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古代詩歌閱讀 蘇軾專題練習合集 (含解析)_第1頁
2024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古代詩歌閱讀 蘇軾專題練習合集 (含解析)_第2頁
2024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古代詩歌閱讀 蘇軾專題練習合集 (含解析)_第3頁
2024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古代詩歌閱讀 蘇軾專題練習合集 (含解析)_第4頁
2024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古代詩歌閱讀 蘇軾專題練習合集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蘇軾專題練習

合集(含解析)

2024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

蘇軾專題練習合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

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C料

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年生死兩茫?!睂懗隽嗽浀姆蚱匏冉浬烙绖e,詩人倏

忽之間經歷了十年的茫茫歲月,夢中朦朧很難看清“千里孤墳二

B.“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三個句子,以假設引發(fā)

想象,將容顏的憔悴與衰老,和別后的深深憂傷融合在一起。

C.此詞以“記夢”為標題,明確寫出了做夢日期,并通過對所

夢細節(jié)的描寫展現出自己的心境,抒發(fā)了對亡妻的無限深情。

D.此詞以悼亡為主題,借生與死、故土與異鄉(xiāng)、相逢卻不識、

相對而又無言等內容,寫盡死別之悲、獨處之苦、世路之艱。

2.“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是如何表達愁情的?請

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別歲(節(jié)選)

蘇軾

東鄰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

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

【注】選詩是蘇軾寫于嘉祐七年(1062)冬末的組詩《饋歲》《別

歲》《守歲》中的一部分。組詩的原題為:“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

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

如是。余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p>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兩句運用互文手法,通過對凍鄰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

寫,來突出濃厚的新年氛圍。

B.三四兩句中,“一日歡”與“窮年悲”對舉,表現了詩人內心

的悲喜變化,情感細膩,令人動容。

C.組詩雖是詩人因為在外做官,過年時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不得歸

而作,但其主旨卻遠不止于此。

D.選詩雖然語言平易,但畫面感強;雖然情感充沛,但表達含

蓄;雖寫吃喝小事,但含義豐富。

4.本詩后四句以議論為詩,給我們怎洋的人生啟示,有何作用。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①

蘇軾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亦木攙②天長。

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③。

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

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④。

【注】①李思訓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c畫中絕島即大孤山、小孤

山,此畫作已失傳。②攙(chdn):直刺、插入。③低昂:俯仰。

④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磯,在小孤山對面。當地民間有彭

郎是小姑之夫的傳說。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起筆兩句“山蒼蒼,水茫?!闭宫F出山水蒼茫的畫面,把

讀者自然引入畫境C

B.畫中的主體客舟也是詩歌的中心,一葉不知何處來的扁舟,

帶給讀者豐富的想象。

C.“崖崩”寫出山的險峻,“攙”寫出喬木的氣勢,兩個詞語都賦

予了詩歌動態(tài)美。

D.“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通過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了大

小孤山的清秀美麗C

6.后人認為這首詩表現了東坡的“奇思諧趣”,請結合詩句對此

進行賞析。

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各題。

浣溪沙

蘇軾

風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①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鵬鵠啼。比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蘇軾自比南朝詩人沈約,沈約體弱多病。

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連用“壓”“貼”“飛”三個動詞,構成連動句式,賦予

畫面動感和蓬勃生機。

B.次句將時空交織在一起描寫,季節(jié)是春天,天氣是初晴,地

點是池館內外。

C.第三句詞人自比多病的沈約,雖弱不禁風,但面對春景仍心

情振奮。

D.“沙上”二句,“沙上”“竹間”分別為鴻雁和鵬和的棲息之地,

也可能為詞人舉目所見之景。

8.下片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結合有關意象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題寶雞縣斯飛閣①

蘇軾

西南歸路遠蕭條,倚檻魂飛不可招。

野闊牛羊同雁鷲,天長草樹接云霄。

昏昏②水氣浮山麓,泛泛③春風弄麥苗。

誰使愛官輕去國?此身無計老漁樵。

【注】①本詩為蘇軾于嘉祐七年作于陜西鳳翔府簽判任上。詩人

故鄉(xiāng)眉山,在任所西南方。②昏昏:朦朧貌。③泛泛:流動貌。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往故鄉(xiāng)的道路,遙遠而寂寞,詩人倚闌遠眺,好像魂魄已

飛走,不可招回。

B.曠野廣闊,牛羊猶如雁鷲,草樹似接云霄,這是以天地之大

反襯自身的渺小。

C.是誰讓“我”留戀官場,隨意離開京城?尾聯運用反問句式,

強化遷謫之悲。

D.“我”這一生,大概再也無法流連山水,享受歸隱生活。漁樵,

是隱居的代稱。

10.頸聯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試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滿庭芳?歸去來兮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①鄰里二三君子,

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②。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坐見黃州再閏③,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④。

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注】①雪堂:蘇軾在黃州的居所名。②岷峨:四川的岷山與峨

眉山,此代指作者故鄉(xiāng)。③黃州再閏:蘇軾謫居黃州五年,陰歷三年

一閏,故稱“再閏二④秋風洛水:西晉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

想起故鄉(xiāng)死羹、第魚膾,便棄官而歸。

1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引用陶淵明詩句,貼切地表達了詞人思歸西蜀故里的強

烈愿望,鄉(xiāng)情濃郁感人。

B.上片后半部分筆鋒一轉,撇開滿腔愁思,抒發(fā)了詞人對黃州

之地山川人物的深情厚誼。

C.下片在嘆息人生不定、仕途坎坷中透露著豁達,對西晉張翰

棄官歸鄉(xiāng)的行為并不認可。

D.本詞與《江城子(十年生死〉》均借助想象來表達情感,開拓

了詩歌意境,耐人尋味。

12.有人評論說:“結尾的臨別告語,于奇峰突起中將全詞的感

情推向高潮”請結合文本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定風波重陽

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

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jié)了,云嬌②,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

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②云崎:聳入云霄的高山。③牛

山沾衣: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而淚流滿面:“我

怎么舍得這么美好的國都而死呢?”

1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作題為“重陽”,說明作者是在農歷九月九日這一天與友人

一道登高賞菊,飲酒賦詩。

B.“難逢”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多憂的感慨,與下文的“年少”“須

插”形成因果照應C

C.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酒助興,作者在上下片所表達的情感

明顯不同,形成鮮E月對照。

D.作者用“攜壺”“菊花”“佳節(jié)”"登臨”等反復點題,進一步

表現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

14.詞作結尾四句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借用齊景公的典故有

何作用?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鵬鴿天①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

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②昨夜三更雨,又得浮

生一日涼。

【注】①此詞作于作者貶謫黃州時期。②殷勤:勞駕,有勞。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由近及遠,寫林、山、竹、墻、蟬、草、池塘等景

物,描繪了詞人的生活環(huán)境。

B.“紅蕖”這里指荷花?!凹毤毾恪?,措寫細膩,是說荷花散出的

香味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C.在太陽將落山時拄著藜杖在村邊小道上漫步,這是詞人自我

形象的寫照,耐人尋味。

D.最后兩句,飽含著詞人的感慨:天公作美,一場雨讓漂泊不

定的他度過了涼爽的一天。

16.這首詞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⑴

蘇軾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

久廢山行疲牽確,尚能村醉舞淋浪。

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

殺馬毀車⑵從比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注】(1)疲茶(nie):困憊。(2)《后漢書?周燮傳》教:

一個叫馮良的人,三十歲,為縣尉,奉命去迎接上官,他“恥在廝役,

因毀車馬、裂衣冠”遁去,跑到犍為跟一個叫杜撫的學者學習去了。

家里人以為他死了,過了十多年他才回到家鄉(xiāng)。

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點明時令、景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重陽將近,

溪邊野菊已開出耀眼金花。此景與后文的捕蝗之事形成巨大的反差。

B.“人間憂患長”是由捕蝗而產生的感慨,詩人身處逆境,身心

疲憊,但也不忘民生的疾苦,體現其憂國吮民的博大情懷。

C.“殺馬毀車”之意源于“人間憂患長”,想到今天這種疲于奔走、

形同廝役的處境,詩人真想像馮良似的殺馬毀車,從此遁去,至于所

謂用行舍藏那一套,不必再去管它,你也用不著再來和我討論了!體

現詩人與官場的決裂。

D.這首詩寫的是現實生活給詩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巨大沖擊,

用事精切,寫出了內心深處的難言之情,也是親兄弟間推心置腹的肺

腑之言,真切動人C

18.這首詩抑揚頓挫,感慨遙深,請結合中間兩聯對其抑揚進行

賞析。

19.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官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

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面對這首詞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

高寒又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喜愛。

B.下闋寫詞人望月懷人,由傷感、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在

詞人眼里,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

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民的祝福。

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

和樂觀的情致。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韻王定國馬上見寄①

蘇軾

昨夜霜風入秋衣,曉來病骨更支離。

疏狂似我人誰顧,坎軻憐君志未移。

但恨不攜桃葉女,尚能來趁菊花時。

南臺②二謝無人繼,直恐君詩勝義熙③。

【注】①此詩作于元豐元年(1078)八月。是時,蘇軾知徐州,

因抗洪勝利而建黃樓,落成后邀友人于重陽節(jié)來此聚會。《續(xù)資治通

鑒長編》載,王定國好作文章,夸誕輕易,臧否人物,無所顧忌,以

是頗不容于人。熙寧八年(1075),王定國因故受到朝廷停職處罰。

②南臺,指徐州城南的戲馬臺?!短藉居顭o徐州》:“重九日,公(劉

裕)引賓佐登此臺,命將佐百僚賦詩以觀志。作詩者百余人,獨謝靈

運詩最工。”③義黑,劉裕為宋公,在義熙十四年時鎮(zhèn)徐州。

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詩是詩人寫給王定國的應和之作,“次韻”即按照原詩的韻

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B.首聯寫友人昨夜受了風寒,曉來原本多病受損的身體更為不

適,“霜”字表明了時令。

C.“疏狂”一話既點明蘇王二人豪放、不受拘束的性格,又交代

了他們不被世人所容的原因。

D.尾聯化用丸裕在重陽日攜將佐百僚登南臺賞菊賦詩的典故,

暢想王定國在詩會上的表現。

21.有人認為蘇軾詩歌善用比較思維來深化詩歌的思想內容。請

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嘲子由①

蘇軾

堆幾盡埃筒,攻之如蠹蟲。

誰知圣人意,不盡書籍中。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

妙哉斫輪手,堂下笑桓公。

【注】①子由:蘇軾弟弟蘇轍,字子由。②《莊子?天道》中,

工匠輪扁嘲笑讀書的桓公,理由是“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即自

己制作車輪的本領不是簡單地理論傳授,兒子就能學會的。

2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運用白描手法,“堆”“攻”兩個動詞,生動勾勒出子由

埋頭苦讀古代典籍的形象。

B.作者將子由比作專門啃食書籍的蠹蟲,雖為調侃,但也傳達

出了對子由讀書行為的鄙夷。

C.“曲盡弦猶在”,詩句在“曲盡”與“弦在”的反差中,提示讀

書人要正確地對待書本知識。

D.尾聯的“笑”與標題的“嘲”相呼應,輪扁對桓公的態(tài)度與蘇

軾對子由的態(tài)度恰好暗合。

23.蘇軾是如何傳達他的治學觀點的?請結合詩歌后四句簡要分

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初到黃州

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①置,詩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③。

【注】①員外:指定額以外的官員,蘇軾此時授檢校水部員外郎。

②水曹郎:水部員外郎。梁代的何遜、唐代的張籍、宋代的孟賓予皆

以詩名,且都曾任水曹郎。③壓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實物來抵數,

叫折支。檢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釀酒用剩的酒袋來抵數。蘇

軾曾自注:“檢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p>

2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兩句,用語簡潔,詩人借“自笑”“為口忙”“轉荒唐”

之語,以自嘲的口吻回顧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第五句詩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張憤怒之語。第六句以古今

詩人對比,表明自己所領官銜是虛授之職,并無實權。

C.最后兩句反話正說,平和中見鋒穎,表明詩人貶官到此,將

會破費朝廷許多抵作俸祿的“壓酒囊”,體現出一種幽默之感。

D.詩歌語言平實清淺,但內涵豐富,寫出了詩人復雜微妙的感

情,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表達技巧。

25.本詩情感豐富,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定風波》一詞,完成下面小題。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

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

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莫聽穿林汀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意即風雨驟至,蓋頂

而來,穿林打葉,聲聲入耳。然而詩人卻且吟且嘯徐步向前。

B.“一蓑煙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陣”,煙雨彌漫,冒

著漫天風雨,漫步在崎嶇原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慣常經

歷。

C.“料峭春風吹清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意思即驟雨已

過,云開天晴,春風料峭。略帶寒意,前路山頭,夕陽斜照,詩人原

來的酒意經過風雨的洗禮,早巳消散了。

D.“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兩也無晴J,講詩人沐浴著

雨后的涼爽,回望剛剛過去的風雨蕭瑟之處,則已是云消霧散,斜陽

也收斂了光輝。

27.這首詞的上闋敘事寫人,描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①

蘇軾

銀塘朱檻麹塵②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

清和。

好將沉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

③宴游過。

[注]①徐君猷(yiu):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當時

黃州知州。②麹(qu)塵:指淡黃色的江水。麹,同曲。釀酒時,

用以發(fā)酵的“酒曲,所生的菌呈淡黃色。③無吝:不吝惜,不要舍

不得。

28.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寫人們沉浸在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

中,身心愉快。

B.上闋結尾處“天氣尚清和”,收而未盡,承上啟下,由詠景而

轉向下闋寫人。

C.下闋“獄草煙深,訟庭人悄“,寫州府荒涼的景象,目的是指

責太守治州無方。

D.全詞景情融合,將詩人的志向愿望融入端午酬節(jié)風俗和五月

自然風光描寫之中C

29.整首詞抒發(fā)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①

【宋】蘇軾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②。

休官彭澤貧無酒,隱幾維摩③病有妻。

堪笑睢陽老從事④,為余投檄向江西。

注:①本詩為蘇軾在“烏臺詩案”獲糅后所寫。②賈昌以善斗雞

而得玄宗之寵。此詩將“阿世取容的宵小”比作“少年雞”。③維摩,

指佛教徒。④睢陽老從事,指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曾說:“子由聞

予下獄,乞以官爵贖予罪。貶筠州(今江西高安)監(jiān)酒?!?/p>

3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交代了蘇軾寫詩時的處境:因“烏臺詩案"入獄大難不死,

故曰“蒙恩”

B.首聯直說自己由文字惹禍,不再顧惜個人聲名,自嘲之中流

露心中不平之氣。

C.頸聯前后形成對比,一方面說明自己家庭貧困之苦,另一方

面表明有家人陪伴C

D.尾聯說弟弟蘇轍為給蘇軾贖罪而請求免官,蘇軾認為弟弟為

此被貶江西不值得。

31.清代汪師韓評價這首詩說:“詩獄甫解,……殆是豪氣未盡

除?!闭埥Y合頷聯分析“豪氣”的具體表現。

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

更徘徊。

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

碧琉璃。

【注】此詞作于熙寧七年(1074)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時杭

州太守陳襄(字述古)調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吳山上的有美堂c應

陳襄之請,蘇軾即席寫下了本詞。

3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美麗壯觀的勝景,大處落墨,境界闊

大,氣勢不凡。

B.上片后兩句運用設問,詢問友人,期待與述古有朝一日能再

次相會,把酒痛飲C

C.上片以樂景寫憂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憂而樂:

情感表現極有層次。

D.下片前兩句化用杜牧“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詞句,直抒

內心痛別之情。

33.“一江明月碧琉璃”描繪了一幅水月交映的闊遠畫面,留給

讀者豐富想象天地,簡要分析。

34.你是否同意詞的最后兩句“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

境界”,并說明理由。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題。

新城道中(其一)

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鋌。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崎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3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中“吹斷檐間積雨聲”一句,領起下文對春晴之日山村

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寫,為全詩寫景抒情奠定了輕松活潑的基調。

B.頷聯中詩人選擇了山頭、白云、樹梢、初升的太陽四種自然

景物來加以描繪,“披帽”與“掛銅鋌”分別從形、聲角度比喻晴云、

初日,較為貼切、形象、生動。

C.頸聯寫景生機盎然,桃花鮮艷、竹籬矮矮、垂柳裊娜、小溪

清澈與尾聯農人忙春耕,共同構成一幅生動、和諧的鄉(xiāng)野春景圖。

D.全詩緊扣“樂”字,將秀麗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與詩

人歡快的心情融匯交織一起,贊美了山村人家的勞動生活。

36.本詩采用多種手法描寫山村景物,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

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

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

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

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37.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

的一項是

A.本聯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

與李揆非常相似。

B.從李揆的典故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

能被契丹君主扣留C

C.蘇軾告訴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

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D.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

心謹慎,平安歸來C

38.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后面各小題。

過嶺①

【宋】蘇軾

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

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征衣滴翠嵐。

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巖花雨落舞笠。

【注釋】①作者被貶遇效自嶺南北歸,途中過大庾嶺,到達虔州

作此詩,時年66歲。②作者自紹圣元年一貶再貶,今重到虔州,計

已七年。③這里江南指虔州。④舞舞(son),毛羽細長,這里用來

形容毛毛細雨

3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貶的時間之長,“一勺”突出了“甘

”之少,“長”與“少”的對比,表現了作者的悲傷痛苦。

B.頷聯對仗工整,詩意雋永。“醉中”對“夢里”,似夢似幻;

“江南”對“海外意蘊悠長:南遷七年如夢境,今日北歸如宿醉。

C.頸聯用典。用《楚辭?漁父》中“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

足”的“濯足”一詞表明在山潤泉水中洗去腳污,亦洗去身心的疲憊。

D.尾聯中“誰遣山雞忽驚起”的意思是:誰人讓山雞忽然受驚飛

起,擾亂了山間的寧靜。這一句集中反映了自然的勃勃生機。

E.全詩語言清新自然,又不乏瑰麗雄奇之美,比如“生”“鳴”

“繞”“滴”幾個動詞為山景增強了氣勢,富有激情磅礴之美。

40.詩歌尾聯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與解析

1.A2.①選用典型意象。“明月”為圓月,“明月夜”是團圓

之夜,而“松岡”是種植松樹的逝者安葬之處,使用典型意象形戌反

差表達愁情。

②虛實結合?!傲系谩睂懗鲇蓧艟郴氐浆F實,而“明月”“松岡”

是想象之景,兩者結合,虛實相生更顯愁情。

③以景結情。全詩最后在“明月”“松岡”所營造的凄清幽深之境

中,以景結情,使愁情更顯得意蘊深長。

④采用點染手法。先以“腸斷”寫明詩歌的情感,然后借助“明

月”“松岡”來展現詩人的愁情。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詩歌手法、情感

等的能力。

A.“詩人倏忽之間經歷了十年的茫茫歲月,夢中朦朧很難看清‘千

里孤墳'”錯誤,“兩茫?!敝鸽p方茫然不相知。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抒情手法的能力。

詩歌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

借典型意象抒情,借想象抒情等。

選用典型意象c這首詞選用“孤墳”“明月”“短松岡”等,孤單

凄涼的墳墓,長滿短松的山崗,都給人凄涼之感,而皎潔的圓月以樂

襯哀,月之圓更凸顯了人不圓,用強烈的反差來表達愁情。

虛實結合。“彼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

有淚千行”,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

目中的永恒的印象C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

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正唯無言,才使這個夢境令人感到

無限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寫夢醒現實,只有

孤墳、松岡,虛實結合,表達作者內心之愁。

以景結情?!傲系媚昴昴c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描寫詩人料想長

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

而柔腸寸斷?!懊髟乱?,短松岡”以凄涼之景收束全詞,營造了凄清

悲涼的意境,使愁情更顯得意蘊深長。

采用點染手法c整首詞都在表達詞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凄涼”

“腸斷”為點,點明作者情感,“明月夜,短松岡”為染,用凄涼之景

渲染悲涼之情。

3.D4.①最后四句的意思為不要嘆息舊歲離我們遠去,要

和新的歲月一起行走。不要回顧剛剛失去的年華,無情歲月給我們留

下的只有老邁與衰朽。②結尾四句以議論為詩,使詩歌富有理趣,詩

人的感慨更加深沉,表現了詩人曠達的胸襟。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表達含蓄”錯誤?!叭トノ鸹仡?,還君老與衰”意思是不要回

顧剛剛失去的年華,無情歲月給我們留下的只有老邁與衰朽,詩句直

抒胸臆,抒發(fā)了內心的哀傷。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意思

為不要嘆息舊歲離我們遠去,要和新的歲月一起行走。不要回顧剛剛

失去的年華,無情歲月給我們留下的只有老邁與衰朽。

詩歌第三句“且為一日歡”寫熱鬧歡飲,末句“還君老與衰”卻

一落千丈,寫對歲月流逝的無可奈何之情。別歲之意交代完畢之后,

表面上題意已盡,但詩人忽然又從這一年聯想到第二年,使感慨更加

深沉,猶如圖畫,層巒迭嶂,使人有丘壑無盡之感。據此可分析出,

結尾四句以議論為詩,使詩歌富有理趣,詩人的感慨更加深沉,表現

了詩人曠達的胸襟C

5.B6.①“奇思”表現為詩中大膽的夸張、奇特的想象、新

穎的比喻。詩歌以虛構夸張手法寫山崖欲崩、猿鳥遁絕凸顯山的峻峭;

以豐富的想象為靜止無聲的畫面增添了抑揚的棹歌、輕柔的江風、搖

漾的客舟;以新穎奇妙的比喻擬人將大小孤山化為美女臨鏡。

②“諧趣”表現在結尾兩句中,詩人正告舟中的商賈不要對美麗

的“小姑”心存非分,風趣詼諧,饒有興味3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歌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B.“畫中的主體客舟也是詩歌的中心”錯誤,詩歌題目是《李思

訓畫長江絕島圖》說明這首詩重點是描寫“長江絕島”的風景,結合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等句可知,畫中的主體應是“山

水”。

故選B。

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分析“奇思”?!按蠊滦」隆倍浇栽凇敖醒搿?,可知李思訓

所畫的未必就是大小孤山,而是蘇軾在觀畫中感到這兩個絕島的形狀

與位置同大小孤山相似,遂想象它們就是大小孤山,并以此展開詩的

藝術構思,為詩的奇妙結尾埋下伏筆。“崖崩",寫山崖太陡峭而引發(fā)

崩塌;“路絕”,寫口石滾落,堵塞了道路;“猿鳥去”,寫猿鳥驚惶四

散,消失在深林中?!皵v”這個動詞也賦予靜穆的喬木以刺天的動態(tài)

和氣勢。畫幅上并沒有猿鳥,但詩人不說“無猿鳥”而寫“猿鳥去”,

仿佛他親眼見到猿鳥紛紛逃進了密林,這是詩人靈心虛構、無中生有

的妙筆。“客舟何處來”寫畫中小船。他先用一個疑問句,引起讀者注

意,再以生花妙筆,反復描寫、渲染?!吧称斤L軟”兩句,詩人恍若

置身畫中,登上了客船,眺望前方。詩人妙以女子發(fā)髻比喻二山之峰

巒,以鏡喻水面,又以女子晨起對鏡梳妝形容江中二山。可見,“奇

思”表現為詩中大膽的夸張、奇特的想象、新穎的比喻。詩歌以虛構

夸張手法寫山崖欲崩、猿鳥遁絕凸顯山的峻峭;以豐富的想象為靜止

無聲的畫面增添了抑揚的棹歌、輕柔的江風、搖漾的客舟;以新穎奇

妙的比喻擬人將大小孤山化為美女臨鏡。

再來分析“諧趣”。大詩人蘇軾卻妙脫蹊徑,迥生慧心。他利用

格關大小孤山的民間傳說,揮毫落紙如云煙,寫下詩的第三段,開拓

出一個奇麗浪漫、諧趣盎然的新境界。蘇軾隨手拈來這一民間傳說,

并以假作真,戲誡“舟中賈客”,顯得非常風趣幽默。結尾兩句,更

把比喻、擬人、諧音雙關等表現手法融于一爐,根據小姑嫁彭郎的民

間故事戲為諧語,詩人正告舟中的商賈不要對美麗的“小姑”心存非

分,風趣詼諧,饒有興味。

7.C8.表達了詞人凄涼、孤寂、思鄉(xiāng)的感情?!傍櫻恪笔菚?/p>

信的代稱,“不聞鴻雁信”表達了詞人思鄉(xiāng)而不得消息的苦惱;”鸚鵠

”的叫聲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詞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落

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進一步表達出詞人內心的凄涼和孤

寂。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C.“但面對春景仍心情振奮”說法錯誤,詞人心情并不振奮,美

好的春景更反襯了詞人內心的憂郁。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

“沙上不聞鴻雁信”意思是在沙上沒有收到鴻雁傳來的書信。此

句用了《漢書?蘇武傳》中“鴻雁傳書”的典故,突出了“鴻雁”這

一意象,古人有用鴻雁傳送書信的說法,“不聞鴻雁信”說明詞人沒

有收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表達了詞人思鄉(xiāng)而不得消息的苦惱。

“竹間時聽鵬鴿啼”一句中寫出詞人在竹林間時時聽到鵬鵠的悲

啼。該句的意象是“鵬鵠啼”,鵬鵠鳥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所

以在外的游子聽到鵬鴿的叫聲會感到凄涼,更時時勾起游子對故舊的

思念。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以及離家在外的凄切之情。

“此情惟有落花知”意思是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曉了。落

花本無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

心情的知己。"落花”是種美麗、短暫、動態(tài)的意象,作為傷春的代表,

在詩歌中往往傳達哀怨惆悵之情,落花能夠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

者與落花的命運相似,此句借“落花”進一步表達出詞人內心的凄涼

和孤寂之情。

9.C10.作用:承上啟下。結構上,頸聯承接頜聯,同為“倚

檻”所見之景的具體描寫;情感上,頸聯為尾聯的抒情作了鋪墊,使

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隨意離開京城”“強化遷謫之悲”錯誤,尾聯里的“去國”,

在這里是離開故鄉(xiāng)的意思。結合“西南歸路遠蕭條,倚檻魂飛不可招

”“此身無計老漁椎”以及注解“本詩為蘇軾于嘉祐七年作于陜西鳳

翔府簽判任上。詩人故鄉(xiāng)眉山,在任所西南方”可知,本詩是思鄉(xiāng)懷

歸之作,并沒有什么“遷謫之悲二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結合“昏昏水氣浮山麓,泛泛春風弄麥苗"可知,頸聯寫了朦朦

朧朧的霧氣升起,像條條綢帶浮動在山腳;拂拂的春風吹起一派溫馨,

輕輕撫弄著田野的麥苗。此聯仍為寫景,緊承頷聯“野闊牛羊同雁鷲,

天長草樹接云霄”而來,因此在結構上有承上的作用;

結合尾聯“誰使愛官輕去國?此身無計老漁樵"可知,尾聯寫了

誰讓我這般留戀官場,竟然輕易地遠離了家鄉(xiāng)?臨風自嘆此身已非吾

所有,像漁夫樵夫般隱逸只能是夢想。此聯則承接頸聯,轉為抒情,

因此頸聯在結構上還有為尾聯作鋪墊的作用。

11.C12.①囑咐鄰里莫折堂前組柳,懇請父老時時為自己

曬漁蓑,透露有朝一日還要重返故地;②這與普通離別詞不同,無傷

感之意,體現詞人達觀豪放的性格;③含蓄曲筆表達了對黃州閑適生

活的眷戀及對鄰里父老的深情;④與上文的純真友情相呼應,將惜別

之情推向高潮。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對西晉張翰棄官歸鄉(xiāng)的行為并不認可”錯?!按e看秋風,

洛水清波”意思是等到閑暇時候,再去欣賞秋天洛水清波。此處雖用

到了“秋風洛水”,但只是淺用字面意思,并未表達對西晉張翰棄官

歸鄉(xiāng)的行為的不認可。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情感的鑒賞能力。

結尾兩句“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

老,時與曬漁蓑”,囑咐鄰里莫折堂前細柳,懇請父老時時為曬漁蓑,

言外之意顯然是:自己有朝一日還要重返故地,再溫習一下這段難忘

的生活。措辭非常含蓄,不明說留戀黃州,而留戀之情早已充溢字里

行間。

下闋后半段拋開了人生無定、失意坎坷,無法掌握命運的痛苦之

情,而用隨緣自適的思想取代了愁苦之情。因而東坡的離別也與普通

人不同,囑咐父老鄰里不要砍堂前柳樹,要時時替他曬漁蓑,頗有調

皮可愛的意味,使得離別無傷感之意,體現詞人達觀豪放的性格。

結構上呼應了上文“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

別”以及“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東坡到黃州,原是以

待罪之身來過被羈管的囚徒日子的,但頗得長官的眷顧,居民的親近,

加以由于他性情達觀,思想通脫,善于自解,變苦為樂,卻在流放之

地尋到了無窮的樂趣。他寒食開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風流高

雅地徜徉了五年之久。一旦言別,必是牽心掛腸于此地的山山水水和

男女老幼。由此可見,這首詞抒發(fā)的離情,是發(fā)自東坡內心的高度真

實之情。而結尾兩句與上文的純真友情相呼應,將惜別之情推向高潮。

13.C14.①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暉”,衰亡老去是自然規(guī)律,

不必為此而感傷,表達了面對生死曠達超脫、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借用齊景公的典故,與自己的思想進行對比,使生死觀的

表達更顯得超凡脫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遠。

【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

達技巧的能力。

C.“作者在上下片所表達的情感明顯不同,形成鮮明對照”錯誤,

從詞中來看,上片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下片即花生情,以酒助

興,詞人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上下片的情感應

是一致的。

故選C。

1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分析詩歌手法的能

力。

“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意思是“登山臨水用不著去怨太陽快落山了。古往今來有誰不老死,

數不清啊,沒有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哭泣”,“斜暉"即''夕

陽”,夕陽是自然界中“無限好”的景致,但往往給人“近黃昏”之感,

古人登山臨水面對夕陽,往往會生發(fā)時光流逝、年華不在的傷感,而

作者卻說“不用怨二因為人的衰老死亡是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

志為轉移的,人生“誰不老”,“何必”淚沾衣襟,表現出作者對生死

的達觀態(tài)度。

分析作用,首先把握典故的內容,從注釋來看,“春秋時,齊景

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而淚流滿面'我怎么舍得這么美好的國都

而死呢'”,由此可以看出,齊景公為人生短暫而悲嘆;再看詩歌的

內容,“牛山何必更沾衣”意思“何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

哭泣呢”,“何必”表示反問,由此可知,蘇軾不贊成齊景公“牛山沾

衣”的做法,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自古如此,不以人的意志為

轉移,可見詞中使用這個典故是反用其意,認為不必為人生短暫而悲

嘆,體現出達觀的生死觀念,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

淡達觀的胸襟。

15.A16.①表達了詞人雨后游賞的歡快和閑適的心情。

②體現了詞人百無聊賴、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

③表現了詞人在遭遇仕途挫折后內心的悲涼,并產生了隨遇而安

的思想。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

“開頭兩句由近及遠”錯誤,應是“由遠及近二故選A。

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胺瞻?/p>

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詩人描繪了宏廓的天空,不時地能看

到白鳥飛上飛下,自由翱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fā)出柔和的芳

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頗有些詩情畫意,表達了詞人雨后游賞的歡

快和閑適的心情「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是一種雜亂、

衰萎的景象,顯得蒼白無力,缺乏生機?!按迳嵬猓懦桥?。杖藜徐

步轉斜陽”,是寫太陽在即將落山的時候,詞人拄著藜杖在村邊小道

上徐徐漫步,隱約可以感受到詞人那種百無聊賴、自尋安慰又無可奈

何的心境。最后兩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畫龍

注意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時分,

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耙笄凇倍?,

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有誰還能想到幾經貶謫的詞人呢?唯有天公

還想到我,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著

詞人的無限感慨,表現了詞人在遭遇仕途挫折后內心的悲涼,并產生

了隨遇而安的思想C

17.C18.(1)三四句紀行。詩人久不登山,如今為了捕蝗

來到山石草確的浮云嶺,深感??嗖豢?;然而自己正處在壯年,豪情

未減,偶逢一杯村酒,猶能醉舞淋浪,覺得精力有余,巧妙地從生理

方面的感受作了抑揚。

(2)五六句是夜宿山村的感受。夜晚,獨自一人在林木蔭翳的

山村野店住宿下來,一天的疲勞,暫時忘卻,頓覺寵辱不驚,夢魂安

穩(wěn);然而,片時的安閑卻喚起數年來世路奔波的許多回憶:那時局的

動蕩,黨派的傾軋,仕途的艱險,以及眼前這場特大蝗災給人民帶來

的困苦,自己奔走呼號、欲訴無門的憤懣……這一切,不覺涌上心來,

并用“人間憂患長”五字加以概括,言簡義深,從心理上的感受再作

抑揚。

【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

達技巧的能力。

C.“體現詩人與官場的決裂”錯。東坡用馮良之事,和當天山行

???、情緒不好有關,他雖然對新法不滿,但對君王的感恩和人民的

同情讓他依然會做好政事。

故選C。

1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抑揚",指音調有節(jié)奏地或高或低;浮沉,進退等。在這

里指的是作者心理、情感等方面高低起伏的變化。

頷聯”久廢山行疲牽確,尚能村醉舞淋浪”意思是,很久沒有登

山了,如今登上這怪石嶙峋的山嶺,頗感疲憊之余,還能飲一杯村酒,

暢快酣飲后醉舞一番。此聯中前一句為抑,寫山行??嘀?;后一句

為揚,寫醉舞的豪邁。這是從生理感受方面抒寫自己的變化起伏。

頸聯“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意思是,夜宿山村,

林下獨眠,睡夢安穩(wěn),夢中聯想到這一生的“憂患”,內心感慨不平。

此聯前一句為揚,寫獨眠安夢的閑適;后一句為抑,由捕蝗而產生感

慨,回憶世路奔波,深處逆境,內心感慨頗多。這是從夜宿山村的心

理感受方面抒寫自己感情的變化起伏。

全詩經此兩度抑揚,聲情跌宕,有力地表露了作者的抑郁不平之

情。

19.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分析理解錯誤,從原文“人有

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知,在詞人眼里“月之圓

缺,人之離合”是一種自然常理。

故選Bo

20.B21.①頷聯將王定國和蘇軾的性格、仕途進行比較,

突出二人對政治理想的執(zhí)著和堅貞不屈的品質。

②尾聯將王定國和“二謝”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比較,突出王定國在

詩歌方面的成就。

【分析】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歌內容,鑒賞品味詩歌語

言的能力。

B.“首聯寫友人昨夜受了風寒,曉來原本多病受損的身體更為不

適”錯誤。應該是詩人昨夜受了風寒,曉來原本多病受損的身體更為

不適。

故選Bo

2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到詩歌中找到比較的相關內容,并分析這

些內容的表達效果C

如頷聯“疏狂似我人誰顧,坎軻憐君志未移”意思是狂放如我誰

能顧惜,你也仕途坎坷卻志向不移動。字面看來,前一句說自己“疏

狂”,后一句說王定國仕途坎坷,性格“不移”,但實際上,這兩句是

將二人互舉進行比較,“疏狂”"志未移”是性格氣節(jié),“人誰顧”“坎

軻”說的是二人的仕途,再結合注釋可知,二人都是仕途坎坷,但是

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所以這兩句在比較之中凸顯二人對政治理想的

執(zhí)著和堅貞不屈的品質。

如尾聯“南臺二謝無人繼,直恐君詩勝義熙”化用劉裕在重陽日

攜將佐百僚登南臺賞菊賦詩的典故,暢想王定國在詩會上的表現,前

一句說二謝詩歌創(chuàng)作無人接續(xù),后一句說王定國的詩歌“勝義熙”,

這是將王定國和二謝進行比較,由此展現王定國在詩歌方面的突出成

就。

22.B23.①比喻,圣人的思想并不全然體現在書里,就如

同學音樂不只是彈奏琴弦,制作.器物也不只是運用機械,所以他認為

讀書也不能局限與書本,而是要勤于思考。

②用典,輪扁的兒子不能簡單地通過學習輪扁的經驗就能獲得高

超的技藝,因為他需要親身實踐才能提升,所以個人的思想不能僅憑

讀書獲得,要重視生活實踐,勤加練習。

【分析】2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但也傳達出了對子由讀書行為的鄙夷”說法錯誤。詩中說“誰

知圣人意,不盡書籍中“,是在告訴子由圣人的思想并不全部都在書

里,就如同“曲盡弦猶在"一一學音樂不只是彈奏琴弦,“器成機見空”

——學制作也不只是運用機械。因此,詩人將弟弟子由比作“蠹蟲”

是對子由治學方法的調侃,沒有“鄙夷”。

故選B。

2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二句,是詩人告訴“攻之如蠹蟲”

的子由:圣人的思想并不全部都在書里,這就好像學音樂不只是彈奏

琴弦,學制作也不只是運用機械。詩人運用了比喻手法,將讀書比作

“弦”和“機”,將讀書的收獲比作“曲”和“器”,表達了詩人認為讀

書也不能局限與書本,而是要勤于思考的道理。

結合注釋中工匠輪扁嘲笑讀書的桓公的故事,輪扁認為自己的技

藝不是簡單地進行理論傳授就能學會的,而“妙哉斫輪手,堂下笑桓

公”二句中的“妙哉”,表達了詩人對這個道理的贊同,輪扁對桓公的

態(tài)度與蘇軾對子由的態(tài)度恰好暗合。詩人運用典故,認為真正的知識

需要親身實踐才能提升,所以個人的思想不能僅憑讀書獲得,要重視

生活實踐,勤加練習。

24.B25.①難言的傷感。開篇兩句詩人回顧人生道路,“荒

唐”二字看似輕松,實則自傷。②初到黃州的喜悅。詩人初到黃州,

看長江而思魚美,望好竹而羨筍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其中包

含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③苦中作樂,樂觀曠達。尾聯既有自嘲,

也有對朝廷權勢者的嘲笑,刻畫了詩人被貶黃州時復雜矛盾的心緒,

深刻地表明了詩人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和迫害,也決不向命運低頭,

更不為此搖尾乞憐,而是始終保持曠達的情懷,在逆境中尋求生活的

樂趣。

【分析】2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是夸張憤怒之語”錯,蘇軾貶謫黃州,所領官銜都是虛授之

職,并無實權,且不得簽書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故詩人以逐客自

命,乃是自我寬慰,略帶牢騷,并非夸張噴慰之語。

故選B。

2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詩以自嘲口吻開頭,此前詩人一直官卑職微,只做過杭州通判,

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僅兩月便下御史臺獄,年輕時的

抱負均成泡影,只能說為口腹生計而奔忙?!盎奶啤倍质菍^去的自

嘲與否定,卻含有幾分牢騷和自傷。

面對逆境,蘇軾以平靜、曠達的態(tài)度對待之。初到黃州,正月剛

過,又寄居僧舍,卻因黃州三面為長江環(huán)繞而想到可有鮮美的魚吃,

因黃州多竹而猶如聞到竹筍的香味,把視覺形象立即轉化為味覺嗅覺

形象,表現出詩人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緊扣“初到”題意,亦表露了

詩人善于自得其樂、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

后四句為作者自嘲,頸聯寫以禍為福的寬慰心態(tài),用典自況?!盀?/p>

口”而至此,可以說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詩人卻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在掃興的“員外置”前加了一個“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

了一個“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調侃。其心胸開闊,個性曠達便躍

然紙上。尾聯寫無功受祿的愧作,質樸自然。身為“員外”,卻沒能

為國家出力辦事,而又要白白花費國家的錢銀,實在是慚愧。“壓酒

囊”就是工錢,雖然錢不多,可對于一個“無補絲毫事”的人來說,

還要費這工資,確實慚愧。這四句刻畫了詩人被貶黃州時復雜矛盾的

心緒,深刻地表明了詩人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和迫害,也決不向命運

低頭,更不為此搖尾乞憐,而是始終保持曠達的情懷,在逆境中尋求

生活的樂趣。

26.B27.上闋寫出了一個在人生的道路上履險如夷、泰然

自若、任天而動的詩人形象。"莫聽”“何妨”"誰怕”“任平生”,鮮

明地體現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倔強的性格。

【分析】2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的綜合鑒賞能力。

B.一蓑'意思即‘一陣’”錯誤,"一蓑煙雨任平生”中“一

蓑”是“一襲蓑衣”之意。

故選Bo

27.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古詩詞人物形象能力。

仔細閱讀上闋,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

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

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

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徐行”而又“吟嘯”,是

加倍寫出面對風雨不以為意的灑脫;

“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

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爸裾让⑿p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

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

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罢l怕”,更寫出了對風雨的

蔑視。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

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

情懷。

28.C29.①抒發(fā)了作者沉浸于節(jié)日的喜悅之情。上片所寫

的節(jié)日之景,下片開頭一句直抒胸臆,都可看出作者沉浸在節(jié)日的歡

樂氣氛中;②抒發(fā)了與友人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誼?!蔼z草煙深,訟

庭人悄",是蘇軾借題抒發(fā)愛民思想,字里行間滲透蘇軾與徐君猷志

同道合的情誼;③歌頌了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樂的功績?!蔼z

草煙深,訟庭人悄二表明“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清泰政治,贊頌

太守治州有方。④表達了詩人忠君愛國憂民的愿望。全詞名為寫端午

酬節(jié)風俗,欣賞五月自然風光,實是借題發(fā)揮,表露蘇軾自己的忠君

愛國憂民的愿望。

【分析】28.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徐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寫州府荒涼的景象,目的是指責太守治州無方”不正確,

這是稱贊太守治州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