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中學聯(lián)盟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_第1頁
2022-2023學年山東省中學聯(lián)盟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_第2頁
2022-2023學年山東省中學聯(lián)盟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_第3頁
2022-2023學年山東省中學聯(lián)盟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_第4頁
2022-2023學年山東省中學聯(lián)盟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山東省中學聯(lián)盟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習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zhí)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一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tǒng)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tǒng)籌立改廢釋纂,增強立法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時效性。二是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優(yōu)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zhí)法力度,完善行政執(zhí)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三是嚴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四是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建設覆蓋城鄉(xiāng)的現(xiàn)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發(fā)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摘自《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材料二: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經(jīng)歷五千年歷史發(fā)展而從未中斷的國家。就法文化而言,同樣源遠流長、代有興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賢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又積累了治國理政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與教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需要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以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民心向背對國家興衰起著決定性作用?!渡袝?五子之歌》根據(jù)夏王失德失民亡國的教訓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周滅商后,有戒于紂王失民亡國的教訓,強調國應以民為本,“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鬃犹岢收邜廴恕F浜竺献訉⒖鬃拥娜蕦W發(fā)展成為仁政學說,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進而總結“君為民而立”。西漢賈誼總結秦亡教訓時指出,“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后世總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為國策的支撐點。中國古代有關土地、水利、賦稅的立法,都是著眼于保民生的;自漢朝起,法律對老、幼、殘、疾等社會弱勢群體實行恤刑;《唐律疏議》以來的歷代法典,都規(guī)定了對70歲以上,15歲以下,廢疾篤疾和孕婦等社會弱勢群體不得刑訊,并可減免刑罰。這些規(guī)定蘊含著鮮明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了國家的仁政。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賢從悠久而豐富的治國理政經(jīng)驗中得出的結論。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歷代開明的統(tǒng)治者、思想家都主張以德化民。但是,道德缺乏國家強制力,只能化而不能禁止,需要得到法律的配合和支撐,才能真正發(fā)揮以德治國的作用。就法律而言,其職能在于禁暴懲奸止惡,但法律如果失去了道德的主宰,不僅喪失應有的權威性和正義性,而且難免流于濫罰酷刑的歧途。既重視發(fā)揮法的規(guī)范作用,又重視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才能實現(xiàn)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嚴治官、寬養(yǎng)民是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所強調的施政手段。韓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論,此理論適應了國君的需要,因而演繹為嚴治官、寬養(yǎng)民的政治邏輯。嚴治官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其一,嚴上官之責,以警下吏。唐代宗時宰相楊綸“清慎自飭,立法于身”,使得權傾當朝的汾陽王郭子儀“且為之悚惕,孰敢不服哉”。其二,行考課之法,建監(jiān)察制度。唐代有四善二十七最的考課之法,宋代有監(jiān)司互察法,明有八法考吏,清代有六法考吏??颊n的結果是優(yōu)異者擢升、平庸者黜革、違法者治罪。除此之外,還推行了嚴密的御史監(jiān)察制度。其三,重任免考選,選賢任能。漢代實行孝廉方正的選官之法。隋唐建立科舉考試制度,使選官制度化法律化。除去一般的科考之外,還有所謂的特科、恩科等配套制度;御史出巡也負責考察推薦賢能之士。與嚴治官相對應的是寬養(yǎng)民。寬養(yǎng)民主要表現(xiàn)為:國家給人民以必要的生產(chǎn)生存手段——土地;寬減居民的賦稅負擔和力役之征;對于老幼婦殘等社會弱勢群體犯法的情況,按律寬減;此外,還注意施行各種保民、利民、富民、惠民政策,以夯實政權基礎。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法文化底蘊之深厚、特色之鮮明、影響之深遠,以及治國理政經(jīng)驗教訓之豐富,都顯示了古圣先賢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及其對治國經(jīng)驗的深刻總結。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激活傳統(tǒng)法文化的優(yōu)秀部分,使之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可資借鑒的法文化支持。(摘編自張晉藩《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的史鑒價值》)(1)下列對“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衰,歷代法典因此以利民、富民,惠民為國策支撐點。蘊含鮮明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仁政特點。B.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撐,德法共治,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C.加快建設法治社會,離不開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汲取與傳承。兩則材料都談到了這一點。D.借鑒并激活中國的法文化中的古圣先賢的智慧經(jīng)、驗與教訓,使之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就可以做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不容忽視,因為它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經(jīng)受漫長歷史的考驗,具有豐厚的文化積淀。B.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這體現(xiàn)了國家法治建設對民心向背的重視。C.“嚴治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官僚隊伍的整體素質,“寬養(yǎng)民”可夯實政權基礎,兩者結合利于封建統(tǒng)治。D.為了準確清晰地表述“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性,材料一整體上采用了并列式的論證結構。(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不屬于材料二“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研究范疇的是A.重禮輕法、禮法合一的傳統(tǒng)法律習慣研究B.寬仁慎刑、重惜民命的立法指導思想研究C.重和輕訟、無訟是求的用法價值取向研究D.省刑寡罰、法寬刑緩的約法值刑學說研究(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5)在《韓非子?心度》中說:“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苯Y合兩則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瘋英雄趙廣建那年頭秋,天剛麻麻黑,她在三里外西善堡老舅家還沒端穩(wěn)飯碗,就聽見自家村那方“咚咚咚”炮響。舅媽扯上她在村西的高粱地里鉆了一宿。第二天沒了炮響,自家村那方槍聲又“嘟嘟”到了黑晌才沒了動靜。東鄰的伍生說:“中央軍一支隊伍被日本兵錐住了屁股,上千人亂了方寸,借你們村一堵城墻,調回頭來向日本兵開火。日本兵雙手握刀往城墻上攀,丟下七八十條血尸。天亮后,日本兵調來了五千皇協(xié)兵,從村東殺到村西……”“甭沖我瞎說,沒這事!”她內心膽怯。“是我親眼見。”“見哪個?上你家井沿子上趴著念給井里那個臟模樣去。胡扯!”“是真?!薄安皇?!你沒有爹媽,沒有姊妹,還要牽扯上一個我不成?”“是真?!薄安皇?!”她嚶嚶哭,掩襟拭淚,嘴里嘟囔伍生胡云。隔天,街上消息揚開,日本兵殺絕了自家村四十七戶人家,殺死了她親爹媽,親姊妹一家六口!起先,舅媽也同她傷魂失魄地哭,后來,幫她用典賣的房、地錢料理完喪事,就收養(yǎng)她住在了西善堡村。那個叫伍生的東鄰,個兒小,膽兒大,常來多嘴嚼舌。槍響那天,他一人跑到村東口扒瞧,回來就講日本兵咋樣指使皇協(xié)兵燒殺,有鼻子有眼。她只比伍生小一歲。小時候一口一個伍生哥。大了些,來舅媽家串親,伍生貓聞腥了一樣趕來沒話找話。往來后,伍生說家里沒活兒,有事沒事往這院跑。一來二去,年輕人眉來眼去,說話也躲躲閃閃了起來,趕上三天兩頭過兵陣,誰家有大閨女也不放心,老人就順坡推驢托了媒。秋后,她嫁給了伍生。月余,兵陣穿梭一樣一撥一撥地過。村上不少人煎熬不住日夜的驚恐,相繼卷上行李往外逃奔。槍炮更張狂了。舅爹媽在兵亂中被炸死。伍生料理完喪事,說了聲“不能再當亡國奴!”也卷上行李參加了逃奔……一走,四年沒音訊。直到親閨女雙菊年滿三歲,她打發(fā)奶奶下了世。伍生還不見回。幾年里,她視閨女如命。登門勸嫁的,存心做歹的,她一概不理會,一門心思等伍生回來。每日一擦黑,她插上門,頂上頂門杠,相伴孤寂與恐懼熬到遲來的天亮。這天后晌,街上又傳來狗咬。隨后傳來了敲門聲。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張,習慣地從鍋底上抹兩把,再往自家臉上抹兩把,亂了亂發(fā)髻,抱上孩子去開門。門一開,來不及閃身,被一幫皇協(xié)兵團團圍住。她懵了。當兵的一個個有說有叫,她定睛審視,先是害怕,當與最后一個倚在門框上的兵眼神相碰時,臉刷地白了!“快進屋,那啥,我給你們……”忙把孩子放在地上,讓兵們擠進里屋,掀出瓦罐抖了抖,倒出僅有的二升麥子面,和面。兵們吆喝著要酒,洋錢自管往地上扔。她撿了幾塊洋錢,抱上雙菊提上籃子出門上街來。半道街不見人影。在村東雜貨鋪有人與她搭訕:“今兒新鮮哩?!薄班拍?,來客哩,打壺酒。”“割肉不?”“割,嗯哪,割二斤?!彼t緩地答著。酒肉備妥后,她扯著籃子又串了幾家門。回來就趕著忙活。待十多個皇協(xié)兵把桌上吃喝了個精光,又東斜西歪時,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兇的,最先耳鼻出血,一個個先是渾身青紫,不大會兒,沒了聲息。倚門框的那個吃喝得頂少、難受的工夫頂長,跪扶住桌角,想跟她說話,只見雙唇抖動,乞求的目光閃著怨憤,卻吐不出整字來。她臉上抽搐了一下,裸血的雙瞳閃出刺一樣的兇光,抄起門后的頂門杠,照準那人的腦門掄去,“撲——”一聲,斑漿濺了她滿臉,她觸電般后退了一步,“哇——”吐了。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協(xié)兵,進家后沒來得及向她說第二句話,就死了。她呆若木雞地望著血泊,默默嗚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整整半夜,她驚視著血尸發(fā)呆。以為自己墜在夢里。她拿繩子將尸身一個一個拖進豬圈里,又連夜弄土把豬圈填平。之后,她瘋了。因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餓急的孩子啃吃了灑上了酒的骨頭……新中國成立后,豬圈被挖開,她殺死的十多個皇協(xié)兵被政府確認。病好后,方圓數(shù)十里依舊叨念西善堡有個瘋英雄。每年,小學生經(jīng)過西善堡村參觀自家村慘案,她必講那個驚駭?shù)囊雇?,那個骨子里要報仇的勇氣和那個顫抖的雙手與噴涌的血漿。每一次她都經(jīng)受剜心一樣的痛苦。那夜晚幾乎長年縈繞在她腦際。人在時,她講得激動,人離后,她伴著孤寡與艱辛,默默無聲地過日子……多年,她的生活由縣民政局補給。每逢過年過節(jié)局里總會有人來探望。探望的人幫她縫縫涮涮,擱下補助金,再拉些家常才走開。自從民政局給上補給,來過了多少趟,換過了多少人,誰也沒提及過英雄本身是沒有補助金的,只有烈屬才有。當然,沒人告訴過她,縣黨史資料上有明文記載:屈伍生,中共黨員,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敵偽內部,后因誤傷犧牲,終年二十三歲。(選自《微型小說選刊》)(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她聽伍生說日本兵大屠殺消息時的反映,極力寫出她的善良和怯弱。B.地名“自家村”有深意,能讓人聯(lián)想到慘案就是發(fā)生在每個中國人的“自家村”。C.她不比以往更慌張,去開門,說明她對敲門聲已習以為常,也不想再安于現(xiàn)狀。D.沒人告訴她補助金的實情和縣黨史上的記載,是大家對她的同情和愛護。(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寫到日本兵殺絕了自家村四十七戶人家及村上不少人往外奔逃,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所承受的沉重犧牲,為下文她的復仇做了鋪墊。B.“臉刷地白了”“快進屋,那啥,我給你們……”“倒出僅有的二升麥子面,和面”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她認出丈夫時的片刻的激動和欣喜。C.本文采用全知視角敘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但“新中國成立后”這樣的特定的具體時間的出現(xiàn)又對小說這方面的不足有所彌補。D.文章大量使用了像“甭沖我瞎說”“秋后”“一擦黑”“來客哩”一類口語化的詞句,使文章顯得更自然,更貼近生活,人物形象也更加鮮明突出。(3)有人評價魯迅小說的標題“簡約別致,寄寓遙深”。本文標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誤會法是一種敘事技巧,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間的誤會造成一定的矛盾沖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寫作手法。請概括本文是如何使用誤會法的,并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秦攻魏,取寧邑,諸侯皆賀。趙王使往賀,三反,不得通。趙王憂之,謂左右曰:“以秦之強,得寧邑,以制齊、趙。諸侯皆賀。吾往賀而獨不得通。此必加兵我。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諒毅者,辯士也,大王可試使之?!闭徱阌H受命而往。至秦,獻書秦王曰:“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無罪,愿大王無絕其歡;若使有罪,愿得請之?!鼻赝跏故拐邎笤唬骸拔崴冠w國者,小大皆聽吾言,則受書幣;若不從吾言,則使者歸矣。”諒毅對曰:“下臣之來,固愿承大國之意也,豈敢有難!大王若有以令之,請奉而西行之,無所敢疑。”于是秦王乃見使者,曰:“趙豹、平原君數(shù)欺弄寡人。趙能殺此二人,則可。若不能殺,請今率諸侯受命邯鄲城下?!闭徱阍唬骸摆w豹、平原君,親寡君之母弟也,猶大王之有葉陽、涇陽君也。大王以孝治聞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體,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嘗不分于葉陽、涇陽君。葉陽君、涇陽君之車馬衣服,無非大王之服御者。臣聞之:‘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袷钩际艽笸踔钜赃€報,敝邑之君,畏懼不敢不行,無乃傷葉陽君、涇陽君之心乎?”秦王曰:“諾。勿使從政。”諒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誨,以惡大國,請黜之,勿使與政事,以稱大國?!鼻赝跄讼?,受其幣而厚遇之。(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四》)(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B.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敞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C.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D.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邑是都邑、城市,也作為縣的別稱。上古時,國都也稱作邑。寧邑是寧姓起源地。B.“三”。在古漢語中多是虛指,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對月獨酌》)。C.“西”。方位名次作狀語,與蘇軾《赤壁賦》中“西望夏口”的“西”用法一致。D.母弟即同母之弟,別于庶弟。此處指趙王的一母同胞之弟,而不是其母親的弟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王攻打魏國奪取寧邑,趙王派使者前往祝賀,使者多次往返得不到接見,趙王十分擔憂,身邊的人認為一定是使者的錯,便派諒毅前往。B.諒毅到達秦國后,向秦王獻上書信,表明了趙王前往祝賀的誠意及與秦國交往的態(tài)度,并直接指出趙使者不被接見的事實,得到了秦王的回復。C.秦王派使者告訴諒毅,要求趙國大小事情都得聽從秦國,否則不見使者,諒毅面對如此要挾,用最恰當?shù)难赞o回復,秦王終于肯接見趙國使者。D.秦王因為曾經(jīng)被趙豹、平原君愚弄過,要求趙國殺掉這兩個人,否則進逼邯鄲城,諒毅贊揚秦王重視親情,喻之以義,曉之以理,最終說服秦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諸侯皆賀,吾往賀而獨不得通,此必加兵我,為之奈何?②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還報,敝邑之君,畏懼不敢不行,無乃傷葉陽君,涇陽君之心乎?(5)秦王最終不再要求殺死趙豹和平原君,高興地接受了諒毅的禮物并厚禮接待他,其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蘇軾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貂留不住。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注]王文度:《世說新語?方正》說王文度的父親王蘭田(名述之),“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置膝上?!保?)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化用王維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反其意而用之。B.下片前三句寫張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時的情景,長安落英,故關飄絮,兵士列隊相迎。C.詞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繪出一幅感人的畫面,用反問語氣強化了表達的情感。D.全詞以人物行為作為結構線,譜寫了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2)詞的開頭寫到“一曲陽關情幾許”。確實如此,本詞揭示了人世間多種美好珍貴的情感。請結合全詞內容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中“,”兩句,以質問的語氣抨擊秦統(tǒng)治者對老百姓極盡搜刮之至,自己卻揮霍無度。(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兩句,既有對過去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懷念,也有對物是人非的感慨。(3)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因其啼聲甚哀,往往用來傳達一種凄涼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就表達了凄涼之意,《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一句則表達了思念之情。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0分)6.(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抗疫時期一幕幕積淀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底色,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人場景,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自強不息、①。不向困難低頭,不為挫折氣餒,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越是艱險越向前?!f眾一心、②。艱難困苦,相濡以沫。全國人民心手相牽,億萬顆心同頻共振,中國力量如鋼似鐵,堅不可摧?!櫲缶?,甘于奉獻。自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擔當負責,個個盡心盡力,舍小家顧大家,匯小我成大我?!环接须y,八方支援。胸懷仁愛之心,踐行互助之義,濟人之困,解人之憂,抱團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難關?!\與共、天下一家。為世界安危擔當,為人類健康盡責,為團結合作聚力,③,共克時艱,攜手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精神,在抗疫中淬煉,在磨礪中升華。這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中華民族披荊斬棘,奮勇向前的力量之源。(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某烧Z。(2)下列不屬于文中“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的一項是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B.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C.豈曰無衣,與子同袍。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3)請將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7.(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關于唐詩繁榮的原因,文學史家曾做出各種解釋,我們無須加以重復,但是可以從文明史的角度強調三點:一是①。簡單地說就是清綺與貞剛的互補,性情與聲色的統(tǒng)一?!端鍟?文學傳序》:“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薄叭裟芏薇饲逡?,簡茲累句,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碧圃娬且驗閷崿F(xiàn)了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文化整合目標而臻于極致的。二是②。首都長安各國的使臣、留學生、留學僧、商賈、藝術家絡繹不絕,多種外來的宗教都可以自由地傳播,音樂,美術、舞蹈由于廣泛地吸收了外來的成分而呈現(xiàn)多姿多彩的景象。三是③。由于實行科舉考試,大量中下層庶族士人參與政治進入上層,徹底打破了門閥壟斷的政治局面,而且使唐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在更廣泛的基礎之上。最高統(tǒng)治者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相對說來能夠聽取各方面的情況和意見,而在新進的士人當中也有不少人敢于直言極諫,遂使唐朝的政治呈現(xiàn)相對開明的狀態(tài),詩人們也敢于在詩歌中揭露社會矛盾,諷喻時政。(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鄭板橋把畫竹過程分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個階段。“眼中之竹”是現(xiàn)實,“胸中之竹”是理想,“手中之竹”則是實踐,從愿望和理論上講,“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應當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往往不能使“胸中之竹”變成理想的“筆下之竹”。為此,他有詩曰:“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币陨喜牧蠈ξ覀冾H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學年山東省中學聯(lián)盟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習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zhí)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一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tǒng)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tǒng)籌立改廢釋纂,增強立法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時效性。二是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優(yōu)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zhí)法力度,完善行政執(zhí)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三是嚴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四是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建設覆蓋城鄉(xiāng)的現(xiàn)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發(fā)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摘自《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材料二: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經(jīng)歷五千年歷史發(fā)展而從未中斷的國家。就法文化而言,同樣源遠流長、代有興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賢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又積累了治國理政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與教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需要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以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民心向背對國家興衰起著決定性作用?!渡袝?五子之歌》根據(jù)夏王失德失民亡國的教訓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周滅商后,有戒于紂王失民亡國的教訓,強調國應以民為本,“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鬃犹岢收邜廴恕F浜竺献訉⒖鬃拥娜蕦W發(fā)展成為仁政學說,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進而總結“君為民而立”。西漢賈誼總結秦亡教訓時指出,“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后世總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為國策的支撐點。中國古代有關土地、水利、賦稅的立法,都是著眼于保民生的;自漢朝起,法律對老、幼、殘、疾等社會弱勢群體實行恤刑;《唐律疏議》以來的歷代法典,都規(guī)定了對70歲以上,15歲以下,廢疾篤疾和孕婦等社會弱勢群體不得刑訊,并可減免刑罰。這些規(guī)定蘊含著鮮明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了國家的仁政。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賢從悠久而豐富的治國理政經(jīng)驗中得出的結論。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歷代開明的統(tǒng)治者、思想家都主張以德化民。但是,道德缺乏國家強制力,只能化而不能禁止,需要得到法律的配合和支撐,才能真正發(fā)揮以德治國的作用。就法律而言,其職能在于禁暴懲奸止惡,但法律如果失去了道德的主宰,不僅喪失應有的權威性和正義性,而且難免流于濫罰酷刑的歧途。既重視發(fā)揮法的規(guī)范作用,又重視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才能實現(xiàn)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嚴治官、寬養(yǎng)民是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所強調的施政手段。韓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論,此理論適應了國君的需要,因而演繹為嚴治官、寬養(yǎng)民的政治邏輯。嚴治官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其一,嚴上官之責,以警下吏。唐代宗時宰相楊綸“清慎自飭,立法于身”,使得權傾當朝的汾陽王郭子儀“且為之悚惕,孰敢不服哉”。其二,行考課之法,建監(jiān)察制度。唐代有四善二十七最的考課之法,宋代有監(jiān)司互察法,明有八法考吏,清代有六法考吏??颊n的結果是優(yōu)異者擢升、平庸者黜革、違法者治罪。除此之外,還推行了嚴密的御史監(jiān)察制度。其三,重任免考選,選賢任能。漢代實行孝廉方正的選官之法。隋唐建立科舉考試制度,使選官制度化法律化。除去一般的科考之外,還有所謂的特科、恩科等配套制度;御史出巡也負責考察推薦賢能之士。與嚴治官相對應的是寬養(yǎng)民。寬養(yǎng)民主要表現(xiàn)為:國家給人民以必要的生產(chǎn)生存手段——土地;寬減居民的賦稅負擔和力役之征;對于老幼婦殘等社會弱勢群體犯法的情況,按律寬減;此外,還注意施行各種保民、利民、富民、惠民政策,以夯實政權基礎。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法文化底蘊之深厚、特色之鮮明、影響之深遠,以及治國理政經(jīng)驗教訓之豐富,都顯示了古圣先賢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及其對治國經(jīng)驗的深刻總結。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激活傳統(tǒng)法文化的優(yōu)秀部分,使之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可資借鑒的法文化支持。(摘編自張晉藩《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的史鑒價值》)(1)下列對“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A.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衰,歷代法典因此以利民、富民,惠民為國策支撐點。蘊含鮮明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仁政特點。B.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撐,德法共治,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C.加快建設法治社會,離不開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汲取與傳承。兩則材料都談到了這一點。D.借鑒并激活中國的法文化中的古圣先賢的智慧經(jīng)、驗與教訓,使之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就可以做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不容忽視,因為它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經(jīng)受漫長歷史的考驗,具有豐厚的文化積淀。B.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這體現(xiàn)了國家法治建設對民心向背的重視。C.“嚴治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官僚隊伍的整體素質,“寬養(yǎng)民”可夯實政權基礎,兩者結合利于封建統(tǒng)治。D.為了準確清晰地表述“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性,材料一整體上采用了并列式的論證結構。(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不屬于材料二“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研究范疇的是CA.重禮輕法、禮法合一的傳統(tǒng)法律習慣研究B.寬仁慎刑、重惜民命的立法指導思想研究C.重和輕訟、無訟是求的用法價值取向研究D.省刑寡罰、法寬刑緩的約法值刑學說研究(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5)在《韓非子?心度》中說:“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苯Y合兩則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說法是否屬于相關范疇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要求,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行文脈絡的梳理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理清文章的層次關系,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梳理。(5)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語句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兩則材料,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A.范圍擴大,“歷代法典”說法錯誤,材料一第二段原文“這些規(guī)定”僅指前文所列舉的法律規(guī)章。B.張冠李戴,“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撐”說法錯誤,應是“道德是法律的主宰,法律是道德的配合和支撐”。C.正確。D.說法絕對,原文是說的是“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可資借鑒的法文化支持”,并非“就可以做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故選:C。(2)D.“材料一整體上采用了并列式的論證結構”說法錯誤,材料一整體上是“層進式結構”,非“并列式結構”。故選:D。(3)A.“重禮輕法、禮法合一”與材料二第三段的“德法共治”有關。B.“寬仁慎刑、重惜民命”與材料二第二段的“以民為本”有關。C.“重和輕訟、無訟是求”強調“輕訟”“無訟”,不屬于“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研究范疇。D.“省刑寡罰、法寬刑緩”與材料二第四段的“寬養(yǎng)民”有關。故選:C。(4)首先通過第一自然段“就法文化而言,同樣源遠流長、代有興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賢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又積累了治國理政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與教訓”可以得出中國法文化傳承幾千年,再結合“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需要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可知,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非常必要。據(jù)此可以得出:文章首先以中國法文化的傳承為背景,指出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的必要性。然后結合材料二的第二段“民心向背對國家興衰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三段“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賢從悠久而豐富的治國理政經(jīng)驗中得出的結論”,第四段“嚴治官、寬養(yǎng)民是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所強調的施政手段”這些總結句可以得出:文章接著從以民為本、德法共洽、嚴治官寬養(yǎng)民等三個方面具體闡釋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的史鑒價值。最后一段總結全文,結合句子“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激活傳統(tǒng)法文化的優(yōu)秀部分,使之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可資借鑒的法文化支持”可概括答案:指出應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借鑒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5)首先要理解“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的含義,其含義為:法度應順應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社會才能治理得好;社會治理與社會實際相適應,才能取得成效。結合材料二第二段“《尚書?五子之歌》根據(jù)夏王失德失民亡國的教訓提出,……西漢賈誼總結秦亡教訓時指出,‘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第三段“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賢從悠久而豐富的治國理政經(jīng)驗中得出的結論”,第四段“韓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論,此理論適應了國君的需要,因而演繹為嚴治官、寬養(yǎng)民的政治邏輯”等內容可知,“民心向背,德法共治,嚴治官、寬養(yǎng)民”等法治思想能夠有深遠的影響,是因為這些思想總是在不斷地總結歷史教訓,順應時代的變化,體現(xiàn)了時代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當時的穩(wěn)定。結合材料一“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習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等習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和指出的內容可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設法治社會”等思想與舉措符合時代形勢和人民的要求,必將有助于充分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答案:(1)C(2)D(3)C(4)①文章首先以中國法文化的傳承為背景,指出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的必要性:②接著從以民為本、德法共洽、嚴治官寬養(yǎng)民等三個方面具體闡釋中華傳統(tǒng)法文化的史鑒價值:③最后總結全文,指出應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借鑒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法文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5)①“民心向背,德法共治,嚴治官、寬養(yǎng)民”等法治思想之所以影響深遠,在于總結了歷史教訓,體現(xiàn)了時代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當時的穩(wěn)定。②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思想與舉措符合時代形勢,符合人民的要求,必將有助于充分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瘋英雄趙廣建那年頭秋,天剛麻麻黑,她在三里外西善堡老舅家還沒端穩(wěn)飯碗,就聽見自家村那方“咚咚咚”炮響。舅媽扯上她在村西的高粱地里鉆了一宿。第二天沒了炮響,自家村那方槍聲又“嘟嘟”到了黑晌才沒了動靜。東鄰的伍生說:“中央軍一支隊伍被日本兵錐住了屁股,上千人亂了方寸,借你們村一堵城墻,調回頭來向日本兵開火。日本兵雙手握刀往城墻上攀,丟下七八十條血尸。天亮后,日本兵調來了五千皇協(xié)兵,從村東殺到村西……”“甭沖我瞎說,沒這事!”她內心膽怯。“是我親眼見?!薄耙娔膫€?上你家井沿子上趴著念給井里那個臟模樣去。胡扯!”“是真?!薄安皇?!你沒有爹媽,沒有姊妹,還要牽扯上一個我不成?”“是真?!薄安皇?!”她嚶嚶哭,掩襟拭淚,嘴里嘟囔伍生胡云。隔天,街上消息揚開,日本兵殺絕了自家村四十七戶人家,殺死了她親爹媽,親姊妹一家六口!起先,舅媽也同她傷魂失魄地哭,后來,幫她用典賣的房、地錢料理完喪事,就收養(yǎng)她住在了西善堡村。那個叫伍生的東鄰,個兒小,膽兒大,常來多嘴嚼舌。槍響那天,他一人跑到村東口扒瞧,回來就講日本兵咋樣指使皇協(xié)兵燒殺,有鼻子有眼。她只比伍生小一歲。小時候一口一個伍生哥。大了些,來舅媽家串親,伍生貓聞腥了一樣趕來沒話找話。往來后,伍生說家里沒活兒,有事沒事往這院跑。一來二去,年輕人眉來眼去,說話也躲躲閃閃了起來,趕上三天兩頭過兵陣,誰家有大閨女也不放心,老人就順坡推驢托了媒。秋后,她嫁給了伍生。月余,兵陣穿梭一樣一撥一撥地過。村上不少人煎熬不住日夜的驚恐,相繼卷上行李往外逃奔。槍炮更張狂了。舅爹媽在兵亂中被炸死。伍生料理完喪事,說了聲“不能再當亡國奴!”也卷上行李參加了逃奔……一走,四年沒音訊。直到親閨女雙菊年滿三歲,她打發(fā)奶奶下了世。伍生還不見回。幾年里,她視閨女如命。登門勸嫁的,存心做歹的,她一概不理會,一門心思等伍生回來。每日一擦黑,她插上門,頂上頂門杠,相伴孤寂與恐懼熬到遲來的天亮。這天后晌,街上又傳來狗咬。隨后傳來了敲門聲。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張,習慣地從鍋底上抹兩把,再往自家臉上抹兩把,亂了亂發(fā)髻,抱上孩子去開門。門一開,來不及閃身,被一幫皇協(xié)兵團團圍住。她懵了。當兵的一個個有說有叫,她定睛審視,先是害怕,當與最后一個倚在門框上的兵眼神相碰時,臉刷地白了!“快進屋,那啥,我給你們……”忙把孩子放在地上,讓兵們擠進里屋,掀出瓦罐抖了抖,倒出僅有的二升麥子面,和面。兵們吆喝著要酒,洋錢自管往地上扔。她撿了幾塊洋錢,抱上雙菊提上籃子出門上街來。半道街不見人影。在村東雜貨鋪有人與她搭訕:“今兒新鮮哩?!薄班拍模瑏砜土?,打壺酒?!薄案钊獠唬俊薄案睿拍?,割二斤?!彼t緩地答著。酒肉備妥后,她扯著籃子又串了幾家門?;貋砭挖s著忙活。待十多個皇協(xié)兵把桌上吃喝了個精光,又東斜西歪時,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兇的,最先耳鼻出血,一個個先是渾身青紫,不大會兒,沒了聲息。倚門框的那個吃喝得頂少、難受的工夫頂長,跪扶住桌角,想跟她說話,只見雙唇抖動,乞求的目光閃著怨憤,卻吐不出整字來。她臉上抽搐了一下,裸血的雙瞳閃出刺一樣的兇光,抄起門后的頂門杠,照準那人的腦門掄去,“撲——”一聲,斑漿濺了她滿臉,她觸電般后退了一步,“哇——”吐了。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協(xié)兵,進家后沒來得及向她說第二句話,就死了。她呆若木雞地望著血泊,默默嗚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整整半夜,她驚視著血尸發(fā)呆。以為自己墜在夢里。她拿繩子將尸身一個一個拖進豬圈里,又連夜弄土把豬圈填平。之后,她瘋了。因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餓急的孩子啃吃了灑上了酒的骨頭……新中國成立后,豬圈被挖開,她殺死的十多個皇協(xié)兵被政府確認。病好后,方圓數(shù)十里依舊叨念西善堡有個瘋英雄。每年,小學生經(jīng)過西善堡村參觀自家村慘案,她必講那個驚駭?shù)囊雇?,那個骨子里要報仇的勇氣和那個顫抖的雙手與噴涌的血漿。每一次她都經(jīng)受剜心一樣的痛苦。那夜晚幾乎長年縈繞在她腦際。人在時,她講得激動,人離后,她伴著孤寡與艱辛,默默無聲地過日子……多年,她的生活由縣民政局補給。每逢過年過節(jié)局里總會有人來探望。探望的人幫她縫縫涮涮,擱下補助金,再拉些家常才走開。自從民政局給上補給,來過了多少趟,換過了多少人,誰也沒提及過英雄本身是沒有補助金的,只有烈屬才有。當然,沒人告訴過她,縣黨史資料上有明文記載:屈伍生,中共黨員,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敵偽內部,后因誤傷犧牲,終年二十三歲。(選自《微型小說選刊》)(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A.開篇她聽伍生說日本兵大屠殺消息時的反映,極力寫出她的善良和怯弱。B.地名“自家村”有深意,能讓人聯(lián)想到慘案就是發(fā)生在每個中國人的“自家村”。C.她不比以往更慌張,去開門,說明她對敲門聲已習以為常,也不想再安于現(xiàn)狀。D.沒人告訴她補助金的實情和縣黨史上的記載,是大家對她的同情和愛護。(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文中寫到日本兵殺絕了自家村四十七戶人家及村上不少人往外奔逃,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所承受的沉重犧牲,為下文她的復仇做了鋪墊。B.“臉刷地白了”“快進屋,那啥,我給你們……”“倒出僅有的二升麥子面,和面”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她認出丈夫時的片刻的激動和欣喜。C.本文采用全知視角敘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但“新中國成立后”這樣的特定的具體時間的出現(xiàn)又對小說這方面的不足有所彌補。D.文章大量使用了像“甭沖我瞎說”“秋后”“一擦黑”“來客哩”一類口語化的詞句,使文章顯得更自然,更貼近生活,人物形象也更加鮮明突出。(3)有人評價魯迅小說的標題“簡約別致,寄寓遙深”。本文標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誤會法是一種敘事技巧,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間的誤會造成一定的矛盾沖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寫作手法。請概括本文是如何使用誤會法的,并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對小說整體通讀后,針對每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標題含義和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根據(jù)題干的提示,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敘事技巧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根據(jù)題干的介紹和提示,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C.“也不想再安于現(xiàn)狀”錯誤。結合“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張,習慣地從鍋底上抹兩把,再往自家臉上抹兩把,亂了亂發(fā)髻,抱上孩子去開門”可知,她已經(jīng)為自己做好了偽裝,才去開門,并不是不想再安于現(xiàn)狀。故選:C。(2)B.“表現(xiàn)出她認出丈夫時的片刻的激動和欣喜”錯誤。結合“待十多個皇協(xié)兵把桌上吃喝了個精光,又東斜西歪時,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兇的,最先耳鼻出血,一個個先是渾身青紫,不大會兒,沒了聲息”可知,這些描寫表現(xiàn)出她認出丈夫后的憤怒和下定決心要毒死皇協(xié)兵。故選:B。(3)標題“瘋英雄”將“瘋”和“英雄”結合到一起,使讀者產(chǎn)生疑問,英雄為什么“瘋”,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結合“酒肉備妥后,她扯著籃子又串了幾家門?;貋砭挖s著忙活。待十多個皇協(xié)兵把桌上吃喝了個精光,又東斜西歪時,才好像看出那酒里投了毒,喊叫最兇的,最先耳鼻出血,一個個先是渾身青紫,不大會兒,沒了聲息”可知,她為皇協(xié)兵備妥酒肉,是為了毒死他們,她最后成功的毒死了皇協(xié)兵。可見英雄是指背負國恨家仇從容鎮(zhèn)靜地毒死了十多個偽軍的英勇剛毅令人敬佩的弱女子。結合“之后,她瘋了。因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餓急的孩子啃吃了灑上了酒的骨頭……”可知,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餓急的孩子啃吃了灑上了酒的骨頭也死了,之后,她瘋了??梢姱偸侵杆驗轲I急的孩子啃食了灑上毒酒的骨頭被毒死,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而失常。結合“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協(xié)兵,進家后沒來得及向她說第二句話,就死了。她呆若木雞地望著血泊,默默嗚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當然,沒人告訴過她,縣黨史資料上有明文記載:屈伍生,中共黨員,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敵偽內部,后因誤傷犧牲,終年二十三歲”可知,她并不知道丈夫是奉命打入敵偽內部,所以親手砸死了自己的丈夫??梢姱傔€指因為誤解,她懷著深深的民族仇恨,清醒而兇狠地殺死自己丈夫的行為近乎瘋狂。(4)結合“她懵了。當兵的一個個有說有叫,她定睛審視,先是害怕,當與最后一個倚在門框上的兵眼神相碰時,臉刷地白了”“倚門框的那個吃喝得頂少、難受的工夫頂長,跪扶住桌角,想跟她說話,只見雙唇抖動,乞求的目光閃著怨憤,卻吐不出整字來”“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協(xié)兵,進家后沒來得及向她說第二句話,就死了。她呆若木雞地望著血泊,默默嗚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可知,她看到最后一個倚在門框上的兵時,臉刷地白了,但是接下來她從容鎮(zhèn)靜地毒死了十多個偽軍,其中就包括他的丈夫。文章前半部分寫她看到皇協(xié)兵打扮的丈夫,誤認為丈夫參加了偽軍,國仇家恨壓倒了夫妻之情,堅定兇狠地殺死了自己的丈夫;文章最后“當然,沒人告訴過她,縣黨史資料上有明文記載:屈伍生,中共黨員,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敵偽內部,后因誤傷犧牲,終年二十三歲”交代真相:伍生是中共黨員,奉命打入敵偽內部。她看到皇協(xié)兵打扮的丈夫,誤認為丈夫參加了偽軍,產(chǎn)生了誤會,誤會法的使用使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給讀者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結合“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協(xié)兵,進家后沒來得及向她說第二句話,就死了。她呆若木雞地望著血泊,默默嗚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可知,正是有了這樣的誤會設置,才有后面主人公超乎常人的行為,她懷著深深的民族仇恨,清醒而兇狠地殺死自己丈夫,使人物完成精彩蛻變。結合“當然,沒人告訴過她,縣黨史資料上有明文記載:屈伍生,中共黨員,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敵偽內部,后因誤傷犧牲,終年二十三歲”可知,結尾的真相大白,他的丈夫并未參加偽軍,而是奉命打入敵偽內部。結尾的真相大白與前文的誤會形成照應,加深了小說的悲劇意味,使故事更有震撼力。答案:(1)C(2)B(3)①標題將“瘋”和“英雄”結合到一起,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英雄是指背負國恨家仇從容鎮(zhèn)靜地毒死了十多個偽軍的英勇剛毅令人敬佩的弱女子。③瘋是指她因為餓急的孩子啃食了灑上毒酒的骨頭被毒死,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而失常。④瘋還指因為誤解,她懷著深深的民族仇恨,清醒而兇狠地殺死自己丈夫的行為近乎瘋狂。(4)誤會法的使用:文章前半部分寫她看到皇協(xié)兵打扮的丈夫,誤認為丈夫參加了偽軍,國仇家恨壓倒了夫妻之情,堅定兇狠地殺死了自己的丈夫;文章最后交代真相:伍生是中共黨員,奉命打入敵偽內部。表達效果:①誤會法的使用使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給讀者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②正是有了這樣的誤會設置,才有后面主人公超乎常人的行為,使人物完成精彩蛻變。③結尾的真相大白與前文的誤會形成照應,加深了小說的悲劇意味,使故事更有震撼力。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秦攻魏,取寧邑,諸侯皆賀。趙王使往賀,三反,不得通。趙王憂之,謂左右曰:“以秦之強,得寧邑,以制齊、趙。諸侯皆賀。吾往賀而獨不得通。此必加兵我。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諒毅者,辯士也,大王可試使之?!闭徱阌H受命而往。至秦,獻書秦王曰:“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無罪,愿大王無絕其歡;若使有罪,愿得請之。”秦王使使者報曰:“吾所使趙國者,小大皆聽吾言,則受書幣;若不從吾言,則使者歸矣?!闭徱銓υ唬骸跋鲁贾畞?,固愿承大國之意也,豈敢有難!大王若有以令之,請奉而西行之,無所敢疑。”于是秦王乃見使者,曰:“趙豹、平原君數(shù)欺弄寡人。趙能殺此二人,則可。若不能殺,請今率諸侯受命邯鄲城下?!闭徱阍唬骸摆w豹、平原君,親寡君之母弟也,猶大王之有葉陽、涇陽君也。大王以孝治聞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體,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嘗不分于葉陽、涇陽君。葉陽君、涇陽君之車馬衣服,無非大王之服御者。臣聞之:‘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袷钩际艽笸踔钜赃€報,敝邑之君,畏懼不敢不行,無乃傷葉陽君、涇陽君之心乎?”秦王曰:“諾。勿使從政。”諒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誨,以惡大國,請黜之,勿使與政事,以稱大國?!鼻赝跄讼?,受其幣而厚遇之。(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四》)(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B.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敞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C.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D.大王廣地寧邑/諸侯皆賀敝邑/寡君亦竊嘉之/不敢寧居/使下臣奉其幣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邑是都邑、城市,也作為縣的別稱。上古時,國都也稱作邑。寧邑是寧姓起源地。B.“三”。在古漢語中多是虛指,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對月獨酌》)。C.“西”。方位名次作狀語,與蘇軾《赤壁賦》中“西望夏口”的“西”用法一致。D.母弟即同母之弟,別于庶弟。此處指趙王的一母同胞之弟,而不是其母親的弟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秦王攻打魏國奪取寧邑,趙王派使者前往祝賀,使者多次往返得不到接見,趙王十分擔憂,身邊的人認為一定是使者的錯,便派諒毅前往。B.諒毅到達秦國后,向秦王獻上書信,表明了趙王前往祝賀的誠意及與秦國交往的態(tài)度,并直接指出趙使者不被接見的事實,得到了秦王的回復。C.秦王派使者告訴諒毅,要求趙國大小事情都得聽從秦國,否則不見使者,諒毅面對如此要挾,用最恰當?shù)难赞o回復,秦王終于肯接見趙國使者。D.秦王因為曾經(jīng)被趙豹、平原君愚弄過,要求趙國殺掉這兩個人,否則進逼邯鄲城,諒毅贊揚秦王重視親情,喻之以義,曉之以理,最終說服秦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諸侯皆賀,吾往賀而獨不得通,此必加兵我,為之奈何?②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還報,敝邑之君,畏懼不敢不行,無乃傷葉陽君,涇陽君之心乎?(5)秦王最終不再要求殺死趙豹和平原君,高興地接受了諒毅的禮物并厚禮接待他,其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大王擴大土地到寧邑,諸侯都來祝賀,我國君王也私下贊許大王,不敢安閑住著,派臣下捧著禮物三次來到大王的宮廷,可是使者沒能得到通報召見?!氨忠亍睘閷ψ约簢业闹t稱,作“寡君”的定語,意指我國君王,二者不可斷開,“敝邑”不能做“賀”的賓語,應該從其前斷開,排除AD?!笆瓜鲁挤钇鋷盼锶镣跬ⅰ睘榧嬲Z句,兼語成分中間一般不斷,排除B。故選:C。(2)B.錯誤,“使者三往不得通者”中“三”是虛數(shù),指的是多次、再三。句意: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報接見?!芭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三”是實指。句意: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故選:B。(3)A.“一定是使者的錯”錯?!氨厮拐叻瞧淙艘病睉斫鉃橐欢ㄊ撬沙龅娜瞬皇沁m當?shù)娜诉x。故選:A。(4)①“通”,通報;“加兵”,發(fā)動戰(zhàn)爭,以武力進攻;“奈何”,怎么辦。譯文:諸侯都去祝賀,我們前往祝賀卻唯獨不能通報接見,這一定是要攻打我們,對這件事怎么辦?②“報”,并報,報告;“行”,執(zhí)行;“無乃……乎”,是固定句式,恐怕……吧。譯文: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國向敝國君主報告,敝國君主害怕不敢不執(zhí)行,不過恐怕要傷葉陽君、涇陽君的心吧?(5)秦王最終不再要求殺死趙豹和平原君,高興地接受了諒毅的禮物并厚禮接待他,其原因有:由原文“趙豹、平原君,親寡君之母弟也,猶大王之有葉陽、涇陽君也。大王以孝治聞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體,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嘗不分于葉陽、涇陽君。葉陽君、涇陽君之車馬衣服,無非大王之服御者。臣聞之:‘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袷钩际艽笸踔钜赃€報,敝邑之君,畏懼不敢不行,無乃傷葉陽君、涇陽君之心乎?”可知,諒毅用秦王重視孝友之情來說服他。由原文“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誨,以惡大國,請黜之,勿使與政事,以稱大國”可知,諒毅答應秦王罷黜趙豹和平原君,不讓他們參與政事。答案:(1)C(2)B(3)A(4)①諸侯都去祝賀,我們前往祝賀卻唯獨不能通報接見,這一定是要攻打我們,對這件事怎么辦?②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國向敝國君主報告,敝國君主害怕不敢不執(zhí)行,不過恐怕要傷葉陽君、涇陽君的心吧?(5)①諒毅用秦王重視孝友之情來說服他。②諒毅答應秦王罷黜趙豹和平原君,不讓他們參與政事。參考譯文:秦國攻打魏國,奪取寧邑,諸侯都去祝賀。趙惠文王也派使者前去祝賀。使者往返三次沒有通報接見。趙惠文王很憂愁,對左右的人說:“憑借秦國的強大,奪取寧邑以后,就將制裁齊國、趙國。諸侯都去祝賀,我們前往祝賀卻不能通報接見,這一定是要攻打我們,對這件事怎么辦?”左右的人說:“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報接見,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適當?shù)娜诉x。有一個叫諒毅的,是能言善辯的人,大王可以派他去試試?!闭徱阌H自接受趙王的命令前往。到了秦國,向秦王獻上書信說:“大王擴大土地到安邑,諸侯都來祝賀,敝國君王也私下贊許大王,不敢安閑住著,派臣下捧著禮物三次來到大王的宮廷,可是使者沒能得到通報召見。使臣如果沒有罪過,希望大王不要斷絕我們承歡的機會。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懲處。”秦王派使者告訴諒毅說:“我所要求趙國的,大事小情都要聽我的話,那么我就接受送來的書信財物。如果不聽從我的話,那么使者就回去吧?!闭徱慊卮鹫f:“臣下這次來,本來希望接受大國的旨意,怎么敢難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請允許我們奉命實行,不敢有什么懷疑的地方。”這時秦昭王才接見趙國使者,說:“趙豹、平原君,幾次欺騙愚弄寡人。如果趙國能殺掉這兩個人,那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殺,請讓我現(xiàn)在率領諸侯在邯鄲城下接受你們的命令?!闭徱阏f:“趙豹、平原君,是我們君王的親兄弟,就像大王有葉陽君、涇陽君兩個弟弟一樣。大王用孝友之情治國聞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弟滿意合口,沒曾有什么不分給葉陽君、涇陽君的。葉陽君、涇陽君的車馬衣服,沒有不和大王相同的。臣下聽說這樣的話:‘鳥巢傾覆毀壞了鳥蛋,鳳凰就不再飛到這里;剖開獸胎焚燒小獸,麒麟就不再來到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國向敝國君主報告,敝國君主害怕不敢不執(zhí)行,不過恐怕要傷葉陽君、涇陽君的心吧?”秦昭王說:“好。不要讓他們從事國家政事?!闭徱阏f:“敝國的君主,有親弟不能教誨,惹惱了大國,請讓我們貶黜他們,不讓他們參與國家政事,以稱大國的心愿?!鼻赝踹@才高興,接受了諒毅帶來的禮物,并且用優(yōu)厚的禮節(jié)接待了他。(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蘇軾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貂留不住?;厥滋?。孤城不見天霖霧。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注]王文度:《世說新語?方正》說王文度的父親王蘭田(名述之),“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置膝上。”(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開頭兩句化用王維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反其意而用之。B.下片前三句寫張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時的情景,長安落英,故關飄絮,兵士列隊相迎。C.詞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繪出一幅感人的畫面,用反問語氣強化了表達的情感。D.全詞以人物行為作為結構線,譜寫了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2)詞的開頭寫到“一曲陽關情幾許”。確實如此,本詞揭示了人世間多種美好珍貴的情感。請結合全詞內容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從不同角度分析,把握詩中的感情。【解答】(1)B.“張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時出現(xiàn)的畫面”錯誤,應該是作者想象張元康到家時的情景。故選:B。(2)“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寫張元唐要去前往秦川省親,“白馬皂貂留不住”寫詩人想要留住友人,為此不惜獻出白色駿馬、黑貂制成的袍服,遺憾的是要離去的人挽留不住啊。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張元康離去的不舍?!盎厥滋帯9鲁遣灰娞炝仂F”寫回望分手的地方,因為天飄降霏霏的霧,看不見孤城。這兩句想象中自己與對方分手后的景物,鳳翔城將看不見了,所能見到的是“天霏霧”,所能留下的是天際的空曠,對詞人的思念,頗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傷感。表現(xiàn)張元康對詞人留戀思念。由詩歌標題可知,此時張元康要回到家鄉(xiāng)前去省親,“白馬皂貂留不住”寫詩人想要留住友人,為此不惜獻出白色駿馬、黑貂制成的袍服,遺憾的是要離去的人挽留不住啊。從中可以看出張氏孝順父母,義無反顧,這些貴重物品厚待,也“留不住”友人。“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運用典故,王文度:《世說新語?方正》說王文度的父親王蘭田(名述之),“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置膝上?!倍亩犬敃r已有兒女了。詩人想象張氏到家后,出現(xiàn)如“風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淚流滿面,或相對無言的鏡頭。這是不同尋常的父子關系,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國傳統(tǒng)人倫美的血統(tǒng)關系。表現(xiàn)了父子親情。“漸見靴刀迎夾路”中,“漸見”眾多兵士帶著“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兩旁,以隆重的禮儀迎接。這個鏡頭與“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的美景相疊印,想象張元康到家時眾多兵士帶著靴刀”,像迎接歸鄉(xiāng)的高官,整齊地列在道路的兩旁,用隆重的禮儀迎接。從中可以看出同鄉(xiāng)之誼。答案:(1)B(2)①友情。“白馬皂貂留不住”一句透露出作者對張元康離去的不舍;“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寫張元康回望分手之處,不見孤城,只見霖霧,對詞人留戀思念。二人友情真摯深厚。②親情?!鞍遵R皂貂留不住”一句還寫出了張氏孝順父母,義無反顧,即使用“白馬”,“皂貂”等貴重物品厚待,也“留不住”。“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用王文度借喻張元康,表現(xiàn)了張氏父子的深摯關系。父子親情動人心弦。③鄉(xiāng)情。“漸見靴刀迎夾路”,詞人想象張元康到家時眾多兵士帶著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兩旁,以隆重的禮儀迎接。同鄉(xiāng)之誼感人肺腑。譯文:一首《陽關》曲感情多么深厚啊,知道你又想去秦川。要離去的人挽留不住啊?;赝质值牡胤?,因為天飄降霏霏的霧,看不見孤城。估計到達目的地時,正是暮春時節(jié),長安花落如雨。古老的關隘楊柳絮剛剛飄飛。漸漸看見下屬官員左手握刀,禱腳塞在靴筒里到郊外夾道歡迎你。誰能比得上王文度被父親摟抱著坐在膝上這樣的美事呢。賞析:上片寫張元康孝順父母,義無反顧。開頭兩句反意點化運用唐代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句,扣題寫當前別情,非常深厚的父子別情。這不僅點明了“省親”的緣由,而且點明了“省親”的走向。君去的地方正是經(jīng)過秦川再往西走的“陽關”。言辭雙關,情意綿綿。第三、四句寫張氏孝順父母,義無反顧,即是用“白馬”“皂貂”等貴重物品厚待,留也“留不住”。“回首處”,想象中自己與對方分手后的景物,鳳翔城將看不見了,所能見到的是“天霏霧”,所能留下的是天際的空曠,對詞人的思念,頗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傷感。下片寫想象中張元康到達家前后的情景。第一句寫到達家時出現(xiàn)的第一個鏡頭:繁華的故都長安已是落英繽紛,暮春屆至。第二句寫到達家時出現(xiàn)的第二個鏡頭:“長安花似雨”,而故關的楊柳剛剛花絮飛舞,春光明媚。第三句寫到達家時出現(xiàn)的第三個鏡頭:“漸見”眾多兵士帶著“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兩旁,以隆重的禮儀迎接。這三個鏡頭一疊印,恰好成為張元康省親美好的大背景,于是立刻推出第四個鏡頭,即張氏到家后,出現(xiàn)如“風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淚流滿面,或相對無言的鏡頭。讓人們仿佛看到了張氏父子那種天倫之樂趣感動眾鄉(xiāng)親的場面。這是不同尋常的父子關系,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國傳統(tǒng)人倫美的血統(tǒng)關系。與開頭對照,叫人喊出“一曲《陽關》情幾許”的動人心音。全詞,以人物行為為結構線,把友情與親情編織成為一曲“西出陽關有故人”之頌歌。尤其下片的幾個鏡頭極為迷人:“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靴刀迎夾路”“風流膝上王文度”。這里充分揭示了人世間最為珍貴的是真善美;鄉(xiāng)情、友情和親情比什么都重要的這一樸素的真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中“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兩句,以質問的語氣抨擊秦統(tǒng)治者對老百姓極盡搜刮之至,自己卻揮霍無度。(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兩句,既有對過去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懷念,也有對物是人非的感慨。(3)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因其啼聲甚哀,往往用來傳達一種凄涼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一句就表達了凄涼之意,《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一句則表達了思念之情?!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解答】故答案為:(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重點字:錙、銖)(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重點字:雕、砌)(3)杜鵑啼血猿哀鳴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重點字:鵑、猿)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0分)6.(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挂邥r期一幕幕積淀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底色,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人場景,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詮姴幌ⅰⅱ?。不向困難低頭,不為挫折氣餒,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越是艱險越向前?!f眾一心、②。艱難困苦,相濡以沫。全國人民心手相牽,億萬顆心同頻共振,中國力量如鋼似鐵,堅不可摧?!櫲缶?,甘于奉獻。自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擔當負責,個個盡心盡力,舍小家顧大家,匯小我成大我?!环接须y,八方支援。胸懷仁愛之心,踐行互助之義,濟人之困,解人之憂,抱團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難關?!\與共、天下一家。為世界安危擔當,為人類健康盡責,為團結合作聚力,③,共克時艱,攜手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精神,在抗疫中淬煉,在磨礪中升華。這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中華民族披荊斬棘,奮勇向前的力量之源。(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某烧Z。(2)下列不屬于文中“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的一項是B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B.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C.豈曰無衣,與子同袍。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3)請將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運用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的內容,結合語境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中相關概念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明確概念的內涵,判斷各個選項的語句是否屬于這一概念。正確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長句變短句的能力。首先將長句的主干提取出來作第一句,然后將其他成分改寫成獨立的短句?!窘獯稹浚?)①結合語境“自強不息”“不向困難低頭,不為挫折氣餒……”,此處是說絕不向困難低頭,可以用“百折不撓”。百折不撓:無論受到多少打擊也不退縮,形容意志頑強。②結合語境“萬眾一心”“艱難困苦,相濡以沫。全國人民心手相牽……”,此處是說大家團結一心,同心協(xié)力,可以用“眾志成城”。眾志成城:大家齊心協(xié)力,就像城墻一樣地牢固;比喻眾人團結一致,就能克服困難。③結合語境“為團結合作聚力”“共克時艱,攜手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此處是說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戰(zhàn)勝眼前的困難,可以用“同舟共濟”。同舟共濟: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2)A.句意: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避。符合文中闡述的“人人擔當負責,個個盡心盡力”“為世界安危擔當”的精神。B.句意:見到品德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就要想著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樣;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樣問題。文中沒有提及要向榜樣學習和反思的精神。C.句意:誰說我們沒衣服穿?我與你同穿那件戰(zhàn)袍。符合文中闡述的“濟人之困,解人之憂,抱團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難關”的精神。D.句意:讀書人必須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對社會責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長。符合文中闡述的“自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擔當負責,個個盡心盡力”的精神。故選:B。(3)首先,可以按照由表現(xiàn)到實質的邏輯關系,依次提取劃線句子的主干部分“……場景”“積淀……”“詮釋……”“展現(xiàn)……”,然后再組織概括即可。示例:抗疫時期的一幕幕感人場景,積淀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底色,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答案:(1)①百折不撓②眾志成城③同舟共濟(2)B(3)抗疫時期的一幕幕感人場景,積淀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底色,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品格。(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7.(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關于唐詩繁榮的原因,文學史家曾做出各種解釋,我們無須加以重復,但是可以從文明史的角度強調三點:一是①。簡單地說就是清綺與貞剛的互補,性情與聲色的統(tǒng)一?!端鍟?文學傳序》:“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薄叭裟芏薇饲逡?,簡茲累句,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碧圃娬且驗閷崿F(xiàn)了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文化整合目標而臻于極致的。二是②。首都長安各國的使臣、留學生、留學僧、商賈、藝術家絡繹不絕,多種外來的宗教都可以自由地傳播,音樂,美術、舞蹈由于廣泛地吸收了外來的成分而呈現(xiàn)多姿多彩的景象。三是③。由于實行科舉考試,大量中下層庶族士人參與政治進入上層,徹底打破了門閥壟斷的政治局面,而且使唐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在更廣泛的基礎之上。最高統(tǒng)治者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相對說來能夠聽取各方面的情況和意見,而在新進的士人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