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機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方案_第1頁
政府機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方案_第2頁
政府機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方案_第3頁
政府機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方案_第4頁
政府機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方案TOC\o"1-2"\h\u23707第一章: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概述 3277291.1計劃背景與意義 3126851.1.1計劃背景 3305791.1.2計劃意義 3196851.1.3計劃目標 3244011.1.4計劃原則 35939第二章:組織架構與職責明確 4275941.1.5總體架構 4236161.1.6組織架構層次 4223621.1.7組織架構特點 4314961.1.8領導小組職責 586341.1.9辦公室職責 5180181.1.10專項工作小組職責 5256921.1.11基層實施單位職責 592291.1.12協(xié)作機制 58143第三章:政務信息公開目錄梳理 594661.1.13信息分類 5290171.1.14目錄編制 6268881.1.15更新機制 6231121.1.16更新內容 7290751.1.17維護措施 720158第四章:政務公開平臺建設 7249641.1.18平臺設計 7123051.1.19平臺開發(fā) 7242521.1.20平臺運營 8140671.1.21平臺管理 810265第五章:政務公開制度建設 9133021.1.22構建原則 9195581.1.23制度框架內容 93051.1.24制度執(zhí)行 1045891.1.25制度監(jiān)督 105649第六章:政務公開培訓與宣傳 10234371.1.26培訓目標 10303561.1.27培訓對象 11326351.1.28培訓內容 11167721.1.29培訓方式 11258831.1.30培訓實施 11321131.1.31宣傳目標 11108991.1.32宣傳內容 126221.1.33宣傳渠道 12225371.1.34宣傳推廣 123817第七章:政務公開考核與評估 1255381.1.35目的與意義 12184551.1.36考核指標體系內容 12170951.1.37考核指標體系構建方法 13109421.1.38評估方法 13521.1.39評估流程 1322382第八章公眾參與與反饋機制 1430381.1.40明確公眾參與目標 14157181.1.41完善公眾參與渠道 1412071.1.42保障公眾參與權益 144381.1.43建立反饋處理機制 1476361.1.44分類處理公眾反饋 15113581.1.45回應公眾關切 1517282第九章:政務公開風險防控與應對 15131801.1.46風險識別 1526391.1.47風險評估 16319371.1.48加強信息安全保障 16161501.1.49優(yōu)化公開內容與方式 16286201.1.50加強公眾參與與監(jiān)督 16267501.1.51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 1718457第十章: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保障 17198751.1.52完善組織架構。成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由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協(xié)調、指導和監(jiān)督政務公開工作的推進。 1729801.1.53明確責任分工。各級部門要明確政務公開工作的責任主體,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部門職責,指定專人負責政務公開日常工作,保證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17293651.1.54加強培訓。開展政務公開專題培訓,提高部門工作人員對政務公開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政務公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7295571.1.55建立激勵機制。對在政務公開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fā)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7173581.1.56合理預算。部門應根據(jù)政務公開工作的實際需求,合理編制年度經費預算,保證政務公開工作所需經費得到保障。 17157851.1.57規(guī)范使用。部門要嚴格按照財政部門的規(guī)定,合理使用政務公開經費,保證經費使用合規(guī)、高效。 17100711.1.58加強監(jiān)督。部門應加強對政務公開經費使用情況的監(jiān)督,保證經費使用安全、合規(guī)。 17237401.1.59加強技術支持。部門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政務公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保證政務公開信息的及時、準確、全面。 17155371.1.60完善信息發(fā)布平臺。優(yōu)化政務公開網站、公眾號等發(fā)布平臺,提高信息發(fā)布的質量和效率。 18220411.1.61保障信息安全。加強政務公開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防護,保證政務公開信息的安全、可靠。 18289211.1.62定期維護升級。部門應定期對政務公開信息系統(tǒng)進行維護升級,保證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滿足政務公開工作的需求。 18第一章: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概述1.1計劃背景與意義1.1.1計劃背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公眾對工作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對信息的透明度、公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響應國家關于深化政務公開、提高透明度的號召,我國各級紛紛開展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工作。本計劃旨在梳理現(xiàn)有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明確提升政務公開透明度的方向和路徑。1.1.2計劃意義(1)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的實施,有助于公民更好地了解工作,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決策提供有效參考。(2)提升形象。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有助于樹立權威,增強公信力,提高工作效率。(3)促進職能轉變。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有助于推動從管理者向服務者轉變,提高服務水平。(4)防范和化解風險。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有助于及時發(fā)覺和解決問題,防范和化解潛在風險。第二節(jié)計劃目標與原則1.1.3計劃目標(1)完善政務公開制度體系。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保證政務公開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2)提高政務公開透明度。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全面、及時、準確地公開信息,提高政務公開透明度。(3)優(yōu)化政務服務環(huán)境。通過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提升公眾滿意度。1.1.4計劃原則(1)堅持真實性原則。政務公開信息必須真實、準確,不得發(fā)布虛假、誤導性信息。(2)堅持及時性原則。政務公開信息應當及時發(fā)布,保證公眾能夠及時了解工作動態(tài)。(3)堅持全面性原則。政務公開應涵蓋工作的各個方面,保證公眾對工作的全面了解。(4)堅持便民性原則。政務公開應注重用戶體驗,簡化操作流程,提高公眾獲取政務信息的便捷性。(5)堅持安全性原則。在政務公開過程中,要保證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濫用。第二章:組織架構與職責明確第一節(jié)組織架構設計1.1.5總體架構為保證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的順利實施,成立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工作領導小組,作為項目實施的總指揮機構。領導小組由部門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各相關部門的分管領導和業(yè)務骨干。1.1.6組織架構層次(1)領導小組:負責整體協(xié)調、指導、監(jiān)督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的實施工作。(2)辦公室:設立在部門內部,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推進及對外聯(lián)絡。(3)專項工作小組:根據(jù)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的具體任務,設立若干專項工作小組,分別負責不同領域的政務公開工作。(4)基層實施單位:各部門、各科室作為基層實施單位,負責具體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1.1.7組織架構特點(1)高效協(xié)調:通過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項工作小組等多級組織架構,實現(xiàn)高效協(xié)調、上下聯(lián)動。(2)明確分工:各層級組織職責明確,保證政務公開工作有序推進。(3)資源整合:整合內部資源,優(yōu)化政務公開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節(jié)職責分工與協(xié)作1.1.8領導小組職責(1)制定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2)研究解決政務公開工作中的重大問題。(3)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和評價。1.1.9辦公室職責(1)負責政務公開透明度提升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2)負責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保證工作順利進行。(3)負責對基層實施單位的指導和督促。(4)負責收集、整理、分析政務公開工作相關信息,為領導小組提供決策依據(jù)。1.1.10專項工作小組職責(1)負責具體政務公開任務的實施。(2)負責與基層實施單位溝通協(xié)作,保證任務落實。(3)負責對政務公開工作效果進行評估,為領導小組提供反饋。1.1.11基層實施單位職責(1)負責具體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2)及時向上級報告工作進展和存在問題。(3)積極參與政務公開工作培訓,提高業(yè)務水平。1.1.12協(xié)作機制(1)建立政務公開工作協(xié)調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建立政務公開工作信息交流制度,及時共享工作動態(tài)和經驗做法。(3)建立政務公開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對工作成效進行定期評估。第三章:政務信息公開目錄梳理第一節(jié)信息分類與目錄編制為保證政務信息公開的規(guī)范性和系統(tǒng)性,本節(jié)將對政務信息公開目錄進行詳細梳理,明確信息分類與目錄編制的具體要求。1.1.13信息分類政務信息公開目錄應當遵循以下信息分類原則:(1)完整性:涵蓋機構所有應公開的政務信息,保證信息的全面性。(2)邏輯性:按照政務信息的特點和屬性進行合理分類,形成邏輯清晰的信息體系。(3)可操作性:保證信息分類便于檢索和查詢,滿足公眾需求。具體分類如下:基本信息:包括機構概況、組織結構、領導介紹等。政策法規(guī):包括國家法律、地方性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政策解讀等。規(guī)劃計劃:包括工作計劃、發(fā)展規(guī)劃、年度報告等。行政審批:包括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公共服務:包括公共服務事項、服務指南、收費標準等。財政預算:包括財政預算、決算報告、資金使用情況等。人事信息:包括公務員招聘、職務晉升、表彰獎勵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包括各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等。1.1.14目錄編制政務信息公開目錄的編制應遵循以下要求:(1)標準化:采用統(tǒng)一的目錄格式和編碼體系,便于信息整合和共享。(2)簡潔明了:目錄表述應簡潔明了,避免使用復雜術語。(3)動態(tài)調整:根據(jù)政務信息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目錄結構和內容。目錄編制流程如下:調研分析:對機構政務信息進行調研分析,確定信息分類。編制草案:根據(jù)調研結果,編制政務信息公開目錄草案。征求意見:廣泛征求各部門和公眾意見,修改完善目錄草案。發(fā)布實施:經批準后,發(fā)布政務信息公開目錄,并對外公布。第二節(jié)目錄更新與維護政務信息公開目錄的更新與維護是保證信息公開透明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應遵循以下要求:1.1.15更新機制(1)定期更新:政務信息公開目錄應定期進行更新,保證信息的時效性。(2)實時更新:對重大政策變動、突發(fā)事件等,應實時更新相關信息。1.1.16更新內容(1)新增信息:及時增加新出臺的政策法規(guī)、規(guī)劃計劃等政務信息。(2)更新數(shù)據(jù):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財政預算等動態(tài)數(shù)據(jù),及時更新最新數(shù)據(jù)。(3)調整結構:根據(jù)政務信息的變化,調整目錄結構和內容。1.1.17維護措施(1)技術支持: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政務信息公開目錄的檢索、查詢功能。(2)人員培訓:加強政務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目錄維護能力。(3)公眾反饋:鼓勵公眾對政務信息公開目錄提出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和完善。通過以上措施,保證政務信息公開目錄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政務服務。第四章:政務公開平臺建設第一節(jié)平臺設計與開發(fā)1.1.18平臺設計(一)總體設計政務公開平臺應遵循用戶體驗優(yōu)先、信息安全性高、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強的原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構建全面、高效、便捷的政務公開服務體系。平臺設計應充分考慮政務信息的分類、展示、檢索、互動等功能,實現(xiàn)政務信息一站式服務。(二)模塊設計(1)信息發(fā)布模塊:政務公開平臺應具備信息發(fā)布功能,包括信息分類、信息審核、信息發(fā)布、信息撤回等。(2)檢索查詢模塊:政務公開平臺應提供全文檢索、高級檢索、分類檢索等多種檢索方式,方便用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3)互動交流模塊:政務公開平臺應提供留言咨詢、在線問答、意見反饋等互動功能,實現(xiàn)與公眾的實時溝通。(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模塊:政務公開平臺應具備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功能,對平臺訪問量、用戶活躍度、信息發(fā)布數(shù)量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1.1.19平臺開發(fā)(一)技術選型政務公開平臺開發(fā)應選擇成熟、穩(wěn)定、易維護的技術框架,如前端采用Vue.js、React等框架,后端采用SpringBoot、Django等框架。(二)開發(fā)流程(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政務公開平臺的功能需求,梳理業(yè)務流程,明確平臺建設目標。(2)系統(tǒng)設計:根據(jù)需求分析,進行系統(tǒng)架構設計、數(shù)據(jù)庫設計、界面設計等。(3)編碼實現(xiàn):按照設計文檔,進行前端和后端的編碼實現(xiàn)。(4)測試與調優(yōu):對平臺進行功能測試、功能測試、安全測試等,保證平臺穩(wěn)定可靠。(5)部署上線:將平臺部署到服務器,進行上線運行。第二節(jié)平臺運營與管理1.1.20平臺運營(一)內容更新政務公開平臺應保持信息更新及時,保證政務信息準確、全面、權威。內容更新應遵循以下原則:(1)保證信息來源可靠,及時更新相關政策法規(guī)、工作報告等。(2)關注用戶需求,定期發(fā)布熱點問題解答、互動活動等內容。(3)建立信息發(fā)布審核制度,保證信息發(fā)布質量。(二)用戶服務政務公開平臺應提供優(yōu)質的用戶服務,包括:(1)人工客服:提供在線咨詢、留言回復等服務,解答用戶疑問。(2)用戶引導:通過平臺界面設計、幫助文檔等方式,引導用戶熟悉平臺操作。(3)用戶反饋:收集用戶意見建議,及時優(yōu)化平臺功能。1.1.21平臺管理(一)信息安全管理政務公開平臺應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保證用戶數(shù)據(jù)和政務信息安全。具體措施如下:(1)采用加密技術,保障數(shù)據(jù)傳輸安全。(2)建立用戶權限管理機制,防止信息泄露。(3)定期對平臺進行安全檢查,發(fā)覺并修復安全隱患。(二)平臺維護政務公開平臺應定期進行維護,保證平臺穩(wěn)定運行。具體工作包括:(1)監(jiān)控平臺運行狀態(tài),發(fā)覺并解決故障。(2)定期更新平臺軟件,優(yōu)化用戶體驗。(3)與技術支持團隊合作,提高平臺技術支持能力。第五章:政務公開制度建設第一節(jié)制度框架構建1.1.22構建原則政務公開制度框架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1)全面推進: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證政務信息覆蓋各個領域和層級。(2)法治保障: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明確政務公開的責任主體、內容、范圍、方式和程序,保證政務公開的合法性。(3)創(chuàng)新發(fā)展: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政務公開方式,提高政務公開的實效性。(4)完善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制度,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1.1.23制度框架內容(1)政務公開責任制度:明確政務公開的責任主體,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領導機制,保證政務公開工作落到實處。(2)政務公開內容制度:明確政務公開的內容范圍,包括政策法規(guī)、行政審批、公共服務、采購、投資等領域。(3)政務公開方式制度:規(guī)范政務公開的方式和程序,保證政務公開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4)政務公開監(jiān)督制度:建立健全政務公開監(jiān)督機制,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監(jiān)督和評估,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有效開展。(5)政務公開保障制度: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二節(jié)制度執(zhí)行與監(jiān)督1.1.24制度執(zhí)行(1)完善組織體系:各級應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職責,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有序推進。(2)加強培訓與宣傳:開展政務公開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加大政務公開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政務公開意識。(3)落實工作責任:明確各級及相關部門的政務公開工作責任,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有效執(zhí)行。(4)加強考核評估: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定期評估,保證政務公開工作取得實效。1.1.25制度監(jiān)督(1)建立監(jiān)督機制:建立健全政務公開監(jiān)督機制,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全程監(jiān)督,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2)加強社會監(jiān)督:鼓勵和支持公眾、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監(jiān)督,提高政務公開工作的透明度。(3)完善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健全政務公開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處理和反饋公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4)強化責任追究:對違反政務公開制度的行為,依法依規(guī)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嚴肅性。第六章:政務公開培訓與宣傳第一節(jié)培訓計劃與實施1.1.26培訓目標為保證政務公開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機構工作人員的政務公開意識和能力,本節(jié)旨在制定一套系統(tǒng)的培訓計劃,實現(xiàn)以下目標:(1)增強工作人員對政務公開重要性的認識。(2)提升工作人員政務公開的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3)培養(yǎng)工作人員良好的政務公開工作習慣。1.1.27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機構全體工作人員,包括領導干部、一般干部和后勤人員。1.1.28培訓內容(1)政務公開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及標準規(guī)范。(2)政務公開工作流程、方法和技巧。(3)政務公開平臺建設與維護。(4)政務公開信息安全與保密。(5)政務公開工作案例分析。(6)政務公開考核評價體系。1.1.29培訓方式(1)集中培訓: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定期舉辦的政務公開培訓班。(2)在線培訓:利用政務公開平臺,開展在線培訓課程,方便工作人員隨時學習。(3)交流互動:組織政務公開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促進工作人員之間的相互學習。(4)實踐鍛煉: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參與政務公開實踐活動,提高實際操作能力。1.1.30培訓實施(1)制定培訓計劃:根據(jù)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和培訓方式,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2)落實培訓責任:明確各部門、各單位的培訓責任,保證培訓任務分解到人。(3)組織實施:按照培訓計劃,有序開展培訓工作,保證培訓效果。(4)考核評價: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對培訓不合格者進行補訓。第二節(jié)宣傳策略與推廣1.1.31宣傳目標(1)提高公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認識度和滿意度。(2)增強政務公開工作的社會影響力。(3)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政務公開工作。1.1.32宣傳內容(1)政務公開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規(guī)范。(2)政務公開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3)政務公開投訴舉報渠道及處理結果。(4)政務公開工作動態(tài)。1.1.33宣傳渠道(1)政務公開平臺:利用網站、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發(fā)布政務公開相關信息。(2)傳統(tǒng)媒體:加強與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的協(xié)作,擴大政務公開宣傳的覆蓋范圍。(3)社區(qū)宣傳:通過社區(qū)宣傳欄、顯示屏等設施,宣傳政務公開相關政策和工作動態(tài)。(4)宣傳活動:組織政務公開主題宣傳活動,邀請公眾參與,提高政務公開工作的社會關注度。1.1.34宣傳推廣(1)制定宣傳方案:根據(jù)宣傳目標、內容和渠道,制定詳細的宣傳方案。(2)落實宣傳責任:明確各部門、各單位的宣傳責任,保證宣傳任務分解到人。(3)實施宣傳計劃:按照宣傳方案,有序開展宣傳推廣工作。(4)跟蹤宣傳效果:對宣傳效果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調整宣傳策略。第七章:政務公開考核與評估第一節(jié)考核指標體系構建1.1.35目的與意義構建政務公開考核指標體系,旨在客觀、全面地評價機構政務公開工作的成效,推動政務公開工作持續(xù)改進,提升透明度??己酥笜梭w系應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1.1.36考核指標體系內容(1)政務公開制度建設:包括政務公開制度制定、修訂及實施情況,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等。(2)政務公開內容:包括政務公開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等。(3)政務公開渠道與方式:包括政務公開網站、政務微博、政務新聞發(fā)布等渠道的利用率,以及政務公開活動的開展情況。(4)政務公開回應:包括對公眾關切問題的回應速度、回應質量、回應效果等。(5)政務公開效果:包括政務公開對決策、政策執(zhí)行、形象等的影響。(6)政務公開滿意度:包括公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滿意度評價。1.1.37考核指標體系構建方法(1)采用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專家咨詢方法,廣泛征求部門、專家學者、公眾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2)參照國內外政務公開考核評估經驗,借鑒相關領域的評價體系,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形成具有針對性的考核指標體系。第二節(jié)評估方法與流程1.1.38評估方法(1)定量評估:通過對政務公開相關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對考核指標進行量化處理,以數(shù)值形式反映政務公開工作的成效。(2)定性評估:通過專家評審、公眾調查、實地考察等方法,對政務公開工作的質量、效果等進行主觀評價。(3)綜合評估:將定量評估與定性評估相結合,全面評價政務公開工作的成效。1.1.39評估流程(1)準備階段:明確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評估指標、評估方法等,制定評估方案。(2)實施階段:收集政務公開相關數(shù)據(jù),開展實地考察、專家評審、公眾調查等評估活動。(3)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階段: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評估報告。(4)反饋階段: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政務公開責任單位,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5)改進階段:政務公開責任單位根據(jù)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措施,持續(xù)改進政務公開工作。(6)持續(xù)監(jiān)督與評估:對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持續(xù)監(jiān)督和評估,保證政務公開工作不斷取得實效。第八章公眾參與與反饋機制第一節(jié)公眾參與渠道建設1.1.40明確公眾參與目標為提高機構政務公開透明度,本節(jié)旨在建立多元化、便捷化的公眾參與渠道,保證公眾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機構政務信息,積極參與政務公開過程。1.1.41完善公眾參與渠道(1)線上渠道:充分利用網站、公眾號、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fā)布政務信息,提供在線咨詢、意見征集等功能,便于公眾隨時了解政務動態(tài),參與政務公開。(2)線下渠道:定期舉行政務開放日、座談會等活動,邀請公眾代表參觀機構,了解政務運行情況,面對面交流意見和建議。(3)傳統(tǒng)媒體渠道: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發(fā)布政務信息,擴大政務公開的覆蓋范圍。(4)社交媒體渠道: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與公眾互動交流,回應關切,提高政務公開的實效性。1.1.42保障公眾參與權益(1)建立公眾參與清單,明確政務公開事項,保證公眾有權了解、參與和監(jiān)督機構政務活動。(2)完善公眾參與制度,規(guī)范公眾參與流程,保障公眾參與的質量和效果。(3)加強對公眾參與渠道的運維和管理,保證渠道暢通、信息準確、回應及時。第二節(jié)反饋處理與回應1.1.43建立反饋處理機制(1)設立政務公開反饋處理機構,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公眾意見和建議,及時回應公眾關切。(2)建立反饋處理流程,明確反饋處理時限,保證公眾意見和建議得到妥善處理。1.1.44分類處理公眾反饋(1)針對公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機構應認真研究,對合理可行的建議予以采納,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建議給予解釋說明。(2)針對公眾反映的問題,機構應迅速調查核實,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并向公眾反饋處理結果。(3)針對公眾提出的投訴,機構應嚴肅處理,依法依規(guī)追究相關責任,并向公眾反饋處理情況。1.1.45回應公眾關切(1)機構應主動回應公眾關切,通過政務公開渠道發(fā)布權威信息,澄清誤解,引導輿論。(2)機構應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應對機制,及時回應網絡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引導公眾理性看待政務問題。(3)機構應加強與公眾的互動交流,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積極回應公眾關切,提高政務公開的滿意度。第九章:政務公開風險防控與應對第一節(jié)風險識別與評估1.1.46風險識別(1)信息泄露風險政務公開過程中,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和數(shù)據(jù),若信息保護措施不當,可能導致信息泄露,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權益。(2)公開內容不準確風險政務公開內容若不準確、不完整,可能導致公眾誤解、質疑甚至引發(fā)社會輿論風波。(3)公開方式不當風險政務公開方式不當,如發(fā)布渠道不廣泛、解讀不充分,可能導致公眾對政務公開的滿意度降低。(4)公眾參與度不足風險政務公開若缺乏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可能導致政策執(zhí)行效果不佳,甚至引發(fā)社會矛盾。1.1.47風險評估(1)風險等級劃分根據(jù)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將政務公開風險劃分為四個等級:輕微、一般、較大和重大。(2)風險評估方法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政務公開風險進行評估。定性評估主要包括專家咨詢、實地調研等;定量評估主要包括統(tǒng)計分析、模型構建等。(3)風險評估流程(1)收集政務公開相關信息,包括政策文件、公開內容、公開方式等。(2)分析政務公開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點。(3)根據(jù)風險等級劃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