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7信息類文本中“論證思路”題的應對策略
【方法談】
現代文閱讀中,論證思路這個考點近幾年常出現在高考試卷上。對于這種題型的復習,需先明確作者
的論證結構,才能從整體框架上把握文章的脈絡。無論是幾個自然段構成的一個部分,還是一個復雜的自
然段,都有其常規(guī)結構。任何一篇論說文,常規(guī)結構一般包含以下幾種類型,總一分一總式、分一總式、總
一分式、并列式或遞進式等。循脈而行,便能條清理析。論說文的"脈"一般是"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
問題",即"引論一本論一結論"。在循"脈”時,可以對文章劃分層次,初步掌握論說文的結構。如果只是結構
簡單、脈絡清析的論說文,比較容易梳理。而在高考試卷中,往往會以結構和邏輯比較復雜的論說文作為
命題材料。這種論說文因理論深度、廣度和難度上都相對較大,要在短時間內讀懂并梳理好這類論說文的
脈絡,難度可想而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先找到論點,再辨別作者是如何論證論點、從哪些方面證
明論點的,最后考慮各方面、各角度之間的關系,這樣層次自然分明。若是遇到考查論說文中重點語段的
層次,還可以通過找出句子、劃分其中復句關系分類歸納的方法,或是抓住過渡句進行上下文內容整理的
方法,來理清語段的層次。
【常見設問方式】
[2023新高考I卷】第5題.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關于藜麥的新聞報道結論有誤?請根據文本概括。
(6分)
【2021新高考I卷】第4題.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4分)
[2021年新高考II卷】第4題.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結構。(4分)
[2020年新高考I卷】第5題.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6分)
[2021新高考1卷-真題文本再現】
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
質,直到菜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
據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們佯逃,留著一匹腹內埋伏精
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力勸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
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祭時,河里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
的兩個兒子一齊絞死了。
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紀在羅馬發(fā)現的拉奧孔雕像似以這段
史詩為藍本。萊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fā)現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
說。
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
的恬靜與肅穆。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現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并不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
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在表現痛感之中,他們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據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者要從全身筋
肉上表現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面所表現的苦痛就看不見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
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
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做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圖畫用存于
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w或部分在空間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體’,物體和它們的
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xù)的事物叫作‘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
材?!?/p>
換句話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同時并存,這種靜物不宜于
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xù)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只需用寥寥數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
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長多寬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
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詩只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xù),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動作不宜于畫,
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我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
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
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
但是談到這里,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么?萊辛也談到這個
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只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娨材苊枥L物體,但是也只
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
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亦必化靜為
動,以時間上的承續(xù)暗示空間中的綿延。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參考答案】
①材料一圍繞萊辛《拉奧孔》提出的“詩畫異質”觀,從緣由、推論到結論,縱向展開,引述其觀點,
并結合作者個人的理解,以舉例、引證的方法加以闡釋;②材料二點出萊辛“詩畫異質”的核心觀點后,
以札記形式列舉中國古人關于詩畫關系的相關討論,與萊辛觀點形成照應。
【初讀文本,梳理結構】
材料一的行文脈絡,還是很清晰的:首先介紹萊辛提出了"詩畫異質說”;然后引用史詩、傳說并指明萊
辛提出這個觀點的原因;進而論述萊辛從面孔、體態(tài)、衣服三個方面比較雕像和史詩表現拉奧孔的不同之
處;接著直接引用萊辛由此得出的結論;最后舉例深入闡釋自己對萊辛結論的理解。
材料二的行文脈絡也很清晰:首先指出萊辛在《拉奧孔》中提出的觀點;接著舉例來論證中國古人也
有類似闡釋;然后指出萊辛的議論更透徹深細之處;最后列舉中國古人關于詩畫關系的詩文來與萊辛的觀
點相比照。問你一篇文章的“論證思路",相當于讓你分析這篇文章是“如何論證"的,"行文脈絡”只是其中的
一個方面,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角度組織答案:①圍繞什么問題;②站在什么立場(正反、立駁);
③選擇什么形式(訪談、演講、札記……);④運用什么方法(舉例、對比……);⑤采取什么結構(層進
式、并列式、總分式......);⑥按照什么順序(即行文脈絡);⑦得出什么結論。
【具體解答步驟】
第一步,判定論證結構,找到解題脈絡。
要辨別一篇論說文的論證結構,需要圈出文本每一自然段的關鍵句。這些關鍵句一般是每一自然段首
括句、尾括句、概念句或是觀點句等,再分析這些關鍵句的邏輯關系。如上文第一自然段,不難抓住這樣
的一句話“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
關鍵句就是“詩畫并不同質”,這也是本文的觀點。第二自然段借助一個傳說,得出第三自然段的“因為
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梢?,這里講的“詩畫異質說”是在怎樣的一個背景下提出的,
下面幾個自然段也可以依此分析。通過抓住文本中每一自然段的關鍵句,就能很順利地梳理這篇論說文的
思路,找到解題脈絡,那就是文本先提出問題,提出萊辛的觀點“詩畫并不同質”,接著再分析問題,通
過敘述“特洛伊木馬”的故事,引出詩畫異質說的背景,再探討詩畫并不同質的原因,最后解決問題,補
充說明“詩畫雖不同質但可以互補”。文本“總一分”式的論證結構一目了然,循脈而行,思路便能清晰
明了。
第二步,根據邏輯關系,劃分文本層次
對于上文,根據論說文的一般論證思路”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和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
劃分文本層次。第一自然段提出萊辛的觀點”詩畫并不同質”(論點);接著第二至三自然段敘述“特洛
伊木馬”的故事,引出詩畫異質說的背景;第四到八自然段從詩畫并不同質的原因的角度進行探討;最后
兩個自然段補充說明“詩畫雖不同質但可以互補”。這樣通過各個自然段的關系分析,層次自然就分明,
條理自然就清楚。
第三步,概括每層大意,添加次序詞以及上下層次的連接詞語,擬寫答案。
擬寫答案一般步驟:
(1)作者先提出了什么觀點;
(2)接著引出什么論據,運用什么論證方式,綜合論證論點;
(3)如果采用正反對比論證,那么先闡述正面論證部分,先引用什么論據,進行深入剖析,強調什么,
進一步證明論點;接著闡述反面論證部分,先引用什么論據,進行深入剖析,強調什么,進一步證明論點。
(4)最后總結,得出什么結論或發(fā)出什么號召或提出什么警示。
如上文,根據文章的思路,結合擬寫答案的一般步驟,上文的論證思路可以概括成下面這一句話:
材料一論證思路:總一分式結構,先提出“詩畫并不同質”的觀點,再分別介紹《拉奧孔》書中的詩
畫異質、萊辛與朱光潛對此觀點的解釋,以及對詩畫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使用對方題材的補充說明三個分
論點,完整介紹了萊辛的詩畫異質理論。
解答論證思路題需要根據這三步,而且三個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
(2023年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對素食者和腸胃疾病患者來說,藜麥的發(fā)現是一個奇跡。藜麥不含款質,富含鎂和鐵,比其他種子含
有更多的蛋白質,包括人體無法獨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國宇航局宣布,藜麥是地球上營養(yǎng)最均衡的
食物之一,是宇航員的理想之選。產于安第斯山的藜麥有一個令西方消費者神往的傳說:印加人非常重視
藜麥,認為它是神圣的,并且稱之為"萬谷之母"。不過,藜麥的愛好者卻通過媒體發(fā)現了一個令人不安
的事實。從2006年到2013年,玻利維亞和秘魯的藜麥價格上漲了兩倍。2011年,《獨立報》稱,玻利維
亞的藜麥消費量"5年間下降了34%,當地家庭已經吃不起這種主食了,它已經變成了奢侈品”。《紐約
時報》援引研究報告稱,蔡麥種植區(qū)的兒童營養(yǎng)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衛(wèi)報》用煽動性標題提升了
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裝下藜麥令人反胃的事實嗎?”該報稱,貧窮的玻利維亞人
和秘魯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進口垃圾食品"o《獨立報》2013年一篇報道的標題是"藜麥:對你有利
-對玻利維亞人有害”。這些消息傳遍了全球,在健康飲食者之中引發(fā)了一場良心危機。在社交媒體、素食
博客和健康飲食論壇上,人們開始詢問食用藜麥是否合適。
這種說法看似可信,被許多人認可,但是經濟學家馬克?貝勒馬爾等人對此則持保留意見。畢竟,藜麥
貿易使大量外國資金涌入玻利維亞和秘魯,其中許多資金進入了南美最貧窮的地區(qū)。幾位經濟學家跟蹤了
秘魯家庭支出的調查數據,將種植且食用藜麥的家庭、食用但不種植藜麥的家庭和從不接觸藜麥的家庭劃
分為三個小組。他們發(fā)現,從2004年到2013年,三個小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麥種植戶家庭支
出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農民們正在變富,他們將這種新收入轉化為支出又給周邊民眾帶來了好處。那么
藜麥消費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很長的時間內兩個國家的藜麥消費量一直在緩慢而穩(wěn)定地
下降,這意味著消費量的下降和價格的激增不存在明顯的聯(lián)系。更加接近事實的解釋是,秘魯人和玻利維
亞人只是想換換口味,吃點別的東西。
為了解藜麥的種植情況,我去了秘魯科爾卡山谷,這里在印加時代以前就得到了開墾。藜麥是一種美
麗的作物,擁有深紅色或金黃色的巨大種球。在安第斯山的這片區(qū)域,人們在梯田上同時種植藜麥以及當
地特有的玉米和馬鈴薯品種?!眹庑枨蠼^對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魯向導杰西卡說道,"農民非常高興,
所有想吃藜麥的人仍然買得起這種食物。”她還解釋了另一個好處。之前,秘魯城里人往往認為他們這片
區(qū)域吃藜麥的人"很土"?,F在,由于美國人和歐洲人的重視,食用藜麥被視作一種時尚。"利馬人終于
開始尊重我們這些高原人和我們的傳統(tǒng)了。"玻利維亞西南部有一片遙遠而不適合居住的區(qū)域,那里到處
都是鹽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麥資金支持的當地急需的開發(fā)和旅游項目。千百年來勉強能
夠養(yǎng)家糊口的自耕農開始為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投資。我在2017年4月聽到的玻利維亞人對于該作物的唯一
抱怨是,日益增長的供給正在拉低價格。玻利維亞的藜麥種植面積增長了兩倍多,從2007年的5萬公頃增
長到2016年的18萬公頃。馬克,貝勒馬爾后來對我說:"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結局,因為它的價格不太可
能再度回升。"在風景如畫的科爾卡山谷,當太陽落山時,我問杰西卡,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是否應該為
吃掉秘魯人和玻利維亞人的食物而感到內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聽到當地人的親口否認。"相信我,"
杰西卡笑道,"我們有許多藜麥。"
乍一看,這一關于食物熱潮、全球貿易和消費者憂慮的事件講述了謊言被揭穿的過程。不過,這些受
到錯誤解讀的真相可能會對當地的人們造成真正的傷害。各行各業(yè)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
字、背景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現實。在這個例子中,新聞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導消費者
遠離藜麥:他們由衷地為一個貧困群體感到擔憂,害怕狂暴的全球貿易風潮會危及這一群體的利益。我們
很早就知道這一點:每個新手辯論者和犯錯誤的小學生都知道如何挑選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過,我們
可能不知道這些真相為溝通者提供了多大的靈活性。很多時候,你可以通過許多方式描述一個人、一件事
物或者一起事件,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實性。我將它們稱為"競爭性真相”。
(摘編自赫克托?麥克唐納《后真相時代》,劉清山譯)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關于藜麥的新聞報道結論有誤?請根據文本概括。(6分)
【參考答案】
①借助經濟學家的觀點與調查數據等事實論據加以反駁。比如第二段引用馬克,貝勒馬爾等人的質疑,
引用相關經濟學家的調查論證,用事實反駁報道中的錯誤信息;②作者進行實地調研,征詢當地居民的意
見,對假象加以批駁,比如第三段使用親自調查時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等事實論據,反駁報道中的錯誤信息;
③針對媒體提出的問題,運用了類比論證,借助科學認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論辯與犯錯誤的
小學生的自我辯護的技巧進行類比,批判報道中的"競爭性真相”=
【解析】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假設論證、因果論證、類
比論證、反駁論證、歸納論證等。
【知識補充】
1.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可使論證具體有力,因為"事實勝于雄辯”。
②引用論證。道理論證的一種,以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既可使論
證權威有力,又可增添文學色彩。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可使論證鮮明有力,傾向分明。
④因果論證。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可使論證深刻有力。
⑤比喻論證。也叫喻證法,是指用具體生動的事物來形象地證明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其本質是化虛
為實,可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2.論證結構
(1)一般形式:引論(提出問題)一一本論(分析問題)一一結論(解決問題)。
(2)常見類型:①總一一分一一總式;②總一一分式;③分一一總式;④并列式;⑤對照式;⑥遞
進式。①總一一分一一總式。先提出論點,而后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后總結歸納。
②總一一分式。先提出論點,然后從幾個方面論證。
③分一一總式。對所要論述的問題先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后綜合歸納得出結論。
④并列式。有分論點(論證角度)并列與論據并列兩種情形。分論點并列式: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結
構形式,其特點是層次分明,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中心論點,三個分論點(角度)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論
據并列式:在論證過程中,為了充分擺事實,講道理,把幾個論據并列起來,幾個論據之間的關系是平行
的。⑤對照式。主體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論證,最后得出結論。它
的特點是:兩種看法或論據之間為一正一反的關系,或通過正反對比明辨是非,突出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
性。這種結構方式能起到對比鮮明、突出深化觀點的作用。
⑥層進式。層進式結構也稱遞進式、層遞式,就是按照邏輯關系,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縱向開掘的
一種結構方式。層進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分論點時,這些分論點之間構成的是由
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關系。這種結構俗稱"剝筍法",一層一層地"剝殼",最后顯出其本質。二是按照"提
出問題一一分析問題一一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即按"是什么好為什么好怎么樣”的順序來寫。這種
論證結構的好處是層次清楚,邏輯嚴密,論證深刻。
【分析論證語言】
論述類文本的語言一般有準確嚴密、概括簡潔、鮮明生動等方面的特點,可根據文本論述語言的風格
特點簡要概括并舉例說明。
【示例】(2024?新課標I卷)
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
【參考答案】
連用六個反問句,從人力和人心角度分析中日戰(zhàn)爭必然趨勢(日本優(yōu)勢變劣勢、中國劣勢變優(yōu)勢)逐
漸形成的過程,多處反問增強了語氣,分析問題全面細致,充滿思辨,強調了在人力和人心的支持下,日
本的優(yōu)勢不再成立,中國可以通過持久戰(zhàn)扭轉劣勢的觀點。
【解析】本題因文設題,多處使用設問和反問句,是本文的一個重要論證特點,題目要求分析這兩
種修辭的“論證效果”。答題時首先要找到材料中的設問句和反問句,接著要結合兩種修辭的表達效果,
然后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在論證上有什么樣的論證效果。
答題時先找對應區(qū)域,然后對點分析論證效果。
(四六)于是問題和結論是:中國會亡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學概論的條款研究與試題及答案
- 電廠地震火災應急預案(3篇)
- 行政法學知識拓展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5年VB考試全解及試題及答案
- 經典法學概論考題試題及答案
- 醫(yī)院整體規(guī)劃與未來發(fā)展方向計劃
- 2025珠寶首飾等質押合同
- 門診部護士長工作計劃
- 2025年網絡管理員考試評估標準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考試過來人的建議試題及答案
- 2023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設計導則第1部分:術語和定義
- 中國兒童川崎病診療循證指南(2023年)解讀課件
- 《狼圖騰》閱讀分享與深度解讀
- 國網公司合規(guī)管理
- 鉛冶煉行業(yè)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替代 HJ 512-2009 HJ 513-2009
- 2025年公園管理崗面試題及答案
- 玉盤二部合唱正譜
- 鋁電解工(鋁電解操作工)職業(yè)技能考試題(附答案)
- 中國廣東省液化石油氣行業(yè)供需態(tài)勢、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智研咨詢)
- 房屋質量檢測鑒定報告
- 基于樹莓派的納米布沙漠甲蟲仿生機器人系統(tǒng)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