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習-文言文突破(文言文多文本比較閱讀)(含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習-文言文突破(文言文多文本比較閱讀)(含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習-文言文突破(文言文多文本比較閱讀)(含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習-文言文突破(文言文多文本比較閱讀)(含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專項復習-文言文突破(文言文多文本比較閱讀)(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多文本比較閱讀

一考情考向

2023年高考起已經將多文本閱讀考查面延伸至文言文新課標I卷和n卷的文言文

閱讀均為兩篇復合文本,材料由相關的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2024年高考新課標I卷和

n卷的文言文閱讀則又均為多文本比較閱讀,且I卷為兩則材料,n卷為三則材料組合。

這是教材里的多文本比較閱讀在試題中的表現(xiàn),也是對課標課程改革要求的回應。

年份卷別所選篇目命題特點

新高考《資治通鑒?漢紀》

①近2年

1卷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新課標卷均

2024《史記?魏世家》

新高考采用多文本

《史記?留侯世家》

考2卷比較閱讀形

王充《論衡?非韓》

情式命題。

新高考《韓非子?難一》

微②國考卷任

1卷《孔叢子?答問》

觀然保持單文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新高考本,預測

2023(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2卷2025有可能

多文本全面

新高考

《戰(zhàn)國策?魏策三》鋪開。

1卷

二教考結合探究

從教材課文的編排看,無論是文言文還是古代詩歌,“一課多篇”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

這也為這種命題方式預設了依據。古代詩文的參照式閱讀可能選兩則或兩則以上的相關

材料,考查學生對比分析、辯證思考的能力。

所謂參照式閱讀,又叫多文本閱讀或跨文本閱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思

辨性閱讀”中要求:引導學生學習思辨性閱讀和表達,發(fā)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fā)現(xiàn)的能

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認清事物的本質,辨別是非、善惡、美丑,提高理性思維

水平。并且規(guī)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不少于l/2o這更增加了古詩文參照

閱讀的可能性。

與信息類閱讀的各則材料之間的關系一樣,古代詩文的參照式閱讀材料之間也有著

一定的關聯(lián)性。一般來說,所選材料或有共同的人物、事件,或有相似或相反的觀點,或

基于某一題材、體裁的兩篇文章;同時,每則材料的內容各有側重。材料之間的關聯(lián)性可

以歸納為兩種類型:一是角度同層,二是角度異層。

1.角度同層,材料之間互相補充

如部編教材必修上“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六單元“學習之道”任務群中,第10課

選了《勸學》和《師說》兩篇文章,兩篇文章都從學習者的角度闡述怎樣學習,怎樣從師。

《勸學》強調的是:學習不可以停止,學習能夠提高道德修養(yǎng),增長才干,學習必須專心致

志、精誠專一,學習貴在堅持不懈。《師說》強調的是從師的重要性,告誡人們從師不要

計較地位高低、年齡大小,“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2.角度異層,材料話題不斷深入

如部編教材必修下“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一單元“中華文明之光”任務群中,第1

課選了儒家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與道家莊子的《庖

丁解牛》,第三篇文章與前兩篇明顯是角度異層,儒、道對社會與人生的觀點是不同的。

這種觀點不同、內容各異,或對立、或遞進的材料,能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辯證分析。

三多文本參照式閱讀解題"三法"

1.全面讀文,把握大意。參照式閱讀可以從全篇設題,也可以從某一點設題,無論哪

一種,對所給文本的全面閱讀是必需的,不僅要熟知內容,還要對結構、技巧、語言乃至

文章的某個典故有充分的理解。這是解題的前提。

2.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求同思維或求異思維是參照式閱讀的本質。異中求同是通

過甄別、篩選、提煉,揭開不同閱讀材料的表面現(xiàn)象,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同中求異是

通過分析、解剖、探尋同類閱讀材料的相異之處,從而找出閱讀材料的個性特征。

3.補充闡發(fā),觀點印證。有的閱讀材料,以一則為主,另一則為輔。為輔的一則或從

側面補充另一則材料,闡發(fā)含意,或從評價角度,印證觀點。這種材料的安排方式,也是我

們的答題方式。

四教材典題示例

[例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材料一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

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

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

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

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

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

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

則非某之所敢知。

(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有刪改)

材料二

與王介甫第三書①

(宋)司馬光

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諭,益知不見棄外,收而教之,不勝感悚,不勝感悚。

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

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

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②賒貸之事乎?竊觀

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乎?今之散青苗

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強抑與之,歲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

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

邪說、壬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

察耳?!侗P庚》日:“今我民用蕩析離居③?!庇秩眨骸坝柝M汝威?用奉畜④汝眾。”又

日:“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又日:“非廢厥謀,吊由靈。”蓋盤庚遇水災而遷都,臣民有

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盡棄天下人之

言,而獨行己志也。光豈勸介甫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

采察而已。

幸恕其狂愚。不宣。光惶恐再拜。

(有刪改)

注①本文為司馬光回復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的書信。②泉府:周朝時的政府財

政金融機構。③蕩析離居:家人離散,沒有定居。④奉畜:撫養(yǎng)。

材料一、材料二中都使用了盤庚的事例,但作用迥異,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①材料一用盤庚的事例說明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就改變自己的計劃,表明

自己堅持變法的決心。

②材料二用盤庚的事例表明盤庚遷都是聽取了大家意見的,而且最終還是化解矛盾,

使大家順從,并不是說廢棄所有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在勸王安石能聽取意

見,適當改變。

【參考譯文】

材料一略

材料二我惶恐向您致敬。再次有勞您給我回信,愈發(fā)感覺您沒有舍棄我,能接納并

給予教誨,不勝感激之至。

制訂法令并交給執(zhí)行部門去施行,這當然是您權限范圍的事。但是應當抓大放小,保

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應不分巨細,只圖新奇而將所有舊的法令全部改變。況且法令需

要人來執(zhí)行,倘若介甫您能選擇良才在執(zhí)行部門任職,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執(zhí)行

部門不任用良才,即便每天給他們好的法令,終究沒有益處。介甫您所說的先王之政是指

的周朝的泉府所做的賒貸嗎?我琢磨那時的賒貸,似乎與今日借貸青苗錢還是有差異的。

況且先王好的政策有很多,反而要獨獨以此為要務嗎?今日所貸出的青苗錢,不問百姓的

貧富,也不問愿意不愿意借貸,便強行貸出,收他們十分之四的利息“要說這還不是向百

姓征利,我是不能相信的。至于說到排除邪說,

責難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與變法和逐利

的人走得越來越近,身邊少不了那些好歪理邪說的奸佞小人。他們都是一些歌功頌德、

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許是偶然沒有察覺到吧?!渡袝分斜P庚說:“而今我們的百姓家

人離散,居無定所?!庇终f:“我不是要耍威風,遷都是為了奉養(yǎng)你們過上好日子?!庇终f:

“百官務必將民眾的意見傳達上來。”又說:“這是聽取了大家意見,從中選出的最好方

案。”這都是說盤庚遇到水災而要遷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盤庚不忍心使用刑罰

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復勸說,最終還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順從。并不是說廢棄所有

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勸您不以國事為重,以媚俗從眾為榮?只是說

天下有不同的意見,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體察而已。

希望您能寬恕我的狂妄和愚昧。不一一細說。惶恐向您致敬。

思維流程

第一步,審題干,明方向

題干指明”材料一、材料二中都使用了盤庚的事例,但作用迥異”,可知這是同中求

異。根據常識可知,議論文的材料是用來論證觀點的,故此題要從兩篇文章的觀點出發(fā),

尋求答案,而兩文觀點相左,呈現(xiàn)的是“角度異層”材料。

第二步,讀文本,找依據(詳見課件)

第三步,據要求,擬答案

五對點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

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

(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票日:“為

我畫計?!绷艉钊眨骸邦櫳嫌胁荒苤抡?,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

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睗h十二年,上從擊

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趣,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

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悻之,問日:“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

日:“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

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

故臣等來耳?!鄙夏浚骸盁┕易湔{護太子。”四人々春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

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論者或曰:“魏文應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

也?!狈蚍ǘ戎φ?,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

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

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

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

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

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

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

之閭,卻強秦之兵也。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

[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

涂黑。

魏君賢A人B是禮C國人D稱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圖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

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

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

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

經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

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

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

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

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

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

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

14.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

請根據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

【答案】10.CEH

11.A12.C

13.(1)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

呢?

(2)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

禮義。

14.敬賢禮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禮敬段干木,都是通過尊重賢士來贏得他們的支

持。

化解危機:太子通過敬重四皓,化解了漢高祖廢太子的危機;魏文侯通過禮敬段干木,

使得秦國不敢輕易進攻魏國。

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過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賢士,使得他們愿意為其效力,從而

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解析】

1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謀取。

“賢人是禮”是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禮賢人”,做“魏君”的謂語和賓語,在后面C

處斷開。

“國人稱仁”是主謂賓結構,在后面的E處斷開。

“上下和合”是主謂結構,在后面的H處斷開。

故選CEH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錯誤。同“宴”,宴飲/同“宴”,安樂,歡樂。句意:等到安閑的時候,設置酒宴。/

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后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

B.正確。怪,以……為怪,意動用法/恥,以……為恥,意動用法。句意:皇上感到奇

怪。/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C.正確。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句意: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劉邦獻上一杯酒向項伯

祝酒。

D.正確。同“軾”,車前橫木。此用為動詞,古人立而乘車,低頭扶軾以表敬意的禮節(jié)。

句意: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

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留侯親自招來的”錯誤,“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是說這四個人原本是留侯推薦,

呂后“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最終招致而來的,不是“留侯親自招

來的”。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通“避",逃避,躲避;“自”,自愿;“游”,交游。

(2)“……者,……也”,……的原因是……,……是因為;“賢”,以……為賢;“高”,

形容詞做動詞,推崇。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較材料的能力。

王充的觀點從行動、效果、策略上點明了二者的相似之處。

從行動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

四皓是當時著名隱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閭”,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

過其閭,未嘗不軾也”,子夏是“孔門十哲”之一?!疤印薄拔暮睢倍级Y敬賢士。

從效果上看,“以消高帝之議”,材料二指出“上欲廢太子……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

子?!共灰滋印?;“卻強秦之兵”,材料一指出“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

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材料三補充說明“秦兵為之不至”。二人都

巧妙化解了危機。

從策略上看,王充認為“強弱不敵,眾寡不同”“力少則修德”?!耙跃从酿┒穸Y之,

太子遂安”“消高帝之議”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

的策略,達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文侯師從子夏學經書,以客禮對待段干木,經過他的鄉(xiāng)里,沒有一次不憑軾敬禮的。

秦國曾想進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

諧同心,不能謀取?!蔽暮钜虼说玫街T侯的贊譽。

(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呂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

留侯,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绷艉钫f:“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

下有四個人。現(xiàn)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恭,駕著(用四匹

馬拉的)安車,趁機派能言善辯之士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噬现肋@四個人賢

能,那么這對太子是一大幫助?!睗h十二年,皇上隨著擊敗黑京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

沉重,愈發(fā)想更換太子。等到宴飲的時候,設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著太子,

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須眉潔白,衣冠非常奇特?;噬细械狡婀郑瑔柕溃骸八麄兪?/p>

干什么的?”四個人上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噬嫌谑谴篌@說:“我訪求先生們好幾

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xiàn)在先生們?yōu)楹巫栽父S我兒交游呢?”四人都說:“陛下輕

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道義,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來。我們私下聞

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拼死效

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被噬险f:“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善始善終)地好好調教保護太

子吧?!彼膫€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皇上起身離去,一直到酒宴結束,皇上

最終沒有更換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這四個人發(fā)生了效力。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議論者中有人說:“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秦軍因此

不去攻打魏國,并不是法制的功效。雖然在保全國家方面有好處,也不值得重視。”那

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養(yǎng)活三軍士兵,明確賞罰法令,嚴厲刑法,富國強兵,

這就是法制。六國滅亡,都滅亡在秦國的軍隊。六國的軍隊并非不精銳,士兵的力量也

并非不強,然而甚至于被打敗滅亡,這是因為強弱不相當,多少不一樣,即使明確了法

制,那又有什么益處呢?假使小孩違背了大力士孟賁的心意,孟賁發(fā)怒,小孩持刀跟孟

賁對打,小孩肯定不能取勝,因為力量遠遠不如孟賁。栗是孟賁發(fā)怒,而小孩講究禮節(jié),

對他非常恭敬,孟賁才會不忍加害。秦國與魏國,就像孟賁與小孩一樣。力量弱小就該

修養(yǎng)德行,軍隊強大就該發(fā)揚威力。秦國憑借軍隊強大,威力無窮戰(zhàn)無不勝。撤回軍隊,

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漢高皇帝主

張想廢掉太子劉盈,呂后很擔憂,張子房(張良)教太子用謙恭的態(tài)度去迎請四皓,并

豐厚地禮遇他們。太子的地位安穩(wěn)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來消除了高皇帝廢掉太子的想

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對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強大的秦軍一樣。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

六高考真題訓練

(2023年新高考1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

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

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敝倌崧勚?,

日:“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曰:仲尼不知善

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

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

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

賞也。故日:仲尼不知善賞。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笫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

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

亦當世之圣人也?!弊芋嗜眨骸敖袷廊擞醒愿哒弑匾詷O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

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

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蔽涑荚?“諾?!?/p>

子笫日:“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

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

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

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

而韓非公稱之,曾無作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

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噪大道而不悟,信誣

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p>

(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

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

②子始:即孔),孔子八世孫。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

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子?云夫子回善之目引回以張本目然回后難之目豈有臼不似哉?

10.CEG(每處1分)

【解析】主觀型文言斷句解答此題,可結合語意和固定結構進行斷句。從語意上看,“韓

非書云”的意思是韓非的書里記載說,其后應跟說的內容,結合材料一《韓非子?難一》

中的“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可知,“夫

子善之”是韓非書里記載的內容,應作“云”的賓語,“韓非書云夫子善之”語意完整,

其后應斷開。材料一中韓非先引用孔子的觀點,然后加以批駁,這就是“引以張本”,“然

后難之”,故“引以張本”后應斷開。從固定結構上看,“豈……哉”為反問句式,其前

應斷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答案】B

【解析】

B.錯誤?!敖鹬盖脫舻蠖钒l(fā)出的聲音”說法錯誤?!敖稹敝浮颁\”,古代軍中樂器,作

戰(zhàn)時擊之為收兵信號。而“刁斗”是古代行軍之器具,白天煮飯,夜間敲擊巡邏防衛(wèi)。

C.正確。“片善”中的“片”是形容詞,微小的意思,“片甲不留”中的“片”是數量

詞,一片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正確。

D.正確。句意:慕容垂卻沒有殺。/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故選B。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主上設置有關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

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

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據典、

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附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

圣人,子附對此深感失望,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答案】D

D.“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唐太宗認為“得失事跡,

足為萬代鑒”,“得失事跡”指的是李靖所解說的苻堅擁兵百萬卻在跳水之戰(zhàn)中落敗和

吳漢與劉尚分屯、合擊取得勝利的事件。因此,是苻堅和吳漢的戰(zhàn)例得失可以作為萬代

借鑒,而并非只是吳漢的戰(zhàn)例。故選D。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C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答案】(1)請你帶軍稍向后退,使雙方將士得以從容追逐交戰(zhàn),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而

觀戰(zhàn),不是很快樂嗎!

(2)古人在臨陣之前出奇制勝,出人意料地攻擊敵人,這也是奇正變化的法則嗎?

【解析】(1)“卻”,動詞,后退;“周旋”,動詞,輾轉、追逐;“緩轡”,放松韁

繩,騎馬緩行。

(2)“出奇”,出奇制勝;“不意”,意料之外;“斯”,代詞,這;“相變”,變

化。

14.子附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是什么?(3分)

【答案】①苻堅不能認清形勢,缺少智謀。②苻堅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戰(zhàn)而不具備分兵

進攻的能力。

參考譯文

材料一:趙襄子被圍困在晉陽城中,突圍后,獎賞有功的五個人,高赫是受賞者中功勞

第一的。張孟談說:“晉陽城突圍的事,高赫沒有大功勞,現(xiàn)在卻在受賞者中功勞排第

一,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城被圍一事上,我的國家形勢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

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

孔子聽說這件事后,說:“善于獎賞啊,趙襄子!獎賞一個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

禮了。”有人說: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獎賞。善于賞罰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

職權,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禮節(jié)。主上設置了有關法令,而臣子沒有奸詐的想法。像這

樣,就可以叫作善于賞罰了。趙襄子有君臣相親的恩澤,執(zhí)行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

法令,如果還有高傲輕慢的臣子,這是趙襄子失去了處罰的原則。做臣子的,參議政事

并且有功勞的就獎賞?,F(xiàn)在高赫僅僅因為不高傲輕慢,趙襄子就獎賞他,這就獎賞錯了。

所以說: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獎賞。

材料二:陳郡有個叫武臣的,對孔附說:“韓非確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論太

多了。我常常探究他們言論的內涵并比較他們所做的事,發(fā)現(xiàn)它們歷久不變、長久流傳,

在遏制奸邪、勸勉行善方面,韓非未必是錯誤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適的。像韓非那樣

的人,也是當代的圣人了?!笨柞U說:“如今世人說到高的一定要說達到了天的頂點,說

低的必然要說深淵。那些喜歡多事而且喜歡穿鑿附會的人,定會引述經書中的話來佐證

自己的觀點,援引圣人的話來顯示自己賢明,他們想以此取得愚昧民眾的信任從而使

自己的學說有所依托。就像諸子的書,里邊的道理都是這樣。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

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蔽涑颊f:“好。”孔酎說:“從前趙、韓一起吞

并知氏,趙襄子進行獎賞,首先獎賞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然后才獎賞有功勞的臣子。韓

非的書里記載說'孔子認為趙襄子獎賞得好',引用孔子的話來為自己的觀點張本,然

后非難孔子的說法。(韓非書里說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會有不同呢?然而實際上是欺詐之

言。用什么來證明我說的是對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

哀公二十七年荀瑤和韓、趙、魏三家討伐鄭國,遇到陳恒(率齊國軍隊救鄭)而返,那時

孔子去世已經十一年了,而晉國四卿都還在世。再往后到魯悼公十四年,知氏才滅亡。

這兩件事情前后相隔很遠,而韓非(在書里)公然將兩件事情合為一件來說,竟然沒有慚

愧之意。由此可見世上有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韓非的罪過。所以我因此對韓非這樣的

小道沉默不言,對諸子的學說堵住耳朵不聽已經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來計量天

的高度,豎起寸長的手指來測量深淵,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說妄言而懷疑

圣人,這當然不是我所希望的?!?/p>

文言知識歸類:

實詞:①殆:危亡。②侵職:超越職權。③校:比較。④遏:阻止,遏制。⑤孔氏未必

得也:合適,合理。⑥乃者:先前,從前。⑦曾:竟然。⑧作:慚愧。⑨植:豎起。

句式:①是襄子失罰也:判斷句。②何以明其然:賓語前置句。③默口于小道,塞耳于

諸子:狀語后置句。

(2024年新高考1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

師擊匈奴㈤,陵叩頭自請日:“臣所將屯邊者,皆荊竟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

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p>

甘而許之。陵至?;剑c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

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陵居

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日:“無面目報陛下!”遂

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辛孝,與士信,常奮

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

地,抑數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p>

上以遷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

無功還,因日:“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既而聞之,

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闋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鬧氏

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

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

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

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

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日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

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

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

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日“思

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

涂黑。

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

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

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

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

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

(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

者也。

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

點?請簡要概括。

【答案】10.ADF11.C12.C

13.(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

貳師將軍的軍隊。

(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

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

14.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

追擊漢軍。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

污點,可已經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

“為將而降”與“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

“為之”做“效死以戰(zhàn)”的狀語,“效死”是“戰(zhàn)”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

在后面的D處斷開。

“雖……,而……”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

故選ADF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

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

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

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tǒng)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

/我有一個親哥哥。

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jié)。/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

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

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

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故選C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當”,主持,引申為率領;“專”,專門,可意譯為“全力”;“鄉(xiāng)”,同“向”,朝

著某個方向前進,引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