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8篇_第1頁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8篇_第2頁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8篇_第3頁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8篇_第4頁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8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1

一、課題:運動、空間和時間(第二章運動的描述第一節(jié))司南版

二、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運動有多種類型,機械運動是一種簡單的運動形式

(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知道對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時,觀察的結果可能不同,通常選擇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在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選擇同一參考系才有意義.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區(qū)別.知道時間的法定計量單位及其符號.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2)、學會用時間數(shù)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的時間和時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愛國注意情感

四、教學重點:

1、參考系的概念,及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2、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3、學會用時間數(shù)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的時間和時刻

五、教學難點:

1、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2、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六、教學工具: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本章課程的引入:

結合課本16頁內容,在學生自行閱讀的基礎,教師引入本章內容并簡要講解本章的學習要求(可見課本16頁)

(二)主要教學內容

1、機械運動和參考系:

(1)、各種運動:機械運動、熱運動、電磁運動等

(2)、機械運動的定義:一個物理相對別的物理位置的變化,簡稱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基本形式

(3)、參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體運動時,選作標準的參照物,叫參考系教學過程:以課本所介紹的電梯運動為例來說明選擇參考系的必要性并強調:對于同一運動,選擇的參考系不同,觀察和描述的結果可能會不同的。

(4)、參考系的確定方法

教學過程1:學生討論以下題目:

例1、下列關于參考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參考系必須是和地面連在一起的`物體;

b、被研究的物體必須沿參考系的連線運動;

c、參考系必須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或是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

d、參考系是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那個物體。

答案:d

教師評析: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在具體問題上,一般以對運動的描述簡單方便作為基本原則,通常選地面或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為參考系。

教學過程2:強化訓練:

例2、某同學坐火車郊游,當火車開動以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地看雜志,當他忽然抬頭向車外望去,看見路旁的建筑物飛快地后退。這段話中畫線的三種運動情況分別是以什么為參考系?

答案:地面、車廂、火車

例3、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甲車內的人看見窗外的樹木向東移動,乙車內的人發(fā)現(xiàn)甲車沒有運動。若以地面為參考第,上述事實說明:()

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不動;

b、乙車向西運動,甲車不動;

c、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

d、甲、乙兩車都向西運動,且運動快慢相同。

答案:d

2、空間位置的描述

教學過程1:通過兩個例子的討論:一是向陌生人說明你在龍巖三中的位置,二是課本中所例舉的汽車位置的描述例子,讓學生自已歸納總結得出確定空間位置的步驟

(1)、選擇大家做熟悉的標志作為參考

(2)、說明在該標志的那個方向

(3)、距離多少

師:在物理學中,借助于數(shù)學方法,建立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過程2:舉課本14頁及15頁中的兩個例子,說明如何利用一維和二維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教學過程3:學生討論以下題目:一輛汽車由校門向東行駛,要描述汽車的位置,應建立怎樣的坐標系?

答案:應建立一維坐標系,以校門為原點,正東方向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單位長度)為單位長度建立坐標系。

教師評析:建什么樣的坐標系,關鍵是看物體運動軌跡的形狀:如果是直線則建立一維坐標系,如果是平面上的曲線,則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如果是立體的曲線,則建立三維坐標系。建立坐標系時要規(guī)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例如:要描述做飛行表演的飛機的位置變化,則要建立三維坐標系。

教學過程4:知識延伸:用鐘表的時針指向幾點來確定空間位置的方法,也是實際應用時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時間的描述

教學過程1:以課本16頁中“神舟”5號飛船飛行的部分重要時刻表為例(黑板上畫出),同學生一起討論得出以下幾點:

(1)、區(qū)分時間與時刻:時刻指的是某一瞬時,在時間坐標軸上對應一點;時間間隔指的是兩個時刻的間隔,在時間坐標軸上對應一段線段。

(2)、時間的單位:s、min、h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2

課程學習目標目標解讀

1.理解彈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斷方法。

2.能正確地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意義,能熟練應用相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法指導三種力的認識是本章的基礎,物體的受力分析必須準確,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來解決問題。

課程導學建議重點難點掌握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的特點,運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建議

本章復習課建議用1節(jié)課的課時,關鍵仍然在對基礎問題的復習上,如重力、彈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產(chǎn)生條件及對其大小、方向的認識,并能夠正確地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F(xiàn)階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體受力個數(shù)比較少、簡單的情況,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和漸進性。

課前

準備本章知識學生的掌握情況可能有比較大的差異,要了解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什么狀況。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收集學生提出來問題,注意一題多解的準備。

導學過程設計

程序設計學習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媒體運用

預習過程梳理知識確保每一位學生處于預習狀態(tài)?;仡櫛締卧獌热?,可以查閱教材和以前的學案,對本章內容的知識體系和重點難點有所了解。ppt演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完成學案巡視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展,學生填寫學案的情況。盡可能多得獨立完成學案內容,至少完成單元體系構建的內容。

結對交流指導、傾聽部分學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學生預習的效果情況。就學案中有疑惑的內容與結對學習的.同學交流。

課堂探究

小組討論

小組展示

補充質疑

教師點評主題1:對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斷

總結彈力、摩擦力的特點,如何判斷彈力、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1)分析甲、乙兩位同學誰對誰錯,為什么。

(2)說說對于發(fā)生微小形變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以及靜摩擦力,我們該采用什么方法判斷。

(3)說說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口頭表述

主題2:受力分析

總結受力分析的步驟,介紹整體法和隔離法的選擇。(1)畫出各圖中物體的受力情況。

(2)結合第一問中所畫的受力分析,思考一下畫受力分析的步驟。

(3)說說受力分析中常用的方法??陬^表述、板書

主題3:將已知力f分解成兩個分力f1、f2的情況

讓學生掌握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特點。依次分析下列問題:

(1)已知兩個分力f1、f2的方向,求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能分成幾組情況的分力

(2)已知一個分力f1的方向和大小,求f2的大小和方向,能分成幾組情況的分力

(3)已知一個分力f1的方向和分力f2的大小,求分力f1的大小和分力f2的方向,能分成幾組情況的分力口頭表述

講練結合獨立分析思考根據(jù)具體情況與部分同學(特別是各小組組長)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側重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與分解。全體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全,小組同學都完成后可交流討論。

拓展一、對彈力的理解

拓展二、對摩擦力的理解

拓展三、物體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拓展四、力的合成與分解ppt

拓展技能檢測視學生基礎和課堂時間、教學進度決定是否作要求教師未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自主完成ppt

記錄要點教師可在學生完成后作點評學生在相應的位置作筆記。ppt

總結反思知識總結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有沒有必要總結或部分點評一下。學生就本節(jié)所學做一個自我總結,之后可小組交流討論。ppt

感悟收獲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學生的體會,以便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如實填寫

根據(jù)自己的思考找出解決方案

課外拓展無

板書設計課時2.7《力》整合與評價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聲可以傳遞信息,聲可以傳遞能量。

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學情預設】:學生舉例:聽天氣預報,知道天氣情況;聽老師講課,獲得知識;碎石;樓道聲控開關;聲吶。

這一章我們學習了有趣的聲現(xiàn)象,知道了聲的概念非常廣,包括我們能聽見的聲音和聽不見的超聲和次聲,同學們你們知道生在我們生活、生產(chǎn)和現(xiàn)代技術中有哪些應用呢?

可見聲的利用非常廣泛,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聲的利用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引入,體現(xiàn)生活與物理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學導并舉、約26分鐘

為了便于研究,我們把聲的利用進行以下分類:

(一)聲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預設】:舉出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們利用聲音獲得信息:如聽老師講課,人與人的交流,聽廣播,根據(jù)打雷聲判斷要下雨了等等,可見聲音是我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學情預設】:觀看圖片,了解超聲波加濕器原理。

(多媒體展示)超聲波加濕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會被破碎為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強室內的濕度。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學情預設】:思考,回答,進行對比,區(qū)分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

提問:超聲波加濕器是用來傳遞信息嗎?

總結:可見聲除傳遞信息外,還可以傳遞能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聲可以傳遞信息還可以傳遞能量。

(二)聲在醫(yī)療上的應用(多媒體)

(1)【學情預設】:舉出醫(yī)療上聲利用的例子。聽診器:中醫(yī)中的:“望、聞,問、切”,其中聞就是聲,這是利用聲音診斷病的最早的例子。

設計意圖】:學生了解聲音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2)【學情預設】:觀看圖片了解原理。b超:向病人體內發(fā)射超聲波,同時接收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攜帶的信息通過處理后顯示在屏幕上。

(3)除去結石:向體內發(fā)射超聲波,解釋被擊成細小粉末,從而排除體外。

(4)藥液霧化器:對于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藥力很難到達疾病的部位,利用超聲波將藥液破碎為小霧滴,讓病人吸入,增強療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舉例子,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老師補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知道聲在醫(yī)療中的重要作用。

上面應用,哪些是傳遞信息的?哪些是傳遞能量的?

設計意圖】:進一步區(qū)分傳遞信息和能量。

(三)在軍事上的應用

學情預設】:學生看書,了解回聲定位。

蝙蝠夜間活動,但從不碰壁,為什么呢?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1)學生做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題。學生計算。

聲吶:根據(jù)回聲定位,發(fā)明了聲吶,探測海洋的深度,匯出地形圖。

設計意圖】:掌握回聲測距,進一步理解聲吶原理。

(2)雷達——根據(jù)回聲定位原理,判斷目標位置。

(四)在工業(yè)上的應用

(1)超聲波探傷:在不損壞樣品的前提下,檢測樣品的質量。(2)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把被洗的物體放在清洗液里,超聲波穿過液體并引起激烈的振動,把上面的.污垢敲擊下來而不損壞被洗物體。

(3)【學情預設】:自學書本p9—p10,學生舉例,有困難可以小組討論。

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眼、切削加工,這種加工精度和光潔度很高。

設計意圖】:學士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聲在工業(yè)上的應用,學生較陌生,通過老師的補充,利用多媒體視頻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工業(yè)上聲的應用。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聲在醫(yī)療方面的應用。

(3)聲在軍事上的應用。(4)聲在工業(yè)上的應用。

板書

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超聲波加濕器

在醫(yī)療上的應用:b超、霧化、超聲波碎石

在軍事上的應用:聲吶

在工業(yè)上的應用:鉆孔、切削、清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教材從介紹昂尼斯發(fā)現(xiàn)水銀超導現(xiàn)象的物理學史知識入手,講述超導體的一般概念,基礎知識、進一步講解超導的優(yōu)點、缺點和目前科學家面臨的問題。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教學要注重科技的聯(lián)系,避免孤立的學習,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

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進行學習。

也可以教師提出課題,學生查閱資料,從收集資料、信息的過程中學習,提高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

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教師提供一些關于超導體的材料,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閱讀時思考,例如:什么是超導體現(xiàn)象?采用超導體有什么經(jīng)濟效益?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采用實驗探究和信息學習的方法、實例如下

實驗探究: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有關超導體方面的資料,小組討論,總結超導體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板書設計】

1、超導體概念超導現(xiàn)象

2、超導體的優(yōu)缺點

3、我國的超導體的研究

探究活動

課題】

超導現(xiàn)象的歷史

組織形式】

個人或學習小組

活動流程】

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找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1、嘗試總結超導體的發(fā)展現(xiàn)況。

2、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資料來源】

1、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資料。

2、交流,發(fā)現(xiàn)共性和差異。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5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變和彈性形變

2、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并能判斷方向。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

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xiàn)象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系后,使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學會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

3、通過觀察微小變化的實例,初步接觸“放大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培養(yǎng)其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究精神。

2、積極參與觀察和實驗,認真討論體驗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和喜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彈力概念的建立、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難點】

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視頻播放: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fā)生運動、拉弓射箭等情景。讓學生試著回答以上動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點

新課教學

一。彈力的產(chǎn)生

動畫模擬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fā)生運動、拉弓射箭等:同學們觀察動作的完成,總結什么是形變

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拉橡皮筋:

(1)彈性形變: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2)塑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3)彈性限度: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討論與交流]我用力推墻或壓桌面,那么墻和桌面也會發(fā)生形變嗎?

動畫模擬微小形變實驗:①按壓桌面②擠壓玻璃瓶。讓學生自習觀察,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一切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都會發(fā)生形變,只不過一些物體比較堅硬,雖發(fā)生形變,但形變量很小,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

[猜想]: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chǎn)生什么呢?

感受分析

師: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進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兩端,在彈性限度范圍內拉橡皮筋,使其發(fā)生形變。在操作的同時,用心體會一下手與彈簧或橡皮筋之間的相互作用。

師:根據(jù)力的定義,我們知道彈簧與左右手之間有力的作用,那同學們知道彈簧對左手的`力是向哪個方向的?對右手的力又是向哪個方向的?

生:對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對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師:為什么是這樣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因為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后,由于要恢復原狀而把兩手向中間扯。

綜上:橡皮筋形變要恢復原狀而對與之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彈力。

2、彈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fā)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回顧開始時課件展示情景:讓學生分析并總結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3、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1)、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力)(2)、接觸處產(chǎn)生彈性形變。

二。幾種常見的彈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

(1)、平面與平面接觸

例題1:分析a受到的彈力(a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

(2)、點與面接觸

例2:分析物體a受到的彈力(a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

(3)、曲面與曲面接觸

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彈力

2、繩的拉力方向: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著消失。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yè)

開放式問題(視頻播放:撐桿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①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桿跳高運動員跳得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跳水運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板書

板書設計

彈力

1、形變

(1)概念:物體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2)分類: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2、彈力

(1)定義: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fā)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產(chǎn)生的條件: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處產(chǎn)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繩的拉力方向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6

一、知識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體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guī)律。

3、知道光路可逆。

4、知道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難點:

1、理解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內容。

2、利用實驗現(xiàn)象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說明光是沿傳播的。

2、閃電與雷聲雖然同時產(chǎn)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后聽到雷聲,這說明了什么?

2、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②學生探討:許多物體本身并不發(fā)光,我們?yōu)槭裁匆部梢钥吹囊姡?/p>

五、進行新課:1、任何物體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驟:如何做?

結果:填入左表

結論如下:

3、光的反射規(guī)律:

(1)、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練習:物理套餐p30作圖題

4、試驗:兩種反射,得到定義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線朝各個方向)

(2)、鏡面反射:光滑鏡面的反射(平行光線射入,光線平行射出)

探討: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規(guī)律?

(學生討論后,作圖證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規(guī)律。

5、光的反射的應用:學生舉例(注意黑板反光問題)

6、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六、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七、教學后記:

在探究活動中,應給出較具體的指導,避免學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練習要補充。

八、完成時習在線作業(yè),并做好訓練題。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7

教學進程2:同窗生一路討論“1秒內、2秒內、第1秒內、第2秒內、第1秒末、第2秒初等,它們別離表示時間仍是時刻?(畫出時間坐標軸來分析)2

答案:1秒內、2秒內、第1秒內、第2秒內都是表示時間;第秒末、第2秒初都是表示時刻。

強化訓練1:有人說,“在時間坐標軸上,第3秒初到第5秒末是2秒鐘,第4秒末到第5秒初是1秒鐘?!蹦阋詾檫@種說法對嗎?為何?

答案:都錯,第3秒初到第5秒末是3秒鐘;第4秒末到第5秒初是同一時刻。

強化訓練2:作息時間表和列車時刻表上的數(shù)字都表示時刻,列車時刻表為何不叫列車時間表,而作息時間表為何不叫作息時刻表?

答案:因為列車時刻表中列的數(shù)據(jù)表示的是進站及發(fā)車的時刻,而不是時間距離,因此不叫“時間表”;作息是工作和休息需要的時間,不能在某一時刻完成,作息時間表表示的是工作和休息的時間距離,因此不叫作息“時刻表”。

(三)本節(jié)小結:

一、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二、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3、學會歷時間數(shù)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進程的時間和時刻

(四)課堂練習(可彼此討論):

一、甲乙兩車停在車站里,甲車上的.乘客突然看到車外的樹木向西運動,從另一側看見乙車也向西運動,但比樹木慢。那么請問車外的維持秩序的交警看到甲、乙兩車運動的情況是如何的?(詳細說明)

答案:甲車向東運動,乙車也向東運動但運動得比甲車慢。

二、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好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中,“看山好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的參考系別離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答案:a評析:該題以詩的意境為背景,新穎新穎,很好地表現(xiàn)了新課標增強情感與價值觀教育的思想。

3、為車站廣播道:“從北京駛往廣州的xxx次列車將于11點20分抵達本站1號站臺,停車12分鐘,請旅客們做好登車的準備?!边@里的12分鐘是指時間仍是時刻?火車正點駛離本站的時刻是多少?

答案:12分鐘是指時間;火車正點駛離本站的時刻是11點32分。

(五)課外作業(yè):

一、閱讀講義15頁及17頁“信息窗”二、講義17頁作業(yè)及練習冊中相關練習

(六)板書:第一節(jié):運動、空間和時間

一、機械運動和參考系

二、空間位置的描述:成立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3、時間的描述:時間和時刻

(七)課堂教學反思:

一、教材的處置

二、習題的選擇

3、學生的反映

4、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進程: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知道推力、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中正確畫出他們的方向。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教學重難點

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彈力的概念,知道彈力產(chǎn)生的原因和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會分析彈力的方向,能正確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3、理解形變概念,了解放顯示微小形變。

(一)觀察實驗

1、觀察用彈簧拉靜止的小車

小車:由靜止→運動

彈簧:被拉長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碼,觀察砝碼和竹片

竹片:發(fā)生彎曲

砝碼:處于靜止狀態(tài)

3、觀察用彈性鋼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體

鋼片:發(fā)生彎曲

物體:被推

(二)形變和彈力的概念:

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形變。

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彈力的概念:

(三)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必要條件);

(2)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條件)

彈力是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觸的物體上。用手向右拉彈簧,彈簧因形變(伸長)而產(chǎn)生彈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彈力的施力者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受力者是使它發(fā)生形變的其他物體。

圖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豎直擋板之間,在重力作用下小球與斜面及擋板間都有擠壓趨勢,因此小球與斜面接觸處,小球與擋板接觸處都會產(chǎn)生彈力。而圖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豎直擋板間,雖然小球與豎直擋板相接觸,但在接觸處沒有相互擠壓趨勢,因此小球與豎直擋板間不會產(chǎn)生彈力。

(四)顯示微小形變的兩個實驗

有一些物體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比如一些比較堅硬的物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