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部分古詩文閱讀
專題四文言文閱讀
五年高考
北京卷2019—2023真題
一、(2023北京,6—10,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貴廉
漢元帝時,貢禹上書言:“孝文皇帝時,貴廉潔,賤貪污,賈人、贅婿及吏坐贓者,皆禁
錮不得為吏。賞善罰惡,不阿親戚,罪白者伏其誅,疑者以與民,無贖罪之法。故令行禁止,
海內(nèi)大化,天下斷獄僅四百,與刑措亡異。
“武帝始臨天下,尊賢用士,辟地;境數(shù)千里。自見功大威行,遂?嗜欲。用度不足,
乃行一切蕓變,使犯法者贖罪,入谷者補吏。是多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
眾??址湔D,則擇便巧史書①、習(xí)于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完不勝,則取
勇猛能攆如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義而有財者顯于世,欺謾而善書者
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為?財多而光榮。何以禮義為?史書
而仕宦。何以謹(jǐn)慎為?勇猛而臨官。'故歌剿而髡鉗者,猶復(fù)攘臂為政于世,行雖犬彘,家
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故謂居官而置富者為雄杰,處奸而得利者為壯士。兄勸其
弟,父勉其子,俗之?dāng)?,乃至于?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贖罪,求士不得真賢,相守
②崇財利而誅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興至治,致太平,宜除贖罪之法。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贓者,輒行其誅,亡但免
官,則爭盡力為善,貴孝弟,賤賈人,進(jìn)真賢,舉實廉,而天下治矣?!?/p>
嗚呼,今日之變,有甚f?此!自神宗③以來,攀貨之風(fēng)日甚一日。國維不張,而人心大壞,
數(shù)十年于此矣。《書》曰:“不肩好貨,敢恭生生,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必如是而
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貢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販賣,與民爭利。犯者輒免官削爵,
不得仕宦?!贝俗h今亦可行。自萬歷以后,天下水利碾硝,場渡市集,無不屬冬豪紳,相沿
多為常事矣。
(取材于顧炎武⑤《日知錄》)
第1頁共67頁
[注]①便巧史書: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②相守:諸侯國相、郡守。③神宗:明朝
皇帝,年號萬歷。④“不肩好貨”句:大意是不任用貪財?shù)娜耍e用懂得養(yǎng)民、能改善
百姓生活的人。⑤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L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氐睥的一項是(3分)()
A.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廣:寬廣
B.遂叢嗜欲從:放縱
C.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操切:脅迫
D.糠貨之風(fēng)日甚一日黑賣:貪求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乃行一切之變
AA.{
I無不屬之豪紳
(是以天下奢侈
Dn.<
〔相沿以為常事矣
則擇便巧史書……者
,則爭盡力為善
D1今日之變,有甚于此
I數(shù)十年于此矣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思卿的一項是(3分)()
A.與刑措亡異
同把刑罰擱置起來差不多
B.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
違反正道又兇猛的人比官員的地位還高
C.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贓者
相守中選拔推舉官吏不按實情的以及收受賄賂的人
D.國維不張
國家綱紀(jì)制度形同虛設(shè)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亞卿的一項是(3分)()
A.顧炎武引用貢禹的上書,旨在以史為鑒,說明廉之可貴。
第2頁共67頁
B.漢孝文帝時,崇尚廉潔,官場清約,賞罰分明,風(fēng)氣純正。
C.武帝后期,世風(fēng)敗壞到極點,父兄規(guī)勸子弟要潔身自好。
D.顧炎武認(rèn)為,任用廉潔愛民的人為官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
5.根據(jù)第二段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贖罪之法”滋生了哪幾方面弊端。(6分)
答案
答案解析暫缺。
二、(2021北京,6—10,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夫儒生,禮義也;耕戰(zhàn),飲食也。貴耕戰(zhàn)而賤儒生,是棄禮義而求飲食也。使禮義廢,
綱紀(jì)敗,上下亂西陰陽謬,水旱失時,五谷不登,萬民饑死,農(nóng)不得耕,土不得戰(zhàn)也。故以舊
茗為無益而去之,必有水災(zāi);斗舊禮為無補而去之,必有亂患。儒者之在世,禮義之舊防也,
有之無益,無之有損。夫禮義,無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須①禮義而成。猶足蹈路而行,所蹈
之路須不蹈者;身須手足而動,動者待不動者。故事或無益,西益者須之;或無效,而效者
待之。儒生,耕戰(zhàn)所須待也,棄而不存,如何?
韓子非儒,謂之無益有損,蓋謂俗儒無行操,舉措不重禮,以儒名而俗行,以實學(xué)而偽
說,貪官尊榮,故不足貴。夫志潔行顯,不徇爵祿,去卿相之位若脫屣者,居位治職,功雖不
立,此禮義為業(yè)者也。國之所以存考,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禮愛
義,率無禮之士,激無義之人;人民乃善,愛其主上,此亦有益也。聞伯夷風(fēng)者,貪夫廉,懦
夫有立志;聞柳下惠風(fēng)者,薄夫攀,鄙夫?qū)挕4松匣?,非人所見?/p>
段干木②闔門不出,魏文⑧敬之,表式其閭,秦軍聞之,卒不攻魏。使魏無干木,秦兵入
境,境上危亡。秦,強國也,兵無不勝。兵加于魏,魏國必破,三軍兵頓,流血千里。今魏文
式闔門之士,卻強秦之兵,全魏國之境,濟三軍之眾,功莫大焉,賞莫先焉。
齊有高節(jié)之士,目狂詢、華士,二人昆弟也,義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齊,陰
此二子解沮④齊眾,開不為上用之路,同時誅之。韓子善之,以為二子無益而有損也。
第3頁共67頁
夫狂謫、華士,段干木之類也,太公誅之,無所卻、無所全;魏文式之,卻強秦而全魏,
功孰大者?狂謫、華士之操,干木之節(jié)也。使韓子善干木闔門之節(jié)、高魏文之式是也,則
善太公之誅非也。使韓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則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
為有功,是韓子不賞功、尊有益也。
(取材于王充《論衡?非韓》)
[注]①須:等待,這里是依靠的意思。②段干木:戰(zhàn)國時魏國隱士。③魏文:魏文侯,
戰(zhàn)國初魏國君主。④解沮:瓦解、渙散。
L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思建的一項是(3分)()
A.貴耕戰(zhàn)而蟆儒生賤:輕視
B.便禮義廢,綱紀(jì)敗使:假如
C.故以舊年為無益而去之防:防備
D.薄夫烈鄙夫?qū)挾?敦厚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上下亂而陰陽謬n(以舊禮為無補而去之
I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I以此二子解沮齊眾
C(此禮義為業(yè)者也□(人民為善
1國之所以存者I開不為上用之路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亞項的一項是(3分)()
A.以儒名而俗行
名義上是儒生,行動卻跟一般人一樣
B.不徇爵祿
不為了爵位和俸祿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C.此上化也,非人所見
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
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
指責(zé)干木的操行、貶低魏文扶軾致敬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亞卿的一項是(3分)()
A.韓非認(rèn)為儒生沒有用處只有害處,本文認(rèn)為儒生很有用處,不應(yīng)拋棄。
B.本文贊賞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軾致敬的做法,認(rèn)為功勞很大,無法超越。
第4頁共67頁
C.韓非認(rèn)為留著狂謫、華士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因而贊賞太公殺了他們。
D.本文認(rèn)為狂謫、華士與段干木是同一類人,對保全國家沒有什么用處。
5.本文第一段體現(xiàn)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也有相互依賴、相互促成
的一面。請結(jié)合本段相關(guān)語句,用自己的話談?wù)勛髡呤侨绾侮U明這一思想的。(6分)
答案
1.C
2.B
3.B
4.D
5.①本文第一段通過幾個例子來體現(xiàn)相反相成的思想。人走路時,腳踩著的路要靠沒有
踩著的地方才能成為路。人的身體要靠手足才能活動,但能動的手足要靠不動的身軀才
能活動。
②由此得出結(jié)論,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用處,但是有用處的事情卻要依靠它;禮義
表面上對人沒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禮義才能完成。
三、(2020北京,6—11,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斗
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
公。當(dāng)是時,晉國政皆決智伯。
智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智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
襄子口]懼,乃奔保晉陽。
三家以國人圍晉陽,歲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⑵;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
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參乘。智伯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p>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附,斗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絳水可以灌韓之平陽也。Z希疵
謂智伯日:“韓、魏必反矣。"智伯日:“子何以知之?"2希疵目:“以人事知之。夫從
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事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
日,而二子無喜和有憂色,是非反而何?”
第5頁共67頁
明日,智伯以名希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人,欲為趙氏游說,使主疑于二家
而懈于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
子出,2希疵入日:“主何斗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日:“子何%知之?”對日:“臣見
其視臣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怪。2希疵請使于齊。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目:“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率韓、魏以攻趙,趙亡
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睆埫?/p>
談日:“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
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
趙敬侯滅晉后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為家人,晉辭不祀。
(取材于《史記》《資治通鑒》)
[注][1]趙襄子:晉國臣子,趙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韓康子分別為魏地之主和
韓地之主。
[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墻用的夾板。城墻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塊夾板的高度。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思睥的一項是(3分)()
A.舉必及韓、魏矣難:難免
B.而二子無喜志志:心思
C.智伯不俊俊:悔改
D.晉絕不祀絕:滅亡
2.下列對句中“以”字的解釋,不正項的一項是(3分)()
A.欲以伐四卿以:憑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以:把、將
D.子何以知之以:依據(jù)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無琥的一項是(3分)()
A.是非反而何
這種情況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見其視臣而趨疾
第6頁共67頁
我看到他們一見到我就快步走開了
C.為之期日而遣之
為此確定了具體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將卒犯其前
趙襄子將最后攻擊智伯軍的正面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亞玻的一項是(3分)()
A.春秋時晉國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晉國的大權(quán),并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
B.臣子名希疵見微知著,預(yù)見韓、魏必反,向智伯進(jìn)言反被懷疑,只好求救于齊國。
C.張孟談用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陣營,致使智氏滅族。
D.韓、趙、魏分別得到了諸侯封號,瓜分了晉國的國土,歷史的格局發(fā)生了改變。
5.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2分)
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五段中韓、魏二子對張孟談?wù)f“我心知其然也”,請從文中找出可以佐證此話的動
作描寫語句。(4分)
答案
1.A
2.B
3.D
4.B
5.(我們)兩家難道不以盡快分到趙氏的地盤為利(嗎?)
6.①桓子肘康子②康子履桓子之附
四、(2019北京,7—11,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左氏《國語》,其文深閡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掇于圣。
余懼世之學(xué)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中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
第7頁共67頁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
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
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
年,數(shù)之紀(jì)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非目: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自流,
是當(dāng)千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shè)?彼固有所逼引,而認(rèn)之者不塞則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摩百物;畦汲而灌者,必沖蕩5賁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
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海洞幅^②乎其中,或會或離,
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
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乎?可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陟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
亡者,不有他本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又目:“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愈甚乎哉!吾無取乎
爾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
[注]①伯陽父:周朝大夫。②鴻洞整幅:彌漫無際廣闊深遠(yuǎn)。
L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思卿的一項是(3分)()
①不檄于圣概:大略
②不得電中庸以入堯、舜之道由:沿著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
④是晉平與我謀晉乎:于何、怎么會
⑤必涌溢蒸郁以摩百物糜:使……熟爛
⑥抑人事乎抑:還是
⑦吾陟陳于前矣既:既然
⑧不有他術(shù)乎術(shù):途徑、原因
A.①⑦B.②⑧C.③⑥D(zhuǎn).④⑤
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亞碘的一項是(3分)()
A.其文深閔杰異
《國語》文章深刻宏闊杰出特異
B.其說多誣淫
其中所言多是誣陷和混亂的
第8頁共67頁
C.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來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條件
D.又況天地之無倪
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
3.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碩的一項是(3分)()
A.柳宗元認(rèn)為世人因喜好《國語》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撥亂反正。
B.伯陽父將三川震、源塞和國亡聯(lián)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應(yīng)”的哲學(xué)思想為基礎(chǔ)的。
C.柳宗元以老婦烹調(diào)、老圃灌園類比,說明自然界自動自休的機理是可以被認(rèn)識的。
D.此文表達(dá)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對迷信的觀點,體現(xiàn)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4.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認(rèn)之者不塞則惑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無取乎爾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三段對伯陽父的說法進(jìn)行了批駁,請具體說明該段是如何逐層展開批駁的。(6
分)
答案
1.A
2.B
3.C
4.①認(rèn)同伯陽父說法的人不是孤陋寡聞的就是糊涂的
②我對于《國語》的上述說法無所采納
5.文章第三段首先批駁川震亡國說,指出自然界自動自休,與人世間的禍患沒有關(guān)系;接
著批駁源塞造成財用匱乏從而導(dǎo)致國亡說,指出財用匱乏自有其原因,不能歸因于川震;
最后批駁“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說,指出此論之荒謬更甚于前者。
第9頁共67頁
經(jīng)典真題回顧
北京卷往年經(jīng)典真題
一、(2018北京,8—12,19分)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題目。
(1)積微,月不勝①日,號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興之務(wù)之,
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則小事之至也數(shù),其懸⑧日也博,其為積也大。
大事之至也稀,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EI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后呼之,亡國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國之
禍敗不可勝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時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呼日志也。財物貨寶以
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对姟吩唬骸暗旅?口毛,民鮮克舉之。”此本謂
也。
(取材于《荀子》)
[注]①勝:超過。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②敦比:注重從事。本句意思是,像
這樣,那么只顧處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從事小事的。③懸:懸掛,此處意思是存在。④罐:
分量輕。
(2)使治亂存亡若高山之與深谿,若白堊蕓與黑漆,則無所用智,雖愚猶可矣。且①治
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見,如不可見。故智士賢者才.目勺積心愁慮以求之,
猶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②與東夷八國不聽之謀。故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茜秋毫,則
大物不過矣。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
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比∑浣?,則無損于彳了;
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子路拯溺者,若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鬃釉唬骸棒斎吮卣?/p>
者矣?!笨鬃右娭约?xì),觀化遠(yuǎn)也。
(取材于《呂氏春秋》)
[注]①且:連詞,表示轉(zhuǎn)折。②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亂之事。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無硬的一項是(3分)()
A.時■不勝月時:季節(jié)
B.僅存之國危而后豚之戚:為...悲傷
C.智士賢者般與積心愁慮以求之相與:一同、都
第10頁共67頁
D.取其金,則無損于行行:行為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故善日者王
A.{
I王者敬日
°(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悔也
I不可勝日志也
c(此之謂也
1若白堊之與黑漆
D(察其秋毫
,I其人拜之以牛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亞超的一項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數(shù)小事出現(xiàn)得很頻繁
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國家就會滅亡
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業(yè)很顯赫
D.賜失之矣賜,你丟失了機會啊
4.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德演如毛,民鮮克舉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兩則短文都講到要重視微小的事物。請根據(jù)要求作答。(6分)
①分別寫出兩則短文中能作為中心論點的一個句子。
②分別為兩則短文擬定標(biāo)題,并簡要說明理由。(標(biāo)題字?jǐn)?shù)限定2—5字)
第11頁共67頁
答案
l.D
2.C
3.D
4.①德行雖然看起來輕如毫毛,但人們少有能舉起它的。
②不領(lǐng)取金錢的話,就不再會有人去贖人了。
5.①第一則:能積微者速成。
第二則:(孔子)見之以細(xì),觀化遠(yuǎn)也。(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
②第一則標(biāo)題:積微(說積微、積微與速成)。理由:本則內(nèi)容是重視小事,積小事之成
才能成就大事。
第二則標(biāo)題:察微(說察微、萌芽與預(yù)見)。理由:本則內(nèi)容是觀察到事物微小的萌芽才
能有所預(yù)見,避免在大事上犯錯。
二、(2017北京,9—14,2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秦廢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維等言:“燕、齊、荊地遠(yuǎn),不置王無以鎮(zhèn)之,請立諸子?!笔蓟氏?/p>
其議,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斯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因疏遠(yuǎn),相攻擊如仇
地諸侯辜相誅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
重賞賜之,甚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shù)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戰(zhàn)斗
不休,?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fù)立國,是樹兵也,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p>
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
蘇子日: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三代本興,
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衰,諸侯相
并,齊、晉、秦、楚皆千馀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于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
封諸侯。久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dāng)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
也,所謂不失時者,西學(xué)士大夫多非之。漢高帝欲立六國后,張子房以為不可,李斯之論與
子房無異。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蕓不可復(fù),明矣。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維,
豈獨高帝所為,子房亦與焉。故柳宗元日:“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第12頁共67頁
昔之論封建者甚眾,宗元之論出,西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fù)起,不能?也。故吾取其
說而附益之,目:凡有血氣必爭,爭必多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
自書契㈤以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于襲封而爭位省■乎?自三代
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君
皆諸侯王子孫,其馀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無復(fù)封建,則此禍幾絕。仁人君
子,忍復(fù)開之歟?故吾以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dāng)為萬世法也。
(取材于宋?蘇軾《東坡志林》)
[注]書契:指有文字記載。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亞期的一項是(3分)()
A.然后屬疏遠(yuǎn)屬:親屬
B.諸侯更相誅伐更:交替
C.子房亦與焉與:參與
D.不能易也易:交換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回的一項是(3分)()
“(以有侯王
A.{
〔爭必以利
f三代之興
D.<
I知諸侯之不可復(fù)
C(而學(xué)士大夫多非之
?[而諸子之論廢矣
Df襲封而爭位者
I君臣父子相賊虐者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亞施的一項是(3分)()
A.請立諸子
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
B.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
諸皇子和功臣們皆封侯并用國家的賦稅重賞他們
C.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封侯的制度設(shè)置郡守,能行得通嗎
第13頁共67頁
D.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分封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
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氐理的一項是(3分)()
A.文題“秦廢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廢除了三代以來分封諸侯的國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說出己見,而讓群臣議論丞相的諫言,群臣多贊成丞相的意見。
C.廷尉李斯深諳時移世變,以史為鑒,力排眾議,反對恢復(fù)分封諸侯的制度。
D.蘇東坡學(xué)養(yǎng)深厚,縱論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各有優(yōu)劣。
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話做出
的判斷。請用自己的話具體說明作者做出這個判斷的直接依據(jù)。(5分)
答案
1.D
2.C
3.B
4.①時勢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時勢,不違背時勢罷了。
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禮樂教化天下,曾經(jīng)達(dá)到了刑罰可以擱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終不
能終止篡位弒君的禍患。
5.D
第14頁共67頁
6.漢高帝和張子房是反對分封諸侯的,但是迫于形勢,不得不封韓信等人為諸侯王,所以
說“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三、(2016北京,9—14,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桓公問于管子曰:“楚者,山東之強國也,苦人民習(xí)戰(zhàn)斗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
兵弊于楚。為之奈何?”管子對目:“即以戰(zhàn)斗之道當(dāng)之矣?!惫浚骸昂沃^也?”管子對
日:''公貴買其鹿。”
桓公即使人毛楚買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馬伯公曾白徒而
鑄錢于莊山。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萬,求生鹿于楚。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
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賞有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其
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盡齊之寶?!?/p>
楚民即釋其耕農(nóng)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賈人日:“子為我至生鹿,二十賜子金百斤,什至而
金千斤也。則是楚不煦于民而財用足也?!?/p>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教民藏谷五倍;楚斗生鹿藏錢五倍。管子曰:“楚可下
矣?!惫唬骸澳魏??”管子對目:“楚錢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被腹唬骸爸Z?!?/p>
因令人閉關(guān),不與楚通使。楚王親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汆石四百。齊因令
人載粟處羊②之南,楚人降齊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之術(shù),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公若令人貴買衡
山之械器,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天下
爭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惫浚骸爸Z?!币蛄钊酥馍角筚I械器,不敢辯其價。齊
修械器④于衡山十月,燕、代聞之,彌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
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價再什以上?!焙馍街?/p>
民釋其有,修械器之巧。齊即令隰朋購粟于趙。趙臬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
載粟而蕓齊。齊修械器十七月,修汆五月,即閉關(guān)不與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
歸。衡山械器盡,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內(nèi)自量無械器以應(yīng)二敵,即奉國而歸齊
矣。
(取材于《管子?輕重》)
[注]①隰朋:春秋時齊國大夫。②芋:地名。位于齊楚接壤處。③衡山:齊魯之間
的小國。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購買兵器的策略。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思建的一項是(3分)()
第15頁共67頁
A.令左司馬伯公凈白徒而鑄錢于莊山將:率領(lǐng)
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
C.楚不賊于民而財用足也賦:給予
D.衡山之民釋其本本:農(nóng)耕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使人之楚買生鹿
AA.{
I載粟而之齊
(其人民習(xí)戰(zhàn)斗之道
Dn.〈
〔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1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
D(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
1楚以生鹿藏錢五倍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思琥的一項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糧食儲藏起來
B.天且以齊私楚也
上天將用齊國(的金錢)惠及楚國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
衡山兵器的價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
燕、代、秦就帶領(lǐng)衡山的使節(jié)回國
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楚民即釋其耕農(nóng)而畋鹿。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內(nèi)自量無械器以應(yīng)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頁共67頁
5.在下面每個人物后的橫線上寫出一個恰當(dāng)?shù)氖煺Z或成語,用來評價人物在文中的表現(xiàn)。
(4分)
①桓公_______________
②管子_______________
③衡山之君_______________
6.本文講述了管子運用謀略的故事,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回答。
(5分)
答案
1.C
2.B
3.D
4.①楚國百姓就放棄了農(nóng)耕而去捕鹿。
②(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沒有武器來應(yīng)對兩個敵國,就帶領(lǐng)全國歸順齊國了。
5.(示例)桓公:從善如流(虛心納諫擇善而從從諫如流)
管子: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神機妙算)
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淺)
6.(答題角度參考)①用經(jīng)濟、金融手段戰(zhàn)勝敵國。
②糧食安全對一個國家是極為重要的。
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實施謀略的保證。
四、(2015北京,9—14,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天無私覆也,地?zé)o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羋公也。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田曰:“南陽無令,若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逼?/p>
公日:“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日:“君問可解E問臣之仇也?!逼焦浚骸吧扑煊弥?。
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目:“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日:“午可。”
平公日:“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目:“善?!庇炙煊?/p>
第17頁共67頁
之。國人稱善焉??鬃勇勚唬骸吧圃眨∑铧S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逼铧S
羊可謂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黃享,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
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备裹S享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
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
黃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辈辉S惠王,而連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名所私以行大義,巨
子可謂公矣。
(取材于《呂氏春秋?去私》)
[注]祁黃羊:人名,晉國大臣。后文解狐、午、腹黃享(tun),均為人名。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至公也()
A.到達(dá)B.極、最
C.至于D.導(dǎo)致
②召所私以行大義()
A.忍耐B.容忍
C.對……狠心D.抑制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回的一組是(2分)()
“(其誰可而為之
A.
I君知其難也
n(午非子之子邪
I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殺之
I后遂無問津者
D1傷人者刑
'I同予者何人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乏摩的一項是(3分)()
A.不與其子而授舜
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傳給了舜
B.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
第18頁共67頁
您的發(fā)問是恰當(dāng)?shù)?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
C.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
在這件事上先生還是聽我的吧
D.此所以禁殺傷人也
這是用來禁止殺傷人的法令
4.請把第一段中畫線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恰當(dāng)?shù)氖煺Z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處事為人。要求任選兩人,每個人物用兩個熟語(包
括成語)描述。(4分)
①晉平公②祁黃羊③腹黃享
6.請具體說明“善”字在以下三種語境中指向的對象。①平公曰:“善”。②國人稱善
焉。③孔子聞之曰:“善哉!”(3分)
答案
1.①B②C
2.A
3.B
4.日月照耀萬物而不偏私,四季運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據(jù)德而行,所以
萬物能夠順利生長。
5.(示例)晉平公:從諫如流擇善而從
祁黃羊:出以公心不念舊惡
腹黃享:大義滅親鐵面無私
6.①晉平公認(rèn)可并批準(zhǔn)祁黃羊的建議。
第19頁共67頁
②國人對祁黃羊的薦賢、晉平公的納諫以及解狐、祁午的稱職表示贊賞。
③孔子對祁黃羊的薦賢原則表示贊賞。
三年模擬
北京卷考區(qū)2021—2023模擬
A組基礎(chǔ)題組
第一類議論(政論)類
一、(2023北京東城二模,6—10,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1)言者,以諭意也。言意相離,兇也。亂國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顧其實,務(wù)以相毀,
務(wù)以相譽,毀譽成黨,眾口熏天,賢不肖不分。?此治國,賢主猶惑本也,又況乎不肖者乎?
惑者之患不自以為惑,故惑惑之中有曉焉,冥冥之中有昭焉。亡國之主不自以為惑,故與
桀、紂、幽、厲皆也。然有亡者國,無二道矣。
夫辭考,意之表也。鑒其表而棄其意,悖。故古之人,得其意則舍其言矣。聽言者?
言觀意也,聽言兩意不可知,其與橋言㈤無等。
(取材于《呂氏春秋》)
[注]橋言:乖戾之言。
(2)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焉。是以小人辯,言險;而君子辯,
言仁也。言西非仁之中也,則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辯不若其沖)也;言而仁之中也,則好言者
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導(dǎo)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謀
救是也。故君子七行仁也無厭。志好之,行安之,樂言之,故言君子必辯。小辯不如見端,
見端不如本分。小辯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圣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有小人之辯者,有士君子之辯者,有圣人之辯者。不先慮,不早謀,發(fā)之而當(dāng),成文而
類,居錯⑴、遷徙,應(yīng)變不窮,是圣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
實,博而黨⑵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聽其言則辭辯而無統(tǒng),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
足以順明王,下不足以和齊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噫唯則節(jié),足以為奇?zhèn)ベ葏s之題夫是之
謂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誅也,然后盜賊次之。盜賊得變,此不得變也。
(取材于《荀子》)
[注]【1】居錯:舉措。【2】黨:直言。
第20頁共67頁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期的一項是(3分)()
A.無二道矣道:主張、措施
B.其與橋言無薦擇:區(qū)別
C.其辯不若其他也訥:言語遲鈍
D.足以為奇?zhèn)ベ葏s之屬屬:類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以此治國聽言者以言觀意也
B.賢主猶惑之也故君子之行仁也無厭
C.夫辭荀意之表也不好言有下也
D.聽言舊意不可知言西非仁之中也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亞超的一項是(3分)()
A.故惑惑之中有曉焉
所以會在困惑之中悟出事物的道理
B.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謀救是也
發(fā)起于下面用來效忠上面的,是建議補救
C.不先慮,不早謀
不能事先考慮,不能早做打算
D.口舌之均,嚕唯則節(jié)
說起話來很動聽,言談或多或少很適當(dāng)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亞頌的一項是(3分)()
A.流言會造成社會的混亂,使人不能分辨賢人與不肖之才。
B.人的真實想法比言語表現(xiàn)重要,要注重言語背后的內(nèi)涵。
C.能否辯小事,揭頭緒、遵名分,是圣人和士君子的區(qū)別。
D.因為用心不同,君子善辯有益,小人善辯則容易迷惑人。
5.請結(jié)合上述兩則材料,概述君子為什么要論辯。(6分)
答案
1.A
第21頁共67頁
2.A
3.C
4.C
5.要點:
(1)言能達(dá)意,言辭是思想的外在表現(xiàn),君子論辯能使聽言者真正了解思想。(2)言語影響
國家治亂,君子論辯能澄清思想,使君主不惑。(3)君子論辯是行仁的表現(xiàn),論辯內(nèi)容符合
仁義,對社會有引導(dǎo)、補救的作用。(4)君子論辯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將仁義思想合理
表達(dá)出來,能抵消小人奸詐夸飾的言辭的負(fù)面影響。
二、(2023北京朝陽二模,6—10,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日:''父命也。
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㈤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
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
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西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
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舉餓死于首陽山。
(取材于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
[注]西伯昌:周文王姬昌。
(二)
士之特立獨行,串于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
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
于舉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則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窮天地亙?nèi)f世而不顧者
也。武王周公圣人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紂,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
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
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
(取材于韓愈《伯夷頌》)
(三)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賢辯之甚詳而明,落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見獨識,遂以為說,
既失其本,而學(xué)士大夫共守之不為變者,蓋有之矣,伯夷是已。
第22頁共67頁
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孑L孟皆斗伯夷遭紂之惡,不念以怨,不名事之,以
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為武王伐紂,伯
夷叩馬而諫,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是大
不落也。
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zhí)煜?,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嘗與太公聞西伯善養(yǎng)老,
則欲往歸焉。當(dāng)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狗之,遂出元元
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二老所謂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
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shù)千里之遠(yuǎn),文王之興以至武王之世,歲亦不下十?dāng)?shù),豈伯夷
欲歸西伯而志不逐,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
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
也。紂之為君,不仁也;武王之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紂,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
仁焉,又不事之,則伯夷何處乎?余故曰,圣賢辯之甚明,西后世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也。
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
(取材于王安石《伯夷》)
L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道于義而已適:符合
B.與天下之諸侯與:贊同
C.不忍事之忍:愿意
D.太公相之相:輔佐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W伯夷、叔齊恥之內(nèi)后世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也
B.舉餓死于首陽山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舉
C.然后世不深考之是大不矮也
D.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以待天下之清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顧人之是非
不考慮別人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
B.夫豈有求而為哉
難道是(他們)有所求取才這樣做的嗎
第23頁共67頁
C.而尤者,伯夷也
特別(怨恨紂王)的就是伯夷了
D.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
于是就把百姓從困苦中拯救出來
4.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分)
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
5.王安石是如何批駁司馬遷和韓愈對伯夷的評價的?請結(jié)合以上三則短文簡要分析。(6
分)
答案
1.B
2.A
3.A
4.假使伯夷不死,趕上周武王的時代,建功立業(yè)的豈止姜太公呢
5.司馬遷頌揚了伯夷叩馬而諫、恥食周粟的義舉。韓愈依據(jù)司馬遷的記載贊頌伯夷守道
不移。王安石認(rèn)為司馬遷是憑偏見獨識記述的,并不符實,韓愈據(jù)此得出的評價也就不成
立了。王安石引用孔孟之言,批評司馬遷沒有考察先賢的看法;推測是年事過高等原因?qū)?/p>
致伯夷未能歸附武王,從而否定了叩馬而諫之事;從伯夷堅持侍奉仁德之君推理他不可
能不助武王。
三、(2021北京海淀一模,6—10,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魯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師敗績。?
蘇子曰:《春秋》書戰(zhàn),未有若此之嚴(yán)而盡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
周為客。天子有事滕②焉,有喪拜焉,非列國諸侯之所敢敵也。而曰“及楚人戰(zhàn)于泓”。
楚,夷狄之國;人,微者之稱。以天子之上公,而當(dāng)夷狄之微者,至于敗績,宋公之罪,蓋可
見矣。而《公羊傳》以為文王之戰(zhàn)?不過此,學(xué)者疑焉,故不可不辯。
第24頁共67頁
宋襄公非獨行仁義而不終者也。以不仁之資,盜仁者之名爾。齊宣有牽牛而過堂下
者,目:“牛何年?”日:“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轂解④,若無罪而即死地?!?/p>
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損益者,而孟子與之以王。所謂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
之所共也。而宋襄公執(zhí)部子⑤,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殺一牛猶不忍,而宋公戕一國君若犬
豕然,此而忍為之,天下年有不忍者耶!
泓之役,身敗國妞⑥,7欲以不重傷,不禽二毛⑦欺諸侯。人能繪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
忍饑于壺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傷二毛,此豈可謂其情也
哉?
以愚觀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諸侯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為可以文取也。
其得喪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則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馥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
不能蓋王莽之篡。使莽無成則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古人有言:“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毕骞型跽咧畮?,猶足以當(dāng)桓公之師,一戰(zhàn)
之余,救死扶傷不暇。此獨妄庸耳。齊桓、晉文得管仲、子犯而興,襄公有一子魚不能用,
豈可同日而語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論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取材于蘇軾《宋襄公論》)
[注]①出自《春秋》。泓水之戰(zhàn),子魚向宋襄公建議,在楚軍沒有全部渡河、沒有
列陣成行做好準(zhǔn)備時發(fā)起進(jìn)攻,宋襄公未聽,結(jié)果大敗。②腌:送祭肉。③文王之戰(zhàn):指符
合禮信仁義的戰(zhàn)爭。④毅源:恐懼的樣子。⑤部子噌B國國君,參加諸侯會盟時被宋襄公
殺害以供奉神廟。⑥蚓:損傷,傷害。⑦二毛:老年人。⑧珍:彎轉(zhuǎn),扭曲。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亞睥的一項是(3分)()
①微者之稱微:卑賤
②而當(dāng)夷狄之微者當(dāng):抵擋
③牛何之之:去,往
④若無罪而感死地就:趨向
⑤而孟子與之以王與:和,跟
⑥天下熟有不忍者耶孰:什么
⑦乃欲以不重傷乃:竟然
⑧不能坂襄公之虐損:損壞
第25頁共67頁
A.①④B.②⑥C.③⑦D.⑤⑧
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乏砸的一項是(3分)()
A.未有若此之嚴(yán)而盡也
沒有像這樣嚴(yán)謹(jǐn)而且全面的了
B.宋襄公非獨行仁義而不終者也
宋襄公的過錯不只是施行仁義而沒有堅持到最后
C.天下知其不情也
天下人都知道這不合情理
D.襄公以諸侯為可以名得
宋襄公以為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憑借名聲取得
3.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不氐理的一項是(3分)()
A.《春秋》記載宋楚之戰(zhàn)時,用字考究,“楚”“人”二字,隱含著對宋襄公的批評。
B.作者認(rèn)為宋襄公為人狂妄,有眾多能臣卻不用,故而一開始就不具備稱霸的德行。
C.作者通過對宋襄公的評論,表達(dá)出統(tǒng)治者只有行王道才能成就王業(yè)的仁政思想。
D.鑒于后世對宋楚戰(zhàn)爭看法不同,宋襄公的行為極具欺騙性,作者撰寫此文以澄清。
4.將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中,作者認(rèn)為宋襄公“以不仁之資,盜仁者之名”。請具體說明第3段至第5段
是如何對此展開論證的。(6分)
答案
1.D
2.B
3.B
4.圖謀王業(yè)沒有成功,最差的結(jié)果也還能成就霸業(yè)。
第26頁共67頁
5.第三段把齊宣王不忍殺一牛與宋襄公殘忍殺害一國國君進(jìn)行對比,揭示了宋襄公不仁
的本質(zhì)。第四段通過類比,說明宋襄公忍心殺一國之君,而不忍心攻擊受傷之人和老年人,
如同一個人能扭傷兄弟的手臂奪取食物,卻能面對飯食忍饑挨餓一樣不合情理。第五段
使用類比,指出宋襄公如王莽一樣偽善,欺世盜名。
第二類敘事類
一、(2023北京西城二模,6—10,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宓子賤①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shù)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于魯
君與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挈搖其肘。
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歲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
矣!”
二吏歸報于君,日:“宓子賤不可乃書?!本唬骸昂喂??”對曰:“宓子賤使臣書,前
時掣搖臣之時,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濒斁⒍鴩@目:“宓
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shù),必數(shù)有之矣。微二人,寡人
匹過!”遂發(fā)所愛而令蕓亶父,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第三部分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重在綜合第三章區(qū)域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第31講流域的綜合開發(fā)學(xué)案新人教版
- DB42-T 2353-2024 公路隧道巖溶水文地質(zhì)勘察規(guī)程
- 集體倉庫租賃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廳后廚裝修設(shè)計與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質(zhì)押車輛保險代理及租賃服務(wù)協(xié)議2篇
- 第8課《城鄉(xiāng)改革不斷深入》課件
- 2024年浙江金融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醫(yī)療行業(yè)供需現(xiàn)狀與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
- 2024年陽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2024年河南檢察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技術(shù)通知單(新模版-0516)
- (完整)(整理)光伏發(fā)電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
- 醫(yī)院布草洗滌服務(wù)方案(技術(shù)標(biāo))
- 全國各城市的50年一遇雪壓和風(fēng)壓
- 寧夏農(nóng)產(chǎn)品物流發(fā)展現(xiàn)狀的探究 物流管理專業(yè)
- 《青蛙賣泥塘》說課課件
-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課件【全冊】
- 新概念英語第4冊課文(中英文對照)
- 七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專題18 一元一次方程有整數(shù)解(解析版)
-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譜樂譜
- 設(shè)備供應(yīng)備貨供貨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