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江蘇省宿遷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宿遷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宿遷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宿遷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宿遷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宿遷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題號下的〖答案〗選項涂黑;答非選擇題時,用0.5mm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作答。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14題,每題2分,共計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科研人員在多種細胞中發(fā)現了一種RNA上連接糖分子的“糖RNA”,而之前發(fā)現的糖修飾的分子是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下列有關糖RNA、糖蛋白、糖脂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組成元素都含有C、H、O、N、P、SB.都在細胞核中合成后轉移到細胞膜C.糖蛋白和糖RNA都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細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這些糖蛋白也叫做糖被〖答案〗C〖祥解〗RNA的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質元素組成是C、H、O、N,(S、Fe)等;脂質組成元素是C、H、O,個別有N和P;糖類一般由C、H、O三種元素組成?!驹斘觥緼、糖RNA元素組成為C、H、O、N、P等,糖蛋白元素組成為C、H、O、N、(S)等,糖脂分子元素組成為C、H、O個別有N和P,A錯誤;B、RNA主要在細胞核中合成,蛋白質在核糖體上合成,脂質在內質網上合成,B錯誤;C、蛋白質和RNA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故糖RNA和糖蛋白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正確;D、細胞膜上的糖類或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或與脂質結合形成糖脂,糖蛋白、糖脂通常分布在細胞膜的外側,這些糖類分子叫做糖被,D錯誤。故選C。2.諺語“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人靠地養(yǎng),苗靠肥長”、“冬雪一條被,春雪一把刀”體現了水、無機鹽以及氣溫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水分子因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通過氫鍵結合而成為良好的溶劑B.缺磷導致油菜生長發(fā)育不正常的原因是磷脂、幾丁質等合成受阻C.水和無機鹽是決定陸生群落中植物地上垂直分層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D.冬小麥的春化作用主要是低溫參與調節(jié)植物生長發(fā)育的結果〖答案〗D〖祥解〗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控由基因表調控、激素調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調節(jié)共同完成,對于多細胞植物體來說,細胞與細胞之間、器官和器官之間的協調、需要通過激素傳遞信息,激素作為信息分子,會影響基因的表達,從而起到調節(jié)作用,同時激素的產生和分布是基因表達調控的結果,也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驹斘觥緼、水分子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后形成結合水,而自由水才是良好的溶劑,A錯誤;B、幾丁質不含磷元素,所以缺磷與幾丁質的合成無關,B錯誤;C、決定陸生群落中植物地上垂直分層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C錯誤;D、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麥)在生長期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低溫之后才能開花,所以冬小麥的春化作用主要是低溫參與調節(jié)植物生長發(fā)育的結果,D正確。故選D。3.相互對照也叫對比實驗,即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而不另設對照組,通過對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下列不屬于對比實驗的是()A.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時,設置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B.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的氧是來自H2O還是CO2C.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時,對實驗材料先后進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處理D.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蛋白質〖答案〗C〖祥解〗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叫做對比實驗。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呼吸方式的區(qū)別,這兩組實驗都作了一定的人為因素處理?!驹斘觥緼、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時,設置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即有氧呼吸組和無氧呼吸組,屬于對比實驗,A錯誤;B、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氧的來源時,設置了給小球藻分別供應H218O、CO2和H2O、C18O2兩組,屬于對比實驗,B錯誤;C、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時,對實驗材料先后進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處理,構成了自身前后對照,不屬于對比實驗,C正確;D、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蛋白質,設置了35S或32P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構成對比實驗,D錯誤。故選C。4.如圖是對噬菌體、藍細菌、變形蟲和衣藻四種生物按不同的分類依據分成四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組中生物都沒有細胞壁 B.甲組與乙組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葉綠體C.丙組與丁組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染色體 D.丁組中的生物細胞中都具有核膜〖答案〗B〖祥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區(qū)別是原核生物細胞沒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體,沒有其它復雜的細胞器,沒有染色體等結構。【詳析】A、甲組中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變形蟲是動物細胞,都沒有細胞壁,A正確;B、甲中噬菌體、變形蟲以及乙中藍細菌都沒有葉綠體,所以甲與乙的分類依據不能是有無葉綠體,甲與乙的分類依據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B錯誤;C、丙組中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藍細菌是原核細胞,都沒有染色體,丁變形蟲和衣藻都是真核細胞,都具有染色體,丙與丁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染色體,C正確;D、丁組的變形蟲和衣藻都是真核細胞,都具有核膜,D正確。故選B。5.蛋白質和脂質經過糖基化作用,形成糖蛋白和糖脂。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蛋白質的糖基化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B.糖基化使得細胞質膜上的某些蛋白質具有轉運功能C.線粒體內膜的糖蛋白數量明顯多于外膜D.在細胞質膜外表面,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類分子可形成糖被〖答案〗D〖祥解〗流動鑲嵌模型內容: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骨架,這個支架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性的;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大部分蛋白質可以運動;在細胞膜中,糖類可以和蛋白質、脂質結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驹斘觥緼、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但糖基化是形成糖蛋白的加工方式,該過程發(fā)生在內質網中,A錯誤;B、糖基化使得細胞質膜上的某些蛋白質具有識別功能,是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的結構基礎,B錯誤;C、糖蛋白具有識別功能,通常只分布在膜的外側,線粒體內膜上不存在,C錯誤;D、在細胞膜外表面,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類分子均可參與形成糖被,具有識別功能,D正確。故選D。6.酵母菌API蛋白是一種進入液泡后才能成熟的蛋白質,其進入液泡有兩種途徑。途徑甲是在饑餓條件下,形成較大的雙層膜包被的自噬小泡,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途徑乙是在營養(yǎng)充足條件下,形成體積較小的Cvt小泡,該小泡僅特異性地攜帶API與液泡膜融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自噬小泡的內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B.衰老的線粒體可通過類似途徑甲的過程進入液泡C.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動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D.酵母菌的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相似〖答案〗A〖祥解〗溶酶體:①分布:主要存在動物細胞中;②結構:單層膜;③功能:是“消化車間”,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和細菌;④成分:內含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液泡:①分布:存在植物細胞中(根尖分生區(qū)沒有大液泡);②結構:單層膜;③功能:調節(jié)細胞內的滲透壓,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間堅挺;④成分:液泡內為細胞液,有糖類,無機鹽,蛋白質,色素(非光合色素)?!驹斘觥緼、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自噬小泡的外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A錯誤;B、途徑甲是在饑餓條件下發(fā)生的,衰老的線粒體進行細胞呼吸二、三階段的代謝能力較弱,饑餓條件下為了更高效利用細胞內物質,可通過類似途徑甲的過程進入液泡,B正確;C、細胞骨架不僅能夠作為細胞支架,還參與細胞器轉運、細胞分裂、細胞運動等,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動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C正確;D、自噬小泡進入液泡,類似于動物細胞的自噬小泡和溶酶體融合,酵母菌的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相似,D正確。故選A。7.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同種植物材料均分成兩組,分別置于A、B兩種溶液中。圖中曲線表示與實驗初始含水量相比,兩組細胞失水量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可選取綠色植物未成熟的葉肉細胞來進行B.若適當增大B溶液的濃度,則曲線中a點上移C.6~10min兩條曲線的差異僅是由于A、B溶液的濃度不同D.10min時顯微鏡下觀察兩組細胞,均可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答案〗B〖祥解〗圖示為探究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B溶液中溶質可被植物細胞吸收,會發(fā)生之壁分離自動復原,A溶液中溶質不會被植物細胞吸收?!驹斘觥緼、綠色植物成熟的葉肉細胞中含大液泡,可發(fā)生明顯的滲透作用,而未成熟的葉肉細胞中沒有大液泡,A錯誤;B、a點時細胞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相當,水分出入平衡,若適當增大B溶液的濃度,會導致細胞失水增多,a點上移,B正確;C、兩條曲線的差異除A、B溶液的濃度不同外,A、B溶液溶質也不同,A溶液溶質不能進入細胞,B溶液溶質分子可進入細胞,B曲線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C錯誤;D、10分鐘時,細胞在B溶液中的失水量為0,所以在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該組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D錯誤。故選B。8.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無機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NO3-的吸收由H+濃度梯度驅動,相關轉運機制如圖。銨肥施用過多時,細胞內NH4+的濃度增加和細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長受到嚴重抑制的現象稱為銨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NH4+通過AMTs進入細胞消耗的能量直接來自ATPB.NO3-通過SLAH3轉運到細胞外的方式屬于被動運輸C.銨毒發(fā)生后,增加細胞外的NO3-會加重銨毒D.載體蛋白NRT1.1轉運NO3-和H+的速度與二者在膜外的濃度呈正相關〖答案〗ACD〖祥解〗物質跨膜運輸主要包括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被動運輸又包括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被動運輸是由高濃度向低濃度一側擴散,而主動運輸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運輸。其中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動運輸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詳析】A、由題可知,NH4+的吸收由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是協助擴散,AMTs是其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A錯誤;B、由圖可知,NO3-進入根細胞膜是H+的濃度梯度驅動,進行的逆濃度梯度運輸,所以NO3-通過SLAH3轉運到細跑外是順濃度梯度運輸,屬于被動運輸,B正確;C、銨毒發(fā)生后,H+在細胞外更多,增加細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細胞內轉運,減少細胞外的H+從而減輕銨毒,C錯誤;D、由圖可知,載體蛋白NRT1.1轉運NO3-屬于主動運輸,主動運輸的速率與其濃度無必然關系;運輸H+屬于協助擴散,協助擴散在一定范圍內呈正相關,超過一定范圍后不成比例,D錯誤。故選ACD。9.為探究不同溫度下兩種淀粉酶的活性,某同學設計了多組實驗并對各組淀粉的剩余量進行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的自變量是酶的種類,因變量是淀粉剩余量B.據圖分析可知酶A的最適溫度是50℃,高于酶B的最適溫度C.若酶A不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則其可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D.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故保存酶B時,應選擇40℃和最適pH來保存〖答案〗C〖祥解〗一、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極少數酶是RNA。二、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性。三、酶促反應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四、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pH,在最適溫度(pH)前,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強;到達最適溫度(pH)時,酶活性最強;超過最適溫度(pH)后,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溫酶不會變性失活,但高溫、pH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酶變性失活。五、生物實驗遵循的一般原則是對照原則、等量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控制無關變量原則等。6、依據題圖分析,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加入酶A的實驗組的淀粉剩余量均多于加入酶B的實驗組?!驹斘觥緼、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或酶的種類,A錯誤;B、圖中的結果無法確定酶A的最適溫度,B錯誤;C、若酶A不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說明不是蛋白質,可能是RNA,則其可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C正確;D、在最適溫度和最適pH的條件下,酶的活性最大,不易保存,酶應該在低溫下保存,D錯誤。故選C。10.科學家將生物膜上能運輸H?的載體蛋白統(tǒng)稱為質子泵,常見的質子泵有3類:①V型質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將H?逆濃度梯度泵入細胞器。②F型質子泵,可利用H?順濃度梯度釋放的勢能合成ATP。③P型質子泵,可在水解ATP的同時發(fā)生磷酸化,將H?泵出細胞并維持穩(wěn)定的H?梯度,P型質子泵能被奧美拉唑等藥物特異性抑制。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V型質子泵運輸H?的方式為主動運輸B.F型質子泵常見于液泡膜和溶酶體膜上C.P型質子泵的作用可催化磷酐鍵的斷裂D.患者服用奧美拉唑后可有效緩解胃酸過多導致的胃潰瘍〖答案〗B〖祥解〗題意分析,V型質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將H+逆濃度梯度泵入細胞器,其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F型質子泵可催化ATP的合成,P型質子泵可催化ATP的水解,在P型質子泵的作用下,將H+泵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驹斘觥緼、V型質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將H+逆濃度梯度泵入細胞器,方式為主動運輸,A正確;B、F型質子泵可以催化ATP合成,因此常見于線粒體內膜和植物類囊體膜上,液泡膜和溶酶體膜不能合成ATP,不存在F型質子泵,B錯誤;C、P型質子泵工作時水解ATP,同時結合磷酸基團發(fā)生磷酸化現象,推測具有酶活性,可催化ATP中磷酐鍵的斷裂,C正確;D、胃酸過多導致的胃潰瘍成因在于Р型質子泵將過多的H+泵入胃腔,奧美拉唑通過抑制其功能可有效緩解胃酸過多導致的胃潰瘍,D正確。故選B。11.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時,遷移率(Rf)可用于各色素的鑒定,遷移率=色素移動距離/溶劑移動距離。下表是葉綠體中色素層析結果(部分數據)。相關敘述正確的是()溶劑色素1色素2色素3色素4實驗組17.8??1.9?實驗組28.2??1.5?實驗組38.0??1.4?平均移動距離(cm)8.07.6??0.8遷移率(Rf)無0.950.53?0.10A.色素3的遷移率(Rf)為0.2,若植物體缺鎂,該色素含量會增加B.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色素1,在濾紙條上擴散速度最快的是色素4C.能夠吸收藍紫光的只有色素1和色素2,能夠吸收紅光的只有色素3和色素4D.該實驗所用的層析液中包含苯、丙酮、石油醚等成分〖答案〗D〖祥解〗一、分離色素利用紙層析法,原理是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擴散速度快,結果從上而下分別是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和葉綠素b(黃綠色)。二、題表分析:根據實驗1、÷2、3三組數據可求出,色素3平均移動距離為(1.9+1.5+1.4)÷3=1.6,溶劑平均移動距離為(7.8+8.2+8.0)÷3=8.0,所以Rf值為1.6÷8.0=0.2。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1是胡蘿卜素,色素2是葉黃素,色素3是葉綠素a,色素4是葉綠素b?!驹斘觥緼、根據實驗1、2、3三組數據可求出,色素3平均移動距離為(1.9+1.5+1.4)÷3=1.6,溶劑平均移動距離為(7.8+8.2+8.0)÷3=8.0,所以Rf值為1.6÷8.0=0.2。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3是葉綠素a,其化學元素組成有鎂,若植物體缺鎂,該色素含量會減少,A錯誤;B、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1移動距離最遠,擴散最快,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B錯誤;C、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1是胡蘿卜素,色素2是葉黃素,色素3是葉綠素a,色素4是葉綠素b。葉綠素(3和4)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1和2)主要吸收藍紫光,C錯誤;D、該實驗所用的層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餾出來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D正確。故選D。12.如圖表示某植物葉片暗反應中C?和C?微摩爾濃度的變化趨勢,該植物在I階段處于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II階段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降低光照強度或者降低CO?濃度中的某一項。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圖中物質甲轉變成乙需要消耗光反應提供的ATPB.圖中II階段所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降低了光照強度C.圖中II階段甲上升是因為葉綠體中NADPH和ATP的積累D.圖中II階段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光照強度比I階段低〖答案〗D〖祥解〗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的產物為氧氣、還原氫和ATP,還原氫和ATP可以參與暗反應的三碳化合物的還原;暗反應可以分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兩個過程。題圖分析:暗反應中,由于CO2+C5酶→2C3,故甲表示五碳化合物,乙表示三碳化合物?!驹斘觥緼、圖中物質甲C5與二氧化碳結合形成乙C3,該過程只需要酶的催化,不需要消耗光反應提供的ATP和NADPH,A錯誤;B、植物在Ⅰ階段處于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如果Ⅱ階段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降低光照強度,則ATP和NADPH產生量減少,那么C3增加,C5減少,與圖形的走勢不符合,B錯誤;C、圖中II階段甲C5上升,乙C3下降,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降低CO?濃度,進而導致C5消耗減少而表現為含量上升,同時C3生成減少而表現為含量下降,此時葉綠體中NADPH和ATP的積累是CO2濃度降低導致的結果,C錯誤;D、Ⅱ階段改變的條件主要影響暗反應的進行,即Ⅱ階段的變化是由于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導致的,所以Ⅱ階段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光照強度比Ⅰ階段低,D正確。故選D。13.下圖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能量轉變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只有含葉綠素的細胞才能進行過程①和③B.過程③④發(fā)生的場所分別為葉綠體基質和線粒體基質C.過程①中光能轉變?yōu)榛钴S的化學能貯存在ATP和NADPH中D.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的NADH主要來自第二階段〖答案〗B〖祥解〗圖中①過程表示光反應中水的光解,②過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③過程表示暗反應過程,④過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驹斘觥緼、由圖可知①表示光反應中水的光解,③表示暗反應過程,則①和③是光合作用過程,光反應中需要色素吸收、傳遞、轉化光能,其中葉綠素是轉化光能必不可少的,A正確;B、由圖可知③表示暗反應過程,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④過程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第二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B錯誤;C、①光反應中,光能轉變成活躍的化學能貯存在ATP和NADPH中,二者可被暗反應利用,C正確;D、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的NADH主要來自第二階段,D正確。故選B。14.下圖是某科研小組在對藥用植物黃精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研究實驗過程中,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繪制的曲線圖,其中圖1的光合曲線(圖中實線)是在光照、CO2濃度等條件都適宜的環(huán)境中測得,圖1呼吸曲線(圖中虛線)是在黑暗條件下測得;圖2的實驗環(huán)境是在恒溫密閉玻璃溫室中,測定指標是連續(xù)24h室內CO2濃度和植物CO2吸收速率。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圖1中,當溫度達到55℃時,植物光合作用已停止,可能原因是與光合作用相關的酶失去活性B.圖1中,當溫度達到5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真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C.結合圖1數據分析,進行圖2所示實驗時,為了減少無關變量帶來的干擾,溫度應設置在30℃左右D.圖1中溫度為40℃時對應的光合曲線點與圖2中6h和18h對應的曲線點有相同的凈光合速率〖答案〗B〖祥解〗題圖分析:圖1中,實線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的變化,虛線表示呼吸作用強度隨溫度的變化。圖2中的CO2吸收速率表示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室內CO2濃度變化可表示該植物有機物的積累量。從曲線可知實驗的前3小時內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6h時葉肉細胞呼吸速率與光合速率相等,此時細胞既不從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釋放CO2,其呼吸產生的CO2正好供應給光合作用,即6、18小時。圖中的CO2吸收速率為凈光合速率,當CO2吸收速率大于0時就有有機物的積累,因此圖中6~18h均有有機物的積累。【詳析】A、據圖1分析,虛線表示呼吸作用速率隨溫度的變化情況。當溫度達到55℃時,兩條曲線重合,植物不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可能原因是與光合作用相關的酶失去活性,A正確;B、圖1中,當溫度達到55℃時,兩條曲線重合,植物不再進行光合作用,真光合速率為0,B錯誤;C、結合圖1數據可知,植物凈光合速率最大時的溫度為30℃,因此,在進行圖2所示實驗時,為了減少無關變量帶來的干擾,溫度應設置在30℃左右最好,C正確;D、圖2中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時,凈光合速率為0,處于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曲線的拐點,即6h和18h,因此圖2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時間點有2個,圖1中,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等的溫度條件是40℃,D正確。故選B。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4題,每題3分,共計12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5.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我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運用的微生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二者都以DNA作為主要遺傳物質B.二者生命活動所需能量都主要來自有氧呼吸第三階段C.二者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都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上D.二者的DNA都可以與蛋白質結合形成DNA—蛋白質復合物〖答案〗D〖祥解〗乳酸菌屬于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核膜和細胞器膜,沒有復雜的生物膜系統(tǒng);只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沒有染色體,沒有有性生殖方式,故其可遺傳變異來源只有基因突變。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詳析】A、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因此遺傳物質都是DNA,而不是以DNA作為主要的遺傳物質,A錯誤;B、乳酸菌是厭氧生物,不能進行有氧呼吸,B錯誤;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細胞內的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部分蛋白質在線粒體內合成,C錯誤;D、乳酸菌和酵母菌中的DNA復制或轉錄時,會與相關的酶結合形成DNA—蛋白質復合物,D正確。故選D。16.下圖為細胞核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甲、乙進入葉綠體的過程,導向序列可決定蛋白質的運輸目的地,完成轉運后導向序列被信號肽酶切除。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蛋白質甲、乙上的導向序列具有特異性識別功能B.蛋白質甲、乙切除導向序列后即可發(fā)揮相應的功能C.Hsp70使蛋白質保持非折疊狀態(tài),這有利于它穿過葉綠體膜D.據圖推測,蛋白質甲、乙分別與光反應、暗反應有關〖答案〗AC〖祥解〗據圖可知,細胞核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甲、乙通過孔蛋白,在導向序列引導下,分別運輸到葉綠體基質、葉綠體類囊體,參與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和光反應過程?!驹斘觥緼、葉綠體基質內蛋白質和類囊體薄膜上蛋白質不完全相同,導向序列可決定蛋白質的運輸目的地,據此推測,蛋白質甲、乙上的導向序列具有特異性識別功能,A正確;B、蛋白質甲、乙切除導向序列后,需要進一步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才可以發(fā)揮相應的功能,B錯誤;C、據圖可知,蛋白質甲和乙通過孔蛋白進入葉綠體內,若Hsp70使蛋白質保持非折疊狀態(tài),這有利于它穿過葉綠體膜,C正確;D、據圖可知,蛋白質甲的運輸目的地為葉綠體基質,可能和暗反應有關;蛋白質乙的運輸目的地為類囊體,可能和光反應有關,D錯誤。故選AC。17.“光斑”是陽光穿過樹冠枝葉投射到地面的光點,它會隨太陽運動和枝葉擺動而移動。下圖表示某一生長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O2釋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光斑”照射前,植物進行著較弱的光合作用B.“光斑”照射后,短時間內C3含量增多C.圖示O2釋放速率的變化說明暗反應限制了光反應D.CO2吸收曲線AB段的變化說明暗反應與光照有關〖答案〗ACD〖祥解〗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O2釋放速率代表光反應速率(虛線),CO2吸收速率代表暗反應速率(實線)。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分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驹斘觥緼、光斑開始前,氧氣釋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說明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速率等于暗反應速率,由于O2釋放速率代表光反應速率,“光斑”照射前,有O2釋放,說明植物進行著較弱的光合作用,A正確;B、“光斑”照射開始后,O2釋放速率急劇增大,CO2吸收速率相對較慢,短時間內三碳的還原強于二氧化碳的固定,短時間內C3含量減少,B錯誤;C、光斑照射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增加的同時,氧氣的釋放量下降,說明暗反應限制了光反應,C正確;D、AB段“光斑”移開,光照減弱,光反應減弱,氧氣的釋放量下降的同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也下降,說明暗反應的進行與光照有關,D正確。故選ACD。18.酶A、酶B與酶C是科學家分別從菠菜葉、酵母菌與大腸桿菌中純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員分別測量其對不同濃度的ATP的水解反應速率,實驗結果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同一ATP濃度下,酶A催化產生的最終ADP和Pi量最多B.ATP濃度相同時,酶促反應速率大小為:酶A>酶B>酶CC.各曲線達到最大反應速率一半時,酶C所需要的ATP濃度最低D.當反應速率相對值達到400時,酶A所需要的ATP濃度最低〖答案〗BD〖祥解〗分析題意,本實驗目的是測量酶A、酶B與酶C三種酶對不同濃度的ATP的水解反應速率,實驗的自變量是酶的種類及ATP濃度,因變量是反應速率?!驹斘觥緼、據圖可知,在相同ATP濃度下,酶A催化產生的反應速率相對值最高,但ADP和Pi的生成量與底物ATP的量有關,在相同ATP濃度下,三種酶產生的最終ADP和Pi量相同,A錯誤;B、據圖可知,ATP濃度相同時,酶促反應速率大小為:酶A>酶B>酶C,B正確;C、據圖可知,酶A、酶B和酶C的最大反應速率分別是1200、800和400,各曲線達到最大反應速率一半時,三種酶需要的ATP濃度分別是10、10和10,三者相同,C錯誤;D、當反應速率相對值達到400時,酶A、酶B和酶C的所需要的ATP濃度依次增加,即酶A所需要的ATP濃度最低,D正確。故選BD。三、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共計60分,除特別說明外,每空1分。19.部分厭氧菌缺乏處理氧自由基的酶,可進行不產氧光合作用,避免氧氣產生的氧自由基對自身的傷害。下圖1和圖2是兩種厭氧菌的光反應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光合片層功能上相當于高等植物的_______膜,菌綠素與_______共同組成復合體,吸收、傳遞與轉化光能,高等植物中與菌綠素功能類似的物質是_______。(2)圖1中,ATP合酶以_______方式運輸H+,并利用H+濃度差為能量合成ATP,H+濃度差形成的原因包括_______提供能量進行H+的跨膜運輸,也包括_______。(3)圖1中,綠硫細菌光合作用不產生氧氣的原因是______。(4)綠硫細菌可用于生態(tài)工程中水體的凈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5)綠硫細菌暗反應過程也不同于高等植物,為特殊的逆向TCA循環(huán),如圖3所示(圖中省略了ADP、Pi等部分物質)。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①綠硫細菌的光反應通過提供ATP和NADPH,為逆向TCA循環(huán)提供能量;②若向綠硫細菌培養(yǎng)基中添加14C標記的α-酮戊二酸,最先出現放射性的物質是琥珀酸(除α-酮戊二酸自身外);③在不干擾循環(huán)正常進行的情況下,綠硫細菌合成一分子己糖,至少需要消耗10分子ATP和6分子CO2;④逆向TCA循環(huán)除了可以合成糖類外,還可以為綠硫細菌各種合成代謝提供原料?!即鸢浮剑?)①.類囊體②.蛋白質(或酶)③.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2)①.協助擴散/易化擴散②.高能電子(e-)(或電子傳遞,或電能)③.內腔中H2S分解產生H+,細胞質基質中NADPH合成消耗H+(3)在光合作用中,H2S代替了H2O,產生S而非O2(4)綠硫細菌可分解H2S等污染物(5)①③④〖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其中光反應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應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等?!拘?詳析】圖中的光合片層能夠吸收光能進行水的光解,在功能上相當于高等植物的類囊體膜;菌綠素與蛋白質(或酶)共同組成復合體,吸收、傳遞與轉化光能;高等植物中與菌綠素功能類似的物質是光合色素,包括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拘?詳析】據圖可知,圖1中,ATP合酶運輸H+能夠生成ATP,是利用H+濃度差為能量合成ATP,說明是順濃度梯度的,且需要蛋白質的協助,故方式是協助擴散(易化擴散);H+濃度差形成的原因包括高能電子(e-)(或電子傳遞,或電能)提供能量進行H+的跨膜運輸,也包括內腔中H2S分解產生H+,細胞質基質中NADPH合成消耗H+?!拘?詳析】正常情況下,水在光下分解會產生氧氣,分析題意,在光合作用中,H2S代替了H2O,產生S而非O2,故綠硫細菌光合作用不產生氧氣?!拘?詳析】綠硫細菌可用于生態(tài)工程中水體的凈化,可能的原因是綠硫細菌可分解H2S等污染物?!拘?詳析】①ATP和NADPH中都含有不穩(wěn)定的化學能,綠硫細菌的光反應通過提供ATP和NADPH,為逆向TCA循環(huán)提供能量,①正確;②結合圖3可知,若向綠硫細菌培養(yǎng)基中添加14C標記的α-酮戊二酸,最先出現放射性的物質是檸檬酸,②錯誤;③據圖可知,1分子CO2生成1分子α-酮戊二酸,一分子檸檬酸轉化為一分子草酰乙酸和一分子乙酰輔酶A,隨后轉化為己糖,該過程共需要消耗的CO2為2+2+2=6分子,同時需要消耗10分子ATP,③正確;④逆向TCA循環(huán)除了可以合成糖類外,還可以為綠硫細菌各種合成代謝提供原料,從而保證該過程持續(xù)進行,④正確。故選①③④。20.洋蔥是中學生物實驗常用材料之一,下圖是與洋蔥有關實驗的部分步驟,請據圖回答:(1)圖1中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濾紙條,但該濾紙條層析一段時間后,濾紙條上無色素帶出現,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若為了測定洋蔥葉肉細胞色素含量,在步驟①研磨后需靜置一段時間的原因是______。(2)每分子葉綠素含有一個Mg2+,可被H+、Cu2+等替換。濾液用5%的HC1處理一段時間后,其顏色與研磨時未加_______的顏色相似,呈現黃褐色。實驗室常用含Cu2+的試劑處理葉片,可形成銅代葉綠素,能長時間保持葉片標本的綠色,其原因是_____。(3)步驟④需先在低倍鏡下找到分生區(qū),再換上高倍鏡觀察。圖2是某同學在實驗中的顯微拍照結果,圖3是該同學的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染色體核型分析主要依據染色體的______等形態(tài)特征進行配對、排列。圖3中每對染色體含有______個DNA分子。成對的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一般相同,但15、16號染色體的形態(tài)差異顯著,試提出一種解釋:_______。(4)上述實驗中還發(fā)現部分根尖細胞出現了微核(微核是由細胞中畸變的染色體片段濃縮在主核之外形成的),研究人員發(fā)現了如圖4所示的細胞,其中圈出的染色體片段易形成微核,因為它們缺少_______(結構),使其不能移向細胞兩極。觀察微核最好選擇分裂_______期的細胞。(5)若要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最好選擇______為材料,使蓋玻片下面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浸潤在蔗糖溶液中,用高倍鏡觀察時能看到中央液泡體積逐漸變小,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發(fā)生此現象的內因是______?!即鸢浮剑?)①.層析液沒過了濾液細線②.充分提取色素(2)①.碳酸鈣②.銅代葉綠素比葉綠素穩(wěn)定(3)①.染色體的長度、著絲點的位置(長臂與短臂的長度比)②.4③.細胞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的變異(4)①.著絲粒②.間(5)①.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②.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祥解〗分析實驗過程圖:①是提取綠葉中色素,需要加入丙酮、SiO2、CaCO3,其中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壞;②是畫濾液細線;③④是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拘?詳析】圖1中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濾紙條,但該濾紙條層析一段時間后,濾紙條上無色素帶出現,最可能的原因是層析液沒過了濾液細線,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導致無色素帶出現。若為了測定洋蔥葉肉細胞色素含量,在步驟①研磨后需靜置一段時間的原因是充分提取色素?!拘?詳析】由于碳酸鈣能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所以洋蔥葉肉細胞濾液用5%的HCl處理一段時間后,色素被破壞,其顏色與研磨時未加碳酸鈣的顏色相似,呈現黃褐色。通過銅代葉綠素能長時間保持葉片標本的綠色可推測,銅代葉綠素比葉綠素穩(wěn)定。【小問3詳析】據圖3分析可知,染色體核型分析主要依據染色體的長度、著絲點位置(長臂與短臂的長度比)等形態(tài)特征進行配對、排列。觀察圖3存在染色單體,所以每對染色體含有4個DNA分子。15號、16號染色體的形態(tài)差異明顯,可能是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拘?詳析】圖4所示的細胞,細胞中圈出的染色體片段缺少著絲粒(點),不能正常移向細胞兩極,易形成微核。微核是由細胞中畸變的染色體片段濃縮在主核之外形成的,細胞進入分裂期后細胞核會解體,因此觀察微核最好選擇分裂間期的細胞。【小問5詳析】要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洋蔥紫色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液泡為紫色,最好選擇用洋蔥紫色鱗片葉外表皮為材料,便于觀察;使蓋玻片下面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浸潤在蔗糖溶液中,用高倍鏡觀察時能看到中央液泡體積逐漸變小,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發(fā)生此現象的內因是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21.科學研究發(fā)現,細胞進行主動運輸主要以圖1中的幾種方式進行(圖中a、b、c代表主動運輸的三種類型,■、▲、○代表主動運輸的離子或小分子)。葡萄糖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其進出小腸.上皮細胞的運輸方式如圖2所示?;卮鹣铝袉栴}:(1)分析圖1所示的細胞膜結構,_____________側(填“P”或“Q”)為細胞外。(2)在小腸腔面,細胞膜上的蛋白S有兩種結合位點:一種與Na+結合,一種與葡萄糖結合。當蛋白S將Na+順濃度梯度運輸進入上皮細胞時,葡萄糖與Na+相伴隨也進入細胞。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圖1中_____________(填“a”、“b”或“c”)類型的主動運輸,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能量來源是______________。(3)小腸基膜上Na+-K+泵由α、β兩個亞基組成,a亞基上既有Na+、K+的結合位點,又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運輸過程如下圖3所示。①在Na+-K+泵發(fā)揮作用時,Na+-K+泵作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ATP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②Na+-K+泵只能定向運輸Na+、K+,而不能運輸其他無機鹽離子,這體現了細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特性。(4)最新研究表明,若腸腔葡萄糖濃度較高,葡萄糖主要通過載體蛋白(GLUT2)的協助通過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在協助擴散的同時,通過載體蛋白(SGLT1)的主動運輸過程也在發(fā)生。但主動運輸的載體(SGLT1)容易飽和,協助擴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比主動運輸快數倍。請你設計實驗加以驗證。實驗步驟:第一步:取甲(敲除了SGLT1載體蛋白基因的小腸上皮細胞)、乙(敲除了GLUT2載體蛋白基因的小腸上皮細胞)、丙(正常的小腸上皮細胞),三組其他生理狀況均相同。第二步:將甲、乙、丙三組細胞分別置于_____________。第三步:檢測_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則驗證了上面的最新研究結果。〖答案〗(1)P(2)①.a②.細胞膜內外兩側的Na+濃度差形成的勢能(3)①.運輸鈉鉀離子②.催化ATP水解③.水解提供能量④.提供磷酸基,使ATP酶發(fā)生磷酸化⑤.選擇透過性(4)①.一定較高濃度的葡萄糖溶液中(三組濃度相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②.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濃度③.若丙組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濃度小于甲組,甲組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濃度小于乙組〖祥解〗根據題意結合圖示可知,圖1中:a表示偶聯轉運蛋白參與的主動運輸;b表示ATP驅動泵參與的主動運輸;c表示光驅動泵參與的主動運輸。圖2中:小腸上皮細胞通過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吸收葡萄糖,從小腸上皮細胞運出的方式是協助擴散?!拘?詳析】據圖分析可知,P側含有糖蛋白,P為細胞外側。【小問2詳析】當蛋白S將Na+順濃度梯度運輸(下坡)進入上皮細胞時,葡萄糖與Na+相伴隨也進入細胞,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為偶聯轉運蛋白參與的主動運輸,類似于圖1中的a過程。該過程中,葡萄糖主動運輸所需的能量來自于細胞膜內外兩側的Na+濃度差形成的勢能?!拘?詳析】根據Na+-K+泵上既有Na+、K+的結合位點,又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可知,Na+-K+泵可以參與鈉鉀離子的運輸,也可以催化ATP的水解。據圖分析可知,ATP的主要作用包括水解提供能量和提供磷酸基,使ATP酶發(fā)生磷酸化。細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拘?詳析】要驗證當腸腔葡萄糖濃度較高時,葡萄糖既可以通過主動運輸又可以通過協助擴散進入小腸上皮細胞,且協助擴散的速度更快,則實驗的自變量應該是設置不同的運輸方式,各組均創(chuàng)造相同的高濃度葡萄糖環(huán)境,比較各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如甲組敲除了SGLT1載體蛋白基因的小腸上皮細胞只能進行協助擴散,乙組敲除了GLUT2載體蛋白基因的小腸上皮細胞只能進行主動運輸,丙組正常的小腸上皮細胞可以同時進行主動運輸和協助擴散,將甲、乙、丙三組細胞分別置于相同濃度的高濃度葡萄糖溶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并檢測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實驗結果:丙組同時進行主動運輸和協助擴散,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最快,故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最??;由于協助擴散的速率大于主動運輸,故乙組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慢,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的剩余量最多,濃度最大,即若丙組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濃度小于甲組,甲組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濃度小于乙組。22.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下圖表示核基因編碼的參與有氧呼吸過程中三羧酸循環(huán)和呼吸鏈的前體蛋白從細胞質基質輸入線粒體的過程,圖1中A表示靶向序列識別的輸入受體,B、C分別表示線粒體外膜和內膜的蛋白輸入通道,請回答:(1)組成mRNA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前體蛋白的合成場所是_______。(2)圖中A的功能有_______。線粒體基質的酶可以催化_______鍵斷裂,達到_______目的。(3)活化蛋白主要參與有氧呼吸第_______階段。三羧酸循環(huán)為呼吸鏈提供_______,其釋放的電子最終被_______所接受。(4)科學家利用對溫度敏感的化學探針MTY來測定線粒體中的溫度。該探針是一種熒光分子,可以附著在線粒體的產能區(qū),熒光與周圍溫度呈負相關,因此可以通過測量線粒體周圍的熒光強度估算線粒體的溫度。實驗開始前先將細胞在38℃無氧條件下培養(yǎng)10min,然后迅速置于含有一定氧氣的封閉的緩沖液中,結果如圖2。①第I階段MTY熒光強度急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②第Ⅱ階段線粒體內的溫度穩(wěn)定在_______℃左右。③第Ⅲ階段MTY熒光強度再次上升的原因是______?!即鸢浮剑?)①.核糖核苷酸②.核糖體(2)①.識別前體蛋白的靶向序列,引導前體蛋白依次通過B(線粒體外膜的蛋白輸入通道)、C(線粒體內膜的蛋白輸入通道)進入線粒體基質②.肽③.切割去除前體蛋白的靶向序列(3)①.二、三②.[H]③.H+和O2(4)①.細胞有氧呼吸速率快速增加,產生的能量迅速增多,導致線粒體的溫度急劇上升②.50③.第Ⅱ階段結束,封閉的緩沖液中氧氣已被耗盡,線粒體中沒有能量生成,溫度逐漸下降至實驗溫度〖祥解〗核基因編碼的前體蛋白在細胞質中合成后,A所示的靶向序列識別的輸入受體識別前體蛋白的靶向序列,然后引導前體蛋白轉移到B所示的線粒體外膜的蛋白輸入通道中,之后,前體蛋白經B所示的線粒體外膜的蛋白輸入通道、C所示的線粒體內膜的蛋白輸入通道進入線粒體基質,并在相關酶的作用下切除靶向序列,再折疊形成特定的空間結構。這樣,由前體蛋白轉變成的活化蛋白參與有氧呼吸過程中三羧酸循環(huán)?!拘?詳析】組成mRNA的基本單位是核糖核苷酸,前體蛋白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拘?詳析】由圖1可知:A的功能有識別前體蛋白的靶向序列,引導前體蛋白依次通過B(線粒體外膜的蛋白輸入通道)、C(線粒體內膜的蛋白輸入通道)進入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基質的酶可以切割去除前體蛋白的靶向序列,說明該酶能催化肽鍵斷裂,達到切割去除前體蛋白的靶向序列的目的?!拘?詳析】由圖1可知,活化蛋白可摻入線粒體內膜,參與三羧酸循環(huán),主要參與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三羧酸循環(huán)為呼吸鏈提供[H]。[H]在酶的作用下釋放H+和電子,其釋放的電子在呼吸鏈上傳遞,最終被H+和O2所接受,生成H2O?!拘?詳析】①由題意可知:對溫度敏感的化學探針MTY是一種熒光分子,可以附著在線粒體的產能區(qū),熒光與周圍溫度呈負相關,因此可以通過測量線粒體周圍的熒光強度估算線粒體的溫度。實驗開始前先將細胞在38℃無氧條件下培養(yǎng)10min,然后迅速置于含有一定氧氣的封閉的緩沖液中,第Ⅰ階段MTY熒光強度急劇下降,其原因是:細胞有氧呼吸速率快速增加,產生的能量迅速增多,導致線粒體的溫度急劇上升。②由圖2可知,第Ⅱ階段線粒體內的溫度穩(wěn)定在50℃左右。③由圖可知,在第Ⅱ階段結束,封閉的緩沖液中氧氣已被耗盡,線粒體中沒有能量生成,溫度逐漸下降至實驗溫度。23.人體內膽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進入血液,細胞需要時LDL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成LDL-受體復合物進入細胞。下圖是某組織細胞部分結構及生理過程的示意圖?;卮鹣铝袉栴}:(1)核仁的體積與代謝強度密切相關,代謝活躍的細胞中核仁體積將_______,該細胞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_______。(2)膽固醇是構成_______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具有______功能,是人體所必需的物質,但血液中膽固醇含量_______時,可能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3)溶酶體中的多種水解酶從合成到進入溶酶體的途徑是:______→溶酶體(用數字和箭頭表示)。(4)圖中過程⑥→⑨說明溶酶體具有______的功能。(5)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發(fā)展期大鼠的細胞自噬,其腫瘤的體積和數量都比沒有抑制細胞自噬的對照組小,說明在肝癌發(fā)展期,細胞自噬會_______(選填“促進”或“抑制”)腫瘤的發(fā)生,結合圖中自噬過程,推測其原因可能是______。〖答案〗(1)①.變大②.線粒體和核糖體(2)①.動物細胞膜②.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③.高(3)2→1→4(4)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5)①.促進②.癌細胞可利用自噬過程的降解產物作為自身細胞代謝的原料,以滿足其持續(xù)增殖和生長的需要〖祥解〗溶酶體內含有許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為細胞內的“酶倉庫”“消化系統(tǒng)”。【小問1詳析】核仁的體積與代謝強度密切相關,代謝活躍的細胞中核仁體積大;核酸包括DNA和RNA,人體細胞不含葉綠體,于是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和核糖體。【小問2詳析】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具有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功能,是人體所必需的物質,但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高時,,可能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拘?詳析】結合圖示可知,溶酶體中的多種水解酶是在固著核糖體(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上合成的,水解酶從合成到進入溶酶體的途徑是:2(核糖體合成)→1(內質網加工和運輸)→4(高爾基體進一步加工)→溶酶體。【小問4詳析】圖中過程⑥→⑨過程為衰老的線粒體被溶酶體分解的過程,該過程體現了溶酶體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的功能。【小問5詳析】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發(fā)展期大鼠的細胞自噬,其腫瘤的體積和數量都比沒有抑制細胞自噬的對照組小,說明在肝癌發(fā)展期,細胞自噬會促進腫瘤的發(fā)生。結合圖中細胞自噬過程,可知,細胞自噬的產物中有用的物質可以再利用,故癌細胞可利用自噬過程的降解產物作為自身細胞代謝的原料,以滿足其持續(xù)增殖和生長的需要,進而促進癌細胞的增殖。.江蘇省宿遷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題號下的〖答案〗選項涂黑;答非選擇題時,用0.5mm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作答。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14題,每題2分,共計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科研人員在多種細胞中發(fā)現了一種RNA上連接糖分子的“糖RNA”,而之前發(fā)現的糖修飾的分子是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下列有關糖RNA、糖蛋白、糖脂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組成元素都含有C、H、O、N、P、SB.都在細胞核中合成后轉移到細胞膜C.糖蛋白和糖RNA都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細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這些糖蛋白也叫做糖被〖答案〗C〖祥解〗RNA的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質元素組成是C、H、O、N,(S、Fe)等;脂質組成元素是C、H、O,個別有N和P;糖類一般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詳析】A、糖RNA元素組成為C、H、O、N、P等,糖蛋白元素組成為C、H、O、N、(S)等,糖脂分子元素組成為C、H、O個別有N和P,A錯誤;B、RNA主要在細胞核中合成,蛋白質在核糖體上合成,脂質在內質網上合成,B錯誤;C、蛋白質和RNA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故糖RNA和糖蛋白是以碳鏈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正確;D、細胞膜上的糖類或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或與脂質結合形成糖脂,糖蛋白、糖脂通常分布在細胞膜的外側,這些糖類分子叫做糖被,D錯誤。故選C。2.諺語“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人靠地養(yǎng),苗靠肥長”、“冬雪一條被,春雪一把刀”體現了水、無機鹽以及氣溫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水分子因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通過氫鍵結合而成為良好的溶劑B.缺磷導致油菜生長發(fā)育不正常的原因是磷脂、幾丁質等合成受阻C.水和無機鹽是決定陸生群落中植物地上垂直分層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D.冬小麥的春化作用主要是低溫參與調節(jié)植物生長發(fā)育的結果〖答案〗D〖祥解〗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控由基因表調控、激素調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調節(jié)共同完成,對于多細胞植物體來說,細胞與細胞之間、器官和器官之間的協調、需要通過激素傳遞信息,激素作為信息分子,會影響基因的表達,從而起到調節(jié)作用,同時激素的產生和分布是基因表達調控的結果,也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驹斘觥緼、水分子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后形成結合水,而自由水才是良好的溶劑,A錯誤;B、幾丁質不含磷元素,所以缺磷與幾丁質的合成無關,B錯誤;C、決定陸生群落中植物地上垂直分層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C錯誤;D、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麥)在生長期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低溫之后才能開花,所以冬小麥的春化作用主要是低溫參與調節(jié)植物生長發(fā)育的結果,D正確。故選D。3.相互對照也叫對比實驗,即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而不另設對照組,通過對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下列不屬于對比實驗的是()A.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時,設置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B.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的氧是來自H2O還是CO2C.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時,對實驗材料先后進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處理D.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蛋白質〖答案〗C〖祥解〗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叫做對比實驗。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呼吸方式的區(qū)別,這兩組實驗都作了一定的人為因素處理?!驹斘觥緼、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時,設置有氧和無氧兩種條件,即有氧呼吸組和無氧呼吸組,屬于對比實驗,A錯誤;B、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氧的來源時,設置了給小球藻分別供應H218O、CO2和H2O、C18O2兩組,屬于對比實驗,B錯誤;C、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時,對實驗材料先后進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處理,構成了自身前后對照,不屬于對比實驗,C正確;D、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蛋白質,設置了35S或32P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構成對比實驗,D錯誤。故選C。4.如圖是對噬菌體、藍細菌、變形蟲和衣藻四種生物按不同的分類依據分成四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組中生物都沒有細胞壁 B.甲組與乙組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葉綠體C.丙組與丁組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染色體 D.丁組中的生物細胞中都具有核膜〖答案〗B〖祥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區(qū)別是原核生物細胞沒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體,沒有其它復雜的細胞器,沒有染色體等結構?!驹斘觥緼、甲組中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變形蟲是動物細胞,都沒有細胞壁,A正確;B、甲中噬菌體、變形蟲以及乙中藍細菌都沒有葉綠體,所以甲與乙的分類依據不能是有無葉綠體,甲與乙的分類依據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B錯誤;C、丙組中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藍細菌是原核細胞,都沒有染色體,丁變形蟲和衣藻都是真核細胞,都具有染色體,丙與丁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染色體,C正確;D、丁組的變形蟲和衣藻都是真核細胞,都具有核膜,D正確。故選B。5.蛋白質和脂質經過糖基化作用,形成糖蛋白和糖脂。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蛋白質的糖基化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B.糖基化使得細胞質膜上的某些蛋白質具有轉運功能C.線粒體內膜的糖蛋白數量明顯多于外膜D.在細胞質膜外表面,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類分子可形成糖被〖答案〗D〖祥解〗流動鑲嵌模型內容: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骨架,這個支架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性的;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大部分蛋白質可以運動;在細胞膜中,糖類可以和蛋白質、脂質結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詳析】A、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但糖基化是形成糖蛋白的加工方式,該過程發(fā)生在內質網中,A錯誤;B、糖基化使得細胞質膜上的某些蛋白質具有識別功能,是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的結構基礎,B錯誤;C、糖蛋白具有識別功能,通常只分布在膜的外側,線粒體內膜上不存在,C錯誤;D、在細胞膜外表面,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類分子均可參與形成糖被,具有識別功能,D正確。故選D。6.酵母菌API蛋白是一種進入液泡后才能成熟的蛋白質,其進入液泡有兩種途徑。途徑甲是在饑餓條件下,形成較大的雙層膜包被的自噬小泡,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途徑乙是在營養(yǎng)充足條件下,形成體積較小的Cvt小泡,該小泡僅特異性地攜帶API與液泡膜融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自噬小泡的內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B.衰老的線粒體可通過類似途徑甲的過程進入液泡C.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動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D.酵母菌的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相似〖答案〗A〖祥解〗溶酶體:①分布:主要存在動物細胞中;②結構:單層膜;③功能:是“消化車間”,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和細菌;④成分:內含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液泡:①分布:存在植物細胞中(根尖分生區(qū)沒有大液泡);②結構:單層膜;③功能:調節(jié)細胞內的滲透壓,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間堅挺;④成分:液泡內為細胞液,有糖類,無機鹽,蛋白質,色素(非光合色素)?!驹斘觥緼、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自噬小泡的外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A錯誤;B、途徑甲是在饑餓條件下發(fā)生的,衰老的線粒體進行細胞呼吸二、三階段的代謝能力較弱,饑餓條件下為了更高效利用細胞內物質,可通過類似途徑甲的過程進入液泡,B正確;C、細胞骨架不僅能夠作為細胞支架,還參與細胞器轉運、細胞分裂、細胞運動等,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動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C正確;D、自噬小泡進入液泡,類似于動物細胞的自噬小泡和溶酶體融合,酵母菌的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相似,D正確。故選A。7.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同種植物材料均分成兩組,分別置于A、B兩種溶液中。圖中曲線表示與實驗初始含水量相比,兩組細胞失水量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可選取綠色植物未成熟的葉肉細胞來進行B.若適當增大B溶液的濃度,則曲線中a點上移C.6~10min兩條曲線的差異僅是由于A、B溶液的濃度不同D.10min時顯微鏡下觀察兩組細胞,均可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答案〗B〖祥解〗圖示為探究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實驗,B溶液中溶質可被植物細胞吸收,會發(fā)生之壁分離自動復原,A溶液中溶質不會被植物細胞吸收?!驹斘觥緼、綠色植物成熟的葉肉細胞中含大液泡,可發(fā)生明顯的滲透作用,而未成熟的葉肉細胞中沒有大液泡,A錯誤;B、a點時細胞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相當,水分出入平衡,若適當增大B溶液的濃度,會導致細胞失水增多,a點上移,B正確;C、兩條曲線的差異除A、B溶液的濃度不同外,A、B溶液溶質也不同,A溶液溶質不能進入細胞,B溶液溶質分子可進入細胞,B曲線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C錯誤;D、10分鐘時,細胞在B溶液中的失水量為0,所以在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該組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D錯誤。故選B。8.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無機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NO3-的吸收由H+濃度梯度驅動,相關轉運機制如圖。銨肥施用過多時,細胞內NH4+的濃度增加和細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長受到嚴重抑制的現象稱為銨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NH4+通過AMTs進入細胞消耗的能量直接來自ATPB.NO3-通過SLAH3轉運到細胞外的方式屬于被動運輸C.銨毒發(fā)生后,增加細胞外的NO3-會加重銨毒D.載體蛋白NRT1.1轉運NO3-和H+的速度與二者在膜外的濃度呈正相關〖答案〗ACD〖祥解〗物質跨膜運輸主要包括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被動運輸又包括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被動運輸是由高濃度向低濃度一側擴散,而主動運輸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運輸。其中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動運輸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詳析】A、由題可知,NH4+的吸收由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是協助擴散,AMTs是其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A錯誤;B、由圖可知,NO3-進入根細胞膜是H+的濃度梯度驅動,進行的逆濃度梯度運輸,所以NO3-通過SLAH3轉運到細跑外是順濃度梯度運輸,屬于被動運輸,B正確;C、銨毒發(fā)生后,H+在細胞外更多,增加細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細胞內轉運,減少細胞外的H+從而減輕銨毒,C錯誤;D、由圖可知,載體蛋白NRT1.1轉運NO3-屬于主動運輸,主動運輸的速率與其濃度無必然關系;運輸H+屬于協助擴散,協助擴散在一定范圍內呈正相關,超過一定范圍后不成比例,D錯誤。故選ACD。9.為探究不同溫度下兩種淀粉酶的活性,某同學設計了多組實驗并對各組淀粉的剩余量進行檢測,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的自變量是酶的種類,因變量是淀粉剩余量B.據圖分析可知酶A的最適溫度是50℃,高于酶B的最適溫度C.若酶A不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則其可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D.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故保存酶B時,應選擇40℃和最適pH來保存〖答案〗C〖祥解〗一、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極少數酶是RNA。二、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的特性。三、酶促反應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四、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pH,在最適溫度(pH)前,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強;到達最適溫度(pH)時,酶活性最強;超過最適溫度(pH)后,隨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溫酶不會變性失活,但高溫、pH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酶變性失活。五、生物實驗遵循的一般原則是對照原則、等量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控制無關變量原則等。6、依據題圖分析,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加入酶A的實驗組的淀粉剩余量均多于加入酶B的實驗組?!驹斘觥緼、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或酶的種類,A錯誤;B、圖中的結果無法確定酶A的最適溫度,B錯誤;C、若酶A不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說明不是蛋白質,可能是RNA,則其可被RNA水解酶催化水解,C正確;D、在最適溫度和最適pH的條件下,酶的活性最大,不易保存,酶應該在低溫下保存,D錯誤。故選C。10.科學家將生物膜上能運輸H?的載體蛋白統(tǒng)稱為質子泵,常見的質子泵有3類:①V型質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將H?逆濃度梯度泵入細胞器。②F型質子泵,可利用H?順濃度梯度釋放的勢能合成ATP。③P型質子泵,可在水解ATP的同時發(fā)生磷酸化,將H?泵出細胞并維持穩(wěn)定的H?梯度,P型質子泵能被奧美拉唑等藥物特異性抑制。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V型質子泵運輸H?的方式為主動運輸B.F型質子泵常見于液泡膜和溶酶體膜上C.P型質子泵的作用可催化磷酐鍵的斷裂D.患者服用奧美拉唑后可有效緩解胃酸過多導致的胃潰瘍〖答案〗B〖祥解〗題意分析,V型質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將H+逆濃度梯度泵入細胞器,其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F型質子泵可催化ATP的合成,P型質子泵可催化ATP的水解,在P型質子泵的作用下,將H+泵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詳析】A、V型質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將H+逆濃度梯度泵入細胞器,方式為主動運輸,A正確;B、F型質子泵可以催化ATP合成,因此常見于線粒體內膜和植物類囊體膜上,液泡膜和溶酶體膜不能合成ATP,不存在F型質子泵,B錯誤;C、P型質子泵工作時水解ATP,同時結合磷酸基團發(fā)生磷酸化現象,推測具有酶活性,可催化ATP中磷酐鍵的斷裂,C正確;D、胃酸過多導致的胃潰瘍成因在于Р型質子泵將過多的H+泵入胃腔,奧美拉唑通過抑制其功能可有效緩解胃酸過多導致的胃潰瘍,D正確。故選B。11.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時,遷移率(Rf)可用于各色素的鑒定,遷移率=色素移動距離/溶劑移動距離。下表是葉綠體中色素層析結果(部分數據)。相關敘述正確的是()溶劑色素1色素2色素3色素4實驗組17.8??1.9?實驗組28.2??1.5?實驗組38.0??1.4?平均移動距離(cm)8.07.6??0.8遷移率(Rf)無0.950.53?0.10A.色素3的遷移率(Rf)為0.2,若植物體缺鎂,該色素含量會增加B.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色素1,在濾紙條上擴散速度最快的是色素4C.能夠吸收藍紫光的只有色素1和色素2,能夠吸收紅光的只有色素3和色素4D.該實驗所用的層析液中包含苯、丙酮、石油醚等成分〖答案〗D〖祥解〗一、分離色素利用紙層析法,原理是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擴散速度快,結果從上而下分別是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和葉綠素b(黃綠色)。二、題表分析:根據實驗1、÷2、3三組數據可求出,色素3平均移動距離為(1.9+1.5+1.4)÷3=1.6,溶劑平均移動距離為(7.8+8.2+8.0)÷3=8.0,所以Rf值為1.6÷8.0=0.2。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1是胡蘿卜素,色素2是葉黃素,色素3是葉綠素a,色素4是葉綠素b?!驹斘觥緼、根據實驗1、2、3三組數據可求出,色素3平均移動距離為(1.9+1.5+1.4)÷3=1.6,溶劑平均移動距離為(7.8+8.2+8.0)÷3=8.0,所以Rf值為1.6÷8.0=0.2。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3是葉綠素a,其化學元素組成有鎂,若植物體缺鎂,該色素含量會減少,A錯誤;B、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1移動距離最遠,擴散最快,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B錯誤;C、根據Rf的大小可知,色素1是胡蘿卜素,色素2是葉黃素,色素3是葉綠素a,色素4是葉綠素b。葉綠素(3和4)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1和2)主要吸收藍紫光,C錯誤;D、該實驗所用的層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餾出來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D正確。故選D。12.如圖表示某植物葉片暗反應中C?和C?微摩爾濃度的變化趨勢,該植物在I階段處于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II階段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降低光照強度或者降低CO?濃度中的某一項。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圖中物質甲轉變成乙需要消耗光反應提供的ATPB.圖中II階段所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降低了光照強度C.圖中II階段甲上升是因為葉綠體中NADPH和ATP的積累D.圖中II階段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光照強度比I階段低〖答案〗D〖祥解〗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的產物為氧氣、還原氫和ATP,還原氫和ATP可以參與暗反應的三碳化合物的還原;暗反應可以分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兩個過程。題圖分析:暗反應中,由于CO2+C5酶→2C3,故甲表示五碳化合物,乙表示三碳化合物?!驹斘觥緼、圖中物質甲C5與二氧化碳結合形成乙C3,該過程只需要酶的催化,不需要消耗光反應提供的ATP和NADPH,A錯誤;B、植物在Ⅰ階段處于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如果Ⅱ階段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降低光照強度,則ATP和NADPH產生量減少,那么C3增加,C5減少,與圖形的走勢不符合,B錯誤;C、圖中II階段甲C5上升,乙C3下降,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降低CO?濃度,進而導致C5消耗減少而表現為含量上升,同時C3生成減少而表現為含量下降,此時葉綠體中NADPH和ATP的積累是CO2濃度降低導致的結果,C錯誤;D、Ⅱ階段改變的條件主要影響暗反應的進行,即Ⅱ階段的變化是由于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導致的,所以Ⅱ階段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光照強度比Ⅰ階段低,D正確。故選D。13.下圖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能量轉變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只有含葉綠素的細胞才能進行過程①和③B.過程③④發(fā)生的場所分別為葉綠體基質和線粒體基質C.過程①中光能轉變?yōu)榛钴S的化學能貯存在ATP和NADPH中D.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的NADH主要來自第二階段〖答案〗B〖祥解〗圖中①過程表示光反應中水的光解,②過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③過程表示暗反應過程,④過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驹斘觥緼、由圖可知①表示光反應中水的光解,③表示暗反應過程,則①和③是光合作用過程,光反應中需要色素吸收、傳遞、轉化光能,其中葉綠素是轉化光能必不可少的,A正確;B、由圖可知③表示暗反應過程,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④過程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第二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B錯誤;C、①光反應中,光能轉變成活躍的化學能貯存在ATP和NADPH中,二者可被暗反應利用,C正確;D、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的NADH主要來自第二階段,D正確。故選B。14.下圖是某科研小組在對藥用植物黃精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研究實驗過程中,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繪制的曲線圖,其中圖1的光合曲線(圖中實線)是在光照、CO2濃度等條件都適宜的環(huán)境中測得,圖1呼吸曲線(圖中虛線)是在黑暗條件下測得;圖2的實驗環(huán)境是在恒溫密閉玻璃溫室中,測定指標是連續(xù)24h室內CO2濃度和植物CO2吸收速率。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圖1中,當溫度達到55℃時,植物光合作用已停止,可能原因是與光合作用相關的酶失去活性B.圖1中,當溫度達到5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真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