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583.18-2024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_第1頁
YDT 2583.18-2024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_第2頁
YDT 2583.18-2024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_第3頁
YDT 2583.18-2024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_第4頁
YDT 2583.18-2024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33.100

CCSM04

YD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yè)標準

YD/T2583.18—202X

代替YD/T2583.18-2019

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

要求和測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Requirementandmeasurementmethodsof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for

cellularmobiletelecommunicationsequipment

Part18:5Guserequipmentandancillaryequipment

報批稿

XXXX-XX-XX發(fā)布

XXXX-XX-XX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

YD/T2583.18—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是YD/T2583《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測量方法》的第18部分。YD/T2583

已經(jīng)發(fā)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通用要求;

——第2部分: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通用要求;

——第3部分:多系統(tǒng)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4部分:多模終端及其輔助設備;

——第5部分:900/1800MHzT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6部分:900/1800MHzTDMA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第7部分:TD-SC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8部分:TD-SCDMA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第9部分:WC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10部分:WCDMA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第11部分:cdma2000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12部分:cdma2000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第13部分:LTE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14部分:LTE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第15部分:蜂窩窄帶接入(NB-IoT)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16部分:蜂窩窄帶接入(NB-IoT)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第17部分:5G基站及其輔助設備;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和輔助設備。

本文件代替YD/T2583.18-201《9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測量方法第18部分:5G

用戶設備和輔助設備》,與YD/T2583.18-2019相比,除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更改了5G工作的頻率范圍(見4.1);

b)更改了試驗條件(見4.3);

c)更改了測量方法引用標準為GB/T9245.1(見第8章)

d)更改了輻射雜散騷擾的測試頻段、測量帶寬和測量時被測設備的工作模式要求(見8.1);

e)增加了5GFR2的輻射雜散騷擾測量要求(見8.1);

f)更改了電瞬態(tài)傳導騷擾的限值(見8.8);

g)更改了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電壓的表述(見9.1);

h)刪除了瞬變和浪涌抗擾度的試驗脈沖4(見9.8)。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實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重慶信息通信研究院、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中

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同耀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聯(lián)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

III

YD/T2583.18—XXXX

限公司、高通無線通信技術(中國)有限公司,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北京通和實益電信科學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安通和電信設備檢測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國技信息系統(tǒng)

有限公司,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杭州永諧科技有限公司,威凱檢測技術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寶殿,安海龍,安輝,姜雪,董立成,王俊青,肖靂,周鎰,熊宇飛,曹珺

飛,張興海,羅森文,李國慶,郭偉,藍江鵬,周龍剛,魏蔚,劉志輝、范廣暢、鄭科,周進,周銳,

劉殿銘,談儒猛,潘正,韓斌,金亦然,張昆,康島,李國棟,杜晨光,蘆婷,張志華,莊甘霖,周銳,

范紹東,馬長春,葉揚韜,何觀寰。

本文件于2019年首次發(fā)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V

YD/T2583.18—XXXX

引言

鑒于YD/T2583《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存在編制目的不同的18方面

內(nèi)容,將YD/T2583《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分為以下18個部分:

——第1部分: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通用要求。目的在于提供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試驗及

測量技術的通用要求,并對選擇的相關試驗提供通用建議和要求;

——第2部分: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通用要求。目的在于提供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

容試驗及測量技術的通用要求,并對選擇的相關試驗提供通用建議和要求;

——第3部分:多系統(tǒng)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多系統(tǒng)基

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4部分:多模終端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多模終端及

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5部分:900/1800MHzT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

估900/1800MHzT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6部分:900/1800MHzTDMA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

以評估900/1800MHzTDMA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7部分:TD-SC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TD-SCDMA

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8部分:TD-SCDMA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

TD-SC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9部分:WCDMA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WCDMA基站

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0部分:WCDMA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WCDMA

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1部分:cdma2000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cdma2000

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2部分:cdma2000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

cdma2000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3部分:LTE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LTE基站及其

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4部分:LTE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LTE用戶

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5部分:蜂窩窄帶接入(NB-IoT)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

以評估蜂窩窄帶接入(NB-IoT)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6部分:蜂窩窄帶接入(NB-IoT)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

準,以評估蜂窩窄帶接入(NB-IoT)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第17部分:5G基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5G基站及其輔

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V

YD/T2583.18—XXXX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現(xiàn)的基準,以評估5G用戶設

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本文件是YD/T2583《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的第18部分。

VI

YD/T2583.18—XXXX

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要求和測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5G蜂窩式移動通信系統(tǒng)用戶設備及其輔助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要求,包括測量方法、頻

率范圍、限值和性能判據(jù)。

本文件適用于便攜和車載使用的用戶設備,也適用于使用電源供電且在固定位置使用的用戶設備,

同時適用于5G蜂窩式通信系統(tǒng)的各類數(shù)據(jù)終端設備含輕量化(RedCap)5G用戶設備。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6113.104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guī)范第1-4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

量設備輻射騷擾測量用天線和試驗場地

GB/T6113.203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規(guī)范第2-3部分:無線電騷擾和抗擾度測

量方法輻射騷擾測量

GB/T9254.1信息技術設備、多媒體設備和接收機電磁兼容第1部分:發(fā)射要求

GB17625.1電磁兼容限值第1部分:諧波電流發(fā)射限值(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A)

GB/T17625.2電磁兼容限值對每相額定電流≤16A且無條件接入的設備在公共低壓供電系統(tǒng)中

產(chǎn)生的電壓變化、電壓波動和閃爍的限制

GB/T17626.2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GB/T17626.3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GB/T17626.4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GB/T17626.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GB/T17626.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

GB/T17626.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1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抗擾度試驗

GB/T17626.29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直流電源輸入端口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

度試驗

GB/T18655車輛、船和內(nèi)燃機無線電騷擾特性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限值和測量方法

GB/T21437.2道路車輛由傳導和耦合引起的電騷擾第2部分:沿電源線的電瞬態(tài)傳導

YD/T1483無線電設備雜散發(fā)射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

YD/T2583.2-2015蜂窩式移動通信設備電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測量方法第2部分:用戶設備及其輔助

設備的通用要求

YD/T36275G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網(wǎng)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技術要求(第一階段)

ETSITS138521-25GNR用戶設備一致性規(guī)范;無線電發(fā)射和接收;第2部分:頻率范圍2獨立組網(wǎng)

(5G;NR;UserEquipment(UE)conformancespecification;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Part

2:Range2standalone)

1

YD/T2583.18—XXXX

ETSITS138521-35GNR用戶設備一致性規(guī)范;無線電發(fā)射和接收;第3部分:頻率范圍1和2與其

他無線電的互通操作(5G;NR;UserEquipment(UE)conformancespecification;Radio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Part3:Range1andRange2Interworkingoperationwithotherradios)

ITU-TP.64本地電話系統(tǒng)靈敏度/頻率特性的測量(Determinationofsensitivity/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oflocaltelephonesystems)

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3.1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1

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UE)

可以通過一個或多個無線接口訪問移動蜂窩業(yè)務的設備。這個設備在訪問移動蜂窩業(yè)務時,在蜂窩

業(yè)務區(qū)域內(nèi)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移動的,該設備可以同時為一個或多個用戶提供服務。

3.1.2

輔助設備ancillaryequipment(AE)

與無線通信設備連接使用的設備,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與無線通信設備一起使用,為無線通信設備提供額外的操作或控制特性。例如:把控制擴展到

其它位置;

——不能獨立于無線設備使用,否則不能單獨提供用戶功能;

——所連接的無線通信設備在無此輔助設備時仍能進行發(fā)射和/或接收等預期的操作。(即輔助設

備不是主設備基本功能必要的子單元。)

3.1.3

輔助測試設備associatedmeasurementequipment(AME)

輔助UE工作,使UE正常工作和/或監(jiān)視UE工作狀態(tài)的設備,例如基站模擬器。輔助測試設備可以放

到測試區(qū)域內(nèi)也可以放到測試區(qū)域外,宜放到測試區(qū)外。

3.1.4

信道帶寬channelbandwidth

為在蜂窩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配置的單載波傳輸帶寬,用作發(fā)信機和收信機射頻要求的參考,

其單位是MHz。

3.1.5

殼體端口enclosureport

設備的物理邊界,電磁場通過該邊界輻射或侵入。插件的物理邊界由宿主單元定義。

3.1.6

業(yè)務模式trafficmode

2

YD/T2583.18—XXXX

用戶設備處于開啟狀態(tài),且與無線資源控制模塊建立了連接。

3.1.7

空閑模式idlemode

用戶設備處于開啟狀態(tài)但沒有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接。

3.1.8

一體化天線integralantenna

該天線與設備永久連接且被視為機殼端口的一部分,可以是內(nèi)置的天線或外置的天線。

3.1.9

最大吞吐量maximumthroughput

對于參考測試信道在單位時間內(nèi)成功地傳送數(shù)據(jù)的最大數(shù)量(以比特、字節(jié)、分組等為單位測量)。

3.1.10

必要帶寬necessarybandwidth

對于給定類型的發(fā)射,必要帶寬是剛好保證規(guī)定條件下的信息傳輸質量和傳輸速率所需的頻帶寬度。

3.1.11

帶外發(fā)射outofbandemissions

由調制過程產(chǎn)生的,剛超過必要帶寬外的一個或多個頻率的發(fā)射,不包括雜散發(fā)射。

3.1.12

端口port

指定設備(裝置)與外部電磁環(huán)境之間的特定接口,端口示例如圖1所示。

圖1端口示例

3.1.13

雜散騷擾spuriousemission

必要帶寬外的單個或多個頻點上的發(fā)射,可以減小其電平而不影響相應的信息傳輸。雜散騷擾包括

諧波發(fā)射、寄生發(fā)射、互調產(chǎn)物及變頻產(chǎn)物,但帶外發(fā)射除外。

3

YD/T2583.18—XXXX

3.1.14

有線網(wǎng)絡端口wirednetworkport

該端口以語音、數(shù)據(jù)和信號的傳輸為目的,直接連接到單用戶或多用戶的通信網(wǎng)絡,例如公共交換

電信網(wǎng)絡(PSTN),數(shù)字用戶線路(xDSL),局域網(wǎng)(LAN)和類似網(wǎng)絡。

3.1.15

吞吐量throughput

在特定環(huán)境下對于參考測試信道每秒最多能成功接收到的有效數(shù)據(jù)位。

3.1.16

瞬態(tài)騷擾transientphenomena

一個短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騷擾,不能夠分辨為兩個連續(xù)穩(wěn)定狀態(tài)。

3.1.17

車載設備vehicularequipment

固定安裝在車輛上由車輛的電源系統(tǒng)供電的設備,或在車輛上使用且配備車載電源適配器使用車輛

電源系統(tǒng)供電的設備。

3.1.18

共模吸收裝置common-modeabsorptiondevice;CMAD

安裝在引出到輻射發(fā)射測量試驗空間外的電纜上的裝置,以降低符合性不確定度。

3.1.19

系統(tǒng)模擬器systemsimulator

為無線通信設備提供有用射頻信號的輔助測試設備,被測設備可與其建立語音或數(shù)據(jù)通信連接,模

擬被測設備正常使用時的工作狀態(tài)。

3.1.20

免測頻段exclusionband

不進行測試或評估的頻率范圍。

3.2符號和縮略語

下列符號和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AC交流AlternatingCurrent

BPF帶通濾波器BandPassFilter

BWChannel信道帶寬Channelbandwidth

DC直流DirectCurrent

ERP耳參考點EarReferencePoint

EUT被測設備EquipmentUnderTest

4

YD/T2583.18—XXXX

E-UTRA演進通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陸EvolvedUMTSTerrestrialRadioAccess

地無線接入

e.i.r.p.等效全向輻射功率Equivalentisotropicradiatedpower

e.r.p.有效輻射功率Effectiveradiatedpower

FOOBNR帶外發(fā)射與雜散發(fā)射TheboundarybetweentheNRoutofbandemission

域的邊界andspuriousemissiondomains

FUL_h上行信道帶寬的最高頻率ThehighestfrequencyoftheuplinkChannel

bandwidth

FUL_l上行信道帶寬的最低頻率ThelowestfrequencyoftheuplinkChannel

bandwidth

FR頻率范圍FrequencyRange

NR新無線NewRadio

RB資源塊ResourceBlock

RF射頻RadioFrequency

RMS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value)

SS系統(tǒng)模擬器SystemSimulator

TRP總輻射功率TotalRadiatedPower

UE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

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

UT設備的額定電壓Theratedvoltagefortheequipment

5G第五代TheFifthGeneration

4試驗條件

4.1通用條件

試驗配置和工作模式應代表預期用途,并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試驗配置應接近實際使用的典型配置,UE的輸出功率電平應設置為最大額定輸出功率電平。

如果EUT支持多個工作模式,則在每一個工作模式下都應進行試驗。例如,UE具有語音業(yè)務和數(shù)據(jù)

業(yè)務工作模式,兩種工作模式都應試驗。

騷擾測量時,應在UE支持的工作頻率范圍內(nèi),其輸出功率為最大額定輸出功率。

抗擾度試驗時,應在UE支持的工作頻率范圍內(nèi),使用系統(tǒng)模擬器建立通信連接。

UE的工作頻率范圍(FR)見表1。對于不同的工作頻率范圍,電磁兼容的試驗條件可能不同。

表1頻率范圍的定義

名稱頻率范圍

FR1410MHz~7125MHz

FR2-124250MHz~52600MHz

FR2-252600MHz~71000MHz

4.2試驗配置

當UE具有一體化天線時,應安裝實際使用時的天線進行試驗。

如果EUT是系統(tǒng)的一部分,或與輔助設備相連,試驗可在輔助設備的最小配置下進行,與輔助設備

相連的端口應被激活。

如果EUT有大量的端口,應選取所有類型且足夠數(shù)量的端口模擬EUT實際使用的工作情況。

5

YD/T2583.18—XXXX

對于EUT在實際使用中與其它設備連接的端口,試驗時這些端口應與輔助設備、輔助測試設備或阻

抗匹配負載相連。

對于EUT在實際使用中不與其它設備連接的端口,例如服務端口、程序端口、調試端口等,試驗時

這些端口與其他設備不連接。如果為了激勵EUT,這些端口要與輔助測試設備相連,或者互連電纜必須

延長時,不應影響EUT的測試結果。

輔助測試設備宜放置在試驗區(qū)域外,如果放置在試驗區(qū)域內(nèi),輔助測試設備不應影響EUT的測試結

果或其帶來的影響應被排除。

試驗條件、工作模式和試驗配置應記錄在報告中。

4.3試驗布置

4.3.1通用條件

同YD/T2583.2的4.2.1節(jié)。

4.3.2發(fā)信機輸入端試驗布置

提供有用RF信號的SS應置于試驗環(huán)境外,為發(fā)信機提供正常工作的信號。

SS應使EUT連續(xù)發(fā)射。

4.3.3發(fā)信機輸出端試驗布置

連接收發(fā)信機輸出信號的輔助測試設備應置于試驗環(huán)境外。

試驗前應建立通信鏈路,在測試過程中保持通信的連接。

具有一體化天線的發(fā)信機,建立通信連接的有用RF輸出信號應通過試驗環(huán)境內(nèi)的天線饋出。

具有天線接口的發(fā)信機,建立通信連接的有用RF輸出信號應通過屏蔽線(如同軸線)從天線接口連

接到SS。應采取適當?shù)拇胧?,減小無用共模電流對發(fā)信機連接處的屏蔽線外導體的影響。

4.3.4收信機輸入端試驗布置

提供有用RF信號的SS應置于試驗環(huán)境外,為收信機提供正常工作的信號。

具有一體化天線的收信機,建立通信連接的有用RF輸入信號應通過試驗環(huán)境內(nèi)的天線饋入。

具有天線接口的收信機,建立通信連接的有用RF輸入信號應通過屏蔽線(如同軸線)從天線接口連

接到SS。應采取適當?shù)拇胧瑴p小無用共模電流對收信機連接處的屏蔽線外導體的影響。

有用RF輸入信號電平應設置為高于EUT的參考靈敏度電平(最小可接收信號電平),但不高于40dB。

對于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當試驗系統(tǒng)的功率放大器開啟但不進行激勵時,再進行測量收信

機的有用RF輸入信號電平值,有用RF輸入信號電平宜設置為高于EUT的參考靈敏度電平15dB(±3dB)。

4.3.5收信機輸出端試驗布置

連接收收信機輸出信號的輔助測試設備應置于試驗環(huán)境外。

如果收信機具有信號輸出的接口,應通過收信機正常使用時的線纜將信號輸出接口與位于試驗環(huán)境

外的輔助測試設備連接。

如果收信機不具有信號輸出的接口,具有視覺或聲學輸出功能,應通過非金屬裝置(如用攝像機讀

取顯示器的內(nèi)容)耦合到位于試驗環(huán)境外的輔助測試設備上。

如果收信機具有模擬語音輸出功能,輸出應通過非金屬聲波管耦合到位于試驗環(huán)境外的音頻分析儀

或其它適當?shù)妮o助測試設備上,如果不使用非金屬聲波管的方式,應將使用的方式記錄在測試報告中。

應采取預防措施,減小耦合裝置對試驗的影響。

6

YD/T2583.18—XXXX

4.4收信機的窄帶響應

收信機或收/發(fā)信機的收信機在進行抗擾度試驗時,離散頻率的窄帶響應應通過以下方法來判定:

——在抗擾度試驗時(見9.2和9.5節(jié)),窄帶響應和寬帶現(xiàn)象都可能引起受試設備出現(xiàn)不符合本文

件規(guī)定的性能判據(jù)(見6.2節(jié))情況。在此情況下,應通過調整干擾信號的頻率判斷是窄帶響

應還是寬帶現(xiàn)象;

——將測試頻率偏置±1×BWChannelMHz,重復測試,如果不符合的情況消失,這種情況為窄帶響應;

——如果不符合的情況未消失,則可能為另一個干擾信號所引起的窄帶響應。在此情況下,將測試

頻點偏置±2×BWChannelMHz,重復測試。如果不符合的情況仍未消失,這種情況為寬帶現(xiàn)象,即

受試設備未通過測試。

窄帶響應應被忽略。

4.5免測頻段

4.5.1通用要求

測試頻率范圍包含免測頻段的試驗項目,對免測頻段不進行試驗。

輔助設備進行試驗時,與其相連的收/發(fā)信機在試驗區(qū)域外時,沒有免測頻段。與其相連的收/發(fā)信

機在試驗區(qū)域內(nèi)時,免測頻段適用。

騷擾測量時,收信機沒有免測頻段。

4.5.2收信機免測頻段

收信機免測頻段的低端頻率是收信機接收頻段的最低頻率減去收信機支持的最大信道帶寬。

收信機免測頻段的高端頻率是收信機接收頻段的最高頻率加上收信機支持的最大信道帶寬。

4.5.3發(fā)信機免測頻段

發(fā)信機免測頻段為發(fā)信機工作的中心頻率加減2.5倍被測設備支持的最大信道帶寬。

5性能評估方法

5.1總則

同YD/T2583.2的5.1節(jié)。

5.2可以建立連續(xù)通信連接的UE

同YD/T2583.2的5.2節(jié)。

5.3不能建立連續(xù)通信連接的UE

同YD/T2583.2的5.3節(jié)。

5.4輔助設備

輔助設備應與UE相連接進行試驗,與UE一同進行性能評估。

5.5UE的分類

同YD/T2583.2的5.5節(jié)。

6性能判據(jù)

7

YD/T2583.18—XXXX

6.1通則

被測設備應符合本節(jié)和本文件6.2至6.4節(jié)的性能判據(jù)要求。

通信連接的保持應通過指示器來評估,該指示器是測試系統(tǒng)或是EUT的一部分。

如果6.2至6.4節(jié)的性能判據(jù)不適用時,設備制造商應提供如本文件6.2至6.4節(jié)的性能判據(jù)。

對輔助設備進行抗擾度試驗時,如果沒有單獨的性能判據(jù),應與與其相連的收/發(fā)信機一同進行性

能判據(jù)。

對于便攜設備,當可使用車載電源系統(tǒng)供電時,還應滿足本文件車載設備的相關要求。

對于便攜設備,當可使用交/直流電源供電時,還應滿足本文件固定設備的相關要求。

試驗應在業(yè)務模式和空閑模式下進行。

6.2性能判據(jù)(持續(xù)現(xiàn)象)

試驗前,應建立通信連接,試驗中通信連接應保持。

對于數(shù)據(jù)傳輸業(yè)務模式,試驗中,數(shù)據(jù)吞吐量(應用層吞吐量)應不小于參考測試信道最大吞吐量

的95%,吞吐量的測試見附錄B。

對于語音業(yè)務模式,試驗中,使用音頻突破測量方法,通過一個中心頻率為1kHz,帶寬為200Hz的

音頻BPF測量語音輸出電平,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語音輸出電平應至少比在音頻校準時記錄的語音輸出

信號的參考電平低35dB,音頻突破測量方法和音頻校準見附錄A。

試驗后,EUT應正常工作,無用戶控制功能的喪失或存儲數(shù)據(jù)的丟失,且保持通信連接。

試驗還應在空閑模式下進行,試驗時EUT的發(fā)信機不應有誤操作。

6.3性能判據(jù)(瞬態(tài)現(xiàn)象)

試驗前,應建立通信連接。

試驗中,EUT的工作模式或關鍵存儲數(shù)據(jù)未改變,無用戶可察覺的通信鏈路丟失。

試驗后,EUT應能正常工作,無用戶控制功能的喪失或存儲數(shù)據(jù)的丟失,并且保持通信連接。

試驗還應在空閑模式下進行,試驗時EUT的發(fā)信機不應有誤操作。

6.4性能判據(jù)(間斷現(xiàn)象)

試驗中,EUT的性能可以降級,功能可以喪失;EUT的發(fā)信機在空閑狀態(tài)時不應產(chǎn)生無意發(fā)射。

試驗后,EUT的功能可以由操作者恢復,恢復后,EUT性能沒有降級且能正常工作。

7適用性

7.1騷擾測量

騷擾測量項目見表2。

8

YD/T2583.18—XXXX

表2騷擾測量項目

UE及其輔助設備

試驗項目適用端口本文件章節(jié)

固定車載便攜

輻射雜散騷擾殼體端口適用適用適用8.1

輻射騷擾輔助設備的殼體端口適用適用適用8.2

DC電源輸入/輸出端口適用適用不適用8.3

傳導騷擾AC電源輸入/輸出端口適用不適用不適用8.4

有線網(wǎng)絡端口適用適用適用8.5

諧波電流AC電源輸入端口適用不適用不適用8.6

表2騷擾測量項目(續(xù))

電壓變化、電壓波

AC電源輸入端口適用不適用不適用8.7

動和閃爍

瞬態(tài)傳導騷擾

DC電源輸入/輸出端口不適用適用不適用8.8

(車載環(huán)境)

7.2抗擾度試驗

抗擾度試驗項目見表3。

表3抗擾度試驗項目

UE及其輔助設備

試驗項目適用端口本文件章節(jié)

固定車載便攜

靜電放電抗擾度殼體端口適用適用適用9.1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殼體端口適用適用適用9.2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信號/控制端口、有線網(wǎng)絡端

適用不適用不適用9.3

度口、AC/DC電源端口

有線網(wǎng)絡端口、AC/DC電源端

浪涌(沖擊)抗擾度適用不適用不適用9.4

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信號/控制端口、有線網(wǎng)絡端

適用適用不適用9.5

抗擾度口、AC/DC電源端口

工頻磁場抗擾度殼體端口適用適用適用9.6

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

AC/DC電源輸入端口適用不適用不適用9.7

壓變化的抗擾度

瞬變與浪涌抗擾度

DC電源輸入端口不適用適用不適用9.8

(車載環(huán)境)

8騷擾測量方法和限值

8.1輻射雜散騷擾(殼體端口)

8.1.1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按YD/T1483進行,測量采用RMS檢波。

9

YD/T2583.18—XXXX

測量場地應滿足YD/T1483的要求,宜使用全電波暗室。

為了避免近場效應,測試頻率在1GHz以下時,測量距離宜不小于3m。

測量時,UE的輸出功率電平應設置為最大額定輸出功率電平,UE可不帶輔助設備進行測量。

測量時,UE的供電方式與實際使用時一致,應使UE正常工作。

測量時,UE放置在非導電的支架上,如使用外部電源為UE供電,供電應通過電源濾波器后與UE相連,

應避免供電電源和連接電纜影響測量結果。

測量時,對于獨立組網(wǎng)(SA)方式,UE宜進行如下設置:

——信道帶寬,為UE支持的信道帶寬,F(xiàn)R1設置為最小信道帶寬,F(xiàn)R2設置為最大信道帶寬;

——信道,設置為UE支持頻段的中間信道;

——子載波間隔,為UE支持的子載波間隔,F(xiàn)R1設置為最小子載波間隔,F(xiàn)R2設置為120kHz;

——調制方式,F(xiàn)R1設置為CP-OFDMQPSK,F(xiàn)R2設置為DFT-s-OFDMQPSK;

——RB數(shù)量,F(xiàn)R1設置為1@0,F(xiàn)R2設置為1@1。

測量時,對于非獨立組網(wǎng)(NSA)方式,UE宜進行如下設置:

——信道帶寬,E-UTRA設置為5MHz。NR為UE支持的信道帶寬,F(xiàn)R1設置為最小信道帶寬,F(xiàn)R2

設置為最大信道帶寬;

——信道,E-UTRA設置為中間信道。NR設置為支持頻段的中間信道;

——子載波間隔,E-UTRA設置為15kHz。NR為UE支持的子載波間隔,F(xiàn)R1設置為最小子載波間隔,

FR2設置為120kHz;

——調制方式,E-UTRA設置為QPSK。NRFR1設置為CP-OFDMQPSK,F(xiàn)R2設置為DFT-s-OFDMQPSK;

——RB數(shù)量,E-UTRA設置為1@0。NRFR1設置為1@0,F(xiàn)R2設置為1@1;

——NSA頻段組合,參考YD/T3627,可選擇實際使用時典型的頻段進行組合;

——NSA功率,F(xiàn)R1設置為支持的最大功率減3dB,F(xiàn)R2設置為支持的最大功率。

通信連接的建立方法見本文件的4.2節(jié),建立通信連接的有用信號排除在本測量之外。

測量過程中應防止有用信號過載對測量設備的影響。

測量帶寬見表4,測量時分辨率帶寬(RBW)宜等于測量帶寬,視頻帶寬(VBW)宜為分辨率帶寬的

3倍。

表4殼體端口的輻射雜散測量帶寬

頻率范圍測量帶寬

30MHz≤f<1GHz100kHz

1GHz≤f≤200GHz1MHz

8.1.2限值

8.1.2.1業(yè)務模式

FR1的限值見表5,F(xiàn)R2的限值見表6。

表5殼體端口的輻射雜散限值(FR1,業(yè)務模式)

頻率范圍有效輻射功率(e.r.p.)電平

30MHz~1GHz-36dBm

1GHz~12.75GHz或5次諧波或26GHz-30dBm

FUL_l-FOOB<f<FUL_h+FOOB不要求

注1:最大的測試頻率為12.75GHz與EUT工作頻段上限頻率的5次諧波的最大值且不大于26GHz。

注2:FOOB(MHz)=2×BWChannel(MHz)。

注3:在過渡頻率處應采取較嚴格限值。

10

YD/T2583.18—XXXX

表6殼體端口的輻射雜散限值(FR2,業(yè)務模式)

頻率范圍總輻射功率(TRP)電平

30MHz~1GHz-36dBm

1GHz~12.75GHz-30dBm

12.75GHz~2次諧波-13dBm

FUL_l-FOOB<f<FUL_h+FOOB不要求

注1:最大測試頻率為EUT工作頻段上限頻率的2次諧波。

注2:FOOB(MHz)=2×BWChannel(MHz)。

注3:在過渡頻率處應采取較嚴格限值。

注4:對于SA方式,限值可為e.i.r.p.限值,測量方法見本文件的8.1.1。如果e.i.r.p.值超出限值,

則限值為TRP值,測量方法見ETSITS138521-2。

注5:對于NSA方式,E-UTRA限值為e.i.r.p.限值。NR限值可為e.i.r.p.限值,測量方法見本文件

的8.1.1,如果e.i.r.p.值超出限值,則限值為TRP限值,測量方法見ETSITS138521-3。

8.1.2.2空閑模式

FR1的限值見表7,F(xiàn)R2的限值見表8。

表7殼體端口的輻射雜散騷擾限值(FR1,空閑模式)

頻率范圍有效輻射功率(e.r.p.)電平

30MHz~1GHz-57dBm

1GHz~12.75GHz或5次諧波或26GHz-47dBm

注1:最大測試頻率為12.75GHz與EUT工作頻段的上限頻率的5次諧波的最大值且不大于26GHz。

注2:在過渡頻率處應采取較嚴格限值。

表8殼體端口的輻射雜散騷擾限值(FR2,空閑模式)

頻率范圍總輻射功率(TRP)電平

30MHz~1GHz-57dBm

1GHz~12.75GHz-47dBm

12.75GHz~2次諧波-47dBm

注1:最大測試頻率為EUT工作頻段上限頻率的2次諧波。

注2:在過渡頻率處應采取較嚴格限值。

注3:對于SA方式,限值可為e.i.r.p.限值,測量方法見本文件的8.1.1節(jié)。如果e.i.r.p.值超出

限值,則限值為TRP限值,測量方法見ETSITS138521-2。

注4:對于NSA方式,E-UTRA限值為e.r.p.限值。NR限值可為e.i.r.p.限值,測量方法見本文件的

8.1.1,如果e.i.r.p.值超出限值,則限值為TRP限值,測量方法見ETSITS138521-3。

8.2輻射騷擾(輔助設備的殼體端口)

8.2.1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按GB/T9254.1進行。

當輔助設備和UE一起測試時,發(fā)信機/收發(fā)信機工作頻率的輻射發(fā)射以及雜散發(fā)射均應被忽略,

但應記錄在測試報告中。

測量應在輔助設備的典型配置下進行,試驗配置和布置見本文件的4.2節(jié)和4.3節(jié)。

測量時,可在EUT的線纜上使用共模吸收裝置,具體布置見GB/T6113.203的要求,共模吸收裝置

應符合GB/T6113.104要求。如果測量時使用了共模吸收裝置,使用情況應記錄在報告中。

1GHz~6GHz測量應分別使用帶有平均值和峰值檢波器的頻譜分析儀(或測量接收機),EUT應同時

滿足表8中的平均值限值和峰值限值要求,如果在峰值檢波器下的測量結果已滿足平均值限值的要求,

則認為EUT滿足了以上兩種限值的要求,則不再用平均值檢波器進行測量。

11

YD/T2583.18—XXXX

8.2.2限值

限值見表9和表10。

表9輻射騷擾限值(30MHz-1GHz)

頻率范圍測量距離限值

測量場地檢波器類型

MHzmdB(μV/m)

30~23030

開闊場或半電波暗室10

230~100037

準峰值

30~23040

開闊場或半電波暗室3

230~100047

30~23032~25

全電波暗室10

230~100032

準峰值

30~23042~35

全電波暗室3

230~100042

注:在過渡頻率處(230MHz)應采用較嚴格的限值。

表10輻射騷擾限值(1GHz-6GHz,測量距離3m)

頻率范圍測量距離限值

測量場地檢波器類型

GHzmdB(μV/m)

1~350

地面鋪設吸波材料的開闊場平均值

3~654

或地面鋪設吸波材料的半電3

1~370

波暗室或全電波暗室峰值

3~674

注:在過渡頻率處(3GHz)應采用較嚴格的限值。

8.3傳導騷擾(DC電源輸入/輸出端口)

8.3.1測量方法

本項目適用于車載使用的EUT和DC電纜超過3m的EUT。

測量方法按GB/T9254.1進行。

測量應在EUT的典型配置下進行,或者EUT與其輔助設備相結合的典型配置下進行,試驗配置和布

置見本文件的4.1節(jié)和4.2節(jié)。

對于使用輸入為AC輸出為DC的電源適配器供電的設備,測量只在AC輸入端口上進行。

對于車載設備,用于測量的人工網(wǎng)絡應滿足GB/T18655的要求。

當采用準峰值檢波測量,結果滿足平均值限值時,認為設備符合兩種限值的要求,不必再進行平均

值檢波測量。

8.3.2限值

限值見表11。

表11DC電源端口傳導騷擾限值

限值

頻率范圍

dBV

MHz

平均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