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技術(shù)規(guī)范DB41-T 2432-2023_第1頁
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技術(shù)規(guī)范DB41-T 2432-2023_第2頁
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技術(shù)規(guī)范DB41-T 2432-2023_第3頁
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技術(shù)規(guī)范DB41-T 2432-2023_第4頁
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技術(shù)規(guī)范DB41-T 2432-202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ICS87.020

CCSQ18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2432—2023

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技術(shù)規(guī)范

2023-06-06發(fā)布2023-09-05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1/T2432—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shù)語和定義...........................................................................1

4拓印原則.............................................................................2

5拓印要求.............................................................................2

6拓印信息登記.........................................................................3

7拓片保存.............................................................................4

附錄A(資料性)文物拓印、拓片信息登記表..............................................5

參考文獻...............................................................................6

I

DB41/T24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jié)構(gòu)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gòu)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河南省測繪工程院、河南博物院、

河南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銀忠、楊東昱、李芳、肖夢瑩、朱曉寧、周鼎、李仁清、馮新紅、張留民、

侯岳、李存文、王景荃。

II

DB41/T2432—2023

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技術(shù)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原則、拓印要求、拓印信息登記和拓片保存。

本文件適用于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工作。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gòu)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33289—2016館藏磚石文物保護修復記錄規(guī)范

WW/T0007—2007石質(zhì)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編寫規(guī)范

國家文物局.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2011

3術(shù)語和定義

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石窟寺

開鑿于山崖上洞窟式的寺院遺跡。

[來源:WW/T0063—2015]

3.2

石刻

經(jīng)雕刻的技法刻畫的石質(zhì)材料。

3.3

拓印

在文物本體覆蓋一定的材料,通過摹印文物上的紋飾、文字、圖案等,制作拓片的活動。

3.4

平面拓印

拓印對象為平面器物,通過上紙、上墨、揭取等流程等比例將器物拓印在拓片上的過程。

3.5

高浮雕拓印

采用正投影原理,按照原尺寸1:1大小,通過上紙、上墨、揭取、拼接等流程將高浮雕作品從立體

形象轉(zhuǎn)換為平面拓片的過程。

3.6

拓片

將金石等器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通過拓印取得的紙片。

1

DB41/T2432—2023

3.7

上紙

將拓紙覆蓋于所拓器物上,并使之貼合的過程。

3.8

上墨

用拓包著墨的過程。

3.9

拼接

高浮雕拓印過程中將揭取下來的拓片碎片用糨糊貼條按照原有比例位置固定在一起,形成完整拓片

的過程。

4拓印原則

4.1真實性原則

反映石窟寺石刻類文物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社會信息的真實性。

4.2完整性原則

拓印應對石窟寺石刻類文物各個要素進行完整記錄。

4.3最低限度干預原則

石窟寺石刻類文物拓印應首先保證文物安全,把對文物本體的干預限制在最低程度。

5拓印要求

5.1基本要求

拓印應按照《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規(guī)定開展,符合WW/T0007—2007各措施基本要求。

5.2平面拓印

5.2.1除塵

除塵的主要對象為拓體表面附著的灰塵、土垢等,宜采用柔軟刷子或棉布毛巾清潔。

5.2.2上紙

5.2.2.1拓印用紙應選用薄透、細膩、有較強韌性的紙張,常用生宣紙或皮紙。紙張尺寸依據(jù)拓體大

小選擇,四邊至少留白3cm。

5.2.2.2平面拓印上紙有以下兩種方法:

a)干紙上紙法:主要用于快速拓印,可采用摁紙法、打紙法及刮掃法,這些上述方法也可組合

使用;

b)濕紙上紙法:上紙前應悶紙,即疊紙、浸水處理,疊紙對折時紙邊宜錯開5mm~10mm。常采

用刮掃法,也可采用摁紙法、打紙法。

2

DB41/T2432—2023

5.2.3上墨

選墨應采用油煙墨或膠性較小墨汁。

拓紙干至80%~90%開始上墨,上墨時行包應遵循“包壓包”、“行壓行”、“縱橫交錯”的原則,

包與包、行與行相互之間重疊部分以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為宜,應保持墨色均勻、墨不透紙,一般需要

上墨三遍。

5.2.4揭取

墨干至80%~90%,從下往上順勢揭取。揭取后自然晾干,不可曝曬。

5.2.5折疊拓片

折疊拓片應由邊緣向內(nèi),折疊后裝袋保存。

5.3高浮雕拓印

5.3.1除塵

除塵的主要對象為拓體表面所附著的灰塵、土垢等,應保持字體紋飾清晰,宜采用柔軟刷子或棉布

毛巾清潔。

5.3.2上紙

5.3.2.1整紙切割上紙法:將整張紙覆蓋于拓印對象上,在易破損處采用主動切割的上紙方法。

5.3.2.2分紙切割上紙法:將紙裁成若干塊,分部定位逐步上紙的方法。

5.3.2.3上紙時先從高處上起,再逐步、分別摁壓,在易破損、易褶皺處可選擇主動切割。凹凸落差

大時,用竹刀主動割開,避免錯位。

5.3.3上墨

用墨應使用油煙墨或膠性較小墨汁。

上墨順序應遵循由高到低原則,上墨范圍應依照拓印對象正投影尺寸1:1大小。同一部位凸出部分

墨色要重,向周邊逐步漸淡。

5.3.4揭取

依據(jù)拓印對象紋路順向揭取,應最大限度保持拓片完整,細微處可使用竹刀挑起。揭取后鋪一張整

紙作為墊紙,將揭取的拓片碎片做初步拼接定位。

5.3.5拼接

拼接包括制作糨糊、蒸拓片、噴水、伸展、拼裝、粘接等過程。拼接過程中應保證拓片對接合縫。

6拓印信息登記

拓印后應進行信息登記,詳細記錄文物拓印信息和拓片信息。文物拓印信息和拓片信息登記內(nèi)容見

附錄A,書寫要求按GB/T33289規(guī)定。

3

DB41/T2432—2023

7拓片保存

7.1拓片存放

7.1.1平放存放:將拓片平展置于架子上保存,拓片存放應首選此方式;

7.1.2折疊存放:將拓片折疊放入布袋或牛皮紙袋內(nèi)保存;

7.1.3裝裱存放:裝裱形式可采用卷軸、冊頁、手卷、剪裱線裝本等。

7.2拓片存放環(huán)境

7.2.1控制溫濕度

拓片存放地溫度宜控制在18℃~25℃之間,濕度宜控制在50%~55%之間。

7.2.2防蟲害

拓片存放地應進行蟲害防護,宜采用化學防護法,如放置樟腦丸、麝香草粉、花椒、靈香草等。

7.2.3配備硬件設施

拓片存放地宜配備改善和監(jiān)測存放環(huán)境的專業(yè)設備設施,如空氣凈化器、溫濕度測量儀等。

4

DB41/T2432—2023

A

A

附錄A

(資料性)

文物拓印、拓片信息登記表

A.1表A.1給出了文物拓印信息登記信息。

表A.1文物拓印信息登記表

序號文物名稱文物級別拓印內(nèi)容拓印單位拓印人拓印數(shù)量拓印時間拓片去向

A.2表A.2給出了拓片信息登記表。

表A.2拓片信息登記表

序號拓片名稱拓片年代拓印人拓片尺寸拓片內(nèi)容備注

5

DB41/T2432—2023

參考文獻

[1]WW/T0007—2007石質(zhì)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編寫規(guī)范

[2]WW/T0063—2015石質(zhì)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規(guī)范

[3]國家文物局.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2011.

[4]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2015.

6

DB41/T2432—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shù)語和定義...........................................................................1

4拓印原則.............................................................................2

5拓印要求.............................................................................2

6拓印信息登記.........................................................................3

7拓片保存.............................................................................4

附錄A(資料性)文物拓印、拓片信息登記表..............................................5

參考文獻...............................................................................6

I

DB41/T24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jié)構(gòu)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gòu)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河南省測繪工程院、河南博物院、

河南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銀忠、楊東昱、李芳、肖夢瑩、朱曉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