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綜合治理教學課件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二_第1頁
2.2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綜合治理教學課件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二_第2頁
2.2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綜合治理教學課件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二_第3頁
2.2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綜合治理教學課件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二_第4頁
2.2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綜合治理教學課件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選擇性必修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綜合治理-----以德州市鹽堿地的治理為例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7月20日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講話的主要部分。我國鹽堿地多,部分地區(qū)耕地鹽堿化趨勢加劇,開展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意義重大。①對現(xiàn)有大面積鹽堿耕地進行改造提升,可以有效挖掘單產潛力。②在一些鹽堿地發(fā)展飼草和現(xiàn)代畜牧業(yè),可以拓展多元食物渠道,不一定都種糧食。適度開發(fā)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可以補充耕地面積。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綜合治理-----以德州市鹽堿地的治理為例學習目標:1.從土壤鹽堿化的概念、分類、分布、影響四個方面,掌握土壤鹽堿化的概況2.理解毛細現(xiàn)象,在土壤鹽堿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3.學會從自然人為兩個方面分析鹽堿化發(fā)生的原因4.能夠針對具體區(qū)域鹽堿化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課程標準:以某生態(tài)脆弱區(qū)為例,說明該類地區(qū)存在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以及綜合治理措施一、概況一、概況土壤鹽堿化又稱土壤鹽漬化,是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fā)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且超過正常值的過程。1、概念在毛細現(xiàn)象作用下,水是可以在具有疏松多孔的介質里向上運動的,例如毛巾、紙巾、海綿、酒精燈芯等等。土壤也是一種“多孔介質”,水分同樣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向上運動。一、概況

根據(jù)土壤含鹽

量多少分類

根據(jù)土壤鹽堿

化的成因分類

輕度鹽化土:土壤含鹽量0.1%~0.2%

中度鹽化土:土壤含鹽量0.2%~0.4%

重度鹽化土:土壤含鹽量0.4%~0.6%

原生鹽堿化:不受人為影響,自然發(fā)生的土壤鹽堿化次生鹽堿化:主要因為人類活動,尤其是不合理灌排制度引起的土壤鹽堿化西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濱海地區(qū)中國主要現(xiàn)有鹽堿地占耕地面積比例示意圖

一、概況

3、分布據(jù)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統(tǒng)計,在不包括濱海灘涂的前提下,我國鹽漬土面積為3487萬公頃,約為5億畝,可開發(fā)利用的面積達2億畝。一、概況4、影響

20世紀60年代的禹城,由于歷

史上黃河多次泛濫、改道,形

成了大量的沙化、鹽堿、澇洼

土地。轄區(qū)80萬畝耕地中,就

有鹽堿地30多萬畝,沙荒地2.6

萬畝,澇洼地5萬畝。“春天白

茫茫,夏天水汪汪,年年白忙

活,只見播種不打糧”,就是當

時禹城農業(yè)狀況的真實寫照。上世紀60年代,禹城開展旱澇堿綜合治理場景二、形成原因根據(jù)《書經·禹貢》記載,古黃河的下游有九條支流,九個入???,這其中馬頰、鉤盤、鬲津三條河都在今德州境內,德州是當時黃河下游重要流經地。在之后的數(shù)千年中,黃河經歷了6次大規(guī)模遷徙改道,其中有兩次流經德州。所以自古以來德州便與黃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值得一提的是,在黃河數(shù)千年的泛濫、決口過程中,大量泥沙沉積,形成了如今德州地形地貌,這也是為什么平躺在華北平原中心的德州,西南區(qū)域要比東北區(qū)域高近30米的原因。所以可以說德州廣闊、肥沃的土壤,是在黃河數(shù)千年沖刷下形成了。注意:分析地理成因的方法:人為原因l

大:水分蒸發(fā)量探究一:根據(jù)內容和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陵城區(qū)土壤鹽堿化的成因自然因素l

高:地下水位高l

有:有鹽分積聚

致土壤含鹽量增加自然原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五大要素(氣候、水文、地形地勢、土壤、生物)]1.自然因素“鹽堿地的形成,是自然與人為雙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鹽堿地形成的主要因素①氣候條件(氣溫與降水)——降水少、蒸發(fā)強,易導致鹽堿化在東北、華北的半濕潤地區(qū),在降水量小、蒸發(fā)量大的季節(jié),鹽分在土壤表層積聚。②地形條件——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導致鹽堿化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進而影響鹽分的移動和積聚。地勢高的地區(qū),水往低處流,水中的鹽分隨地下水及地表水從高處流向低處,在低洼地帶積聚。鹽堿地主要分布在內陸盆地、山間洼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qū)。

③水文——地下水位的高低、含鹽量大?。缓恿骱秃K挠绊?/p>

地下水位高,含鹽量大,易形成土壤鹽堿化;反之,不易土壤鹽堿化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形成鹽堿地;

沿海地區(qū),因受海水影響,地下水位高且含鹽量大,易形成濱海鹽堿地;沿海地區(qū),臺風引發(fā)的風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沒陸地,水分蒸發(fā)后,導致鹽分在地表集聚,形成鹽堿地。鹽隨水來,鹽隨水去壤土1.自然因素

④土壤因素

觀察下圖,指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的顆粒大小和透氣性等差

別,并推測其透氣性對土壤毛細水運動的速度和高度的影響。砂土黏土a.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細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黏土積鹽均慢些。b.成土母質含鹽量高的土壤母質在風化、淋溶等自然過程中,鹽分易釋放到土壤中,導致鹽堿化。季節(jié)水鹽運動氣候及其成因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返鹽蒸發(fā)強烈,土壤鹽分隨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地表淋鹽降水量大,土壤表層鹽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層脫鹽返鹽同春季鹽分穩(wěn)定降水少,氣溫低,蒸發(fā)弱,鹽分穩(wěn)定水鹽運動規(guī)律:華北平原夏季淋鹽,春秋返鹽,冬季較穩(wěn)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時空變化2.人為因素①灌溉不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區(qū)只灌不排,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積鹽,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時耕鋤)②沿海地區(qū)過渡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使地下水鹽度升高三、治理措施一、

給土壤精準把脈。掌握土壤的基本情況二、

對癥下藥。防治土壤鹽堿化的措施有很多,應該

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土地鹽堿化的成因、

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噴灌三、

后期土壤健康追蹤探究二、結合報告內容和示意圖,探究德州土壤鹽堿化的治理措施鹽堿地治理圖1.引淡淋鹽——引淡水灌溉,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鹽堿排到深層土壤中或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使表層土壤脫鹽。2.井排井灌(排水排鹽)——通過豎井抽取咸水,補充淡水。實現(xiàn)咸水淡化、土壤脫鹽。3.農田覆蓋,抑制蒸發(fā)返鹽——選擇適當覆蓋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稈等)覆蓋地表,抑制蒸發(fā)返鹽。4.適時耙地,抑制蒸發(fā)返鹽——耙地可疏松土壤,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抑制蒸發(fā)返鹽。5.科學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有灌有排;采用噴灌、滴灌——合理灌溉,防止地下水位上升。6.深耕深翻(深耕翻土)——鹽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是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下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使表層土壤脫鹽;而且,翻耕能疏松土壤,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抑制蒸發(fā)返鹽。7.種植吸收鹽分的植物——植物將土壤中鹽分吸收到植物體中,使土壤脫鹽;削弱光照,抑制蒸發(fā)返鹽。8.魚塘--臺田模式,降低地下水位——低洼地區(qū)挖泥成塘、堆泥成田,通過提高臺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可抑制蒸發(fā)返鹽;又利于雨季時臺田雨水下滲淋鹽,使土壤脫鹽。9.增施有機肥——鹽堿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構差的特點。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腐殖質可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強透水性,利于鹽分淋洗和抑制返鹽;腐殖質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堿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作物抗鹽能力。10.合理施用化肥(中性和酸性肥料)——化肥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的耐鹽力;化肥可改變土壤組成,抑制鹽類對植物的不良影響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化學措施:治理成果展示1988年,中科院27個研究所的400名科技人員投入冀、魯、豫、皖4省農業(yè)主戰(zhàn)場,啟動了以鹽堿地治理、中低產田改造為主的農業(yè)科技戰(zhàn)役。項目實施的第一仗在德州打響。1993年,原來重災低產區(qū)的8個地市糧食總產量凈增56億公斤。這場輝煌的解決國家糧食自給自足的農業(yè)科技大會戰(zhàn),史稱“黃淮海戰(zhàn)役”,被譽為農業(yè)科技戰(zhàn)線上的“兩彈一星”。

馬頰河是貫穿豫北、冀南和魯西北的一條重要河流,在改善灘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上,平原縣積極探索新模式,在鹽堿灘地上推廣種植矮稈高粱,生態(tài)、經濟效益雙提高。

在馬頰河兩岸的灘地上,上千畝的矮稈高粱迎來大面積收獲。一串串紅艷艷、沉甸甸的高粱穗格外喜人。籽粒密密麻麻地“抱”在一起,像是一座“小寶塔”。它的效益和普通作物相比的話,每畝地能增產500元左右。現(xiàn)在村前村后這些噸糧田,40年前都是白花花的鹽堿地,全村4000畝地打的糧食,頂不上現(xiàn)在的20畝佟家寨,加上它周邊的雨淋店、時樓、孫堤口等幾個村子,曾經是陵縣有名的“鹽堿窩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這一片基本全是鹽堿地,‘夏天水汪汪、春秋白茫茫,種一葫

蘆打一瓢’,糧食產量低,生活那個苦勁兒就別提了40多年前白花花的鹽堿地,現(xiàn)在都成了噸糧田,在王守純和同事們的辛勤工作下,陵縣全縣鹽堿地治理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有關部門統(tǒng)計顯示,1976年時,全縣有54萬畝鹽堿地;1991年,這個數(shù)字減少到了十幾萬畝;鹽堿集中治理片區(qū)的糧、棉單產,由1978年前的

110.

5公斤和11公斤,分別增加到700多公斤和

60公斤左右;農民人均純收人由1978年的43

元,增加到600元左右。王守純,我國著名的土壤學專家,長期致力于鹽堿土改良研究。1939

年,21歲的他考入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大學畢業(yè)后開始涉足土壤分析研究、鹽堿土改良治理等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參加了我國渤海灣北部鹽堿土改良利用調查,并先后在河北、河南等地參與大規(guī)模的鹽堿地治理工作。

于1975

年正式在佟家寨和周邊村莊片區(qū)建立了改堿試驗區(qū)王守純長眠在了陵縣的土地上,他致力于治理的那片鹽堿地,已經成為高產的“噸糧田”,再也看不到一點鹽堿的痕跡。但人民沒有忘記他,在他逝世3

周年之際,在他工作過的“鹽堿窩”——位于佟家寨和周邊幾個村子的陵縣改堿試驗區(qū)內,陵縣縣委、縣政府為他立了一座漢白玉的紀念碑。碑文里寫道:“1971年,守純先生帶領土壤研究所科技人員來陵縣,艱苦奮斗18年,取得巨大成績,立下卓著功勛,并探索出一條改良鹽土的新途徑,對我國黃淮海平原以至整個鹽堿地的治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