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專題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1課滑向世界性大戰(zhàn)的深淵★課標要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緣由。★教學目標:(一)學問與目標:1、識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德國與英法沖突的激化;帝國主義國家的擴軍備戰(zhàn);歐洲列強之間的主要沖突;三國同盟;三國協(xié)約;兩次巴爾干斗爭;奧匈帝國吞并波黑;薩拉熱窩事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2、簡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歷史背景,理解人類為什么發(fā)展到20世紀才會出現世界大戰(zhàn)。(二)過程與方法:1、問題探究:德國與英法沖突激化的緣由;三國同盟比三國協(xié)約晚形成的緣由;巴爾干地區(qū)為何成為歐洲的火藥桶;薩拉熱窩事務為何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列強之間的沖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緣由。3、理解人類歷史發(fā)展到20世紀才出現世界大戰(zhàn)的緣由和條件,相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資本主義列強沖突激化的結果。(三)情感看法與價值觀:1、培育學生正確相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2、資本主義生產的特性確定其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是無止境的,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導致列強沖突激化的緣由,帝國主義沖突激化到不行調和的程度就必定會爆發(fā)斗爭。★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帝國主義列強的主要沖突和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難點: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與帝國主義列強主要沖突的變更;巴爾干地區(qū)為何成為歐洲的“火藥桶”?!锝滩膬热莘治雠c建議:本課主要介紹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的世界形勢: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巴爾干地區(qū)成為歐洲的火藥桶;薩拉熱窩事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加劇,殖民地對各國的發(fā)展有更重要的意義。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經濟發(fā)展快速,超過了英法等老牌國家,但殖民地卻已被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分割完畢,因此德國同英法等國沖突激化。法德沖突、英德沖突、俄奧沖突成為歐洲列強間的主要沖突。列強間的沖突和沖突促成劍拔弩張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19世紀七八十年頭,德、奧、意三國同盟建立;20世紀初,英、法、俄三國協(xié)約簽訂。由于列強的爭奪、民族沖突的激化,巴爾干地區(qū)成為歐洲的“火藥桶”。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本課內容涉及很多國際政治外交的理論問題,建議老師采納講解法、問題比較法、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思索、探討,進行教學?!锝虒W過程及要點:〔新課導入〕采納談話導入法:進入20世紀不久,數千年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戰(zhàn)駕臨 ,把人類拖進了苦難的深淵。斗爭遠遠超出了發(fā)動者的預想,依據自身的規(guī)律綻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空間上以歐洲為主戰(zhàn)場,亞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時間上長達四年之久,很多文明的成果毀于一旦,留下了一串駭人動目的破壞數字。慘烈的斗爭不能不引起人們仔細的思索:是什么緣由引發(fā)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zhàn)?是否應當把斗爭作為解決國家沖突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類似悲劇重演?由此導入新課學習。一、帝國主義時代的來臨:1、新老資本主義國家的沖突:(1)根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律其次次工業(yè)革命后,主要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性加劇,列強力氣對比出現顯著的新變更。19世紀中期,英國領先完成工業(yè)革命,處于世界工廠的地位,按工業(yè)實力排隊是英、法、美、德;到19世紀末,美國引進科學技術,大力發(fā)展新興工業(yè)部門,快速地趕上了英國,躍居世界工業(yè)生產的第一位。另一個新興工業(yè)強國──德國也先后超過了法國和英國,躍居世界工業(yè)生產的其次位。資本主義政治發(fā)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資本主義階段的方式不一樣,水平和特征不同。英、法、美三國屬于一種類型,它們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而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更徹底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因此三國最終都確立了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另外,俄、日、德三國屬于另一種類型。它們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斗爭,從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其政治上專制主義色調和軍國主義傾向相當深厚。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寡不同。英法是老牌殖民國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尤其是英國駕馭了世界殖民霸權,德、日等國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占有的殖民地較少。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特殊是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變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氣對比,必定造成它們之間的新沖突,而沖突的激化往往帶來斗爭。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生,其根源就在于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1870年1913年1870年1913年2英2英國法國德國美國145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2)實質:爭奪殖民地、世界霸權(3)表現:三對基本沖突(見后述)二、三國同盟與三國協(xié)約:1、歐洲列強之間的三對主要沖突:法德沖突、英德沖突和俄奧沖突(1)法德沖突——由來已久,結怨很深普法斗爭中,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皇帝被俘,德軍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在法國引以為傲慢的路易十四修建的凡爾賽宮鏡廳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國成立。戰(zhàn)后,法國被迫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還支付了50億法郎的賠款。法國從今失去了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這些對法國人來說是奇恥大辱,報仇主義思想充滿在整個法國。德國被法國視為最大的敵人。德國深怕法國崛起和報仇,舍命擴充陸軍,試圖壓制法國。從1911年起,德國每年都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增加軍事預算。其常備軍增加到89萬,并有可以廣泛利用的預備役兵員,軍隊中軍官成分所占比例很大,這就使德軍可能在戰(zhàn)時快速擴編。德軍在技術裝備上也占有優(yōu)勢,特殊是它擁有大量的野戰(zhàn)重炮。此外,德國稠密的鐵路網,使它能夠快速實行內線調動,更好地駕馭戰(zhàn)場機動權。由于擴軍備戰(zhàn),德國的軍費開支也從1899年的9.3億馬克,猛增到1913年的21億馬克。法國的備戰(zhàn)活動起先也較早。在德國運用77毫米速射野炮之后,法國緊跟著獨創(chuàng)了75毫米野炮裝備陸軍。1913年,法國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常備軍增加到80萬。1914年的軍費開支達到15億法郎,占全部預算開支的38%。法德兩國為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已是磨刀霍霍了。(2)英德沖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最主要的沖突英國傳統(tǒng)的外交政策是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希望歐洲大陸上出現強國對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歐洲事務。英國首相帕默斯頓曾說過:“大英帝國沒有恒久的摯友,也沒有恒久的敵人,只有永恒不變的國家利益?!庇跉W洲大陸上的摯友和敵人是常常變更的:當拿破侖稱雄于歐洲時,法國對英國構成了最大的威逼。英國組織了七次反法同盟最終戰(zhàn)勝了拿破侖,消退了法國的威逼;拿破侖失敗后,俄國成為歐洲強國,對英國的霸權構成挑戰(zhàn),英國于是聯(lián)合從前的敵人法國在克里米亞斗爭中戰(zhàn)勝了從前的盟友俄國,又消退了俄國的威逼。普法斗爭后,歐洲大陸法、德、俄、奧、意群雄并立,正是英國施展傳統(tǒng)外交政策維持歐洲大陸均勢的好機會。英國同法國爭奪非洲殖民地,同俄國在東亞又有激烈的沖突。原來英國同歐洲大陸諸國保持等距離外交,但隨著德國在殖民霸權、海上霸權兩方面都對英國構成了挑戰(zhàn),英德沖突就成為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沖突。(3)俄奧沖突——爭奪巴爾干俄國同奧匈帝國的沖突,主要表現在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上。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多為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人,與俄羅斯人同種同教,沙俄揮動著“泛斯拉夫主義”的旗幟,以“斯拉夫民族的愛護者”自居,向巴爾干滲透。而奧匈帝國一向把巴爾干半島看作是自己的勢力范圍。俄奧沖突因為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而激化了,雙方也起先大力擴軍備戰(zhàn)。1913年奧匈正規(guī)部隊達到56萬,軍費開支達到5.83億克朗。在這一年,俄軍達到130萬人,沙皇政府還通過了新的擴軍方案,準備將常備軍擴充至230萬人。1912年俄國陸軍預算已達5.72億盧布,海軍預算也達到了3.5億盧布。俄國與奧匈帝國的爭奪,使巴爾干半島的各種沖突更為激烈和困難。【備課資料】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1867年至1918年間的一個中歐的“二元君主國”。在這段時間里,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聯(lián)盟,這個聯(lián)盟的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的王冠領地”。匈牙利對內享有確定程度地于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等享有自治權;對外事務方面(外交和國防)則與奧地利一樣,統(tǒng)一由帝國中心政府處理。奧匈帝國是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它的首府設在維也納,是當時僅次于俄羅斯帝國的歐洲其次大國,人口僅次于俄羅斯帝國及德意志帝國,居于第三位。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所占的比例為:日耳曼人24%,匈牙利人20%,捷克人13%,波蘭人10%,烏克蘭人8%,羅馬尼亞人6%,克羅地亞人5%,斯洛伐克人4%,塞爾維亞人4%,斯洛文尼亞人3%,意大利人3%。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xié)約國達成停火協(xié)議。斗爭的結束也是奧匈帝國的終止。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布獨立,匈牙利其次。特蘭西瓦尼亞大多數地區(qū)加入羅馬尼亞,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數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區(qū)聯(lián)合組成了后來的南斯拉夫。奧地利和匈牙利成為共和國,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驅除。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但1919年羅馬尼亞入侵后?;蕜萘τ制鹣忍ь^。1920年匈牙利復原為一個王國,但沒有國王。此外羅馬尼亞和意大利也獲得部分奧匈帝國的土地。2、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同盟國與協(xié)約國(1)同盟國的形成:1882年,德、奧、意,德國為其核心在1871年以前,法國是西歐和中歐的霸主。但普法斗爭使法國失去了霸主地位,遭到沉重的打擊。法國在戰(zhàn)后重整軍備,找尋時機發(fā)動報仇斗爭。德法沖突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國際關系中的主要沖突。德國為了進一步減弱法國,使其長期孤立而不能復興,開展了一系列主動的外交活動。德國首先主動改善同俄國的關系。兩國皇帝有著姻親關系,又一道瓜分了波蘭。俄國當時正與英國在西亞、中亞地區(qū)進行激烈的爭奪,為了加強自己在同英國對抗中的地位,俄國也感到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德關系。德國同奧匈帝國的關系在普法斗爭后也發(fā)生了變更。奧匈起先同德國接近,以求得德國對它在巴爾干擴張政策的支持。德國也想利用奧匈對俄國施加壓力,使俄國脫離不了德國。共同的利益把德奧親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經德國的多方斡旋,1873年俄、德、奧三國組成了“三皇同盟”。但由于締約三方同床異夢,同盟極不穩(wěn)定。在以后發(fā)生的幾次國際沖突中,它便無形中瓦解了。三皇同盟中,德奧關系比較穩(wěn)固,俄奧在爭奪巴爾干的限制權上沖突尖銳,俄德對法國的政策也有分歧。俄國在結盟之后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劇烈反對德國對法國的斗爭意圖,俄德關系惡化了。已經到期的三皇同盟盟約沒有續(xù)簽。俄德關系惡化后,德國加緊拉攏奧匈。1879年10月,德奧同盟協(xié)定簽定。這個同盟針對法俄兩國,它使俄國感到孤立,促使俄法同盟建立。德奧同盟體系的另一個重要成員是意大利。意大利在同法國爭奪突尼斯的斗爭中失敗,因此同德奧結盟。1882年,三國同盟條約簽訂。這個同盟的核心是德奧同盟,德國是這一同盟的領導者,奧匈是依附德國的小伙伴,意大利只是一個短暫的和動搖的同盟者。(2)協(xié)約國的形成:1907年,英、法、俄,核心是英國。為了與三國同盟抗衡,法俄兩國相互接近。法國為了擺脫普法斗爭后的孤立境況,急欲找尋同盟者。俄德關系的惡化,為俄法接近供應了機會。19世紀80年頭后半期,法國資本滲入俄國,法國的投資在俄國的工業(yè)中占有主導地位,共為俄國供應了100億法郎的貸款,這些經濟上的往來為法俄結盟奠定了基礎。1892年,兩國簽訂了軍事條約草案,矛頭指向三國同盟,特殊是其盟主德國。法俄協(xié)定構成了另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的基礎。英國原本始終奉行“大陸均勢”政策,但隨著德國實力的增加,在殖民地、海洋霸權以及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等方面同英國綻開競爭,使英國的霸主地位受到嚴峻威逼,英德沖突日益加深。特殊是兩國綻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海軍軍備競賽,使雙方的沖突沖突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到20世紀初,英德之間的沖突不僅成為歐洲國際關系中的主要沖突,而且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沖突。英國的對外政策也發(fā)生了變更。為了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德國,英國放棄了傳統(tǒng)外交政策,起先主動結盟。雖然英國在東亞同日本結成英日同盟,但這一同盟無法幫助英國應付德國,英國須要在歐洲的伙伴,而德法之間的沖突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1903年英王訪問巴黎,發(fā)表了友好的講話,兩國關系快速得到改善。1904年簽訂了《英法協(xié)定》,雙方在殖民地問題上達成協(xié)議,事實上建立了同盟關系。這標記著英國正式同法俄集團勾結,準備共同應付德國。英法協(xié)約的簽訂為英俄接近創(chuàng)建了條件。英俄一向多仇恨,尤其是在爭奪東亞和中東的斗爭中有著不行調和的沖突。但德俄關系的惡化和英德沖突的激化,使德國成為英俄兩國共同的敵人。1907年簽訂的《英俄協(xié)定》,調整了兩國在中亞的沖突。1892年的法俄同盟、1904年的英法協(xié)約再加上1907年的英俄協(xié)約,構成了英、法、俄三國協(xié)約。它的形成使歐洲分裂為兩個對立的軍事集團。協(xié)約國同盟國1882協(xié)約國同盟國18821892突尼斯問題意德奧英法俄世界市場、殖民地問題巴爾干問題巴爾干問題普法斗爭后果187919041907三、瘋狂的軍備競賽:(1)目的: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2)表現:英德沖突的根源——畸形的軍備擴張在這場軍備競賽中,德國的行動最引人注目。德國擁有一支浩大的裝備精良的陸軍。同時,它感到要同英國爭霸,必需駕馭制海權。因此,德皇威廉二世叫囂:“海神的三叉戟必需握在我們手里?!钡聡ㄟ^了浩大的海軍建設支配,決心與英國在海上一爭高下。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是英國得以稱霸世界300年的兩大法寶,英國海軍始終維持著“雙強標準”,即英國海軍的總噸位不少于在它之后的兩個大國海軍噸位的總和。對德國海軍盛氣凌人的擴張勢頭,英國非常擔憂德國的海軍力氣超過自己,決心不惜血本,保持自己的海軍優(yōu)勢。由此引發(fā)了一場英德海軍競賽。英國領先造出了新型的“無畏艦”,使得舊式軍艦的作用黯然失色。德國不甘示弱,很快就造出了自己的“無畏艦”。德國的急起直追對英國海上霸權的威逼與日俱增,英國確定,德國每造一艘大型軍艦,英國就造兩艘,以保持“雙強標準”。到大戰(zhàn)爆發(fā)前,德國已經成為世界其次海軍強國。這樣,德國在殖民霸權、海上霸權兩方面都對英國構成了挑戰(zhàn),英德沖突就成為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沖突?!举Y料回放】德國對外擴張的野心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對我們說:怎么辦?世界已經分割完了!……我們不愿消極站在一邊,而讓別人分割世界。 ——德國外長皮洛夫讓別的國家去分割陸地和海洋,而我們只能觀賞藍色天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皮洛夫在帝國議會上的演講(1897年12月6日)【備課資料】英國傳統(tǒng)的外交政策——歐洲大陸均勢政策(即“光榮孤立”政策)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含義是英國為了維護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歐洲大陸的列強彼此牽制和相互爭奪,防止一國稱霸歐洲。這種政策的核心就是,英國在任何時候都“必需反對一個最強大的國家或者幾個國家聯(lián)合起來的政治上的獨裁”。不希望歐洲大陸被一個最強國的霸權所統(tǒng)治,不情愿歐洲大陸出現強權,均勢政策使英國的外交通過離強合弱、扶弱抑強、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應用,維持著一種對自己有利的歐洲大陸均勢,并成為這種均勢的操縱者。實質是由英國操縱歐洲的政治天平,維護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國的海上霸權。主要緣由:(1)國家利益: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達,須要廣袤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了爭奪和掌管歐洲和世界霸權而長期實行這一政策。(2)國家實力:英國于17世紀較早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8世紀中期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駕馭了海上霸權;英國又是最早進行并完成工業(yè)革命的國家,1840年,英國的工業(yè)產量約占世界工業(yè)總產量的45%,對外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21%,處于“世界工場”的地位。(3)客觀條件:同她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海權是分不開的。英國是一個海島國家,位于歐洲大陸的邊緣,對于歐洲大陸上的列強之間的爭斗可以坐山觀虎斗;同時法、德、俄等國為爭奪大陸霸權而進行的斗爭從未停止,也為英國推行這一政策創(chuàng)建了客觀條件。主要步驟:聯(lián)合抗法——聯(lián)合敗俄——聯(lián)合制德——扶德抑法——縱德反蘇。英國實行“均勢政策”的主要詳細措施有:①17世紀~18世紀,為了爭奪歐洲霸主地位和世界殖民霸權,與法國進行多次斗爭,擊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②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先后組織和領導七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國革命,目的是爭奪世界市場和霸權,打破拿破侖稱霸歐洲的局面。③19世紀上半期,沙俄向歐洲擴張,成為歐洲大陸的強國,嚴峻影響了英國的大陸利益。為了爭奪巴爾干,聯(lián)合法國在1853—1856年的克里木斗爭中戰(zhàn)勝沙俄。④19世紀后半期,普法沖突激化,發(fā)生普法斗爭。后因法德沖突發(fā)展為三國同盟與法俄軍事協(xié)約集團對峙.英國保持了“光榮的孤立”。⑤19世紀末德國崛起,嚴峻威逼英國在歐洲大陸和全球的利益,英德沖突成為帝國主義的主要沖突。英國先后調整了與法俄的關系,形成了三國協(xié)約與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對峙。并在一戰(zhàn)中聯(lián)合法俄戰(zhàn)勝德國。⑥一戰(zhàn)后,德國戰(zhàn)敗,在歐洲平安和賠款問題上,英國不愿法國獨霸歐洲,在巴黎和會上反對過分減弱德國。并扶持德國提高了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20年頭,法國一時勢力充滿于東歐一帶。英國拒絕了法國的結盟建議。⑦20世紀30年頭,德國法西斯勢力上臺,在歐洲侵略擴張,英國為確保在歐洲的利益,采納了禍水東引的縱容德國侵略蘇聯(lián)的綏靖政策。直到二戰(zhàn)后的1973年,英國才放棄了均勢政策,加入歐共體。(3)影響:加劇了歐洲列強之間的沖突,歐洲出現兩個對立的集團。四、薩拉熱窩事務:1、兩次巴爾干斗爭:(1)第一次巴爾干斗爭:時間:1912年交戰(zhàn)雙方:“巴爾干同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性質:民族解放斗爭結果:奧斯曼帝國戰(zhàn)敗,丟失了在歐洲的絕大部分領土。“巴爾干”一詞源于土耳其語對保加利亞一座山的稱呼,意為“高出平原的山”。1808年,德國地理學家J.A措伊納最先運用了巴爾干半島這個術語。自14世紀土耳其入侵巴爾干半島以來,統(tǒng)治該地區(qū)達500年之久。巴爾干人民經過英勇的斗爭,在19世紀初,很多國家贏得了獨立。但直到20世紀初,土耳其仍限制著巴爾干的大片領土。巴爾干半島上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四國組成了反土耳其的聯(lián)盟。1912年10月,四國聯(lián)軍對土耳其發(fā)動了進攻,第一次巴爾干斗爭全面爆發(fā)。聯(lián)軍擁有70萬人馬和1500門大炮,士氣旺盛,與土耳其相比處于優(yōu)勢。土耳其很快被聯(lián)軍戰(zhàn)勝,失去了在歐洲的絕大部分土地,面臨著軍事上的全面崩潰。土耳其要求列強調停議和,帝國主義乘機干預巴爾干斗爭。德奧不愿塞爾維亞強大,俄法則支持塞爾維亞。巴爾干斗爭有轉為德奧對俄法的歐洲大戰(zhàn)的危急。由于英國表示在歐洲大戰(zhàn)發(fā)生時不會保持中立,奧匈不得不同意把這次爭端交付國際會議解決。次年5月,簽訂倫敦條約,土耳其在歐洲500年來全部的領土完全丟失,只保留了首都和它旁邊的地方。第一次巴爾干斗爭是一次民族解放的正義斗爭,原來土耳其統(tǒng)治下的一些巴爾干人民獲得解放。(2)其次次巴爾干斗爭:時間:1913年起因:巴爾干同盟內部因分贓不均而產生分歧。交戰(zhàn)雙方: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羅馬尼亞、奧斯曼帝國加入)性質:爭奪領土的王朝斗爭結果:保加利亞戰(zhàn)敗巴爾干同盟雖然取得了反土耳其斗爭的成功,但由于戰(zhàn)果安排不均,同盟內部產生了嚴峻的分歧?!秱惗睾图s》簽訂后,德國和奧匈帝國利用巴爾干同盟內部為瓜分奧斯曼帝國占據地不均所產生的沖突,極力煽動保加利亞反對其他盟國。塞爾維亞和希臘結成了反保加利亞的同盟,羅馬尼亞隨后也加入這個同盟,準備對保加利亞作戰(zhàn)。保加利亞在奧匈慫恿下,1913年6月29日,保軍突然向塞、希、門三個盟國發(fā)動進攻。不久,土耳其也加入反保斗爭,想撈回一些在上次斗爭中的損失。羅、土兩國相繼向保宣戰(zhàn),保軍屢攻受挫,全線敗退,僅一個月,7月13日保加利亞便戰(zhàn)敗求和。8月10日保加利亞與塞、希、門、羅四國簽訂《布加勒斯特和約》,9月29日保、土兩國簽訂《君士坦丁堡和約》。戰(zhàn)敗國保加利亞丟失了在第一次巴爾干斗爭中所分得的大片土地。其次次巴爾干斗爭的結果,使巴爾干半島各國重新分化,羅馬尼亞與英、法、俄協(xié)約國靠近,保加利亞則加入德奧同盟國。斗爭中,由于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飛機、裝甲車、無線電)的運用,作戰(zhàn)方法也有新的變更:戰(zhàn)斗隊形更加疏開;軍隊行動更留意隱藏;進攻多實行機動作戰(zhàn)和迂回包圍;防衛(wèi)多實行陣地作戰(zhàn)。(3)影響:使該地區(qū)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擺脫了土耳其的民族壓迫,但也為列強的干涉供應了機會,使該地區(qū)成為歐洲斗爭的火藥桶。兩次巴爾干斗爭,使這一地區(qū)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擺脫了土耳其的民族壓迫,推動了奧匈帝國統(tǒng)治下的被壓迫民族,特殊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兩地斯拉夫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他們要求和塞爾維亞合并,建立一個大塞爾維亞國家。但奧匈和沙俄取代了土耳其向巴爾干半島滲透,奧匈企圖殲滅塞爾維亞,沙俄則把塞爾維亞視為自己在巴爾干爭霸的前哨陣地,竭力支持塞爾維亞對抗奧匈。這就加劇了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在巴爾干的爭奪,使之成為最敏感、最易爆發(fā)斗爭的地方,成為歐洲的“火藥桶”。2、薩拉熱窩事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1914.6)【備課資料】薩拉熱窩刺殺事務20世紀,擺脫了土耳其人統(tǒng)治的塞爾維亞在巴爾干地區(qū)日趨強大起來,已成為南部斯拉夫人反對外國統(tǒng)治、爭取民族統(tǒng)一的核心。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的斯拉夫人,劇烈要求擺脫奧匈帝國的統(tǒng)治,與塞爾維亞合并,建立統(tǒng)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統(tǒng)一運動的發(fā)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統(tǒng)治者極為擔憂。因此,奧匈加緊進行以摧毀塞爾維亞為目標的斗爭準備,而主持制定侵略塞爾維亞斗爭支配的正是斐迪南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馮?赫特岑多夫。1914年5月,德國參謀長小毛奇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會談,探討對塞爾維亞的斗爭支配。6月12日,斐迪南到其科諾皮施特的城堡中同德皇威廉二世實行會談,為發(fā)動斗爭預先確定行動方針,他們都認為,俄國國內困難較大,無法插手巴爾干斗爭。德皇建議奧匈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進攻塞爾維亞。威廉二世還明確向斐迪南保證,假如俄國插手奧塞沖突,德國將救濟奧匈。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奧匈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疆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實行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時間選定在6月28日,這一天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折服的紀念日(1386年6月28日)。這次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出動了兩個兵團,斐迪南夫婦確定親自前往薩拉窩巡察。奧匈的這一挑釁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愛國者。6月28日早晨,“青年波斯尼亞”組織便在奧皇太子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時左右,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后,乘坐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進入薩拉熱窩城。一長列皇室汽車緩緩駛過人群擁擠的街道,只有稀疏的憲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兩旁警戒。斐迪南坐在其次輛車上,索菲亞坐在他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坐在左邊的位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當車隊經過市中心米利亞茨卡河上的楚穆爾亞橋,駛進阿佩爾碼頭時,埋伏在這里的第一個暗殺者沒能動手,因為一個警察走過來站在他面前。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暗殺者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來,向斐迪南夫婦乘坐的車擲出一枚炸彈,但被車篷彈到地上,在第三輛車前爆炸,碎片擊傷了波蒂奧克雷將軍的副手和索菲來的女侍。斐迪南故作冷靜地走下車,察看了現場,對被警衛(wèi)捉住的察布里諾維奇瞄了一眼,然后登車揮手說:“先生們,這個人發(fā)瘋了,我們還是按原支配進行吧?!避囮牽焖亳傔M市政廳,斐迪南夫婦參與了市政廳實行的歡迎儀式,然后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yī)院探望受傷的隨從。原來是去醫(y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普林西晉。刺殺的機會來了。普林西晉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fā)覺了,箭步沖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薩拉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如同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這時,普林西晉的槍聲響了,這個瘦弱的青年射出了兩槍,其中一槍射入大公的頸部并打斷了其頸靜脈,另一槍則穿透了索菲婭的腹部,幾分鐘之后大公夫婦雙雙身亡。忽然,四下里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速地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晉當場被捕,日后死在獄中。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后,行刺者所運用的武器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事務之后幾天的報紙上曾透露出一些行刺的細微環(huán)節(jié),但就武器而言只說運用的是“比利時造手槍”,以致于后來一些文章甚至是電影中都將其誤作7.65mm口徑的勃朗寧M1900手槍。事實上,依據奧地利警方的調查,發(fā)覺暗殺者攜帶的4支手槍都是9mm勃朗寧短彈口徑的M1910手槍,槍號分別是19074、19075、19120和19126,號碼近乎連續(xù),其中槍號為19074的手槍正是射中大公夫婦的那支。19074號手槍最終一次公開露面,是在審判普林奇普的法庭上,隨后便無影無蹤了。其余的3支手槍始終存放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Salzburg),1945年該地被美軍占據,從今那3支手槍便下落不明。1920年,人們?yōu)榱思o念擊斃斐迪南的勇士,把普林西普和他兩個同伴的遺骨,遷葬到薩拉熱窩的榮譽冢里;拉丁橋被命名為普林西普橋。在當年普林西普槍擊斐迪南站立的地方,他的腳印已描畫在水泥路面上,作為永久的紀念。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1)時間:1914年7月28日(2)交戰(zhàn)雙方:德國、奧匈帝國同盟國←→英、法、俄協(xié)約國(3)起因:①根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規(guī)律;②前提:20世紀世界已成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確立)③導火線:薩拉熱窩刺殺事務;④客觀條件:20世紀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和科技的飛速進步。6月28日星期日下午,德皇在基爾海面游艇上獲悉弗蘭茨?斐迪南遇刺身亡,馬上停止閱讀活動。他活像一個押下了賭注的賭徒一樣,不停地狂叫道:“現在是千載一時的機會!”7月5日,奧匈駐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的親筆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說:奧皇儲遇刺,“是俄國和塞爾維亞大斯拉夫主義者干脆鼓動的結果;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減弱三國同盟,分裂我的帝國?!偃缥覀內菰S這種狀況接著下去,就意味著我的朝廷和我的領土將長期遭遇危急?!罱诓ㄋ鼓醽喌目膳碌氖聞瞻l(fā)生以后,你確定也認為奧塞之間的敵對想求得友好的解決已是不行能的了;只要貝爾格萊德這種罪惡的煽動根源不受到懲處,則全部歐洲君主國家的和平政策將受到威逼?!毙胖兴^懲處塞爾維亞,就是發(fā)動侵略斗爭。弗蘭茨?約瑟夫請求威廉二世表態(tài)支持他的斗爭行動。德皇收下奧匈大使的信件,并當場表示,奧地利“可以確定地希望德國作為一個盟國和友邦為它的后盾”?!暗聡χС帧眾W匈對塞爾維亞“實行軍事行動”,并且認為,“假如我們放過這次如此有利的機會,將是惋惜的”。奧總參謀長也于7月5日謁見奧皇,轉達了德國的答復。這位82歲的老皇帝喃喃地說:“現在我們不能再回頭了,將要有一場可怕的斗爭?!眾W匈馬上著手準備挑動斗爭。在德奧準備發(fā)動斗爭的同時,俄法兩國也主動備戰(zhàn)。7月20日,法國總統(tǒng)彭加勒和總理維維安尼訪問俄國。兩國相互保證說,一旦對德國開戰(zhàn),兩國確定履行自己作為盟國的義務,俄國過去在1909、1912和1913年的國際危機中,曾經三次讓步和退縮,現在它確定這次絕不讓步和退縮了。俄法在兩國會談公報中以及在公開的外交場合,都一再強調兩國“寶貴的友情”,大肆渲染“親如兄弟的海陸軍力氣”,并相互表示要“忠誠不懈地與它的盟邦合作”。兩國首腦會談期間,俄國在彼得堡冬宮實行了款待宴會。席間,彭加勒特地同奧匈大使交談,要大使轉告奧匈政府“應當特殊慎重”處理對塞爾維亞的關系。他強調說:“塞爾維亞在俄國人民中間是很親密的摯友,而俄國又有盟邦法國,在這個問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糾紛?!庇惨呀涀龊枚窢帨蕚?,并且認為遲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將對自己不利。因為英國看到德國的生產實力比自己強大,在海軍造艦競賽中將會很快趕上來,希望在目前仍保持海軍優(yōu)勢的狀況下,通過斗爭擊敗危急的競爭對手。不過在薩拉熱窩事務后,英國起先并沒有流露參戰(zhàn)的意向,因為它既擔憂德國懸崖勒馬,又怕?lián)斒紫劝l(fā)動斗爭的責任。同時,英國議會和內閣中存在著一個親德派。英國內閣中,12名閣員不贊成參戰(zhàn)。整個工人階級和大部分自由黨人反對參戰(zhàn)。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群眾集會要求英國宣布中立。在大張旗鼓的和平運動的壓力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國駐英大使說,英國同俄法兩國沒有任何同盟關系,不受任何義務約束,并一再申明英國的看法是“盡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國之間發(fā)生斗爭?!眾W匈在德國支持的鼓舞下,主動準備發(fā)動侵略塞爾維亞的斗爭。它選擇法國總統(tǒng)彭加勒7月23日離開俄國回國這一天,向塞爾維亞發(fā)出最終通牒,限令48小時答復。最終通牒指責塞爾維亞政府違反它對奧匈的承諾,縱容反奧運動,甚至縱容恐怖行為。指出:“依據6月28日暗殺案罪犯的供認,可以看出薩拉熱窩暗殺案是在貝爾格萊德策劃的,兇手所運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爾維亞的軍官和官吏供應的……最終,兇犯攜帶武器進入波斯尼亞,也是由塞爾維亞邊防軍官員加以支配和幫助的?!睋耍瑠W匈要求塞爾維亞政府公開嚴厲指責一切反奧宣揚,接著提出10項詳細要求,其中包括:塞爾維亞報紙不準刊載反奧文章;查封反奧組織;肅清學校教化中反奧宣揚因素;依據奧匈提出的名單罷免那些參與反奧宣揚的文武官員;奧匈當局參與鎮(zhèn)壓塞爾維亞境內的反奧運動;奧匈的代表進入塞爾維亞境內調查薩拉熱窩事務;嚴懲薩拉熱窩事務有關人員;塞爾維亞政府必需就某些高級官員在薩拉熱窩事務后發(fā)表的反奧言論作出說明;最終,塞爾維亞政府應當把吩咐它實行的一切措施的執(zhí)行狀況馬上通知奧匈帝國政府。在通牒中,奧匈蓄意挑釁,運用了羞辱性語言。這個最終通牒的內容,德國事先就知道了,并且認為,“為保持一個獨立國家的尊嚴,塞爾維亞明顯是不能接受這些條件的”,結果只有斗爭。但是,塞爾維亞為了避開斗爭,盡量克制忍讓,除了不同意奧匈派人干涉塞爾維亞內政之外,其余各項均表示接受??墒?,奧匈不顧一切地依據預定支配,于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奧匈發(fā)出最終通牒之后,俄國通知奧地利,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總動員,并表示俄國不容許奧地利打垮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干半島的霸主。7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提議德、英、法、意四國調停奧、塞之間的不和。但英國在暗中極力慫恿法俄對德奧作戰(zhàn),并保證賜予支持,這就給法俄兩國壯了膽。英國的真正面目是在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的其次天才公開暴露出來的。7月29日,格雷接見德國大使,明確表態(tài)說,假如沖突僅僅限于俄奧之間,英國可以保持中立;假如德法兩國卷入,“那么局勢馬上就會發(fā)生變更,英國政府在確定條件下,將被迫作出緊急確定。在這種狀況下,就不能長期作壁上觀了”。當德皇威廉二世最終獲知英國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飛行培訓及雇傭意向合同書樣本
- 2025精算師考點關于投資連結保險合同形成資產的解析與探究
- 2025房屋租賃合同協(xié)議范本2
- 蘇州某污水管道工程頂管施工組織設計
- 二手房買賣合同書公證操作流程簡述
- 二零二五版勞動合同書管理制7
- 二零二五版租房子合同書模板
- 二零二五版分紅協(xié)議書合同書屋
- 教師崗位員工勞動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市場營銷專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
- 2025-2030年中國小麥加工產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發(fā)展可行性分析報告
- 乾坤未定皆有可能-2025屆高三百日誓師班會課件
- 臺達DELTA變頻器VFD-EL系列使用說明書和手冊(完整中文版)VFD007EL23A
- 2025年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度英語課件容貌焦慮
- 神經外科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計劃
- 城市違建拆除施工方案
- 復色激光光譜分析研究
- 農藥代銷協(xié)議書模板
- 《電力中長期交易合同示范文本(2022年修訂版)》
- 小學班會 世界知識產權日知識產權宣傳周主題班會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