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修復紅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_第1頁
《福建省修復紅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_第2頁
《福建省修復紅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_第3頁
《福建省修復紅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_第4頁
《福建省修復紅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福建省修復紅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

(版本號V01)

廈門大學編制

2022年10月

目錄

1來源............................................................................................................................1

2適用條件...................................................................................................................1

3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2

4定義............................................................................................................................3

5碳計量方法...............................................................................................................4

5.1項目邊界.........................................................................................................................4

5.2土地合格性.....................................................................................................................5

5.3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6

5.4項目期和計入期.............................................................................................................7

5.5基線情景識別和額外性論證.........................................................................................8

5.5.1法律法規(guī)分析..........................................................................................................8

5.5.2普遍性做法..............................................................................................................8

5.5.3障礙分析..................................................................................................................8

5.6碳層劃分.........................................................................................................................9

5.7基線碳匯量.....................................................................................................................9

5.7.1基線喬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變化............................................................................10

5.7.2基線灌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變化............................................................................11

5.7.3基線情境下溫室氣體排放....................................................................................13

5.8項目碳匯量...................................................................................................................14

5.8.1項目邊界內(nèi)喬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變化................................................................15

5.8.2項目邊界內(nèi)灌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變化................................................................16

5.8.3項目邊界內(nèi)枯死木碳儲量的變化........................................................................16

5.8.4項目邊界內(nèi)土壤有機碳儲量的變化....................................................................16

5.8.5項目邊界內(nèi)土壤溫室氣體排放............................................................................17

5.8.6人為干擾引起項目邊界內(nèi)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量........................................18

5.9泄漏...............................................................................................................................19

5.10項目減排量.................................................................................................................19

5.11項目期可認證的減排量.............................................................................................19

6監(jiān)測程序.................................................................................................................19

6.1項目監(jiān)測........................................................................................................................19

6.1.1基線碳匯量的監(jiān)測................................................................................................20

6.1.2項目活動的監(jiān)測....................................................................................................20

6.1.3項目邊界的監(jiān)測....................................................................................................20

6.1.4樣地設(shè)置................................................................................................................21

6.1.5監(jiān)測頻率................................................................................................................21

6.2碳層劃分和抽樣設(shè)計...................................................................................................21

6.2.1碳層更新抽樣設(shè)計....................................................................................................21

6.2.2抽樣設(shè)計................................................................................................................22

6.2.3儲量變化................................................................................................................24

6.2.4精確度控制和校正................................................................................................28

7附錄..........................................................................................................................30

7.1需要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列表...................................................................................30

7.2可選擇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采用缺省值或一次性測定值)列表...............................33

7.3福建省主要紅樹植物的生物量方程參考表...........................................................35

主要參考文獻.............................................................................................................36

1來源

根據(jù)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發(fā)改氣候[2012]1668號)的

有關(guān)規(guī)定,為滿足福建省林業(yè)碳匯體系中紅樹林碳匯的計量要求,推動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

活動,促進福建省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項目的自愿減排交易,規(guī)范福建省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項

目(以下簡稱“項目”)的設(shè)計、減排量計量與監(jiān)測工作,確保項目所產(chǎn)生的減排量達

到可監(jiān)測、可報告、可核查的要求,特編制《福建省修復紅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版

本號V01)。

本方法學充分考慮福建省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的實際情況,參考了清潔發(fā)展機制

(CDM)的《退化紅樹林生境的造林和再造林方法學》(AR-AM0014)、核證碳標準

(VCS)的《濱海濕地和海草恢復方法學》(VM0033)和我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機制

(CCER)的《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AR-CM001,V01),結(jié)合《紅樹林植被恢復技術(shù)

指南》《紅樹林控制米草屬植物技術(shù)規(guī)程》等行業(yè)規(guī)范性文件和標準進行編制。

2適用條件

本方法學適用于福建省范圍內(nèi)光灘造林、退塘還林和入侵物種互花米草清除后的紅

樹林生態(tài)修復項目活動的減排量的計量與監(jiān)測。使用本方法學的紅樹林修復項目應滿足

以下條件:

(1)在2016年11月4日1至項目活動開始,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活動的土地為光灘、

養(yǎng)殖塘或入侵種互花米草侵占的潮間帶。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區(qū)土地權(quán)屬清晰,

具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fā)的土地權(quán)屬證書;或具有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頒布

的“海洋生態(tài)紅線”,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定的自然保護地、

海洋公園和國家公園的規(guī)劃圖、建設(shè)方案中明確的范圍等;

(2)項目活動不違反任何國家有關(guān)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措施,且符合我國紅樹林造

林技術(shù)規(guī)程;

(3)項目活動種植鄉(xiāng)土紅樹植物,不得種植外來紅樹植物;

(4)項目活動不人為移除地表枯落物、不移除樹根、枯死木;

(5)紅樹林修復后項目區(qū)域內(nèi)土壤擾動的程度應控制在10%以下2;

12016年11月4日為《巴黎協(xié)定》生效日期。

2例如,每隔3m×3m挖0.5m×0.5m的土坑導致2.78%的土壤擾動,而不間斷的翻土對土壤的擾動

程度達到100%。若紅樹林種植后對土壤的干擾程度(面積)超過10%,需參考5.8.5計算項目

實施前后土壤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化。

1

(6)項目區(qū)與鄰近地區(qū)的水文連通性的變化不會大幅增加項目區(qū)以外的溫室氣體

排放量;

(7)在項目計入期內(nèi),禁止在項目區(qū)施用氮肥,如化肥或糞肥。

此外,使用本方法學時,還應滿足有關(guān)步驟中的其它相關(guān)適用條件。

3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本方法學參考了以下文件和工具:

(1)IPCC《對2006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的2013增補:濕地》(IPCC,2013)

(2)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chǔ)》(IPCC,2021)

(3)HY/T214-2017《紅樹林植被恢復技術(shù)指南》

(4)LY/T1938-2011《紅樹林建設(shè)技術(shù)規(guī)程》

(5)LY/T2130-2013《紅樹林控制米草屬植物技術(shù)規(guī)程》

(6)CCER《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AR-CM001,V01)

(7)CCER《可持續(xù)草地管理溫室氣體減排計量與監(jiān)測方法》(AR-CM004,V01)

(8)CDM《退化紅樹林生境的造林和再造林方法學》(AR-AM0014)

(9)CDM《在濕地上開展的小規(guī)模造林和再造林項目活動方法學》(AR-

AMS003)

(10)VCS《濱海濕地營造方法學》(VM0024)

(11)VCS《濱海濕地和海草恢復方法學》(VM0033)

(12)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基線情景確定和額外性論證工具》(V7.0.0,

EB96)

(13)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監(jiān)測樣地數(shù)量的計算工具》(AR-Tool03,

V2.1.0,EB58)

(14)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喬木和灌木生物量及其變化的估算工具》

(AR-Tool14,V4.2,EB85)

(15)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估算喬木地上生物量所采用的生物量方程的適

用性論證工具》(AR-Tool17,V1,EB65)

(16)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枯死木和枯落物碳儲量及其變化的估算工具》

(AR-Tool12,V3.1,EB85)

(17)CDM《造林再造林項目對導致的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的估算工具》(AR-

Tool16,EB60)

(18)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生物質(zhì)燃燒造成非CO2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估

2

算工具》(AR-Tool08,EB65)

本方法學還遵循下列規(guī)范性文件的規(guī)定:

(1)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發(fā)改氣候

[2012]1668號)

(2)福建省政府《福建省碳排放權(quán)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省政府令第214號)

(3)國家林業(yè)局《造林項目碳匯計量與監(jiān)測指南》(辦造字[2011]18號)

(4)國家林業(yè)局《碳匯造林技術(shù)規(guī)定(試行)》(辦造字[2010]84號)

(5)國家林業(yè)局《全國濕地資源調(diào)查技術(shù)規(guī)程(試行)》(林濕發(fā)[2008]265

號文件)

4定義

本方法學涉及的術(shù)語遵循IPCC指南、CDM條款術(shù)語,并采用以下定義:

紅樹林: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以紅樹植物為主的常綠喬木、灌木組成

的木本植物群落。

光灘:植被蓋度<30%的粉砂、砂質(zhì)和淤泥質(zhì)潮間帶區(qū)域。

互花米草: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植物,原產(chǎn)于美洲大西洋沿岸,主要生長在河口、

海岸的高潮帶下部至低潮帶上部區(qū)域。

退塘還林:通過紅樹林自然生長或苗木種植,使養(yǎng)殖塘轉(zhuǎn)變?yōu)榧t樹林有林地的活動。

一般可打開養(yǎng)殖塘堤壩納潮或整地,修復后紅樹林面積超過養(yǎng)殖塘面積的60%。

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識別并排除或減緩導致紅樹林濕地退化的自然或人為因素,依靠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與自組織能力,適當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或退化的紅樹

林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逐步恢復其功能的過程。

土壤擾動:種植整地、松土、翻耕、挖除樹樁(根)等活動,可能會導致土壤有機

碳的降低。

基線情景:在沒有擬議的紅樹林修復活動時,最能合理地代表項目邊界內(nèi)土地利用

和管理的情景。

項目情景:擬議的紅樹林修復活動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

項目邊界:由擁有土地所有權(quán)或使用權(quán)的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實施的紅樹林

修復活動的地理范圍。一個項目活動可以在若干個不同的地塊上進行,但每個地塊都應

有特定的地理邊界。該邊界不包括位于兩個或多個地塊之間的土地。

計入期:相對于基線情景,項目情景產(chǎn)生額外的溫室氣體減排量的時間區(qū)間。

碳層劃分:將項目區(qū)內(nèi)碳儲量存在異質(zhì)性的區(qū)域劃分為若干個相對均一的同質(zhì)單元

3

(層),分層評估、測定、監(jiān)測其碳儲量及其變化,以提高測定精度,降低不確定性。

基線碳匯量:基線情景下,項目邊界內(nèi)各碳庫中的碳儲量變化之和。

項目碳匯量:項目情景下,項目邊界內(nèi)所選碳庫中的碳儲量變化量,減去由擬議的

紅樹林造林項目活動引起的項目邊界內(nèi)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量。

泄漏:由擬議的紅樹林修復項目活動引起的、發(fā)生在項目邊界之外的、可測量的溫

室氣體源排放的增加量。

項目減排量:由于紅樹林修復項目活動產(chǎn)生的凈碳匯量。項目減排量等于項目碳匯

量減去基線碳匯量,再減去泄漏量。

額外性:項目碳匯量高于基線碳匯量的情形。在沒有擬議的紅樹林修復項目活動時,

不會產(chǎn)生這種額外的碳匯量。

碳庫: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機質(zhì)碳庫。

地上生物量:土壤層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木本植被活體的生物量,包括樹干、樹樁、

枝、皮、種子、花、果和葉等。

地下生物量:所有木本植物的活根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難以從土壤有機成分或枯

落物中區(qū)分出來的細根(直徑≤2.0mm)。

枯落物:土壤層以上、處于不同分解狀態(tài)的所有死的生物量。包括凋落物、粗腐殖

質(zhì),以及直徑小于≤5.0cm的枯枝、死根。

枯死木: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的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徑≥5.0cm的

枯枝、死根和樹樁。

土壤有機質(zhì):一定深度內(nèi)(通常為1.0m)礦質(zhì)土和有機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機

質(zhì),包括難以從地下生物量中區(qū)分出來的細根(直徑≤2.0mm)。

5碳計量方法

5.1項目邊界

紅樹林修復項目活動的“項目邊界”是指由擁有土地所有權(quán)或使用權(quán)的項目參與方

實施的紅樹林修復項目活動的地理范圍。項目邊界包括事前項目邊界和事后項目邊界。

事前項目邊界是在項目設(shè)計和開發(fā)階段確定的項目邊界,是計劃實施修復項目活動

的地理邊界。事前項目邊界應采用下述方法之一確定:

(1)利用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北斗

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Compass)或其他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進行單點定位或差分技術(shù)

直接測定項目地塊邊界的拐點坐標,單點定位誤差不超過1m。

4

(2)利用空間分辨率優(yōu)于2m的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如衛(wèi)星影像、航片)、紅樹林

分布圖等,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輔助下直

接讀取項目地塊的邊界坐標。

(3)根據(jù)項目區(qū)域的造林類型,選用比例尺不小于1:1000、1:10000、1:10000

的地形圖進行現(xiàn)場勾繪,結(jié)合GNSS或其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進行精度控制。

事后項目邊界是在項目監(jiān)測時確定的、項目核查時核實的、實際實施的項目活動邊

界。事后項目邊界可采用上述(1)或(2)方法之一進行,面積測定誤差不超過5%。

在項目審定和核查時,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應提交項目邊界的矢量圖形文件

(.shp文件)。在項目審定時,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應提供占項目活動總面積三分

之二或以上的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的土地所有權(quán)或使用權(quán)的證據(jù)。在首次核查時,

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應提供所有項目地塊的土地所有權(quán)或使用權(quán)的證據(jù),如縣級

以上(含縣級)人民政府核發(fā)的土地權(quán)屬證書或其他有效的證明材料。

5.2土地合格性

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應采用下述程序證明項目邊界內(nèi)的土地合格性:

(1)提供透明的信息證明,在項目開始時項目邊界內(nèi)每個地塊的土地均符合下列

所有條件:

自2016年11月4日起,項目活動所涉及的每個地塊上的植被狀況

達不到我國紅樹林造林合格標準3,即植被狀況不能同時滿足下列所有

條件:(1)密度≥1050株/ha;(2)郁閉度≥0.20;

如果地塊上有天然或人工幼樹,其繼續(xù)生長不會達到上述我國紅樹林造

林合格標準;

(2)為證明上述(1),項目業(yè)主或參與方應提供下列證據(jù)之一,用于證明項目

每個地塊的土地合格性:

經(jīng)過地面驗證的空間分辨率優(yōu)于2m的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如衛(wèi)星影像、

航片);

紅樹林分布圖、自然保護地的規(guī)劃圖或其他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空間數(shù)據(jù);

土地權(quán)屬證或其他可用于證明的書面文件4。

如果沒有上述(2)的資料,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須呈交通過參與式鄉(xiāng)村評估

(PRA)方法獲得的書面證據(jù)。

3LY/T1938-2011《紅樹林建設(shè)技術(shù)規(guī)程》

4我國紅樹林屬于國有林地。項目土地若為租賃,租期需與項目期一致;項目土地若在各級自然

保護地內(nèi),可以使用最新保護地區(qū)劃圖為證明。

5

5.3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

本方法學對項目活動的碳庫選擇如表5-1所示。其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

壤有機碳碳庫是必須選擇的碳庫。由于我國嚴格禁止采伐紅樹林,紅樹林移種、繁殖體

采摘造成的碳庫變化可忽略不計,因此不考慮計入木產(chǎn)品碳庫。項目參與方可以根據(jù)實

際數(shù)據(jù)的可獲得性、成本有效性和保守性原則,選擇是否忽略枯死木。

表5-1碳庫的選擇

碳庫是否選擇理由或解釋

地上生物量是項目活動影響的主要碳庫。

地下生物量是項目活動影響的主要碳庫。

枯落物生物量受潮汐影響具有很高的周轉(zhuǎn)率和遷移

枯落物否率,項目實施不會降低枯落物的積累速率,因而忽

略該碳庫

項目活動的實施會增加這個碳庫;若監(jiān)測困難也可

枯死木是或否

以保守地忽略該碳庫。

土壤有機碳是項目活動影響的主要碳庫

我國嚴格禁止采伐紅樹林,這部分碳庫不考慮。紅

木產(chǎn)品否

樹林移種、繁殖體采摘不計入為木產(chǎn)品。

本方法學對項目邊界內(nèi)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如表5-2所示。

表5-2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

排放源氣體種類是否選擇理由或解釋

基CO2否CO2的排放已在碳儲量變化里得到估算

光灘CH4否CH4排放可忽略不計

N2O否N2O排放可忽略不計

6

由于互花米草為入侵物種,其碳儲量的變化不計

CO2否

互花米入基線碳匯量中

CH4是互花米草生長區(qū)是CH4的排放源

N2O否互花米草生長區(qū)的N2O排放可忽略不計

CO2否養(yǎng)殖塘的CO2排放可忽略不計

養(yǎng)殖塘為CH4的重要排放源;若監(jiān)測困難,可

CH4是或否

養(yǎng)殖塘保守性忽略

養(yǎng)殖塘為N2O的重要排放源;若監(jiān)測困難,可

N2O是或否

保守性忽略

CO2否CO2的排放已在碳儲量變化里得到估算

是海水水體鹽度低于18時,應考慮CH4的排放

CH4

紅樹林否海水水體鹽度不低于18時,CH4的排放可忽略

在有含氮污水和養(yǎng)殖污水輸入的富營養(yǎng)化區(qū)域,

項是

N2O應考慮的排放

目N2O

情否低營養(yǎng)鹽的區(qū)域,N2O的排放可忽略

項目活動中潛在的排放源;若監(jiān)測困難,可忽略

CO2是或否

化石燃不計

料的使

CH4否在項目的燃料使用中,不是一個重要的排放源。

N2O否在項目的燃料使用中,不是一個重要的排放源。

5.4項目期和計入期

項目期是實施項目活動的時間區(qū)間。項目活動開始日期是實施修復項目活動的開始

日期,不得早于2016年11月4日。如果項目活動開始日期早于向主管部門提交備案

的日期,項目參與方需提供透明和可核實的證據(jù),證明溫室氣體減排是項目活動的主要

目的。這些證據(jù)必須是發(fā)生在項目開始日期之前的、官方的或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計入期是項目活動相對于基線情景所產(chǎn)生的額外溫室氣體減排量的時間區(qū)間。計入

7

期的起始日期應與項目開始日期相同。按國家主管部門規(guī)定的方式確定,在頒布相關(guān)規(guī)

定以前,計入期的起止時間應與項目期相同。計入期最短為20年,最長不超過60年。

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應準確說明項目活動的開始日期、計入期和項目期,并

解釋選擇該日期的理由。

5.5基線情景識別和額外性論證

紅樹林修復項目活動基線情景的識別應具有透明性,基于保守性原則確定基線碳匯

量。項目業(yè)主或其他項目參與方應提供所有與額外性論證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原理、假設(shè)、理

由和文本,由主管部門認可的獨立第三方機構(gòu)進行可信度評估。

5.5.1法律法規(guī)分析

項目參與方應證明發(fā)生在項目邊界內(nèi)的所有項目活動不會違反任何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

其他強制性規(guī)定和國家或地方技術(shù)標準。

5.5.2普遍性做法

項目參與方應證明擬議的項目活動不是普遍性做法。分析已經(jīng)或正在實施的、與擬

議項目活動類似的生態(tài)修復活動開展的程度。所謂類似活動是指在項目所在區(qū)域(覆蓋

所有項目地塊的最小行政區(qū)域)、類似的經(jīng)濟條件或生態(tài)條件下、普遍實施的與擬議的

項目活動相類似的活動,也包括2016年11月4日以前制定的土地利用規(guī)劃方案。如

果存在與擬議項目活動類似的活動,應對兩者進行對比,評估兩者是否有本質(zhì)區(qū)別。

如果項目參與方無法證明擬議的項目活動不是普遍性做法,項目參與方應通過下文

5.5.3節(jié)的障礙分析,來證明擬議的項目的額外性。

項目活動一旦被認為不是普遍性做法,即被認定為在其計入期內(nèi)具有額外性,并可

略去進行下文5.5.3節(jié)的障礙分析。此時,基線情景為維持歷史的或現(xiàn)有的土地狀況。

5.5.3障礙分析

如果擬議的項目活動屬于普遍性做法,項目參與方仍可通過實施障礙分析來證明項

目活動的額外性,例如由于項目參與方面臨相關(guān)的障礙,阻礙其在項目區(qū)實施普遍性做

法。實施障礙是指任何可能阻止項目活動開展的因素。項目參與方至少需對下列三種障

礙之一進行評估:

財務障礙:包括高成本、有限的資金,或者在沒有項目活動溫室氣體減排量收

益時,內(nèi)部收益率低于項目參與方預期能接受的最低收益率。如果采用財務障

礙分析,項目參與方應提供可靠的定量分析的證據(jù),如凈現(xiàn)金流和內(nèi)部收益率

8

測算,或相關(guān)批準文件等書面材料。

技術(shù)障礙:缺少必需的材料(如種植材料),缺乏有技能的和接受過良好培訓

的勞動力,缺少法律、傳統(tǒng)、市場條件和時間措施等相關(guān)知識,缺少實踐經(jīng)驗

等。

機制障礙:包括對技術(shù)實施的制度性排斥,缺少激勵機制或政策、缺少項目實

施的組織機制等。

項目參與方可能存在多種實施障礙,但只要證明一種障礙存在即可。

5.6碳層劃分

如果項目實施區(qū)域的生物量分布不均勻,應采用分層抽樣(分類抽樣)的方法調(diào)查

生物量,來提高生物量評估的準確度。為了達到項目減排量評估的最佳精度,基線情景

和項目情景宜采取不同的分層方式。

(1)基線碳層劃分:為了分別不同的基線碳層確定基線情景和估計基線碳匯量。

項目參與方可根據(jù)項目邊界內(nèi)主要植被類型、植被冠層蓋度、海水鹽度和土

地利用類型來劃分基線碳層。

(2)項目碳層劃分:包括事前項目分層和事后項目分層。事前項目分層用于項目

碳匯量的事前預估,可根據(jù)項目設(shè)計的種植/管理模式(如樹種、種植時間等)

進行分層。事后項目分層用于項目碳匯量的事后監(jiān)測,根據(jù)項目種植/管理計

劃的實際執(zhí)行情況進行劃分。如果發(fā)生自然或人為影響或其他因素(如土壤

類型)大大改變了項目區(qū)的生物量分布格局,那么事后分層應做出相應調(diào)整。

5.7基線碳匯量

基線碳匯量是指在沒有擬議項目活動的情況下,項目邊界內(nèi)所有碳庫中碳儲量的變

化之和。本方法學的適用條件包括光灘造林、清除互花米草和退塘還林的紅樹林生態(tài)修

復活動,由于互花米草為入侵物種,其生物質(zhì)碳庫不計入基線情景下的碳匯量,因此基

線情景下,互花米草和養(yǎng)殖塘均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情景考慮喬木和灌木生物質(zhì)

碳儲量的變化量,以及互花米草和養(yǎng)殖塘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按以下方法計算:

公式(1)

?????,?=Δ?????_???,?+Δ??????_???,????????,?

式中:

-1

=第t年時,基線碳匯量的年變化量;tCO2-e·a

???,?-1

??=第t年時,項目邊界內(nèi)基線喬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a

Δ?????_???,?

9

-1

=第t年時,項目邊界內(nèi)基線灌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a

?????_???,?

Δ?=第t年時,項目邊界內(nèi)基線情景下溫室氣體排放量,轉(zhuǎn)換成CO2當

???,?-1

???量;tCO2-e·a

t=1,2,3,…,自項目開始以來的年數(shù)

5.7.1基線喬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變化

根據(jù)劃分的基線碳層,計算各基線碳層的喬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年變化量之和,即為

基線喬木生物質(zhì)碳儲量的年變化量():

????_???,?

Δ?公式(2)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