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與測試06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原卷版)_第1頁
歸納與測試06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原卷版)_第2頁
歸納與測試06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原卷版)_第3頁
歸納與測試06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原卷版)_第4頁
歸納與測試06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歸納與測試06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9課辛亥革命【時空坐標】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辛亥革命背景)1.清末新政(1901—1905年)(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2)結果:①由于政權掌握在腐敗無能的權貴手中,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②客觀上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2.民主革命(組織條件和軍事準備)(1)興起: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走上了革命道路。(2)發(fā)展:1905年,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其概括為“三民主義”。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有力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fā)展。(3)進一步發(fā)展:孫中山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影響巨大。3.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①民族主義(前提):驅除韃率、恢復中華(推翻清王朝統(tǒng)治)②民權主義(核心):創(chuàng)立民國(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③民生主義(補充):平均地權(目的是縮小貧富差距)4.預備立憲(1905—1911年)(1)背景:清末新政后,革命運動反而高漲。(2)結果: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立憲派徹底失望,轉而支持革命,促進革命發(fā)展。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成立(一)武昌起義1.有利時機:四川保路運動。2.概況:1911年10月10日,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3.結果:起義軍控制武漢三鎮(zhèn)、成立湖北軍政府。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省和上海紛紛獨立。(二)中華民國的成立1.建立共和政體: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職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退位詔書》,清朝滅亡。3.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目的:防止袁世凱專權(2)頒布: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名義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內容: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主權在民)②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平等)③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自由)④以參議院(立法權)、臨時大總統(tǒng)(總統(tǒng)行政權)、國務員(內閣行政權)、法院(司法權)行使其統(tǒng)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tǒng)公布法律及命令(責任內閣);等。(為了約束袁世凱,設立責任內閣,后期出現“總統(tǒng)府和國務院爭奪行政權的情況:府院之爭)(4)體現原則: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責任內閣。(5)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性質和地位: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積極方面(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政治近代化)(2)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經濟近代化)(3)思想: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思想近代化)(4)社會:促使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新的變化。(習俗近代化)2.局限性:①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②缺乏科學的革命綱領;③不敢放手發(fā)動廣大民眾;④缺乏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第20課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時空坐標】一、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政治(統(tǒng)治特點:軍閥混戰(zhàn)和割據)1.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zhàn)爭:(1)袁世凱復辟帝制①1912年3月——1915年5月,為稱帝準備工作與日本簽“中日民四條約”(后期演變?yōu)椤岸粭l”)②1915年10月,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正式稱帝。(2)護國戰(zhàn)爭①背景:面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復辟帝制,革命黨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武力討伐袁世凱。②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3.軍閥割據: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權。4.“府院之爭”: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tǒng)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的斗爭。5.張勛復辟:張勛率兵入京,解散國會,擁護溥儀復辟帝制。復辟鬧劇僅12天即告失敗。6.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目的:為爭取國際地位,抵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fā)展。(2)概況: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zhàn),加人協(xié)約國一方參戰(zhàn)。(3)影響:中國勞工的巨大付出,為協(xié)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二、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經濟(經濟特點: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出現短暫春天:1912——1919年)1.原因(1)中華民國建立掃除政治上一些束縛和障礙,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提供一定條件。(主要內部因素)(2)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yè)。(3)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的推動。(4)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戰(zhàn)爭,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外部原因,最主要原因)2.特點:發(fā)展速度快,以輕工業(yè)為主(面粉業(yè)、紡織業(yè)),分布在東南沿海通商口岸。3.表現: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的面粉廠和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yè)迅速發(fā)展壯大(以輕工業(yè)為主)。4.影響:民族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中國產業(yè)工人的人數急劇增加,促進了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基礎(五四運動)。三、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思想新文化運動1.興起原因:(1)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2)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反思;(3)直接原因: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2.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3.陣地:北京大學和《新青年》。4.旗幟:民主和科學(后期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5.內容:(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封建禮教);(3)主張文學革命。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語言。6.影響:推動思想文化革新,徹底動搖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有著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四、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習俗:出現了一些變化,如剪辮、放足、廢除跪拜等。歸納: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特點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是中國近代政治黑暗、混亂的時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發(fā)展的時期。①政治上:北洋軍閥對內獨裁專制,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列強,導致政局動蕩。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wèi)革命果實發(fā)動了一系列革命運動,但未能給災難深重的中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②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出現“短暫的春天”。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實業(yè)救國”及民主科學思潮高漲,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fā)展。④社會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生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體現了明顯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點。一、歷年學考真題鏈接1.(2017·高考海南卷)1910年,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資政院議員部分由皇帝欽定,部分由選舉產生。其職責包括議決國家軍政大事、審議財政預算和修訂法律等,議決事項須“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實踐了英國式君主立憲制B.加強了皇帝個人的獨裁統(tǒng)治C.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D.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2.(2018·高考江蘇卷)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謠:“自從光緒二十八年把路辦,銀子湊了萬萬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憐的莊稼漢,一兩糧也出這項錢。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占路權。”與該民謠相關的歷史事件()A.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臺C.促使五四愛國運動的發(fā)生 D.推動國民革命的興起3.(2015·高考海南卷)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guī)定實行總統(tǒng)制,賦予總統(tǒng)很大權力;其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對總統(tǒng)權力做出嚴格限制。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當時()A.立法服從于政治 B.行政服從于司法C.從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體臻于完善4.(2018·高考江蘇卷)張園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園林,被主人開放為公共場所。下圖為筠香齋刻印的年畫《海上第一名園》,描繪的是當年張園門前的景象。該年畫()A.延續(xù)傳統(tǒng)繪畫的以形求神B.體現追求時尚的國民共識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會生活的新舊雜陳5.(2017·高考全國卷Ⅱ·T29)1913年,《申報》登載的“艾羅補腦汁”廣告稱:“欲圖一國之進步,當先使一國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補腦之外另無精神思想也。故善國者必先得衛(wèi)生,善謀衛(wèi)生者必先得謀補腦?!庇捎趶V告成功,產品一上市就十分暢銷。這反映出當時()A.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日益廣泛B.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時尚C.改良社會風俗成為國民共識D.廣告成為推進文明的工具6.(2014·高考全國卷Ⅱ·T29)1926年,有報紙評論說:“自從蔣介石抬出三民主義,大出風頭以后,許多人都覺得主義是值錢的,于是乎孫傳芳標榜三愛(愛國、愛民、愛敵),東三省有人主張三權(民權、國權、人權)。聽說四川有些軍人到處請教人替他們想個主義玩玩?!边@種現象反映了當時()A.政治宣傳促使各界思想趨同B.標榜主義成為軍閥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經成為社會潮流D.各地軍閥對三民主義理解存在差異二、模擬演練1、2006年4月27日,連戰(zhàn)一行到南京拜謁中山陵后,參訪了“總統(tǒng)府”。對于發(fā)生在南京的部分歷史,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A.1912年,孫中山在這里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B.1949年,此地解放,統(tǒng)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C.1912年,袁世凱在此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D.1853年,太平天國在此定都,與清朝政權對峙2、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巨變,同時也打開了中國近代化的閘門。這主要是指()A.推翻了專制制度,打擊了帝國主義B.推翻了君主專制,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C.瓦解了自然經濟,發(fā)展了資本主義D.結束了封建制度,傳播了民主政治3、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的根本原因是()A.中外反動勢力破壞B.立憲派和舊官僚的破壞C.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薄弱D.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xié)4、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與辛亥革命先后失敗,其根本原因都是()A.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B.頑固派勢力過于強大C.領導力量的階級局限性D.袁世凱出賣或鎮(zhèn)壓5、政治方面,孫中山審時度勢地提出了以革命確立民主政制,通過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步驟循序漸進,實現民主建政,然后以“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作為建設國家的方略,“把中國造成一個新世界”。材料主要說明孫中山()A.建設國家的方略已經很成熟 B.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己任C.不斷地貫徹落實“三民主義” D.豐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國的政治方略6、近代中國人的觀念不斷更新:“師夷長技”更新了“華夏變夷”的觀念;“維新變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觀念;民主、民權更新了“君權神授”的觀念;理智、務實更新了偏頗、尚虛的觀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觀念。這主要體現了()A.傳統(tǒng)文化的漸趨衰落B.民主憲政的艱苦探索C.對獨立富強的不懈追求D.中國人性的逐漸解放7、溥儀皇帝的退位詔書寫道:“……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這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詔書,這份詔書宣告了()A.中華民國的誕生B.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C.辛亥革命徹底勝利D.反封建革命任務完成8、“飄飖故國迭痍瘡,白骨哀鴻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煙一夜舉刀槍。旌揚綠野尋民主,都建金陵廢帝王?!贝嗽娒枋龅臍v史事件指()A.太平天國運動B.辛亥革命 C.南京大屠殺 D.渡江戰(zhàn)役9、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那個歷史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帶有革命性、民主性?!边@是因為“它”()①規(guī)定了“主權在民”“三權分立”②法律上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③法律上否定了君主專制④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權利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下列是一戰(zhàn)期間中國紡織業(yè)盈利指數,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因素不包括()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盈利指數 4.38 7.61 36.93 21.43 70.56A.辛亥革命推動 B.甲午戰(zhàn)爭影響 C.一戰(zhàn)影響 D.有識之士倡導11、孫中山在宋教仁被刺后發(fā)動的二次革命,這里所指的“二次革命”的含義是()A.孫中山發(fā)動的第二次武裝革命B.辛亥革命沒有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任務C.主要是前面發(fā)動了武昌起義D.是以辛亥革命為序12、1912年11月,中華民國全國工商會議在北京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