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文言文閱讀
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
I,?=n
知識梳理J
10.1《勸學》:
一、挖空訓練
(第1段)君子曰:學不可以口。()
(第2段)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口()
以為輪,其中()中規(guī)。單()有()槨暴(),不復甚()者,口使
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學()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第3段)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零()也,而聞者彩
()。假輿馬者,非卻手()也,而舉()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斗()
也,而早()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第4段)積土成山,風雨興存();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
自信(),圣心備焉。故不積蹉步,千?()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
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鶯馬十駕,功在不令()。黑()而舍之,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管()o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
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鯉■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掌()也。
二、知識梳理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二、通假字:
1.口以為輪口通“燥”,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禾U,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決;口以為輪/口使之然也:(口,
通‘煤","使……彎曲")
3、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5、下飲黃泉: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狀語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
“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三)判斷句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口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斷句式的標志;“者”“也”
是語氣詞,“者”用在結果分句后,表示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的原因;“也”,語氣助詞,
表不解釋的原因。)
2.臂非加長也。
3.聲非加疾也。
4.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之)以(之)為輪。2.□(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
六、古今異義
1、口以為輪一一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
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一一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一一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
力;多用心力。
4、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一一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入身上或
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入;今:入格高尚的入)
七、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藍。(從,介詞)
而青于藍(比,介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
2.而
《勸學》(節(jié)選)一文中共有16個“而”,弄清它們的用法和意義對研讀課文很有幫助,并
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8個文言虛詞中的重點,《勸學》中的“而”的用法和意義歸類如下:
(1)連詞,表轉折,可翻譯成“卻”“但是”。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③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非能水也,而絕江河。⑥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2)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此句也可表順承。
①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②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5)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
①鍥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焉:
(1)風雨興焉(兼詞,“于之”,意為在這里)
(2)圣心備焉(語氣詞)
4.利:
(1)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2)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決,走得快)
5.之
(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取獨)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代詞代青)
(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的標志)
(4)非蛇鰭之穴(的)
6.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
(3)以是入多以書假余(借)
(4)因求假暫歸(假期,休假)
(5)假以雄權??(授予,給予)
7.絕
(1)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入來此絕境(《桃花源記》)(與世隔絕)
(3)以為妙絕(《口技》)(極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橫渡)
(5)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斷絕關系)
10.2《師說》:
一、挖空訓練
(第1段)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中?()傳道學()業(yè)解惑也。入非
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哥()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承
()道也因()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
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
所存也。
(第2段)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入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入,其出入也遠矣,?耳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入,其下圣入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單.()
圣,愚益愚。圣入之中?()為圣,愚入之所以為愚,若()皆出于此乎?愛其
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穹()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
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季(),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
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p>
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入,君子不肯(),今其智7()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
(第3段)圣入無常師。孔子沖()鄭子、關弘、師襄、老聃。鄭子之楂(),
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日:三入行,則必有他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
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秦()
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貝”)之。
二、知識梳理
一、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fou)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入;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入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6)今之眾入
古義:一般入;今義:眾多的入,大家
(7)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常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小學”)
三、一詞多義
1.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③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④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zhudn,名詞,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
3.道
①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
③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5.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
“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了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6.而
(1)入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8)如是而已(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
7.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結構助詞,的)
(2)入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入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入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入(代詞,這,這一類)
(11)鄭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音節(jié)助詞,起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不譯)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8.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9.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10.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則群聚而笑之(群,表動作的情態(tài),成群)
2.名詞作動詞
①吾如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②其下圣入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3.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吾從而如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②孔子帥鄭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小學而木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③是故爭益圣,尊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入、愚昧的入)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零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
⑤位里則足羞,官鷺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入、低下的入盛:勢盛位高的入)
2.形容詞作動詞
尊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使……學習)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三)倒裝句
1.介賓結構后置句(狀語后置句)
(1)而恥學于師(于師學,介賓短語后置)
(2)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賢,介賓短語后置)
(3)不拘于時,學于余(于余學,介賓短語后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5.固定格式
庸……乎:表反問,難道……嗎,哪里……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1《赤壁賦》:
一、挖空訓練
(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
酒用()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
粳()江,水光接天。冬()一葦之所收,率歹口()之茫然。浩浩乎如芍李得
()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泅傳()而登仙。
(第2段)于是飲酒樂甚,色()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冽()
流光。沙沙()兮予懷,望美入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河()歌而護()
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累累(),不絕如季()o舞幽壑之
潛蛟,泣孤舟之荽婦。
(第3段)蘇子修忿(),正襟盡竺()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
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翠(),郁乎
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歲()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的步()
千里,旌旗蔽空,甄學()臨江,橫槊賦詩,@()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匹
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蟒于天地,渺
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攀()
得,托遞口回()于悲風?!?/p>
(第4段)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乎(),而未嘗往也;善庫()
者如彼,而平()莫芍£()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胃()不能
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他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莒
()非吾之所有,串()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
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申()?!?/p>
(第5段)客喜而笑,洗盞零()酌。肴核既盡,杯盤磨釐()。才.目與枚著()
乎舟中,不知東方之即()白。
二'知識梳理
一、文學常識。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入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
入、詩入),“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入代表。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赤壁賦》即是他此時所作。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
并稱為“三蘇”;書法上,和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
二、實詞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2)山川相修(通“繚”,環(huán)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入飲酒)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入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3.一詞多義
(1)東
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
a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b望美入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a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4.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工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
(3)順流而去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蔑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7)月明星稀,烏鵲亶飛(名詞用作狀語,向南)
(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9)倡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
(10)不知東方之既亙(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三、虛詞
1.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折)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連詞,表修飾)
2.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在)
(4)于是飲酒樂甚(介詞,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
(6)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詞,在)
(7)寄蜉蟾于天地(介詞,在)
(8)托遺響于悲風(介詞,在)
4.乎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形容詞詞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形容詞詞尾)
(3)郁乎蒼蒼(形容詞詞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6)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在)
5.而
(1)連詞,表轉折譯為“卻”“但是”:而不知其所止。而未嘗往也。而卒莫消長。
(2)連詞,表修飾譯為“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連詞,表承接譯為“就”“然后”:正襟危坐而問客。
(4)連詞,表并列譯為“和”“與”或不譯:侶魚蝦而友麋鹿。
(5)連詞,表因果譯為“因而”“所以”:則物與他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6.乎
(1)語氣詞,表疑問譯為“嗎”“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介詞,在:相與枕藉乎舟中。
(3)形容詞詞尾,“……的樣子”:郁乎蒼蒼。浩浩乎。飄飄乎。
四、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3)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蔑婦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
4.倒裝句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短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短語后置)
五、其他重點字詞
1、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
2、白露槿江(籠罩)
3、級一葦之所如(縱:任)
4、逶萬頃之茫然(越過)
5、浩浩乎如馮虛御風(浩浩:廣闊,遼遠;馮虛:凌空、憑空)
6、渺渺兮予懷(悠遠的樣子)
7、債歌而獨之(倚:循,依;和:唱和)
8、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長,縷:細絲)
9、而卒莫消這也(增長)
10、無其破荊州(方,當)
n、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12、哀吾生之須臾(片刻)
13、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驟得:輕易得到)
14、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連……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時間短暫)
15、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共同享用)
六、成語積累
1.遺世獨立:超脫獨立于現(xiàn)實世界之外。
2.如泣如訴:像哭泣,像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3.余音裊裊:裊裊,聲音婉轉悠長。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入沉醉。
4.一世之雄:一代的英雄。
5.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米粒,比喻非常渺小。
6.杯盤狼籍: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后桌面雜亂的樣子。
7.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shù)臉幼印?/p>
16.2《登泰山記》:
一、挖空訓練
(第1段)泰山之叩(),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
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第2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
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石堂(),
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承()
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
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
徂徒如畫,而半山后()霧若帶然。
(第3段)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稍見云中白若樗藉數(shù)十立者,山也。稱冬()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
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日,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得日或否,絳皓娶
()色,而皆若倭()o
(第4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实坌袑m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
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理:()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第5段)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十歲(),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等
(),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入膝齊。
(第6段)桐城姚鼐記。
二、知識梳理
一、文體“記”
(1)“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入來抒發(fā)作
者的感情或見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類:
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入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②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入物生平事跡的文體.說明,描寫,抒情。
(2)游記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安石《游褒禪
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豐樂亭記》、袁宏道的《滿井游記》
二、文言知識
1.古今異義
(1)至于泰安(至于,古義:至U,到達;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義:這,止匕;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復循西谷(復,古義:再,又;今義:往復,重復)
(4)戊申晦(晦,古義: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名詞)
2.通假字
(1)其級七千有余(“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少圜(“圜”通“圓”,圓形的,指山石)
3.詞類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濟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3)崖限當?shù)勒撸ㄏ蓿好~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4)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走,走路)
4.■—詞多義
(1)當:
①當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詞)
②崖限當?shù)勒撸〒踝?,動詞)
③僻不當?shù)勒撸鎸?,動詞)
(2)余: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他,代詞)
②其級七千有余(幾,表示整數(shù)后不定的零數(shù),數(shù)詞)
(3)以: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時候)
②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順承,連詞)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連接方位名詞,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連詞)
(4)限:
①越長城之限(界限,名詞)
②崖限當?shù)勒撸ㄩT檻,名詞)
(5)道:
①道皆砌石為磴(路,名詞)
②道少半(走,走路,動詞)
(6)有:
①其級七千有余(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與“無”相對,動詞)
(7)及:
①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和,連詞)
②及既上(等到,介詞)
③皆不及往(趕得上,動詞)
(8)云:
①世皆謂之天門云(語氣助詞,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
②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霧,名詞)
(9)日:
①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太陽,名詞)
②或得日,或否(陽光,名詞)
③是日(天,名詞)
(10)漫:
①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彌漫,布滿,動詞)
②其遠古刻盡漫滅(磨滅,動詞)
5.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樗藕數(shù)十立者,山也。(以上兩句用固定格式“……
者,……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②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兩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
省略。判斷句)
③此東海也。(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④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于“都是”。判斷句)
(2)定語后置句
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撸ā把孪蕻數(shù)勒摺币痪渲?,“限當?shù)馈睘椤把隆钡亩ㄕZ。定語后
置句)
(3)省略句
①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以上
四句均省略主語代詞“余”)
②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蒼山”前面省略謂語:見)
③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
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
④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語:樹?!吧焙竺媸÷越樵~“于",“于”相當于“在”)
⑤復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謂語:走)
⑥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環(huán)水”)
⑦中谷繞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水”)
典伊斯析
1.下列句子與例句中的特殊句式一樣的一項是()
例:是韓,公之仇也。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C.生乎吾前(《師說》)D.句讀之不知(《師說》)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不如登高之博見也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故不積度步,無以至千里
4.《師說》中這些表述全部表現(xiàn)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批評指責的一項是()
①其下圣入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⑤巫醫(yī)樂師百工之入,不恥相師⑥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
5.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之學者必有師學者:有學問有造詣的入。
B.今之眾入,其下圣入也亦遠矣眾入:一般入。
C.其下圣入也亦遠矣下,低于,比不上。
D.君子不誨不齒:不屑與之同列,“齒"表并列。
6.下面句中加點詞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說》)B.積土成山,風南興焉(《勸學》)
C.非蛇鰭之穴無可奇疝者(《勸學》)D.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7.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與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吾嘗終日而思矣
A.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吾嘗踐而望矣
C.鍥而不舍,金石可鏤D.蟹六跪而二螯
8.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木直中繩中:合乎金胡礪則利就:靠近
B.雖有槁搴暴:曬干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疾:勁疾,這里指聲音宏大
C.假輿馬者假:借助鍥而不舍鍥:刻
D.君子生非異也生:出生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
9.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孰能無惑(誰,哪一個)其聞道也囿先乎吾(堅持)
B.彼童子之師(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示反問語氣)
C.余毫其能行古道(贊賞)士大夫之旅(類、輩)
D.六藝經(jīng)傳皆遇習之(全面)圣地圣(更加)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夫庸知其年年先后生于吾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不拘于時,學于余
C.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
D.則群聚地笑之授之書也習其句讀者
11.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木直中繩中:合乎
君子博學而日爹省乎已參:參加
B.吾嘗跋而望矣跋:踮起腳后跟
而聞者彰彰:表彰
C.金旗礪則利就:接近、靠近
余奉其能行古道嘉:贊許
D.君子弟非異生:出生
鄭子之彼徒:徒弟
1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于其身也,則恥師售或師售,或不焉
B.欲入之無惑也難矣士大夫之族
C.基皆出于此乎授之書而習募句讀者
D.吾嘗終日而思矣猶且從師質問焉
13.對下列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魔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魔",跨出兩腳為"步",也被用于形容極近的距離,數(shù)量極
少等。
B."君子"一詞,廣見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強調(diào)政治地位的崇高。后被賦予了道
德高尚的含義,如荀子《勸學》中的“君子"即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入。
C."而"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連詞,可用以表示并列、承接、遞進、轉折、修飾等。“鍥而
舍之"的"而"和"順風而呼"的"而"是一樣的用法。
D.“金就礪則利","金"在古代指用金屬制成的刀斧,"就礪"是指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
是接近、靠近之意,"礪"是指磨刀石。
14.下列句子加點字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非能水也B.君子博學而且參省乎己
C.口以為輪,其四中規(guī)D.吾嘗踐而望矣
15.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解釋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君子不詼齒:并列。②聲非加速也疾:勁疾。
③雖有槁搴暴:暴發(fā)。④圣入無簞師常:經(jīng)常。
⑤余賽其能行古道嘉:贊許。⑥而維江河絕:橫渡。
⑦木直申繩中:合乎。⑧六藝經(jīng)傳皆遇習之通:了解。
A.②③④B.①③⑦C.③④⑧D.①④⑥
16.下列各句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一一木材經(jīng)過墨線比量就直了,金屬制的刀斧在磨刀石上磨過
就鋒利了。
B.騏驥一躍,不能十步一一駿馬跳躍一次,還沒有十步遠。
C.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一一那些孩子的老師,是教孩子書本的文字、學習斷
句的。
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一一地位低了就覺得羞恥,官職高了就近于奉承。
17.下列語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A.彼童子之師B.作《師說》以貽之C.士大夫之族D.師道之不復,
可知矣
1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古之學有必有師。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入,君子不由。.
③今之眾入,其下圣入也亦遠矣。
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⑥吾叢而師之。
A.全不相同B.②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現(xiàn)在的用法相同
19.下列加點詞語注釋正確的一組是()
A.以使之然也(彎曲)須果(片刻)B.聲非加速(快)雜學(勉勵,鼓勵)
C.維江河(渡)故不積壁步(古代的半步)D.風雨興焉(起)箏甘(駿馬)
20."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邊句中的"而"屬哪種用法,請把相應的用法的序號填在句后的
括號里。
A.連詞,表并列關系。B.連詞,表遞進關系。C.連詞,表轉折關系
D.連詞,表因果關系。E.連詞,表順承關系。F.連詞,表修飾關系。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吾嘗終日而思矣()
(4)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6)蟹六跪而二螯()
2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舉酒屬客(勸請)半山居霧若帶然(停留)
B.博言采之(輕微,少)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C.而吾與子之所共通(去,至U)絳皚駁色,而皆若僂(白色)
D.相與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亭東自足下皆云謾(彌漫)
22.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陽,山之南和水之北皆為陽?!疤┥街?,汶水西流",說明汶水在泰山的南面。
B.五鼓也稱五更,是針對夜晚的計時方法。古入將夜晚分成五個時間段,每段一個時辰(兩
個小時),三更是半夜H^一點到一點。
c.行宮,京城外供帝王出行居住的宮殿,也指帝王出京后臨時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D.桐城,文中指桐城派,清代文壇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主要作家是桐城入而得名。
23.下列加點字的詞類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樂也
B.但魚蝦而友麋鹿東望武昌
C.滔孤舟之蔑婦烏鵲南飛
D.不知東方之既自西望夏口
24.下列各項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而今安在哉
B.何為其然也
C.固一世之雄也
D.而又何羨乎
2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凌萬頃之年矮(曠遠的樣子)憑虛御風(凌空)
B.渺渺兮予懷(悠遠的樣子)正襟危坐(身體斜著坐)
C.擊登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川舷而歌之(敲擊)
D.皆歌而和之(循,依)而爭莫消長也(到底、最終)
26.下列對《赤壁賦》中相關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既望:過了望日之后,指農(nóng)歷十六日。望,農(nóng)歷十五日;朔: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日;
晦:農(nóng)歷每月第一日。
B.美入:指所思慕的入,古入作品中常用“美入”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羽化,古代道教徒認為成仙能飛升變化,故把道士成仙或入死叫作羽化。
C.石蒼黑色,多干刀D.挾飛仙以遨游
33.下列各句在《赤壁賦》原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有吹洞簫者一一有個吹洞簫的客入
B.而今安在哉一一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C.何為其然也一一(曲調(diào))為什么這樣(悅耳動聽)呢?
D.物與他皆無盡也一一萬物與他們一樣,都是永恒沒有盡頭的
34.下列各項中不含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多平方,少圓B.須臾成五采
C.下有紅光,動搖承之D.至于泰安
3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孔子師鄭子、慕弘、師襄、老聃。炎口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2)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
36.把下列課內(nèi)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②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
37.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皆不孕往
②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
③亭東自足下皆云謾
④其遠古刻盡謾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39.下列加點詞只含有一個古今異義的選項是()
A.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年然徘徊于斗牛之間
B.望姜入兮天一方石蒼黑色,多干方
C.下有紅光到搖承之杯盤緞篝
D.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自雷橫江
40.翻譯下列句子
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
第六章文言文閱讀
必修上冊文言知識梳理
||■『
知識梳理
10.1《勸學》:
一、挖空訓練
(第1段)君子曰:學不可以口。()
(第2段)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申()繩,以()
以為輪,其中()中規(guī)。鼻()有()指暴(),不復卷()者,口使
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再()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第3段)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琰()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港()也,而聞者彩
()。假輿馬者,非卻?()也,而竺()千里;假舟楫者,非能左()
也,而舉()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第4段)積土成山,風雨興亭();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珪步,毛?()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
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鶯馬十駕,功在不令()。燮()而舍之,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售()o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
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摩()也。
【答案】
(第1段)停止
(第2段)①中(①合乎)②糅(同''煤”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彎曲)③曲(彎曲的弧度)④
雖(即使)⑤有(同“又”)⑥槁暴(曬干)⑦挺(直)⑧礪(磨刀石)
(第3段)①踐(踮起腳后跟)②疾(勁疾)③彰(清楚)④利足(善于奔走)⑤致(到達)
⑥水(用作動詞,游泳)⑦絕(橫渡)
(第4段)①焉(兼詞,相當于“于此”)②得(獲得)③無以(沒有用來……的)④舍(停
止,止息)⑤鍥(刻)⑥鏤(雕刻)⑦躁(浮躁,不專心)
翻譯畫線的句子
①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
了。(得分點:博學、參、省、知)
②君子的天性(同一般入)沒有差別,不過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得分點:生、假、物)
③蚯蚓沒有鋒利的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飲黃泉,是因為它用心專一。
(得分點:用心、一,定語后置句)
二'知識梳理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二、通假字:
1.口以為輪口通“燥”,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禾U,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決;口以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版建筑砌體作業(yè)承包協(xié)議版B版
- 2024版花卉苗木購銷合同書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2024綿陽倉儲租賃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四寧波電影院裝修工程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銷售合同終止協(xié)議:終止條款匯編
- 安徽公司二零二五年度氨水集中采購與環(huán)保監(jiān)測合同
- 2025年度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物業(yè)管理與技術服務協(xié)議3篇
- 2025年私立醫(yī)院與藥企合作藥品供應及倉儲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行政事業(yè)單位合同管理制度規(guī)范與合同履行監(jiān)督3篇
- 2024版公園宣傳欄租賃合同
- 供銷合同(完整版)
- 二零二五年企業(yè)存單質押擔保貸款合同樣本3篇
- 鍋爐安裝、改造、維修質量保證手冊
- 油氣行業(yè)人才需求預測-洞察分析
- (2024)河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1000只肉羊養(yǎng)殖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勞保用品安全培訓》課件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產(chǎn)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內(nèi)容解讀
- 2024院感年終總結報告
- 高一化學《活潑的金屬單質-鈉》分層練習含答案解析
- 04S206自動噴水與水噴霧滅火設施安裝圖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