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社旗縣一高分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3D/wKhkGWc-mXqAIoh_AAHiHeVBkNU056.jpg)
![2018-2019年社旗縣一高分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3D/wKhkGWc-mXqAIoh_AAHiHeVBkNU0562.jpg)
![2018-2019年社旗縣一高分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3D/wKhkGWc-mXqAIoh_AAHiHeVBkNU0563.jpg)
![2018-2019年社旗縣一高分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3D/wKhkGWc-mXqAIoh_AAHiHeVBkNU0564.jpg)
![2018-2019年社旗縣一高分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3D/wKhkGWc-mXqAIoh_AAHiHeVBkNU056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社旗縣一高分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io分)
⑴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可得哉!”
荊卿日:“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
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
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
足下更慮之。”
⑵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
請先遣秦武陽?!鼻G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
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3)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
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
去,終已不顧。
6.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顧計不知所出耳!顧:只不過,只是。B.持千金之資幣
物。幣:錢幣
C.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刻毒D.比諸侯之
列。比:并,歹
7.下列選項中的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2分)
A.秦王必喜而善見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B.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使工以藥淬之
C.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乃遂私見樊於期
D.今聞購將軍之首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8.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⑵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第2題:閱讀文言文,完成18-23題。(17分)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
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
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
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歟?。n愈《師說》)
18.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無貴無賤無:沒有
B.猶且從師而問焉猶且:尚且、還
C.其皆出于此乎其:通“豈”,難道。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是,就是
19.對下列兩組加點詞的含義的分析,正確的一組是()(2分)
①其為惑也終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為圣;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相同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2分)
A.古之學者必有師B.今之眾人,其下呈人也
亦遠矣
C.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21.下列對這兩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第一段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
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己。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cè)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
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給予了強烈的
責備和諷刺。
22.“其皆出于此乎”中“此”所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2
分)
2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分)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4分)
第3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
恙耶?”使者不說:“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
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
末者耶?”(《戰(zhàn)國策?齊策四》)
(1)本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折射了趙太后的什么思想觀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題:課內(nèi)古文閱讀(17分,選擇題每題3分,翻譯每題4分)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
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
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堪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
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
測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
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土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日:"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嗔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終已不顧。(《戰(zhàn)國策?燕
策?荊軻刺秦王)》)
10.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這里是刻毒
的意思
B.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購:懸賞
C.顧計不知所出耳!顧:回頭
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
餞行和送別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圖窮而匕首見
B.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不敢興兵以拒大王
C.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樊於期乃前曰
D.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12.下列是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一段運用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給我們塑造了兩個同中有異的古代英
雄的生動形象。
B.太子丹使荊軻行刺秦王,是孤注一擲,力圖挽狂瀾于既倒。
C.文章通過人物神情、動作、對話等,展示人物性格。文中荊軻不畏強暴、不怕
犧牲的精神,處險不驚、臨難不變的英雄豪氣,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刻畫得細致入
微。
D.“易水送別”場景雖著墨不多,但成功地渲染了悲壯的氣氛,烘托了人物。
13.把材料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4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錐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
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
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嘗間從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日: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
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
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五日平
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p>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p>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帟唬骸白x此則為
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
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常殺人,從良匿。
后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
道遇沛公。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
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惫仕?/p>
從之,不去見景駒。
及沛公之薛,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韓諸公子橫
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表椓菏沽记箜n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
韓王將千余人西略韓地,得數(shù)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
4.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父曰:“履我!”②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B.①東見倉海君②秦皇帝東游
C.①故遂從之②及沛公之薛
D.①良為他人言②為其老,強忍
5.下列各組句子中,表明張良具有“隱忍”性格的一組是()
A.①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②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B.①五日平明,良往②五日,良夜未半往
C.①良嘗學禮淮陽②良鄂然,欲毆之
D.①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②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張良曾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倉海君。倉海君得到張良這個大力士后,就把
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給了張良。
B.老人故意把鞋掉下橋,讓張良替他撿鞋并為他穿鞋,張良怕老人身懷絕技,使自己
吃虧,故只好忍氣吞聲,給老人穿鞋。
C.張良先打算跟隨景駒,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歸附了沛公。這說明張良是一個“一
心事二主”的人。
D.張良與老人約會的情節(jié)很具有傳奇性,為本文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第6題: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5—9題。
(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繩,糅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
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
學》)
(二)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
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可
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5、下列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①雖有槁暴②君子生非異也③聲非加
疾也
④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⑤涂有餓孳而不知發(fā)⑥贏糧而景從
⑦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④⑤⑥⑦D、⑤⑥⑦
6、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遠矣(低于)
B、而聞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類)
C、而恥學于師(以……為恥)而絕江河(橫渡)
D、吾嘗踐而望矣(提起腳后跟)今之眾人(許多人)
7、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B、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小學而大遺
C、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而恥學于師
8、卜列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冰,水為之,而寒于水。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9、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從師學習時,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不恥相師作
對比,無意中流露出了對底層勞動者的輕視。
B、韓愈認為“句讀之師”與“傳道解惑之師”是有區(qū)別的,從師而學則前者“小”而
后者“大”。
C、《勸學》選段中用喻證法論證了要學習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師說》選文中
用了對比法論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現(xiàn)象和原因。
D、荀子認為學習者要“善假于物”,韓愈強調(diào)要“從師而學”,從某種意義上
講,“從師而學”也是一種“善假于物”。
第7題:閱讀下面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7—9題。(6分,每小題2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潮離擊筑,荊軻
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瓘蜑榭犊鹇?,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
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悾敂胤镀陬^,及
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
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攜之。未至
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
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
“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
以報太子也?!?/p>
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持千金之資幣物幣:禮品
B.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遺:給予、贈送
C.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謝:感謝
D.圖窮而匕首見窮:窮盡
8、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荊軻“精忠報國”的一組句子是()(2分)
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堪之③遂
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④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⑤秦王復擊
軻,被八創(chuàng)⑥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
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A.③⑤⑥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⑤
9、下列對送別場面內(nèi)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
A.太子及賓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為了與荊軻永訣,激勵他冒死行刺,不負重
托。
B.文中的音樂描寫,渲染了凄涼的氣氛。
C.三個“皆”字寫出全體送行者的強烈反應,烘托了送行場面的壯烈氣氛。
D.整個送行場面的描寫,有主有次,有景有情,雖不足百字,卻感人肺腑,撼人心
魄。
第8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5—9題(22分)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晉軍函陵軍:駐扎B,又欲肆其西
封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損害D.以亂易整,不武武:威武
6.對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鄰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⑤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7.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燭之武高超的說服藝術(shù)的是()(3分)
①夜繾而出,見秦伯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③焉用亡鄭以陪鄰④若舍鄭
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⑤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君之所知也⑥若不闕秦,將焉取之⑦秦伯說,與鄭人盟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D(zhuǎn).②⑤⑥⑦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晉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在這種形勢下,燭之武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
恩怨,“夜繾而出”,求見秦伯,表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精神。
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論辯藝術(shù),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
又不失本國尊嚴,抓住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
C.秦、晉曾是友好鄰邦,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晉對秦卻嚴加防范。燭之
武對這種微妙的關(guān)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這是他得以智退秦師的關(guān)鍵。
D.燭之武的勸說,使秦伯撤走了圍鄭的軍隊,還派部隊幫助鄭國防守,秦晉聯(lián)盟頃刻
瓦解,晉國不得已而退兵。燭之武既退秦師,又退晉師,可謂一石二鳥。
9.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譯文: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譯文:
第9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栗腹①之謀,曰“趙壯者盡于長平,其孤未壯”,舉兵擊趙。
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于部②,殺栗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
文③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
矣!”客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
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巴拔之。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
大梁。其明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shù)困于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
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
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
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壁w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绷H卒死
于壽
春。
(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注】①栗腹:燕國丞相;②鄢同“鎬”,本為晉邑,當時屬趙;③④地
名。
1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趙壯者盡于長平,其孤未壯。B.趙壯者盡于長平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秦
地可盡王也
C.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D.被甲上馬,以示尚
可用
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傳以
示美人及左右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項是(3分)
A.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B.廉頗居梁久之
無可奈何,死固付之度外矣填然鼓之
C.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D.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
平君
不然,籍何以至此?昔者先王以
為東蒙主
13.下列對文本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廉頗失掉權(quán)勢時,門客都棄他而去。等到他又掌權(quán)任職之時,那些門客又陸陸續(xù)
續(xù)地回來了。廉頗非常高興,讓他們暫時退下。
B.樂乘離開趙國后,趙王想起用廉頗,是因為此時趙國已經(jīng)沒有優(yōu)秀的將領(lǐng)了。
C.趙襄王即位,啟用樂乘代替廉頗,廉頗很生氣地打擊樂乘,樂乘離職而去。廉頗也
逃到魏國的大梁。廉頗在大梁很久,魏國并不重用他。
D廉頗為求起用,年老強飯,一飯斗米,坐談間解了三次大便。趙使回趙國后向趙王
報告,廉頗年老身衰,不能召用。后遂用“一飯三遺矢”謂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
1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趙以數(shù)困于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趙。(3分)
(2)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3分)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保ā豆讶酥趪病罚?分)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梁冀字伯卓。為人鶯肩豺目,洞精黨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少為貴戚,逸游自
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職暴恣,多非法,父商所親客洛陽令呂放,頗與商言及冀
之短,商以讓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殺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請以放弟
禹為洛陽令,使捕之,盡滅其宗親、賓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順帝乃拜冀為大將軍,弟侍中不疑為河南尹。及帝崩,沖帝始在襁褓,
太后臨朝,詔冀與太傅趙峻、太尉李固參錄尚書事。沖帝又崩,冀立質(zhì)帝。帝少而聰
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冀聞,深惡之,遂令左右進
鴆加煮餅,帝即日崩。復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nèi)嗟懼,語在《李固
傳》。
冀用壽①言,多斥奪諸梁在位者,外以謙讓,而實崇孫氏宗親。冒名而為侍中、卿、校
尉、郡守、長吏者十余人,皆貪叨兇淫,各遣私客籍屬縣富人,被以它罪,閉獄掠
拷,使出錢自贖,資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風人士孫奮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馬乘遺之,
從貸錢五千萬,奮以三千萬與之,冀大怒,乃告郡縣,認奮母為其守臧婢,云盜白珠
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奮兄弟,死于獄中,悉沒資財億七千余萬。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會公卿,共議其禮。于是有司奏冀入
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冀猶以所奏禮薄,意不悅。專擅威
柄,兇恣日積,機事大小,莫不咨決之。
不疑好經(jīng)書,善待士。冀陰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轉(zhuǎn)為光祿勛。又諷眾人共薦其子胤
為河南尹。不疑自恥兄弟有隙,遂讓位歸第,與弟蒙閉門自守。冀不欲令與賓客交
通,陰使人變服至門,記往來者。南郡太守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過謁不疑,
冀諷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陳授因小黃門徐璜,陳災異日食之變,咎在大將軍,冀聞之,諷洛
陽令收考授,死于獄。帝由此發(fā)怒。收冀財貨,合三十余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
稅租之半。散其苑囿,以業(yè)窮民。錄誅冀功者,封尚書令尹勛以下數(shù)十人。
(節(jié)選自《后漢書?梁統(tǒng)列傳》)
【注】①壽:人名。全名為孫壽,是梁冀的妻子。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裁能書計通“才”B.商以讓冀退讓
C.融自刺不殊死D.諷洛陽令收考授喑示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為大將軍卻極為跋扈的一組是()(3分)
①少為貴戚,逸游自恣。②呂放頗與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殺放。
③令左右進鴆加煮餅,帝即日崩。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nèi)嗟懼。
⑤機事大小,莫不咨決之。⑥冀聞之,諷洛陽令收考授,死于獄。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zhuǎn).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冀殺了呂放之后,又殺了呂放的弟弟洛陽令呂禹和他們家的宗親、賓客百余
人。
B.扶風人士孫奮家境富裕卻很吝嗇,梁冀就贈送給他四匹馬,然后向他借錢五千
萬。
C.桓帝因為梁冀對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別的禮遇來顯示他的崇高地位,可
梁冀還覺
得禮遇不夠優(yōu)厚,很不高興。
D.朝廷沒收梁冀的全部財產(chǎn),共獲三十多億,用來充實國家府庫,因此減免了天
下百姓一
半的租稅。
7.把課內(nèi)文言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5分)
(2)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5分)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T5題。(20分)
轆者,宛句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及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軸以郎中封為
列侯,噠趙相國將監(jiān)趙、代邊,邊兵皆屬焉。勿少時,常稱慕魏公子,及將守邊,招
致賓客。常告過趙,賓客隨之者千余乘,邯鄲官舍皆滿。貓所以待客,如布衣交,皆
出客下。趙相周昌乃求入見上,具言雅賓客盛,擅兵于外,恐有變。上令人復案軸客
居代者諸為不法事,多連引稀。軸恐,陰令客通使王黃、曼丘臣所。漢十年秋,太上
皇崩,上因是召稀。貓稱病,遂與王黃等反,自立為代王,劫略趙、代。上自擊稀,
破之。
初,上如邯鄲擊稀,燕王維亦擊其東北。輜使王黃求救匈奴,綃亦使其臣張勝
使匈奴,言轆等軍破。勝至胡,故燕王臧荼子衍亡在胡,見勝曰:“公所以重于燕
者,以習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諸侯數(shù)反,兵連不決也。今公為燕欲急滅指等,
稀等已盡,次亦至燕,公等亦且為虜矣。公何不令燕且緩軸,而與胡連和?事寬,得
長王燕?!眲僖詾槿?,乃私令匈奴兵擊燕。組疑勝與胡反,上書請族勝。勝還報,具
道所以為者。維寤,乃詐論他人,以脫勝家屬,使得為匈奴間。而陰使范齊之稀所,
欲令久連兵毋決。
漢既斬端,其裨將降,言燕王第使范齊通計謀軸所。上使使召綃,維稱病。又
使辟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往迎第,因驗問其左右。綃愈恐,^匿,謂其幸臣
曰:“非劉氏而王者,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漢族淮陰,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
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蹦朔Q病不行,其左右皆亡
匿。語頗泄,辟陽侯聞之,歸具報,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言張勝亡在匈奴,為燕
使。于是上曰:“維果反矣!”使樊噲擊第。絡(luò)悉將其宮人家屬,騎數(shù)千,居長城下
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謝。高祖崩,緡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為蠻
夷所侵奪,常思復歸。居歲余,死胡中。
(選自《漢書》,有刪改)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上令人復案新客居代者諸為不法事案:案件
B、上如邯鄲擊新如:到
C、因驗問其左右因:趁
機
D、歸具報,上益怒具:詳細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能表現(xiàn)陳皤有不忠之心的一組是(4分)
①以趙相國將監(jiān)趙、代邊,邊兵皆屬焉②陰令客通使王黃、曼丘臣所
③自立為代王,遂與王黃等反。④劫略趙、代
⑤乃私令匈奴兵擊燕⑥乃稱病不行,
其左右皆亡匿
A、①③④B、③④⑥C、
②③④D、④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陳端曾休假回鄉(xiāng)經(jīng)過趙國,跟隨他的賓客坐了一千多輛車,邯鄲接待來往官員的賓
館都住滿了。
B、陳軸的賓客眾多,多在外掌握重兵,皇帝于是派人審查住在代地的陳菊的賓客的
種種違法之事。
C、燕王盧維派他的臣下張勝出使匈奴,告知匈奴陳轆等人的軍隊已被擊垮。
D、樊噲討伐燕王盧維,盧維帶著他的宮人、家屬、數(shù)千騎兵立刻逃入匈奴。
15.請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①疑少時,常稱慕魏公子,及將守邊,招致賓客。
譯文:
②公所以重于燕者,以習胡事也。
譯文:
第12題:
第13題:王舒,字處明,丞相導之從弟也。父會,侍御史。舒少為從兄敦所知,以天
下多故,不營當時名,恒處私門,潛心學植。年四十余,州禮命,太傅辟,皆不就。
及敦為青州,舒往依焉。時敦被征為秘書監(jiān),以寇難路險,輕騎歸洛陽,委棄公主。
時輜重金寶甚多,親賓無不競?cè)?,惟舒一無所眄,益為敦所賞。
時將征蘇峻,司徒王導欲出舒為外援,乃授撫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秩中二千石。舒上
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舒復陳音雖異而字同,求換他郡。于是改
“會”字為“會B”,舒不得已而行。在郡二年而蘇峻作逆,乃假舒節(jié)都督,行揚州刺
史事。時吳國內(nèi)史庾冰棄郡奔舒,舒移告屬縣,以吳王師虞斐為軍司,率眾一萬,與
庾冰俱渡浙江。前義興太守顧眾、護軍參軍顧闞等,皆起義軍以應舒。舒假眾揚威將
軍、督護吳中軍事,艇監(jiān)晉陵軍事,于御亭筑壘。峻聞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諸弟,以
悅東軍。舒率眾次郡之西江,為冰、颼后繼。冰、邂等遣前鋒進據(jù)無錫,遇賊將張健
等數(shù)千人,交戰(zhàn),大敗。賊遂入?yún)?,燒府舍,掠諸縣,所在涂地。舒遣子允之行揚烈
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司馬朱煮,以精銳三千,輕邀賊于武康,出其不意,
遂破之。斬首數(shù)百級,賊悉委舟步走。是時臨海、新安諸山縣并反應賊,舒分兵悉討
平之。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自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及侃立
行臺,上舒監(jiān)浙江東五郡軍事,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既而晃等
南走,允之追躡于長塘湖,復大破之。賊平,以功封彭澤縣侯,尋卒官。贈車騎大將
軍、儀同三司,謚曰穆。
(選自《晉書》列傳第四十六)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
A.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B.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C.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D.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
A.“從弟”在中古時期指同曾祖父、不同父親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輩男性。
B.“中二千石”為俸祿,按漢時體制,俸祿以萬石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
C.“假”,這里為官職用語,意思是代理,臨時充任。它與正式任命不同。
D.“賊”,原指偷盜之人,如賊寇,在本文中則指進犯中原的外族侵略者。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一
A.王舒淡泊名利,長期在家,多次謝絕官府的征召,對從兄離職時留下的財物毫不動
心。
B.王舒有軍事才能,在征討逆賊蘇峻的戰(zhàn)爭中,親白率領(lǐng)軍隊在武康擊敗敵寇,斬首
眾多。
C.王舒為人忠厚,因在討賊之戰(zhàn)中多次失利,而主動上書貶職去節(jié),且不聽從陶侃勸
解。
D.王舒頗具戰(zhàn)功,在賊亂平定之后,因功被封為彭澤縣侯,死后又被迫贈為車騎大將
軍。
(4)把中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舒上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
②峻聞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諸弟,以悅東軍。舒率眾次郡之西江,為冰、艇后繼。
第14題: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線的部分斷句。(5分)
有任杜兩家各失牛。后得一牛,兩家爭之,
卜1郡不能決益』、卜|長史韓伯攜日仲文
少年聰察可令決之仲文乃令兩家各
驅(qū)牛群到放所得牛遂入任氏群又使
人微傷之任氏嗟惋杜氏自若杜即服
罪。
(取材于宋?桂萬榮《棠陰比事》)
第15題:文言文閱讀,完成7—9題(每小題3分,共9分)
盧鈞字子和,范陽人。元和四年進士擢第。開成元年,出為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
鎮(zhèn)國軍等使。其年終,代李從易為嶺南節(jié)度使。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犢。舊帥作
法興利以致富,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鈞性仁恕,為政廉潔,請監(jiān)軍領(lǐng)市舶
使,己一不干預。自貞元以來,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
不能自還。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樓①;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yī)藥殯殮;孤兒
稚女,為之婚嫁,凡數(shù)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三年將代,
華蠻數(shù)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先是,土人與蠻獴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
之,相誘為亂。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肅
清,而不相犯。(會昌)四年,誅劉稹,以鈞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是
冬,詔鈞出潞軍五千戍代北,鈞升城門餞送,其家設(shè)幄觀之。潞卒素驕,因與家人訣
別,乘醉倒戈攻城門。監(jiān)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詔鈞入朝,拜戶部侍郎,遷
戶部尚書。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后輩子弟,多至臺司。至是急征,謂當輔弼,雖
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十一年九
月,以鈞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入為太子太
師,卒。
(節(jié)選自《舊唐書?盧鈞列
傳》)]
注:①梗:小棺材②端揆:尚書省長官。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請監(jiān)軍領(lǐng).市舶使領(lǐng):兼任B、因而物故.故:死亡
C、潞卒素驕.驕:驕傲D、謂.當輔弼謂:以為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B、己一不干預[
C、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D、鈞踐歷中.外.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鈞雖然身為嶺南手握重權(quán)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權(quán)謀私,這與許多前任利
用職務之便,想方設(shè)法中飽私囊,形成了鮮明對比。
B、盧鈞治嶺南,既重德治一一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一一訂立法度,將漢
族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盧鈞在潞州處理軍士嘩變時異常冷靜:一方面指揮守城部隊控制事態(tài)發(fā)
展,避免造成重大損失;一方面對騷亂士卒安撫慰問,終于及時平息了嘩變。
D、盧鈞在創(chuàng)建了許多功績以后,自認為應該擔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
稱病不管事,與親朋舊友外出游玩,有時幾天才回一趟。
第16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9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邑萬
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
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
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日: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
獻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
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
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顧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
B.秦王必說見臣說:同“悅”,喜歡,高興
C.今行而無信信:信用
D.進兵北略地略:掠奪,奪取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A.秦將王翦破趙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
D.進兵北略地
6.下列句子中的句式類型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A.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B.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C.若屬皆且為所虜
D.秦王購之金千斤
第17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題,每題3分。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晉軍函陵(駐軍)
B.何厭之有(厭倦)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3 Where did you go(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下冊
- Unit 6 Review Period 4 (說課稿)-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上冊
- 《1、了解學習好習慣》(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魯科版
- 《10 交通安全小常識》(說課稿)-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長春版
- 23《梅蘭芳蓄須》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 14《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二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Unit5 The colourful world第三課時(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第12課 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2)教學說課稿 岳麓版選修1
- 2025合同約定的“滯納金”是否可以視為違約金
- 2025建安施工合同文本
- 《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課件
- 2025集團公司內(nèi)部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山西地質(zhì)集團社會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四川省綿陽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思想政治試題(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初中七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綜合卷(人教版)含答案
- T型引流管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化學寒假作業(yè)(九)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共380題含答案)
- 2022年全國醫(yī)學博士英語統(tǒng)一考試試題
- 《工業(yè)自動化技術(shù)》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