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熱點難點突破專練專題07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熱點難點突破專練專題07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熱點難點突破專練專題07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熱點難點突破專練專題07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熱點難點突破專練專題07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7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文化【重點突破】考點一思想發(fā)展歷程:從"西學東漸"到中國式發(fā)展道路【學問梳理】(1)鴉片斗爭時期,以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學問分子,主見“師夷長技以制夷”,為中國近代化作了思想打算。(2)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夫階級先進人物,企圖用拜上帝教和確定平均主義來改造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洪仁軒在《資政新篇》中提出仿效西方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見。(3)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擺脫民族危機;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主見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學習和傳播西方文化。他們發(fā)動變法運動,起了思想啟蒙作用。(4)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見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提出了“三民主義”綱領。后來,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它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5)新文化運動前期,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陳獨秀等,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學問分子李大釗等,大力宣揚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供應了思想條件。(6)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革命學問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提出建立農村革命依據(jù)地、武裝奪取政權和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主見。毛澤東思想是中共的指導思想。(7)1956年,毛澤東總結中國建國幾年來的建設閱歷,并借鑒蘇聯(lián)的閱歷和教訓,在實踐中探究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共“八大”明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總任務。(8)1978年,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其次代領導人,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閱歷和教訓,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中共“十三大”在相識國情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閱歷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途。(9)1992年,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人在進一步相識國情的基礎上,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20世紀90年頭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同時,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致力于理論創(chuàng)新,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三個代表”思想的提出,標記著中共對自己的使命有了進一步相識?!究键c突破】1.中國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相同點:都是資產階級學問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的斗爭;都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都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基礎。不同點:(1)干脆斗爭對象不同:第一次為外國侵略者,其次次為清政府,第三次為北洋軍閥政府及儒家思想。(2)領導力氣不同:第一次為維新派,其次次是革命派,第三次是激進派。(3)主要內容不同:第一次是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希望走君主立憲道路;其次次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第三次是民主科學思想,希望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4)作用不同:第一次為戊戌變法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其次次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第三次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奠定了思想基礎。2.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究探究歷程:吸取大革命失敗教訓,發(fā)動三次武裝起義;八七會議;井岡山革命依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理論探究:毛澤東的三篇理論文章。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緣由:(1)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敵人力氣強大并長期占據(jù)城市,而在農村統(tǒng)治力氣相對薄弱。(2)農夫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深受地主階級壓迫,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3)無產階級單槍匹馬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只有把工作重心放在農村,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條件:(略)“工農武裝割據(jù)”理論內涵:“工農武裝割據(jù)”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依據(jù)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行的。黨的領導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內容,武裝斗爭是斗爭形式,依據(jù)地建設是戰(zhàn)略基地。考點二科技教化等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學問梳理】(1)洪仁玕:提出反對迷信,興辦新式學校、醫(yī)院和慈善機構;嚴禁買賣人口和吸食鴉片。(2)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須要,先后創(chuàng)辦了三十多所新式學校,培育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又選送了幾批留學生、進修生,出國深造。(3)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時期:開辦京師高校堂,各地設立中小學堂,兼習中西學科;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新書;準許設立報館、學會;派人出國留學、游歷。(4)辛亥革命時期:學校不拜孔子,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需符合共和民國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頒行的教科書;提倡“自由、同等、友愛"的公民道德,革除歷代官場“大人”“老爺”等稱呼,禁止蓄辮、纏足、賭博。(5)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6)新中國成立后:①過渡時期:人民政府取締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娼妓、販毒吸毒、聚眾賭博等丑惡現(xiàn)象,使整個社會風尚為之一新。②粉碎“四人幫”以后:1977年鄧小平復原工作后,大力整頓科學教化文化事業(yè);在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他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觀點。依據(jù)鄧小平的指示,1977年底,復原了高考招生制度?!究键c突破】1.以洋務運動為例看中國近代教化與舊式教化的區(qū)分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教化的重要貢獻就是催生了新式學堂的出現(xiàn)。首先是教化目標的不同,科舉制下的封建學校教化,為封建集權政治服務,其重要職能是培育封建官吏。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新式學堂以培育好用型人才為目的。其次是教化內容的不同,新式學堂以近代科技和外語為主要內容,對中國幾千年來奉行儒家經典、只讀四書五經、鄙薄技藝的教化觀念和所謂正統(tǒng)的私塾教化模式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客觀上是對傳統(tǒng)的教化思想、教化制度的公開挑戰(zhàn),它打開了改革封建教化制度的缺口,其影響是極其深遠的。2.清末我國教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表現(xiàn):興辦新式學堂;學習外語、科學技術、軍事等新內容;留學教化的興起與發(fā)展;廢除科舉制,制定新學制。發(fā)展:(1)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須要,先后創(chuàng)辦了三十多所新式學校,培育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又選送了幾批留學生、進修生,出國深造。(2)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時期:開辦京師高校堂,各地設立中小學堂。(3)20世紀初,青年學生中出現(xiàn)了赴日留學浪潮。(4)由于國內形勢劇變,舊有的科舉制不適應形勢的發(fā)展,清政府被迫制定新學制。影響:清末教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突破了傳統(tǒng)的辦學模式,變更了傳統(tǒng)的以經學為主的教學內容,培育了大批從事實際業(yè)務的人才,便于西方科技和新思想的傳入,為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作用。考點三宏大理論的構建【學問梳理】(1)三民主義:①舊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國民的政府,國民一律同等;民生主義:平均地權。②新三民主義。民族主義: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同等;民權主義: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2)毛澤東思想: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政權建設思想;黨建思想;軍事思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思想;外交思想;民族關系思想。(3)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改革開放理論;黨建理論(黨的基本路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科技教化理論;經濟建設理論(市場經濟);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祖國統(tǒng)一理論;外交理論?!究键c突破】▲兩大理論成果及其關系在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社會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找到了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其次次飛躍,找到了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兩大理論成果的共性:都是黨和人民實踐閱歷和集體才智的結晶,都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是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這種繼承性表現(xiàn)在:(1)思想路途上的繼承性。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毛澤東依據(j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途將中國革命從教條主義和機會主義的統(tǒng)治下挽救出來,走上了正確道路。鄧小平繼承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途才領導黨和國家擺脫教條主義和“左”的桎梏的束縛,走上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詳細道路選擇上的繼承性。鄧小平領導的中國改革事實上走的也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改革首先從農村起先,然后推向城市。(3)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運用上具有繼承性。毛澤東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不僅對民主革命的成功,而且對人民民主專政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建立、和平實現(xiàn)社會主義革命起了重要作用。鄧小平在改革實踐中繼承和推動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如發(fā)展完善了人民民主專政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提出“一國兩制”,設立經濟特區(qū),實行對開放等??键c四法治意識的變遷【學問梳理】(1)太平天國后期:洪仁玕統(tǒng)一政令,依法治國。(2)資產階級維新派: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康有為《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主見開制度局,實行新法。(3)資產階級革命派:《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相關內容);1914年袁世凱頒布《中華民國約法》。(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心政府:《憲法大綱》。(5)1946年秋,《中華民國憲法》。(6)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7)全國“一屆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考點突破】▲國際環(huán)境對中國近代法治進程的影響西方對中國的侵略阻礙了近代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從《南京條約》規(guī)定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起先,西方國家漸漸破壞中國的司法主權。縱觀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進程,西方國家通過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國革命等手段,嚴峻地阻礙了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同時,近代以來的國際環(huán)境客觀上有利于中國社會法制化因素的成長。在西學東漸及西方對中國政府的影響下,舊的制度漸漸瓦解,并漸漸向近代社會過渡。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洪仁玕的《資政新篇》、康有為的《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中提出的“開制度新政局,革舊圖新”的主見,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都是向西方學習的產物。這場主要受外力推動下的法律改革運動,使中國在短時間內就產生了類似于西方的近代法律體系?!眷柟逃柧殹恳?、單選題1.有人把中國前期近代化的各種方案比方成“自我療傷”“溫藥治療”“猛藥重治”“開顱洗腦”。其中“開顱洗腦”的意義是A.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B.是移風易俗的社會革新運動C.真正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D.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答案】D【解析】“開顱洗腦”應當是指思想解放運動,并且是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極大沖擊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使學問分子接受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猛烈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答案為D項。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是維新變法,解除A項;“開顱洗腦”的意義重在解放思想,而不是移風易俗,解除B項;辛亥革命是真正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解除C項。2.與西方思想啟蒙明顯不同,從文字闡述到政治實踐,西方的思想啟蒙始終把人的價值(文藝復興)人的自由權力(啟蒙運動)作為基本起始點,而且人的價值、人的自由權力也是西方思想啟蒙的一般歸宿。而中國的思想啟蒙長期以來偏離了這個方向,人的價值、人的權力始終沒有成為思想啟蒙的起點和歸途。近代中國思想啟蒙“偏離了”“方向”的主要緣由在于A.民族危機的深重使救亡圖存壓倒了人權啟蒙B.西方啟蒙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格格不入C.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尚不足以為思想啟蒙供應土壤D.人民的排外心情影響了啟蒙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答案】A【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從文字闡述到政治實踐,之所以人的價值、人的權力之所以沒有成為思想啟蒙的起點和歸途,由于近代中國不斷受到外來侵略,主權大量淪喪,所以在近代的一系列啟蒙思想中都側重于救亡圖存,從而忽視了人權方面的內容,A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B項“格格不入”的說法明顯錯誤,西方啟蒙思想屬于民主思想,具有進步性;C項與材料主旨信息沒有干脆關聯(lián)性,解除;D項“人民的排外心情”的說法本身不符合近代中國史實,不符合題意,解除。3.下圖是某學者概括的近現(xiàn)代中國思路歷程簡圖。由此圖可見近現(xiàn)代思路歷程A.是一個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過程B.是一個東學西漸的過程C.是一個不斷碰撞分化與融合的過程D.是一個不斷回來傳統(tǒng)儒學的過程【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中國學習西方的內容重點是器物、制度或文化,故A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西學東漸的過程,故B錯誤;材料反映了天朝儒學道統(tǒng)、國粹論與中體西用論的不斷碰撞分化與融合的過程,故C正確;材料反映了“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論”的最終形成,并不是回來傳統(tǒng)儒學,故D錯誤。故選C。4.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時,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關于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優(yōu)待之條件》中寫有清帝退位后尊號不變,民國政府待以外國君主之禮;清帝退位后暫居宮禁,侍衛(wèi)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馮玉祥利用武力強行將清帝溥儀趕出了故宮。對此事務胡適認為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喪”,“是民國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譽的事”,還親赴醇親王府向溥儀表示慰問,聲稱這“是東部的野蠻”。關于胡適這一看法不能說明A.胡適堅持契約精神B.胡適反封建精神不夠徹底C.胡適深受英美文化熏陶D.對國人思想啟蒙的路還很長【答案】B【解析】胡適反對馮玉祥違反《關于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優(yōu)待之條件》,而強行將清帝溥儀趕出了故宮,這說明胡適主見契約精神,故A項不符合題意;胡適主見溥儀仍居宮中,這是遵守業(yè)已制定的約定,不能說胡適反封建精神不夠徹底,故B項符合題意;契約精神是英美文化的產物,故C項不符合題意;這一事務說明國人思想啟蒙的路還很長,故D項不符合題意。5.康有為在《保國會土講演詞》中指出:西方“重學校,講保民、養(yǎng)民、教民之道,設議院”,與儒家經義相合,鉺以致強大;而清朝的經濟、教化及政治制度不符儒家經義,導致其弱。康有為作出上述論述的主要目的是A.傳播西學B.變革現(xiàn)實C.維護儒學D.對抗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中康有為之所以認為西方的強大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其目的在于利用、改造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實現(xiàn)社會改革,即“托古改制”,故B正確;康有為認為西方國家的強大是“與儒家經義相合,鉺以致強大”,中國的落后是因為“清朝的經濟、教化及政治制度不符儒家經義”,說明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優(yōu)于西方文化,并非主見傳播西學,A錯誤;依據(jù)“重學校,講保民、養(yǎng)民、教民之道,設議院”,可知西方強盛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君主立憲制,傳播儒學不是康有為的主要目的,解除C;材料中康有為利用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來實現(xiàn)維新變法,無法體現(xiàn)“對抗革命”,D錯誤。6.1909年,魯迅和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出版,重點介紹了俄羅斯和北歐東歐弱小民族國家作品。在魯迅等人的帶動下,俄羅斯文學在五四時期呈現(xiàn)出一種大張旗鼓的局面。這說明A.譯書成為救亡圖存的主要方式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C.翻譯活動深受政治形勢的影響D.俄羅斯文學成為當時文學的主流【答案】C【解析】《域外小說集》重點介紹了俄羅斯、北歐和東歐弱小民族國家的作品,目的是通過這類作品的譯介,以引起當時遭遇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國讀者的共鳴,鼓舞著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故C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譯書成為救亡圖存的主要方式,解除A;1917年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B時間不符合題意,解除;材料無法體現(xiàn)俄羅斯文學成為當時文學的主流,解除D。7.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為誓詞。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出“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tǒng)一”。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A.深化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實質B.近代民族國家的構想漸漸豐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D.明確提出國家的根本是民族統(tǒng)一【答案】B【解析】“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體現(xiàn)出反對滿族貴族統(tǒng)治的狹隘民族主義傾向,“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tǒng)一”體現(xiàn)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民族國家的構想漸漸豐富,B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民主共和制的實質,解除A;材料主見“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解除C;D材料無法體現(xiàn),解除。8.一位學者在探討中國共產黨1977年至2007年30年間中共代表大會報告的詞匯變遷時發(fā)覺,其中四個報告的詞匯運用有如下特點,依據(jù)時間的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中國特色”和“市場經濟”成為報告中的新詞語②“改革”“對外開放”第一次出現(xiàn)在報告中③報告中“毛主席”一詞出現(xiàn)率高居全部實詞第一位④報告中“鄧小平理論”成為高頻詞語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①③④②【答案】B【解析】①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體現(xiàn);②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的宏大決策的體現(xiàn);③是1977年個人崇拜仍舊束縛人們思想的體現(xiàn);④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體現(xiàn)。故先后依次為③②①④,故選B。9.1926年6月9日,蔣介石在日記中記述:“看《法國革命史》,乃知俄國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獨創(chuàng),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國,而改正其閱歷也,然而益可珍貴也。”這表明蔣介石A.曾經對俄國革命持確定看法B.干脆仿效法國大革命的閱歷C.遵循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原則D.正打算與中國共產黨分裂【答案】A【解析】蔣介石認為法國大革命是成功的,俄國革命是取之與法國,可見蔣介石對俄國革命是贊同的,故A項正確;B中干脆仿效說法錯誤;C中新三民主義,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D中此時屬于北伐合作時期。10.逄先知、金沖及的《毛澤東傳》中講到:“從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起先,到四月二十四日結束,(毛澤東)共聽取國務院三十四個部門的工作匯報……這是毛澤東在建國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周密而系統(tǒng)的經濟工作調查?!泵珴蓶|通過這一調查A.積累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建設閱歷B.致力于理順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關系C.總結了近代以來革命斗爭中的重大問題D.提出了處理人民內部沖突的方式和方法【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起先”“毛澤東在建國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最周密而系統(tǒng)的經濟工作調查”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毛澤東發(fā)表《論十大關系》,致力于理順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關系,故B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建設起先起步,此時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都已經結束,假如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歷史分期和基本線索把握不清,簡單誤選A、C兩項;材料側重于經濟調查而非處理人民內部沖突的問題,解除D。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堄趶V東虎門外之沙角、大角二處,置造船廠一,火器局一。行取佛蘭西、彌利堅二國各來一二人,分攜西洋工匠至粵,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師,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國水師,可以駛樓船于海外,可以戰(zhàn)洋夷于海中?!涸础逗鴪D志》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轉型中,世界力圖“變更中國”,而我們不能只是仇恨和生氣,我們不能狹隘地站在愛新覺羅家族政權的立場上,而是應當站在文明中國的立場上。“清代中國”須要變更,封閉和孤立的,腐朽和沒落的,我們自己也在內部變更,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無論是辛亥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康有為,無論是孫中山,還是毛澤東,中國先進的學問分子都在嘗試利用各種方法,內部變更著“清代中國”,不斷催生著一個新中國。——裴鈺《變更中國》材料三中國的啟蒙運動具有與歐洲啟蒙運動迥異的特點。假如說歐洲啟蒙運動是一場以特性自由為鵠的人文啟蒙運動,那么中國啟蒙運動則是一場旨在國家富強的現(xiàn)代化啟蒙運動。這是中西啟蒙運動的最基本差異。關于啟蒙與現(xiàn)代化的關系,西方與中國適成倒置:在歐洲,是由啟蒙而現(xiàn)代化;在中國,則是為現(xiàn)代化而啟蒙。歐洲由啟蒙而現(xiàn)代化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會轉型過程……中國啟蒙運動則是救亡的現(xiàn)代化運動的步驟?!嵈笕A主編《民國思想史論》請回答:(1)材料一體現(xiàn)了魏源的什么核心思想主見?有何重要影響?(2)據(jù)材料二及所學學問,回答近代前期(五四運動前)在近代文明的轉型中促使中國“內部變更”的指導思想分別有哪些?這一變更過程經驗了哪幾個層次?(3)據(jù)材料三概括中國思想啟蒙的特點?并指出導致這一特點的主要緣由?(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在“變更中國”中的作用?【答案】(1)主見:“師夷長技以制夷”。影響:開眼看世界,邁出向西方學習第一步;或啟迪人們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辱之道。(2)指導思想:“中體西用”;維新思想;三民主義(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學。層次:由學技術(器物)到學制度到學思想文化;(3)特點:現(xiàn)代化啟蒙。緣由:資本主義列強侵略或民族危機加深;先進的中國人的探究。(4)作用:推動中國救亡圖存;推動近代化進程;推動中國社會轉型。【解析】(1)第一小問“主見”,依據(jù)材料“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可以戰(zhàn)洋夷于海中”可知,魏源的核心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其次小問“影響”,依據(jù)所學可知,鴉片斗爭后新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代表,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對于開啟民智、解放人們思想有指導意義。(2)第一小問“指導思想”,留意是回答“五四運動前”的思想漸進,不要超出時間范圍。依據(jù)材料“我們自己也在內部變更,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無論是辛亥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康有為,無論是孫中山,還是毛澤東,中國先進的學問分子都在嘗試利用各種方法,內部變更著‘清代中國’,不斷催生著一個嶄新的新中國”結合所學學問,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戊戌變法的指導思想是“維新變法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前期主要宣揚“民主”、“科學”思想。其次小問“層次”,依據(jù)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學問,近代中國經驗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層面的學習歷程。(3)第一小問“特點”,依據(jù)材料三“中國啟蒙運動則是一場旨在國家富強的現(xiàn)代化啟蒙運動”可以得出特點是現(xiàn)代化啟蒙。其次小問“緣由”,結合近代中國的時代特征可知,緣由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或民族危機加深;先進的中國人的探究。(4)結合三則材料內容可以總結出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所產生的重大作用,即思想解放推動中國救亡圖存;推動近代化進程;推動中國社會轉型。12.思想文化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活動的反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薄献印啊洞呵铩分ǎ匀穗S君,以君隨天?!薄偈妗叭粍t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黃宗羲(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見,并比較董仲舒與黃宗羲主見的主要不同之處。材料二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不成熟狀態(tài)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要有志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假如現(xiàn)在有人問:“我們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個啟蒙了的時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的確是在一個啟蒙的時代?!薄档拢?724—1804)(2)結合所學學問,從背景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個啟蒙了的時代”的緣由,并從思想的角度說明“但的確是在一個啟蒙的時代”的理由。材料三中國經濟是“國”與“民”相互支撐的經濟,即“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