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4-第一節(jié)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氣課程標準素養(yǎng)目標任務設定1.運用示意圖,說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2.結合實例,說明內力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變更的影響。1.觀看視頻、圖片,理解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地理實踐力)2.結合野外調查,分析資料,理解外力作用的形成及影響。(地理實踐力)3.繪制示意圖,理解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及影響。(綜合思維)1.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xiàn)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是什么?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有哪些?其對地貌的主要影響是什么?3.三大類巖石的主要特點是什么?4.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是什么?一、內力作用1.能量來源:地球內部的熱能。2.特點:有些內力作用進行得很快,有些內力作用則進行得極其緩慢。3.主要表現(xiàn)形式及其特點(1)地殼運動——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①含義:指巖石圈因受內力作用而發(fā)生的變位或變形,也稱構造運動。②基本形式:eq\b\lc\{(\a\vs4\al\co1(水平運動,垂直運動))③主要反映:大陸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2)巖漿活動:巖漿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干脆影響地表形態(tài)。(3)變質作用:一般發(fā)生在地殼深處,不能干脆塑造地表形態(tài)。4.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使地表變得凹凸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態(tài)的基本格局。[圖表點撥]教材P19圖2.3,該圖展示出:(1)巖層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壓力,巖層出現(xiàn)彎曲,從而發(fā)生地殼的水平或垂直運動;(2)巖層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張力,巖層被拉伸、斷裂,從而發(fā)生地殼的水平或垂直運動;(3)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能。 (×)(2)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是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固結成巖等。 (×)(3)東非大裂谷是由地殼水平運動造成的。 (√)(4)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 (√)(5)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趨于平緩。 (×)二、外力作用1.能量來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2.表現(xiàn)形式(1)風化作用①含義:在溫度、水、大氣、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發(fā)生破裂崩解、化學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過程。②基本類型: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③影響:產生的松散物質殘留在地表,為其他外力作用創(chuàng)建了條件。(2)侵蝕作用:流水、波浪、風、冰川等外力也對地表進行破壞,這一過程稱為侵蝕作用。(3)搬運作用:風化或侵蝕的產物,在流水、波浪、風、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運離開原來的位置。(4)積累作用:隨著流速降低、風力減小或冰川溶化等,被搬運的物質漸漸沉積下來。3.作用特點(1)不同地區(qū)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強度等存在差異,從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態(tài)。(2)外力作用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于平緩。[圖表點撥]教材P20圖2.4,該圖展示出:巖石破裂崩解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顆粒,這是由于巖石是熱的不良導體,由于溫度變更,巖石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差異膨脹和收縮,簡單崩解破裂;另外巖石中水的凍融、植物根系的生長等,也都會對巖石起破壞作用。在年溫差較大的干旱和高寒地區(qū),物理風化作用較為劇烈。[易誤提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響下,發(fā)生崩解和破裂等破壞作用,叫作風化作用。風化作用與風無關,而風力作用則是指風的侵蝕、搬運、積累等作用,故風化作用與風力作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將下列外力作用與對應的地貌類型連線。三、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1.過程體現(xiàn)(1)三大類巖石相互轉換,使得巖石圈的物質處于循環(huán)轉化中。(2)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過程。2.三大類巖石(1)巖漿巖:在地球內部巨大壓力作用下,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隨著溫度、壓力的變更,冷卻凝固形成。(2)沉積巖: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jīng)壓實、固結形成。(3)變質巖:地殼中已生成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等條件下,成分、性質發(fā)生變更而成。3.物質循環(huán)過程(1)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基礎物質:A巖漿、B噴出巖、C沉積巖。(2)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a外力作用、b變質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卻凝固。[微思索]在三大類巖石中都能找到化石嗎?[提示]不能。巖漿巖是巖漿冷卻凝固而形成的,不會含有化石。[教材思索]教材第24頁思索問題:有人認為巖漿巖是“浴火而生”的巖石,沉積巖是沉積物經(jīng)壓實、固結而來的巖石,變質巖是由老變新的產物;也有人認為一類巖石是由另一類巖石轉化而來的。你怎么理解這兩種說法?提示:(1)對第一種說法的理解:巖石要實現(xiàn)轉化,必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能量來源,地球內部的熱能和外部的太陽輻射能是巖石轉化的動力;二是物質運動,地質循環(huán)和外力的搬運是巖石轉化的鏈條;三是地質作用,外力作用、變質作用、巖漿上升冷凝、高溫熔化等是巖石轉化的基本條件。巖石按成因可分為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這幾種巖石在地表以下的深處熔化,形成巖漿。巖漿滲入巖石裂縫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可形象地認為巖漿巖是“浴火而生”的巖石。經(jīng)風化、侵蝕作用,搬運來的產物在低洼處沉積、壓實、固結形成沉積巖。當巖漿巖、沉積巖深埋于地殼中或接近巖漿時,高溫柔高壓使其發(fā)生變質,形成新的巖石——變質巖。(2)對其次種說法的理解:巖漿巖可以干脆轉化成沉積巖或變質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可以相互轉化,但沉積巖和變質巖都不能干脆轉化為巖漿巖,巖漿巖只能由巖漿生成。內力作用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wèi)星照片上看去如同一道巨大的傷疤。這條裂谷帶位于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河口,向北穿過埃塞俄比亞高原入紅海,再由紅海向西北方向延長至約旦河谷地,全長近6000千米。這里的裂谷帶寬度較大,谷底大多比較平坦,裂谷兩側是陡峭的斷崖,谷底與斷崖頂部的高差從幾百米到2000米不等。東非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問題1(區(qū)域認知)這一巨大的裂谷帶是怎樣形成的?提示:是裂谷兩側的地殼發(fā)生背離的水平張裂運動形成的。問題2(綜合思維)材料中眾多的火山是由哪種內力作用形成的?提示:巖漿活動。問題3(綜合思維)內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哪些?提示:主要有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地殼運動又叫構造運動,依據(jù)運動的方向和性質,可以將其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詳細表現(xiàn)如下表所示:類型水平運動垂直運動概念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運動方向水平擠壓水平張裂地殼抬升、地殼下沉對地表的影響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凹凸起伏和海陸變遷運動形態(tài)示意圖舉例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紅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灣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更相互關系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區(qū)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規(guī)模的運動而言,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指引迷津]推斷內力作用的方法地質作用依據(jù)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推斷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是否是內力作用所致,應抓住兩點:①必需是自然作用;②能量必需來自地球內部。1.下圖示意意大利那不勒斯灣海岸的大理石柱。讀圖,回答(1)~(2)題。(1)大理石柱在不同年頭升降的緣由是()A.全球氣候變暖,使海平面上升B.地殼運動,使海陸發(fā)生變遷C.過度開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D.全球變冷,使海平面下降(2)從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灣海岸所受到的地質作用及其推斷依據(jù)對應正確的是()A.巖漿活動—火山灰覆蓋B.風力沉積—火山灰覆蓋C.海水的積累作用—海生動物的鉆孔D.海水的侵蝕作用—海生動物的鉆孔(1)B(2)A[第(1)題,圖中顯示大理石柱在不同時期出露海平面的狀況不同,說明該地多次發(fā)生海陸變遷現(xiàn)象,這是地殼上升和下降運動引起的。第(2)題,由圖可知,那不勒斯灣海岸主要經(jīng)驗了海生動物鉆孔和火山灰覆蓋過程,火山灰覆蓋應是巖漿活動引起的,所以A項對,B項錯;海生動物鉆孔應屬于海生動物的侵蝕作用,故C、D項錯。]外力作用開車進入玉門關西的“魔鬼城”,突遇沙塵暴,“魔鬼城”瞬間變成了“硝煙充滿”的戰(zhàn)場,陣陣妖風咆哮而來,地面上飛沙走石,空中沙塵蔽日,成群結隊的沙礫橫著“掃射”過來,感覺就像中了“埋伏”,而敵人的火力是一排排“噴砂槍”,打得我們幾乎睜不開眼……問題1(區(qū)域認知)“魔鬼城”所在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什么?提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降水少,晝夜溫差大。問題2(綜合思維)“魔鬼城”的形成體現(xiàn)了什么外力作用?分布有何規(guī)律?提示:風力侵蝕作用。多分布于氣候干旱、風力強勁的地區(qū)。問題3(綜合思維)沙塵暴體現(xiàn)的是何種外力作用?提示:風力的搬運作用。外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外力作用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積累四種方式,通過風、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對地表形態(tài)造成影響,形成各種外力地貌,詳細如下表所示:1.侵蝕作用對地貌的影響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分布地區(qū)風力侵蝕形成風蝕凹地、風蝕柱、風蝕蘑菇等地表形態(tài)干旱地區(qū)流水侵蝕侵蝕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裂,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tài)河流流經(jīng)的高原、山地溶蝕形成溶洞及鐘乳石、石筍、石柱等河流流經(jīng)的中低緯度的可溶性巖石地區(qū)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海浪侵蝕形成海蝕地貌濱海地帶2.搬運作用對地貌的影響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分布地區(qū)風力搬運“飛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及海濱區(qū)作用劇烈流水搬運“泥沙俱下”在潮濕、半潮濕地區(qū)作用明顯冰川搬運物質遷移冰川活動地區(qū)海浪搬運物質遷移濱海地帶3.積累作用對地貌的影響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分布地區(qū)冰川積累積累物顆粒大小不分,雜亂積累,形成冰磧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區(qū)和高緯度地區(qū)流水積累形成沖積扇、三角洲、沖積平原積累物顆粒大的先積累,顆粒小的后積累,具有分選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風力積累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黃土積累干燥內陸及鄰近地區(qū)海浪積累形成沙灘等海岸地貌濱海地帶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及相應地貌類型的分析方法(1)依據(jù)不同地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不同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積累地貌。②潮濕、半潮濕地區(qū)流水作用顯著,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積累地貌。③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磧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2)依據(jù)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qū)域形成的地貌不同分析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積累。因此,上游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如下圖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積累——冰磧丘陵、冰磧湖等。③風力作用:在風的源地旁邊,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在風力搬運途中,風力減弱會形成沙丘、黃土積累等地貌。2.(2024·山東濰坊高二期中)下面兩幅圖示意我國不同地區(qū)的丹霞地貌。圖1為我國潮濕地區(qū)的丹霞地貌,它們許多只露出“腰身”;圖2為我國干旱地區(qū)的丹霞地貌,它們幾乎是“全裸”的,甚至變得“圓頭圓腦”。據(jù)此回答(1)~(2)題。圖1圖2(1)潮濕地區(qū)的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緣由是()A.“腰身”受雨水沖刷嚴峻,植物易遭破壞死亡B.河流下切作用劇烈,“腰身”陡峻C.“腰身”地勢陡峻、土層淺薄,植物難以生長D.巖石硬度不同,差異風化顯著,“腰身”屹立(2)干旱地區(qū)丹霞地貌“圓頭圓腦”的形成條件是()A.光照劇烈,對巖石破壞作用大B.物理風化和風沙侵蝕作用劇烈C.氣溫日較差大,巖石球狀風化顯著D.冰雪融水侵蝕地表巖石(1)C(2)B[第(1)題,由圖可知,潮濕地區(qū)的丹霞地貌頂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長,而“腰身”即中間部位因為地勢陡峻,土壤缺失或土層淺薄,植物難以生長,出現(xiàn)只露“腰身”的現(xiàn)象,C對。第(2)題,“圓頭圓腦”的丹霞地貌的形成是風化、侵蝕共同作用的結果,B對;僅有光照,無法拂去巖石表層碎屑,不會形成“圓頭圓腦”的形態(tài),A錯;球狀風化是花崗巖地貌景觀,圖示為沉積巖層,C錯;冰雪融水侵蝕地表會形成溝谷,D錯。]3.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緣由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肯定的聯(lián)系。下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圖,回答(1)~(2)題。(1)下列敘述正確的有()①a表示風力侵蝕作用②b表示風力搬運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蝕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運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2)在c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有()①沙塵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沙漠化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1)A(2)B[第(1)題,依據(jù)圖中的地點分析,蒙古高原地處內陸地區(qū),主要受到風力積累和風力侵蝕等外力作用。a形成裸巖荒漠,表示風力侵蝕作用;b將粉沙塵土吹到黃土高原地區(qū),表示風力搬運作用;c將黃土高原的泥沙帶到華北平原,表示流水搬運作用;d形成沖積扇和三角洲地貌,表示流水積累作用。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c表示流水搬運作用,在流水搬運過程中簡單發(fā)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沙塵暴與風力作用有關,土地沙漠化與氣候干旱有關。]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當?shù)貢r間2020年10月28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羅斯某考古項目的參加者發(fā)覺了魚龍化石。該化石出現(xiàn)在曾被臺風“梅薩克”破壞的巨石上。魚龍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shù)時期,最早出現(xiàn)于約2.5億年前,比恐龍略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逝,比恐龍滅亡早約2500萬年。問題1(地理實踐力)你能推斷俄羅斯該考古項目的參加者發(fā)覺魚龍化石的巨石屬于哪類巖石嗎?提示:沉積巖。問題2(綜合思維)這塊存在魚龍化石的巖石是如何形成的?提示:袒露在地表的巖石在外力作用下,漸漸崩解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外力搬運后沉積下來,在沉積過程中,魚龍這種大型海棲爬行動物的遺體被掩埋在下面,經(jīng)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1.三大類巖石的特點及應用形成過程突出特點常見巖石用處舉例巖漿巖噴出巖巖漿在地下巨大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有流紋或氣孔構造玄武巖、流紋巖花崗巖是堅實、美觀的建筑材料;多種金屬礦是工業(yè)生產的原料侵入巖巖漿在地下巨大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薄弱地帶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凝固而成礦物結晶顆粒較大花崗巖沉積巖地表巖石在外力作用下,漸漸崩解成碎屑物質,再經(jīng)風力、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jīng)過壓實固結作用而成具有層理構造,有的含有化石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石灰?guī)r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鉀鹽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變質巖原有巖石在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產生的高溫、高壓作用下,成分、結構等發(fā)生變更而成具有片理構造或表面具有條帶狀大理巖、板巖、石英巖、片麻巖大理巖是建筑材料,鐵礦石是鋼鐵工業(yè)的原料2.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更,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形成,周而復始,構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可歸納為下面的模式圖:序號原物質地質作用生成物質①巖漿冷卻凝固作用巖漿巖②巖漿巖、變質巖和已生成的沉積巖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積累、固結成巖)沉積巖③巖漿巖、沉積巖和已生成的變質巖變質作用(高溫、高壓作用)變質巖④各類巖石重熔再生作用巖漿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判讀方法(1)關鍵是推斷巖漿與巖漿巖。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卻凝固而成,即只有一個箭頭指向的就是巖漿巖。(2)巖漿是巖石轉化的“起點”,也是三類巖石的“歸宿”,即有三個箭頭指向的就是巖漿。(3)巖石均可經(jīng)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巖石均可經(jīng)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三大類巖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巖漿。4.在肯定的地質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礦物富集形成了礦產。讀下面的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1)~(3)題。(1)圖中與煤炭資源形成相關的地質作用過程是()A.①② B.④⑤⑧C.②④ D.③⑥⑦⑨(2)圖示各相關地質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巖形成的是()A.② B.③C.⑦ D.⑨(3)下列有關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敘述,錯誤的是()A.各類巖石都能形成巖漿巖B.各類巖石都能形成沉積巖C.各類巖石都能形成變質巖D.變質巖能形成新的巖漿(1)A(2)B(3)A[第(1)題,煤炭資源存在于沉積巖中,沉積巖是地質時期的古代植物在特定條件下,埋藏沉積在地下形成的,所以應先是形成沉積物,再形成沉積巖。讀圖,依據(jù)地質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分析,①是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形成了沉積物,②是固結成巖過程,形成了沉積巖。其他作用過程形成的不是沉積巖。第(2)題,大理巖是由石灰?guī)r經(jīng)過變質作用形成的,石灰?guī)r是沉積巖,所以能表示大理巖形成的是③。第(3)題,在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只有巖漿能夠形成巖漿巖,其他巖石都不能形成巖漿巖;各類巖石都能形成沉積巖;各類巖石都能經(jīng)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變質巖在高溫條件下熔化,能形成新的巖漿。]區(qū)域認知——我國的地質公園地質公園是以具有肯定規(guī)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qū)域,具有特別的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價值。地質公園的壯麗景象與其組成巖石的長期演化休戚相關。地質公園組成巖石及景觀特點安徽黃山花崗巖—峻峭多姿江西廬山沉積巖和變質巖—雄、奇、險、秀河南云臺山沉積巖—山勢險峻,云鎖霧繞云南石林石灰?guī)r—秀麗幽靜湖南張家界沉積巖—嫵媚動人,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稱黑龍江五大連池玄武巖—原始粗獷河南嵩山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峻極于天截至2024年7月,我國共有41處地質公園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wǎng)絡,下圖為部分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的分布。雅丹地貌泛指在干燥地區(qū)形成的一種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土墩和凹地,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第一個以“雅丹”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其地貌巖體主要是泥巖和砂巖。下面兩圖示意兩種常見的雅丹地貌。據(jù)此完成(1)~(3)題。甲乙(1)形成雅丹地貌的巖體屬于()A.沉積巖 B.變質巖C.噴出巖 D.侵入巖(2)甲圖為平頂方山狀雅丹地貌,推想該地貌頂部平坦的主要緣由為()A.風力積累形成 B.流水沉積作用C.風力侵蝕殘留 D.地殼運動產生地形抬升(3)乙圖為鯨背狀雅丹地貌,多出現(xiàn)在常年風速較快的地方,分析兩側坡度差異及成因()A.陡坡為迎風坡,侵蝕而成B.緩坡為迎風坡,積累而成C.陡坡為迎風坡,積累而成D.緩坡為迎風坡,侵蝕而成(1)A(2)B(3)A[第(1)題,泥巖和砂巖屬于典型的沉積巖。第(2)題,雅丹地貌是風蝕地貌,是在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所以圖中的這種平頂方山狀雅丹地貌,其頂部平坦應當是早期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B正確;風力積累和風力侵蝕不會形成頂部平坦的地貌,A、C錯誤;地殼運動產生的地形抬升一般形成面積較大、地勢高聳的地貌,D錯誤。第(3)題,鯨背狀雅丹地貌多出現(xiàn)在常年風速較快的地方,受大風的長期吹拂,迎風坡的巖石侵蝕比較嚴峻,漸漸形成了陡坡,另一側由于位于背風坡,侵蝕作用較弱,因此為緩坡,A正確。]本題組借助景觀圖展示,配以文字信息說明,主要考查了區(qū)域典型地貌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成因等學問,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及綜合思維的素養(yǎng)要求。甘肅敦煌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氣候干旱、風力侵蝕作用明顯,因此風蝕、風積地貌廣布,且地貌的形態(tài)分布特征與當?shù)爻D晔⑿酗L向緊密關聯(lián)。課堂小結課堂速記1.地表形態(tài)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2.內力作用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它奠定了地表形態(tài)的基本格局。3.外力作用通過風化、侵蝕、搬運、積累等方式對地表形態(tài)進行再塑造。4.巖石依據(jù)成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使得巖石圈的物質處于循環(huán)轉化中。題組1內力作用2020年11月7日,湯加群島旁邊發(fā)生里氏6.1級地震,1.下列有關本次地震的成因,敘述正確的是()A.火山活動引起 B.地殼運動引起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類活動誘發(fā)而成2.從地質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質現(xiàn)象的成因與該次地震相像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島的形成C.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形成D.約旦地溝的形成1.B2.D[第1題,地震的發(fā)生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屬于內力作用,雖然火山活動也能引起地震,但地震發(f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區(qū)科普知識試題及答案
- 工程師建筑施工安全動態(tài)試題及答案
- 芯片短缺背景下2025年汽車行業(yè)應對策略與汽車改裝市場報告
- 河南開放大學2025年《無線局域網(wǎng)組建》形考終考作業(yè)答案
- 2025年北京市東城區(qū)九年級初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新能源汽車技術商業(yè)化路徑探索試題及答案
- 食品添加劑在方便食品中的安全性評估與添加劑風險評估報告
- 礦山智能化開采無人作業(yè)技術標準化研究與應用報告
- 精準戀愛測試題及答案
- 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與市場機遇研究試題及答案
- GB/T 5053.2-2006道路車輛牽引車與掛車之間電連接器7芯12V標準型(12N)
- GB/T 18018-2019信息安全技術路由器安全技術要求
- 作業(yè)現(xiàn)場安全監(jiān)督檢查卡(配電)
- 幼兒園繪本故事:《小熊不刷牙》
- 中文版IEC62305-3建筑物的實體損害和生命危險
- 中班教育隨筆大全《如何對待調皮的學生》
- 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一級上My Noisy Schoolbag教學設計
- 完整版繼電保護定值整定計算書
- 針刺傷的預防及處理(課堂PPT)
- 云南某公司合并財務報表附注
- 單相半橋逆變電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