去觸摸額頭,這主要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jīng)末梢對▲比較敏感?!#?)小娟想:“如果沒有痛覺,那該多好??!”你認為好不好?說明理由。(3)小娟面對好菜卻沒有聞到香味的原因是▲?!敬鸢浮浚?)熱;(2)不好,如果沒有痛覺,當人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就不能及時察覺到,這樣就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鼻塞使嗅覺不敏感;發(fā)熱、頭暈等都影響到各種感受器的感覺【解析】【分析】【詳解】(1)皮膚的真皮內(nèi)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jīng)末梢,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觸、壓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觸覺神經(jīng)末梢比較集中,手背上熱覺神經(jīng)末梢比較豐富。(2)不好,如果沒有痛覺,當人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就不能及時察覺到,這樣就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當人體患感冒時,會充血腫脹,堵塞了鼻腔,鼻塞使嗅覺不敏感,發(fā)熱、頭暈等都影響到各種感受器的感覺,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聞不到香味,并且吃起食物來總是覺得沒有味道。故答案為:(1)熱;(2)不好,如果沒有痛覺,當人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就不能及時察覺到,這樣就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鼻塞使嗅覺不敏感;發(fā)熱、頭暈等都影響到各種感受器的感覺。34.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紙板豎立在鏡面上,硬紙板是由E、F兩塊粘接起來的,其中F可繞接縫ON轉(zhuǎn)動。(1)探究過程中,你認為最為困難也最為關鍵的是什么?(2)硬紙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1)觀察與記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2)①呈現(xiàn)反射光線,②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解析】(1)本實驗主要研究的是兩角關系和三線關系,比較難操作的是確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2)從實驗需要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和探究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的關系進行分析?!痉治觥勘绢}考查了學生對探究反射定律中有關問題的了解與掌握,要求在實驗過程中要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詳解】(1)在探究過程中,比較困難的是觀察與記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2)硬紙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現(xiàn)反射光線,②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故答案為:(1)觀察與記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2)①呈現(xiàn)反射光線,②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35.檢查視力時,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平面鏡里的像。要求視力表在平面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4.6m,試在圖中準確畫出:(1)平面鏡的位置;(2)被測者眼睛通過平面鏡看到自己右腳上如圖P點的光路圖。【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分析】【詳解】(1)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平面鏡到被測者距離為:0.4m=2.1m,(2)作P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P′,連接被測者眼睛與P′交鏡面與O點,連接PO,被測者眼睛通過平面鏡看到自己右腳尖上P點的光路圖如圖所示。

36.假定有前后兩次聲音傳到人的耳朵里,如果這兩次聲音到達人耳的先后時間間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夠把這兩次聲音分辨開,也就是說,如果兩次聲音傳到人耳的時間間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聽到一次聲音。某農(nóng)村中學8年級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為了體驗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的傳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他們請一位同學在輸送水的直鐵管道(充滿水)上敲擊一下,使鐵管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其余同學沿鐵管分別在不同位置耳朵貼近鐵管聽聲。實驗結(jié)束以后,A同學說自己只聽到一次響聲;B同學說自己聽到兩次響聲;C同學說自己聽到三次響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υ氣=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