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課時優(yōu)化訓練(含答案)_第1頁
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課時優(yōu)化訓練(含答案)_第2頁
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課時優(yōu)化訓練(含答案)_第3頁
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課時優(yōu)化訓練(含答案)_第4頁
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課時優(yōu)化訓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高一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課時優(yōu)化訓練

一、單選題1.某同學在評析古代某一制度時用到了以下詞組:“簡化稅收名目,唯以資產為宗,減輕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據此判斷,這一制度是()A.租調制 B.租庸調制 C.方田均稅法 D.兩稅法2.“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狈从沉酥袊糯骋贿x官制度的弊端。該選官制度是()A.軍功爵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3.北朝推行均田制,規(guī)定年滿15歲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數量的耕地,按戶繳納賦稅,并要求男子達到15歲、女子達到13歲,必須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進人口增長C.增加財稅收入 D.穩(wěn)定個體小農4.唐朝,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的皇帝詔令是違法的。唐中宗不得不把未經中書門下兩省的詔敕封袋改用斜封,所書“敕”字,不用朱筆而用墨筆。這反映了當時()A.行政效率提高 B.監(jiān)督機制完善 C.皇權受到制約 D.中央集權加強5.隋唐科舉制不問門第,一切以程文為去留,不論家庭出身和品級等第,只要通過科舉博取功名,就能躋身官僚階層。這樣的選官制度,與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庶相隔的九品中正制有天壤之別。據此可知,科舉制()A.強化了君主的專制統治 B.實現了社會的公平公正C.利于擴大封建統治基礎 D.促進了知識文化的普及6.唐高宗時期,大臣劉曉評述當時士風專注“驅馳于才藝”,以致出現“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況,并認為“日誦萬言,何關理體;文成七步,未足化人”。這實際上()A.提倡關注官員文化素質 B.提出了復興儒學的希冀C.要求反思當時選官制度 D.主張以科舉來引導士人7.唐貞元年間(785-805),進士科錄取標準從以詩賦為主回到以策問為主,策問的內容也改變了過去“所問既不切于時宜,所對亦何關于政事”的狀況,涉及歷來的統治理論,以及藩鎮(zhèn)割據、生產恢復等問題,并要求應舉者提出解決的方略。導致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 B.皇帝個人喜好的轉變C.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 D.經世致用思想的盛行8.唐代《選舉典》:“……所以劉毅云: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南朝至于梁、陳,北朝至于周、隋,選舉之法雖互相損益,而九品及中正至開皇中方罷?!辈牧现刑岬降倪x官標準是()A.血緣 B.品德 C.門第 D.才學9.下圖為唐朝三省六部制關于法令承轉運行關系示意圖。據圖可知,這有利于()A.宰相擅權現象的杜絕 B.中央統治力度的強化C.唐代官僚制度的確立 D.政權組織結構的緊密1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如圖中①政權統治時期()A.發(fā)生了淝水之戰(zhàn) B.實行了九品中正制 C.進行了漢化改革 D.改進了造紙術11.如圖為《唐書》所載的830名進士家庭出身分布圖,據此數據對唐代歷史解題思路正確的是()A.人才選拔范圍有所縮小 B.士族的政治壟斷權被打破C.門閥政治得以繼續(xù)發(fā)展 D.社會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動12.唐代門下省對于中書省擬定的文書不僅要檢查文字、書寫,還要對草擬的文書內容進行審查,如果認為文書當中的建議、方案和處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駁奏還”。門下省的這一職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皇帝的意志不能脫離法律的界限。由此可推知,門下省的設置()A.體現出皇權受到削弱 B.表明唐代中央機構日益完善C.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 D.說明決策權與行政權的分離二、論述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書名不僅凝練了全書內容,也是認識圖書內容的重要參考。下表所示圖書的書名反映了作者對兩晉歷史的思考。作者書名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其中任一著作,試闡述作者命名的理由。(要求:理由具體,史論結合,表述成文。)三、材料題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戰(zhàn)國中期,隨著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國君對各級官吏的報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辦法,而是以一定數量的糧食作為俸祿,有時賞給部分錢幣或黃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祿的多少。在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下,除皇帝世襲、皇族按其與皇帝親疏分別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祿特權外,廣大的官僚,則是皇帝按其統治的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從貴族、平民中選拔出來,任以職位,頒給俸祿。職官不能世襲,俸祿隨任免而給除。這種任職獲祿,對官僚而言,實際上只是其為皇帝進行統治所付出的勞績心力的一種物質報酬。——摘編自黃惠賢、陳鋒《中國俸祿制度史》材料二:古代官史俸祿表。唐代大致有祿米、俸錢、職田和祿力等項。以安史之亂為界,前期基本實行年祿、月俸雙軌制,年祿給糧食,月俸主要給銅錢;后期基本上只實行月俸制。月俸雖仍以錢計算,但在支付時,常以谷帛等實物充給宋代大體可分為正俸、加俸和職田三大類。正俸包括俸錢、衣賜、祿粟。俸錢按月支給,自使相40萬文,下至郢、唐、復州內品300文;衣賜按年頒給綾、絹、布匹;祿粟月給,使相200石,至入內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職錢和隨從衣糧、餐錢等明代清代俸祿的支給,雖說是“銀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銀為主。俸祿的支給標準,也主要以銀兩來衡定——摘編自曾憲陽《淺議古代官吏的俸祿》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題思路中國古代俸祿制度產生的原因,并對俸祿制度進行簡要評價。(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宋以來俸祿發(fā)放標準物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題思路明清時期俸祿發(fā)放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簡化稅收名目,唯以資產為宗,減輕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描述的是兩稅法,D項正確,排除A、B、C項。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中正官依據家世出身對人才的品第進行評定,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這是九品中正制的內容,C項正確;軍功爵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推行,它以軍功論賞,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察舉制的標準是孝廉,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科舉制的標準是考試成績,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答案:C解析:試題解題思路:依據所學知識,均田制是國家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農民承擔相應的賦稅和徭役,材料所述稅收為按戶繳納,并且規(guī)定子女達到一定年齡就必須分家,可見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個體小農戶,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與人口增長無關,應為培植個體小農,而不是穩(wěn)定個體小農,所以A、B、D說法錯誤,所以選C。4.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唐中宗承認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的詔令不合法規(guī),把未經中書門下兩省的詔救封袋改用斜封等,反映了當時皇權受到制約,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三省六部制對皇帝決策的制約,而非對行政效率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皇權受限制,并非監(jiān)督機制的發(fā)展完善,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并非中央集權的加強,排除D項。故選C項。5.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隋唐時期(中國)。據材料“不論家庭出身和品級等第,只要通過科舉博取功名,就能躋身官僚階層”可知,隋唐時期,實行科舉制,不論家庭出身和品級等第,擴大了官吏來源,進而擴大了政治基礎,C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君主專制的信息,而科舉制強化的是中央集權,排除A項;科舉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平公正,不能用“實現”形容,排除B項;“普及”,表述夸大排除D項。故選C項。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士風專注‘驅馳于才藝’”,“出現‘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況”可知科舉應試好尚文詞,崇尚進士,帶來不良風氣,這是反思當時選官制度,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科舉制的弊端,不是提倡關注官員文化素質,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復興儒學的內容,排除B項;材料是反思科舉制,不是主張以科舉來引導士人,排除D項。故選C項。7.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貞元年間,進士科的考試內容增加了許多與時政相關的題目,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亂后,唐朝政府面對復雜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問題的實際需求,急需選拔具有實際治理能力的官員,故選A。BC項與材料無關;選官標準的變化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但并非是主要原因,而且材料無法反映經世致用思想的“盛行”排除D項。8.答案:C解析.....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據題干….....所以劉毅云: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南朝至于梁、陳,北朝至于周、隋,選舉之法雖互相損益而九品及中正至開皇中方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九品中正制,選官標準是門第C項正確;血緣是夏商西周時期實行的世卿世祿制的標準,排除A項;品德是漢朝時期的察舉制的標準,排除B項;才學是隋唐開始的科舉制的標準,排除D項。故選C項。9.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尚書省下設六部,體現了三省六部制下分工明確,組織機構緊密,D項正確;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權,但沒有杜絕宰相的擅權,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B項;秦朝時期全國范圍內實行郡縣制,就已經確立官僚政治,排除C項。故選D項。10.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分裂狀態(tài)結束于西晉,西晉是中國歷史上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九品中正制創(chuàng)立于曹魏時期,西晉延續(xù),B項正確;東晉時期發(fā)生了淝水之戰(zhàn),排除A項;北魏時期進行了漢化改革,排除C項;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排除D項。故選B項。11.答案:B解析:從圖中數據,大姓士族子弟占70.96%,小姓占13.13%,寒素家庭子弟占15.91%,可推出大姓士族子弟隨九品中正制瓦解,紛紛涌入科舉之途,憑借著家庭優(yōu)厚的文化素養(yǎng)奪去進士數的70%以上,實現社會在高層內的流動,同時也有少數寒素家庭子弟通過科舉入仕,這說明士族的政治壟斷權被打破,故B項正確,C項錯誤。由材料無法看出人才選拔范圍縮小與否,故A項錯誤。雖然科舉制有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但是本質上講,它無助于社會結構根本性變動,故D項錯誤。12.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唐代門下省對于中書省擬定的文書不僅要檢查文字、書寫,還要對草擬的文書內容進行審查,如果認為文書當中的建議、方案和處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駁奏還’?!笨芍?,唐代的門下省不僅對于同級的中書省所做的決策有封駁權,對皇帝也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防止中央行政決策中出現失誤,C項正確;三省六部制下,權力分工明確、相權分散,有利于加強皇權,排除A項;僅從門下省的設置無法得出唐代中央機構日益完善,且“日益”無法看出,排除B項;中國古代皇帝掌握決策權,門下省并不掌握,排除D項。故選C項。13.答案:示例一著作: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理由:“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這一書名具有特定的指向和深刻的內涵?!拔簳x之際”是一個政治風云變幻、權力結構重組的關鍵時期。作者通過“政治權力”這一關鍵詞,強調了在這一時期權力爭奪和政治斗爭的激烈與復雜。而“家族網絡”則突出了當時世家大族在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司馬氏家族通過一系列政治手段篡奪曹魏政權,其間各大家族為了自身利益相互勾結或對抗,形成了復雜的關系網絡。作者以此命名,旨在深入剖析家族勢力如何與政治權力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揭示了這一時期政治演變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內在邏輯。這種命名方式能夠引導讀者關注魏晉之際政治與家族之間緊密而微妙的聯系,從而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態(tài)。示例二著作: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理由:呂思勉先生將書名定為“兩晉南北朝史”,其理由在于該書名全面且系統地涵蓋了這一時期的歷史。兩晉南北朝是一個政治動蕩、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復雜時期。以這樣的書名,能夠展現作者對數百年構成的歷史階段的整體把握和綜合研究。在書中,作者詳細闡述了西晉的短暫統一與迅速崩潰,東晉在江南的偏安與門閥政治的興盛,十六國的紛爭與更迭,以及南北朝的對峙與交流。書中對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民族關系、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的深入解題思路,呈現出這一時期豐富而曲折的歷史畫卷。這種命名方式體現了作者試圖展現一個完整、連貫且全面的兩晉南北朝歷史全貌的研究意圖。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首先解讀材料,材料呈現的三本圖書,圖書的書名反映了作者對兩晉歷史的思考。題目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其中任一著作,試闡述作者命名的理由。例如可以選擇以仇鹿鳴的《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其次根據所學圖書書名,結合魏晉時期時代背景進行解讀作者命名的理由,例如魏晉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達到鼎盛,許多政治權力集中在士族手中,他們通過婚姻、血緣等方式構建復雜的家族網絡,這些網絡在政治斗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其次,作者可能通過研究這段歷史,揭示出家族網絡對于政治穩(wěn)定和權力更迭的影響,解題思路其在魏晉時期國運興衰中的作用。這一選題與書名充分體現了作者希望通過細致的家族、政治互動解題思路來揭示歷史的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