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0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0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0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0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10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與發(fā)展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回到正確軌道的起先,是中國共產黨各個方面工作發(fā)生歷史性轉折的開端?!痹摃h是(A)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解析: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途,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宏大轉折。故答案為A。2.1978年底,鄧小平在一次中心工作會議上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假如一切從本本動身,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朝氣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逼渖钸h意義是(D)A.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B.標記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開端C.建立開放的市場經濟是當前主要任務D.要不懈地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解析: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的是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故A項錯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開端的標記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故B項錯誤;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始于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故C項錯誤;由材料信息“假如一切從本本動身,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可知,鄧小平認為:一個執(zhí)政黨必需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方能生氣勃勃,故D項正確。3.80年頭初期農村盛傳一些民謠:“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飯?!薄敖粔驀业?,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薄稗r業(yè)實行大包干,糧食年年都翻番。”這反映出(A)A.下放權力解放了生產力 B.農夫獲得土地全部權C.市場經濟兼顧各方利益 D.土地流轉有利于致富解析: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農村接連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獲得農業(yè)經營自主權的農夫勞動生產主動性大為提高,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故A項正確。4.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確定,把集體無法播種的土地借給社員種麥、種菜。在借地的基礎上,有些地方實行包產到組,有的搞了包產到戶。這(B)A.表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全面綻開B.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fā)展C.變更了農村的人民公社體制D.系統(tǒng)訂正了農村的“左”傾錯誤解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全面綻開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故A項錯誤;材料內容有利于提高農夫生產主動性,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故B項正確;人民公社體制是在1983年撤銷的,故C項錯誤;1973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材料內容出現在“左”傾錯誤嚴峻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不能系統(tǒng)訂正農村的“左”傾錯誤,故D項錯誤。5.改革開放是新時期黨和政府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舉措。20世紀80年頭,我國曾在改革中實踐農夫“離土不離鄉(xiāng),進廠不進城”的道路。這條道路是(B)A.大力發(fā)展高效農業(yè) B.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C.大力推行聯產承包 D.限制農夫進城打工解析:由“離土不離鄉(xiāng),進廠不進城”可知,農夫可以不從事農業(yè),而進廠從事工業(yè)生產,但又并未進城務工,說明農夫是就地工作,進了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故選B項。6.1984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轉向城市,主要是進行國有企業(yè)改革,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A)A.增加企業(yè)活力 B.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C.加強安排管理 D.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解析:1984年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確定》,提出把增加企業(yè)活力作為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故A項正確;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時間不對,故B項錯誤;國有企業(yè)改革屬于改革僵化的安排經濟體制的內容,發(fā)展的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重視市場的作用,故C項錯誤;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屬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不屬于國有企業(yè)改革,故D項錯誤。7.下圖是“1979—1985年中國汲取和利用外資總額”示意圖,與之親密相關的歷史事務有(A)①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②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③開拓沿海經濟開放區(qū)④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地區(q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是在1980年,故①正確;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故②正確;開拓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是在1985年,故③正確;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地區(qū)是在1992年,故④錯誤。故A項符合題意。8.據下圖推斷中國進出口總額起先出現較快增長的年頭,與此同步發(fā)生的重大事務是(B)A.設立四個經濟特區(qū) B.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C.開發(fā)上海浦東地區(qū)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解析:留意題干關鍵信息“起先出現”,分析圖表材料可以推斷1984年起中國進出口總額呈大幅度增長,其緣由與這一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有關。A、C、D三項分別是1980年、1992年、2001年,與材料信息不符。故選B。9.21世紀初中國對外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標記性事務是加入(D)A.聯合國 B.亞太經合組織C.不結盟運動 D.世界貿易組織解析:1971年,中國復原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故A項錯誤;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時間不對,故B項錯誤;1992年,中國被吸納為不結盟運動視察員國,但沒有加入不結盟運動,故C項錯誤;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標記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標記著世界大市場對中國的開放,故D項正確。10.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殊行政區(qū)。在特殊行政區(qū)內實行的制度依據詳細狀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guī)定?!边@一規(guī)定說明白“一國兩制”(C)A.構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開放的指導方針C.有了憲法保證 D.構想得到了勝利實踐解析:材料中“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可見“一國兩制”方針有了憲法保證。11.《告臺灣同胞書》的發(fā)表在當時引起巨大的反響,被看成是海峽兩岸關系由對立走向對話的第一步。這主要是因為它(C)A.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B.重申“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C.宣布采納和平方式統(tǒng)一祖國D.提倡兩黨之間進行對等談判解析:“一國兩制”的構想不是出自《告臺灣同胞書》,是由鄧小平提出,故A項解除?!皟砂毒鶊猿忠粋€中國的原則”,屬于九二共識,不符合《告臺灣同胞書》的時間,故B項解除。提倡兩黨之間進行對等談判,不符合《告臺灣同胞書》的史實,故D項解除。12.2024年11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洪秀柱表示承認“九二共識”贊同“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這表明(A)①祖國和平統(tǒng)一符合中華民族的心愿②“一個中國”原則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③“臺獨”缺乏歷史依據和政治基礎④此次訪問為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同等對話創(chuàng)建了條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國共雙方都強調“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符合兩岸人民的心愿,①正確;“一個中國”的原則,有利于祖國統(tǒng)一,民族復興,兩岸和平,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要求,故②正確;歷史上兩岸同屬一家,同宗同源,語言文化相通,二戰(zhàn)后日本無條件倒戈,以文件的形式確認臺灣回來祖國。而且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③正確;“習洪會”再次確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在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為兩岸、兩黨和平對話創(chuàng)建了條件,④正確。故A項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6分,第14題26分,共52分)1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改革成為時代的主旋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78年11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夫簽下“生死狀”,實行包產到戶,揭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心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確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獙幙芍骶帯吨袊洕l(fā)展史》材料二:要使企業(yè)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發(fā)展的實力,成為具有確定權利和義務的法人?!泄仓行摹蛾P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確定》(1984年)材料三:實踐的發(fā)展和相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3)材料三中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在哪次會議上提出的?(4)依據上述材料,概括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主要特點。答案:(1)措施: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效:調動了農夫的生產主動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任答兩點即可)(2)中心環(huán)節(jié):擴大企業(yè)自主權,增加企業(yè)活力。(3)會議:中共十四大。(4)特點:從農村到城市(或從農業(yè)到國有企業(y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或從改革安排經濟體制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析:第(1)題,依據“包產到戶”進行分析。第(2)題,依據所學學問回答即可。第(3)題,從材料信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斷是中共十四大。第(4)題,綜合三則材料反映的事務回答。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實現祖國統(tǒng)一,是海峽兩岸的神圣職責,也是全世界全部酷愛祖國的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希望李登輝先生從現實動身,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順應民意,擔當起歷史的責任,為祖國統(tǒng)一、民族振興作出貢獻。材料二:20世紀20年頭末,聞一多先生以悲憤的心情寫下了《七子之歌》。詩中將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個孩子,盼望著他們回到祖國的懷抱。(1)結合材料一,為什么說“實現祖國統(tǒng)一,是海峽兩岸的神圣職責”?(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學問,分析1945年以來,香港、澳門和臺灣三地與祖國大陸的關系發(fā)生的重大變更。(3)我國政府在對臺灣和香港、澳門的政策方面有何異同?答案:(1)臺灣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