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9T 009-2019 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4109T 009-2019 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4109T 009-2019 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4109T 009-2019 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4109T 009-2019 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B22DB4109濮陽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前言 1 2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23產地要求 23.1環(huán)境條件 23.2氣候條件 23.3土壤條件 24產量指標 25種植方式 26育秧管理 26.1播種前準備 26.1.1品種選擇 26.1.2育秧模式 36.1.3床土選擇 36.1.4苗床準備 36.2播種覆膜 36.2.1確定播期 36.2.2種子處理 36.2.3秧盤數(shù)量 36.2.4秧盤播種 36.2.5秧苗管理 3秧苗要求 3立苗期管理 3水肥管理 3病蟲草害防治 47本田管理 47.1整地 47.2施肥 47.3機械插秧 47.3.1秧苗準備 47.3.2機械準備 47.3.3機插要求 47.4插后管理 47.4.1移栽返青期 57.4.2分蘗至拔節(jié)期 57.4.3孕穗期 57.4.4抽穗至成熟期 57.5病蟲草害防治 57.5.1病害防治 57.5.2蟲害防治 57.5.3草害防治 58適時收獲 68.1收獲時間 68.2機具準備 68.3技術要求 61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濮陽市農業(yè)農村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濮陽市農業(yè)農村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柴宏飛、丁紅波、管志娟、盛蒙蒙、李松婭、張欣、潘海光、張森、馬俊革、趙玉煥、趙朋寬、王茂盛、王學峰、李現(xiàn)恩、王永剛、王玉梅、樊付生、靳靜靜、房麗婷、馮平、鄭文君、羅軍、左偉峰、王會海、李紅玲2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規(guī)程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水稻種植的產地要求、整地標準、品種選用、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大田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和機械化收獲。本技術規(guī)程適用于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404.1糧食種子禾谷類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20864水稻插秧機技術條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3產地要求3.1環(huán)境條件應符合NY5332—2006的規(guī)定。3.2氣候條件年有效積溫在2000℃以上,常年降雨量在650毫米以上。3.3土壤條件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水稻土最好。4產量指標每畝產600千克。5種植方式集中連片,規(guī)模種植。6育秧管理6.1播種前準備6.1.1品種選擇3選擇適宜本區(qū)域的審定品種,選用生育期適宜、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秧齡彈性大、分蘗力較強的大穗型品種。6.1.2育秧模式可采用工廠化育秧或旱育秧等集中育秧。6.1.3床土選擇床土宜選擇菜園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采用機械或半機械手段進行碎土、過篩、培肥,形成酸堿度適宜(pH5.5~7.0)的營養(yǎng)土。每畝大田需備足營養(yǎng)土100千克,集中堆悶。也可采用育秧基質育秧。6.1.4苗床準備苗床選在排灌良好、運輸方便、便于管理的水田做秧田,按照秧田與大田1:80~100左右的比例備足秧田。秧板規(guī)格為廂面寬1.4米,溝寬0.5米,便于操作。秧床板面要達到“實、平、光、直”,育秧基質和旱育秧床土要求調酸、培肥和消毒,秧床土的pH值5.5~7.0為宜。最好采用育秧基質育秧。6.2播種覆膜6.2.1確定播期濮陽市機插秧育苗適宜播期為6月15日~25日。6.2.2種子處理播種前做好曬種、選種、藥劑浸種和催芽等處理工作。在播種前3d進行藥劑浸種、清洗、催芽、脫水處理。機械播種“破胸露白”即可。用96%惡霉靈可濕性粉劑3000~6000倍拌種,或用甲霜靈+惡霉靈復配劑(有效成份總含量為30%,其中含甲霜靈5%,惡霉靈25%)兌水噴灑苗床進行消毒。6.2.3秧盤數(shù)量軟(硬)盤按每畝大田30~35張準備。6.2.4秧盤播種播前做好機械調試,確定適宜種子播種量、底土量和覆土量。一般每盤播種芽谷100~125克。播種要求準確、均勻、不重不漏。秧盤底土厚度一般2.2~2.5厘米,覆土厚度0.3~0.6厘米,要求覆土均勻、不露籽。蓋好無紡布,保濕、防蟲利于出苗和秧苗健壯生長。6.2.5秧苗管理秧苗要求適宜機插秧的秧苗應根系發(fā)達、苗高適宜、莖部粗壯、葉挺色綠、均勻整齊,秧根盤結不散。一般葉齡3.5~4.0葉,苗高12~17厘米,秧齡25天左右。立苗期管理遇到大雨,及時排水,避免秧床積水。秧苗見綠后根據機插秧齡和品種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控制生長。在分蘗末期及破口期噴施多效唑,應嚴格掌握濃度并采取二次稀釋法,噴時做到一遍勻噴,不能重噴。水肥管理4秧苗三葉期以前,先濕后干,保持盤土或床土濕潤不發(fā)白。移栽前控水,促進秧苗盤根老健,移栽前3~4天,天晴灌半溝水蹲苗,或放水煉苗,根據苗情及時追施斷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1~1.5千克,做到帶藥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蟲害。病蟲草害防治秧苗期根據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做好防治工作。同時,應經常拔除雜株和雜草,保證秧苗純度。擺盤前用水沖洗秧田壓鹽堿,用惡霉靈或惡霉靈+甲霜靈(有效成份總含量為30%,其中含甲霜靈5%、惡霉靈25%)潑澆苗床預防水稻爛秧??;于二葉一心期和移栽前5天噴施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防苗瘟;蟲害主要是稻飛虱,可于現(xiàn)青期、三葉期、移栽前分別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進行預防。對于雜草,可畝用五氟磺草胺60~80毫升于莖葉噴霧。7本田管理7.1整地整地時要求田面平整,田中高低差應小于3厘米,表層無殘株雜草。機插前要求預先沉泥,沙質土沉實1天左右,壤土沉實1~2天,粘土沉實2~3天,待泥漿沉淀、表土軟硬適中、作業(yè)不陷機,保持1~2厘米薄水機插。耕整田質量要求做到“平整、潔凈、細碎、沉實”。整田要求犁耕深度12~18厘米,旋耕深度10~15厘米,采用水田耙或平地打漿機平整田面,沉田后達到機插前耕整田質量要求。7.2施肥一般在中等或中等偏上地力上,每畝產600千克稻谷總施N量14~16kg/畝,總P2O5量6~7kg/畝,總K2O量7.5kg/畝。其中總N量的50%,全部磷肥及全部鉀肥作底肥,剩余50%N肥作追肥。7.3機械插秧。7.3.1秧苗準備根據機插時間和進度安排起秧時間,秧盤起秧時,先拉斷穿過盤底滲水孔的少量根系,連盤帶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脫盤,提倡采用秧苗托盤及運秧架運秧。秧苗運至田頭時應隨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隨起隨運隨插,盡量減少秧塊搬動次數(shù),避免運送過程中擠、壓傷秧苗、秧塊變形及折斷秧苗。運到田間的待插秧苗,嚴防烈日照曬傷苗,為防止秧苗失水枯萎,應采取遮蔭措施。7.3.2機械準備插秧前應先檢查、調試插秧機,調整插秧機的栽插株距、取秧量、深度,轉動部件要加注潤滑油,并進行5~10分鐘的空運轉,要求插秧機各運行部件轉動靈活,無碰撞卡滯現(xiàn)象,以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工作。裝秧苗前須將秧箱移動到導軌的一端,再裝秧苗,避免漏插。秧塊要緊貼秧箱,不拱起,兩片秧塊接頭處要對齊,不留間隙,必要時秧塊與秧箱間要灑水潤滑秧箱面板,使秧塊下滑順暢。7.3.3機插要求根據水稻品種、栽插季節(jié)、秧盤選擇適宜類型的插秧機。以常規(guī)行距(30厘米)插秧機為主,要求插苗均勻,深淺一致,一般漏插率≤5%,傷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在1~2厘米,以淺栽為宜,提高低節(jié)位分蘗。7.4插后管理5大田生產中要根據機插水稻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采取相應的肥水管理技術措施,促進早發(fā)穩(wěn)長,走“小群體、壯個體、高積累”的高產栽培路子,肥水運籌要實行“前促、中控、后穩(wěn)”的管理原則。前期要穩(wěn)定,保證早返青、早分蘗,分蘗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嚴格水層管理,促進大穗形成。7.4.1移栽返青期移栽后2~3個葉齡內采取2~3厘米淺水與露田交替式管理,切忌深水灌溉,防止漂秧。此期要預防僵苗,方法:一是排水晾田4~5天;二是增施磷肥,每畝施過磷酸鈣15千克,三是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7.4.2分蘗至拔節(jié)期足夠的有效分蘗,保持淺水勤灌;分蘗肥在移栽后出生第2、第3新葉時施效果較好,即移栽后7~10天畝追尿素7.5~10千克,間隔10~15天再畝追尿素10~15千克,硫酸鉀5千克。移栽后30~35天排水晾田,晾至植株出現(xiàn)旱相為止。7.4.3孕穗期適時擱田。當總莖蘗數(shù)達預期穗數(shù)的70%后通過多次輕擱田,減少無效分蘗,促進分蘗成穗。7.4.4抽穗至成熟期重點增加粒重,采取間歇水分管理,稻穗黃稍時排干田水。適時葉面噴肥,防止早衰,粳稻95%籽粒黃熟時即可收割。7.5病蟲草害防治7.5.1病害防治大田水稻的病害主要是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通常是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等農業(yè)方法進行預防,病害發(fā)生時可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防治的最佳時期在水稻破口期。紋枯?。阂话惝€用24%噻呋酰胺進行葉面噴施,用量為20~30克/畝;10%井岡霉素水劑50~75毫升/畝或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5克/畝兌水噴霧,連噴連噴2~3次。稻曲?。喊l(fā)病初期或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每畝用甲基托布津有效成分70克,對水50千克噴霧,連噴2~3次,也可用多菌靈進行預防,方法同紋枯病。稻瘟?。好慨€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75~100克或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75~100克,兌水30千克噴霧。7.5.2蟲害防治危害水稻的害蟲主要是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克,加水50千克攪勻后均勻噴霧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每畝可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毫升、30%茚蟲威水分散粒劑4.4~8.8克或15%茚蟲威懸浮劑8.8~17.6毫升,也可用10%蟲螨腈懸浮劑34~50毫升兌水噴霧;重發(fā)生時或蟲齡較大時加入毒死蜱或甲維鹽進行防治,連續(xù)施藥2~3次,每次間隔5~7天。7.5.3草害防治在機插前1周內結合整田,施除草劑一次性封閉滅草,施藥后保水3~4天?;驒C插后1周內根據雜草種類結合施肥施除草劑,施藥時水層3~5厘米,保水3~4天。68適時收獲8.1收獲時間當水稻多數(shù)稻穗變黃,粳稻95%以上籽粒轉黃時即可進行機械收獲。根據不同地塊選擇合適的收獲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