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難點01 科學探究-2023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_第1頁
重難點01 科學探究-2023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_第2頁
重難點01 科學探究-2023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_第3頁
重難點01 科學探究-2023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_第4頁
重難點01 科學探究-2023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難點01科學探究

知識梳理

一、顯微鏡的使用

1.顯微鏡中起放大作用的構件有目鏡、物鏡、其放大倍數可以用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來表示;

在觀察同一洋蔥表皮細胞時我們會發(fā)現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視野中看到的細胞的數量越多(選填“多”或

“少”),視野越亮(選填“亮”或“暗”);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的數量越少(選填“多”或“少”),視野越

暗(選填“亮”或“暗”)。

2.顯微鏡中能夠調節(jié)視野明暗的構件有反光鏡、遮光器(或光圈)。對光時要使視野變亮可以使凹面鏡和

大光圈。要使視野變暗則可以使用平面鏡和小光圈。

3.有時顯微鏡的視野中會看到污點,我們看到的污點只可能在目鏡、物鏡、載玻片三個地方,因此判斷時只

需要移動其中的兩個,如果污點都不動,就在第三個上,如果移動載玻片時污點就跟著動,則證明污點就

在載玻片上。

4.由于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時,則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

與物像所在的位置應該相同(選填“相同”或“相反”)。

二、臨時裝片的制作

1.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擦、滴(清水)、撕、展、蓋、染、吸這

幾個步驟完成的是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抖音片的制.作,而擦、滴(0.9%生理鹽水)、刮、涂、蓋、染、

吸這幾個步驟完成的是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

2.用鑷子夾起蓋玻片,將蓋玻片的一端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是正確的蓋蓋玻片的方法,我們這樣操

作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3、染色時要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潤整個標本。

三、科學探究的方法

1.科學探究常用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文獻法和分類法等。

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

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fā)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fā)現或驗證科學結

論,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維用結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動方向,這種

研究方法就是實驗法。

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座談、問卷、測驗和查閱書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

研究對象的材料。

文獻法也稱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

第1頁共11頁

研究目的方法。

分類法: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屬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

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

2.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3.實驗法探究中一定要設置對照實驗,對照實驗中要求控制單一變量、實驗材料要達一定數量,實驗次數要

盡可能多一些,其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誤差)

命題趨勢

能夠掌握常用的探究方法,能夠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能將實驗

設計的方法和技能綜合運用;結合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考核。常以選擇題、綜合題、實驗探究題進行考核。

【例題分析】

【例題1】(2022·青島)下圖是小明同物課上使用的顯微鏡,及觀察到的不同視野。下列實驗操作不規(guī)

范的是()

A.轉動圖一中的⑤使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物鏡

B.將圖二中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該抖音向右方.移動玻片

C.從圖三到圖四,可以轉動圖一中的①更換物鏡來實現

D.觀察圖四所示物像時,可調節(jié)圖一中的③使視野變亮

【答案】B

【解析】A.轉動圖一中⑤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過程中,眼睛應從側面注視物鏡,也避免壓壞玻

片標本,A不符合題意。

B.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將圖二中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應向左方移動玻片,B符合題意。

C.顯微鏡的物鏡越大,放大倍數越大,轉動圖一中的①轉換器,可更換高倍物鏡,將視野由放大倍數

小的圖三變成放大倍數大的圖四,C不符合題意。

D.圖四所示物像放大倍數較高,視野較暗,可調節(jié)圖一中的③反光鏡,使視野變亮,D不符合題意。

【例題2】(2022·蘇州)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時,發(fā)現視野中有一污點(如圖),轉動

轉換器和移動載玻片后污點沒有動,則該污點最可能在()

第2頁共11頁

A.目鏡上B.物鏡上C.載玻片上D.反光鏡上

【答案】A

【解析】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

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移

動就在玻片,不動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所以轉動轉換器和移動載

玻片后污點沒有動,則該污點最可能在目鏡上。

【例題3】(2022·綿陽)北京冬奧會根據運動項目的特征,將各種運動設為7個大項,7個大項又設為15

個分項。這類似于生物研究中的()

A.比較法B.分類法C.調查法D.推測法

【答案】B

【解析】冬奧會根據運動項目的特征,將各種運動設為7個大項,7個大項又設為15個分項。這類似于生

物研究中的分類法,因此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限時檢測

1.(2022·棗莊)生物學的研究工具有助于我們科學有效地探究生命奧秘。下列生物學實驗選用的材料或器

具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抖音.

A.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新冠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

B.用放大鏡觀察已縱向切開的桃花雄蕊的內部結構

C.用碘液檢測綠葉在光下是否制造淀粉

D.用高錳酸鉀溶液檢測果蔬中維生素C的含量

【答案】A

【解析】A.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納米來表示,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因此用放大鏡、光學顯

微鏡不能觀察到病毒,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A符合題意。

B.使用放大鏡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因此,可用放大鏡觀察已縱向切開的桃花雄蕊的內

部結構,B不符合題意。

C.淀粉遇到碘變藍色,我們經常用碘液來鑒定是否有淀粉存在,C不符合題意。

D.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檢測果蔬中維生素C的含量,D不符合題意。

2.(2022·益陽)中小學生“五項管理”包括手機、睡眠,讀物、作業(yè)、體質管理等五項。某學校要了解本校

學生“五項管理”的落實情況,應選用()

A.調查法B.測量法C.實驗法D.觀察法

第3頁共11頁

【答案】A

【解析】A.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huán)境和外部形態(tài)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

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故某學校要了解本校學生“五項管理”的落實情況,應選用調查法,

符合題意。

B.測量法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不符合題意。

C.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fā)現或驗證科學結

論,不符合題意。

D.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

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fā)現和驗證科學結論,不符合題意。

3.(2022·阜新)如果學生沉迷于網絡,不但會影響學業(yè),而且更容易患上近視。要了解某市中學生的近視

情況,我們應選用()

A.觀察法B.測量法C.比較法D.調查法

【答案】D

【解析】A.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

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fā)現和驗證科學結論,不符合題意。

B.測量法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如用排水法測量果實的

體積,不符合題意。

C.在生物學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

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如科學家采用比抖音較法從.對大量化石的研究中推斷出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不

符合題意。

D.調查法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事物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完成科技活動的方式。要了解

某地青少年的近視率,應采用調查法,符合題意。

4.(2022·葫蘆島)小明發(fā)現螞蟻排成一隊向前爬,問媽媽:“是前面螞蟻留下了信息嗎?”此句話屬于科學

探究步驟中的()

A.提出問題B.作出假設

C.制定計劃D.得出結論

【答案】A

【解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

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

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

過程進行反思。所以題干中,有同學說:“是前面螞蟻留下了信息嗎?”,在科學探究步驟中屬于提出問題。

5.(2022·濰坊)為了解梧桐木虱對梧桐的危害,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走訪了不同街道的園林工作人員,了

第4頁共11頁

解到梧桐木虱是一種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靠吸食梧桐葉片汁液為食。一般使用石硫合劑防治,也可通

過釋放嚙小蜂、七星瓢蟲等天敵進行防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研究過程采用的是調查法

B.梧桐木虱與梧桐之間是捕食關系

C.梧桐木虱的幼蟲與成蟲形態(tài)相似,食性相同

D.通過釋放天敵進行防治更利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

【答案】B

【解析】A.調查法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事物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完成科技活動的方式。

結合題干信息可知,“了解梧桐木虱對梧桐的危害”的研究過程采用的是調查法,A不符合題意。

B.梧桐木虱靠吸食梧桐葉片汁液為食,故兩者應該是寄生關系,B符合題意。

C.結合分析可知,梧桐木虱是一種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故梧桐木虱的幼蟲與成蟲形態(tài)相似,食性相同,

C不符合題意。

D.生物防治生產成本低,與噴施農藥(化學防治)相比,生物防治還具有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污染環(huán)

境,能提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所以,通過釋放天敵進行防治更利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D不符合題意。

6.(2022·濰坊)觀察發(fā)現,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生長的,這可能的原因是植物具有向光性。某同學在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基礎上,想通過如圖所示實驗進行驗證。下列對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抖音.

A.該同學提出的假設為“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

B.實驗前4株植物必須進行遮光處理

C.該實驗的變量是光線照射的強度

D.4株植物除變量外其他生長條件應一致

【答案】D

【解析】A.該同學提出的假設應為“植物具有向光性”或者“植物沒有向光性”,A不符合題意。

B.實驗前4株植物無需進行遮光處理,B不符合題意。

C.該實驗的變量是光線照射的角度,C不符合題意。

D.為了保證單一變量,4株植物除變量外其他生長條件應一致,D符合題意。

7.(2022·長春)某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來到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利用望遠鏡、攝像機、照相機等

工具對鳥類的形態(tài)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觀察法B.抽樣檢測C.推測D.實驗法

【答案】A

第5頁共11頁

【解析】A.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

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fā)現和驗證科學結論??茖W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

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A符合題意。

B.從檢測對象總體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這樣檢測的結果能夠反映總體的情況,這種方法叫做抽樣檢

測法,B不符合題意。

C.推測是根據已知的事物,通過思維活動,對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C不符合題意。

D.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fā)現或驗證科學

結論,D不符合題意。

8.(2022·黑龍江)科學家珍妮·古道爾長期深入坦桑尼亞國家森林公園與大自然中的黑猩猩朝夕相處,經過

數十年的努力,逐步揭開了籠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帷幕。珍妮·古道爾在從事野生黑猩猩行為特征的研究

過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調查法B.測量法C.實驗法D.觀察法

【答案】D

【解析】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等,觀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條件下,實地觀察動物的各

種行為??茖W家珍妮?古多爾在深入坦桑尼亞國家公園長期從事野生黑猩猩行為特征的研究過程中,所采取

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觀察法。

9.(2022·涼山)我國每十年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2021年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人口數為14.43億,

人口普查的方法屬于()

A.分析法B.觀察法C.比較法D.調查法

【答案】D抖音.

【解析】對于精確度要求高的調查,事關重大的調查往往選用普查法。人口普查就屬于調查的一種。

10.(2022·煙臺)定量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往往存在誤差,因此需要設置重復組,取多組實驗結果的平均值。

下列實驗不需要取平均值的是()

A.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B.測量胸圍差

C.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D.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

【答案】C

【解析】實驗時,為了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誤差,常需要設置重復組,求其平均值的實驗多數是一些

具有實驗數據的實驗,例如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測量胸圍差、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探究的是事物的量

的變化,而在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這個實驗中,探究的是塵?!百|”的變化,不需要測定平均值。

11.(2022·新疆)珍妮·古道爾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為對于研究人類行為的起源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她采

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資料分析法B.調查法C.實驗法D.觀察法

【答案】D

【解析】珍妮·古道爾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步驟,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研究野生黑

第6頁共11頁

猩猩的行為的,屬于觀察法。故答案為:D。

12.(2022·陜西)利用顯微鏡(如圖)觀察根尖永久切片時,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觀察時物像不清晰,需大幅度轉動①

B.觀察到根尖不同部位細胞都是一樣的

C.鏡頭污染時,用手直接擦拭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0倍

【答案】D

【解析】觀圖可知: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

A、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再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調出更清晰的物像。觀察時物像

不清晰,需轉動②細準焦螺旋,A不符合題意。

B、根尖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不同部位的細胞是不一樣的,B不符合題意。

、鏡頭污染應該用擦鏡紙擦拭,不符合題意。

CC抖音.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圖中這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10=100(倍),D符合題

意。

13.(2022·樂山)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過程中,視野里的物象不清晰。我們的正確操作是()

A.轉動細準焦螺旋B.轉動轉換器換低倍鏡

C.轉動粗準焦螺旋D.轉動反光鏡換平面鏡

【答案】A

【解析】A.調節(jié)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使鏡筒升降的幅度較小,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的過程中,視野里的物像不清晰,正確操作是轉動細準焦螺旋,A符合題意。B.轉動轉換器換低倍鏡,能

夠減少放大倍數,視野增大,亮度增加,B不符合題意。

C.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升降的幅度較大,C不符合題意。

D.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jié)方法為:小光圈通過的光線少,視野暗,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

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jié)會使視野變暗;大光圈通過的光線多,視野亮,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能提高視野的

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jié),會使視野變亮。所以轉動反光鏡換平面鏡光線變暗,D不符合題意。

14.(2022·江西)圖是顯微鏡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第7頁共11頁

A.③可以調節(jié)視野光線強弱

B.轉動④使鏡簡緩慢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①與②的放大倍數之和

D.若將視野中左邊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將玻片向左移動

【答案】C

【解析】A.③反光鏡能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凹面鏡能夠

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故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A不符合題意。

B.在轉動④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的過程中,雙眼應從側面看著物鏡,以免壓壞玻片標本或損失物鏡鏡頭,

B不符合題意。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所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①目鏡與②物鏡的放大倍

數之積,C符合題意。

D.當物像在視野中央的左側,如將其移動到中央,則物像在視野中需要向右移動,而顯微鏡成倒立的像,

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向左移動裝片,D不符合題意。

15.(2022·陜西)利用顯微鏡(如圖)觀察根尖永久切片時,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抖音.

A.鏡頭污染時,用手直接擦拭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0倍

C.觀察時物像不清晰,需大幅度轉動①

D.觀察到根尖不同部位細胞都是一樣的

【答案】B

【解析】A.顯微鏡的鏡頭污染時,要用專門的擦鏡紙擦拭干凈,A不符合題意。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題目中目鏡是10×,物鏡也是10,所以放大

被說是100倍,B符合題意。

第8頁共11頁

C.觀察時物像不清晰,需小幅度轉動②細準焦螺旋,C不符合題意。

D.根尖的結構分為成熟區(qū)、伸長區(qū)、分生區(qū)、根冠,觀察的細胞形態(tài)是不一樣的,D不符合題意。

16.(2022·新疆)人們對細胞的認識,離不開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首先選用的物鏡是()

A.B.

C.D.

【答案】A

【解析】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用10×物鏡就可以觀察清楚。

17.(2022·泰安)下列關于生物觀察與探究實踐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制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生理鹽水以維持細胞形態(tài)

B.顯微鏡對光時,需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光圈、通光孔、物鏡和目鏡

C.觀察根毛時先用肉眼觀察,找到幼根上的白色“絨毛”,再用放大鏡觀察

D.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實驗中,溫度計下端要浸入水中,不要接觸瓶底

【答案】A

【解析】A、制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時,滴加清水(不是生理鹽水)可以維持細胞形態(tài),A錯誤;

B、在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

抖音.

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光線依次要通過反光鏡、光圈、

通光孔、玻片標本、物鏡、鏡筒、目鏡,才能進入到人的眼睛,B正確;

C、根尖成熟區(qū)的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根毛及根尖外形,對著光線

先用肉眼觀察試管內種子的幼根,找到著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絨毛”,這就是根毛。再通過放大鏡仔細觀察根

毛,C正確;

D、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實驗中,把溫度計穿過瓶塞,插入錐形瓶內,溫度計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

不要接觸錐形瓶的瓶底,才能正確的測量水溫,D正確。

18.(2022·鹽城)下圖中表示具有放大功能的部分是()

第9頁共11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④⑤

【答案】B

【解析】圖中④物鏡、①目鏡具有放大物象的作用,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故B符合題意。

19.(2022·瀘縣)現有取自洋蔥鱗片葉內表皮和人體口腔上皮制作的臨時裝片各一張,小華同學用圖甲所示

顯微鏡對它們進行觀察辨別,觀察到的視野如圖乙,分析同答以下問題:

(1)在觀察臨時裝片的過程中,當視野出現模糊物像后,需調節(jié)圖中的(填圖甲中數字)才能

看到清晰物像。

(2)小華發(fā)現視野a中有一個污點(見圖),移動裝片時發(fā)現行點未移動,為了進一步判斷污點的位置,

他需要調節(jié)的結構是(填圖甲中數字)。

(3)小華根據視野a中的細胞有,而視野b中的細胞無此結構,判斷視野a

中的細胞來自于洋蔥鱗片葉內表皮。

(4)視野b中的細胞參與構成人體的組織。

【答案】(1)②

(2)④或③抖音.

(3)細胞壁(細胞壁和液泡)

(4)上皮

【解析】圖中①為粗準焦螺旋,②為細準焦螺旋,③是目鏡,④是轉換器,⑤為反光鏡。

(1)在觀察臨時裝片的過程中,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找到模糊物像后,可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

(2)使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若視野中有污點,可先移動裝片,若污點未移動,可移動目鏡或轉換器。

(3)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一般也沒有液泡。所以可根據

細胞有無細胞壁、葉綠體或液泡來判斷該細胞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

(4)視野b中的細胞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參與構成構成人體的上皮組織。植物體沒有上皮組織。

20.(2022·金昌)洗潔精是日常生活清潔用品,可用來清洗餐具、瓜果蔬菜等。小李同學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沖洗不干凈,殘留的洗潔精會影響人體健康嗎?于是他進行了洗潔精是否對金魚健康有影響的探究實

驗,并設計了如下方案。請你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小李同學提出的問題是:。

(2)小李同學作出的假設是:。

(3)小李同學設計了如下方案,請你幫他填寫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