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修辭(教師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項講義22講_第1頁
第5講修辭(教師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項講義22講_第2頁
第5講修辭(教師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項講義22講_第3頁
第5講修辭(教師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項講義22講_第4頁
第5講修辭(教師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項講義22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點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等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習目標正確辨識和運用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等常見的修辭手法;了解修辭手法各自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學習重點1、掌握常見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2、學會辨析常見修辭手法學習難點理解并熟練運用修辭手法第5講修辭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diào)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八種:比喻、比擬(分為擬人、擬物)、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這些修辭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些事物來說明另一事物的方法。運用比喻這一方法,可以在描繪一事物時,使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作用: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簡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比喻由三部分構(gòu)成:本體、喻體、比喻詞(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1)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2)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3)借喻:只出現(xiàn)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xiàn)。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注意: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具體見下表:類別特點本體比喻詞喻體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現(xiàn)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xiàn)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暗喻甲是乙出現(xiàn)是、成為出現(xiàn)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借喻甲代乙不出現(xiàn)無出現(xiàn)地上射起無數(shù)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數(shù)情況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況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長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測、揣度的。如:他剛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舉。如:攀枝花有很多風景優(yōu)美的去處,像二灘水庫、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比擬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1)擬人:擬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賦予事物,讓事物像人一樣活動,有思想,有感情,能說話。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如:〈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朱自清〈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洞和范鸥Α?〉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2)擬物(借物模擬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例句:〈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例句:〈1〉火山發(fā)出一聲咆哮。〈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淀》孫犁)3.夸張對事物的形象、性質(zhì)、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1)擴大夸張:對事物形狀、性質(zhì)、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1)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縮小夸張:對事物形象、性質(zhì)、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例句:(1)他呀,心眼兒小得只有針眼兒大。(2)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前面,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3)超前夸張:把后出現(xiàn)的說成先出現(xiàn),把先出現(xiàn)的說成后出現(xiàn)。

例句:農(nóng)民們都說:“看見了這樣鮮綠的苗,就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來了。”

4.對偶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形式上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易于記憶,具有音律美;內(nèi)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主要方式:〈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5.排比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來表達相關的內(nèi)容,借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加強語勢,使文章的節(jié)奏感加強,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或增強表達效果)。例句:(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靜的,是夢幻的。(三個排比的短語表現(xiàn)了海上的夜的柔和、寂靜與神秘特色。(2)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以“時而”構(gòu)成排比來形象地描寫溪流隨著山勢變化而變化的動態(tài)。)

6.反復為了強調(diào)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即根據(jù)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xiàn)的方法。〈1〉連續(xù)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huán)起伏,充滿語言美。排比和反復的區(qū)別:①排比句至少是三個句子,反復句是兩個以上的句子。②排比句的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有共同的詞語;反復句是兩種以上相同的語句重復,為了突出強調(diào)。如: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反復)。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說的內(nèi)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即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自問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啟發(fā)讀者思考。①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fā)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②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jié)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③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有助于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也可以婉轉(zhuǎn)表達情感,引起讀者思考和重視,領會主題。例句: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9.反問(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作用:表達鮮明,加強語氣,發(fā)人深思,激發(fā)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設問和反問的區(qū)別:設問和反問都是有疑而問,但是設問是自問自答,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則是問而不答,以加強語氣。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zhàn)士。(設問)難道你就覺得只是樹?(反問)10.通感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xiàn)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xiàn)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作用:①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②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③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④它能準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gòu)成特殊的藝術(shù)美。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此外有:“晨鐘云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云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吧圃蘸豕那伲∥『跞舾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以上修辭手法在實際運用中,因種種原因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誤用情況,因此,運用時務必注意:1.比喻:要貼切、生動;要注意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體必須是常見、易懂的事物;2.比擬:必須是自己強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須與所描寫的環(huán)境氣氛協(xié)調(diào)一致;進行比擬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態(tài)、動作等方面應該相似或相近。3.借代:借體必須有明顯的代表性,使人一聽就明白所指稱的事物;用人物的形體特征作借體時,要注意它的褒貶色彩和使用場合的不同。4.夸張:要以客觀實際為基礎;要明確、顯豁,不能又像夸張,又像事實;要力求新穎。5.對偶:要盡量做到上下聯(lián)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一致、音節(jié)和諧,注意相關;要盡量做到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6.排比:必須從內(nèi)容的需要出發(fā),不能生拼硬湊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項并舉的,有的是多項全舉,有的是在多項中舉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讓讀者自己深思,后一種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號。

此外,引用、反語、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也會涉及,下面一并說明。1.引用引用現(xiàn)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作用:使論據(jù)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fā)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笔枪实茏硬槐厝鐜煟瑤煵槐刭t於弟子。

〈2〉暗引(間接引用)。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2.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3.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作用: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諧音雙關。例如:“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保ā皸睢睂嶋H上是指楊開慧,“柳”實際上是指柳直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保ā敖z”即“思”的意思,以此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2〉語音雙關。是一種根據(jù)詞的多義條件而故意導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在歇后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例如:茶壺里煮餃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紅——給你點顏色瞧瞧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4.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xiāng)》)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ā蹲詈笠淮沃v演》)【借喻與借代的區(qū)別】①首先看本體和客體之間是否有相似性,沒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②借代的本體和客體之間有相關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體相關的事物來代指這個本體。課堂練習1、選出對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

從飛禽走獸的減少,我仿佛聽到大自然的警號。(比喻)

B.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問)C.

警號為誰而鳴?為你、我、他,為我們大家而鳴?。ǚ磫枺?/p>

D.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夸張)【答案】C【解析】有問有答,所用修辭手法是設問。2、下列各句修辭手法判定準確的是(

)A.

我們從車窗里看見你,你這樣的容光煥發(fā),你的笑容是多么甜美。(比喻)B.

你看雁灘近了,近了,筏子在急流上奔跑得更加輕快,更加安詳。(夸張)C.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D.

像你一樣偉大堅強!像你一樣偉大堅強?。ㄅ疟龋敬鸢浮緾【解析】A.沒有喻體,不構(gòu)成比喻;B.“奔跑”將筏子擬人化,是擬人的修辭;D.排比是三個及以上的容相關、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短語或者句子連用,故選項不構(gòu)成。3、下列句子在修辭運用上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

B.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朱自清《春》)

C.

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魯迅《故鄉(xiāng)》)

D.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xiāng)》)【答案】C【解析】A.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天空”比喻成“藍水晶”;B.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春天”比喻成“青年”;C.本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圓規(guī)”代指楊二嫂;D.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我和閏土的隔膜”比喻成“厚障壁”。

4、下列句子沒有采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

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

B.

濃煙忽然俯視一下煙囪就嘲笑起煙囪來了。

C.

驕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剛過去就鉆出一絲絲的嫩芽。

D.

雕刻家在亂石塊旁大哭一場哀吊他生平最偉大的杰作?!敬鸢浮緿【解析】A、夸張;B、擬人;C、比喻。5、對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

我軀體無限地長大,腳下的山巒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塊拳石。(夸張、比喻)B.

這時,拂拂的海風吹著我們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們的腳下,發(fā)出柔和的音像,好像在為我們惋惜。(比喻)C.

好不容易脫身出來,巨大的身軀已經(jīng)損失了許多,萬分懊悔地向遠方溜走。(擬人)D.

這時我們的車停了下來,包括陪同我們一起進羅布泊的“老地質(zhì)”,都被地平線上那輝煌的一幕震撼了。(借代)

【答案】B【解析】由“拍”、“為我們惋惜”確認是擬人修辭。課后作業(yè)1、下面句子中運用比喻修辭方法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那一片莽莽蒼蒼、高聳入云的峰巒,就像一條巨大的蒼龍,騰空飛舞B江南的雨是有靈性的,落在瓦礫上,像絲竹奏出的樂曲,幽怨急緩C.東方漸明,天空出現(xiàn)萬道霞光,猶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鮮花D.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閃閃爍爍的,跳動著細小的光點。【答案】C【解析】霞光的景象以含苞欲放的鮮花作為比喻不妥當。2、對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他發(fā)現(xiàn)是我,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②像這樣的老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③在個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芾蠣斪有⌒?,別顧著說話—看掉下來把屁股摔成兩半A.①比喻②反問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張②設問③排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反問③排比④夸張D.①比喻②反問③夸張④夸張【答案】C【解析】A.④是夸張的修辭手法;B.②是反問的修辭手法;D.③是排比的修辭手法。3、下列句子修辭手法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A.他每一天每一個鐘點都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的時候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夸張)B.我難道就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設問)C.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反復)D.盛開的藤蘿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彼此推著擠著,好不熱鬧。(擬人)【答案】B【解析】設問應有問有答,選項只有疑問句無回答,不構(gòu)成設問。4、對下列句子所用修辭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反復)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對偶)C.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夸張、對偶)D.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反問)【答案】D【解析】選項為設問句,詩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有問有答,即為設問。5、對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殿外的松柏槐柳,造型奇特,有的偃如老嫗負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擬人、夸張)B.見了它們,游子們能不引起,至少是青煙似的,一縷兩縷的鄉(xiāng)愁嗎?(比喻)C.愈近山口,風聲愈響,如雷鳴,如山崩,如海嘯,如十萬名戰(zhàn)士在吶喊沖鋒。(排比、比喻)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