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變化的地形(解析版)_第1頁
第6章 變化的地形(解析版)_第2頁
第6章 變化的地形(解析版)_第3頁
第6章 變化的地形(解析版)_第4頁
第6章 變化的地形(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波科學七上培優(yōu)題庫第6章變化的地形一、單選題(共32題;共64分)1.在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一般表示的地形類型是()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丘陵【答案】A【解析】在等高線和等深線地圖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著上深淺不同的褐色、黃色、綠色、藍色、白色等顏色,以鮮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態(tài),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是中考的??键c,也是地理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解:在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選:A.2.(2019七上·天臺期末)下列各種自然現(xiàn)象中,不能反應地殼變動信息的是(

)A.

斷層

B.

褶皺C.

火山

D.

風蝕蘑菇【答案】D【解析】地殼運動即地質(zhì)運動,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jié)構和表面形態(tài)就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巖石的變形、海陸的變遷以及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形態(tài),都是地殼變動的結(jié)果。

斷層(張裂)和褶皺(擠壓)是地殼的水平運動,是緩慢的地殼運動;火山是地殼的劇烈運動表現(xiàn)形式;風蝕蘑菇是外力(風力)作用的結(jié)果。

故答案為:D3.氣象工作者在同一時刻測得A處氣溫是20℃,B處氣溫是38℃,則A、B的相對高度是()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答案】C【解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和洋流因素等.本題主要考查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解:地勢對氣候的影響表現(xiàn)在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因此A處氣溫是20℃,B處氣溫是38℃,則A、B的相對高度是:(38℃﹣20℃)÷0.6℃×100米=3000米.故選:C.4.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最低處死海的海拔﹣40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是()A.

8848米

B.

9248米

C.

12848米

D.

2212米【答案】B【解析】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題目中兩個高度都是海拔.基礎性題目,難度不大,需要了解清楚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解:據(jù)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列式計算:8848﹣(﹣400)=9248米.故選:B.5.近年印尼、汶川、智利、日本等地地震頻發(fā),人們戲言“地球進入了地震模式”,你認為下列關于地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地帶

B.

主要分布在板塊內(nèi)部地殼穩(wěn)定地帶

C.

主要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

D.

是板塊相互運動的結(jié)果【答案】B【解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一般來說,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故選B。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火山與地震的知識,在做此題時要注意搞清楚海地震發(fā)生的原因及其與板塊運動之間的關系。6.下列證據(jù)不能證明地殼變動的是()A.

石灰?guī)r溶洞

B.

雅魯藏布大峽谷

C.

滄海桑田

D.

懸崖峭壁上斷裂的巖層【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地殼運動即地質(zhì)運動,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jié)構和表面形態(tài)就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巖石的變形、海陸的變遷以及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形態(tài),都是地殼變動的結(jié)果。地殼變動有時進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時進行得十分緩慢,難以被人們察覺。我們可以通過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來證明過去所發(fā)生的地殼變動。

A.石灰?guī)r溶洞是由于石灰?guī)r與水發(fā)生反應,屬于外力作用,與地殼運動無關,故選擇A正確。

B.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形成與地殼運動的垂直運動有關,故不選。

C.滄海桑田指的是陸地變成了海洋,海洋變成了陸地,是地殼運動的結(jié)果。故不選。

D.巖層的斷裂的原因多種,與地殼運動有一定的關系,故不選。

故答案為:A。7.讀等高線地形圖,某觀光旅游團從山腳登到山頂,選擇坡度最緩的路線是(

)A.

B.

C.

D.

④【答案】A【解析】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四條路線中,①線等高線最稀疏,表示坡度最緩.故選:A.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8.(2019七上·天臺期末)下列等高線地形圖中,點P表示山谷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

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

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由圖可知,A為山頂,B為鞍部,C為山谷,D為山脊。

故答案為:C9.下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A.

從甲處攀登山峰比從乙處攀登省力

B.

丁處的坡度比丙處陡

C.

甲、乙、丙、丁四處的海拔都是280米

D.

甲處海拔最高,丁處海拔最低【答案】C【解析】A項甲處等高線比乙處密集,坡度要陡,攀登費力;B項丁處等高線比丙處稀疏,因此坡度要緩和,所以B表述錯誤;C項甲、乙、丙、丁四處位于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同,都是280米,C項正確,D項錯誤。故選C。此題主要考查的是根據(jù)地形剖面圖判斷地形、坡度陡緩的知識,在做此題時要注意緊緊結(jié)合所學知識,細心對每個選項進行分析,把等高線圖所反映的有用信息加以分析。10.關于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是()A.

地震發(fā)生時,破壞最嚴重的地點在震源

B.

目前人類已經(jīng)可以非常準確地預報地震

C.

地震無論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壞性

D.

大部分地震的發(fā)生與地質(zhì)構造有關【答案】D【解析】根據(jù)地震的破壞程度及地震的預報等知識進行解答。A、震源在地面以下,談不上破壞,故A錯誤;

B、目前人類的水平不能準確的預報地震,故B錯誤;

C、地震大了有一定的破壞性,地震等級小的時候可能只有震感,但沒有破壞性,故C錯誤;

D、地震的發(fā)生與地質(zhì)結(jié)構有關,不穩(wěn)定地帶容易發(fā)生地震,故D正確;

故選D。11.下列與地殼運動和板塊學說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

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七大板塊拼合而成

B.

板塊內(nèi)部穩(wěn)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塊

C.

板塊交界地帶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帶

D.

板塊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答案】C【解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板.一般說來,在板塊內(nèi)部,地殼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fā)生。A.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故錯誤;

B.在板塊中還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如把美洲大板塊分為南、北美洲兩個板塊,菲律賓、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也可作為獨立的小板塊,故錯誤;

C.一般說來,在板塊內(nèi)部,地殼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頻繁發(fā)生,故正確;

D.板塊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故錯誤。故答案為:C12.(2020·杭州模擬)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太陽的大氣層由外向內(nèi)分為光球?qū)?、色球?qū)?、日冕層三?/p>

B.

太陽上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核裂變,向外釋放巨大的核能

C.

地球上的冰川水都分布在地球的南北兩極

D.

地球上的地震主要發(fā)生在板塊交界的地方【答案】D【解析】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有太陽系總體質(zhì)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zhuǎn),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zhuǎn)。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zhì)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同時圍繞太陽公轉(zhuǎn)。A、太陽的大氣層由內(nèi)到外分為光球?qū)?、色球?qū)?、日冕層三層;故A錯誤;

B、太陽上發(fā)生的核聚變;故B錯誤;

C、地球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極,一些寒帶地區(qū)和高山上也存在冰川水;故C錯誤;

D、地震是地殼運動導致的,而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最活躍,所以地球的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處;故D正確;

故答案為:D。13.板塊構造學說認為()A.

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七大板塊拼合而成

B.

板塊內(nèi)部穩(wěn)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塊

C.

板塊交界地帶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帶

D.

板塊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答案】C【解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板。一般說來,在板塊內(nèi)部,地殼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fā)生。A.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故錯誤;

B.在板塊中還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如把美洲大板塊分為南、北美洲兩個板塊,菲律賓、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也可作為獨立的小板塊,故錯誤;

C.一般說來,在板塊內(nèi)部,地殼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頻繁發(fā)生,故正確;

D.板塊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故錯誤。故答案為:C14.溫州雁蕩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雁蕩山的巖石主要以火山活動形成的巖漿巖為主?;鹕交顒邮?

)A.

地表分化的結(jié)果

B.

地表流水侵蝕的結(jié)果

C.

冰川移動的結(jié)果

D.

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答案】D【解析】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巖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間,是一個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內(nèi)圈層。

雁蕩山的巖石主要以火山活動形成的巖漿巖為主?;鹕交顒邮堑貧み\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因為火山噴發(fā)源于軟流層,而軟流層一般認為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故答案為:D15.在分層設色地圖上,綠色表示的地形是()A.

丘陵

B.

山地

C.

平原

D.

高原【答案】C【解析】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圖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著上深淺不同的褐色、黃色、綠色、藍色等顏色,以鮮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態(tài),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本題主要考查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判讀.解: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選項C符合題意.16.(2018七上·義烏月考)下列各種自然現(xiàn)象中,可以反映地殼變動信息的是(

)①長江口的崇明島面積不斷擴大;②青藏高原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③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④華山北坡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自從地球形成以來,地殼變動一直在廣泛地、持續(xù)不斷地進行著。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殼變動的信息?;鹕胶偷卣鹨彩堑貧ぷ儎拥男畔?。①長江口的崇明島面積不斷擴大,是入??诘臎_積平原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錯誤;②青藏高原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表明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是地殼變動的信息;③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是流水的作用形成的,不是地殼變動的信息,錯誤;④華山北坡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巖層斷裂的痕跡是地殼變動的信息。②④是地殼變動的信息,D選項正確。

故選D17.(2019·義烏模擬)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關于下列四位同學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芝麻與黃豆混合后體積變小,證明分子之間有空隙

B.

將稀鹽酸加到某固體中,發(fā)現(xiàn)有氣泡產(chǎn)生,不能證明該固體是碳酸鹽

C.

將兩本書相對放在一起并向中間移動,看到書本向上隆起證明地球板塊不斷運動

D.

在測試反應快慢的實驗中,被測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說明反應越快,這里運用了放大法【答案】B【解析】分析】(1)有些實驗,比如芝麻與黃豆混合后體積變小,將兩本書相對放在一起并向中間移動,看到書本向上隆起只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難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并不能證明該實驗。

(2)

要研究看不見的現(xiàn)象或不易測量的科學量時,尋找由該對象產(chǎn)生的各種可見的效應,由此來判定該對象的存在、大小的方法稱之為轉(zhuǎn)換法。

A、芝麻與黃豆混合后體積變小,這只是一個用來幫助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的實驗,并不能證明分子之間有空隙,故說法錯誤。

B、將稀鹽酸加到某固體中,發(fā)現(xiàn)有氣泡產(chǎn)生,該固體也可能是較活潑的金屬,不能證明該固體是碳酸鹽,故說法正確。

C、將兩本書相對放在一起并向中間移動,這只是一個用來幫助理解板塊之間運動結(jié)果的實驗,不能證明地球板塊不斷運動,故說法錯誤。

D、在測試反應快慢的實驗中,被測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說明反應越快,這里運用了轉(zhuǎn)換法。

故答案為:B18.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主要原因是()。A.

日本國土狹小

B.

日本經(jīng)濟發(fā)達

C.

日本人口太多

D.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答案】D【解析】板塊張裂或碰撞擠壓的地帶,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多火山、地震,而跟日本的國土大小、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及人口多少毫無關系。故選D。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火山與地震的知識,在做此題時要注意緊緊結(jié)合所學知識,特別要搞清楚火山與地震發(fā)生的原因,再結(jié)合日本所處地理位置及其情況進行分析。19.有關下面等高線地形圖中,說法不正確的是()。?A.

A處是山頂

B.

B處是山谷,C處是山脊

C.

D處為陡崖

D.

E處為鞍部【答案】B【解析】山頂是等高線呈閉合狀,且四周低,中間高;山脊是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低處凸出;山谷是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凸出;鞍部是兩個山頂之間的低洼部分。在此題中,A處等高線閉合,越向里海拔越高,是山頂;B處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C處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D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E處位于兩山頂之間,是鞍部。故選B。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山體部位名稱判讀的知識,在做此題時要注意緊緊結(jié)合所學知識,細心對各種山體部位名稱做出判斷,特別要認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山體部位之間的差異。20.下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

英國科學家布朗——利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細胞(實為細胞壁)

B.

美國地質(zhì)學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C.

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

D.

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答案】C【解析】根據(jù)各歷史人物事跡回答。

A、英國科學家胡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細胞(實為細胞壁)

,故錯誤。

B、美國地質(zhì)學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擴張說”,故錯誤。

C、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故正確。

D、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故錯誤。

故答案為:C21.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滄海桑田”不可能發(fā)生

B.

世界海陸分布今后不會再發(fā)生變化

C.

世界火山、地震與板塊運動有關

D.

各個板塊是始終靜止不動的【答案】C【解析】板塊運動學說認為,有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A、“滄海桑田”會發(fā)生,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B、世界的海陸分布今后會發(fā)生變化的,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C、世界火山、地震與板塊運動有關,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D、各大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中,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22.地震和火山的相同點為(

)A.

能量都來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來自地球的內(nèi)部

C.

都對地形沒有影響

D.

都分布在板塊的內(nèi)部【答案】B【解析】地震和火山都是在地球內(nèi)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地震對地形的影響較大,它們主要都分布在板塊交界處。地震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nèi)力的作用下,發(fā)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的震動現(xiàn)象?;鹕绞堑貧ぶ赂邷?、高壓的巖漿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的現(xiàn)象。故選:B23.2016年5月1日電(記者華義)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櫻島火山于1日下午發(fā)生大規(guī)模噴發(fā),火山灰噴射高度最多達到4100米。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火山是地殼運動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B.

人類活動是導致火山噴發(fā)的主要原因

C.

火山噴發(fā)會放出大量的熱

D.

噴出的二氧化硫會導致酸雨增多【答案】B【解析】火山噴發(fā)是火山活動的一種形式,是地球內(nèi)能釋放的一種形式。主要原因是巖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nèi)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于巖漿中含大量揮發(fā)分,加之上覆巖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fā)分溶解在巖漿中無法溢出,當巖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fā)分急劇被釋放出來,于是形成火山噴發(fā)。與人類活動有一定的關系,但不起主要作用。A.火山是地殼運動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正確。

B.人類活動可以誘發(fā)火山噴發(fā),但不是主要原因。

C.火山噴發(fā)是地球內(nèi)能熱量的釋放,正確。

D.在火山噴發(fā)過程中,揮發(fā)性物質(zhì)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噴出的二氧化硫會導致酸雨增多,正確。

故答案為:B。24.(2020·余杭模擬)2019年12月9日,新西蘭北部著名的旅游地“懷特島”突然發(fā)生了火山噴發(fā),當時共有數(shù)十人在島上觀光旅游,火山噴發(fā)導致了至少6人死亡。下列有關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火山噴發(fā)難以預測,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

B.

火山是地殼變動的證據(jù)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處

C.

火山噴出的巖漿主要來自于地球內(nèi)部深處的地幔層

D.

火山爆發(fā)后,被火山灰覆蓋的土地往往很貧瘠,長期難以生長植物【答案】B【解析】火山是一種常見的地貌形態(tài),由地下熔融物質(zhì)及其攜帶的固體碎屑沖出地表后堆積形成的山體。AD、火山的噴發(fā)的火山灰覆蓋在地表會形成肥沃的農(nóng)田,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很好的土地資源,同時能夠形成風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適合旅游;故AD錯誤;

B、火山是地球內(nèi)力作用導致的,可以證明地殼的變動,其主要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故B正確;

C、火山噴發(fā)的巖漿主要來自于地球內(nèi)部的軟流層;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2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約為8848米,世界陸地最低處死海低于海平原約40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A.

9048米

B.

8448米

C.

8852米

D.

9248米【答案】D【解析】相對高度即二者海拔之差。本題主要考查相對高度的計算。除了要掌握相對高度的計算公式時,還有注意低于海平面要在海拔前面加個負號。珠穆朗瑪峰與死海之間的相對高度=8848-(-400)=9248米。故選D。26.2014年10月7日21時49分,我國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圖中A處:100.5°E,23.4°N)發(fā)生了6.6級地震,深度5千米。讀材料和世界板塊分布局部圖,對于該地震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確的是()A.

位于①歐亞板塊與②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B.

位于①歐亞板塊與③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C.

位于②太平洋板塊與③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D.

位于①歐亞板塊、②太平洋板塊與③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我國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位于①歐亞板塊與③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板塊構造學生的觀點解釋地理現(xiàn)象。掌握板塊構造理論不難做出解答。27.讀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游人站在哪個位置能清晰觀察到“鞍部”地形?(

)A.

B.

C.

D.

丁【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圖中甲處往上看,能清晰觀察到“鞍部”地形,其余三處會被山頂阻擋視線。故選A考查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綜合性較強,要理解識記。28.讀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關于地形對區(qū)域生產(chǎn)生活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如果修建大壩,對乙村不利影響大于甲村

B.

丙丁等地種植果樹比種植水稻合適

C.

村落沿河流分布,航運條件好

D.

兩條引水路線中④比③更合理【答案】B【解析】A選項如果修建大壩,甲村有可能被淹沒;B選項丙丁等地位于丘陵地區(qū),種植果樹比種植水稻合適;C選項從圖中看出,并不是所有村莊都沿河流分布;③④兩條輸水線路中③線處地勢逐漸降低,可以自流輸水,因此③線路更合理。故選B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閱讀,綜合性較強。29.2014年3月19日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5.6級地震。關于其成因,如圖中能正確表示的是()A.

?

B.

?

C.

?

D.

?【答案】D【解析】臺灣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地震。本題主要考查地震產(chǎn)生的原因。掌握世界主要板塊分布及其原理不難做出解答。30.如圖(a)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的觀測點分布圖①﹣④為觀測點編號,如圖(b)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作的記錄卡片.讀圖,完成小題

根據(jù)如圖(b)中記錄的信息判斷,卡片中“觀察編號”應為如圖(a)中的()A.

B.

C.

D.

④【答案】B【解析】從等高線地形圖可看出,圖中等高距為100米,據(jù)此可知,①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間,②、④兩地海拔在300﹣400米之間,③地海拔在500﹣600米之間,故A、C不符合題意;

②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④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因此考查河流受污染的情況,應該是②處,故D不符合題意;

根據(jù)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確定方向,可知,圖中②地位于山峰A的東南方,故B符合題意.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31.下圖為某種類型的板塊邊界示意圖,圖示板塊邊界處出現(xiàn)了(

)A.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運動

B.

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碰撞擠壓運動

C.

大陸板塊內(nèi)部的張裂運動

D.

大洋板塊內(nèi)部的張裂運動【答案】A【解析】地質(zhì)學家經(jīng)過長期研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觀察六大板塊示意圖,明確板塊運動的方向。一般來說,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如圖,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運動,形成高山。故答案為:A32.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jù)的是(

)A.

陸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B.

世界陸地輪廓都比較破碎

C.

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古河流的遺跡

D.

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相似【答案】D【解析】A選項和B選項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陸漂移只是原因之一;C選項只能說明海陸變遷,不是大陸漂移的證據(jù)。用排除法,故選D。二、填空題(共7題;共41分)33.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E處地形的名稱是________。(2)沿AB線路或CD線路爬到山頂,坡度較陡的線路是________(填“AB”或“CD”)?!敬鸢浮浚?)峭壁(2)AB【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圖中等高距是100米,E處等高線在此相交,說明是陡崖,E處地形的名稱是峭壁。(2)、沿AB線路或CD線路爬到山頂,坡度較陡的線路是AB。原因是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AB處等高線密集,CD處等高線稀疏。

34.(2017七上·杭州期中)

(1)典型火山是由巖漿通道、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組成。(2)火山噴發(fā)出的巖漿來自地幔中的________。(3)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________和________一帶?!敬鸢浮浚?)火山錐;火山口(2)軟流層(3)環(huán)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解析】(1)典型火山的結(jié)構由巖漿通道、火山錐、火山口三部分組成;(2)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tài)區(qū)”,區(qū)內(nèi)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fā)成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zhì),即巖漿,這位置也稱為軟流層部分;(3)由板塊理論可知,火山主要集中在板塊交界處,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及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一帶。(1)典型的火山是由巖漿通道、火山錐、火山口三部分組成;(2)由分析可知:火山噴發(fā)出的巖漿來自地幔中的軟流層;(3)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環(huán)太平洋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一帶。故答案為:(1)火山錐|火山口;(2)軟流層;(3)環(huán)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35.(2020·天臺模擬)科學假說在科學發(fā)現(xiàn)中起重要作用,但需相應的事實和證據(jù)支持,以下為解釋地球造山運動的兩種假說。①地球冷縮理論:地球是由熾熱狀態(tài)逐漸冷卻而成的,由于冷卻,地球的體積和面積都在逐漸縮小,從而使地殼向水平方向擠壓,造成地殼的上升運動,形成山脈。②板塊構造理論:地球的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板塊間發(fā)生的運動方式主要是互相碰撞,碰撞時的強大力量使地層抬升形成山脈。(1)人們在地殼巖石中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若它們釋放的熱量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地殼向太空散發(fā)的熱量,則該事實可以作為支持地球冷縮理論的證據(jù)。(2)下列現(xiàn)象能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的是

(可多選)。A.火山和地震

B.東非大裂谷

C.喜馬拉雅山上的角峰

D.黃土高原上溝壑縱橫【答案】(1)小于(2)A,B【解析】板塊構造理論是一種現(xiàn)代地球科學理論。其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Wilson,1965)。板塊構造認為,地球表層(巖石圈)是由厚度大約為100-150km的巨大板塊構成,全球巖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塊,即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1)地球冷縮理論,即地球在逐漸變冷,所以地球內(nèi)部釋放的能量要小于地殼向太空散失的熱量,才能說明地球在變冷;

(2)A、火山和地震是板塊的碰撞導致的,該現(xiàn)象支持板塊構造理論;

B、東非大裂谷是板塊張裂形成的,該現(xiàn)象支持板塊構造理論;

C、喜馬拉雅山的角峰是由冰川作用導致的,與板塊運動無關;

D、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是雨水導致的,與板塊運動無關;

故答案為:(1)小于;(2)AB。36.(2019七上·蕭山月考)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完成下列各題。(1)寫出B、C代表的部位名稱。B________;C________。(2)山坡CF比山坡DF________(填“陡”或“緩”)。(3)通常,地勢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約0.6℃。若C地氣溫為10℃,則E地氣溫為________℃?!敬鸢浮浚?)峭壁;山谷(2)緩(3)8.2【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1)B為峭壁,數(shù)條高程不同的等高線相交一處時,該處的地形部位為陡崖,陡崖就是懸崖峭壁。C處是山谷,因為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

(2)山坡CF比山坡DF緩,因為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3)通常,地勢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約0.6℃。若C地氣溫為10℃,C地地勢高為300m,因為E地地勢高為600m,則E地氣溫為10-3×0.6=8.2℃

故答案為:(1)峭壁;山谷(2)緩(3)8.237.讀“我國東南沿海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描述圖示區(qū)域內(nèi)地勢特點(2)為促進當?shù)芈糜螛I(yè)發(fā)展,計劃在①②兩條河流中海拔200一600米之間河段開展大眾化的漂流活動,應選擇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3)如果此時測得山頂B處的氣溫為15.8℃,則山頂A的氣溫是________

.(4)當前徒步旅行已經(jīng)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旅行方式,但在野外徒步旅行時易迷失方向.請你為野外徒步旅行者提供一種判定方向的方法.【答案】(1)北高南低(2)在②河流上;等高線比較稀疏,坡度較緩

(3)12.8°C

(4)利用太陽或北極星、利用羅盤或指南針、手表定位、GPS導航、地形、地物特征判斷.【解析】讀圖分析可知:

(1)有圖中等高線的數(shù)值可以判斷,圖示區(qū)域內(nèi)地勢特點北高南低.

(2)在①②兩條河流中海拔200一600米之間河段開展大眾化的漂流活動,應選擇在②河流上,理由是等高線比較稀疏,坡度較緩,適合大眾化的漂流活動;①河段非常適合進行驚險刺激的漂流活動,理由是流經(jīng)等高線密集處,坡度大,水流急.

(3)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如果此時測得山頂B處的氣溫為15.8℃,則山頂A的氣溫是:15.8℃﹣(1530﹣1030)÷100×0.6℃=12.80℃.

(4)野外判定方向的方法有:利用太陽或北極星、利用羅盤或指南針、手表定位、GPS導航、地形、地物特征判斷.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8.讀我國東南某地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四個村莊地勢最高的是________村,乙村所處的地形部位為________;(2)下列能反映圖中沿25°N線地形剖面的是________圖;

(3)從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出發(fā),①區(qū)最適合大力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是(

)A.畜牧業(yè)B.種植業(yè)C.漁業(yè)D.林業(yè)(4)根據(jù)聚落的形成與發(fā)展條件,簡要分析甲村發(fā)展成為小城鎮(zhèn)的有利條件?!敬鸢浮浚?)丙;山谷(2)A(3)D

(4)地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水陸交通便利等。【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同一條等高線上的海拔是相同的。(1)圖中甲、丁村的海拔在100米以下,乙村海拔100米,丙村海拔在300米,因此丙村海拔最高;乙村所處的地形部位等高線向高數(shù)值凸出,為山谷;(2)沿25°N線地形剖面圖,依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可知,中間低于100米,東部有高于300米的,西部大體高于200米。(3)①處等高線向低數(shù)值凸出,為山脊,山地最適合發(fā)展的是林業(yè);(4)甲處緊靠河流和公路,水陸交通便利,且水源豐富,海拔在100米以下,面積廣闊。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屬中檔題。39.(19七上·杭州期末)北京時間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雙版納發(fā)生3.5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1)從板塊構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塊的________(選填“中心”或“交界處”),容易發(fā)生地震。(2)如圖為地球內(nèi)部3層結(jié)構示意圖,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________(填地層結(jié)構名稱)。(3)地處某山區(qū)的王村鎮(zhèn),要從圖丙所示A、B、C、D四地中選擇一地修建水電站。請你運用所學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選擇一個最適合建造大壩的地點,并說明理由________【答案】(1)交界處

(2)地殼

(3)B,B位于峽谷,集水效果好【解析】考查地球結(jié)構和等高線意義及地形簡單判斷.

(1)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比較頻繁,容易發(fā)生地震火山噴發(fā)等地質(zhì)災害,所以云南省應位于板塊交界處;

(2)地球結(jié)構由內(nèi)往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殼,所以A點應位于地殼;

(3)等高線凸向中間表示高度逐漸降低,表示峽谷或者裂縫,所以B處位于峽谷中,最符合建設大壩。

故答案為:(1)交界處;(2)地殼;(3)B,B位于峽谷,集水效果好三、實驗探究題(共3題;共16分)40.讀“我國東南某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數(shù)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①________

,③________

。(2)河流C、D中水能資源較豐富的是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要在圖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庫大壩,建在________

(填“C”“D”或“E”)處最合適。【答案】(1)鞍部;峭壁(2)C;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3)E【解析】利用上表,可對本題做出分析。小題1:①等高線在一對山谷等高線組成,所以是鞍部;②多條等高線匯合重疊在一起,所以是峭壁。小題2:C、D兩處,C處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就適合。小題3:E處為兩個山脊之間,內(nèi)部比較低,此處建造大壩,可以蓄水量大,且大壩建造不長。41.下列是不同時期大陸分布示意圖,讀圖并回答1~3題。(1)以上哪一幅圖表示的是現(xiàn)代大陸的分布狀況(

)A.①

B.②C.③

D.④(2)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jù)的是(

)A.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陸地輪廓都比較破碎

C.大西洋兩岸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D.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古河流的遺跡(3)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的原因是(

)A.陸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巖石圈板塊的運動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氣候的變化【答案】(1)A

(2)C

(3)B【解析】1.完成此題需要形成世界海陸分布的空間概念。如圖:

2.本題運用綜合歸納思想。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吻合性、古老地層及生物的相似性為大陸漂移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20世紀初,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在30歲那年,意外地發(fā)現(xiàn)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竟是如此地相對應,魏格納努力尋找證據(jù)。他發(fā)現(xiàn)北美洲和非洲、歐洲在地層、巖石構造上遙相呼應,特別是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等證據(jù)。

3.題圖反映了世界上海陸輪廓的形成過程。2億年前,世界上所有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稱為“泛大陸”,所有的大洋也是連在一起的,稱為“泛大洋”,后來由于板塊運動才形成今天大陸的分布狀況。1915年,“大陸漂移說”正式確立。這一理論認為,地球的陸地在2億年前還是彼此相連的一個整體,后來,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斷分離并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

1.據(jù)圖3-52,現(xiàn)在的大陸情況顯然是本題中的A。所以選A。2.在魏格納的證據(jù)中有北美洲和非洲、歐洲在地層、巖石構造上遙相呼應,特別是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等證據(jù)。所以選C。3.魏格納提出是力的作用,那么這個力就是板塊之間的碰撞和張裂。就是板塊的運動。所以選B。故答案為:1.A;2.C;3.B。42.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jù)圖寫出以下序號所代表的地形部位。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⑦________

【答案】(1)山脊;山谷;山頂;鞍部;峭壁【解析】(1)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

(2)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

(5)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

(6)陡崖: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相交重疊的地方;

(7)陡坡與緩坡: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等高線稀疏處為緩坡。不同等高線地形圖中,要根據(jù)比例尺確定。;

對照以上分析,1處,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為山脊;2處,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為山谷;3處,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高四周低為山頂;4處,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為鞍部;5處,等高線相交重疊的地方為峭壁。四、解答題(共3題;共36分)43.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該山峰與C地的相對高度為________米。(2)小馬河的流向是________。(3)若CD兩點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4.5厘米,實際距離約為________千米。(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5)①②③為三條登山路線,最省力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6)該地區(qū)地形以________為主,地勢特征是________?!敬鸢浮浚?)丁;878

(2)西南→東北

(3)4.5

(4)峭壁(陡崖);山谷

(5)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最省力

(6)平原、丘陵;西高東低【解析】相對高度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同一幅圖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河流發(fā)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水往低處流,由此可以推斷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甲的海拔是500米以上、乙的海拔是600米以上、丙的海拔是700米以上、丁的海拔是978米,海拔最高的是丁山峰,該山峰與C地的相對高度為978-100=878米。

(2)、根據(jù)圖中的指向標建立方向坐標,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