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天津市北辰區(qū)華辰學校高一(上)月考地理試卷(10月份)_第1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北辰區(qū)華辰學校高一(上)月考地理試卷(10月份)_第2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北辰區(qū)華辰學校高一(上)月考地理試卷(10月份)_第3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北辰區(qū)華辰學校高一(上)月考地理試卷(10月份)_第4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北辰區(qū)華辰學校高一(上)月考地理試卷(10月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天津市北辰區(qū)華辰學校高一(上)月考地理試卷(10月份)一、單選題(35*2=70)1.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分,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它主要設備由著陸器和月球車組成。以下選項,屬于自然天體的是()A.月球 B.月球車 C.隕石 D.宇宙飛船天文現象凌日是指太陽被一個小的暗星體遮擋。此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看到一個小黑圓點在日面緩慢移動,這就是凌日現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在太陽系中,能造成凌日現象的行星有()A.金星、火星 B.水星、金星 C.土星、木星 D.天王星、海王星3.有時,通訊衛(wèi)星也會出現凌日現象,當通訊衛(wèi)星凌日時,可能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是()A.手機信號加強 B.手機自動關機 C.有線電視出現黑屏 D.衛(wèi)星電視節(jié)目中斷4.行星表面引力過小難以形成大氣層,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條件之一,引力過大妨礙星球表面物質的運動,下列敘述與地球表面物體受到的地球引力有密切關系的是()A.地球的質量與體積適中 B.地球的晝夜更替周期適中 C.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 D.地球自轉周期適中5.歐洲天文學家首次發(fā)現一顆具備生命存在條件的太陽系外行星,科學家們的依據最可能是()A.此行星的表面比較平坦 B.此行星接受來自恒星的輻射能量 C.此行星上有巖石和土壤 D.此行星有液態(tài)水和適宜的溫度6.位于秦嶺以南的成都市區(qū)幾乎看不到太陽能裝置,其主要原因是()A.電能充足,不需要開發(fā)太陽能 B.陰雨天多,太陽能缺乏 C.緯度低,太陽輻射較弱 D.高樓林地,遮擋太陽光7.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推進,我國部分地區(qū)太陽能資源呈波動下降趨勢。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人口快速增長 B.土地迅速開發(fā) C.全球變暖加速 D.大氣污染加重讀太陽輻射能隨波長變化的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8.關于太陽輻射的描述,正確的是()A.太陽輻射以機械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 B.太陽輻射能量最強部分集中在可見光區(qū) C.太陽輻射的波長范圍為0.4~0.76微米 D.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到達地球9.關于太陽輻射對地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太陽放出的能量中到達地球成為地球表面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主要動力 B.煤、石油、核能等能源在形成過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陽輻射能 C.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大氣、水、生物和火山活動的主要動力 D.太陽能是目前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太陽能資源受晝夜、季節(jié)、緯度和海拔等自然條件的制約,以及天氣等隨機因素的影響。如圖為某地區(qū)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圖,太陽能熱水器在該地區(qū)使用廣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太陽能資源最貧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推測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最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如圖為“北半球某區(qū)域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變化圖”,圖示信息說明()A.黑子數增多時整個北半球降水增加 B.黑子數減少時整個北半球降水增加 C.黑子相對數與該區(qū)域降水呈負相關 D.太陽活動影響地球電離層13.下列現象與太陽輻射無關的是()A.地表水分的蒸發(fā) B.太陽能發(fā)電 C.煤炭、石油的形成 D.南北極地區(qū)的極光現象14.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圖和地球四個圈層構成示意圖。關于以下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上下兩側名稱分別為巖石圈和軟流層 B.③和④傳到②時,波速突然下降 C.圖中所示A、B、分別為生物圈、水圈 D.圖示B、C分別為巖石圈、水圈2010年3月以來,北大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發(fā)生大規(guī)?;鹕絿姲l(fā),火山灰蔓延使歐洲航空業(yè)蒙受重大損失,完成下面小題。15.火山是地球內部熾熱的融熔狀態(tài)的巖漿等物質沖出地表面所形成的山,這些巖漿主要分布在()A.地殼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16.有關巖漿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界面為古登堡界面 B.該界面處只有地震波的縱波能夠穿過 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 D.地震波在該界面附近的傳播速度自上而下明顯加快17.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讀20元人民幣上的風景圖,完成下面小題。18.該圖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是()A.2個 B.3個 C.4個 D.5個19.構成該景觀圖的最活躍的圖層是()A.水圈 B.大氣圈 C.生物圈 D.巖石圈20.關于地球大氣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①二氧化碳對地面有保溫作用②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氫③水汽和雜質集中在平流層大氣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讀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1.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2.地層④~①動物化石經歷的演化過程是()A.海生無脊椎—爬行動物—魚類、兩棲類動物 B.海生無脊椎—魚類、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 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魚類、兩棲類動物 D.爬行動物—魚類、兩棲類動物—海生無脊椎在山西某礦區(qū),工人們發(fā)現在礦燈照耀下,夾在頁巖地層中的煤層烏黑發(fā)亮,仔細辨認還能看出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樹干。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3.該煤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和最繁盛的動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葉蟲 B.中生代恐龍 C.新生代哺乳類 D.新生代人類24.該煤層形成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最可能是()A.濕冷的草原地區(qū) B.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 C.溫熱的森林地區(qū) D.干旱的陸地環(huán)境讀如圖所示地貌景觀,據此完成。25.組成物質及起伏狀態(tài)與其他三種明顯不同的地貌景觀是()A.① B.② C.③ D.④26.地貌景觀④屬于()A.風力堆積地貌 B.風力侵蝕地貌 C.冰川侵蝕地貌 D.流水侵蝕地貌27.四幅地貌景觀照片,需要拍攝者在高達40℃的高溫環(huán)境中拍攝的是()A.圖①和圖③ B.圖②和圖④ C.圖①和圖② D.圖③和圖④28.下列圖中名稱與相應外力作用的組合,正確的是()A.①蘑菇石——風沙侵蝕 B.②溶洞——海浪侵蝕 C.③三角洲——流水侵蝕 D.④沙丘——風力搬運29.如圖為“四幅地貌景觀示意圖”。圖中的地貌景觀與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相一致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如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0.甲地貌為()A.河谷 B.河漫灘 C.沖積扇 D.三角洲31.甲地貌的形成過程是()A.河水量變小,流速變快,泥沙沉積 B.遇地形阻擋,流速變慢,泥沙沉積 C.遇海水頂托,流速變快,泥沙沉積 D.河水出山口,流速變慢,泥沙沉積32.圖中城市①、②、③、④中,形成最早的城市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圖一為地震波典型時距曲線圖(表示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不同地震臺站所需的時間),圖二為地球的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3.關于左圖中地震波W1和W2,描述正確的是()A.W1可以通過Ⅳ圈層 B.W1傳播速度比較快 C.W2無法通過Ⅳ圈層 D.W2讓物體上下顛簸34.關于右圖中各圈層的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Ⅰ圈層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 B.Ⅱ圈層是由固體巖石組成的,為巖石圈 C.Ⅲ圈層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D.Ⅳ圈層的頂部為不連續(xù)面——莫霍界面35.依據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變化可知()①地震發(fā)生時,震區(qū)的人先感受到水平晃動,后感受到上下顛簸②在地幔,地震波傳播速度明顯增加③在古登堡界面,橫波完全消失,縱波速度突降④在地球內部,縱波傳播速度最快的位置屬于地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二、綜合題(10*3=30)36.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1)說出I層氣溫的變化特征,I層形成云雨的條件是。(2)Ⅱ層的厚度變化特點。(3)研究地球內部圈層的依據是,其在古登堡面以下傳播的規(guī)律是。(4)圖2中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當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為;若地點2的B地層含有珊瑚,當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為。(5)地點3缺失B巖層,有可能是當時地點3發(fā)生了地殼(抬升/下沉)。(6)若A地層中發(fā)現了大量的魚類化石,但沒有發(fā)現爬行動物化石,則該地層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質年代中的代。(7)下列關于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原始地球形成時就有了海洋和陸地B.地球生物由海洋向陸地擴展是以兩棲動物出現為標志C.喜馬拉雅山形成于中生代D.石炭紀時期蕨類植物繁榮,是重要的成煤時期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如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1)圖1中兩個不連續(xù)面A為,B為,B位于地下千米處。(2)若模式圖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曲線③代表的界面是對應圖1中的(不連續(xù)面字母)。(3)若模式圖表示太陽系,曲線①②③④為行星軌道,其中④為地球的公轉軌道,陰影部分為小行星帶,那么曲線①為的公轉軌道,曲線②為的公轉軌道(填行星名稱)。(4)若模式圖表示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代,當時動物大量盛行,從成礦角度來看是重要的時期。(5)若模式圖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的太陽活動是。3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1為河流地貌示意圖。材料二:我國四地景觀圖(圖2)。(1)材料一在河流上游甲處形成的地貌是,在其兩側容易發(fā)生的地質災害為,在出山口乙處形成的地貌為。(2)材料一河流丙岸為(凹/凸)岸,以流水作用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聚落主要分布于該岸。(3)材料二我國四地景觀圖中,屬于流水堆積地貌的是;屬于風力堆積地貌的是;屬于流水侵蝕地貌的是。

2023-2024學年天津市北辰區(qū)華辰學校高一(上)月考地理試卷(10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選題(35*2=70)1.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分,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它主要設備由著陸器和月球車組成。以下選項,屬于自然天體的是()A.月球 B.月球車 C.隕石 D.宇宙飛船【分析】天體是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窘獯稹拷猓篈、月球是自然天體,故正確。B、月球車是人造天體,不符合題意。C、隕石不屬于天體,不符合題意。D、宇宙飛船是人造天體,不符合題意。故選:A。天文現象凌日是指太陽被一個小的暗星體遮擋。此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看到一個小黑圓點在日面緩慢移動,這就是凌日現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在太陽系中,能造成凌日現象的行星有()A.金星、火星 B.水星、金星 C.土星、木星 D.天王星、海王星【分析】太陽系八大行星自內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窘獯稹拷猓焊鶕牧?,發(fā)生凌日現象的行星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公轉軌道的內側,因此水星和金星存在凌日現象,B正確,A、C、D錯誤。故選:B。3.有時,通訊衛(wèi)星也會出現凌日現象,當通訊衛(wèi)星凌日時,可能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是()A.手機信號加強 B.手機自動關機 C.有線電視出現黑屏 D.衛(wèi)星電視節(jié)目中斷【分析】太陽活動時,黑子和耀斑發(fā)射的電磁波會擾亂地球電離層,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短暫的中斷;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當高能帶電粒子流高速沖進兩極地區(qū)的高空大氣層時,會產生極光現象;許多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與太陽活動有關。日凌是太陽發(fā)出的強大的電磁輻射,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每年二分日前后,太陽穿過赤道,這段時間太陽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由于通訊衛(wèi)星多定點在赤道上空運行,在這期間,如果太陽、通信衛(wèi)星和地面衛(wèi)星接收天線恰巧又在一條直線上,那么太陽強大的電磁輻射會對衛(wèi)星無線電短波信號造成強烈的干擾。類似于太陽活動對于地球的影響?!窘獯稹拷猓篈、當通訊衛(wèi)星凌日時,擾亂手機信號,使手機信號減弱,不符合題意。B、當通訊衛(wèi)星凌日時不可能導致手機自動關閉,不符合題意。C、凌日不影響有線電視,不符合題意。D、當通訊衛(wèi)星凌日時,會擾亂地球電離層,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導致衛(wèi)星電視節(jié)目中斷,故符合題意。故選:D。4.行星表面引力過小難以形成大氣層,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條件之一,引力過大妨礙星球表面物質的運動,下列敘述與地球表面物體受到的地球引力有密切關系的是()A.地球的質量與體積適中 B.地球的晝夜更替周期適中 C.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 D.地球自轉周期適中【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有:外部條件:①太陽光照穩(wěn)定(太陽沒有明顯變化);②運行軌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轉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中);內部條件:③地表溫度適宜(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周期不長不短);④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且原始大氣經長期演化);⑤有液態(tài)水(地球內部熱量產生水汽,地球內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窘獯稹拷猓旱厍虻臅円垢嬷芷谶m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比較適中、地球自轉周期適中是地球具有適宜溫度的條件,B、C、D錯。地球的體積與質量適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經過漫長的大氣演化,形成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A對。故選:A。5.歐洲天文學家首次發(fā)現一顆具備生命存在條件的太陽系外行星,科學家們的依據最可能是()A.此行星的表面比較平坦 B.此行星接受來自恒星的輻射能量 C.此行星上有巖石和土壤 D.此行星有液態(tài)水和適宜的溫度【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有:外部條件:①太陽光照穩(wěn)定(太陽沒有明顯變化);②運行軌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轉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中);內部條件:③地表溫度適宜(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周期不長不短);④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且原始大氣經長期演化);⑤有液態(tài)水(地球內部熱量產生水汽,地球內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解答】解:由題,該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那么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具有相似性,具有液態(tài)的水,是以生物呼吸的大氣,適宜的溫度,故D對。行星的表面是否平坦、是否有巖石和土壤以及是否接受來自恒星的輻射能量,不是主要的原因,故ABC錯。故選:D。6.位于秦嶺以南的成都市區(qū)幾乎看不到太陽能裝置,其主要原因是()A.電能充足,不需要開發(fā)太陽能 B.陰雨天多,太陽能缺乏 C.緯度低,太陽輻射較弱 D.高樓林地,遮擋太陽光【分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1)緯度: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越大,輻射越強;(2)晝長:白晝時間越長,日照時數越長,輻射越強;(3)地勢:地勢越高,空氣稀薄,透明度越高,日照越強,輻射越強;(4)天氣:晴天大氣削弱作用弱,輻射強。【解答】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多陰雨天,云層深厚,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所以太陽能資源貧乏,B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成都不是因為電力充足,不需要開發(fā)太陽能,A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晴天時太陽輻射較強,C錯誤。太陽能板放在樓頂上,太陽光不受遮擋,D錯誤。故選:B。7.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推進,我國部分地區(qū)太陽能資源呈波動下降趨勢。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人口快速增長 B.土地迅速開發(fā) C.全球變暖加速 D.大氣污染加重【分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1)緯度: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越大,輻射越強;(2)晝長:白晝時間越長,日照時數越長,輻射越強;(3)地勢:地勢越高,空氣稀薄,透明度越高,日照越強,輻射越強;(4)天氣:晴天大氣削弱作用弱,輻射強?!窘獯稹拷猓弘S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大氣污染加劇,云層對太陽能削弱作用增強,因此導致太陽能資源呈波動下降趨勢,D正確。我國部分地區(qū)太陽能資源呈波動下降趨勢和人口、土地變化、全球變暖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讀太陽輻射能隨波長變化的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8.關于太陽輻射的描述,正確的是()A.太陽輻射以機械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 B.太陽輻射能量最強部分集中在可見光區(qū) C.太陽輻射的波長范圍為0.4~0.76微米 D.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到達地球【分析】太陽輻射是指太陽源源不斷的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的能量?!窘獯稹拷猓禾栞椛涫且环N電磁波而非機械波,A選項錯誤。由圖可知太陽輻射的能量分布在可見光部分最高,B選項正確。由圖可知,波長為0.4﹣0.76微米的是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而不是整個的太陽輻射波長。C選項錯誤。在宇宙空間中,地球非常小,因此太陽向四周放射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到達地球,D選項錯誤。故選:B。9.關于太陽輻射對地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太陽放出的能量中到達地球成為地球表面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主要動力 B.煤、石油、核能等能源在形成過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陽輻射能 C.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大氣、水、生物和火山活動的主要動力 D.太陽能是目前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分析】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光和熱,維持著地表溫度,是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太陽輻射為我們生活、生產提供能量。太陽輻射除了直接被吸收、轉化成熱能外,還可以被捕獲并存儲,轉換成熱能、電能等。人們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并積累的太陽能?!窘獯稹拷猓禾栞椛錇榈厍蛏系拇髿庋h(huán)、水循環(huán)等提供了動力,從而為地表自然環(huán)境變化提供了主要動力,A正確。核能的形成與太陽輻射無關,B錯誤。火山活動的動力來自于地球內部,C錯誤。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是間接形式的太陽能,不是直接形式的太陽能,D選項表述不準確,D錯誤。故選:A。太陽能資源受晝夜、季節(jié)、緯度和海拔等自然條件的制約,以及天氣等隨機因素的影響。如圖為某地區(qū)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圖,太陽能熱水器在該地區(qū)使用廣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太陽能資源最貧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本題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緯度、天氣和海拔?!窘獯稹拷猓禾栞椛淠苤饕Q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地形地勢等。據圖可知:圖示區(qū)域為我國內蒙古自治區(qū),該省級行政區(qū)東西方向狹長,因此隨著距海遠近不同,降水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總體來說,降水量自東向西減少,則自東向西晴天日數越來越多。晴天日數多,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較小,因此太陽能資源自東向西越來越豐富,因此最東部的④地太陽能資源最貧乏。故選:D。11.推測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最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緯度位置、天氣狀況、海拔高低和日照長短?!窘獯稹拷猓篈、①降水量最少,太陽輻射最多,但由于遠離城市,消費市場小,所以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最少,不符合題意。B、②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間,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烈;該地城市多,則人口數量多,太陽能熱水器的消費市場廣闊,所以是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最多的地區(qū),故正確。C、③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間,降水量相對多,則太陽輻射相對少;該地城市稀少,所以太陽能熱水器的消費市場小,不符合題意。D、④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間,降水量多,晴天相對少,則太陽輻射相對少;該地城市稀少,所以太陽能熱水器的消費市場小,不符合題意。故選:B。12.如圖為“北半球某區(qū)域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變化圖”,圖示信息說明()A.黑子數增多時整個北半球降水增加 B.黑子數減少時整個北半球降水增加 C.黑子相對數與該區(qū)域降水呈負相關 D.太陽活動影響地球電離層【分析】太陽活動作為太陽輻射中的一部分,深刻影響著地球及其地理環(huán)境。每次降水量第一次高峰與第二次高峰出現的時間間隔,可知各緯度地區(qū)降水量年際變化的周期約為11年;而太陽黑子數目出現的第一次出現的高峰和第二次出現的高峰時間間隔也大約是11年??梢?,太陽黑子活動周期與將水量季節(jié)變化周期相同。雖然不同的地區(qū)年降水量與黑子呈現出不同的相關性(有正相關,有負相關,也有先負相關后正相關),但從降水量的變化看,與黑子的活動周期大體一致,說明黑子活動對氣候有重大的影響?!窘獯稹拷猓汉谧訑翟龆鄷r北半球某區(qū)域降水減少,故A錯誤。黑子數減少時北半球某區(qū)域降水增加,故B錯誤。黑子相對數與該區(qū)域降水呈負相關,黑子數增多時北半球該區(qū)域降水減少,黑子數減少時北半球該區(qū)域降水增加,故C正確。圖示信息不能說明太陽活動影響地球電離層,故D錯誤。故選:C。13.下列現象與太陽輻射無關的是()A.地表水分的蒸發(fā) B.太陽能發(fā)電 C.煤炭、石油的形成 D.南北極地區(qū)的極光現象【分析】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1)直接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滿足生物生長發(fā)育。(2)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3)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主要能量來源?!窘獯稹拷猓禾栞椛湓诘乇淼乃w,導致水體受熱蒸發(fā),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太陽能發(fā)電是直接利用的太陽輻射能,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煤、石油是地質時期固定的太陽能,其形成與太陽輻射有關,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南北極地區(qū)的極光現象是太陽活動導致的,與太陽輻射無關,D錯誤,但符合題意。故選:D。14.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圖和地球四個圈層構成示意圖。關于以下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上下兩側名稱分別為巖石圈和軟流層 B.③和④傳到②時,波速突然下降 C.圖中所示A、B、分別為生物圈、水圈 D.圖示B、C分別為巖石圈、水圈【分析】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與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與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約為17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為2900千米。【解答】解:讀圖分析,①表示莫霍界面,上下兩側分別為地殼和地幔,A錯誤。③表示橫波,④表示縱波,③和④傳播到②古登堡界面時,橫波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B錯誤。左圖中A滲透到其他圈層,為生物圈,C在最底層,為巖石圈,B在巖石圈之上,為水圈,C正確,D錯誤。故選:C。2010年3月以來,北大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發(fā)生大規(guī)?;鹕絿姲l(fā),火山灰蔓延使歐洲航空業(yè)蒙受重大損失,完成下面小題。15.火山是地球內部熾熱的融熔狀態(tài)的巖漿等物質沖出地表面所形成的山,這些巖漿主要分布在()A.地殼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分析】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個由塑性物質組成的軟流層,是巖漿的重要發(fā)源地?!窘獯稹拷猓夯鹕绞堑厍騼炔繜霟岬娜谌蹱顟B(tài)的巖漿等物沖出地表面所形成的山,這些巖漿主要分布在上地幔的軟流層。故選:B。16.有關巖漿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界面為古登堡界面 B.該界面處只有地震波的縱波能夠穿過 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 D.地震波在該界面附近的傳播速度自上而下明顯加快【分析】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處傳播的振動,指從震源產生向四周輻射的彈性波。按傳播方式可分為縱波(P波)、橫波(S波)(縱波和橫波均屬于體波)和面波(L波)三種類型,縱波和橫波在莫霍界面處向下的傳播速度明顯加快?!窘獯稹拷猓河深},軟流層一般認為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軟流層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與地殼間的界限是莫霍界面,地震波在該界面附近向下的傳播速度明顯加快。故選:D。17.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分析】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內部圈層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地核?!窘獯稹拷猓夯鹕絿姲l(fā)時火山灰隨著氣體向上運動進入大氣圈,進入大氣圈后隨著降水從空中降落到地面,進入水圈和生物圈,降落到地面的火山灰在外力作用下在地表地勢低洼的地區(qū)沉積,并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進入巖石圈。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A。故選:A。讀20元人民幣上的風景圖,完成下面小題。18.該圖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是()A.2個 B.3個 C.4個 D.5個【分析】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窘獯稹拷猓涸搱D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有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共4個。故選:C。19.構成該景觀圖的最活躍的圖層是()A.水圈 B.大氣圈 C.生物圈 D.巖石圈【分析】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層有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圈層中與人類最為密切的是地表四大圈層: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窘獯稹拷猓涸搱D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有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四大圈層之中各要素之間、四大圈層之間通過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聯系密切,其中生物圈的范圍大致包括大氣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生物圈中生物活動活躍,生物活動緊緊地把四大圈層聯系在一起,該景觀圖的最活躍的圈層是生物圈。故選:C。20.關于地球大氣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①二氧化碳對地面有保溫作用②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氫③水汽和雜質集中在平流層大氣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分析】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對流運動顯著,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見度高,適合飛機飛行;高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衛(wèi)星等在此運行?!窘獯稹拷猓憾趸寄芪盏孛孑椛湓鰷?,再通過大氣逆輻射將熱量返還給地面,對地面有保溫作用,①正確。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②錯誤。水汽和雜質集中在對流層中,③錯誤。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④正確。故選:C。讀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1.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分析】古生代(Paleozoic,符號PZ)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時代,開始于同位素年齡542±0.3百萬年(Ma),結束于251±0.4Ma.古生代屬于顯生宙,上一個代是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解答】解:含三葉蟲化石的為古生代早期地層,含魚類化石的為古生代中后期地層,故③④對。含恐龍化石的為中生代地層,含裸子植被的化石的最可能為中生代地層,故①②錯。故選:D。22.地層④~①動物化石經歷的演化過程是()A.海生無脊椎—爬行動物—魚類、兩棲類動物 B.海生無脊椎—魚類、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 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魚類、兩棲類動物 D.爬行動物—魚類、兩棲類動物—海生無脊椎【分析】從時間來講,由老到新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從植物來講,由老到新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從動物來講,由老到新為: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時代?!窘獯稹拷猓旱厍騽游锏难莼洑v了從海生無脊椎動物到魚類、兩棲類動物,再到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演化,B正確,A、C、D錯誤。故選:B。在山西某礦區(qū),工人們發(fā)現在礦燈照耀下,夾在頁巖地層中的煤層烏黑發(fā)亮,仔細辨認還能看出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樹干。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3.該煤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和最繁盛的動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葉蟲 B.中生代恐龍 C.新生代哺乳類 D.新生代人類【分析】生物的進化歷史約始于38億年前。大約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真菌、藍藻等原核生物。大約19~2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大約5.4~8.5億年前,全球平均氣溫下降,海平面下降,出現大面積淺海灘,形成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海洋中出現多細胞真核生物,并廣泛分布在各種自然環(huán)境中,最早的原生動物出現在大約6億年前。古生代:古生代約始于5.4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大量的無脊椎動物類群和高等藻類植物類群。中生代:中生代始于2.45億年前,裸子植物是主要的陸地植物,早期出現的爬行動物是主要的陸地脊椎動物,恐龍和翼龍非常繁盛。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出現,它們是由古爬行動物進化形成的。新生代:新生代始于6640萬年前,脊椎動物的演化又進入了一個更高級的階段──哺乳動物時代?!窘獯稹拷猓航Y合材料“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樹干”可知,該煤層形成時裸子植物繁盛,對應的地質年代為中生代,這個時代的代表性動物為恐龍,B正確,ACD錯誤。故選:B。24.該煤層形成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最可能是()A.濕冷的草原地區(qū) B.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 C.溫熱的森林地區(qū) D.干旱的陸地環(huán)境【分析】煤炭是古生物遺體深埋地下后經過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化石燃料。【解答】解:煤炭形成的時期生物物種繁盛,特別是植被茂盛、森林廣布,氣候特點是適宜生物生長的濕熱環(huán)境,四類地理環(huán)境中溫熱的森林環(huán)境符合題意,C正確,ABD錯誤。故選:C。讀如圖所示地貌景觀,據此完成。25.組成物質及起伏狀態(tài)與其他三種明顯不同的地貌景觀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①新疆的沙漠景觀,成因是風力沉積作用;②是風蝕城堡地貌,成因是風力侵蝕作用;③位于法國的大西洋沿岸,是海水的侵蝕地貌,是海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④是流水侵蝕形成的峽谷,成因是流水的侵蝕作用,故①為沉積地貌,②③④為侵蝕地貌,因此,組成物質及起伏狀態(tài)與其他三種明顯不同的地貌景觀是①,故A正確。故選:A。26.地貌景觀④屬于()A.風力堆積地貌 B.風力侵蝕地貌 C.冰川侵蝕地貌 D.流水侵蝕地貌【分析】坡面受流水作用,被沖刷、下切形成溝谷,水流匯集使溝谷不斷加深加寬。在河流向下侵蝕作用強烈的地區(qū),常常形成峽谷。【解答】解:讀地貌景觀圖可知,西藏怒江沿岸某地是流水侵蝕作用,D正確。故選:D。27.四幅地貌景觀照片,需要拍攝者在高達40℃的高溫環(huán)境中拍攝的是()A.圖①和圖③ B.圖②和圖④ C.圖①和圖② D.圖③和圖④【分析】本題考查地質作用的知識,引起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窘獯稹拷猓何覈鞅钡貐^(qū)地表植被稀疏,夏季升溫速度快,氣溫高,所以需要拍攝者在高達40℃的高溫環(huán)境中拍攝西北地區(qū)的塔里木盆地和甘肅敦煌。故選:C。28.下列圖中名稱與相應外力作用的組合,正確的是()A.①蘑菇石——風沙侵蝕 B.②溶洞——海浪侵蝕 C.③三角洲——流水侵蝕 D.④沙丘——風力搬運【分析】外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有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巖作用?!窘獯稹拷猓孩贋轱L蝕蘑菇,由風力侵蝕形成,A正確。②為溶洞,由流水化學溶蝕形成,B錯誤。③為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積形成,C錯誤。④為沙丘,由風力堆積形成,D錯誤。故選:A。29.如圖為“四幅地貌景觀示意圖”。圖中的地貌景觀與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相一致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不同區(qū)域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濕潤、半濕潤地區(qū)流水作用顯著,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作用。【解答】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喀斯特地貌是石灰?guī)r地區(qū)主要經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表、地下地貌的總稱。根據圖上信息可知,圖①為沙丘地貌,由風力沉積作用形成;圖②為三角洲地貌,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圖③為峽谷地貌為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圖④為沖積扇地貌,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由此判斷,與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相一致的是圖③,C正確,ABD錯誤。故選:C。如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0.甲地貌為()A.河谷 B.河漫灘 C.沖積扇 D.三角洲【分析】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沖積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頂伸向谷口;立體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錐形?!窘獯稹拷猓河蓤D可以看出,甲處地貌位于山前,并且呈現扇形,因此該地貌類型是沖積扇。故選:C。31.甲地貌的形成過程是()A.河水量變小,流速變快,泥沙沉積 B.遇地形阻擋,流速變慢,泥沙沉積 C.遇海水頂托,流速變快,泥沙沉積 D.河水出山口,流速變慢,泥沙沉積【分析】流水在搬運過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攜帶的物質便沉積下來,山區(qū)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形成沖積扇或洪積扇;河流中下游地區(qū),泥沙淤積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入??谔幠嗌秤俜e,容易形成河口三角洲?!窘獯稹拷猓河深}中圖可以看出,該地貌類型是沖積扇,形成過程是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側向約束,其攜帶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沖積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頂伸向谷口,立體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錐形,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向開闊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積扇狀地貌,D正確,ABC錯誤。故選:D。32.圖中城市①、②、③、④中,形成最早的城市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影響城市的區(qū)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氣候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資源、交通、政策等?!窘獯稹拷猓鹤x我國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①位于河流的交匯處且位于入??诟浇?,地理位置最為優(yōu)越,可能是形成最早的城市,A正確。故選:A。圖一為地震波典型時距曲線圖(表示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不同地震臺站所需的時間),圖二為地球的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3.關于左圖中地震波W1和W2,描述正確的是()A.W1可以通過Ⅳ圈層 B.W1傳播速度比較快 C.W2無法通過Ⅳ圈層 D.W2讓物體上下顛簸【分析】地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v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窘獯稹拷猓焊鶕D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左圖顯示W1傳播所用的時間較多,因此傳播速度較慢,說明W1為橫波,不能穿過液體和氣體,由于右圖顯示IV圈層為地球的外核圈層,屬于密度較大的液體,因此橫波不能穿過,故AB錯誤。左圖顯示W2傳播時間較短,因此傳播速度較快,說明其為縱波,可以穿過液體層,也就可以穿過右圖中的IV層,故C錯誤。由于W2為縱波,會導致物體上下顛簸,故D正確。故選:D。34.關于右圖中各圈層的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Ⅰ圈層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 B.Ⅱ圈層是由固體巖石組成的,為巖石圈 C.Ⅲ圈層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D.Ⅳ圈層的頂部為不連續(xù)面——莫霍界面【分析】地球的內部圈層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窘獯稹拷猓焊鶕}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I層屬于氣體層,也就是屬于大氣圈,大氣的直接熱源來自于地面輻射,故A錯誤。II層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屬于地殼,巖石圈包含地殼和上地幔頂部,故B錯誤。III層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因此為地幔層,巖漿發(fā)源于上地幔的軟流層,因此地幔為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故C正確。IV層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因此其頂部的不連續(xù)面為古登堡界面,故D錯誤。故選:C。35.依據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變化可知()①地震發(fā)生時,震區(qū)的人先感受到水平晃動,后感受到上下顛簸②在地幔,地震波傳播速度明顯增加③在古登堡界面,橫波完全消失,縱波速度突降④在地球內部,縱波傳播速度最快的位置屬于地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分析】橫波和縱波是波的兩種類型,波就是振動的傳播,通過介質傳播。橫波也稱“凹凸波”,橫波是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波??v波是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平行的波。橫波只能穿過固體,縱波可以穿過固體、液體和氣體?!窘獯稹拷猓焊鶕鶎W知識,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可以知道當地震發(fā)生時,震區(qū)的人先感受到上下顛簸,然后水平晃動,排除①。在地幔中,地震波傳播速度明顯增加,②正確。在穿越古登堡界面時,橫波完全消失,縱波速度變慢,③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在地球內部縱波傳播速度最快的位置位于地幔,排除④。故選:B。二、綜合題(10*3=30)36.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1)說出I層氣溫的變化特征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I層形成云雨的條件是有水氣、氣溫降低、有固體塵埃。(2)Ⅱ層的厚度變化特點厚度不均、陸厚洋薄。(3)研究地球內部圈層的依據是地震波波速變化,其在古登堡面以下傳播的規(guī)律是橫波消失、縱波傳播速度減慢。(4)圖2中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當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為暖濕的陸生環(huán)境;若地點2的B地層含有珊瑚,當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為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5)地點3缺失B巖層,有可能是當時地點3發(fā)生了地殼抬升(抬升/下沉)。(6)若A地層中發(fā)現了大量的魚類化石,但沒有發(fā)現爬行動物化石,則該地層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質年代中的古生代。(7)下列關于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敘述,正確的是D。A.原始地球形成時就有了海洋和陸地B.地球生物由海洋向陸地擴展是以兩棲動物出現為標志C.喜馬拉雅山形成于中生代D.石炭紀時期蕨類植物繁榮,是重要的成煤時期【分析】(1)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2)地殼是巖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陸地殼厚度一般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區(qū)地殼較厚,平原、盆地地區(qū)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3)地球的內部圈層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地震波可以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的傳播速度較橫波快。(4)煤炭是古生物遺體深埋地下后經過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化石燃料。珊瑚蟲等生活在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中。(5)引起地殼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和地表形態(tài)不斷形成和變化的作用叫做地質作用,按產生的自然力可分為外力地質作用和內力地質作用;前者包括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巖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巖漿作用、變質作用和構造運動等。(6)從時間來講,由老到新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從植物來講,由老到新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從動物來講,由老到新為: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時代。(7)地質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fā)生的時代。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fā)生的距今年齡,由于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解答】解:(1)根據圖可以看出,I圈層為大氣圈,且圖中顯示有云雨現象,因此為大氣圈的對流層,該層大氣溫度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形成降水的條件有三個,即降水三要素:充足的水汽、固體雜質充當凝結核、氣流做降溫運動。(2)Ⅱ層為地殼,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殼的厚度分布不均勻,陸地的地殼比海洋的地殼厚度大。(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們利用地震波來研究地球內部圈層結構,且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對其進行劃分;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橫波速度降低為零(消失),縱波速度急速下降。(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暖濕的陸生環(huán)境下有森林分布,后期可形成煤炭資源,珊瑚為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海洋生物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或死亡后的骨骼堆積而成,因此地點2的B地層形成時期的古環(huán)境為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5)地點3缺失B巖層,有可能是當時發(fā)生了地殼抬升,后受到外力侵蝕,導致B地層缺失。(6)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魚類出現于古生代,爬行動物出現于中生代,因此A地層應為古生代地層。(7)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球上先有海洋再形成的陸地,A錯誤。地球生物由海洋向陸地擴展的標志是裸蕨植物的出現,B錯誤。喜馬拉雅山形成于晚新生代,C錯誤。石炭紀時期蕨類植物繁榮,是重要的成煤時期,D正確。故選:D。故答案為:(1)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水氣、氣溫降低、有固體塵埃(2)厚度不均、陸厚洋?。?)地震波波速變化;橫波消失、縱波傳播速度減慢(4)暖濕的陸生環(huán)境;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5)抬升(6)古生(7)D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如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1)圖1中兩個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