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小題限時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1頁
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小題限時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2頁
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小題限時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3頁
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小題限時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4頁
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小題限時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教材改編題】1.【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21“史料閱讀”改編】《漢書·景帝紀》記載:“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yè),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這一時期統(tǒng)治者尊奉的治國理念是()A.以德治國 B.以法治國C.無為而治 D.外儒內法2.【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22“史料閱讀”改編】《漢書·董仲舒?zhèn)鳌酚涊d:“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倍偈嫣岢錾鲜鲋鲝埖母灸康氖?)A.實行尊崇儒術 B.改變“無為而治”的政策C.加強集權統(tǒng)治 D.遵循“儒法并重”的思想3.【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25“學思之窗”改編】“若夫終日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抏士卒之精,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在獨樂,不顧眾庶,忘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边@段文字的特點是()A.恬靜安寧、樸素綺麗 B.鋪陳排比、辭藻華麗C.樸實生動、傳播廣泛 D.膾炙人口、千古絕唱4.【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26“問題探究”改編】《后漢書·仲長統(tǒng)列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鄙鲜鰵v史現象()A.說明東漢民間社會財富充裕B.對當時中央集權有一定威脅C.有利于打擊北方匈奴的統(tǒng)治D.反映當時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經典模擬題】5.(2024·湖南長郡中學模擬)漢文帝執(zhí)政時期,多次頒布詔令,勸課農桑,他還多次親自參加耕作,讓皇后親自養(yǎng)蠶,為民示范。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促進經濟恢復 B.增加財政收入C.改革耕作技術 D.減輕農民負擔6.(2023·山西晉中三模)秦朝滅亡后,劉邦據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在秦國故土推行當地人更能接受的秦國風俗法律;對于東方六國故地,則設立同姓乃至異姓諸侯王,并允許東方王國從俗而治。這些措施旨在()A.因勢利導化解緊張態(tài)勢 B.推行郡國并行制C.遵循舊制促進經濟發(fā)展 D.吸取秦朝速亡教訓7.(2024·安徽馬鞍山模擬)漢朝的藩國官制比照中央,也設有諸侯國相?;莸壑廖牡蹠r,國相權力很大,統(tǒng)領藩國百官,輔佐藩王,甚至有統(tǒng)兵之權。但自景帝以后,國相的權力不斷縮小。至武帝以后,國相與郡守無異。國相權力的演變體現了()A.中樞官制逐步完善 B.藩王權力惡性膨脹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D.無為政策有效貫徹8.(2023·遼寧適應性測試)據記載,西漢的刺史不僅要熟知國家各種法令,還要穿著特定服飾、坐著專用馬車,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監(jiān)察區(qū)出巡,并“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漢刺史()A.成為一級地方長官B.具有職責明確的專職性C.隨意處罰違紀官員D.擁有位高權重的權威性9.(2023·百師聯(lián)盟聯(lián)考)漢初,為了解決物資匱乏、通貨膨脹的問題,政府實行了“令民鑄錢”的政策。而到武帝時期,國家不僅壟斷了主要鑄幣材料——銅,還成立了專門的鑄幣機構負責鑄錢。漢代貨幣政策的調整()A.立足于國家財政的需要B.反映了均輸平準的特點C.遏制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D.有利于民間財富的增長10.(2024·吉林調研)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張)騫還,拜為大行。歲余,騫卒。后歲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于是西北國始通于漢矣。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其后,烏孫竟與漢結婚?!辈牧险f明張騫的行為利于西漢()A.國力達到鼎盛 B.擴大政治影響C.擴大統(tǒng)治疆域 D.開通絲綢之路11.(2024·遼寧撫順模擬)光武帝劉秀曾經引用《黃石公記》闡發(fā)他的治國思想,“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由此可知()A.西漢初以道家思想治國 B.劉秀治國能從現實出發(fā)C.當時采用法家思想治國 D.儒家正統(tǒng)地位尚未確立12.(2024·廣東江門模擬)西漢后期興起的“九族異姓”說,以“仁”為核心,“親親”是其特征。東漢時出現的“九族同姓”說,則將母族、妻族從九族中剔除,以“禮”為核心,“尊尊”是其特征。這一變化()A.排除了外戚干政的困擾 B.構建了新型的思想學說C.有助于大一統(tǒng)局面形成 D.折射出皇權弱化的現實13.(2024·山東青島模擬)西漢時期宮殿壁畫興盛,文帝時在未央宮承明殿,畫誹謗木、敢諫鼓等,借以激勵吏治清明;宣帝時在麒麟閣繪制包括霍光等十一人的功臣圖像壁畫。這反映出西漢時期()A.壁畫創(chuàng)作依傍政權力量 B.經濟繁榮助推文化發(fā)展C.儒家思想影響繪畫風格 D.借助藝術開展政治教化14.(2024·云南昆明模擬)《黃帝內經》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并反復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饵S帝內經》中的這一思想()A.彰顯了實踐經驗體系的建構 B.堅持了道家無為而治理論C.強調了人與自然應和諧統(tǒng)一 D.蘊含了樸素的唯物論思想【情境創(chuàng)新題】15.【學習情境】漢武帝在位期間,任用平民出身的公孫弘為相,還選拔了一批中下層官員,除了他們的本職外,還給予侍中、給侍中、常侍等職務,讓他們參與大政。漢武帝的舉措反映出()A.丞相的行政權被嚴重削弱 B.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形成C.察舉制改變了選官的標準 D.君主的權威得到加強16.【生活情境】西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從域外引入多種作物,根據下表可知,這些作物的傳入()西漢時期引進作物統(tǒng)計表物產名稱類別原產地胡瓜蔬菜印度西北部胡豆蔬菜亞洲西南部、非洲北部胡蒜蔬菜歐洲南部和中亞胡荽(香菜)蔬菜地中海沿岸、中亞石榴水果伊朗、阿富汗地區(qū)葡萄水果歐洲、西亞和北非A.推動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 B.受到新航路開辟的影響C.是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結果 D.豐富了民眾的日常生活17.【學習情境】漢代董仲舒明確提出“屈民以伸君”,要求臣民必須服從君主;同時也提出“屈君以伸天”,君主必須要服從天意。只要君主的行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這()A.適應了封建正統(tǒng)的需要 B.保障了西漢政權的穩(wěn)固C.體現了限制君權的思想 D.確立了儒學的獨尊地位18.【學術情境】漢代史家把六經作為鑒別史料及判斷史料價值的標準。司馬遷取舍史料的標準就是“考信于六藝”“折中于夫子”。這表明漢代史學()A.深受主流思想影響 B.注重義和理的闡發(fā)C.主動適應社會現實 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1.C[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主張輕徭薄賦,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現,這一時期統(tǒng)治者尊奉的治國理念是無為而治,故選C項;以德治國是孔子的思想主張,排除A項;以法治國是韓非的思想主張,排除B項;西漢新儒學的特點是外儒內法,排除D項。]2.C[根據材料“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可知,董仲舒“尊崇儒術”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加強思想專制,鞏固集權地位,C項正確;實行尊崇儒術是手段并非根本目的,A項排除;漢初無為而治已經不能適應漢武帝需要,董仲舒通過“尊崇儒術”加強集權,改變無為而治是間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項;董仲舒通過“尊崇儒術”,提升儒學地位,排斥儒家以外思想,對“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排除D項。故選C項。]3.B[司馬相如《上林賦》屬于漢賦,漢賦是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文體,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故選B項;恬靜安寧、樸素綺麗是田園詩的特點,這并非漢賦的特點,排除A項;漢代民間樂府詩語言樸實生動,傳播廣泛,這并非漢賦的特點,排除C項;《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中有大量膾炙人口的故事,“膾炙人口、千古絕唱”并非漢賦的特點,排除D項。]4.B5.A[漢初經濟凋敝,漢文帝的做法主要是為了休養(yǎng)生息,鼓勵小農生產,促進經濟恢復,故選A項。]6.A[根據材料可知,秦朝滅亡后,劉邦對待秦地和東方六國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因俗而治,因勢利導,緩解當時的困境,故選A項;材料和郡國并行制沒有關系,排除B項;劉邦接受秦地和東方六國的一些風俗習慣,是為了緩解當時的緊張態(tài)勢,而不僅僅是經濟的發(fā)展,排除C項;D項不是這些措施的目的,排除。]7.C[據材料可知,國相權力由很大逐漸變小,直至與郡守無異,體現中央政府對地方控制的加強,故選C項;材料“漢朝的藩國官制比照中央,也設有諸侯國相”說明藩國官制屬于地方官制,不屬于中樞官制,排除A項;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可知藩王權力應該縮小而不是膨脹,排除B項;漢景帝采納晁錯“削藩策”進行削藩,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漢景帝和漢武帝都不是貫徹無為政策,排除D項。]8.B[材料“刺史……定期到自己的監(jiān)察區(qū)出巡……‘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反映了刺史專門的監(jiān)察職能,體現了職責明確的專職性,故選B項;西漢刺史對地方行使監(jiān)察之職,定期巡視,并非地方長官,排除A項;據材料“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可知刺史不可以“隨意處罰違紀官員”,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能說明刺史位高權重,排除D項。]9.A[漢初經濟凋敝,財政有限,為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實行了貨幣自由鑄造政策;武帝時期,隨著積極有為政策的施行,漢武帝為解決財政問題,加強中央集權,為此實行了國家控制鑄幣權的政策,故選A項。]10.B[據材料可知,張騫通西域的行為有利于擴大西漢的政治影響,密切了漢與西域之間的往來與政治聯(lián)系,故選B項;題干信息表達的是張騫的行為對于提高西漢在西域各地的政治威信和影響力極為有利,而不是使西漢國力達到鼎盛,排除A項;張騫通西域后并沒有把西域納入西漢的版圖之內,所以并不是利于擴大統(tǒng)治疆域,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張騫的行為密切了漢與西域的政治聯(lián)系,擴大了西漢的政治影響力,而不是開通絲綢之路,排除D項。]11.B[據材料可知,東漢的開國皇帝主張從現實出發(fā),用德和仁來治理國家,以穩(wěn)定統(tǒng)治,與民休息,故選B項;光武帝是東漢皇帝而不是西漢的,排除A項;據材料“柔者德也……弱者仁之助也”可知,光武帝將儒家思想與黃老之學相結合作為治國理念,排除C項;儒家正統(tǒng)思想在西漢武帝時期已經確立,排除D項。]12.D13.D[據材料可知,西漢借助藝術來激勵吏治清明,將功臣的畫像放在國家最高榮譽殿堂,是一種高明的統(tǒng)治手段,故選D項;A項材料未體現,排除;據材料“文帝時在未央宮承明殿”“宣帝時在麒麟閣繪制”可知,壁畫發(fā)揮其為政治服務的功能,而非單純的文化形式,經濟繁榮助推文化發(fā)展與主旨不符,排除B項;漢文帝時治國思想是黃老之學,儒家思想還未得到重視,排除C項。]14.C[據材料可知,《黃帝內經》中強調人與天地的適應,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故選C項;材料中體現的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繼承,實踐經驗側重從實踐中總結經驗,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的思想體現了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無為而治側重政治思想,排除B項;樸素的唯物論指把某種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作為世界本原,材料討論的是天與人的關系,排除D項。]15.D[據材料可知,漢武帝任用平民出身的人為相,旨在直接掌控丞相的勢力,任用中下層官員隨侍參政,意在削弱丞相決策參與權,這有利于強化君主權威,故選D項;“行政權”不合邏輯,漢武帝要分割的是丞相的決策權,排除A項;題干未涉及尊崇儒術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不是察舉制,而是征辟制,排除C項。]16.D[材料統(tǒng)計表中的作物類別包含多種蔬菜水果,據此可知這些作物的傳入擴大了當時人們的食物來源,豐富了民眾的日常生活,故選D項;引進域外作物,能夠體現出經濟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但得不出政治、思想等方面的交流,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是在15—16世紀,時間不符,排除B項;休養(yǎng)生息是西漢初年實行的政策,主要是對內國家治理,與民休息,恢復國力,與題目主旨不符,排除C項。]17.A[據材料可知,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要求臣民必須服從君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