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_第1頁
2024春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_第2頁
2024春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_第3頁
2024春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_第4頁
2024春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其次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改變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駕馭契丹的興起;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澶淵之盟;遼宋邊疆貿易;黨項族建立西夏;宋夏間的戰(zhàn)與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時,周邊民族的相繼崛起又在更大范圍內形成了民族政權并立的格局。2.通過對澶淵之盟的分析,培育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事務的實力。3.通過對“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和“黨項族建立西夏”的教學,使學生相識到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通過對“澶淵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讓學生明確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相處、民族融合始終是我國民族關系發(fā)展的主流,是歷史發(fā)展的必定趨勢。知道遼、宋、西夏是三個并立的政權;契丹的興起與北宋的關系;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建的。正確相識遼和西夏、北宋的關系;如何評價檀淵之盟,宋、西夏和戰(zhàn)?中華民族大融合是歷史發(fā)展的必定?!緢D片導入】出示四幅圖片:隋、唐疆域圖;《五代十國后期形勢圖》、《遼、北宋、西夏形勢圖》,讓學生視察圖片發(fā)覺中國這一時期總的形勢有什么改變?學生回答,老師介紹唐末的藩鎮(zhèn)割據(jù),以及唐朝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分裂動蕩時期的情形,在這一時期后,我國先后出現(xiàn)遼、宋、夏、金多個政權并立的局面?;顒右徽w感知:制定和出示教學目標(在老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制定目標)1、閱讀課本,了解本課學習哪些歷史學問2、學生發(fā)言,明確學習目標與任務活動二預習導學1、共享預習成果:小老師,你最棒!2、依據(jù)導學案,比照、評判,檢查。3、同學們反饋、訂正?;顒尤n堂筆記與關鍵點撥1、探究學問重點,做好課堂筆記。2、老師指導,大家依據(jù)自己預習導學結果,比照課本,做好學問標記。3、嘗試找尋關鍵詞句活動:找一找每個學問點的關鍵詞句有哪些,并作重點記號?;顒铀暮献鲗W習探究:分組探討,合作探究,比一比,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好。學問點1遼建立政權的基本狀況是怎樣建立?(學生探討回答)(1)結合P34《相關史事》中詩“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shù)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與圖《契丹人引馬圖》,或介紹關于契丹族的起源的漂亮傳聞。讓學生從詩、圖、故事里描寫這個民族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對契丹有一個感性相識。(2)契丹的興起:隋唐時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日益親密。唐朝末年,北方漢人紛紛避亂,北出長城,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到9世紀后期,契丹已經有了農耕、冶鐵和紡織等生產事業(yè),并起先建筑房屋、城邑。2.契丹政權建立:建立政權:------------遼(契丹)建立政權民族:契丹族建立時間:10世紀初都城:上京建立者:阿保機(遼太祖)10世紀初,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契丹、遼),定都上京。對課本插圖組織學生探討:“契丹貨幣”和“契丹文字”說明白什么?(增加學生的感性相識)老師歸納:“契丹貨幣”反映了契丹族經濟的發(fā)展;“契丹文字”是學習漢文化的重要成果。說明契丹民族的強大。學問點2黨項族:西夏建立政權的基本狀況是怎樣建立?(學生探討回答)(1)興起: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qū)的黨項族,原屬羌族的一支。唐朝時集中到甘肅、陜西一帶,與中原文化的接觸漸多,社會有所發(fā)展。(2)建立政權:------------西夏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建立政權民族:黨項族建立時間:11世紀前期(1038年)建立者:元昊都城:興慶(今日的銀川)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并激勵墾荒,發(fā)展農牧經濟,還創(chuàng)制了西夏文字。老師總結:西夏文字是學習了漢字的方塊字形、采納了漢字的筆両創(chuàng)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進步的重要體現(xiàn)。學問點3遼與北宋的和戰(zhàn)一、北宋為什么北伐?結果怎樣?為什么北宋的北伐會失???二、遼軍發(fā)動對北宋大規(guī)模進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奪、擴大地盤;斗爭性質)三、什么是“澶淵之盟”?四、對于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有人認為北宋在斗爭有利的形勢下,還簽訂和議,是無能的表現(xiàn),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弊大于利,有人認為,北宋用“歲幣”換和平,有利于雙方的發(fā)展,利大于弊?看待歷史問題要一分為二,澶淵之盟在當時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從民族發(fā)展的長遠利益來看,澶淵之盟使遼宋人民得到了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對雙方的發(fā)展都是有利的。西夏與北宋的關系1.遼與北宋的前期關系:①遼占據(jù)燕云十六州,從今與中原王朝的沖突加劇。②宋太祖晚期,北宋與遼保持友好關系,雙方互通使節(jié)。③宋太宗即位后,向遼發(fā)動數(shù)次斗爭遭到失敗,只好實行防衛(wèi)政策。2.澶淵之盟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解并描述“澶州之戰(zhàn)”。通過故事了解遼攻宋的目的(掠奪、擴大領地)、了解寇準主戰(zhàn)具有反掠奪的正義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協(xié),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勢下訂立了“澶淵之盟”。讓學生了解盟約內容。老師總結:1004年遼軍大規(guī)模地進攻北宋,寇準主戰(zhàn),宋軍在澶州戰(zhàn)勝遼軍后,于其次年1005年宋、遼和議-----澶淵之盟.組織學生探討:對“澶淵之盟”談談你的看法,你怎么評價?老師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相識,從而作出客觀的評價,如:① 當時遼宋為什么會議和?遼軍事上的失敗和北宋的懦弱。② 北宋政府每年送給遼的‘歲幣’是從哪兒來的?加重人民的負擔。③ 簽訂了盟約,基本不打仗了,對雙方有什么好處?和平的局面,有利于雙方,有利于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澶淵之盟是在遼宋雙方實力相對平衡的狀況下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對于遼來說,澶淵之盟不僅使遼兵安穩(wěn)脫險,還獲得了戰(zhàn)場上原來得不到的東西——“歲幣”。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的沉重負擔。學問點4西夏與北宋的關系1.組織學生閱讀探討歸納幾個問題:西夏為什么要進攻北宋?西夏和北宋達成議和的緣由是什么?元昊稱帝后,西夏軍隊不斷向北宋邊疆大舉進攻。在這種狀況下宋和西夏和戰(zhàn),那么和戰(zhàn)的結果是什么樣的呢?了解到宋夏之間也存在長期的斗爭,雙方損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國力,也違反了雙方人民的意愿。在這種狀況下,雙方達成和議。2.宋夏議和的影響:議和后,宋夏邊界貿易興盛。學問點5宋遼與宋夏之間的斗爭性質是否是正義呢?宋遼與宋夏之間的斗爭,只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的兄弟之爭,決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斗爭。雖是兄弟之爭,但也存在著正義性和非正義性,無論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奪為目的而發(fā)動斗爭,就是非正義的。遼與西夏對北宋發(fā)動的斗爭都是非正義的掠奪斗爭;而北宋進行的反掠奪的正義之戰(zhàn)。小結: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建立過許多政權,少數(shù)民族同漢族政權之間有斗爭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對雙方都有好處。中華民族正是在不斷的民族交往、融合中發(fā)展壯大起來的。民族間的斗爭是兄弟民族之間的事情,不同于異族的侵略。完成下列表格:族政權建國時間族杰首領城與的大件遼10世紀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機上京澶淵之盟夏11世紀前期黨項族元昊興慶寧夏和約預習《第8課》完成導學部分。選做部分成歷史頂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