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語文高考復(fù)習-文化、文學常識核心知識_第1頁
天津語文高考復(fù)習-文化、文學常識核心知識_第2頁
天津語文高考復(fù)習-文化、文學常識核心知識_第3頁
天津語文高考復(fù)習-文化、文學常識核心知識_第4頁
天津語文高考復(fù)習-文化、文學常識核心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核心知識背記手冊

文化、文學常識

清單1?古代姓名與稱謂.........................................................................2

一人稱姓名...............................................................................2

一名、字、號2

三謚號、廟號、年號、改元、尊號、徽號...................................................3

四年齡稱謂...............................................................................4

五謙稱、敬稱、賤稱......................................................................5

六作品命名...............................................................................8

清單2?宗法和禮俗.............................................................................9

一宗法...................................................................................9

二禮俗..................................................................................11

三尊卑..................................................................................16

四忌諱..................................................................................16

五避諱..................................................................................16

清單3?官職和科舉..........................................................................17

一官職..................................................................................17

二科舉..................................................................................23

清單4?歷法和刑罰............................................................................26

一歷法..................................................................................26

二刑罰..................................................................................30

清單5?地理常識............................................................................31

一地區(qū)名................................................................................31

二政區(qū)名................................................................................31

三山川關(guān)隘名...........................................................................32

四城市村鎮(zhèn)名...........................................................................33

五其他..................................................................................33

清單6?服飾和器物............................................................................33

——月艮飾...........................................................................................33

二器物..................................................................................35

清單7?古代音樂..............................................................................37

一音樂知識..............................................................................37

二古代名曲..............................................................................38

清單8?古籍注釋體例..........................................................................39

清單9?古代作家作品..........................................................................40

清單10?現(xiàn)代作家作品.........................................................................46

清單1-古代姓名與稱謂

一人稱姓名

1.直稱姓名(或名):

⑴用于自稱。例如:廬陵本木并自序其詩。《〈指南錄〉后序》

(2)用于所厭惡所輕視的人。例如:不幸自呼或構(gòu)惡于前,篡舍廖獻諂于后?!丁粗改箱洝岛笮颉?/p>

(3)用于作介紹,為人作傳。例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4)尊者對卑者稱名。例如:冬,爾何如?《論語》

(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稱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省也?《論語》

2.稱字、號、齋名、謚號:

這種情況是稱呼者出于對被稱呼者的禮貌和尊敬。

⑴稱字。例如:東陽馬生苕啰,在太學已二年?!端蜄|陽馬生序》

⑵稱號。例如:五人者,蓋當蓼河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

⑶稱謚號。例如:稱歐陽修為歐陽本有公,范仲淹為本乎公。

⑷稱齋名。例如:蒲松齡為“耳丁希先生”,梁啟超為“"小軍主人”。

3.稱官名、爵名:

⑴稱官名。例如:后人稱杜甫為“左!哥”,稱韓愈為“幫更哥”。

(2)稱爵名。例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xiāng)侯,后人以立,相稱。

4.稱籍貫:

例如:今審率之生死未可卜。(“南?!贝缚涤袨?《譚嗣同傳》

5.稱郡望:

例如:唐代詩人韓愈系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謂郡望昌黎,世人遂稱其為“好百螫”。

6.幾項兼稱:

這種情況一般是先說官職,次稱籍貫,后稱姓名、字號。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

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队伟U山記》

7.唐代還有種特殊稱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長幼排行來稱呼:

例如:韓愈的《祭十千呼文》。

8.特殊稱謂:

(1)職業(yè)+人名。例如:電丁為文惠君解牛。《莊子?養(yǎng)生主》

(2)姓+之+人名。例如:國危矣,若使楚書不見秦君,師必退?!蹲髠?僖公三十年》

二名、字、號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xiàn)代有很大的差別。古人有取字、號的習慣。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

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i)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的尊重或供

朋友稱呼。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有兩種情況:①“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

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

例如,曾點,字皙。后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字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在表示對對

方的尊敬時稱自己的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的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

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號(又稱別字)。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yōu)榱俗鹬貏e人,一般

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

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shù)多的別號有時可以壓縮為

兩個字,如蘇東坡。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稱杜

甫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xùn)|。

三謚號、廟號、年號、改元、尊號、徽號

1.謚號:

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

號。謚號是對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謚號按性質(zhì)分為三類:

(1)表揚性的:

經(jīng)天緯地日文布義行剛?cè)站?/p>

威強睿德曰武柔質(zhì)慈民曰惠

圣聞周達曰昭圣善聞周日宣

行義悅民日元安民立政曰成

布綱治紀日平照臨四方日明

辟土服遠日桓聰明睿智曰獻

溫柔好樂曰康布德執(zhí)義曰穆

(2)批判性的

亂而不損曰靈殺戮無辜曰厲

近內(nèi)遠禮日煬

⑶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日懷

在國遭憂曰愍(min)

2.廟號:

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從漢代起,每個朝代一般是第一個

皇帝的謚號太長,不便稱呼,所以唐宋以來的皇帝都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兩代才

用年號來稱呼。

3.年號:

是紀年的名稱,也是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如漢武帝改

了十一次年號。到了明代以后,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號是乾隆,

清高宗就被稱為乾隆皇帝。

5.尊號、徽號:

“尊”為尊敬,“徽”為美好?!白鹛枴焙汀盎仗枴倍际菫樽鹫呒由系奶?,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號起于唐代?;实酆突屎笸谏熬陀凶鹛?。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清

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號為“慈禧”。封建時代帝后的尊號可以加幾次,實際

上都是臣子對他們的阿諛奉承?,F(xiàn)代也有贈送徽號這種情況,但性質(zhì)和內(nèi)容已不一樣,如:孫炳文曾贈給

郭沫若一個徽號一一“戎馬書生”。

四年齡稱謂

1.襁褓:

本義是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語出《論語?子路》:“則四方之民舉那負其子而至矣。”后來以此

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

指二三歲的兒童。例如:尊揭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孟子?盡心上》

3.齒齪?韶齪(tidochdn):

指兒童換牙時,五六歲。例如:有遺男,始鼓?!队薰粕健?/p>

4.總角?垂髯:

指幼年兒童。例如:黃發(fā)拳曾,并怡然自樂?!短一ㄔ从洝?/p>

5.豆蔻年華:

指女子十三四歲。例如:娉娉裊裊十三余,后本梢頭二月初?!顿泟e》

6.笄(ji)年:

指女子十五歲。例如:復(fù)有雙幼妹,母千未結(jié)韁?!秾剖拘泻啞?/p>

7.束發(fā)?成童:

指男子十五歲。例如:余自用冬讀書軒中?!俄椉管幹尽?/p>

8.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歲。例如:既勺寫,益慕圣賢之道?!端蜄|陽馬生序》

9.而立之年:三十歲。

10.不惑之年:四十歲。

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12.花甲?花甲子?耳順之年:

六十歲。天干地支按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名號,自甲子到癸亥,錯綜參互相配,故稱花甲或花甲子。

又《論語》中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故稱六十歲為耳順之年。

13.耆(qi)艾:

古指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例如:者又而信,可以為師?!盾髯?致士》

14.古?。?/p>

七十歲。例如: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歲來稔。(杜甫《曲江》)

15.耆耋(di6):指高壽,老年。耋指七十歲(一說八十歲)。

16.耄(mdo)耋:指高壽,老年。耄指八十歲(一說九十歲)。

17.期(qi)頤:

一百歲。例如: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理期。(蘇軾《次韻子由》)

五謙稱、敬稱、賤稱

1.謙稱:

⑴王侯自稱:

①朕:本為古人自稱之詞,意謂“我”“我的”,后為皇帝自稱專用。從秦始皇時專為皇帝自稱,他

人不得擅用。例如:聯(lián)為始皇帝?!妒酚洝?/p>

②寡人:皇帝的謙稱,譯為“我”。例如:梁惠王曰:“騫△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薄睹献?梁

惠王上》

③孤:皇帝王侯的謙稱,漢以后盛行,譯為“我”。例如:權(quán)嘆息日:“諸人持議,甚失不望。”《赤

壁之戰(zhàn)》

④寡君:對別國人謙稱本國君主。例如:騫有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蹲髠鳌?/p>

⑤不谷:不善,古代諸侯的謙稱。譯為“我”。例如:齊侯日:“豈不爺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

等同好,如何?”《左傳?僖公四年》

⑵臣子自稱:

①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謙稱,可譯為“我”。例如:張良日:“秦時與殍游,

項伯殺人,年活之?!薄而欓T宴》

②老臣:官吏對君主的自稱。多指年長者。例如:苕縣賤息舒祺,最少?!稇?zhàn)國策?趙策》

⑶一般人自稱:

①仆:謙稱,譯為“我”。例如:仆非敢如此也?!秷笕伟矔?/p>

②愚:愚蠢的人,謙稱,譯為“我”。例如:辱謂大計不如迎之?!冻啾谥畱?zhàn)》

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謙稱,譯為“我”。例如:如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毛

之所敢知。《答司馬諫議書》

④小人:謙稱,譯為“我”。例如:少々有母,皆嘗少勺之食矣?!蹲髠?隱公元年》

⑤鄙人:古人表謙卑的自稱。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為見識短淺的“鄙俗”之人、“鄙陋”之

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薄。例如:鄴入不慧,將有志于世。(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⑥不才:本意為沒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謙卑的自稱。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本,則

不才有深感焉。《報劉一丈書》

⑦不肖:即“不似”“不賢”,舊時表謙卑的自稱,自謙自己沒有本事,不能繼承祖輩德行,多用于

長輩死后。例如: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耳也,位卑也?!俄n非子?功名》

⑧不佞(ning):同“不才”。例如:不住寢疾,不能趨走?!稇?zhàn)國策?趙策二》

⑨后學:學者或讀書人的自稱。例如:零邑后學田玉書石?!冻枎r銘》

⑩賤子:謙稱自己。例如:煦于因陣敗,歸來尋舊蹊?!稛o家別》

⑷女子自稱:

①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譯為“我”。例如:爭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樂

羊子妻》

②賤妾:女子謙稱,譯為“我”。例如:事美留空房?!犊兹笘|南飛(并序)》

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謙稱,譯為“我”。例如:若晉君朝以入,則凈于夕以死。《左傳?僖公十

五年》

⑸自稱家人:

①家嚴:亦稱“家君”“家尊”,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②家慈:舊時對別人稱自己母親的謙辭。舊俗有“嚴父慈母”之說,故有此稱。

③舍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稱比自己輩分小或年齡小的家里人,稱呼前常加“舍”。)

④拙荊:舊時一般人家丈夫?qū)ζ拮拥囊环N稱謂。“荊”本為一種灌木,荊釵布裙為古代貧寒人家婦女

的穿著,故以此代稱。又作“山荊”“荊室”。

⑤賤息:古人對自己子女的謙稱。例如:老臣賺?舒祺,最少。《戰(zhàn)國策?趙策》

⑥犬子:對人稱自己的兒子。例如:同安于,祝龜齡,天教二老鬢長青?!儿^鵑天?為老母壽》

又指對別人兒子的鄙稱。例如:吾虎女安肯嫁安于乎?《三國演義》

⑦弱息: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弱的女兒。

⑧息女:古人對外人稱自己的女兒為“息女”。例如:臣有愿為箕帚妾?!稘h書?高帝紀》

⑨小女:對人稱自己的女兒。例如:貧賤有,!、*。《宋史》

2.敬稱:

(1)稱君王:

①陛下:對帝王的尊稱,譯為“您”。例如:今哮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

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史記?秦始皇本紀》

②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號。稱廟號,是對己死皇帝的敬稱。例如:

時聿年享國日久,不視朝。《海瑞傳》

③殿下:古代對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稱。“殿”即“宮殿”,“殿下”本為宮殿的陛階之

下。古代天子宮中可稱宮、稱殿,丞相府中只可稱殿,不能稱宮。漢代在稱天子為“陛下”的同時,稱侯

王為“殿下”。唐以后只稱皇太子為殿下,侯王不稱。

⑵稱臣子:

①麾下:古代對將帥的一種尊稱。麾是古時軍中將帥指揮用的旌旗,為將帥指揮權(quán)力的象征,故以此

稱之。例如:愿犀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度龂?吳志》

②足下:手下人。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對方的手下人,表示尊敬對方,譯為“您”。例如:秦兵旦暮

渡易水,則雖欲長侍?下,豈可得哉?《荊軻刺秦王》

③執(zhí)事:侍從。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zhí)事,表示尊敬對方,譯為“您”。例如: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敢以煩熱妻?!稜T之武退秦師》

④閣下:尊稱,譯為“您”。例如:側(cè)聞眼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杜c于襄陽書》

⑤左右:在左右的侍臣。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對方左右的侍臣,即稱“左右”,表示尊敬對方,譯為

“您”。例如: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在有?!秷笕伟矔?/p>

⑥君:尊稱,譯為“您”。例如:今有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恶T諼客孟嘗君》

(3)稱師長

①夫子:尊稱,譯為“老師”或“您”。例如:大于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愿宋

于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洱R桓晉文之事》

②丈人: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與今之“岳父”不同。例如:至江上,欲涉,遇一文勺?!秴问洗呵铩?/p>

③老:對老年人的尊稱。如張老、謝老等。

④父(宜):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或?qū)夏耆说淖鸱Q。周代貴族取字時,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

示排行,而在字后加“父”或“甫”以示性別,后多沿用為男子的美稱。另泛指對老年人之尊稱,如漁父、

田父等。另,讀坨,父親或男性長輩之稱。如祖父、伯父、舅父等。

⑤亞父:亞,僅次一等的。古代侯王往往稱自己尊敬的賢臣為“亞父”。意為僅次于父親的人。例如:

頭冬南向坐,——者,范增也?!妒酚?項羽本紀》

⑥甫:同“父(母)”,古代男子的美稱。參見“父(玲)”條。

⑦母:古代對貴族女子的一種美稱或泛指女性長輩。周代貴族女子取字時,字前要加姓,姓前加“孟(伯)、

仲、叔、季”排行,字后加“母”或“女”以示性別。如姬原母、孟姜女等。另泛指女性長輩。如祖母、

伯母、姑母、舅母等。

⑧膝下:古代兒女對父母的敬稱。往往用于書面語。例如:故親生之除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缎⒔?jīng)?治

經(jīng)》

⑨爺:舊稱父親或尊貴者。例如: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赌咎m詩》

⑩高堂:古稱父母為高堂。

?泰山:舊時呼妻父為泰山。

?先考:對已故父親的敬稱,又稱“先君子”。

?先妣(bi):對已故母親的敬稱。

(4)稱朋友、同輩的人

①先生:尊稱,譯為“您”或者“先生”。例如:十九人謂毛遂日:“冬生上!”《史記?平原君列

傳》

②卿:尊稱,譯為“您”。例如:哪東來,故應(yīng)有此物,可以一領(lǐng)及我?!妒勒f新語?德行》

③子:尊稱,譯為“您”。例如:子路口:“愿聞于之志?!薄墩撜Z?公冶長》

④公:尊稱,譯為“您”。例如:君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⑤吾子:尊稱,比稱“子”更親熱,譯為“您”。例如:寡君聞音于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蹲?/p>

傳》

3.上稱下或平輩之間的稱呼:

這種稱呼,無尊卑之說,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稱代詞。例如:勺安敢較吾射?《賣油翁》/卷會永無緣。

《孔雀東南飛(并序)》

4.賤稱:

①小子,含有輕蔑的意味。例如:少于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并序)》

②豎子,如同“小子”。例如:早于不足與謀!《鴻門宴》

5.表示特定關(guān)系的稱呼:

①加"從"表示叔伯關(guān)系。例如: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吨x安傳》

②加“太”表示長一輩。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本公、木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③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例如:嫗,與大母婢也?!俄椉管幹尽?/p>

六作品命名

1.以''地名”命名:

(1)《柳河?xùn)|集》:作者柳宗元,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xùn)|。

(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韓愈,因昌黎韓姓為郡內(nèi)望族,世稱韓昌黎。

(3)《孟襄陽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

(4)《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

(5)《亭林詩文集》:作者顧炎武,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

(6)《小倉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辭官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小倉山。

2.以“書室名”命名:

(1)《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聊齋”是其書室名。

(2)《飲冰室合集》:作者梁啟超,“飲冰室”是其書室名。

(3)《惜抱軒詩文集》:作者姚鼐,“惜抱軒”是其書室名。

(4)《七錄齋集》:作者張溥,“七錄齋”是其書室名。

3.以“謚號”命名:

(1)《王文公文集》:作者王安石,謚文。

(2)《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謚文忠。

(3)《誠意伯劉文成公集》:作者劉基,封誠意伯,謚文成。

(4)《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謚文正。

4.以“名號”命名:

(1)《誠齋集》:作者楊萬里,號誠齋。

(2)《庸庵全集》:作者薛福成,號庸庵。

(3)《隨園詩話》:作者袁枚,號隨園主人。

(4)《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號稼軒。

(5)《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號文山。

(6)《方望溪先生全集》:作者方苞,號望溪。

(7)《南雷文定全集》:作者黃宗羲,號梨州,又號南雷。

(8)《震川文集》:作者歸有光,號震川。

(9)《洪北江全集》:作者洪亮吉,號北江。

(10)《樊川文集》:作者杜牧,號樊川。

5.以“字”命名:

(1)《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2)《魏叔子文鈔》:作者魏禧,字叔子。

(3)《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

6.以“官職”命名:

(1)《王右丞集》:作者王維,官至尚書右丞。

(2)《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員外郎。

(3)《高常侍集》:作者高適,官至散騎常侍。

(4)《宋學士文集》:作者宋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

(5)《高太史大全集》:作者高啟,官至翰林院國史編修。

7.以“年號”命名:

(1)《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此集為唐穆宗長慶年間編輯。

(2)《嘉祐集》:作者蘇洵,此集為宋仁宗嘉祐年間編輯。

清單2?宗法和禮俗

一宗法

宗法:舊時以家族為中心,按血統(tǒng)遠近區(qū)別親疏的法則。它包括封建社會規(guī)定的嫡庶、系統(tǒng)的法則和

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慶吊、送終等事情的家法。這種制度是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鞏固貴族世襲統(tǒng)

治服務(wù)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會中長期保存。

嫡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正妻所生的兒子。有時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即“嫡長子”。從周代起,王

位一般都由嫡長子世襲,直至清末。

宗子:指嫡長子。依宗法,嫡長子要繼承大宗,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權(quán),要繼承特

別多的遺產(chǎn),應(yīng)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別高貴,故又叫“宗主”。

庶子:封建宗法社會中指妾(小妻)生的兒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襲,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

會以“殺嫡立庶”為非法。

眾子:指嫡長子以外的諸子。包括長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小妻)所生的庶子。

親戚:在古代,“親”表示的親屬關(guān)系比較廣泛,兒女對父母可以稱“親”,父母對兒女也可以稱“親”。

前者如《送東陽馬生序》:“其將歸見其親也?!焙笳呷纭蹲髠?隱公四年》記載衛(wèi)國大夫石硝(qu?)殺掉

謀殺國君的兒子石厚時,說石儲是“大義滅親”。“戚”表示親屬關(guān)系時比“親”疏遠些,使用頻率極低。

漢代以后,“親”主要表內(nèi)親,“戚”表外親。“親”與“戚”連用時,有時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親屬,

有時指內(nèi)外親屬,包括本宗與外姻,即同姓本族與異姓外族姻親。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

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p>

六親:泛指親屬。但具體說法不一:按《左傳》說,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按《周

易》說,指父子、兄弟、夫婦;按《漢書》說,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

三黨:指父黨、母黨、妻黨,亦即父族、母族、妻族。

考妣:舊時父親死后稱“考”,母親死后稱“妣”。《禮記?曲禮下》:“生目父,日母,日妻;死

日考,目妣,曰嬪。”如《項脊軒志》:“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p>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廟排列的次序。始祖廟在中間,以下各代按照輩分,分別列于兩側(cè):二世、

四世、六世居左,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為穆。后由宗廟的次序,又推廣到墳地葬位和祭祀時的

排列順序,后又泛指一般宗族的輩分。

喪服:舊時居喪時穿戴的服飾。根據(jù)與死者關(guān)系的親疏,分為五等,稱作“五服”,包括“斬衰”“齊

衰”“大功”“小功”“纏(si)麻”。喪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觀念,也反映了血統(tǒng)親疏的等級。習慣

上以五服之內(nèi)為親,五服以外為疏。

期功:古代喪服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別為九個月和五個月。亦用以指五服

之內(nèi)的宗親。如《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p>

七廟:歷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設(shè)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廟”

為王朝的代稱。如《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填?!?/p>

太廟:天子的祖廟。如《伶官傳序》:“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三綱:封建時代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合稱。意思是臣要絕

對服從君,子要絕對服從父,妻要絕對服從夫。最先由漢代董仲舒提出,后經(jīng)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加以系統(tǒng)

化,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一套封建教義。

五常:①即“五倫”,是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倫理關(guān)系,即君臣

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這些人倫關(guān)系,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五倫中

君臣關(guān)系居于首位,故又叫“大倫”。如《論語?微子》:“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

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②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③指仁、義、禮、智、

信。

五教: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間的封建關(guān)系準則,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

七出:封建社會遺棄妻子的七種借口:無子、淫法、不事舅姑(即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

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遺棄。又叫“七去”“七棄”,是為維護夫權(quán)而制定的迫害婦女的禮教。

三從四德:“三從”與“四德”的合稱?!叭龔摹敝赣讖母?、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

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四德是封建倫理道德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

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間依長幼排行時,習慣上以伯、仲、叔、季為序。一般來說,“伯”是老

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

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贝涡蛞啦⒅?、叔、季并循環(huán)使用。兄弟姊妹中

年紀最大的稱“伯”,有時也稱“孟”,但二者有區(qū)別:嫡長子稱“伯”,庶出長子稱“孟”。另外,因

“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陸游《書憤》:“出師

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二禮俗

禮俗:即禮儀習俗。泛指婚喪、祭祀、交往等的禮節(jié)與習俗。

五禮:五種禮的合稱。古代以祭祀的事為吉禮,冠婚的事為嘉禮,賓客的事為賓禮,軍旅的事為軍禮,

喪葬的事為兇禮。

六禮:有兩種解釋:①指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xiāng)飲酒禮、相見禮。②指婚姻成立的手續(xù),即納

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加冠的禮儀。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發(fā),不戴冠,行過加冠禮后則標志著進

入成年了。舉行加冠禮的年齡,有20歲和19歲兩種說法。后代冠禮雖廢,但仍保留“加冠”“己冠”“弱

冠”“未冠”等說法。如《送東陽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薄都烂梦摹罚骸坝枞豕?初加冠,

體還未壯,故稱弱冠)粵行?!?/p>

笄(ji)禮: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時舉行的盤發(fā)插笄(即簪子)的禮儀。舉行笄禮的年齡一般在15歲時,表

示年屆成人,可以結(jié)婚。后來女孩子到了成年又稱“及笄”“笄年”。

合餐(jin):指結(jié)婚。古時把一個匏分為兩個瓢叫“香”,舉行結(jié)婚儀式時,一對新人各執(zhí)一瓢而醋(xti)(用

酒漱口),就叫“合香”。后世遂以“合皆”為結(jié)婚的代稱。

妻:男子的配偶。在宗法時代指正式的配偶、嫡妻。從等級上看,“妻”當是指諸侯以下男子的正式

配偶,因為諸侯的正式配偶稱“夫人”,帝王的正式配偶稱“后”。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p>

妾:最初指家庭的女奴,后指貴族娶的“小妻”,實際上“小妻”是女奴隨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結(jié)果,

但地位仍極其低賤。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舊時正式婚配的妻子、夫人有時

自己也稱“妾”“賤妾”,這是自謙的說法。如《孔雀東南飛(并序)》:“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妾

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

姬:原是古代的顯姓。如周王族姓姬。后來成為貴族婦女的代稱,再進一步泛化,便成為婦女的美稱,

進而成為美女的通稱。如《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焙髞碛殖蔀楦毁F人家婢妾

的美稱。

媵(ying):指古代諸侯的女兒出嫁時隨嫁或陪嫁的人。它是古代一夫多妻制的一種形式。其方式是,

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嫡夫人,女方以侄女、妹妹隨嫁。止匕外,還有兩個和女方同姓的“國、家”送女兒陪嫁,

也各以侄女、妹妹相從。這些隨嫁、陪嫁的人統(tǒng)稱為“媵”。但這些被稱為“媵”的貴族婦女,其間雖有

輩分、嫡庶之分,但都是主子,不是奴才,她們都是經(jīng)過“聘”的,都有資格成為夫人。后來隨著“媵女”

制度的逐漸消亡,“媵”的地位逐漸降低,在只有妻妾之分的時代,就與“妾”成了同義詞。如《阿房宮

賦》:“妃嬪媵媾,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青廬:用青布搭成的篷帳,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俗。如《孔雀東南飛(并序)》:“其日

牛馬嘶,新婦入青廬?!?/p>

文定: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后,親迎太姒至渭濱。后世因此以“文定”代稱訂婚。

朝:周代各國的諸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覲見周天子,叫“朝”?!抖Y記?王制》:“吾年一朝天子。”

另一種說法是《左傳?昭公十三年》杜預(yù)注:“三年一朝。”每次朝見天子,都要帶著玉帛、獸皮、珍玩

和土產(chǎn)等貢品,叫做“朝貢”。如《左傳?隱公八年》:“鄭伯以齊人朝王,禮也。”如果不按時朝見天

子,就被認為是不尊敬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討伐。如《左傳?隱公九年》:“宋公不朝,鄭伯為王左卿士,

以王命討之,伐宋?!?/p>

覲:朝拜皇帝。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稱覲。諸侯春見日朝,秋見曰覲。諸侯朝見天子的儀式稱覲禮。覲

禮規(guī)定,天子不得下堂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失禮。如《譚嗣同》:“至七月,乃扶病人覲,奏對稱

日。,,

聘:

①天子派卿大夫見諸侯叫“聘”?!抖Y記?王制》疏云:“其天子亦有使大夫聘諸侯之禮?!敝T侯德

風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問。如《左傳?隱公七年》:“冬,天王使凡伯來聘。"凡伯

是天子的大夫,周王派他來見魯隱公。

②諸侯的國君即位,強大的諸侯國來賀見,也叫聘。《左傳?襄公元年》:“九月,都(Zhu即鄒)子

來朝,禮也。”“冬,衛(wèi)子叔、晉知武子來聘,禮也?!蔽枋切?,所以叫朝;衛(wèi)、晉是大國,就叫聘。

③諸侯派大夫見別國諸侯也叫聘。這是諸侯之間邦交的禮節(jié)。《禮記?王制》:“比年一小聘,三年

一大聘?!薄蹲髠?隱公七年》:“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敝T侯相聘,使者還帶著玉帛,表示尊敬對方的

意思。所以《左傳》注曰:“諸聘皆使卿執(zhí)玉帛以相存問?!?/p>

④相互來往朝聘,也有一定的名稱。由此國往彼國的聘叫“如”。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年》:“冬,

季武子如宋,報向戍(sho)之聘也。"季武子自魯去宋,叫做“如"。反之,在襄公十五年時,宋派向戍

來魯國,就說成“宋向成來聘”。這是由彼國來此國,叫做“聘”。所以說:“內(nèi)適外言如,外適內(nèi)言朝

聘?!币馑际牵河杀緡絼e國去叫如,由別國到本國來叫朝聘。

誓:用語言相互約束表示決不違背信約叫“誓”。《禮記?曲禮》:"約信口誓。"諸侯之間舉行這

種儀式,叫“誓禮”。舉行這種儀式,不用殺牲、獻(shd)血(以牲血涂抹口上)。

盟:兩國以上或兩人以上互相宣誓約定來協(xié)同辦事叫“盟”。會盟時殺牲、獻血,并且宣讀盟書,誓

于神,叫做“盟禮”?!抖Y記?曲禮》:“泡牲日盟。"盟與誓不同之處就在于舉行儀式時要殺牲、獻血。

遇有急難,諸侯之間會見,舉行盟禮,共同約定,相互援助,就叫“會盟”。如《過秦論》:“諸侯恐懼,

會盟而謀弱秦?!?/p>

獻血:指古人盟誓時雙方主事人用嘴吸一點牲畜的血以表示誠意的儀式。如《史記?毛遂自薦》:“王

當獻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苯Y(jié)盟以后,雙方就有義務(wù)約束。如《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宋

國在五月間遭特大火災(zāi),冬,與宋同盟的十一個諸侯會于y亶淵,商量以財貨來援助宋國。

遇:諸侯之間不在規(guī)定的時間或地點忽然相見,就叫“遇”。如《左傳》疏云:“遇者,草次之期,

二國各簡其禮,若道路相逢遇也。”事先沒有約定,偶爾相逢,猶如人們在路上偶然相遇一樣,在禮節(jié)上

要比“朝”簡單。

諸侯途中相遇,以距各自的都城遠近來劃分主賓,地近的一方為主,地遠的一方為賓,雙方用主賓之

禮接待。如《左傳?隱公八年》:“春,宋公、衛(wèi)侯遇于垂?!?/p>

免胄:胄,盔。按古代禮法,諸侯的軍隊過天子門,戰(zhàn)車上的左右衛(wèi)士必須脫胄卷甲,收好兵器,下

車步行而過,以示對天子的尊敬。如《骰之戰(zhàn)》:“左右免胄而下。”

祖:古代餞行時的儀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為在半路上為別人設(shè)宴送別。如《荊軻刺秦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p>

封禪:古代統(tǒng)治者不僅重視祭宗廟,也重視祭天地、山川。《白虎通》云:“禮曰:天子祭天地,諸

侯祭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禮叫做“封禪”。一般都是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古時認

為泰山是五岳之長,稱為岱宗。五岳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高,

離天近,所以先要到泰山頂上舉行祭天的儀式,以報答天之功,叫“封”。然后再到泰山腳下的一座小山

——梁父山上舉行祭地的儀式,以報答地之功,叫做“禪”。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

皇東行郡縣,上鄒峰(Yi)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

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

齋戒:舊時祭祀鬼神時,穿整潔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葷、不妄行動、不狂言戲笑等),以

表示虔誠。《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p>

釁鐘、釁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時新鐘鑄成,必殺牲口取血涂在鐘的孔隙上,并舉行祭鐘儀式,稱

釁鐘。這是一種禮制,凡重要器物(鐘、鼓等)制成,定殺牲取血涂在上面。如《毅之戰(zhàn)》:“不以累臣釁

鼓?!薄搬吂摹痹谶@里是“處死”的意思。

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代表國家?!蛾惿媸?/p>

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薄段迦四贡洝罚骸肮视枧c

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p>

犧牲:古代祭祀時把宰殺的牛、羊、豬等牲畜叫做“犧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純一的牲畜叫“犧”;

體全叫“牲”。古代又有“三牲”之說,指祭祀用的牛、羊、豬。后來以雞、魚、豬為“三牲”?!恫軇?/p>

論戰(zhàn)》:“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p>

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豬各用一頭。

少牢:古代祭品,指豬、羊各一頭?!读婀賯餍颉罚骸捌浜笥帽?,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p>

崩:本指山倒塌。古時用來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稇?zhàn)國策?趙策四》:“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

自托于趙?”《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p>

薨(h6ng):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缎帕昃`符救

趙》:“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p>

死:古代社會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稱謂?!抖Y記?曲禮下》:“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日薨。大

夫死日卒,士死曰不祿,庶人日死。“

棺?。骸肮住笔茄b殮死人的器具,即棺材。“槨”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護棺材。上古貴族

的墓里大多有槨。

殉葬:指古代用活人或器物從葬的一種風俗。即人死以后,逼迫死者的妻妾、奴隸等隨同埋葬。周代

以后多用“俑”代替活人,有時也把死者生前用的飲食器、兵器、樂器、裝飾品等作為隨葬物品。

殮:指給尸體穿衣下棺。也叫“入殮”。

殯:古代指殮而未葬。后世把靈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殯”“送殯”。

七七:舊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為止。

喪禮:古代“兇禮”之一。舊時處理死者殮殯奠饌和跪拜哭泣的禮節(jié)。

墳?zāi)梗郝裨崴廊说牡胤?。古時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墳”,與地面相平的葬人場所叫“墓”。后世

“墳”與“墓”并稱,不再有所區(qū)別。舊時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傳記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載死

者生平、表揚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合葬:指夫婦死后葬在一起。《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p>

稿葬: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案逶帷本褪怯貌萆蛔庸∈w埋葬?!洞倏棥罚骸叭諏⒛?,取兒

稿葬?!?/p>

廬冢:也作“廬墓”。指古人在服喪期間,為守護父母或師長的墳?zāi)苟w的房舍。“廬”,房屋;“?!?

墳?zāi)埂!队伟U山記》:“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坐:以兩膝著地,兩股貼在腳跟上,是“坐”。兩膝著地,直身,股不著腳跟,是“跪”。跪而挺腰

聳身,叫做“踞”(ji)。坐席也有講究,所謂“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盡后,是盡量把身體往后坐一點,

表示謙恭的樣子;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一點,不因飲食而玷污坐席。

跪:與坐不同,往往有急事或表示謝罪之時,直身,兩股也離開了腳跟。所以前人指出跪與坐二者的

區(qū)別是“跪危而坐安”。《史記?刺客列傳》:“荊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

膝行流涕?!惫蛴直硎緦﹂L者的尊敬?!墩撜Z》:“'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日:

‘異乎三子者之撰。'”這里的“舍瑟而作”,就是指曾皙放下瑟,從席地而坐到聳身直起腰來,與跪著

相同,表示尊敬。

長跪: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犊兹笘|南飛(并序)》:“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

此婦,終老不復(fù)??!'”

蹈:跪起,準備起身,膝尚在地上。如《鴻門宴》中寫樊噲進帳,“項王按劍而跑日:'客何為者?

跟,是受驚而聳身欲起的樣子。這種動作因與跪的動作相似,因而也叫“長跪”。如《戰(zhàn)國策?唐雎不辱

使命》,“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箕踞:兩股著地伸直兩腿,形似箕畚,叫做“箕踞”。這種姿勢是表示傲視對方的意思。如《史記?刺

客列傳》寫荊軻刺秦王不中,身被八創(chuàng),“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jié)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拜禮?!吨芏Y?春官?大

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日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

拜,九日肅拜?!卑荻Y中,禮節(jié)最重的是稽首?;着c頓首、空首不同。一般說來,稽首是臣拜君之拜,

頓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國君回禮臣下之拜。

①頓首是拜跪于地,引頭至地,頭頓地即舉起,所以叫做頓首。

②空首是拜跪于地,先以兩手拱至地,再以頭至手,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