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省高三語文聯考試題之文言文解析_第1頁
2024年九省高三語文聯考試題之文言文解析_第2頁
2024年九省高三語文聯考試題之文言文解析_第3頁
2024年九省高三語文聯考試題之文言文解析_第4頁
2024年九省高三語文聯考試題之文言文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材料一:

凡(凡是)與敵戰(zhàn)(作戰(zhàn)),若審(審查)知敵人有可勝之理,則宜(應當,應該)速進兵搗(攻打)之,無有不勝。法曰:“見可則進?!保ㄕZ出《左傳·宣公十二年》,但與原文略異,原文為“見可而進?!币馑际前l(fā)現有戰(zhàn)勝敵人的可能時,就迅速發(fā)動進攻)唐李靖(【571-649】,唐代著名軍事家,京兆三原(今陜西三原東北)人,精兵法,善謀略,唐太宗時任兵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先后滅蕭銑,東平輔公,北擊東突厥,西討吐谷(yù)渾,戰(zhàn)功卓著,封為衛(wèi)國公,有《李衛(wèi)公兵法》(即《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殘文存世。具見《新唐書·李靖傳》)為(擔任)定襄道(郡名。西漢分云中郡置,治所在成樂(今內蒙古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轄境相當今內蒙古長城以北的卓資、林格爾、清水河等一帶。隋大業(yè)時曾改云州為定襄郡)行軍總管(古代武官名,猶今作戰(zhàn)總指揮),擊破突厥(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頡利可汗(東突厥最高首領,名咄苾,東突厥可汗啟民可汗的第三子,公元620—630在位,在位時,屢犯唐邊境。李靖于貞觀三年(629)聯合突厥北的薛延陀,夾擊頡利,把頡利趕到鐵山,此篇史例講了其被俘情況)走(逃跑)保(據守、守衛(wèi))鐵山(位于陰山之北,今內蒙古白云鄂博境內),遣使入朝謝罪(請罪),請舉國(全國)歸附(歸順,歸降)。以靖往迎之。頡利雖外(表面上)請朝謁(朝見,進拜,覲謁),而內懷遲疑,靖揣知(揣摩預見,猜測估計)其意(用意,心思)。時詔鴻臚卿(鴻臚寺長官,《唐六典·鴻臚寺》:“鴻臚卿之職,掌賓客及兇儀之事?!保┨苾€(唐官,特派專使)等慰諭(宣告并安撫,慰問和通告)之。靖謂副將張公謹(唐將,當時李靖的副手)曰:“詔使(朝廷詔令使者)到彼(那),虜(對敵人的蔑稱)必自安。若萬騎赍(jī,赍呈,輸送物品)二十日糧,自白道(乃陰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位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因路口有千余步土是灰白色,故稱為白道)襲之,必得所欲?!惫斣唬骸吧弦雅c約降(議和降服,約定投降),行人(使者的通稱)在彼,奈何(怎么辦)?”靖曰:“機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漢高祖三年,劉邦派酈食其(lìyìjī)說齊歸漢,齊王為之所動,撤除防守于歷城防御漢軍進攻的重兵,韓信聽從辨士蒯徹建議,乘齊不備,一舉破歷城,入臨淄,使齊王敗走高密。把軍事與外交巧妙地結合起來,造成了出其不意的有利戰(zhàn)機,取得了破齊的勝利。李靖也想用這種方法突擊突厥。)。如唐儉輩何(什么)足惜哉!”督兵疾進,行至陰山(今內蒙古境內之陰山),遇其斥侯(偵察,侯望。亦指偵察人員)千余,皆俘以隨軍。頡利見使者大悅,不虞(不防備,不戒備)官兵至也。靖前鋒乘霧而行,去(距離)其牙帳(頡利可汗官署處所,處所用象牙做裝飾品,故名)七里,虜始(才)覺,列兵未及陣,靖縱兵擊之。斬首萬余級,俘男女十余萬,擒其子疊羅施(頡利可汗之子),殺義成公主(隋朝皇室之女,曾四嫁胡主,她因隋為唐所滅,屢次挑唆突厥進攻唐邊境,企圖恢復隋朝,原為突厥啟民可汗妻,可汗死后,頡利可汗納之為妻)。頡利亡去(逃跑離去),為(被)大同道(府、路名。治所相當今山西大同市、陽高、天鎮(zhèn)、及河北懷安、陽原等縣地。元改為路,明初府為府)行軍總管張寶相(唐武官名。當時頡利可汗敗走后,準備投奔吐谷渾。唐軍追擊,頡利帶數騎夜逃,匿于荒谷,張寶相率兵突然襲擊沙缽羅營,活捉頡利,送京師)擒以獻。于是,斥地(開拓國土)自陰山北至大漠(廣大沙漠地區(qū))矣。(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材料二:太宗曰:“昔唐儉(字茂系,唐時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輔佐太宗平定天下,為天策府長史,檢校黃門侍郎、封莒國公。貞觀四年(630)任鴻臚卿,出使突厥,撫慰頡利可汗歸降。李靖乘機襲擊突厥后,唐儉幸能脫身歸還)使(出使)突厥,卿因(趁機)擊而敗之。人言卿以(把)儉為(當作)死間(指派往敵方的間諜不能脫身而為敵方所殺),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與儉比肩(一起)事(侍奉)主,料儉說(游說)必不能柔服(用言辭說服突厥歸順唐朝),故臣因(趁機)縱兵擊之,所以去(去除,消除,鏟除)大患不顧小義也。人謂以儉為死間,非臣之心(本心,本意)。按《孫子》,用間最為下策,臣嘗著論其末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蛴瞄g以成功,或憑間以傾敗(失?。?。若束發(fā)(古代男孩到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此束發(fā)就作為成童的代稱。此處指年輕的時候。)事君,當朝(在朝)正色(神色莊重),忠以盡節(jié)(恪守君子的節(jié)義),信以竭誠(竭盡忠誠),雖(即使)有善間(高明的間諜),安(怎么)可用乎?唐儉小義,陛下何疑?”太宗曰:“誠(確實)哉!非仁義不能使間(不是仁慈的人就不能使用間諜),此豈纖人(小人,品格卑劣的人)所為乎?周公大義滅親(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稱叔旦,西周初年政治家。輔佐武王滅紂后,封于曲阜為魯國,周公未就,仍留朝廷輔佐武王。武王死,成王即位,年幼,周公代掌國政。管叔(周文王第三子)、蔡叔(周文王第五子)不服,聯合武庚(紂王之子,名祿父)反叛,周公東征殺了武庚和管叔,并放逐蔡叔為庶人,人稱太義滅親。),況一使人(使者,使臣)乎?灼(原義為燒或火燙,引申為明白)無疑矣!”(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注]①李靖:唐代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②死間:指派往敵方的間諜不能脫身而為敵方所殺。10.

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督兵A疾B進C行D至陰山E遇其斥候F千余G皆俘H以隨軍。10.

CEG

句意:李靖率軍疾速前進,抵達陰山時,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偵察部隊,便把他們全部俘虜而隨同唐軍一起前進。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保,文中指守衛(wèi)、據守,與李密《陳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B.

行人,文中指使者,與《孔雀東南飛》中“行人駐足聽”的“行人”意思不同。C.

去,文中指距離、相距,與《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D.

正色,文中指神色莊重,與《莊子·逍遙游》“其正色邪”的“正色”意思不同。11.AA.錯誤。守衛(wèi)、據守/保全。句意:頡利可汗率眾退守鐵山。/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保全她的余生。B.正確。使者/過路的人。句意:使者又在他們那里。/過路的人都停下腳步仔細聽。C.正確。句意:距頡利可汗牙帳僅七里。/群山連綿起伏,巍峨高聳,陡峰林立,距離青天不滿一尺。D.正確。神色莊重/真正的顏色。句意:在朝堂上神色莊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故選A。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突厥首領頡利在戰(zhàn)爭中敗給了李靖,派遣使者到唐朝謝罪,希望能率領整個國家歸附唐朝,唐王朝派遣唐儉等人為使者,對突厥進行撫慰。B.

李靖認為,使者到達后,突厥人一定以為危機已解除,如果此時能抓住機會出兵襲擊,一定可以像當年韓信破齊一樣,一舉擊潰敵軍。

C.

頡利見到唐儉等人十分高興,完全沒有料到唐軍會發(fā)動進攻,李靖趁其不備,指揮大軍殺到,突厥大敗,頡利也在逃跑途中被唐軍擒獲。D.

世人傳言李靖以唐儉作為死間,一舉打敗了突厥,唐太宗就此向李靖求證,李靖表示像唐儉這樣的忠臣是無法用來做間諜的,傳言不實。12.D

“像唐儉這樣的忠臣是無法用來做間諜的”錯誤,“雖有善間,安可用乎”是說間諜對忠臣沒有作用,“非仁義不能使間”是贊美使用間諜之策的主帥仁義兼?zhèn)?,沒有信息稱贊唐儉是忠臣,也沒有信息表明唐儉適不適合做間諜,而且“用間最為下策”可知,李靖不主張用間諜。

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頡利雖外請朝謁,而內懷遲疑,靖揣知其意。(2)周公大義滅親,況一使人乎?灼無疑矣!(1)頡利可汗雖然表面上請求朝見大唐皇帝,但實際上心懷猶豫,李靖揣摩透了他的心思。(得分點:“外”,表面上;“謁”,拜見、朝拜;“內”,實際上。)(2)周公為了維護大義尚且殺了親兄弟,更何況一個使臣呢?這是明顯沒有疑問的!

(得分點:“使人”,使者、使臣;“灼”,顯明、顯著。)

14.

李靖在與突厥的戰(zhàn)爭中不顧唐儉安全的原因是什么?14.

①唐儉的說辭必然不能使突厥歸順,他作為使臣的價值并不大。②李靖認為在戰(zhàn)爭中為了鏟除大患可以舍棄小義。③韓信破齊的成功案例,使李靖想趁唐儉出使,放松敵人戒心,趁機一舉殲滅突厥?!窘馕觥坑刹牧弦弧皺C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輩何足惜哉”可知,李靖想借這個機會,成就大功,小小使臣死不足惜。

由材料二“料儉說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縱兵擊之”可知,李靖認為唐儉的安撫不能成功,不如犧牲唐儉,取得戰(zhàn)爭上的勝利。由材料二“所以去大患不顧小義也”,保住唐儉性命,不符合李靖用兵之道。參考翻譯:材料一:凡是對敵作戰(zhàn),如果明知敵人有可以戰(zhàn)勝的道理,就應當迅速出兵進攻它,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發(fā)現有可能戰(zhàn)勝敵人的時機,就迅速向它發(fā)動進攻?!碧瞥瘯r李靖出任定襄道行軍總管,率軍擊敗了突厥,頡利可汗率眾退守鐵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請罪,表示愿意舉國歸附。唐太宗命令讓李靖前往迎接。頡利可汗雖然表面上請求朝見大唐皇帝,但實際上心懷猶豫,李靖揣摩透了他的心思。此時,太宗下詔任命鴻臚卿唐儉等人前往突厥進行安撫和宣諭。李靖于對他的副將張公謹說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經抵達突厥那里,敵人必定會安心不疑。如果我們選派萬名騎兵帶上二十天糧食,從白道出兵對它突然襲擊,一定能夠取得我們想要取得的勝利?!睆埞斦f:“主上已經與突厥約定接受他們的來降,而我們的使者又在他們那里,一旦采取行動,敵人加害他們可怎么辦?”李靖說:“戰(zhàn)機不可錯失,這正是韓信能夠打敗齊國的原因。像唐儉這些人犧牲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于是,李靖率軍疾速前進,抵達陰山時,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偵察部隊,便把他們全部俘虜而隨同唐軍一起前進。頡利可汗見到唐朝使者唐儉等人后,十分高興,沒有料到唐軍會來進攻。李靖的前鋒部隊冒著大霧前進,距頡利可汗牙帳僅七里的時候,突厥才發(fā)覺。突厥列出隊伍還未擺好陣勢,李靖派出軍隊猛攻,斬殺萬余人,俘獲突厥男女十多萬,活捉頡利兒子疊羅施,殺死頡利之妻隋朝義成公主。頡利可汗逃走,后被大同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獲并獻給朝廷。在此形勢下,唐軍為朝廷開拓了自陰山向北直至大漠一帶大片疆土。(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材料二:太宗問:“當年我派遣唐儉出使突厥,你卻乘機襲擊,大敗突厥。人們說你這是把唐儉當作了死間,我直到今天對此仍抱有懷疑。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拜了兩拜,回答說:“我與唐儉同在朝廷并肩事奉主上,料定唐儉的說辭必然不能使突厥順服、歸附,所以我趁機派兵進攻它,這是因為為了鏟除國家大患,也顧不得保全與唐儉的私人小義了。有人說我把唐儉作為死間,這不是我的本意。按《孫子兵法》所說,用間是最下策。我曾經在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