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2024高考歷史一輪教師用書第十三單元第34講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2024高考歷史一輪教師用書第十三單元第34講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2024高考歷史一輪教師用書第十三單元第34講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2024高考歷史一輪教師用書第十三單元第34講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2024高考歷史一輪教師用書第十三單元第34講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34講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考綱清單](1)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興起;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及其歷史影響。(2)啟蒙運動:理性時代的到來;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啟蒙運動與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一、宗教改革1.背景(1)經(jīng)濟:歐洲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2)思想:文藝復興的影響下,人們改革教會的愿望日趨劇烈。(3)主要緣由:天主教會與德意志間的沖突加深。(4)導火線: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2.概況(1)序幕:1517年,馬丁·路德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擴展:形成了不受羅馬教皇限制的新教,除路德派外,還有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3.主見(1)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得救。(2)每個基督徒都有干脆閱讀和說明《圣經(jīng)》的權利。(3)簡化宗教儀式,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4.實質(zhì):是一場宗教外衣掩蓋下的資產(chǎn)階級發(fā)動的反對封建統(tǒng)治和羅馬神權統(tǒng)治的政治運動。5.影響(1)打破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2)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fā)展。(3)動搖了羅馬教會的統(tǒng)治。辨析比較“因行稱義”“因信稱義”和信仰得救(1)“因行稱義”的本質(zhì)是為加強羅馬天主教會的確定權威、為封建宗教神學的精神壟斷而服務的。(2)“因信稱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權威,簡化了宗教儀式,解放了人的特性。(3)信仰得救:由加爾文提出,后來發(fā)展為“先定論”,認為成功和失敗、生與死都是由上帝確定好的,與教會無關,人只要虔誠信仰上帝,就能夠得救。二、啟蒙運動1.理性時代的到來(1)背景①經(jīng)濟:歐洲資本主義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②政治:資產(chǎn)階級力氣壯大,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壓迫。③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把人們的思想從封建神學中解放出來;自然科學取得很大進展,挑戰(zhàn)教會的權威。(2)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索,運用自己的智力去相識、推斷和理解事物的實力。(3)性質(zhì):歐洲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4)內(nèi)容①呼喊用理性的陽光驅(qū)散現(xiàn)實的黑暗,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時代。②抨擊天主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同等。靈巧識記啟蒙運動的內(nèi)容2.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與觀點人物代表作觀點伏爾泰《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1)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君主立憲制(2)提倡“天賦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同等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2)法律應當是理性的體現(xiàn)盧梭《社會契約論》(1)提出“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及“人民主權”思想(2)人類不同等的根源是財產(chǎn)的私有康德《純粹理性批判》(1)認為人應當獨立思索,理性推斷(2)人非工具(3)主權屬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歸納總結啟蒙思想家們思想主見的共同點(1)都以理性為武器,反對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2)都主見“天賦人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同等和個人自由,強調(diào)人的價值和尊嚴。(3)都主見實行法治,為將來的資產(chǎn)階級政權設計了藍圖。3.啟蒙運動的歷史影響(1)歐洲①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②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動員。(2)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②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圖解歷史人文主義思想發(fā)展曲線圖1.宗教改革只限于宗教領域,與資本主義發(fā)展無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宗教改革是16世紀爆發(fā)于德意志并快速席卷西歐的社會思想政治運動,實質(zhì)上是早期資產(chǎn)階級的反封建斗爭。其目的是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廉價教會。2.宗教改革反對宗教信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宗教改革反對的是天主教會對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阻礙,對宗教信仰本身并不反對。3.啟蒙運動將矛頭直指天主教神學思想,追求現(xiàn)世華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藝復興的矛頭直指天主教神學思想,追求現(xiàn)世華蜜。啟蒙運動側(cè)重于反對封建專制,追求民主、自由、同等。考點一“與上帝的干脆對話”——宗教改革[獲得材料信息]——教皇地位的衰落信息獲得:(1)中間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傾斜,里面裝著《圣經(jīng)》,旁邊站著信徒,而天平的左端站著的是教皇、紅衣主教等,他們被翹起。(2)《圣經(jīng)》重于教皇,這反映出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權威和地位。[提煉材料觀點]——宗教改革的實質(zhì)、目的和影響材料“宗教改革”這個詞一樣有誤導作用,路德一起先是一個改革家,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革命者,這是他與羅馬教會堅決抗爭導致的結果。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說明為對教會某些腐敗落后現(xiàn)象作出的反應,其中包括:部分牧師包括教皇的放蕩生活、不受教會法律約束的特權和豁免。盡管這些很能激起人們的抗議,但它們僅是清教徒進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要求:從上述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觀點。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宗教改革實質(zhì)上是一場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革命,馬丁·路德是一位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家。示例二:羅馬教會的腐朽生活、特權等是宗教改革反對的目標,也是引發(fā)宗教改革的緣由,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實質(zhì)目的,其實質(zhì)目的是資產(chǎn)階級爭取政治權利和經(jīng)濟利益的革命。示例三:宗教改革勇于挑戰(zhàn)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為人類不斷相識自己的歷史寫下了發(fā)人深省的一頁,新教成為早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資產(chǎn)階級革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運用材料說明問題]——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材料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藝復興的印記,又體現(xiàn)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稱義”“平信徒(一般信徒)皆為教士”……鼓吹俗權至上,主見各國教會應與羅馬切斷聯(lián)系而由各國的政府來管理,則顯明地反映了他對民族自由含義的一種更深刻的理解?!幾择R克垚《世界文明史》要求:依據(jù)材料從人文主義角度說明宗教改革怎樣體現(xiàn)了對文藝復興的深化。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強調(diào)“因信稱義”、俗權至上、民族自由,全面挑戰(zhàn)羅馬教皇的權威,體現(xiàn)了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的宣揚從個人擴大到整個社會層面??键c二理性的輝煌——啟蒙運動[概念解讀]——與啟蒙運動相關的歷史概念1.啟蒙與啟蒙運動“啟蒙”的法文本意是指“光明、照射”(引申為“光明、才智”)。啟蒙運動指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尚處于黑暗之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歷史上的啟蒙運動,指17—18世紀歐洲資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反對專制王權、反對天主教會的思想解放運動。2.理性主義啟蒙運動中理性主義的“理性”,就是人的思索和推斷,它與感性相對應。理性主義作為啟蒙運動的指導思想,它崇尚理性,確定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提倡科學,重視學問,反對愚昧,憧憬自由同等的志向社會,承認人的價值,追求個人的自由和解放。[獲得材料信息]——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材料他們在經(jīng)濟領域中的主要口號是自由放任……國家對自然經(jīng)濟力氣的自由發(fā)揮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爾泰說:“假如在英國僅允許有一種宗教,政府很可能會變得專橫……但是,當有大量的宗教時,大家都能華蜜地生活、和諧相處?!痹谡畏矫?,盧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會契約論》(1762年)一書中說,全部公民在建立一個政府的過程中,把他們的個人意志熔合成一個共同意志,同意接受這共同意志的裁決作為最終的裁決……“行政權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子,而是人民的辦事員;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們掌權和把他們拉下臺;對受托人來說,不存在契約的問題,只有聽從?!薄幾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要求:據(jù)材料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新發(fā)展。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經(jīng)濟領域主見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見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見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認知深化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從批判對象看文藝復興把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啟蒙運動把斗爭矛頭既指向基督教會,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內(nèi)容是封建的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從批判形式看文藝復興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來宣揚資產(chǎn)階級文化;啟蒙運動完全擺脫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索和推斷,只敬畏真實,敬重科學從思想內(nèi)容看啟蒙思想家主見用理性取代專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同等的志向社會,勾畫將來社會藍圖,進一步弘揚人文精神從涉及領域看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科學等精神文明領域的各個方面[運用材料論證問題]——啟蒙思想與儒家思想的聯(lián)系材料17世紀末葉以后,一批開明的思想家起先對《圣經(jīng)》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懷疑,甚至對希臘羅馬古典文明的優(yōu)越性也提出異議。在這個新舊思想交替的時期,恰好傳來了中國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學者加強了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信念和依據(jù)?!系滤锅F承認中國的專制君主比較有節(jié)制,承認傳教士和伏爾泰交口贊揚的皇帝提倡耕織、興修水利、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爾泰對中國政治幾乎完全持推崇看法。他提倡以農(nóng)為本,宣稱只有農(nóng)業(yè)能夠增加財寶、貶低貨幣和商業(yè)資本的作用,盛贊中國君主以農(nóng)為本重視農(nóng)業(yè)的政策與措施,建議法王也效法中國皇帝實行春耕“籍田”的儀式。要求:分析材料,論證啟蒙思想家對儒家思想實行選擇性汲取的看法。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推崇中國實行開明君主專制、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主要是針對君主專制的強化;確定中國提倡耕織、興修水利、以農(nóng)為本,適應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狂熱追求財寶的期望。啟蒙運動思想家并非完全確定當時中國制度的先進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須要;隨著西歐反封建進程的推動,他們對中國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變?yōu)榕蟹磳α?。連線高考論證觀點應留意的問題高考大題常會考到論證某一觀點的正確或者錯誤。對于這類試題,首先要充分挖掘材料供應的信息,把材料分類,找出相關的論據(jù);其次,要擅長結合所學學問,多角度闡述某一觀點的正確或者錯誤。考點綜合人文主義的發(fā)展與成熟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1)相同點①都處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fā)展的時期。②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質(zhì),并把矛頭對準了天主教會。③兩者相互促進,共同對抗天主教權威,都在確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不同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對人的相識強調(diào)人的宏大,確定人的價值及尊嚴強調(diào)神的宏大,一切以神為中心借助的形式借助了文學藝術的形式借助了宗教的形式表現(xiàn)領域主要表現(xiàn)在思想文化領域和社會的上層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場政治運動,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對待宗教看法相識并揭露教會的腐朽、罪惡,但還是對教會勢力抱有和解的看法干脆否定教皇權威啟蒙運動對社會轉(zhuǎn)型的推動作用(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制和三權分立不僅供應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chǎn)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發(fā)生,成為資產(chǎn)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對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成功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責任內(nèi)閣制和君主立憲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對美國獨立斗爭成功后,制定了1787年聯(lián)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xiàn)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頭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的啟蒙思想1.(2024·江蘇高考,15)美國學者約翰·梅里曼認為,古羅馬詩人維吉爾長篇史詩《埃涅阿斯紀》的主子公埃涅阿斯是羅馬公民志向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對此進行神學解讀,他們將埃涅阿斯的旅程詮釋成基督徒的靈魂之旅。由此可見,人文主義者()A.推崇羅馬神權統(tǒng)治B.利用宗教表達訴求C.否定天主教會教義D.主見靈魂自我救贖答案B解析材料中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者對埃涅阿斯的志向人格進行了神學的解讀,并且“將埃涅阿斯的旅程詮釋成基督徒的靈魂之旅”說明人文主義者仍受宗教影響,利用宗教表達自己的訴求,B項正確;這一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反對羅馬神權統(tǒng)治,A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天主教會的教義,C項錯誤;靈魂自我救贖是宗教改革的內(nèi)容,材料未涉及,D項錯誤。2.(2024·江蘇高考,15)諺語在確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心情?!吧窀傅目诖钌睢薄半x羅馬越近,基督徒越壞”是16世紀德國社會中流行的諺語。這些諺語()A.變更人們對上帝的虔誠信仰B.引發(fā)歐洲首次思想解放運動C.反映人們對天主教會的不滿D.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影響答案C解析C對: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紀天主教會的腐化墮落,其中“神父的口袋最深”“離羅馬越近,基督徒越壞”說明當時人們對天主教會的不滿。A錯:材料中未涉及對上帝的信仰,且后來的宗教改革仍舊強調(diào)信仰上帝。B錯:歐洲的首次思想解放運動指的是起先于14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與題目時間不符。D錯:啟蒙運動發(fā)生于17、18世紀,與題目時間不符。學問拓展中世紀的西歐天主教會是一個浩大的經(jīng)濟實體,它擁有大量地產(chǎn),向農(nóng)夫收取高額的封建地租,還向廣闊居民征收什一稅等。教會內(nèi)部賄賂成風,幾乎全部教皇都是靠賄賂當選的。廣闊民眾對天主教會的不滿心情與日俱增。四分五裂的德意志遭遇的掠奪最為嚴峻,人們?yōu)榇藙?chuàng)建了很多諷刺神職人員的諺語。3.(2024·江蘇高考,15)某學者認為:他們擺脫了對上帝的恐驚,但是仍舊對神表現(xiàn)出敬重的看法。他們訕笑六天創(chuàng)建世界的觀念,但是仍舊信任宇宙是上帝依據(jù)理性安排設計的完備結合的機器,是人類永久居住的場所?!八麄儭笔?)A.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B.宗教改革的發(fā)起者C.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D.進化理論的提倡者答案C解析A、B兩項中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與題目信息“理性”不符,故解除;題目信息“他們擺脫了對上帝的恐驚……但是仍舊信任宇宙是上帝依據(jù)理性安排設計的完備結合的機器”反映了啟蒙運動期間反對教權主義和提倡理性主義的思想,故C項表述正確;D項中的“進化論”有力地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創(chuàng)世說,與題目中的信息“他們……信任宇宙是上帝依據(jù)理性安排設計的完備結合的機器”不符,故解除。學問歸納文藝復興主見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主見純凈教會。宗教改革主見每個基督徒都有干脆閱讀和說明《圣經(jīng)》的權利,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這就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權威。啟蒙運動進一步發(fā)展了人文主義,否定了一切外在權威,認為推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性”是指人自己思索,運用自己的智力去相識、推斷和理解事物的實力。啟蒙思想家受自然神論的影響,認為上帝創(chuàng)建了世界但不掌控世界,而是任其自由發(fā)展。4.(2024·課標全國Ⅱ,34)法國史學家索布爾認為,從某種角度而言,法國大革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歷次革命,包括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梢杂脕碚f明這一觀點的是,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法國大革命()A.創(chuàng)建了民主共和政體 B.以暴力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專制復辟危急 D.以社會同等為首要目標答案D解析由材料“法國大革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歷次革命,包括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可知在啟蒙思想家關于人民主權、社會契約、三權分立等思想的指導下,法國大革命更留意于追求社會同等,故選D項;材料強調(diào)的是法國大革命的開創(chuàng)性,美國已經(jīng)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解除A項;材料強調(diào)法國大革命較之英美的不同點,美國和法國通過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治,解除B項;“根除了”表述過于確定化,且法國大革命后多次出現(xiàn)封建王朝的復辟,解除C項。學科素養(yǎng):史料實證——法國大革命對啟蒙思想的實踐題干中供應了一個觀點,其設問方式是“可以用來說明這一觀點的是,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法國大革命”,這是典型的史料實證,用選項中的某一事實論證觀點的正確性。1.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屬性’,在精神方面,他們是自由的,只聽從于上帝……基督徒還具有‘肉體的屬性’,在物質(zhì)方面,應當聽從世俗權威,可以當兵,可以嫁娶,可以過任何世俗生活?!逼渲饕康氖?)A.主見因信稱義 B.否定教皇權威C.反對禁欲主義 D.強調(diào)王權至上答案B解析“在物質(zhì)方面,應當聽從世俗權威,可以當兵,可以嫁娶,可以過任何世俗生活”表明是否定教皇權威,故選B項;材料表明否定教皇權威,沒有涉及主見因信稱義,解除A項;材料表明否定教皇權威,沒有涉及反對禁欲主義,解除C項;材料表明否定教皇權威,沒有涉及強調(diào)王權至上,解除D項。2.(2024·宿遷二模,33)蘋果在《圣經(jīng)》中被稱為禁果,在西方語境中有神圣之果、才智之果、爭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毀滅,我今日仍舊要種下一棵小蘋果樹。這一名言()A.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體系B.表達對改革充溢信念和希望C.是新教理論初步形成的標記D.是浪漫主義在宗教領域的體現(xiàn)答案B解析題干中特殊表明白馬丁·路德的身份宗教改革領袖以及“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毀滅,我今日仍舊要種下一棵小蘋果樹”,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馬丁·路德希望推動宗教改革長出“神圣之果”,故選B項;馬丁·路德改革前,天主教的信仰體系仍在,不須要重建,解除A項;新教理論初步形成的標記應是《九十五條論綱》的發(fā)表,解除C項;浪漫主義產(chǎn)生于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旺盛時期,而馬丁·路德生活在16世紀,解除D項。3.“十八世紀的啟蒙思想家一樣認為,他們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們不只是獲得和擴展詳細有用的學問,而是捍衛(wèi)、強化和鞏固新的思維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