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379-2024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地質風險防控技術標準_第1頁
DB11-T 2379-2024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地質風險防控技術標準_第2頁
DB11-T 2379-2024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地質風險防控技術標準_第3頁
DB11-T 2379-2024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地質風險防控技術標準_第4頁
DB11-T 2379-2024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地質風險防控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地方標準DB編號:DB11/T2379-2024Technicalstandard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geologicalriskof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2024-12-26發(fā)布2025-04-01實施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地質風險防控技術標準Technicalstandard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geologicalriskof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根據(jù)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2023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定項目計劃》的通評估;5、明(蓋)挖法工程地質風險控制;6、礦山法工程地質風險控制;7、北大街五號,郵政編號:100037,聯(lián)系電話聯(lián)系郵箱: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劉永勤郭建斌徐 2 3 5 7 7 Contents 2 3 55Geologicalriskcontrolmeasuresofopen-cut 7 75.2Geologicalriskconst 6Geologicalriskcontrolmeasuresofmining 6.2Geologicalriskconstru 7Geologicalriskcontrolmeasuresofshield 7.2Geologicalriskconstruc 8Geologicalriskcontr 8.2Geologicalriskco AppendixAListofgeologicalriskcassification AppendixBListofgeologicalriskidentificationfac 21AppendixCTableofgeologi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3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為規(guī)范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地質風險防控,有效預防和控制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中的地質風險,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主要適用于北京市行政區(qū)域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采用明(蓋)挖法、礦山法和盾構法施工的工程。1.0.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地質風險防控應遵循安全可靠、技術可行、經(jīng)濟合理和綠色環(huán)保的原則。1.0.4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地質風險防控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及北京市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及規(guī)范的規(guī)定。22.0.1地質風險geologicalrisk工程建設活動中,由于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導致的工程風險。2.0.2地質風險評估geologicalriskassessment對地質風險進行風險辨識與界定、風險分析與單元劃分、風險評價與分級,并提出地質風險防控措施建議。2.0.3地質風險單元geologicalriskunit根據(jù)場地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地質風險類別、地質條件與工程結構的空間位置關系、施工工法工藝等,劃分出的不同地質風險區(qū)段或范圍。2.0.4地質風險防控geologicalrisk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在規(guī)劃、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施工等各階段或工程建設全過程,對地質風險開展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監(jiān)測、預警及處理,降低或消除地質風險的一系列工作。33.0.1地質風險防控應貫穿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全過程,各階段應開展地質風險防控工作,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線路建設規(guī)劃和可行性研究階段應規(guī)避重大地質風險,開展重大地質風險辨識,進行方案的技術安全經(jīng)濟比選等工作;2勘察設計階段應預控地質風險,開展地質風險全面辨識、分析、地質風險單元劃分與分級和評估,制定地質風險控制設計方案和技術措施;3施工階段應全面控制地質風險,開展地質風險動態(tài)評估,制定地質風險控制施工方案,采取安全技術措施,實施信息化施工和風險動態(tài)管控。3.0.2勘察設計和施工階段應根據(jù)地質風險單元劃分與分級等地質風險評估結果,調整工程風險等級,分別有針對性制定或優(yōu)化工程方案和措施。3.0.3地質風險等級分為Ⅰ級(重大風險)、Ⅱ級(較大風險)、Ⅲ級(一般風險)和Ⅳ級(低風險)四級風險。地質風險等級標準可按附錄A進行劃分。3.0.4對Ⅰ級、Ⅱ級地質風險單元,勘察設計和施工階段應重點開展地質風險防控工作,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標準和設計要求,開展針對性勘察或專項勘察,勘察成果中應進行專門說明;2制定針對性的地質風險設計控制措施,嚴格落實到設計文件(圖紙)中。專項設計應充分考慮地質風險因素;3制定針對性的地質風險控制專項施工措施、監(jiān)測方案和應急預案。施工中按規(guī)定開展針對性應急演練和評估;4施工過程中宜開展地質風險動態(tài)評估,加密監(jiān)控量測布點和頻次,及時預警與反饋;5基坑和礦山法隧道開挖施工時應對開挖面進行地質描述和風險分析。3.0.5出現(xiàn)下列情形時,應補充勘察和地質風險評估,優(yōu)化地質風險控制措施:1場地地質條件復雜或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地質異常,且可能對工程結構及工程施工產(chǎn)生較大影響;2設計方案或工程措施發(fā)生變更;3場地地下水或周邊地表水條件等發(fā)生較大變化;4存在對工程有影響的鄰近工程施工、振動等作業(yè)活動。43.0.6對強度較低或自穩(wěn)性較差且分布厚度及范圍較大的地層,應重點開展如下工作:1進行地基承載力驗算。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時,宜采取地面預加固或換填、鋪墊鋼板等預處理措施;2宜將深層土體位移監(jiān)測項目列為必測項目,施工中宜加密監(jiān)測;3制定合理可行的巖土體加固方案,采用可靠的施工設備和工藝參數(shù),提高加固體質量檢測的抽檢率。3.0.7采用明(蓋)挖法、礦山法施工的結構基礎處于中等以上液化地層時,應根據(jù)地基液化等級和抗震設防要求,選用相應的抗液化設計措施,并對液化地層進行地基處理。圍護結構宜采用地下連續(xù)墻或咬合樁,嵌入到非液化地層,并按永久結構設計。3.0.8污染土或有害氣體地層,應重點開展下列工作:1對污染土范圍內的主體結構進行防腐蝕及抗裂控制設計,明確施工期及運營期防護要2根據(jù)污染土范圍、濃度毒性等特征進行污染土預處理設計,編制專項處置方案;開挖施工前對污染土進行先期處理;重金屬污染土宜采用異位修復處理方案;3隧道工程應進行防護設計和電氣設備防爆處理設計,相關設備應滿足防爆防毒要求;4基坑止水帷幕宜采用防止有害氣體泄漏的材料;5隧道施工中遇有害氣體地層應嚴格遵循“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yè)”的原則,作業(yè)面范圍內不宜明火作業(yè)。盾構掘進前應對盾構密封系統(tǒng)進行全面檢查和處理;6污染土和有害氣體地層中進行作業(yè)和搶險施救時,應按規(guī)定做好個人防護。3.0.9勘察階段鉆孔完成后應按有關規(guī)定及時回填密實,并記錄回填方法、材料和過程。3.0.10勘察階段應設置地下水位長期觀測孔,并做好保護和維護。3.0.11施工階段應根據(jù)地層實際開展地層空洞探測工作。發(fā)現(xiàn)存在空洞、土質疏松區(qū)或水囊的,應及時處理。3.0.12工程建設中地質風險防控宜采用先進適用的智能化工具或信息化手段。54.0.1地質風險評估應包括地質風險辨識、單元劃分和風險評價及分級等工作,宜形成地質風險因素辨識清單、地質風險單元及風險等級表等地質風險評估成果。地質風險因素辨識清單、地質風險單元及地質風險等級表分別見附錄B、附錄C。4.0.2地質風險評估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4.0.3地質風險辨識應根據(jù)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識別工程區(qū)段或部位的地質風險因素、涉及范圍、可能發(fā)生風險類別,并充分考慮下列情況:1基坑側壁地層、隧道圍巖及地下水分布的復雜性、變化性;2巖土參數(shù)及獲取方法的可靠性;3地層、地下水及分布與結構的空間關系;4施工工法及圍(支)護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5地下水控制與注漿加固等工程輔助措施的適宜性、可靠性;6勘察范圍、內容及精度等的符合性和適宜性。4.0.4地質風險單元劃分應充分考慮施工工法、圍(支)護方案、工程單元等要素。下列情況宜劃分出不同的地質風險單元和地質風險等級:1地形地貌發(fā)生較大變化;2圍巖等級發(fā)生較大變化;3地層分布、厚度及相關巖土參數(shù)發(fā)生較大變化;4地下水類型或水位、含水層厚度發(fā)生較大變化;5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與結構位置關系發(fā)生變化;6存在水囊、孤石、漂石、富水砂層、高承壓水、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污染土或有害氣體等特殊地質現(xiàn)象;7周邊存在變形控制要求高的既有軌道交通線(站)、地下管線等建(構)筑物等。4.0.5地質風險評價與分級應在風險辨識與地質單元劃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充分考慮工程地質條件與水文地質條件及其變化可能導致地質風險發(fā)生的類型、范圍與主控因素。4.0.6當?shù)刭|條件發(fā)生變化或設計方案調整后,應核查地質風險評估結果,明確地質風險控制方案和工程措施。4.0.7勘察工作中應進行地質風險辨識,形成初步的地質風險因素辨識清單,并符合下列規(guī)61可行性研究勘察重點分析場地不良地質作用、特殊性巖土、不利地質條件等對線路方案、重點車站及區(qū)間的地質風險;2初步勘察初步分析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對各車站、區(qū)間、車輛段等的地質風3詳細勘察全面分析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對各車站、區(qū)間、車輛段等的地質風險,重點分析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地質風險。4.0.8工程設計應根據(jù)勘察成果及其地質風險辨識分析成果、初步方案及相關工程經(jīng)驗,開展地質風險評估,編制地質風險因素辨識清單,劃分地質風險單元,評價地質風險并確定地質風險等級。4.0.9施工前宜根據(jù)地質條件核查結果、設計文件(圖紙)、施工方案及相關工程措施、設計階段地質風險評估成果等,進行地質風險評估,核查地質風險單元及等級。地質風險評估中應包括主要施工工藝的地質條件適宜性評價等內容。4.0.10施工過程中宜根據(jù)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結合施工工序工況、周邊環(huán)境控制要求、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及預警信息等,動態(tài)評估地質風險。4.0.11施工過程中存在如下情況時,應提高地質風險等級,調整所涉施工區(qū)段或部位的施工工藝與參數(shù),并加強安全技術措施:1勘察精度不滿足施工要求的特殊區(qū)段或部位;2礦山法隧道拱頂存在厚層人工填土、松散粉土砂土或軟土的部位;3礦山法隧道拱頂或開挖面地層嚴重不均勻;4地層分布、厚度及相關巖土參數(shù)發(fā)生較大變化;5圍巖等級發(fā)生2級以上突變的部位;6水文地質條件發(fā)生較大變化的部位;7隧道圍巖變形過大但地表變形監(jiān)測值未協(xié)調反應的區(qū)段或部位。75.1設計5.1.1明(蓋)挖法工程設計應根據(jù)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huán)境條件及保護要求,結合場地附近或類似工程經(jīng)驗等,選擇合理可行的圍(支)護結構設計方案和地下水控制、土體加固等工程措施。5.1.2圍(支)護結構應根據(jù)場地地質風險等級及單元分區(qū),結合基坑平面、深度、周邊環(huán)境條件及保護要求等,進行分區(qū)設計,不同支護形式轉換處應采取加強措施。5.1.3場地存在厚度較大的強度較低或自穩(wěn)性較差地層時,明(蓋)挖法工程設計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1增加支撐體系冗余度或圍支護結構剛度,第一道支撐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支撐;2增加支護結構深度,支護結構宜穿透相對軟弱地層,嵌固至下伏堅硬土層;3地下連續(xù)墻宜在異形幅、鄰幅接頭、陰陽角和軟弱夾層處等部位的外側地面,采用旋噴樁或水泥攪拌樁等加固措施,對導墻部位進行土層換填、槽壁預加固或增加導墻深度等措施;4土釘墻支護可采用加密土釘、超前微型樁、復合土釘墻應力錨桿補強加固;5基坑坑底地層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時,采用旋噴樁或攪拌樁等地基加固措施;6降低基坑土方開挖面坡率。5.1.4場地存在富水砂性土層或承壓水時,明(蓋)挖法工程設計宜根據(jù)水文地質條件、基坑深度及結構特點、周邊環(huán)境條件及變形控制要求等,綜合確定地下水控制方案和措施,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排樁、錨桿支護體系應采用降水輔助措施,且先實施工程降水;錨桿應選用套管成孔工藝,并在開孔位置采用防涌砂涌水裝置;2合理驗算和評估降水對基坑周邊建(構)筑物、管線、道路等的影響時,若影響較大時,宜采取具有止水功能的支護結構形式;3地下連續(xù)墻宜采用剛性或防水接頭,接頭位置可增設坑外注漿加固或旋噴樁加固止水等措施;4坑內宜設置降水井或減壓井,并布置集水坑、排水溝等輔助措施;5當基底下存在承壓水時,應進行坑底抗突涌穩(wěn)定性驗算。當不滿足要求時,宜采取減壓井降水或止水措施。85.1.5場地存在孤石、大漂石地層,明(蓋)挖法工程設計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1支護結構采用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xù)墻時,可采用全套筒沖抓成孔工藝或沖擊加旋挖結合工藝、預爆破處理方案;2支護結構采用錨索及土釘墻時,宜采用跟管鉆進的機械成孔工藝。5.1.6場地存在土巖復合地層和基巖隆起時,明(蓋)挖法工程設計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土巖結合部位的結構抗變形能力、穩(wěn)定性和不均勻沉降進行專項分析;2根據(jù)基巖風化及軟硬程度,合理設置圍護樁嵌巖深度或錨桿(索)長度;3基巖上覆地層穩(wěn)定性較差、富水性較強或強度較低時,對圍護結構外側土體進行預加4土巖結合部位界面水或基巖裂隙水的水量較豐富或水壓較大時,宜采取基坑外降水或深孔注漿、坑內徑向注漿止水或集水坑抽排等措施;5基坑內基巖采用爆破處理措施時,應開展專項設計。5.1.7當?shù)貙訛椴痪鶆虻鼗鶗r,可采取結構加強或巖土加固等措施。5.2施工5.2.1明(蓋)挖法施工應根據(jù)基坑結構特點、周邊環(huán)境、施工季節(jié)等,遵循先撐后挖、分層分段、對稱均衡的開挖支護原則,嚴禁反坡、超挖及掏挖施工。5.2.2明(蓋)挖法施工宜進行試挖,應根據(jù)試挖及工程監(jiān)測情況,優(yōu)化參數(shù)及結構施工方案,嚴格控制差異沉降超限。5.2.3場地存在厚度較大的強度較低或自穩(wěn)性較差地層時,明(蓋)挖法施工宜符合下列規(guī)1土釘墻支護施工可采用打入式鋼花管注漿土釘、跟管鉆機施工,并及時補漿;2地下連續(xù)墻施工可根據(jù)地層和設計墻幅長度等情況,選用合適的成槽機,合理劃分單元槽段及其施工順序。成槽時根據(jù)不同的地層土質條件選用合適的泥漿種類及比重,并宜通過試驗確定。成槽過程中慢速鉆進或挖掘,并加強槽深、垂直度等參數(shù)的檢測與控制;3鉆孔灌注樁施工宜采用長套筒或泥漿護壁工藝,適當提高泥漿的比重和黏度,降低泥漿的濾失量,成孔作業(yè)時應隨時監(jiān)測泥漿比重等參數(shù),加強孔位、孔深、垂直度的檢測與質量控制;4錨桿(索)支護成孔時應控制鉆機鉆速。普通錨桿鉆機無法成孔時,宜采用跟管鉆進的機械成孔工藝,及時多次補漿,可對錨桿進行劈裂注漿。錨桿采用劈裂注漿時,宜根據(jù)土9層特性設置試驗段,以確定擴散范圍、注漿壓力、初凝時間、漿液配比等參數(shù);5基坑開挖期間嚴格控制分層開挖高度及坡度。邊坡保留時間較長時,應采取帆布、塑料薄膜苫蓋、掛網(wǎng)噴護等坡面保護措施。5.2.4場地存在富水砂性土層或高承壓水時,明(蓋)挖法施工應重點開展下列工作:1地下水控制或止水加固及其效果檢測;2圍護結構樁(墻)施工宜采用泥漿護壁工藝,選擇合適的泥漿指標;成樁(槽)過程中嚴格控制垂直度等指標,做好接頭防水處理;3土方開挖前對圍護結構滲漏情況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滲漏時,應進一步探明并切斷補給水源,土方開挖時宜根據(jù)圍護結構形式、含水層類型、滲漏范圍、滲漏量等要素,選擇合理的導流引排、旋噴加固或注漿堵漏等地下水處理措施;4基坑開挖中當存在基坑側壁滲漏水時,可根據(jù)地下水實際情況,增設坑內集排水措施或坑邊截水措施;5基坑內施作工程樁時,樁的施工工作面標高宜高于所穿過承壓水頭標高1m以上;6土方開挖期間應對樁間土隨挖隨掛網(wǎng)噴射混凝土。5.2.5場地存在分布不均的大粒徑土、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時,圍護結構施工前宜進行試樁(試成槽)或地質核查。根據(jù)試樁(試成槽)報告或地質核查結果,調整相關施工工藝及參數(shù)。5.2.6場地地層存在孤石、漂石或硬度較大的基巖時,圍護結構施工時宜選擇胎體厚、水口少、硬度高的鉆頭鉆進。采用爆破處理時,應進行試爆破,并根據(jù)試爆破效果調整鉆孔間距、深度、裝藥量等參數(shù)。6.1設計6.1.1下列地層不宜采用礦山法方案:1厚度大、松散、均勻性較差,且通過技術措施無法保證暗挖施工安全或變形控制要求的填土層或軟弱新近沉積土層;2分布范圍廣的工業(yè)污染土或有害氣體地層;3地下水位相對較高、滲透系數(shù)大,采用降水方案但預測降水效果無法保證暗挖施工安全的厚層大粒徑富水地層。6.1.2礦山法工程設計應結合場地地層及地下水分布、地下水位與礦山法結構的相對關系、開挖支護方法和周邊環(huán)境條件及控制要求等,采取合理和綜合性的地下水控制方案。當?shù)叵滤惠^高、缺少降水實施條件或降水方案不可行時,應采取地層止水加固措施。6.1.3同一工程區(qū)段存在不同地質風險單元時,礦山法工程設計宜采取針對性分區(qū)開挖支護措施。6.1.4礦山法工程存在自穩(wěn)性、均勻性較差的地層時,應根據(jù)地層所處隧道結構位置,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1位于拱部時,宜采取適宜的地面預加固或洞內拱部地層預加固措施;2位于開挖面時,宜對開挖地層采取小導管注漿、帷幕或全斷面深孔注漿、加密超前小導管支護、大管棚支護或管幕等預加固措施;3位于拱腳或墻角時,宜采取加密鋼格柵縱向連接筋、對拱腳或墻角進行支墊或進行地基加固等措施;采用止水加固為主的地下水控制方案時,宜采用全斷面或帷幕深孔注漿措施,選擇水泥-水玻璃雙液漿。6.1.5存在地層空洞時,宜根據(jù)空洞大小和充填物情況,采取下列設計措施:1空洞洞徑大于2m的無充填或半充填空洞,采取先填砂處理、后注漿加固的措施,對全充填砂泥空洞采用壓力注漿的加固填充措施,注漿材料宜采用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混合漿液;2對洞徑小于2m的空洞,根據(jù)空洞與隧道位置關系來確定適宜的處理方法,宜采用直接注漿充填措施,并根據(jù)地層情況選擇不同的漿液類型;3對水囊區(qū)段,應先對水囊進行處理,然后進行超前支護和預加固措施。6.1.6礦山法隧道地層為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宜采用預加固、爆破輔助開挖和減振降噪措施。開挖面基巖裂隙水較豐富時,宜采用降水方案或超前小導管注漿、全斷面帷幕注漿止水措施。爆破應進行專項設計,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法。6.1.7聯(lián)絡通道結構位于富水或軟弱地層時,宜根據(jù)地層類型及地下水情況,采取降水、地面預加固、洞內凍結法、洞內預支撐等工程措施。6.2施工6.2.1礦山法隧道施工應嚴格遵守“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原則,開展信息化施工和地質風險控制。6.2.2礦山法隧道地層為下列情況,應制定地質風險專項施工措施和應急預案:1大粒徑地層或基巖地層并采用爆破方案;2高承壓地下水;3污染土和有害氣體。6.2.3礦山法隧道施工應安裝視頻監(jiān)控設備,并確保掌子面在可視范圍內,監(jiān)控并全面記錄掌子面地質、地下水及其風險控制情況,以及支護開挖、注漿加固等施工全過程。6.2.4對Ⅰ級、Ⅱ級地質風險單元,礦山法隧道施工應根據(jù)地質風險類型及地層情況,開展超前地質探測工作,并選擇合適的探測方式。6.2.5在不穩(wěn)定的土層、破碎或風化巖體中進行淺埋、較大跨徑隧道施工,宜采用分部開挖法、側壁導坑法、中隔墻法及PBA法等相結合的施工開挖方法。較小跨徑隧道施工時,宜采用環(huán)形留核心土法、臺階法等開挖方法。6.2.6對地質條件較差或注漿效果不佳的區(qū)段或部位,宜根據(jù)施工及地層實際等,采取如下工程措施:1縮短每榀開挖進尺;2減小格柵間距;3支護跟土方開挖工序緊密協(xié)調,逐榀進行開挖及支護;4減少圍巖土體開挖暴露時間,及時支護、快速封閉成環(huán);5臨時停工的掌子面采用型鋼掛網(wǎng)噴射混凝土封閉;6優(yōu)化導洞、臺階、核心土等設計規(guī)模及參數(shù);7初支過程中及時分段、進行背后注漿,多導洞開挖時多次補充注漿,根據(jù)地層情況合理和嚴格控制注漿壓力和注漿量;8加強監(jiān)控量測,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調整施工工藝和參數(shù)。6.2.7礦山法隧道拱頂或開挖面地層自穩(wěn)性較差時,支護開挖施工宜采用人工開挖支護方式,避免選用施工振動較大的機械設備,小導管打設宜采用振動力小的打設方式。6.2.8礦山法施工的工程下穿或緊鄰地表水體時,施工中宜采取鋪設防滲毯等工程措施,阻斷水力聯(lián)系。7盾構法工程地質風險控制7.1設計7.1.1盾構法工程應根據(jù)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地質風險評估結果等,結合類似地層盾構工程經(jīng)驗,進行盾構選型和方案比選。7.1.2應根據(jù)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huán)境及管控要求等,合理選擇盾構始發(fā)、接收位置和方案,并根據(jù)地層地下水情況采用合適的端頭加固措施:1雜填土或高孔隙率填土層、地層空洞或水囊地層,宜采用深孔注漿加固,增加加固區(qū)段范圍,加密注漿鉆孔;2富水砂性土層尤其是地下水位較高時,宜采用降水或凍結法加固;3富水大粒徑地層,宜采取降水或深孔注漿加固。土層密實度大、滲透性強時,注漿加固宜加大注漿加固范圍、加密注漿孔間距;4細粗粒土組合地層,宜采用注漿、攪拌樁或高壓旋噴樁加固。注漿加固時宜采用劈裂注漿法,攪拌樁或高壓旋噴樁可增大加固范圍、減小樁間距;5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宜根據(jù)土巖界面水或基巖裂隙水的含水層分布及涌水量大小等,采用降水、止水或相結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6對加固體與圍護結構之間的間隙、樁的咬合位置、洞門周圈等薄弱部位,宜進行注漿加固。7.1.3盾構長距離掘進時,宜設計豎井、橫通道用于檢修。7.1.4盾構掘進應選擇地層土體穩(wěn)定性較好、地面條件良好的地段進行開倉換刀,如換刀地點地層強度不足,應設計地面預加固措施。以下地層情況不宜進行開倉換刀,設計宜制定刀具更換方案:1隧道上方存在厚度較大、孔隙率高或不均勻的填土層或新近沉積土層,地層空洞或水囊;2隧道斷面地層為富水的砂性土層或大粒徑地層;3隧道斷面地層為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7.2施工7.2.1盾構施工應結合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地質風險類型等進行盾構選型,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1石英含量高的砂性土層,應選擇適宜的刀盤結構形式,合理布設刀具;滲透性較大的富水砂性土層,應考慮螺旋輸送器噴涌的影響,進行針對性參數(shù)設計;2卵石、漂石等大粒徑地層,宜選用安裝齒刀和滾刀能夠互換的刀盤,刀盤面板增加耐磨層,同時增強刮刀耐磨性和抗沖擊性;3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地層,宜加強滾刀配置,增加刀盤開口率;可采用復合式刀盤,根據(jù)巖石強度,選擇匹配的硬巖刀具和耐磨刀具;合理布置滾刀與先行刀的比例;4黏粒含量較高的地層,宜選用大開口率的刀盤,土倉內應設置主動攪拌棒,刀盤中心處設置沖刷孔,土倉內中心位置設置泥漿注入孔;5富水且水壓較大的地層,應選擇合理的渣土改良系統(tǒng),盾構機應具備加泥漿或泡沫功能,螺旋出土器應設有防噴裝置,盾構系統(tǒng)合理設定盾構油脂注入壓力。7.2.2盾構掘進施工應根據(jù)地質條件、地質風險單元及其風險分級,劃分不同的掘進組段,確定合理的掘進參數(shù)并動態(tài)調整。在掘進至Ⅰ、Ⅱ級地質風險單元前宜設置試驗段。7.2.3盾構始發(fā)、接收段土體加固宜根據(jù)設計和實際地層情況,合理選取加固工藝和參數(shù),填土、砂性土、大粒徑土、土巖復合和基巖隆起等地層,宜通過試驗確定。對加固體與圍護結構之間的間隙、樁的咬合位置、洞門處等部位的土體加固應加強質量控制和效果檢測。7.2.4不同地層中盾構掘進施工,應采取相應的地質風險控制施工措施,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黏粒含量較高地層,應根據(jù)黏粒含量大小選擇合適的泥漿參數(shù)和渣土改良劑,掘進中添加適量的土體改良劑或土體改良時添加分散劑,出現(xiàn)泥餅時可使用分散劑泡倉法清除,或適時高速空轉刀盤、向泥土倉內注水等方法脫落清除;2土巖復合地層與基巖隆起和石英含量高砂層,應采用滾刀,開啟刀盤加泡沫、加水裝置,嚴格控制刀具的貫入度、扭矩、轉速。承壓水區(qū)段盾構刀盤驅動處宜采用高負荷、高性能的土砂密封圈,盾尾密封采用多道密封刷,對密封系統(tǒng)進行專項檢查,不合格時及時更換;對前方存在侵入洞身的直徑較大的漂石層、硬度較高的巖石層,及時采用預處理措施,根據(jù)刀具的磨損情況,提前制定換刀計劃,選擇在適當?shù)貙又虚_倉更換刀具;掘進中注意觀察盾構掘進參數(shù)的變化及異常情況,確保刀具和刀盤受力均勻;3地層存在空洞或水囊區(qū)段、土巖復合地層與基巖隆起地層,掘進前對盾構前進方向20m范圍內地面進行雷達探測;掘進中加密地面變形監(jiān)測,嚴格控制盾構掘進壓力等參數(shù);4地層空洞或水囊區(qū)段,應及時采取注漿或回填處理措施;5密實砂性土層、大粒徑地層、土巖復合地層與基巖隆起地層,遵循“低轉速、小貫入度、小推力、低扭矩”原則,控制好土壓、出土量、注漿量、注漿壓力等掘進關鍵參數(shù),合理調整掘進方式。掘進中加密刀具磨損監(jiān)測,保持鉸接有一定的伸出量。發(fā)生卡機、卡刀盤等情況時,優(yōu)先使用脫困模式自行處理,或采用注泥漿、主動縮鉸接的方式將盾構刀盤后退使刀盤脫困,并根據(jù)地層情況選擇合適的渣土改良劑,設定合理的泡沫發(fā)泡倍率和氣體量,進行多次改良。發(fā)現(xiàn)盾構鉸接、盾尾泄漏時立即處理;5承壓水地層,對盾尾密封、螺旋密封、鉸接密封等進行專項檢查,嚴禁隨意打開有內外水力聯(lián)系的設備部件。8.1設計8.1.1應根據(jù)場地水文地質條件、施工工法、支護形式及開挖方式等,結合地區(qū)工程經(jīng)驗和工期籌劃,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安全方案比選,采用適宜的地下水控制方案或措施,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明(蓋)挖法工程宜采用成熟可靠的降、止水方案;2礦山法工程宜采用降水方案或堵、排相結合的地下水綜合處理措施;3采用降水方案時,降水(井)設計參數(shù)應根據(jù)含水層、隔水層特征、基坑或隧道涌水量、基坑或隧道形狀等綜合確定。當受場地條件所限地面降水井無法封閉時,可在基坑內增加降水井或在局部相應位置增加止水措施,或暗挖工程增設導洞內管井降水或施工豎井內輻射井降水;4凍結法布管設計應與結構設計、開挖支護相匹配。當場地地下水流速大于5m/d、承壓水砂層、存在古河道等情況時,設計上應采取針對性措施;5地下水控制設計方案應包括地下水位、出水量等監(jiān)測項目,厚層富水含砂地層應增設出砂量監(jiān)測,凍結法應包括凍結壁溫度、水壓力等監(jiān)測。8.1.2降水設計應對降水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道路、管線等因降水引起的沉降進行預測。周邊建(構)筑物基礎埋深較大時,宜作為隔水邊界條件。當降水對周邊環(huán)境可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時,應提出可靠的預防和保護措施,宜采用止水或降水-回灌方案。8.1.3承壓水控制設計應按最不利條件對地下水突涌可能性進行評價。當不滿足抗突涌要求時,應采取減壓降水或增加隔水帷幕深度等方法。承壓水頭較高時,宜同時設計應急降水井;采用地下連續(xù)墻止水宜選用適宜的接頭形式。8.1.4多層地下水控制設計應根據(jù)各層地下水及含水層性質,按最不利條件進行抗突涌及防滲流穩(wěn)定性驗算,選擇適宜的地下水控制方案,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采取降水方案時,地下水位降深值應根據(jù)各層地下水位綜合確定,各層地下水的涌水量計算應綜合分析各層水的性質,選取正確的計算模型和參數(shù),分層計算涌水量;2采用止水方案時,落底式隔水帷幕應進入下部隔水層一定深度,以滿足防滲流要求。懸掛式隔水帷幕宜在基坑內增設疏干井或基坑外增設減壓井;3當槽底上下兩個含水層之間為弱透水層時,應考慮地下水越流補給的影響。8.1.5存在相鄰降水工程時,應綜合分析相鄰工程降水周期、降深等與本工程的相互關系,合理制定本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方案。方案中應充分考慮相鄰工程停止降水后,水位回升對本工程的影響。8.1.6地下水控制設計應充分考慮施工期間工程場地附近地下水的動態(tài)變化,尤其是區(qū)域性地表水生態(tài)補水、極端強降雨天氣等不利因素,制定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方案。8.2施工8.2.1施工過程中應做好地下水控制的水位監(jiān)測與效果檢測,確保施工作業(yè)條件和結構、周邊環(huán)境安全。8.2.2對上層滯水,施工中宜采取如下處理措施:1填土中上層滯水可采用深孔注漿加固;管道滲漏產(chǎn)生的上層滯水,應查找并封堵滲漏點或對滲漏水進行導排;與地表水有水力聯(lián)系的上層滯水,宜采用注漿方法截斷補給源;2基坑工程中可采用滲井、真空泵抽吸等方式處理上層滯水,對消除上層滯水后可能產(chǎn)生的地層疏松區(qū),應采用注漿、灌注砂漿等方式進行填充處理。8.2.3對富水性強的潛水或承壓水,降水施工宜重點采取如下措施:1進行抽水試驗,復核降水設計參數(shù),優(yōu)化降水方案;2合理控制降速、降深,并根據(jù)含水層類型、地下水位高低、涌水量大小等確定;3滲透系數(shù)大、巨厚的含水層,應核算含水層過水斷面的單井出水量和涌水量,適當增加降水井數(shù)量,或采用大功率水泵;4現(xiàn)場應配置備用電源,確保降水持續(xù);5帶壓封井時應制定封井專項方案,明確封井時間、順序及封井方式。8.2.4對多層地下水,降水施工中宜重點采取如下措施:1對工程有影響的多層地下水位進行分層監(jiān)測;2降水井結構應分層設置濾管和管外黏土球分層止水,含水層性質差別較大時,應根據(jù)含水層巖性及粒徑,降水井結構應分層設計濾料和濾網(wǎng)規(guī)格。8.2.5當存在含水層底部界面殘留水或“疏不干”效應時,宜重點采取如下地下水處理措施:1殘留水量較小時,可采用導流引排或深孔注漿止水處理;2殘留水量較大時,應根據(jù)殘留水的嚴重程度和含水層顆粒大小,分別采用引排、輕型井點、集水坑明排等單一或組合補充措施,砂性土或大粒徑地層含水層底板的殘留水或基巖裂隙水,可采用疏干井降水或導流引排措施。8.2.6存在相鄰降水工程時,應同步實施降水,形成區(qū)域性降水效果。8.2.7降水施工宜重點采取如下控制地面沉降風險的措施:1合理控制降速、降深;2加強抽水量、出砂量的監(jiān)測和降水影響范圍內的地面、重要環(huán)境設施的變形或沉降監(jiān)測;3地面發(fā)生沉降時應及時分析原因,確因降水造成的,可采用級配砂石回填降水井,回填前預埋注漿管,回填到地面后再注漿加固地層,沉降較嚴重時可實施降水回灌。8.2.8止水帷幕施工應重點采取如下控制滲漏風險的措施:1根據(jù)帷幕體與圍護結構的搭接方式、咬合偏差,采取合理的帷幕組合形式;2高壓旋噴工藝施作的帷幕樁深度超過15m時,宜采用雙排咬合搭接樁式帷幕;3加強帷幕體的質量控制和檢測,采用聲波透射法檢測判定帷幕體質量不合格時,采用鉆芯法復核驗證;4對判定為存在滲漏風險的部位提前采取截水堵漏措施。8.2.9地下連續(xù)墻施工應重點采取如下控制接頭滲漏水風險的措施:1根據(jù)地下水性質、水壓、圍護結構變形預測、支撐形式及布置等,合理確定地下連續(xù)墻接頭類型。高水壓、強滲透地層及薄壁地下連續(xù)墻結構中宜選用剛性或防水接頭,接頭防水及剛度無特殊要求時可采用鎖口管柔性接頭;2高水壓、強滲透地層、圍護結構陽角或環(huán)境風險等級較高的基坑工程,地下連續(xù)墻宜在槽段接口處增設坑外旋噴止水、深孔注漿等補充措施;3避免地下連續(xù)墻分幅接頭設置在端墻跨中、陰陽角、轉角等結構受力復雜區(qū)段;4加強地連墻成槽質量控制和墻體垂直度等關鍵參數(shù)的檢測,確保其滿足規(guī)范要求。8.2.10注漿止水施工中應重點采取如下控制止水失效風險的措施:1注漿止水范圍宜大于開挖輪廓線周圈2m,并滿足抗突涌要求;2根據(jù)注漿范圍和隧道開挖形式布置深孔注漿孔位,采用單排或雙排孔布置時,任意斷面各注漿孔間距不應大于2倍的擴散半徑,多排孔應采用梅花形布置;3可通過調整注漿孔角度、短孔與長孔相結合等方式消除注漿盲區(qū);4注漿完成后,及時對注漿效果進行檢驗。8.2.11凍結法施工宜重點采取以下控制凍結失效風險的措施:1在凍結壁形成期間,凍結壁外200m區(qū)域內的含水層不宜采取降水或回灌措施;2確保凍結壁溫度、凍結土體強度等符合設計要求;3冷凍施工采用雙路供電。附錄A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地質風險等級標準表A.0.1地質風險等級劃分參考標準風險等級基本劃分標準(滿足其一)與工程風險關系(重大風險)地面沉降發(fā)育區(qū)域;大范圍分布污染土和有害氣體區(qū)域;采空區(qū)、廢棄礦井與坑道;活動斷裂區(qū)、地裂縫發(fā)育區(qū);其他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對工程風險影程自身風險應外環(huán)境風險級、一級除外)(較大風險)基坑、豎井、橋墩基礎施工范圍內地形地貌變化大;存在厚層填土、軟土層或軟弱夾層;存在嚴重液化地層或富水砂層;存在高承壓水、厚層滲透性大的潛水含水、水囊或富水基巖裂隙水;鄰近地表水與地下水有水力聯(lián)系對工程風險影自身風險等級除外環(huán)境風險宜上調一級礦山法(含淺埋暗挖、鉆爆法)隧道范圍內覆土淺或上覆地形地貌變化大;隧道斷面或拱頂存在厚層填土、地層疏松區(qū)、軟土層、嚴重液化地層或富水砂層;Ⅰ級或Ⅱ級圍巖或圍巖等級發(fā)生2級以上突變;隧道斷面存在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隧道斷面或拱頂存在高承壓水、厚層滲透性大的潛水含水層、多層地下水、水囊、界面水或富水基巖裂隙水;隧道鄰近地表水且與地下水有水力聯(lián)系TBM及頂管隧道范圍內覆土淺或上覆地形地貌變化大;隧道斷面或拱頂存在厚層填土、地層疏松區(qū)、軟土層、嚴重液化地層或富水砂層;圍巖等級發(fā)生2級以上突變;隧道斷面存在孤石、漂石等大粒徑地層;隧道斷面存在土巖復合地層或基巖隆起;隧道斷面或拱頂存在高承壓水、水囊或富水基巖裂隙水;隧道鄰近地表水且與地下水有水力聯(lián)系Ⅲ級(一般風險)Ⅱ級和Ⅳ級地質風險所屬基本劃分標準之間的情形對工程風險有工程自身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保持不變Ⅳ級(低風險)施工范圍內地形地貌、地層結構、地下水條件較簡單或分布連續(xù)穩(wěn)定;基坑側壁地層或隧道圍巖為Ⅳ或Ⅴ級;無不良地質、特殊巖土或圍巖突變對工程風險影程自身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等級可保持不變或下調一級附錄B地質風險因素辨識清單表B.0.1地質風險因素辨識清單線路名稱:工點名稱:序號工程區(qū)段或部位地質風險因素(地層及地下水特征)涉及范圍易發(fā)風險(風險類別)備注123…工程及重點危大分項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為單位子單位及各項相關危大分項工程,施工圖階段為子單位及各項危大分部分項工程,施工階段為子單位及表C.0.1地質風險單元及風險等級表序號地質風險單元涉及范圍地質風險等級(地質風險因素)地層及地下水特征工程特征風險針對性風險控制措施123…線路名稱:工點名稱: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方便在執(zhí)行本標準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zhí)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guī)定”或“應按……執(zhí)行”。北京市地方標準Technicalstandard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geologicalriskof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條文說明 1.0.2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土建工程建造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明(蓋)挖法、礦山法和盾構法等施工工法及其相應的工程輔助措施,發(fā)生的地質風險事件及其防控技術經(jīng)驗具有代表性、適用性和推廣性。其他施工工法應用及地質風險管控經(jīng)驗相對較少,但其中地面、高架結構地下部分施工可參考明(蓋)挖法,機械頂管和TBM施工可參考盾構法。2.0.1地質風險是工程風險的重要或直接誘導因素,是工程風險的主要組成部分、風險源或類型。北京市典型地質條件及其易發(fā)的工程風險清單可參考下表。表1典型地質條件明(蓋)挖法工程易發(fā)工程風險風險類型樁 成孔偏斜與塌孔開挖面坍塌圍護樁間土結構變形過大或坍地表變形過大或坍塌周邊建筑物變形過大、開結構滲漏與樁間土基底突涌其他風險典型地質條件或地層結構填土層★★★★★★★挖運機具傾覆、地基承載力不足與砂性土層★★★★★★★★★涌土流砂、地連墻混凝土繞流、砂土液化大粒徑地層★★★施工機具損毀及磨損細粗粒土組合地層★★★涌土流砂、地連墻混凝土繞流、砂土液化新近沉積土層★★★挖運機具傾覆、地基承載力不足與沉降過大土巖復合地層和基巖★★★★★污染土和有害氣體作業(yè)人員健康安全和開挖棄土污染環(huán)境表2典型地質條件礦山法工程易發(fā)工程風險風險類型拱頂坍塌結構開裂與不均勻沉降變形掌子面涌土涌水與塌陷上拱下沉易侵馬頭門開大管棚施作塌孔形成空洞或初支結構過失穩(wěn)、大變形或地層液化土體坍塌與圍巖失地表沉陷典型地質條件填土層*★*砂性土層*★******大粒徑地*****細粗粒土★***★*★新近沉積★*土巖或復合地層地層和基******結巖隆構起污染土和有害氣體作業(yè)人員健康安全、開挖棄土污染環(huán)境表3典型地質條件盾構法工程易發(fā)工程風險風險類型始發(fā)接收端加果不佳盾構組裝拆卸重設備傾覆盾構掘進姿態(tài)差、方向偏離盾構掘進坍塌或機具陷落刀盤磨損掌子面突涌、管片滲漏或盾尾擊穿刀盤結泥餅盾構洞門土體坍塌盾構機易卡殼盾尾泄露地下水突涌其他風險典型地質條件或地層結構填土層****砂性土層******注漿效果差大粒徑地層***細粗粒土組合地層*****新近沉積土層**土巖復合地層和基巖隆起******地表塌陷污染土和有害氣體作業(yè)人員健康安全、開挖棄土污染環(huán)境表4典型地下水條件易發(fā)工程風險風險類型突涌與管涌工作面坍塌結構穩(wěn)定性流砂流土涌土涌砂地面沉降過大甚或地面塌陷基底滲透穩(wěn)定性周邊環(huán)境安全其他施工工法挖法********礦山法*****盾構法*****滲漏、盾尾擊穿具體而言,地質風險主要來自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對工程實施不利等要素,其中復雜性主要表現(xiàn)為特殊或不良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巖土特征及其分布的不均勻性、多變性。不確定性主要表現(xiàn)為地質條件分布及其巖土特性的精度、深度等難以滿足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精準需求,需要繼續(xù)開展相應的補充勘察和施工地質等工作,如地層空洞探查、超前地質探查預報等。不利于工程實施的地質條件主要表現(xiàn)對施工技術、工藝有特殊的要求,并造成施工難度加大和工程安全風險升高。2.0.2地質風險評估是工程風險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性基礎工作,專門從地質條件影響或地質因素角度,遵循風險評估工作的基本內容與程序,開展的針對性風險評估和風險預防控制工作,包括地質風險因素辨識、地質風險分析與單元劃分、地質風險評價與分級和地質風險防控措施建議等環(huán)節(jié)和內容。其中,在地質風險分析基礎上完成的地質單位劃分,在地質風險評價基礎上完成的地質風險分級工作,將分別作為細化或完善工程自身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單元及分級的重要判據(jù)。地質風險評估總體遵循誰實施誰負責的原則,工程建設各階段各責任主體分別開展相應的地質風險評估工作,并滿足工程建設各階段的工作內容、深度要求和工程風險管控的實際需要,也可根據(jù)工作需要,通過購買第三方專業(yè)咨詢服務,協(xié)助完成地質風險評估成果等工作。2.0.3地質風險單元劃分是地質分析的主要內容和結果。通過地質風險分析及其進一步的地質風險單元劃分,為地質風險評價與分級以及進一步的工程安全風險評價與分級提供參考依據(jù),以達到分區(qū)化、差異化和精準評估和防控地質風險的目的。其中,區(qū)間、長距離車站、車輛段等里程范圍分布較長的線狀工程以工程縱向、地質條件變化為主進行劃分,短距離車站、車站附屬結構等里程范圍分布較短的工程以地質條件、工法、埋深及其變化為主進行劃分。2.0.4地質風險防控是地質風險評估、預防預控、控制與處置的統(tǒng)稱,貫穿規(guī)劃、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施工等各階段或工程建設全過程,其中,規(guī)劃及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地質風險防控工作主要是進行重大地質風險的辨識、規(guī)避和必要的重大方案比選??辈煸O計階段的勘察工作方面進行的地質風險控制措施主要是針對不同或特殊的地質條件,采用合理可行的勘察方法或手段、準確探明地層地下水分布、提供科學合理的巖土參數(shù)等,進行初步的地質風險辨識和分析。設計方面的地質風險控制措施主要針對勘察查明或未完全探明的各種不同或特殊地質條件及其地質風險情況,并區(qū)別不同地質風險等級,制定安全可靠、合理可行和針對性的設計方案和工程技術措施,如施工工法、圍(支)護方案、開挖方法、土體加固和地下水控制措施等,為施工階段地質風險控制提供合理和可靠依據(jù),以預防預控為主。施工方面的地質風險控制措施主要針對設計給定的地質風險控制措施,制定針對性和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進一步核查地質條件、采取與地質條件相適應的施工技術、方法與工藝、開展有效的監(jiān)測、檢測、預警等信息化施工手段等,全面實施對地質風險的現(xiàn)場實時和動態(tài)控制,以全面和實時控制為主。3.0.1本條是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guī)范》(GB50652)和現(xiàn)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風險技術管理規(guī)范》(DB11/T1316)相關條款的引用或細化,其中線路建設規(guī)劃和可行性研究階段通過重大地質風險的辨識和評價,合理選擇線路走向、敷設方式、站位選址、施工工法和埋深布置等??辈煸O計階段查明地質條件,結合工程設計特征、工程安全風險控制及深度要求等,進行全面和相對靜態(tài)的地質風險辨識、分析、評價、地質風險單元劃分和分級工作,在此基礎上制定或優(yōu)化細化工程安全風險分級清單、地質風險控制設計方案和相應的技術措施,最終體現(xiàn)在相應的施工圖設計圖紙中。施工階段的施工準備期開展全面的地質風險核查,制定或優(yōu)化針對性的地質風險控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施工過程開展全面的地質風險動態(tài)評估、必要的地質超前探測和試開挖(掘進)工作,優(yōu)化相關施工工藝參數(shù),有效實施信息化施工和施工風險控制。3.0.3主要根據(jù)《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guī)范》(GB50652)和政府文件中有關安全風險等級,并結合地質風險的特點及其與工程風險的關系,確定的地質風險等級標準,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和針對性。3.0.4針對各種高地質風險區(qū)段或情況,在工程建設及風險管理中予以高度重視,開展相應的地質風險專項防控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質風險專項評估或專題研究、開展補充勘察或專項勘察、專項設計、專項施工措施、加強監(jiān)測以及專項應急預案等。北京地區(qū)的I級地質風險主要包括:地面沉降發(fā)育區(qū)域、大范圍分布污染土和有害氣體區(qū)域、采空區(qū)、廢棄礦井與坑道、活動斷裂區(qū)、地裂縫發(fā)育區(qū)及其他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等予以避讓,無法避讓的重點開展地質風險防控工作。Ⅱ級地質風險主要包括:1)高承壓水或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區(qū)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區(qū)中東部即北京平原區(qū)永定河沖洪積扇中下部,一方面存在多層地下水(如臺地潛水、層間潛水、潛水、承壓水),另一方面,相對較深部地層的承壓水水頭較高,對三層及以下地下車站或其相應區(qū)間施工風險影響較大;2)深厚填土主要分布在北京市老舊城區(qū)、古舊河、湖、溝、坑地區(qū)和西部取土坑、采砂(石)坑區(qū),采用明(蓋)挖法或礦山法施工時,工程安全風險高;3)西部局部地區(qū)存在土巖復合地層和基巖隆起,是典型的上軟下硬地層或周軟中硬地層,局部大粒徑顆粒極大,局部地區(qū)由于填土或挖方等產(chǎn)生較大的地形地貌變化突出;4)北京地區(qū)尤其是城市經(jīng)過若干年的大規(guī)范城市建設和地下空間建造,部分區(qū)域的淺層地表下或填土層中存在地層空洞、水囊區(qū)段;5)施工時地下水條件發(fā)生重大變化主要是指近年來西部地表水生態(tài)補水,西部和中部的地下水位普遍抬升,整體地下水位和局部區(qū)段界面水給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地下水控制和結構防水帶來嚴峻挑戰(zhàn),主要影響的是針對采用明(蓋)挖法與礦山法施工的工程等。(1)對填土、新近沉積土、污染土與有害氣體等地層,可通過現(xiàn)場走訪調查和地形地貌調查等方式,了解地層的成因、形成年代與方式、類型及分布等。對砂性土層,查明土層及地下水的分布范圍、厚度及粒徑組成、礦物成分、密實度、滲透系數(shù)等物理力學指標有助于了解地質風險情況,隧道拱頂和開挖范圍內的砂層加密土體現(xiàn)場取樣,增加原位測試數(shù)量對地質風險控制有幫助。對大粒徑地層,示意的調查方法為現(xiàn)場調查、現(xiàn)場試驗和室內試驗相結合,且側重于現(xiàn)場試驗,重點查明大粒徑地層的空間分布、顆粒級配、最大粒徑、強度、礦物成分、滲透系數(shù)等物理力學指標。對土巖復合地層與基巖隆起,重點查明土巖分界面、巖石產(chǎn)狀、風化帶、風化程度、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強度參數(shù)及礦物成分、破碎帶分布和富水情況。對污染土與有害氣體,識別污染成分、污染途徑、污染范圍并進行分級評價。當場地范圍內分布有多層對工程有影響的地下水時,分層觀測地下水位和測定水文地質參數(shù)。凍結法工程重點測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含鹽量、地溫等參數(shù),當土層含水量大于l0%和地下水流速不大于7~9m/d時,凍土擴展速度和凍結體形成的效果最佳,因此地下水流速和含鹽量是凍結法施工成敗的關鍵,測試方法為現(xiàn)場實測。(2)工程設計中重視地質風險,根據(jù)地質風險等級及類別等,結合施工工法、圍(支)護方案、輔助工程措施及與結構的相對關系等,制定或優(yōu)化工程設計方案及相關技術措施,針對地質風險尤其是較為突出的地質風險單元,進行地質風險控制的針對性設計,一方面通過采取加強技術措施和監(jiān)測及預警標準,充分落實到施工圖紙中,另一方面加強重視和技術管理,確保重大風險控制設計受控。I級、Ⅱ級地質風險單元,可通過制定更嚴格或分區(qū)分階段的安全控制指標、合理設置或增加監(jiān)測項目、加大監(jiān)測頻次等監(jiān)測設計方案,為針對性信息化施工和施工風險監(jiān)控奠定基礎。填土、軟弱性較強的新近沉積土等土層的自穩(wěn)性較差、強度較低、對施工擾動產(chǎn)生變形的敏感性較強,通過設置深層土體沉降監(jiān)測項目,能夠更好地加強監(jiān)測及分析,有利于對地表變形過大或坍塌、基坑隧道開挖面失穩(wěn)甚或坍塌、隧道拱頂坍塌等突出地質風險的綜合研判和預控。(3)施工現(xiàn)場根據(jù)地質風險類型及其應急預案,在現(xiàn)場合適位置備足合適的應急物資和設備,尤其是在汛期、地質風險較高單元或部位、發(fā)生較多工程監(jiān)測或巡視預警進行施工時,結合工程現(xiàn)狀和實際需要,備足合適的應急物資和設備,便于及時采取補充止水加固等現(xiàn)場處置措施。其中,主要的地質風險類型包括明(蓋)挖法工程的開挖面坍塌、地表變形過大或坍塌、圍護結構滲漏與樁間土流或坍塌、基底突涌等,礦山法工程的隧道拱頂坍塌、地層過大沉降甚至地面塌陷、隧道開挖面坍塌、隧道開挖面涌水、涌土或涌砂、馬頭門開挖滲水或坍塌等,盾構工程的洞門土體坍塌或地下水突涌、盾構姿態(tài)差或掘進方向偏離、盾構滯排、掘進困難甚或卡殼、盾構螺旋出土器口部或刀盤處噴涌、盾尾滲漏甚或突涌、開挖面失穩(wěn)或塌陷等。(4)地質風險突出的區(qū)段或單元,高頻率的監(jiān)測反饋及預警分析能很大程度提升信息化施工及風險管控水平。3.0.5受勘察精度和場地條件的影響,勘察工作并不能完全解決施工中所有的工程地質問題,一方面根據(jù)場地地質條件復雜程度、施工方法、施工工藝的特殊要求等,另一方面是設計方案或措施出現(xiàn)調整、施工中出現(xiàn)的新的地質問題等。場地地下水或周邊地表水條件變化主要包括兩種情況:1)工程施工一般距勘察報告提交日期較長,多數(shù)情況下工程開挖施工時已距離勘察報告提交日期超過半年或以上;2)施工期間存在鄰近在施基坑、開挖施工遇汛期或暴雨或長時間連續(xù)降雨、已建成止水帷幕等。3.0.6本條主要針對自穩(wěn)性差、高孔隙率、不均勻的填土層或新近沉積土層,尤其是局部地層空洞或水囊地層。場地存在這些軟弱土層或工程需要時,需要對基坑或隧道周邊、盾構端頭井、馬頭門開口段進行止水加固,對其加固體進行質量檢測,地質風險突出區(qū)段或部位,提高抽測率,并采用先進可靠的綜合檢測手段。選擇重型機械設備進行成樁成槽作業(yè)、盾構端頭井進行盾構機安拆吊裝時,也需要對這些軟弱土層地基的承載力進行核驗。如盾構工程在選擇起重設備時,根據(jù)盾構機安拆吊裝的設備重量等驗算場地承載力,地基強度和深度滿足吊裝設備的承載力需要。如不滿足時,對所涉區(qū)域進行地面預加固有助于預防盾構機組裝和拆卸吊裝時起重設備傾覆的風險。3.0.7對處于易液化的飽和粉土或飽水砂性土層中的基坑或隧道結構,設計中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范《城市軌道交通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909)相關要求,判別地基液化等級,并按抗震設防類別選用相應的抗液化措施。同時根據(jù)液化地層分布范圍、厚度、液化等級等,采用相應的地基處理措施,地基處理措施包括碎石樁、換填、注漿、攪拌樁、旋噴樁等。3.0.8工程選址和選線時首先避開污染土層和含有害氣體的地層,若無法避開,則選擇有害氣體含量相對較低的地層構造部位。設計和施工時根據(jù)污染土的性質和環(huán)境作用等級等,確定盾構管片及其他永久結構工程材料的等級。根據(jù)有害氣體的分布、含量、成分、性質等對電氣設備采取防爆處理,并選用適宜的施工材料。污染土地層中施工編制專項運輸和處置方案,報地方環(huán)保部門批準。污染土的處理措施按污染性質分類治理,如對有機類或揮發(fā)類污染土可采用水泥窯焚燒處置措施,對重金屬污染土采用異位修復措施,穩(wěn)定后進行土體養(yǎng)護。3.0.9鉆孔完成后如不及時或妥善回填,可能造成以下后續(xù)施工風險和間接地質風險問題,(1)形成地下水聯(lián)絡通道,尤其是地層較深部存在承壓水的情況下,可導致隧道施工期間,地下水沿未填埋鉆孔上升涌入隧道或基坑,造成突涌風險。(2)可能造成暗挖或盾構隧道施工注漿漿液沿未封閉鉆孔溢流或噴出,導致注漿失效,并影響地面人員及交通安全。3.0.10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周期較長,一般會跨越多個水文年,地下水變幅較大,同時地下水位動態(tài)受大氣降水、人工生態(tài)補水、人工開采影響因素多,為及時準確掌握地下水位及動態(tài)變化,自勘察開始設置地下水位長期觀測孔,并定期觀測,指導動態(tài)設計和信息化施工。尤其是2018年以來北京市平原區(qū)地下水受生態(tài)補水工程、大氣降水等因素影響,地下水位開始出現(xiàn)大幅抬升,給工程施工及其安全風險防控帶來很大壓力。地下水位長期觀測孔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結合地下水類型、層次及含水層特征,按嚴格實行分層觀測,并確保長期有效,如觀測孔要設置在利于長期保存的位置,孔口設立保護裝置等,甚至可作為地下車站的后期運營的一項長期監(jiān)測參數(shù),移交至運營單位管理和使用,服務于為運營安全管理。3.0.11本條細分為兩部分工作,施工前根據(jù)勘察設計文件、地下管線探測報告等,開展地層空洞普查,施工過程中根據(jù)工程監(jiān)測及變形或預警情況等,并結合工程需要,進行地層空洞針對性探測。針對發(fā)現(xiàn)的地層空洞或水囊,根據(jù)地層空洞或水囊大小及性質等,進行分類處理,一般原則是,對大于2m的空洞可采用先填砂再注漿填充處理,小于2m的空洞可直接注漿填充處理。地層中存在水囊時,先確定并截斷水源,引流后進行注漿回填。3.0.12為加強對地質風險尤其是高地質風險單元的防控,提高地質風險監(jiān)控和管理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實時或自動化的工程監(jiān)測或監(jiān)控,采用智能化仿真軟件或自動巡檢機器人、構建專業(yè)化或集成化信息系統(tǒng)或數(shù)智化管控平臺等,有助于加強風險的實時分析、反饋、快速預警、及時處理及相關動態(tài)管控工作。4.0.1本條是對地質風險評估內容和程序的規(guī)定,借鑒了相關風險評估與管理的法規(guī)或工程技術標準。地質風險辨識、分析、單元劃分和風險分級依序推進、相互關聯(lián),其中地質風險分析的核心內容和成果是地質風險單元劃分,地質風險評價的核心內容和成果是地質風險分級。可根據(jù)工程實際需要,可形成專項地質風險評估成果,亦可將地質風險評估成果落實到相應階段的整體工程安全風險評估成果和相關技術文件中,如設計階段的設計文件和專項設計,施工階段的施工專項方案、監(jiān)測方案、應急預案和監(jiān)理細則等,并實質性體現(xiàn)地質風險評估相關內容。4.0.2風險評估的方法包括各種定性、定量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根據(jù)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經(jīng)驗,結合現(xiàn)行國標《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guī)范》(GB50652)和現(xiàn)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土建工程設計安全風險評估規(guī)范》(DB11/1067)等規(guī)范要求,地質風險評估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較妥,采用定量甚至人工智能研判的評估方法是發(fā)展趨勢。4.0.3地質風險辨識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全面、系統(tǒng)地辨識各類不良地質風險對風險管控至關重要。地質風險因素辨識從地質角度辨識出因地質條件復雜性、變異性和不確定性等而導致的工程安全風險,地質風險因素辨識清單作為工程安全風險因素辨識清單的補充與細化。目前風險辨識中可采用的方法較多。本規(guī)范推薦選用檢查表法、專家調查法兩種方法。另外,每個工程的建設條件和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需將客觀辨識和專家調查法主觀辨識相結合,這樣可更好地全面辨識各種建設風險。清單內容包括工點名稱、子單位及相關危大分部工程、地層及地下水特征、涉及區(qū)段、里程范圍或部位等信息。根據(jù)北京市和相關城市既有安全風險評估做法經(jīng)驗,該階段地質風險辨識由工點設計單位初步辨識、總體設計單位復核匯編完成,或委托第三方專業(yè)咨詢機構協(xié)助完成。4.0.4地質風險單元是以地質條件為基礎,考慮工程設計特征、施工方法、工程周邊環(huán)境等工程條件劃分出的最小風險控制單元,以達到聚焦具體工程風險、精準控制工程風險的目的。地質風險單元劃分根據(jù)地質條件復雜程度及地質風險因素辨識結果,結合設計方案與技術措施、施工方法以及周邊環(huán)境條件等進行劃分。其中,結構特征包括車站或區(qū)間的形式、厚度、深度等內容。地質風險單元及地質風險分級表包括地質風險單元、地質風險等級、工程設計特征(工法、支護形式、地基加固方案、結構方案等)、地層及地下水特征、涉及區(qū)段、里程范圍或部位、易發(fā)風險事件等內容。本條各款情況屬于安全風險有較大影響的區(qū)段或部位,需要進一步細分地質風險單元。根據(jù)風險分析結果,可適當提高地質風險等級。地質風險分級是工程安全風險分級尤其是工程自身風險分級的重要基礎和等級修正調整依據(jù),具體修正原則如下:1、當?shù)刭|風險為Ⅰ級時,工程風險等級為一級;2、當?shù)刭|風險為Ⅱ級時,工程風險等級可上調一級(工程風險等級已經(jīng)為最高級時維持不變);3、當?shù)刭|風險為Ⅲ級時,工程風險等級保持不變;4、當?shù)刭|風險為Ⅳ級時,工程風險等級可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保持不變或下調一級。4.0.7勘察階段開展地質風險辨識與分析工作勘察單位站在單位和工程安全的角度,根據(jù)已完成的勘察階段性成果并在最終勘察成果文件中予以體現(xiàn),針對各類不同地質條件、工程特性及其可能存在地質風險,進行全面和有針對性的地質風險辨識和分析,為設計和施工及其工程安全風險防控提供專業(yè)性和合理化建議??辈旄麟A段的地質風險辨識與分析與相應各設計階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的設計深度要求和危大工程安全管理相協(xié)調一致。其中相關單位(子單位)及其分部分項工程是與地質風險相關的危險性較大工程,包括車站主體結構和附屬結構等,基坑明挖工程的圍護結構施工、支撐、開挖、土體加固與地下水控制等,礦山法工程洞口及暗挖里程段的開挖、初支及噴混、注漿止水、土體加固及地下水控制等,盾構工程洞口及掘進里程段的掘進開挖、注漿、土體加固、換刀等。該階段的地質風險因素辨識、地質風險單元和等級劃分是相對初步的,重點從地質及其導致工程安全風險角度,需要給出工程及影響范圍內各類不同地質條件及其風險的分區(qū)分段及其初始風險等級,為后續(xù)設計、施工期間更為詳細的地質風險單元劃分及其風險分級提供支撐和依據(jù)。4.0.9施工階段在設計階段地質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根據(jù)擬采用的施工方法、技術、工藝、參數(shù)和施工工序工況等,結合同期或已開展的地層空洞普查探測及空洞處理情況、地質條件核查(如地下水位)或超前地質預報、周邊環(huán)境條件核查等,通過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等,進行地質風險因素再辨識,根據(jù)工程實際適當調整或細化地質風險單元,調整地質風險等級等地質風險核查評估工作,以滿足工程施工及其安全風險防控的需要加強與勘察、設計單位的溝通確認和技術交底。當發(fā)現(xiàn)地質條件變化較大時,及時上報建設單位,必要時進行補充勘察或補充完善工程措施。同時,該階段地質風險評估的內容要求具體落實到專項施工方案中。本條主要涉及基坑圍護結構及工程樁、高架結構樁基、土體預加固、地下水控制或處理,隧道洞內外注漿加固、地下水控制與處理,盾構掘進及開倉換刀(具體表現(xiàn)為盾構適應性評估、盾構掘進地質組段劃分)、凍結法工程等,確保評估成果滿足指導施工安全風險控制的基本要求。根據(jù)評估結果對施工工藝和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并閉環(huán)落實到施工方案。4.0.10本條是對施工過程地質風險動態(tài)評估的規(guī)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以線性工程為主,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在三維尺度及延展上均可能發(fā)生較大變化,其復雜性、變化性、不可確定性等導致施工過程地質風險易發(fā)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求施工過程中做好地質風險動態(tài)調整及管控,當?shù)刭|條件核查與勘察結果不一致、地質條件發(fā)生變化或要施工工藝發(fā)生實質性改變時,及時重新辨識、分析、評價及定級,優(yōu)化完善工程措施,做好動態(tài)管控,有助于風險降低至可接受范圍。4.0.11根據(jù)北京地區(qū)多年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及風險管控經(jīng)驗,本條及下轄各款均容易導致工程實際中地質風險常見易發(fā)或增大,進行地質風險單元及等級核查,必要時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或完善工程方案或施工措施,確保施工方案及工程措施安全可行和經(jīng)濟合理。其中第6款中水文地質條件發(fā)生較大變化主要指含水層類型及厚度、水位或水頭高度、涌水量等發(fā)生較大變化。5.1設計5.1.2同一工程場區(qū)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存在較大變化的可能,包括從基坑豎向的地層結構及厚度變化、縱向上地層巖性及厚度、地下水分布等發(fā)生變化,如土巖復合地層、基巖隆起、透鏡體、軟弱夾層等,針對地層變化,工程設計時可通過地質風險單元及風險等級等予以充分考慮,進行分區(qū)支護結構設計,局部地質條件不好、地質風險較大的單元可通過減小圍護樁間距、增加樁嵌固深度、增大樁徑或墻厚、增大重疊長度等措施,控制由此帶來的潛在地質風險。另一方面,基坑工程分區(qū)支護結構設計結合周邊環(huán)境控制要求、工程自身支護特點,細化支護結構設計及周邊環(huán)境保護措施。5.1.3北京地區(qū)較普遍存在連續(xù)性分布的填土、新近沉積土和強度低的細粒土、砂性土地層,這些土層厚度較大、強度較低或自穩(wěn)性較差,基坑工程設計時予以重視,以預防因這些不良地質條件帶來的風險。其中:第1款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其一內支撐體系的受力明確,施作方便、快速,較錨固體系等隱蔽性較強的支護類型,施工的可靠性、工藝本身的復雜性等均有造成錨固效力降低的可能,其二對于地質風險等級較高的地層,設計按最不利情況考慮,加大支撐體系冗余度,預控圍護體系坍塌風險是必要的;第2、3款與第1款的要求是連續(xù)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下伏堅硬土層埋深較深,增加嵌固深度的經(jīng)濟性不合理且根據(jù)勘查提供的數(shù)據(jù)計算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時,采取旋噴樁或攪拌樁等地基加固措施,預控圍護體系坍塌、成槽塌方、周邊建構筑物變形過大、導墻塌孔、漏漿或塌方等風險,其中地面以下4m以內地層采用增加導墻深度的方法,4m以上地層采用槽壁預加固的方法,尤其是提出了在結構上較為復雜的部位增加設計措施,換填處理根據(jù)坑底的原狀好土層類型采用適合的換填材料,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時,采用樁基;第4款是為預控土釘墻支護體系的圍護體系坍塌,預控地基承載力不足與沉降過大風險,設計層面根據(jù)設計計算與類似工程經(jīng)驗,提出的預防放坡開挖基坑,坑內土方作業(yè)邊坡等臨時性坡道坍塌的風險。5.1.4本條中第1、2、4款主要是為預防基坑側壁或樁(墻)滲漏、圍護體系或土方開挖面坍塌、樁間土水土流失、涌水涌砂等風險,其中第1款中具止水功能的圍護結構形式主要包括地下連續(xù)墻、圍護樁外增設旋噴樁等風險,第2款是為預防地連墻接縫處滲漏、地連墻混凝土繞流等風險。第5款是為預防基底突涌破壞風險。5.1.5本條是為預防樁(墻)成孔(槽)困難或偏斜、成孔漏漿、鉆具損毀嚴重等風險。第2款是為預防成孔塌孔(方)等風險。5.1.6第1款是因為土巖結合部位的上下地層物理力學性質差異大,以預防樁(墻)成孔(槽)困難、偏斜與塌孔(方)等風險;第2款是為預防圍護結構變形過大等風險,基巖隆起不宜采用吊腳樁,圍護樁嵌入基底下基巖深度原則為強風化巖層不小于3.5m,中風化巖層不小于2.5m,微風化巖層不小于1.5m。采用錨桿(索)支護結構時,錨固段延伸至巖層內一定深度;第3款是為預防基坑圍護結構側壁滲漏風險;第4款是為預防圍護結構滲漏、變形過大甚至坍塌等風險;第5款是預防樁(墻)成孔(槽)困難、偏斜與塌孔(方)等風險。5.1.7本條是針對地層分布不均勻地基可能造成結構立柱、結構墻的差異沉降風險考慮的設計處理措施,如結構加強和巖土地基加固。5.2施工5.2.3針對第2款,地連墻導墻施工時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剛性地面或鋪設鋼箱板,控制應力集中和振動造成槽壁變形。對存在厚度較大、強度較低或自穩(wěn)性較差地層的導墻部位按設計要求采取換填加固措施時,采用質地堅硬、強度較高、性能穩(wěn)定、具有抗侵蝕性的換填材料(如素土、灰土、煤渣、礦渣等)等(采用分層壓、夯、振動等方法,使之達到設計要求的密實度),防止出現(xiàn)塌孔、漏漿等現(xiàn)象,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前,避免重型機械設備在導墻附近停留或行駛。換填地基進行載荷試驗檢驗。抓斗成槽時,保持槽壁液面穩(wěn)定,避免泥漿液面起伏較大,降低槽壁上部局部坍塌的風險。成槽完成后,及時完成吊放鋼筋籠、水下澆筑混凝土等工序,縮短槽段的擱置時間。當場地存在厚度較大、強度較低或自穩(wěn)性較差的地層時,若采用鉆孔灌注樁支護,采取長套筒或泥漿護壁施工工藝,通過加長套筒,可避免成樁過程中槽壁滑塌、樁身夾泥夾砂,甚至斷樁的風險。若采用泥漿護壁工藝,通過試樁、類似工程經(jīng)驗等確定泥漿護壁參數(shù),保證成槽質量及槽壁的穩(wěn)定性,可大大提高成樁質量,減少樁體侵限、偏斜、夾泥夾砂等質量缺陷,避免后期開挖的風險。考慮施工工藝、施工機械條件、基坑深度、工人操作水平及施工允許偏差等多重因素,為降低樁體侵限風險,樁體外放量選擇100mm~200mm,鉆孔灌注樁完成后按設計要求進行樁身垂直度和樁體質量檢驗。5.2.4本條針對富水砂性土層或高承壓水的支護開挖重點施工措施。其中:第1-3款采用地連墻結構止水時,地連墻施工前根據(jù)地層和設計墻幅長度等情況,選用合適的成槽機及尺寸、合理劃分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