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4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與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政治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解析版)_第1頁
專題14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與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政治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解析版)_第2頁
專題14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與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政治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解析版)_第3頁
專題14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與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政治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解析版)_第4頁
專題14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與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擬政治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PAGE1專題14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與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樹立科學思維觀念(5年2考)2023浙江卷:考查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024浙江卷:考查思維的能動性等。1.高考命題主要考查明確思維的基本形態(tài)和特征;能正確區(qū)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正確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能正確認識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規(guī)律。選擇題??碱}型,主觀題則多見與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融合考查。2.高考命題主要考查掌握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的類型與性質(zhì);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是高考的命題熱點;題型分為選擇題和主觀題??键c2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5年6考)2024浙江卷:考查性質(zhì)判斷換位推理的周延性;2024浙江卷:考查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種有效的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真假值;2023浙江卷:考查類比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三段論;2023浙江卷:考查歸納與類比推理的相關知識。??键c1樹立科學思維觀念一、選擇題1.(2023·浙江·高考真題)近日,6歲萌娃因熟背《滕王閣序》獲免票游滕王閣的新聞登上了熱榜。有人認為,6歲兒童熟誦《滕王閣序》很大程度上是機械背誦,而機械背誦不利于好奇心與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假設以下陳述為真,對上文觀點反駁最有力的是(

)A.以前曾有4歲的萌娃背《滕王閣序》贏得免票而上熱榜的事件B.小孩子愛背就背,不愛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強迫,就沒必要較真C.兒童本來就應該免費游覽,而不是等他們熟背《滕王閣序》才免票D.背通有一定難度的古詩文,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激發(fā)其好奇心【答案】D【詳析】A:材料中6歲萌娃因熟背《滕王閣序》獲免票游滕王閣的新聞登上了熱榜,而選項A中曾有4歲的萌娃背《滕王閣序》贏得免票而上熱榜,與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屬于同類事件,與材料中的思維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駁材料觀點,A排除。B:材料觀點強調(diào)機械背誦的弊端,而B選項中“小孩子愛背就背,不愛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強迫,就沒必要較真”強調(diào)背不背的問題,屬于“偷換論題”,不能反駁材料觀點,B排除。C:材料觀點強調(diào)機械背誦的弊端,而C選項“兒童本來就應該免費游覽,而不是等他們熟背《滕王閣序》才免票”,強調(diào)兒童免票不免票的問題,屬于“偷換論題”,不能反駁材料觀點,C排除。D:材料觀點強調(diào)機械背誦的弊端,D選項強調(diào)背通古詩文的優(yōu)點,與材料觀點相互矛盾,形成鮮明的對比,違背了思維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駁材料觀點,D正確。故本題選D。2.(2024·浙江·高考真題)起初,我們主要靠感官認識世界,所獲信息中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這便是“眼見為實”的由來。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遠超我們感官的極限,為探索其奧秘我們必須不斷發(fā)明工具,這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之一。如果以上陳述為真,可必然得出(

)①人類關于世界的認識,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②只有借助工具,人類才能認識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③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④除了人類,任何其他動物都不能發(fā)明或利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析】①:材料中強調(diào)我們主要靠感官認識世界,所獲信息中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不等于人類關于世界的認識,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選項違背了同一律,①排除。④:材料中強調(diào)的是發(fā)明工具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之一;而選項除了人類,任何其他動物都不能發(fā)明或利用工具,偷換了論題,違背了同一律,④排除。②: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遠超我們感官的極限,為探索其奧秘我們必須不斷發(fā)明工具,說明借助工具是人類認識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的必要條件,②正確。③:為了探索宇宙和微小粒子奧秘,人類必須不斷發(fā)明工具,說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③正確。故本題選C??键c2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一、選擇題3.(2024·浙江·高考真題)古代邏輯學家墨子曾討論過有效推理中的詞項周延規(guī)則。他說:“乘馬,不待周(周:全部)乘馬然后為乘馬也;有乘于馬,因為乘馬矣。逮至不乘馬,待周不乘馬而后不乘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該規(guī)則的是(

)A.他熱愛登山,因此,他至少登過一座山 B.他不吃魚,因此,他不吃任何魚C.他馴過馬,因此,他可能馴過烈馬 D.他不尊重長者,因此,長者不被他尊重【答案】B【詳析】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需騎一切馬才算騎馬,只要有騎過馬,就可以說騎馬了。但是必需不騎一切馬,才算不騎馬。這里一個是斷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對象(周延),一個是斷定了所反映對象的部分(不周延)”。A:“熱愛登山”表達的是登山這項運動的熱愛,不能表示他至少登過一座山,A不符合題意。B:根據(jù)題干可知“他不吃魚”斷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對象,他必需不吃一切魚,才算“他不吃魚”,因此他不吃任何魚,B符合題意。C:只要他訓過任何一種馬,就可以說“他馴過馬”,故他可能馴過烈馬,有可能沒有馴過烈馬,C不符合題意。D:按照題干規(guī)則,“他不尊重長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長者”,而不是“長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2024·浙江·高考真題)“如果寒潮到來,氣溫就會明顯下降。”由此可推出(

)A.氣溫明顯下降,那么寒潮到來B.氣溫沒明顯下降,那么寒潮沒到來C.要么寒潮到來,要么氣溫明顯下降D.除非寒潮到來,否則氣溫不會明顯下降【答案】B【詳析】A:“如果寒潮到來,氣溫就會明顯下降。”這是一個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氣溫明顯下降,那么寒潮到來”這是運用了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是錯誤的推理,A錯誤。B:本項是運用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種有效的推理,B正確。C:“要么寒潮到來,要么氣溫明顯下降”,這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表明“寒潮到來”與“氣溫明顯下降”只能選其一。而“如果寒潮到來,氣溫就會明顯下降?!北砻饔小昂钡絹怼边@情況一定會有“氣溫就會明顯下降”這種情況,C錯誤。D:“除非寒潮到來,否則氣溫不會明顯下降”可推出“只有寒潮到來,氣溫才會明顯下降”,“寒潮到來”是“氣溫下降”的必要條件,而材料中“寒潮到來”是“氣溫就會明顯下降”的充分條件,二者表述意思不一致,D錯誤。故本題選B。5.(2023·浙江·高考真題)欲望和意愿是人與人工智能(AI)的最大差異,AI可以寫詩畫畫,但只有在接受人的指令后才會執(zhí)行這些藝術活動,其自身并不具備做這些的沖動與意愿。AI是藝術作品,而非藝術家。如果以上陳述為真,能合乎邏輯地推出(

)①有些會寫詩畫畫的不是藝術家②只有藝術家才有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③離開人的指令,AI將一事無成④有些藝術作品可以創(chuàng)作新的藝術作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析】①:全稱、單稱與特稱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表達:全稱→單稱→特稱。如果全稱為真,那么單稱和特稱也一定為真;如果單稱為真,特稱一定為真,AI可以寫詩畫畫,AI不是藝術家,據(jù)此可推出“有些會寫詩畫畫的不是藝術家”,①正確。②:依材料,如果自身不具備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就不是藝術家,這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根據(jù)有效式否定后件式,無后必無前,可以推斷藝術家具備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但不能推導出“只有藝術家才有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②錯誤。③:“AI只有接受指令后才可以寫詩畫畫”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否定前件否定后件,據(jù)此可推出離開人的指令,AI不能寫詩畫畫,但不能斷定AI將一事無成,③錯誤。④:如果單稱為真,特稱一定為真,依材料,AI是藝術作品,AI可以寫詩畫畫,據(jù)此可以推出“有些藝術作品可以創(chuàng)作新的藝術作品”,④正確。故本題選B。6.(2023·浙江·高考真題)漫畫《相似》(作者:張昕)告訴我們(

)①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類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屬性越接近本質(zhì)屬性,類比的可靠性越高③事物的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

④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析】②③:漫畫中樹與樹之間、人與人之間,既有相似,也有差異,可知事物的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在進行類比時,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或相似屬性,又要看到它們的屬性之間的差異性,它們的相同屬性越接近本質(zhì)屬性,類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題意。①:漫畫體現(xiàn)的是作為類比推理根據(jù)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zhì)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而不是強調(diào)類比的根據(jù)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題意。④:漫畫反映了事物之間的相似與差異,沒有體現(xiàn)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2023·浙江·高考真題)“有的M島人都說謊,K不是M島人,所以,K不說謊?!奔俣ㄟ@個三段論的兩個前提都是真實的,那么,這個三段論(

)A.是有效的 B.犯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C.犯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 D.犯小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答案】B【詳析】AB:大項或小項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說謊作為大項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結論中周延了,因此,這個三段論犯了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是無效的,B正確,排除A。C:中項不周延是指三段論中的中項,在大、小前提中一次也不周延以致無法必然推出結論的錯誤邏輯。有的M島人都說謊,在此M島人不周延,而K不是M島人,這句話中M島人是周延的,因此,符合作為中項至少周延一次,所以,這個三段論并沒有犯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排除C。D:材料中的三段論犯的是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而不是犯小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排除D。故本題選B。二、非選擇題8.(2023·浙江·高考真題)核桃形狀酷似人的大腦,因此吃核桃補腦。這一說法是否具有科學性?西班牙某研究所做了實驗,研究人員邀請771名中學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100天后,學生的注意力功能、流體智力(如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且吃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6個月后,學生的反應時間減少了11.26毫秒,流體智力評分增加了1.78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癥狀評分減少了2.18分;另一項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的α-亞麻酸指標升高了0.03%。研究人員因此認為,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亞麻酸在大腦的發(fā)育中起了作用。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推理類型;實驗運用了何種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邏輯方法。(2)舉出一個理由,對實驗結論的可靠性提出質(zhì)疑?!敬鸢浮?1)類比推理和歸納推理(或答出“不完全歸納推理”);共變法。(2)①除了吃核桃,可能還吃了其他對認知能力等產(chǎn)生影響的食物。②除了吃核桃,可能還存在其他影響認知水平的因素,并且也在發(fā)生變化。③可能存在樣本容量不足,實驗跨度時間過短等情況。④可能難以確認α-亞麻酸指標升高,與人的認知能力等的提高存在因果關系。⑤可能因為吃核桃而獲得心理暗示,從而對多動癥等各項評分產(chǎn)生主觀因素的影響?!枷榻狻奖尘八夭模撼院颂已a腦的邏輯推理示例考點考查:歸納與類比推理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yǎng):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詳析】(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分別指出材料中使用的推理類型;實驗運用了的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邏輯方法。第二步:審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鏈接教材知識。有效信息:研究人員邀請771名中學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一段時間后注意力功能等水平都有所提高,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的α-亞麻酸指標升高了0.03%,所以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亞麻酸在大腦的發(fā)育中起了作用→可聯(lián)系類比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邏輯方法是采用了共變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小題是開放試題,要求舉出一個理由,對實驗結論的可靠性提出質(zhì)疑。參考角度:吃了其他對認知能力等產(chǎn)生影響的食物、其他影響認知水平的因素;樣本容量不足,實驗跨度時間過短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展開舉例,言之有理即可。一、單項選擇題1.(2024·浙江紹興·三模)西紅柿是由蘋果綠變紅的,當它是綠變紅的時候,它就是由綠變紅的。當它是綠的時候,它就是綠的。而當它成為紅的時候,它就是紅的了。當然,它會有不綠不紅的時候,不錯,當它不綠不紅的時候,它就是不綠不紅的。這一論斷(

)①在“A”與“非A”選擇一假

②遵循了思維的確定性要求③在“A”與“非A”選擇一真

④正確反映事物的變化發(fā)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析】②④:材料中對西紅柿顏色變化的論斷正確反映事物的變化發(fā)展,遵循了思維的確定性要求,其內(nèi)容公式是“A”是“A”,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②④符合題意。①③:材料中有關西紅柿的論斷遵循了思維同一律原則,強調(diào)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不涉及矛盾律和排中律,①③與題意不符。

故本題選C。2.(2024·湖南·一模)2024年1月,某社區(qū)在一學校操場上舉辦趣味運動會活動——自行車慢騎賽,參賽者3人,各占一個賽道,最慢到達者獲冠軍。賽程過半,甲說:“1號將獲冠軍?!币艺f:“3號將獲冠軍?!北f:“3號不可能獲冠軍。”丁說:“2號不可能獲冠軍?!苯Y果顯示,冠軍只有一個,四人中只有兩人判斷正確,他們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丙和丁【答案】B【詳析】A:根據(jù)題目要求,冠軍只有一個,甲和乙的話相矛盾,不可能兩人均判斷正確,A不符合題意。B:乙和丙的話相矛盾,排中律要求“A”與“非A”必有一真,可知乙和丙必有一個正確,假設乙正確,甲和丙與之矛盾,所以甲和丙判斷不正確,丁與乙不矛盾,可以推出丁正確;按照題目所說“四人中有兩人判斷正確”,可得出乙、丁判斷正確,B符合題意。CD:假設丙正確,只有乙與之矛盾,甲和丁與丙都不矛盾,那么判斷正確的應該是三個人,與題目要求不符,CD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2024·浙江紹興·二模)有研究表明,對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討厭自己,而東方孩子更多認為是父母的關愛。由此可推出(

)A.西方孩子比東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B.東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C.只要西方父母對其孩子進行限制性管教,孩子便會討厭D.西方孩子沒覺得父母討厭自己,則其父母一定沒有限制性管教【答案】D【詳析】AB: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根據(jù)推理規(guī)則,不能推出西方孩子比東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也不能推出東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AB不合題意。C:材料強調(diào)對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討厭自己,并不是說孩子討厭父母對其進行限制性管教,C不合題意。D: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因此,西方孩子沒覺得父母討厭自己,則其父母一定沒有限制性管教,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2024·浙江·模擬預測)下列是2023年10月18日,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fā)表的演講中的名言:①世界好,中國才會好。②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③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④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xié)調(diào)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對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屬于簡單判斷,其換位推理為“中國好,世界才會好”②屬于假言判斷,與“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邏輯要義一致③屬于復合判斷中的聯(lián)言判斷,其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斷都為真④屬于假言判斷,其推理的有效式包括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析】①:“世界好,中國才會好”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應當歸類為復合判斷,而不是簡單判斷,①排除。②:“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眾人拾柴火焰高”中“眾人拾柴”是“火焰高”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也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二者邏輯要義一致,②正確。③:“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屬于聯(lián)言判斷,斷定了“靠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與“靠的是駝隊和善意”同時存在,其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斷都為真,③正確。④:“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xié)調(diào)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即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xié)調(diào)的行動”,必定會有“天塹變通途”,其推理的有效式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④錯誤。故本題選C。5.(2024·浙江金華·三模)目前許多市民的出行意愿較高。五一假期前,東東和陽陽約定:如果能訂到4月30日的機票,他們就一起去四川成都。據(jù)此,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①東東和陽陽沒有訂到當日機票,他們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②東東和陽陽沒有訂到當日機票,他們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③東東和陽陽沒有一起去成都,因為他們沒有訂到當日機票④東東和陽陽一起去成都了,他們一定是訂到了當日機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析】“如果能訂到4月30日的機票,他們就一起去四川成都?!睂儆诔浞謼l件假言判斷推理,其有效式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①:“東東和陽陽沒有定到當日機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們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說法錯誤,①排除。②:“東東和陽陽沒有定到當日機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們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說法正確,②正確。③:“東東和陽陽沒有一起去成都”否定后件就必然否定前件,因此,“他們沒有定到當日機票”說法正確,③正確。④:“東東和陽陽一起去成都了”肯定后件并不能必然肯定前件,“他們一定是定到了當日機票”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C。6.(2024·浙江·三模)學習論語,啟智潤心。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此解讀,可以必然推出的結論是(

)①吾施于人的,定為吾所欲的

②除非己所欲,否則不施于人③若為己所欲,則必定施于人

④不施于人的,定為己所不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這是一個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其推理的有效式是如果肯定了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后件;如果否定了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前件,所以此話可以必然推出的結論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施加到別人身上的,是我自己想要的東西。①:“吾施于人的,定為吾所欲的”意思是我施加到別人身上的,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東西,符合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的有效式否定后件否定前件,①符合題意。②:“除非己所欲,否則不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符合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前件肯定后件,②符合題意。③:“若為己所欲,則必定施于人”意思是我想要的東西,就一定施加到別人身上,這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而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所以此結論不必然,③排除。④:“不施于人的,定為己所不欲”意思是不施加給別人的,就一定是自己不想要的,這是肯定后件肯定前件,而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所以此結論不必然,④排除。故本題選A。7.(2024·浙江嘉興·二模)有人說,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類了不起的心智能力。下列推理符合規(guī)則的是(

)A.有些中學生不是團員,所以,有些團員不是中學生B.優(yōu)秀干部都是廉潔的,我是廉潔的,所以,我是優(yōu)秀干部C.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我年滿18周歲,所以,我有選舉權D.要么支持甲,要么反對甲,小明不反對甲,所以,小明支持甲【答案】D【詳析】A:在前提中主項“中學生”沒有斷定其全部的認識對象,是不周延的,而在換位之后“中學生”斷定了其全部的認識對象,是周延的,所以不符合邏輯規(guī)則,故A不選。B:在該三段論中,中項“廉潔”都是不周延的,犯了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故B不選。C:該推理為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正確形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而材料卻是肯定了前件“年滿18周歲”,所以不是正確的推理形式,故C不選。D:該推理為不相容選言推理,不相容選言推理的有效式為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材料中否定了一部分選言支,即不反對甲,結論就肯定了另一部分選言支,即小明支持甲,故D正確。故本題選D。8.(2024·浙江·模擬預測)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環(huán)境誘使植物種子發(fā)生基因變異,進而培育農(nóng)作物新品種的高新技術。將水稻幼苗在太空環(huán)境下與在地面環(huán)境下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莖稈、葉片會發(fā)生很多不同的變化,探尋水稻種子的“太空綜合癥”,尋求真實原因。太空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運用了(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求同求異并用法【答案】B【詳析】B:求異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現(xiàn)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xiàn),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xiàn),而在這兩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因素A不同,其他相關因素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聯(lián)系。將水稻幼苗在太空環(huán)境下與在地面環(huán)境下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莖稈、葉片會發(fā)生很多不同的變化,探尋水稻種子的“太空綜合癥”,尋求真實原因。太空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運用了求異法,B正確。ACD:材料中未涉及求同法、共變法和求同求異并用法,ACD排除。故本題選A。9.(2023·浙江嘉興·一模)地球與火星都是太陽系的大行星,都有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水分,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有人便據(jù)此推出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這一推理(

)A.運用了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 B.在事物結構和功能間進行了類比C.是前提蘊含結論的必然推理 D.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或然的【答案】D【詳析】D:類比推理就是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關于地球和火星的推理是類比推理,屬于或然推理,結論不一定正確,D正確。A:歸納推理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而該推理屬于類比推理,A排除。B:這一推理并沒有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B排除。C:該推理屬于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C排除。故本題選D。10.(2024·浙江臺州·一模)傳統(tǒng)觀點認為,不嚴加管教會慣壞孩子,因此,不少家長會在孩子言行不當時“打屁股”懲罰一下。對此,研究者對16萬名兒童在過去5年里的經(jīng)歷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打屁股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造成智商低、攻擊性行為高等多種負面影響。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本身不聽話且更容易惹禍的孩子更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嚴厲懲罰B.研究報告稱,全球大約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經(jīng)歷C.最新調(diào)查顯示,智商相對較低的孩子經(jīng)常被家長打屁股D.被打屁股打大的小孩子,長大后更有可能出現(xiàn)反社會心理【答案】D【詳析】D:材料“打屁股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造成智商低、攻擊性行為高等多種負面影響”,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因此前件真,后件才能為真,D符合題意。AB:不聽話且更容易惹禍的孩子、全球大約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經(jīng)歷和智商低、攻擊性行為高無因果關系,AB不符合題意。C:智商相對較低的孩子經(jīng)常被家長打屁股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可以必然的肯定前件,根據(jù)該選項,無法判斷,智商低是不是被家長大屁股的結果,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1.(2024·浙江臺州·一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議論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仔細想來卻又疑竇叢生。關于下列語句分析正確的是①小明對媽媽說“我要去動物園?!眿寢屨f:“家里的貓貓狗狗還不夠你看的嗎?”媽媽的回答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②“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這句話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所有植物都需要呼吸,所有需要呼吸的都是生物,所以,有些生物不是植物。這個推理符合三段論的規(guī)則④“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飛。我有翅膀嗎?沒有,所以我也沒辦法飛。”這個推理屬于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析】①: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換議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做“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小明對媽媽說“我要去動物園?!眿寢屨f:“家里的貓貓狗狗還不夠你看的嗎?”媽媽的回答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①正確。②:矛盾律要求人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他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拔覉孕乓晃徽苋说拿?,‘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這句話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正確。③: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所有植物都需要呼吸,所有需要呼吸的都是生物,所以,兩個前提都是肯定的,結論有些生物不是植物是否定的,這個推理不符合三段論的規(guī)則,③錯誤。④: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件和后件的關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叭绻矣谐岚?,我就能飛。我有翅膀嗎,沒有,所以我也沒辦法飛。”我沒有辦法飛,否定前件不屬于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④錯誤。故本題選A。12.(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觀察漫畫中的推理(明白了!空氣是按人頭分配的,山上人少,所以,空氣也就少啦?。?。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推理因為前提不真實,所以是一個假言推理②該推理因為前提不真實,導致其結論并不可靠③雖然該推理的結論是錯誤的,但結構并無錯誤④該推理的結論并不必然為真,因此是或然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析】①:假言推理指的是依據(jù)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zhì)進行的推理,而不能認為因為前提不真實,所以是一個假言推理,①表述有誤。②③:要確保得到真實的結論,演繹推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作為推理根據(jù)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如果前提虛假,由前提推出的結論就不能保證真實可靠。二是推理結構正確?!翱諝馐前慈祟^分配的,山上人少,空氣也少”,雖然推理結構并無錯誤,但因為該推理中的前提“空氣是按人頭分配的”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故該推理因為前提不真實,導致其結論并不可靠,②③符合題意。④:形式邏輯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有必然聯(lián)系的角度,將推理分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而不是依據(jù)推理的結論是否必然為真來區(qū)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故選項說法錯誤。因為演繹推理無論結論是否為真,都是必然推理,④排除。故本題選C。二、非選擇題13.(2024·浙江杭州·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如夢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有對白,不僅顯示了宋詞的語言魅力,還可以從作者與卷簾人的對話中體會到嚴謹?shù)倪壿嬎季S。請指出其中的邏輯規(guī)則與方法,并說明理由。【答案】運用了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和矛盾律。如果海棠受到風吹雨打,就變得“紅花凋零,綠葉繁茂”。昨夜海棠受到了風吹雨打。所以,海棠應是“綠肥紅瘦”?!熬G肥紅瘦”與“海棠依舊”是互相矛盾的,兩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然前者為真,后者自然為假。〖祥解〗背景素材:宋詞的語言魅力考點考查: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矛盾律等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要求指出材料宋詞中的邏輯規(guī)則與方法,并說明理由,需要調(diào)用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矛盾律等有關知識,結合詩詞分析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昨夜雨疏風驟,應是綠肥紅瘦!→可聯(lián)系充分條件判斷推理;如果海棠受到風吹雨打,就變得“紅花凋零,綠葉繁茂”。昨夜海棠受到了風吹雨打。所以,海棠應是“綠肥紅瘦”。關鍵詞②: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應是綠肥紅瘦!→可聯(lián)系矛盾律,說明“綠肥紅瘦”與“海棠依舊”是互相矛盾的,兩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然前者為真,后者自然為假。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4.(2023·浙江嘉興·一模)近日,銘心追夢——“八八戰(zhàn)略”實施二十周年藝術特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展。展覽展出了88件美術書法作品,藝術家通過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構思和筆法賦形、賦彩,熱情謳歌了“八八戰(zhàn)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動實踐,詮釋了其深刻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讓真理的光芒和實踐的偉力在筆墨丹青中變得可觸可感。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從“思維基本形態(tài)的特征”的角度,簡析藝術家是如何詮釋“八八戰(zhàn)略”深刻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的。(2)有人參觀展覽后,發(fā)表如下觀點:“八八戰(zhàn)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優(yōu)秀作品,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是優(yōu)秀作品,所以,“八八戰(zhàn)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請分析這一推理結構?!敬鸢浮?1)藝術家運用形象思維,詮釋了“八八戰(zhàn)略”的深刻內(nèi)涵,通過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構思和筆法賦形、賦彩,以感性形象作為基本單元,以運行方式的想象性,熱情謳歌了“八八戰(zhàn)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動實踐,注重思維表達的情感性。(2)這是一個三段論推理,這個推理結構違反了“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規(guī)則,犯了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祥解〗背景素材:“八八戰(zhàn)略”實施二十周年藝術特展考點考查:思維基本形態(tài)的特征、三段論推理等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析】(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為“簡析藝術家是如何詮釋‘八八戰(zhàn)略’深刻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的”,需要調(diào)用“思維基本形態(tài)的特征”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藝術家通過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構思和筆法賦形、賦彩,熱情謳歌了“八八戰(zhàn)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動實踐→可聯(lián)系運用了“形象思維”,說明藝術家以運行方式的想象性,熱情謳歌了“八八戰(zhàn)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動實踐,注重思維表達的情感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分析“‘八八戰(zhàn)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優(yōu)秀作品,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是優(yōu)秀作品,所以,‘八八戰(zhàn)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這一推理結構,需要調(diào)用三段論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八八戰(zhàn)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優(yōu)秀作品,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是優(yōu)秀作品,所以,“八八戰(zhàn)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可聯(lián)系這是一個三段論推理,說明該推理違反了“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規(guī)則,犯了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專題14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與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樹立科學思維觀念(5年2考)2023浙江卷:考查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024浙江卷:考查思維的能動性等。1.高考命題主要考查明確思維的基本形態(tài)和特征;能正確區(qū)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正確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能正確認識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規(guī)律。選擇題??碱}型,主觀題則多見與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融合考查。2.高考命題主要考查掌握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的類型與性質(zhì);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是高考的命題熱點;題型分為選擇題和主觀題??键c2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5年6考)2024浙江卷:考查性質(zhì)判斷換位推理的周延性;2024浙江卷:考查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種有效的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真假值;2023浙江卷:考查類比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三段論;2023浙江卷:考查歸納與類比推理的相關知識。??键c1樹立科學思維觀念一、選擇題1.(2023·浙江·高考真題)近日,6歲萌娃因熟背《滕王閣序》獲免票游滕王閣的新聞登上了熱榜。有人認為,6歲兒童熟誦《滕王閣序》很大程度上是機械背誦,而機械背誦不利于好奇心與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假設以下陳述為真,對上文觀點反駁最有力的是(

)A.以前曾有4歲的萌娃背《滕王閣序》贏得免票而上熱榜的事件B.小孩子愛背就背,不愛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強迫,就沒必要較真C.兒童本來就應該免費游覽,而不是等他們熟背《滕王閣序》才免票D.背通有一定難度的古詩文,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激發(fā)其好奇心【答案】D【詳析】A:材料中6歲萌娃因熟背《滕王閣序》獲免票游滕王閣的新聞登上了熱榜,而選項A中曾有4歲的萌娃背《滕王閣序》贏得免票而上熱榜,與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屬于同類事件,與材料中的思維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駁材料觀點,A排除。B:材料觀點強調(diào)機械背誦的弊端,而B選項中“小孩子愛背就背,不愛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強迫,就沒必要較真”強調(diào)背不背的問題,屬于“偷換論題”,不能反駁材料觀點,B排除。C:材料觀點強調(diào)機械背誦的弊端,而C選項“兒童本來就應該免費游覽,而不是等他們熟背《滕王閣序》才免票”,強調(diào)兒童免票不免票的問題,屬于“偷換論題”,不能反駁材料觀點,C排除。D:材料觀點強調(diào)機械背誦的弊端,D選項強調(diào)背通古詩文的優(yōu)點,與材料觀點相互矛盾,形成鮮明的對比,違背了思維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駁材料觀點,D正確。故本題選D。2.(2024·浙江·高考真題)起初,我們主要靠感官認識世界,所獲信息中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這便是“眼見為實”的由來。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遠超我們感官的極限,為探索其奧秘我們必須不斷發(fā)明工具,這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之一。如果以上陳述為真,可必然得出(

)①人類關于世界的認識,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②只有借助工具,人類才能認識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③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④除了人類,任何其他動物都不能發(fā)明或利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析】①:材料中強調(diào)我們主要靠感官認識世界,所獲信息中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不等于人類關于世界的認識,7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選項違背了同一律,①排除。④:材料中強調(diào)的是發(fā)明工具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之一;而選項除了人類,任何其他動物都不能發(fā)明或利用工具,偷換了論題,違背了同一律,④排除。②: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遠超我們感官的極限,為探索其奧秘我們必須不斷發(fā)明工具,說明借助工具是人類認識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的必要條件,②正確。③:為了探索宇宙和微小粒子奧秘,人類必須不斷發(fā)明工具,說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③正確。故本題選C??键c2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一、選擇題3.(2024·浙江·高考真題)古代邏輯學家墨子曾討論過有效推理中的詞項周延規(guī)則。他說:“乘馬,不待周(周:全部)乘馬然后為乘馬也;有乘于馬,因為乘馬矣。逮至不乘馬,待周不乘馬而后不乘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該規(guī)則的是(

)A.他熱愛登山,因此,他至少登過一座山 B.他不吃魚,因此,他不吃任何魚C.他馴過馬,因此,他可能馴過烈馬 D.他不尊重長者,因此,長者不被他尊重【答案】B【詳析】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需騎一切馬才算騎馬,只要有騎過馬,就可以說騎馬了。但是必需不騎一切馬,才算不騎馬。這里一個是斷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對象(周延),一個是斷定了所反映對象的部分(不周延)”。A:“熱愛登山”表達的是登山這項運動的熱愛,不能表示他至少登過一座山,A不符合題意。B:根據(jù)題干可知“他不吃魚”斷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對象,他必需不吃一切魚,才算“他不吃魚”,因此他不吃任何魚,B符合題意。C:只要他訓過任何一種馬,就可以說“他馴過馬”,故他可能馴過烈馬,有可能沒有馴過烈馬,C不符合題意。D:按照題干規(guī)則,“他不尊重長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長者”,而不是“長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2024·浙江·高考真題)“如果寒潮到來,氣溫就會明顯下降。”由此可推出(

)A.氣溫明顯下降,那么寒潮到來B.氣溫沒明顯下降,那么寒潮沒到來C.要么寒潮到來,要么氣溫明顯下降D.除非寒潮到來,否則氣溫不會明顯下降【答案】B【詳析】A:“如果寒潮到來,氣溫就會明顯下降。”這是一個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皻鉁孛黠@下降,那么寒潮到來”這是運用了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是錯誤的推理,A錯誤。B:本項是運用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種有效的推理,B正確。C:“要么寒潮到來,要么氣溫明顯下降”,這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表明“寒潮到來”與“氣溫明顯下降”只能選其一。而“如果寒潮到來,氣溫就會明顯下降?!北砻饔小昂钡絹怼边@情況一定會有“氣溫就會明顯下降”這種情況,C錯誤。D:“除非寒潮到來,否則氣溫不會明顯下降”可推出“只有寒潮到來,氣溫才會明顯下降”,“寒潮到來”是“氣溫下降”的必要條件,而材料中“寒潮到來”是“氣溫就會明顯下降”的充分條件,二者表述意思不一致,D錯誤。故本題選B。5.(2023·浙江·高考真題)欲望和意愿是人與人工智能(AI)的最大差異,AI可以寫詩畫畫,但只有在接受人的指令后才會執(zhí)行這些藝術活動,其自身并不具備做這些的沖動與意愿。AI是藝術作品,而非藝術家。如果以上陳述為真,能合乎邏輯地推出(

)①有些會寫詩畫畫的不是藝術家②只有藝術家才有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③離開人的指令,AI將一事無成④有些藝術作品可以創(chuàng)作新的藝術作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析】①:全稱、單稱與特稱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表達:全稱→單稱→特稱。如果全稱為真,那么單稱和特稱也一定為真;如果單稱為真,特稱一定為真,AI可以寫詩畫畫,AI不是藝術家,據(jù)此可推出“有些會寫詩畫畫的不是藝術家”,①正確。②:依材料,如果自身不具備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就不是藝術家,這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根據(jù)有效式否定后件式,無后必無前,可以推斷藝術家具備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但不能推導出“只有藝術家才有寫詩畫畫的沖動與意愿”,②錯誤。③:“AI只有接受指令后才可以寫詩畫畫”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否定前件否定后件,據(jù)此可推出離開人的指令,AI不能寫詩畫畫,但不能斷定AI將一事無成,③錯誤。④:如果單稱為真,特稱一定為真,依材料,AI是藝術作品,AI可以寫詩畫畫,據(jù)此可以推出“有些藝術作品可以創(chuàng)作新的藝術作品”,④正確。故本題選B。6.(2023·浙江·高考真題)漫畫《相似》(作者:張昕)告訴我們(

)①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類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屬性越接近本質(zhì)屬性,類比的可靠性越高③事物的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

④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析】②③:漫畫中樹與樹之間、人與人之間,既有相似,也有差異,可知事物的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在進行類比時,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或相似屬性,又要看到它們的屬性之間的差異性,它們的相同屬性越接近本質(zhì)屬性,類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題意。①:漫畫體現(xiàn)的是作為類比推理根據(jù)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zhì)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而不是強調(diào)類比的根據(jù)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題意。④:漫畫反映了事物之間的相似與差異,沒有體現(xiàn)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2023·浙江·高考真題)“有的M島人都說謊,K不是M島人,所以,K不說謊?!奔俣ㄟ@個三段論的兩個前提都是真實的,那么,這個三段論(

)A.是有效的 B.犯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C.犯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 D.犯小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答案】B【詳析】AB:大項或小項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說謊作為大項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結論中周延了,因此,這個三段論犯了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是無效的,B正確,排除A。C:中項不周延是指三段論中的中項,在大、小前提中一次也不周延以致無法必然推出結論的錯誤邏輯。有的M島人都說謊,在此M島人不周延,而K不是M島人,這句話中M島人是周延的,因此,符合作為中項至少周延一次,所以,這個三段論并沒有犯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排除C。D:材料中的三段論犯的是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而不是犯小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排除D。故本題選B。二、非選擇題8.(2023·浙江·高考真題)核桃形狀酷似人的大腦,因此吃核桃補腦。這一說法是否具有科學性?西班牙某研究所做了實驗,研究人員邀請771名中學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100天后,學生的注意力功能、流體智力(如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且吃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6個月后,學生的反應時間減少了11.26毫秒,流體智力評分增加了1.78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癥狀評分減少了2.18分;另一項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的α-亞麻酸指標升高了0.03%。研究人員因此認為,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亞麻酸在大腦的發(fā)育中起了作用。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推理類型;實驗運用了何種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邏輯方法。(2)舉出一個理由,對實驗結論的可靠性提出質(zhì)疑?!敬鸢浮?1)類比推理和歸納推理(或答出“不完全歸納推理”);共變法。(2)①除了吃核桃,可能還吃了其他對認知能力等產(chǎn)生影響的食物。②除了吃核桃,可能還存在其他影響認知水平的因素,并且也在發(fā)生變化。③可能存在樣本容量不足,實驗跨度時間過短等情況。④可能難以確認α-亞麻酸指標升高,與人的認知能力等的提高存在因果關系。⑤可能因為吃核桃而獲得心理暗示,從而對多動癥等各項評分產(chǎn)生主觀因素的影響。〖祥解〗背景素材:吃核桃補腦的邏輯推理示例考點考查:歸納與類比推理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yǎng):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詳析】(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分別指出材料中使用的推理類型;實驗運用了的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邏輯方法。第二步:審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鏈接教材知識。有效信息:研究人員邀請771名中學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一段時間后注意力功能等水平都有所提高,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的α-亞麻酸指標升高了0.03%,所以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亞麻酸在大腦的發(fā)育中起了作用→可聯(lián)系類比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邏輯方法是采用了共變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小題是開放試題,要求舉出一個理由,對實驗結論的可靠性提出質(zhì)疑。參考角度:吃了其他對認知能力等產(chǎn)生影響的食物、其他影響認知水平的因素;樣本容量不足,實驗跨度時間過短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展開舉例,言之有理即可。一、單項選擇題1.(2024·浙江紹興·三模)西紅柿是由蘋果綠變紅的,當它是綠變紅的時候,它就是由綠變紅的。當它是綠的時候,它就是綠的。而當它成為紅的時候,它就是紅的了。當然,它會有不綠不紅的時候,不錯,當它不綠不紅的時候,它就是不綠不紅的。這一論斷(

)①在“A”與“非A”選擇一假

②遵循了思維的確定性要求③在“A”與“非A”選擇一真

④正確反映事物的變化發(fā)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析】②④:材料中對西紅柿顏色變化的論斷正確反映事物的變化發(fā)展,遵循了思維的確定性要求,其內(nèi)容公式是“A”是“A”,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②④符合題意。①③:材料中有關西紅柿的論斷遵循了思維同一律原則,強調(diào)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不涉及矛盾律和排中律,①③與題意不符。

故本題選C。2.(2024·湖南·一模)2024年1月,某社區(qū)在一學校操場上舉辦趣味運動會活動——自行車慢騎賽,參賽者3人,各占一個賽道,最慢到達者獲冠軍。賽程過半,甲說:“1號將獲冠軍。”乙說:“3號將獲冠軍?!北f:“3號不可能獲冠軍?!倍≌f:“2號不可能獲冠軍?!苯Y果顯示,冠軍只有一個,四人中只有兩人判斷正確,他們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丙和丁【答案】B【詳析】A:根據(jù)題目要求,冠軍只有一個,甲和乙的話相矛盾,不可能兩人均判斷正確,A不符合題意。B:乙和丙的話相矛盾,排中律要求“A”與“非A”必有一真,可知乙和丙必有一個正確,假設乙正確,甲和丙與之矛盾,所以甲和丙判斷不正確,丁與乙不矛盾,可以推出丁正確;按照題目所說“四人中有兩人判斷正確”,可得出乙、丁判斷正確,B符合題意。CD:假設丙正確,只有乙與之矛盾,甲和丁與丙都不矛盾,那么判斷正確的應該是三個人,與題目要求不符,CD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2024·浙江紹興·二模)有研究表明,對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討厭自己,而東方孩子更多認為是父母的關愛。由此可推出(

)A.西方孩子比東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B.東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C.只要西方父母對其孩子進行限制性管教,孩子便會討厭D.西方孩子沒覺得父母討厭自己,則其父母一定沒有限制性管教【答案】D【詳析】AB: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根據(jù)推理規(guī)則,不能推出西方孩子比東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也不能推出東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AB不合題意。C:材料強調(diào)對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討厭自己,并不是說孩子討厭父母對其進行限制性管教,C不合題意。D: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因此,西方孩子沒覺得父母討厭自己,則其父母一定沒有限制性管教,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2024·浙江·模擬預測)下列是2023年10月18日,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fā)表的演講中的名言:①世界好,中國才會好。②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③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④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xié)調(diào)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對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屬于簡單判斷,其換位推理為“中國好,世界才會好”②屬于假言判斷,與“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邏輯要義一致③屬于復合判斷中的聯(lián)言判斷,其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斷都為真④屬于假言判斷,其推理的有效式包括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析】①:“世界好,中國才會好”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應當歸類為復合判斷,而不是簡單判斷,①排除。②:“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眾人拾柴火焰高”中“眾人拾柴”是“火焰高”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也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二者邏輯要義一致,②正確。③:“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屬于聯(lián)言判斷,斷定了“靠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與“靠的是駝隊和善意”同時存在,其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斷都為真,③正確。④:“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xié)調(diào)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即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xié)調(diào)的行動”,必定會有“天塹變通途”,其推理的有效式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④錯誤。故本題選C。5.(2024·浙江金華·三模)目前許多市民的出行意愿較高。五一假期前,東東和陽陽約定:如果能訂到4月30日的機票,他們就一起去四川成都。據(jù)此,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①東東和陽陽沒有訂到當日機票,他們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②東東和陽陽沒有訂到當日機票,他們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③東東和陽陽沒有一起去成都,因為他們沒有訂到當日機票④東東和陽陽一起去成都了,他們一定是訂到了當日機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析】“如果能訂到4月30日的機票,他們就一起去四川成都?!睂儆诔浞謼l件假言判斷推理,其有效式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①:“東東和陽陽沒有定到當日機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們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說法錯誤,①排除。②:“東東和陽陽沒有定到當日機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們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說法正確,②正確。③:“東東和陽陽沒有一起去成都”否定后件就必然否定前件,因此,“他們沒有定到當日機票”說法正確,③正確。④:“東東和陽陽一起去成都了”肯定后件并不能必然肯定前件,“他們一定是定到了當日機票”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C。6.(2024·浙江·三模)學習論語,啟智潤心。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此解讀,可以必然推出的結論是(

)①吾施于人的,定為吾所欲的

②除非己所欲,否則不施于人③若為己所欲,則必定施于人

④不施于人的,定為己所不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這是一個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其推理的有效式是如果肯定了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后件;如果否定了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前件,所以此話可以必然推出的結論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施加到別人身上的,是我自己想要的東西。①:“吾施于人的,定為吾所欲的”意思是我施加到別人身上的,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東西,符合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的有效式否定后件否定前件,①符合題意。②:“除非己所欲,否則不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符合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前件肯定后件,②符合題意。③:“若為己所欲,則必定施于人”意思是我想要的東西,就一定施加到別人身上,這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而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所以此結論不必然,③排除。④:“不施于人的,定為己所不欲”意思是不施加給別人的,就一定是自己不想要的,這是肯定后件肯定前件,而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推理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所以此結論不必然,④排除。故本題選A。7.(2024·浙江嘉興·二模)有人說,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類了不起的心智能力。下列推理符合規(guī)則的是(

)A.有些中學生不是團員,所以,有些團員不是中學生B.優(yōu)秀干部都是廉潔的,我是廉潔的,所以,我是優(yōu)秀干部C.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我年滿18周歲,所以,我有選舉權D.要么支持甲,要么反對甲,小明不反對甲,所以,小明支持甲【答案】D【詳析】A:在前提中主項“中學生”沒有斷定其全部的認識對象,是不周延的,而在換位之后“中學生”斷定了其全部的認識對象,是周延的,所以不符合邏輯規(guī)則,故A不選。B:在該三段論中,中項“廉潔”都是不周延的,犯了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故B不選。C:該推理為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正確形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而材料卻是肯定了前件“年滿18周歲”,所以不是正確的推理形式,故C不選。D:該推理為不相容選言推理,不相容選言推理的有效式為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材料中否定了一部分選言支,即不反對甲,結論就肯定了另一部分選言支,即小明支持甲,故D正確。故本題選D。8.(2024·浙江·模擬預測)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環(huán)境誘使植物種子發(fā)生基因變異,進而培育農(nóng)作物新品種的高新技術。將水稻幼苗在太空環(huán)境下與在地面環(huán)境下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莖稈、葉片會發(fā)生很多不同的變化,探尋水稻種子的“太空綜合癥”,尋求真實原因。太空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運用了(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求同求異并用法【答案】B【詳析】B:求異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現(xiàn)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xiàn),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xiàn),而在這兩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因素A不同,其他相關因素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xiàn)象a有因果聯(lián)系。將水稻幼苗在太空環(huán)境下與在地面環(huán)境下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莖稈、葉片會發(fā)生很多不同的變化,探尋水稻種子的“太空綜合癥”,尋求真實原因。太空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運用了求異法,B正確。ACD:材料中未涉及求同法、共變法和求同求異并用法,ACD排除。故本題選A。9.(2023·浙江嘉興·一模)地球與火星都是太陽系的大行星,都有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水分,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有人便據(jù)此推出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這一推理(

)A.運用了探求因果聯(lián)系的方法 B.在事物結構和功能間進行了類比C.是前提蘊含結論的必然推理 D.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或然的【答案】D【詳析】D:類比推理就是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關于地球和火星的推理是類比推理,屬于或然推理,結論不一定正確,D正確。A:歸納推理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而該推理屬于類比推理,A排除。B:這一推理并沒有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B排除。C:該推理屬于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C排除。故本題選D。10.(2024·浙江臺州·一模)傳統(tǒng)觀點認為,不嚴加管教會慣壞孩子,因此,不少家長會在孩子言行不當時“打屁股”懲罰一下。對此,研究者對16萬名兒童在過去5年里的經(jīng)歷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打屁股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造成智商低、攻擊性行為高等多種負面影響。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本身不聽話且更容易惹禍的孩子更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嚴厲懲罰B.研究報告稱,全球大約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經(jīng)歷C.最新調(diào)查顯示,智商相對較低的孩子經(jīng)常被家長打屁股D.被打屁股打大的小孩子,長大后更有可能出現(xiàn)反社會心理【答案】D【詳析】D:材料“打屁股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造成智商低、攻擊性行為高等多種負面影響”,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因此前件真,后件才能為真,D符合題意。AB:不聽話且更容易惹禍的孩子、全球大約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經(jīng)歷和智商低、攻擊性行為高無因果關系,AB不符合題意。C:智商相對較低的孩子經(jīng)常被家長打屁股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可以必然的肯定前件,根據(jù)該選項,無法判斷,智商低是不是被家長大屁股的結果,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1.(2024·浙江臺州·一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議論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仔細想來卻又疑竇叢生。關于下列語句分析正確的是①小明對媽媽說“我要去動物園?!眿寢屨f:“家里的貓貓狗狗還不夠你看的嗎?”媽媽的回答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②“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這句話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所有植物都需要呼吸,所有需要呼吸的都是生物,所以,有些生物不是植物。這個推理符合三段論的規(guī)則④“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飛。我有翅膀嗎?沒有,所以我也沒辦法飛。”這個推理屬于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析】①: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換議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做“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小明對媽媽說“我要去動物園?!眿寢屨f:“家里的貓貓狗狗還不夠你看的嗎?”媽媽的回答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①正確。②:矛盾律要求人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他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拔覉孕乓晃徽苋说拿裕灰嘈湃魏稳说脑挕边@句話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正確。③: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