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布線系統(tǒng)1施工準備技術準備施工前應完成智能化圖紙深化設計,并進行圖紙會審;施工前應編制分項工程施工方案,并報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施工前應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施工方法及質量標準;施工前應配合機電施工單位完成管線綜合排布工作。主要材料工作區(qū)面板、六類四對非屏蔽雙絞線、六類非屏蔽模塊、六類非屏蔽24位配線架、六類非屏蔽跳線、光纖配線架、室內單模光纖、光纖跳線、光纖尾纖、大對數(shù)銅纜、110配線架等。主要機具施工機具:電焊機、切割機、電錘、電鉆、彎管器、剝線鉗、打線鉗、光纖熔接機、對講機、專用工具等。測試機具:FLUKE、網絡線纜測試儀、數(shù)字萬用表、示波器、低頻信號發(fā)生器、光時域反射計、光波網絡分析儀等。作業(yè)條件在建筑工程和室內裝修施工的同時或稍后的適當時間安排施工,應避免彼此脫節(jié),必要時可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情況合理調整施工計劃,以求密切配合,協(xié)作施工,有利保證工程質量。調查現(xiàn)場,復核設計的纜線敷設路由和設備安裝位置應正確。事先預留的暗管、洞孔的數(shù)量、位置、規(guī)格尺寸應符合設計中的規(guī)定要求并組織相關方進行正式工序交接。有漏缺、不妥之處應形成書面記錄交有關方面確認,施工整改后再交接。配線間和進線間等專用房間,必須具備如下條件:土建工程必須全部完工,墻壁和地面均平整,室內通風、干燥、光潔,門窗齊全,門鎖性能良好,鑰匙齊全,以保證房間安全可靠。房間內按設計要求預先設置的暗敷管路和洞孔位置、數(shù)量和尺寸均正確無誤,滿足安裝施工需要。配線間內應設置可靠的220V,50Hz的施工電源,并有良好的接地裝置,以便施工和維修使用。房間的面積大小、環(huán)境溫濕度條件、防塵和防火措施等都符合工藝設計提出的要求和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配管、橋架施工前相應施工區(qū)域的主干風管、消防管等應施工完成。2材料質量控制根據(jù)設計要求和現(xiàn)場勘察記錄,編制線纜使用計劃,包括各種規(guī)格、型號的信號線、電源線等。選用的國內外產品均應以我國發(fā)布的標準為準則,進行檢測和鑒定,未經國家或有關部門的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機構鑒定合格的設備和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清點、檢驗和抽樣測試的主要器材應做好記錄,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纜線和器材,應單獨存放,不應混淆,以備核查與處理,并不允許在工程中使用。纜線的檢驗要求。工程中使用的對絞電纜和光纜的型號、規(guī)格及數(shù)量應符合設計中的規(guī)定和合同要求。根據(jù)材料運單對照檢查對絞電纜和光纜的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內容應齊全,字跡應清晰。外包裝應注明電纜或光纜的型號、規(guī)格、線徑或芯數(shù)、端別、盤號和盤長等情況,并要與出廠產品質量合格證一致。電纜和光纜的外包裝應無外部破損,對纜身應檢查外護套是否完整無損,有無壓扁或裂紋等現(xiàn)象,如發(fā)現(xiàn)有上述現(xiàn)象,應做記錄,以便抽樣測試。電纜和光纜均應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還應附有本批量電纜電氣性能檢驗報告和測試記錄,供查閱檢查。對于電纜的電氣性能測試,應從本批量電纜的任意3盤中截出100m的長度進行抽樣測試,測試結果應符合工程驗收基本連接要求。使用6類以上電纜測試儀,對電纜的衰減和近端串擾等的技術性能進行測試。對于電纜或光纜有端別要求時,應剝開纜頭,分清A,B端別,并在電纜或光纜的兩端外部標記出端別和序號,以便敷設時予以識別。根據(jù)光纜出廠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和測試記錄,審核光纖的幾何、光學和傳輸特性及機械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光纜開盤后,同時檢查光纜外表有無損傷,光纜端頭封裝是否良好。檢測光纖衰減和光纖長度。具體測試要求如下:衰減測試。一般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測試。如測試結果超出標準,出現(xiàn)異?;蚺c出廠測試數(shù)值相差很大時,應查找分析原因,可用光功率計測試,并加以比較,以便斷定是測試誤差還是光纖本身衰減過大。光纖測試時,應兩個方向分別測試,性能參數(shù)較差方向的數(shù)據(jù)為準。長度測試。要求對每根光纖進行測試對比,測試結果應一致。如在同一盤光纜中,發(fā)現(xiàn)光纖的長度差異較大等現(xiàn)象,應從另一端進行復測或作通光檢查,以判定是否有斷纖現(xiàn)象。如有斷纖,應進行處理,待檢查合格后,才允許使用。光纜檢查測試完畢后,光纜端頭應密封固定,恢復外包裝以便保護。光纖跳線檢驗應符合如下要求:光纖跳線外面應有經過防火處理的光纖保護外皮,以增強其保護性能,跳線的兩端的活動連接器(活接頭用)的端面應裝配有合適的保護蓋帽。每根光纖跳線應標有該光纖的類型等明顯標記,以便選用。型材、管材和鐵件的檢驗要求。各種型材的材質、規(guī)格、型號均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要求表面應光滑、平整,不得變形(如顯著扭曲)、無斷裂、破損現(xiàn)象。線管要檢驗其管身是否光滑、均勻、無傷痕和變形,管內壁光滑、孔徑和壁厚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各種鐵件的材質和規(guī)格均應符合標準中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滿足安裝施工要求,不得有歪斜、扭曲、斷裂、飛刺和破損等缺陷。鐵件的表面處理和鍍鋅層應均勻完整、光潔,牢固地附著在鐵件表面,不應有氣泡、脫落、砂眼、裂紋、針孔和銹蝕斑痕,其安裝部位與其它接合處也不應有鋅渣或鋅瘤殘存,以免影響安裝施工質量。接插件的檢驗要求。配線模塊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部件應完整,檢查塑料材質是否滿足設計要求。保安單元過壓、過流保護各項指標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光纖插座的連接器使用型式和數(shù)量、位置應與設計相符。電纜插座面板和光纖插座面板應有明顯標志(如顏色、圖形和文字符號),光纖標明發(fā)射(Tx)和接收(Rx),以示區(qū)別而便于安裝使用。連接件的性能參數(shù)應與6類布線系統(tǒng)相匹配。機柜、機架、配線架檢驗要求。光、電纜交接設備的編排及標志名稱應與設計相符,標志名稱應統(tǒng)一,其位置應正確、清晰。發(fā)現(xiàn)有缺省,數(shù)量不符者,應作好記錄。箱體(柜架)外殼表面應平整、不變形、無裂損、發(fā)翹、發(fā)潮、銹蝕現(xiàn)象。箱體(柜架)表面涂層應完整無損,無掛流、裂紋、起泡、脫落和劃傷等缺陷,箱門開啟、關閉或外罩裝卸靈活。整體應密封防塵和防潮。箱內的接續(xù)模塊或接線端子及零部件(配件)應裝配齊全。配線接續(xù)設備的各項電氣性能指標,包括機架外殼接地裝置等,均應符合國家標準。儀表和工具的檢驗要求。綜合布線系統(tǒng)的測試儀表應能測試六類對絞電纜的各種電氣性能。施工工具如電纜或光纜的接續(xù)工具:剝線器、光纜切斷器、光纖磨光機、光纖熔接機、各種手動剪等必須檢驗合格,切實有效,方能在工程中使用。3施工工藝工藝流程橋架安裝→配管施工→線纜敷設→設備安裝→線纜端接→線纜測試橋架的施工工藝確定弱電橋架的位置依照設計圖紙,結合相關專業(yè)放線定位弱電橋架位置。橋架支撐件安裝:自制支架與吊架所用鍍鋅角鋼規(guī)格為40×40×4mm,自制吊支架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處理。支架與吊架在安裝時應掛線或彈線找直,用水平尺找平,以保證安裝后橫平豎直。弱電橋架的安裝弧形區(qū)間弱電橋架吊頂內安裝弱電橋架沿墻敷設橋架水平敷設時,固定跨距為1.5~3m,垂直敷設時,固定點間距為1.5m。橋架彎曲半徑小于300mm時,應在距彎曲段與直線段接合處300~600mm的直線段側設一個支撐,當彎曲半徑大于300mm時,還應在彎曲段中部增設一個支吊架。在進出箱、柜和變形縫及水平三通的三端500mm內設置吊架。直線段鋼制電纜橋架超過30m,應有伸縮節(jié),其連接宜采用伸縮連接板。電纜橋架跨越建筑物伸縮縫處,應設置伸縮縫或伸縮板。橋架伸縮連接板安裝橋架如果敷設在腐蝕性氣體管道和熱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蝕性液體管道下方,應采取防腐隔熱措施。電纜在橋架內的填充率,電力電纜不應大于40%,控制電纜不應大于50%。電纜或導線在橋架內不應有接頭,接頭應設置在接線箱內。橋架經過建筑物的變形縫(伸縮縫、沉降縫)時,橋架本身應斷開,槽內用內連接板搭接,一端不需固定。橋架內的線纜敷設完畢后,及時在穿過防火墻及防火樓板時按設計要求采取防火隔離措施。施工方法有:施工前將要封堵部位清理干凈。鋼絲網刷防火涂料。防火枕按順序依次擺放整齊,防火枕與電纜之間空隙不大于1厘米平方。防火枕擺放厚度不小于24厘米。在封堵線纜孔洞時,封堵應嚴密可靠,不無明顯的列縫和可見的孔隙,孔洞較大時上下加防火板,填充防火包,外用防火膠泥密封。橋架過墻防火封堵施工注意事項:當橋架與風管交叉時,橋架宜從風管的下方通過,距離符合設計要求;工程中電纜橋架、電話線槽、弱電線槽及電腦線槽多處并列敷設,施工中應嚴格按設計要求的順序及間距排列;建議施工中統(tǒng)一安裝支吊架。橋架的接地保護所有金屬橋架、線槽及支架全長不少于兩處與接地干線連接。暗配管敷設與土建等其它專業(yè)進行圖紙會簽,確認它們的走向、路由、位置、管徑和線槽規(guī)格。從整體和系統(tǒng)來統(tǒng)盤考慮,做到互相銜接,配合協(xié)調,不應產生脫節(jié)和矛盾等現(xiàn)象。暗敷管路遇下列情況之一時,中間應增設接線盒或拉線盒。管長度每超過30m(無彎曲);管長度每超過20m(有1個彎曲);管長度每超過15m(有2個彎曲);管長度每超過8m(有3個彎曲)。管彎曲時彎成角度不應小于90°,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保護管外徑的10倍。暗敷管路管徑大小除考慮管路長度,彎曲角度,彎曲次數(shù)外,還需考慮穿放電纜的管徑利用率。水平管路施工要求。地面敷設的電線管應盡量避免與其它管線的交叉,管徑不宜超過32mm。將管材砌埋在墻壁內,應與建筑的墻壁同步施工,不得先后脫節(jié);在墻壁內必須可靠固定,相隔一定距離(小于1m)用木塞和木螺釘?shù)劝压苈饭潭ㄔ趬ι?;在管路的外面應采用水泥砂漿或灰漿抹面層保護。砌體墻配管暗敷管路在設備或技術夾層中應注意盡量遠離對信息網絡不利的環(huán)境。明配管敷設彎管、支架、吊架預制加工:明配管彎曲半徑一般不小于管外徑的6倍;當兩個接線盒之間只有一個彎曲時,其彎曲半徑不宜小于管外徑的4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定型彎管。緊定式鋼管彎頭、接頭測定箱、盒及固定點位置:根據(jù)設計首先測出箱、盒與出線口等的準確位置;根據(jù)測定的箱、盒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彈出線來,按照安裝標準規(guī)定的固定點間距的尺寸要求,計算確定支架、吊架的具體位置。固定點的距離應均勻,管卡與終端、轉彎中點、電氣器具或接線盒邊緣的距離為150~300mm。固定方法:脹管法、預埋鐵件焊接法、抱箍法。箱、盒固定:采用定型箱、盒,需在箱、盒下側100~150mm處加穩(wěn)固支架,將管固定在支架上。箱、盒安裝應牢固平整,開孔整齊,并與管徑相吻合,不得開長孔。鐵制箱、盒嚴禁電氣焊開孔。管路敷設配管整齊有序管路兩個接線點之間的距離在下列長度范圍內,應加裝接線盒。接線盒的位置應便于穿線和檢修:管路無彎時,不超過30m;管路有一個轉彎時,不超過20m;管路有兩個轉彎時,不超過15m;管路有三個轉彎時,不超過8m。JDG管管路,經過建筑物的沉降縫或伸縮縫處,應裝設補償裝置。JDG管管路水平或垂直安裝的允許偏差為15%,全長偏差不應大于管內徑的1/2。JDG管管路彎曲敷設時,彎曲管材弧度應均勻。管材彎扁程度不應大于管外徑的10%。JDG管管路垂直敷設時,管內絕緣電線截面應不大于50mm2,長度每超過30米,應增設固定導線用的拉線盒。JDG管管路與其他管路間最小距離不小于50mm。管路連接:JDG管管路連接的緊定螺釘,應采用專用工具操作。不應敲打、切斷、折斷螺帽。嚴禁熔焊連接。JDG管管路連接處,兩側連接的管口應平整、光滑、無毛刺、無變形。管材插入連接套管接觸應緊密,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直管連接時,兩管口分別插入管接頭中間,緊貼凹槽處兩端,用緊定螺釘定位,用專用工具旋緊至螺釘帽脫落,不準使用手鉗旋緊固定,緊定螺釘處于可視部位,以便于檢查。彎管連接時,彎曲管兩管口分別插入管接頭中間,緊貼凹槽處,用緊定螺釘定位后,進行旋緊至螺釘帽脫落。JDG管管路,當管徑為Φ32mm及以上時連接套管緊定螺釘不少于2個。JDG管管路與盒(箱)連接時,應一孔一管,管徑與盒(箱)敲落孔應吻合。管與盒(箱)連接處,應采用爪型螺紋帽和螺紋管接頭鎖緊。根及以上管路與盒(箱)連接時,排列應整齊、間距均勻應不小于20~30mm。JDG管管路進入落地式箱(柜)時,排列應整齊,管口高出配電箱(柜)基礎面宜為50~80mm。eq\o\ac(○,11)采用直管接頭連接,其長度應為管外徑的2.0~3.0倍,管的接口應在直管接頭內中心即1/2處。根據(jù)配管線路的要求采用90°直角彎管接頭時,管的接口應插入直角彎管的承插口處,并應到位,再使用壓接器壓接,其扣壓點應不少于兩點。壓接后,在聯(lián)接口處涂抹鉛油,使其整個線路形成完整的統(tǒng)一接地體。eq\o\ac(○,12)JDG管及其金屬附件組成的電線管路,當管與管、管與盒(箱)按規(guī)定正確連接時,連接處可不設置跨接接地線。管路外殼應有可靠接地。eq\o\ac(○,13)JDG管管路與接地線不應熔焊連接。eq\o\ac(○,14)JDG管管路不應作為電氣設備接地線。eq\o\ac(○,15)管出線口與設備接線端子之間,應采用金屬軟管連接,金屬軟管長度不宜超過2m。金屬軟管與橋架連接管路固定:①磚墻或砌體墻剔槽敷設的管路每隔不大1000mm距離,用細鋼絲、鐵釘固定。②吊頂內及護墻板內管路,每隔不大于1000mm的距離,采用專用卡子固定。在與接線箱、盒連接處,固定點距離不應大于300mm。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tǒng)電纜敷設。電纜敷設前檢查①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纜線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起訖段落以及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圖紙和文件的要求。②將需要布放的纜線兩端貼有標簽,標簽內容有纜線的用途和名稱(可用代號代替)、型號、規(guī)格、長度、起始端和終端地點等,標簽字跡應清晰、端正。電纜敷設①布放纜線的牽引力不宜過大,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線纜牽引示意圖②布放線纜,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線纜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在垂直線槽內纜線應每隔1.5m將纜線固定綁扎在線槽內的支架上。③纜線不應產生扭絞或打圈等現(xiàn)象,也不應有可能受到外界擠壓或遭受損傷而產生障礙的隱患。④在敞開式線槽或橋架內敷設電纜,水平敷設時,應在電纜的首端、尾端、轉彎及每間隔3~5m處進行固定;垂直敷設時,應在電纜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進行固定。橋架內線纜敷設⑤在封閉式的線槽內敷設電纜,纜線均應平齊順直,排列有序,互相不重迭、不交叉,纜線在線槽內不應溢出,影響線槽蓋蓋合。在纜線進出線槽的部位或轉彎處應綁扎固定。豎向橋架內線纜敷設⑥在橋架或線槽內纜線綁扎固定應根據(jù)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shù)分束綁扎。綁扎的間距不宜大于1.5m,且應均勻一致,綁扎松緊適度。⑦吊頂內布置纜線,應分束綁扎,其選用要求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⑧主干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倍。豎向橋架內線纜敷設纜線分隔要求及與其它管線的間距。各種系統(tǒng)的信號線、控制線及電源線等,在敷設時,按系統(tǒng)分層布放,金屬橋架應有可靠的接地裝置。各個系統(tǒng)纜線間的最小間距及接地裝置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以免互相干擾。水平布線子系統(tǒng)電纜敷設。布放電纜應有冗余,弱電間或配線間的對絞電纜預留長度為3~6m,工作區(qū)為0.3~0.6m。如有需要可適當增加長度或按設計規(guī)定預留長度。非屏蔽的4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在施工過程中應至少為8倍;屏蔽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10倍。纜線敷設時,要求牽引拉力適宜,牽引的節(jié)奏緩和。4對對絞電纜時的牽引拉力不應超過100N。布放主干電纜和雙護套纜線時,直線管道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道應為40%~50%。布放4對對絞電纜時,暗管管徑的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任何段落暗敷管路內一般布放的纜線不宜超過3根。水平布線系統(tǒng)中纜線支撐必須按照有關規(guī)定和設計要求執(zhí)行?;顒拥匕逑路笤O纜線,要求活動地板內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150mm,如活動地板內作為通風系統(tǒng)的風道使用時,其凈空高度不應小于300mm。光纜敷設一般規(guī)定①光纖熔接機等貴重儀器和設備,應有專人負責使用、搬運和保管。②光纜彎曲時不能超過最小曲率半徑。施工時一般不應小于光纜外徑的20倍。③光纜敷設時應控制光纜的敷設張力,避免使光纖受到過度的外力(彎曲、側壓、牽拉、沖擊等)。要求布放光纜的牽引力應不超過光纜允許張力的80%,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構件上,光纖不應直接承受拉力。最大安裝張力及最小安裝半徑如下表所示。光纜的最大安裝張力及最小安裝半徑光纖根數(shù)張力/kg半徑/cm4455.086567.601267.57.62④應避免光纜受到外界的沖擊力和重物碾壓,不得使光纜變形或光纖受損,應對光纜護套進行檢查,必要時要對光纜的密封性能和光纖衰減特性等進行測試,如不符合要求,光纜不應在工程中使用。⑤光纜如采用機械牽引時,牽引力應用拉力計監(jiān)視,不得大于規(guī)定值。光纜盤轉動速度應與光纜布放速度同步,牽引的最大速度為15m/min,并保持恒定。光纜不應出現(xiàn)背扣扭轉和小圈。⑥光纜敷設應單獨占用管道管孔。即使合用管道,也應在管孔中穿放塑料子管,其內徑應為光纜外徑的1.5倍。與其它弱電系統(tǒng)的纜線平行敷設時,應有一定間距分開敷設,并固定綁扎。⑦光纜及其接續(xù)應有識別標志。標志內容有編號、光纜型號和規(guī)格等。⑧嚴寒地區(qū)應按設計要求采取防凍措施,以防光纜受凍損傷。綜合布線系統(tǒng)接地及防護要求采用聯(lián)合接地體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lΩ,單獨設置接地體時,不應大于4Ω。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電纜屏蔽層連至每層的配線柜上。金屬線槽或鋼管應保持電氣連接連續(xù),并在兩端應有良好的接地。干線電纜應避免安排在外墻,特別是墻角。因這些地方,雷電的電流最大。其它接地要求:有源設備外殼,電纜屏蔽層及連通接地線均應接地,宜采用聯(lián)合接地,與避雷帶與均壓網聯(lián)通。利用綜合布線系統(tǒng)組成的網絡,應防止由射頻產生的電磁污染。信息插座模塊安裝安裝在活動地板或地面上,應固定在接線盒內,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線盒蓋可開啟,并應具有防水、防塵、抗壓功能。接線盒面應與地面齊平。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多用戶信息插座或集合點配線模塊,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底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現(xiàn)場條件而定,宜采用預置擴張螺釘固定等方式。固定螺絲需擰緊,不應產生松動現(xiàn)象。各種插座面板應有標識,以顏色、圖形、文字表示所接終端設備類型。配線架(機柜)安裝各部件應完整,安裝就位,標志齊全;安裝螺絲必須擰緊,面板應保持在一個平面上。機柜、機架安裝完畢后,垂直偏差度應不大于3mm。機柜、機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機柜、機架上的各種零件不得脫落或碰壞,漆面如有脫落應予以補漆,各種標志應完整、清晰。機柜、機架的安裝應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時,應按施工圖的抗震設計進行加固。光纜接續(xù)(連接)和纜線終接。光纜熔接示意圖光纜的接續(xù)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①在光纖接續(xù)中應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的要求,以確保光纖接續(xù)質量。②使用光纖熔接機時必須嚴格遵守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書及要求,每次熔接作業(yè)前,應將光纖熔接機的有關部位清潔干凈。光纖熔接前,必須將光纖端面按要求切割,務必合格,才能將光纖進行熔接。在光纖接續(xù)時,應按兩端光纖的排列順序,一一對應接續(xù),不得接錯。③在光纖接續(xù)的全過程中,應使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監(jiān)測,務必使光纖接續(xù)損耗符合下表要求。必要時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應測量接續(xù)損耗。光纖損耗光纖連接損耗(dB)連接類別單模平均值最大值熔接0.150.3④熔接完成并測試合格后的光纖接續(xù)部位,應立即做增強保護措施(熱可縮管法、套管法和V型槽法)。⑤光纖護套、涂層的去除,光纖端面切割制備,光纖熔接,熱可縮管的加強保護等施工作業(yè)應連續(xù)完成,不得任意中斷。⑥光纖全部連接完成后,應按下列要求將光纖接頭固定和光纖余長收容盤放。光纖接續(xù)應按順序排列整齊,布置合理,并應將光纖接頭固定,光纖接頭部位應平直安排不應受力。根據(jù)光纜接頭套管(盒)的不同結構,按工藝要求將接續(xù)后的光纖余長收容盤放,光纖的盤繞方向應一致,松緊適度。余長光纖盤繞彎曲時的曲率半徑不應小于40mm,應大于廠家規(guī)定的要求。光纖收容余長的長度不應小于1.2m。光纖盤留后,按順序收容,不應有扭絞受壓現(xiàn)象。應用海綿等緩沖材料壓住光纖形成保護層,并移放入接頭套管中。光纖接續(xù)的兩側余長應貼上光纖芯的標記,以便今后檢測時備查。纜線的終接應包括纜線的終端和連接,而纜線的終端和連接有兩種,一種是配線接續(xù)設備,另一種是通信出端和其它附件。配線接續(xù)設備包括配線架(建筑群配線架(CD),建筑物配線架(BD),樓層配線架(FD)等)、配線柜(交接箱等)。連接硬件包括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和其它附件(如插頭或連接塊),其核心部件都是模塊化插座和內部連接件。主要有RJ45的信息插座和RJ45插頭。纜線的終端和連接的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和施工的有關技術標準以及生產廠家的要求執(zhí)行。綜合布線系統(tǒng)室內纜線中間不應有接頭,必須通過配線接續(xù)設備或連接硬件進行終端和連接。施工安裝質量應符合產品安裝手冊及其技術特性要求。纜線的終端和連接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連接區(qū)域(也稱連接場)順序進行,電纜兩端的色標和數(shù)字(或代號、符號)應與連接端含義一致,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嚴防發(fā)生顛倒或錯接等現(xiàn)象。在配線接續(xù)設備或連接硬件進行纜線終端連接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施工操作規(guī)程,要求纜線必須捆扎妥善,松緊適宜,布置有序,并固定在設備中的走線架或線槽內,不應混亂無章,纜線的曲率半徑符合規(guī)定。如采用卡接方式,必須牢固可靠,接觸良好,不應有松動等現(xiàn)象。按照纜線終端順序,剝除每條纜線的外護套,必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①剝除纜線外護套必須采用專用工具施工操作,不得采用一般刀剪,以免操作不當損傷纜線的絕緣層,影響纜線的電氣特性而使傳輸質量下降。②應按規(guī)定剝除纜線的外護套長度,為了保持每對對絞線的扭絞狀態(tài)不致變化,剝除外護套的長度不宜過長,根據(jù)纜線類別的不同有所區(qū)別,要求六類線的非扭絞長度不應大于30mm。剝除纜線外護套的長度也不宜過短,應有足夠的非扭絞長度,以便終端連接;同時,在線纜端接點,應使電纜中的每個線對的絞距盡可能靠近IDC,六類線對絞距由電纜制造商計算,改變電纜絞距將給電纜性能帶來不利影響。③當纜線剝除外護套后,要立即對非扭絞的導線進行整理,成對分組捆扎,以防線對分散錯亂,盡量保持線對與未除去外護套前的狀態(tài)一致,保證纜線的電氣特性不變。進行纜線終端連接時,必須按照規(guī)定要求施工操作。在采用卡接方法時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①必須采用專用卡接工具進行卡接,卡接用力要適宜,不宜過猛,以免造成接續(xù)模塊受損。②應按照纜線的色標進行終端,不得混亂而產生線對顛倒或錯接。如有錯接,應用專用工具將導線從接線縫中拉出,再按正確的順序重新卡接。拆除過程中拉力要適當,以免損傷導線而形成斷線。③卡接導線后,應立即清除多余線頭,不得在接續(xù)模塊中留存,并要檢查導線有無變形及放置準確與否。④在纜線終端連接后,必須對配線接續(xù)設備等進行全程測試,以便準確判定工程的施工質量,如有故障,應正確迅速地排除,隨工檢查再測試并作好記錄,以保證綜合布線系統(tǒng)正常運行。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和其它附件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①對插座的內部連接件檢查,保證電氣連接完整無缺。②對RJ45系列的連接硬件按色標線對組成及排列順序進行端接。端結時,每對對絞線應保持扭絞狀態(tài),扭絞松開長度對于六類線不應大于13mm。RJ45端接示意圖③對絞線對稱電纜與RJ45信息插座采取卡接接續(xù)方式時,應按先近后遠,先下后上的接續(xù)順序進行卡接。如與接線模塊卡接時,應按設計規(guī)定或生產廠家要求進行施工操作。④采用屏蔽電纜時,應將電纜屏蔽層與連接硬件終端處的屏蔽罩有可靠接觸。一般纜線屏蔽層與連接硬件的屏蔽罩形成360°圓周的接觸,它們之間的接觸長度不宜小于10mm。跳線端接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①各類跳線(包括電纜)和接插硬件間必須接觸良好,連接正確,標志清楚齊全。跳線(電纜)選用的類型和品種均應符合系統(tǒng)設計要求。②各類跳線(電纜)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對絞電纜的長度不應超過5m,光纜跳線不應超過10m。系統(tǒng)測試①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電氣測試按如下進行:永久鏈路連接信道連接②測試內容:插入損耗(IL)、近端串音、衰減串音比(ACR)、等電平遠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NEXT)、衰減串音比功率和(PSACR)、等電平遠端串音功率和(PSELEFXT)、回波損耗(RL)、時延、時延偏差等,具體要求詳見《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311-2016。③所有記錄的結果應有記錄,并納入文檔管理。光纖鏈路測試按如下進行:測試前應對所有的光連接進行清洗,并將測試接收器校準至零位。測試包括以下內容:對整個光纖鏈路(包括光纖和連接器)的衰減進行測試;進行光纖鏈路的反射測量以確定鏈路長度及故障點位置。測試按光纖測試圖進行連接在兩端對光纖逐根進行測試在一端對2根光纖進行環(huán)回測試④光纖鏈路系統(tǒng)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⑤所有測試結果應有記錄,并納入文檔管理。光纖測試圖⑥光纜布線鏈路在規(guī)定的傳輸窗口測量出的最大光衰減(介入損耗)應不超過表的規(guī)定,該指標已包括鏈路接頭與連接插座的衰減在內。光纜布線鏈路最大光衰減布線鏈路長度(m)衰減(dB)單模光纜1310nm1550nm水平1002.22.2建筑物主干5002.72.7建筑群主干15003.63.6⑦光纜布線鏈路的任一接口測出的光回波損耗應大于表給出的值。光纜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專業(yè)中的科研探索與應用前景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衛(wèi)生資格考試一站式復習全攻略試題及答案
- 就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的生物倫理問題展開討論及試題答案
- 行政法中的法規(guī)適用問題試題及答案
- 護士執(zhí)業(yè)考試重點試題及答案復習
- 眾多考生的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常見行政法學錯誤及試題及答案反饋
- 行政法學考試知識框架與試題答案
- 深度分析執(zhí)業(yè)醫(yī)師試題及答案
- 外科臨床操作試題及答案
- DB21T 3532-2021 植保無人機釋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術規(guī)程
- 碳酸乙酯(碳酸二乙酯)的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表
- 模具保養(yǎng)記錄表
-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集體備課)教材分析說課稿課件
- SAP零售行業(yè)解決方案
- 四川大學年《系統(tǒng)解剖學》期末試題及答案
- 博德之門BG+TOSC細節(jié)攻略
- 西南交通大學《行車組織》區(qū)段站工作組織課程設計(附大圖)
- 正畸沙龍專用宣教PPT-口腔正畸正當時
- 阿帕套裝汽車改燈燈光升級ppt課件
- 年產12.5萬噸鹽酸工程二段吸收工序工藝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