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專題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含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專題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含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專題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含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專題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含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生物復習專題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一、單選題1.有三個均表現(xiàn)為低甲狀腺激素的病人,他們分別患有甲狀腺、垂體和下丘腦功能缺陷病。給這些病人及健康人靜脈注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別測定每個人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濃度,結果如下:經診斷甲為下丘腦功能缺陷,下列對試驗結果分析正確的是()A.病人乙是垂體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狀腺功能缺陷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狀腺激素濃度都可以短暫復原正常C.表中數據不能說明“下丘腦一腺垂體一甲狀腺”之間存在反饋調整D.TRH與TSH的作用相同2.下圖表示某山地針葉林群落向常綠闊葉林群落演替過程中馬尾松和甜櫧兩種植物的年齡結構,I~V表示植株的年齡由小到大。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統(tǒng)計不同群落中馬尾松和甜櫧的種群密度時要用樣方法B.該山地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初生演替C.針闊混交林和常綠闊葉林中馬尾松的種群數量在將來一段時間會增多D.針闊混交林中甜櫧的年齡結構均屬于衰退型3.某同學做了如下的三個試驗裝置,在相宜的溫度、光照條件下放置一段時間,不行得到的結論是()A.甲、乙比照可驗證水體富養(yǎng)分化與水體中大量的N、P等礦質元素有關B.甲、丙比照可驗證生活污水可導致水體富養(yǎng)分化C.乙、丙比照可驗證生活污水中的有機質被微生物降解后,可產生大量的N、P等礦質元素D.甲、乙、丙比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體富養(yǎng)分化的惟一因素4.下圖為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調整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中c處虛線箭頭表示負反饋調整B.缺碘時激素a和b濃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寒冷環(huán)境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D.從甲狀腺靜脈中抽取血液進行檢測,血漿中只有激素c5.下圖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對某種植物主根長度及側根數的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IAA溶液,會促進主根的伸長B.施用IAA對誘導側根的作用表現(xiàn)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C.將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葉,會導致側根數量增加D.與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長且側根數量多6.關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與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關比較,錯誤的是A.均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而變更傳染性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C.感染正常人體后均能引發(fā)特異性免疫反應D.被抗原激活后的T細胞都能分泌多種蛋白質干脆殺死病毒7.如圖表示A,B兩婦女在1到5月份血漿中人乳頭瘤狀病毒抗體的相對含量(其中婦女A在1月份接種了相應的疫苗,兩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頭瘤狀病毒)下列對曲線圖的說明不正確的是()A.婦女A在接種疫苗后,體內產生了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B.兩人體內的B細胞要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須要抗原的刺激C.兩人在5月份抗體含量的差異是由于婦女A體內記憶細胞的活動D.兩人體內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夠攻擊被人乳頭瘤狀病毒入侵的靶細胞8.下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食物網圖,據圖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圖中全部生物構成一個生物群落②圖中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③蛇處于多個不同養(yǎng)分級④青蛙和蜘蛛的關系不只是捕食⑤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總能量大于蝗蟲可利用的總能量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9.溫州某地烏鶇連續(xù)10年的種群數量變更狀況如圖所示(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第6年以前烏鶇種群數量呈“S”型曲線增長B.第5年和第7年的烏鶇種群數量相同C.第3年的烏鶇種群增長速率最大D.第3年的烏鶇種群數量最大10.給動物飲相同量的清水,與比照組動物相比,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尿量削減的試驗動物是()A.輸液不久后的動物B.患糖尿病的動物C.切除垂體的動物D.攝入過多食鹽的動物11.下列關于中學生物學試驗的原理、方法或選材的敘述,正確的是A.制作果醋時,通氧或溫度過低會使發(fā)酵受影響B(tài).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對細菌計數時需借助于顯微鏡C.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可以用目測估計法統(tǒng)計各種群的數量D.利用二苯胺試劑鑒定細胞提取物,若產生藍色變更即表明有RNA存在12.下列哪項敘述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A.稻田中雜草的種類達20種B.某塊稻田中,水稻勻稱分布,稗草隨機分布C.農技站對棉蚜蟲害監(jiān)測結果為2只/葉D.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13.為探討人的T細胞對B細胞的影響,探討人員將來自同一個體的B細胞等分為三組,試驗操作和結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該細胞、“-”表示未加入該細胞)下列分析不正確A.乙組培育液中可能產生了記憶細胞B.甲、丙兩組沒有檢測到抗體的緣由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T細胞能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漿細胞D.第4-12天隨著培育時間的延長,乙組抗體量漸漸增加14.某地土壤中小動物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如下表,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表中的信息說明群落具有垂直結構B.不同土層中小動物的分布與光照無關C.不同土層中的小動物都是消費者D.土壤中某種小動物個體總數下降則該地物種豐富度隨之下降15.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在有限空間內培育(或飼養(yǎng))兩種生物的試驗結果,下列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A.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種群數量變更關系如甲圖所示B.噬菌體與細菌的種群數量變更關系如乙圖所示C.大草履蟲和雙小核草履蟲的種群數量變更關系如丙圖所示D.甲、乙、丙分別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競爭關系16.某池塘中,某種成年魚生活在底層,取食多種底棲動物,而該種魚的幼體生活在水體上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魚的幼體與浮游動物具有競爭和捕食關系B.該種魚的發(fā)育階段不同,其所處的養(yǎng)分級可能不同C.底棲動物和浮游動物分層現(xiàn)象屬于群落垂直結構D.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在水中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17.如某一年生植物初始種群有10個個體,每個個體產生10粒可育種,當年親體死亡。若按此生育率計算,第五年該種群有個體(成年植株)數為()A.106B.105C.104D.無法計算18.在西部大開發(fā)中,對部分耕地“退耕還草、還林”,這個過程中農田的演替屬于()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是初生演替19.在“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更”試驗中,同等試驗條件下分別在4支大試管中進行培育(見下表),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依據表中試驗設置,推斷下列說法錯誤的()A.試管Ⅳ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Ⅰ相同B.4支試管內的種群達到K值所需時間不同C.4支試管內的種群在變更初始階段都經驗了“J”型增長D.試管Ⅱ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Ⅲ起先下降20.下列關于高等動物體內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①、激素調整比神經調整更快速、更長久②、激素的分泌不只受神經調整③、激素的合成場所都是核糖體④、激素由內分泌腺分泌后隨血液循環(huán)選擇性的運輸到特定的組織器官,起調整作用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21.請回答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1)在光裸的巖石上起先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中,哪個屬于初生演替,哪個屬于次生演替?(2)一般來說,若要演替到相對穩(wěn)定的森林階段,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分析其主要緣由。(3)據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qū)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漸漸被灌叢取代,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xiàn)了荒漠化,該現(xiàn)象表明:與該地區(qū)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___(填“未發(fā)生變更”、“變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填“發(fā)生變更”或“未發(fā)生變更”)。22.某地大力發(fā)展農家樂,構建旅游與生態(tài)并舉的生態(tài)農業(yè)。池塘養(yǎng)魚垂釣,水稻長勢喜人,農夫正忙著進行除草、治蟲、施肥等生產活動。依據生態(tài)學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類屬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________,它們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層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與不同水域深度的________________有親密相關。(2)從能量流淌的角度分析,農夫除草、治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從物質循環(huán)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要不斷施加氮肥,主要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假定某種群當年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圖1為值隨時間的變更曲線。圖2為該系統(tǒng)能量流淌示意圖[單位:J/(m2·d)],請分析回答:圖1中該種群數量在ad段的增長曲線呈____型,e點種群數量比d點________。圖2中由草食動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體殘骸中的能量外,還包含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的能量。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次、三養(yǎng)分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____________。(5)隨著規(guī)模擴大,游客增多,有些廢棄物和垃圾扔進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激素作為一種化學信使,能把某種調整的信息由內分泌細胞攜帶至靶細胞。如圖表示某高等動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機制。請結合圖中信息回答問題。(1)結構甲、乙、丙中具有神經傳導和激素分泌雙重功能的是________(寫器官名稱)(2)物質d是________。由圖可知,激素①主要通過影響________來調整生命活動。(3)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其進入靶細胞的方式是________。物質b是________。若切除垂體,則物質a含量________(填“增加”“不變”或“削減”)個別男性運動員長期服用雄性激素,對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細胞質受體、細胞核受體與細胞膜上的受體在物質屬性及功能上相像,則它們的化學本質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結構乙表示胰島A細胞,結構甲的神經細胞通過釋放“某種化學物質”可干脆影響激素②的形成與分泌,該種化學物質是________。激素②作用的靶細胞主要是肝細胞,肝細胞接受激素②后所發(fā)生的主要代謝變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日本探討人員通過變更蚊子的基因構造創(chuàng)建出一種新的轉基因蚊子品種,這種蚊子的唾液中含有一種蛋白質,可以作為預防黑熱病(由利什曼原蟲侵入人體的吞噬細胞內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惡性疾病)的疫苗。請回答:(1)從種間關系的角度分析,利什曼原蟲與人之間是________關系。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對利什曼原蟲引發(fā)的免疫反應主要屬于特異性免疫中的________,吞噬細胞最初對利什曼原蟲吞噬屬于________免疫。(2)探討發(fā)覺,試驗動物在被這些轉基因蚊子叮咬后,體內出現(xiàn)了該病的抗體,但含量微小,可采納________的原理進行測試鑒定。(3)在免疫學上,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質、利什曼原蟲、試驗動物體內產生的抗體分別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4)從轉基因生物與生物平安的角度分析,日本探討人員創(chuàng)建出的轉基因蚊子潛在的風險與威逼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TRH運輸到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TSH隨須要運輸到甲狀腺,促使甲狀腺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當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肯定程度時,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垂體分泌相關的激素,進而使甲狀腺激素分泌削減,使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含量不至于過高。甲狀腺的分級調整,存在著反饋調整。2.【答案】A【解析】統(tǒng)計不同群落中馬尾松和甜櫧的種群密度時要用樣方法,A正確;該山地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次生演替,B錯;針闊混交林和常綠闊葉林中馬尾松的年齡結構均屬于衰退型,種群數量在將來一段時間會削減,C錯;針闊混交林中甜櫧的年齡結構均屬于增長型,D錯3.【答案】D【解析】由圖示信息可以看出,甲與乙、甲與丙、乙與丙的自變量分別為N、P等礦質元素,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種類,所以甲、乙比照可驗證水體富養(yǎng)分化與水體中含大量的N、P等礦質元素有關,A正確,同理可推出BC正確。甲、乙、丙比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體中含大量的N、P等礦質元素都是富養(yǎng)分化的因素。4.【答案】D【解析】由題圖可知a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b是促甲狀腺激素,c是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增多時會對下丘腦和垂體起抑制作用,即負反饋作用,可用c處兩個虛線箭頭表示;人體缺碘會引起甲狀腺激素合成量不足,從而會引起a、b兩種激素分泌量增多;寒冷環(huán)境中人體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增多;由于激素是經體液傳送的,故從甲狀腺靜脈中抽取血液進行檢測,血漿中應含有a、b、c3種激素。5.【答案】B【解析】A、以左圖IAA濃度為0時為比照,低于100%的長度即為抑制生長,明顯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IAA溶液濃度對于主根的伸長均低于100%,即抑制主根的伸長,A錯誤;B、以中圖IAA溶液濃度為0時的每株側根數為比照,IAA溶液超過肯定的濃度對于側根的誘導起抑制作用,B正確;C、參照右圖中植物體內生長素的運輸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葉,則地上向根部運輸的IAA量會削減,此時運輸到根部的IAA將會低于中圖的比照組,由此圖可知,當施用IAA濃度低于0時對于側根的誘導呈下降趨勢,即導致側根數目削減,C錯誤;D、比照前2幅圖中IAA濃度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長、側根數少,D錯誤.故選:B.6.【答案】D【解析】病毒的可遺傳變異來源于基因突變,A正確;由于病毒發(fā)生了變異,可能導致致病實力不同,B正確;甲型H1N1流感病毒與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正常人體后均能引發(fā)特異性免疫反應,C正確;被抗原激活后的T細胞分泌的是淋巴因子,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加強免疫過程的,但是不能干脆殺死病毒,D錯誤。7.【答案】D【解析】婦女A感染人乳頭瘤狀病毒時,抗體產生的量較接種相應疫苗時多,說明其接種疫苗后,體內產生了抗體和記憶細胞,故A正確;B細胞必需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故B正確;婦女A注射疫苗后,機體內產生了相應的記憶細胞,當感染人乳頭瘤狀病毒后免疫應答會比較快速并且劇烈,故C正確;淋巴因子不能干脆攻擊靶細胞,故D錯誤。8.【答案】B【解析】生物群落由該地域全部生物構成,故①錯誤。圖中有4條食物鏈:大麥→蝗蟲→青蛙→蛇、大麥→蝗蟲→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蟲→青蛙→蛇;狗尾草→蜘蛛→青蛙→蛇。蛇處于第四、五養(yǎng)分級。青蛙捕食蜘蛛,二者又同時捕食蝗蟲,為競爭關系。青蛙與蜘蛛利用的能量來自蝗蟲,蝗蟲利用的能量來自大麥和狗尾草,蝗蟲所含能量少于大麥和狗尾草。9.【答案】D【解析】由曲線可知,前3年種群數量不斷增加,但增加的速率不斷下降,到第3年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第3至第9年種群數量不斷削減,第9至第10年種群數量保持穩(wěn)定。10.【答案】D【解析】動物攝入食鹽過多,機體可通過削減尿量來維持其體液滲透壓的穩(wěn)態(tài),其余三組與比照組相比,尿量都會偏高。11.【答案】C【解析】本題綜合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培育和分別、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DNA的粗提取和鑒定,考查識記和理解實力。難度較小。醋酸菌是嗜氧菌,也是嗜溫菌,因此制作果醋時,通氧不會使發(fā)酵受影響,A錯誤;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對細菌計數時,通過肉眼即可數出菌落數,不需借助于顯微鏡,B錯誤;土壤小動物豐富度很大時,可以用目測估計法統(tǒng)計,C正確。1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種群的特征。主要考查學生對概念的辨析實力。難度較小。稻田中雜草的種類達20種不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A錯誤;某塊稻田中,水稻勻稱分布,稗草隨機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B錯誤;農技站對棉蚜蟲害監(jiān)測結果為2只/葉屬于種群數量特征中的種群密度,C正確;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不屬于種群的數量特征,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D錯誤。13.【答案】B【解析】A、圖中只有乙組培育液中產生了抗體,說明B組的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記憶細胞和漿細胞,A正確;B、甲、丙兩組沒有檢測到抗體的緣由都是B細胞未受到受抗原刺激的T細胞的刺激,B錯誤;C、乙組能檢測到抗體是因為受抗原刺激的T細胞能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C正確;D、由圖可知,隨著培育時間的延長,抗體的合成量漸漸增加,D正確.故選:B.14.【答案】A【解析】表中的信息說明不同的土層中分布有不同的生物,故體現(xiàn)了群落具有垂直結構,A正確;不同土層中小動物的分布與光照有關,B錯誤;不同土層中的小動物有些是消費者,有些是分解者,C錯誤;土壤中某種小動物個體總數下降說明該種群數量下降,物種豐富度并未下降,D錯誤。15.【答案】B【解析】甲圖所示互利共生的關系圖,豆科植物與根瘤菌是互利共生關系,A正確;乙圖所示捕食關系圖,噬菌體與細菌是寄生關系,B錯;丙圖所示競爭關系圖,大草履蟲和雙小核草履蟲是競爭關系,C正確;甲、乙、丙分別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競爭關系,D正確16.【答案】D【解析】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在水中的分布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群落的垂直結構是不同的種群的空間分布,D錯17.【答案】B【解析】依據題意:第2年為10×10=100,第3年為100×10=1000,…第5年為10000×10=10000018.【答案】C【解析】耕地“退耕還草、還林”,這個過程中農田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19.【答案】A【解析】試管Ⅳ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Ⅰ不相同,它們起始數量相同,但試管Ⅰ培育液體積多,K值大,A錯;4支試管內的種群達到K值所需時間不同,因為起始數量不相同,培育液體積不相同,K值不相同。B正確;4支試管內的種群在變更初始階段都經驗了“J”型增長,因為初始階段生存空間、食物等條件比較充裕,C正確;試管Ⅱ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Ⅲ起先下降,試管Ⅱ內培育液體積少,K值小,先到K值,先下降,D正確。20.【答案】D【解析】激素的分泌同時也要受到神經的調整,例如人在驚慌狀況下腎上腺素的分泌。21.【答案】(1)光裸的巖石上起先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須要肯定的土壤條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即具備該條件,而從祼巖起先的演替要達到該條件須要漫長的時間(3)變快未發(fā)生變更【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殲滅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2)次生演替有土壤條件,保留種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條件貧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較慢。故人的作用會加速演替的速度。(3)群落之外的環(huán)境條件,諸如氣候、地貌、土壤和火等,??沙蔀橐鹧萏娴闹匾獥l件。由于人類過度開墾,破壞了土壤表土層及耕作層的結構,導致局部灌叢出現(xiàn)了荒漠化,使得該地區(qū)群落的演替速度變快,自然環(huán)境本身變得干燥,會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發(fā)生變更。22.【答案】(1)生產者光照強度(2)調整能量流淌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3)稻田中的氮元素隨農產品輸出不斷削減,需剛好補充(4)S削減肉食動物的糞便11.4%(11.37%)(5)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肯定的自我調整實力【解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學問,考查理解所學學問的要點,把握學問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學問的網絡結構的實力。難度適中。(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類屬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它們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層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與不同水域深度光照強度有親密相關。(2)從能量流淌的角度分析,農夫除草、治蟲的目的是調整能量流淌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進而流向人類。(3)從物質循環(huán)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要不斷施加氮肥,主要緣由是稻田中的氮元素隨農產品輸出不斷削減,需剛好補充。(4)某種群當年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λ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