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波科學八上第1章運動和力1機械運動一、單選題(共27題;共54分)1.小明坐在汽車上,透過車窗看到與公路并排的鐵路上一列火車的車頭,過了一會兒又看到車尾。關于火車與汽車的運動情況,不可能的是(
)A.
火車靜止,汽車運動
B.
火車運動,汽車靜止
C.
火車和汽車運動方向相同,火車的速度等于汽車的速度
D.
火車和汽車運動方向相反,火車的速度小于汽車的速度【答案】C【解析】坐在汽車中的小明在車窗里看到火車的車頭,過一會兒,她又在車窗里看到火車的車尾。若兩車頭朝向一致,兩車之間一定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以汽車為參照物火車是向前運動。汽車有三種運動情況,由汽車的三種情況判斷火車的運動情況。小明先看到火車的車頭,后看到火車車尾,以汽車為參照物火車是向前運動。
汽車有三種情況:
如果汽車靜止,火車是向前運動的。
如果汽車向前行駛,火車也向前運動,火車的運動速度比汽車大。
如果汽車是向后倒車,火車可能是靜止、可能是向前運動、也可能是倒車但是比汽車的倒車速度小,因此不可能是C。
故答案為:C2.一人駕一小船逆流航行,河水流速為5米/秒,船在靜水中速度為10米/秒,在途中掉下一箱可漂浮物品,5分鐘后發(fā)現(xiàn),于是掉頭回追,回追上這只木箱還需的時間是(
)A.
大于5分鐘
B.
少于5分鐘
C.
可能永遠也追不上
D.
等于5分鐘【答案】D【解析】以河水為參照物,分析船的運動速度和距離物品掉落時的距離,進而判斷追上木箱需要的時間。
如果以流動的河水為參照物,那么木箱和河水的速度相同,保持相對靜止,即木箱在原地不動;船相對于河水的速度為10m/s保持不變,根據(jù)公式t=sv可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回追的時間與離開的時間相同,也就是5min。3.在全運會開幕式上,有人觀察到會場主旗桿上的旗幟和兩位火炬手剛結束傳遞時手中火炬火焰的狀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甲、乙兩火炬手一定向左運動
B.
甲、乙兩火炬手一定向右運動
C.
甲火炬手可能靜止,乙火炬手向右運動
D.
乙火炬手可能靜止,甲火炬手向右運動【答案】D【解析】由圖中紅旗向右飄,說明風一定向右吹;甲的火焰向左偏,說明甲物體一定向右運動,并且運動的速度大于風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物體可以靜止,可以向左運動,還可以向右運動,但是速度必須小于風的速度;故選D。4.小軍駕車路途中,路邊竄出一只小貓,他緊急剎車才沒撞到它。圖為緊急剎車前后汽車行駛的速度-時間圖象,根據(jù)圖象分析不正確的是(
)A.
緊急剎車發(fā)生在9:06
B.
在9:02-9:06時間段內(nèi)他駕車勻速前進
C.
在9:00-9:11時間段內(nèi)他駕車的最大速度為60千米/小時
D.
在9:00-9:11時間段內(nèi)他駕車的平均速度為60千米/小時【答案】D【解析】本圖是速度--時間圖象,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速度,從圖象上能夠讀出每個時間點對應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個時間段內(nèi)速度的變化,根據(jù)具體題目結合圖象分析得出。本題考查通過圖象的結論,關鍵是考查我們分析圖象的能力,這是本題的重點也是難點。解:A、從圖象可知,速度急劇減小時間是9:06,所以說緊急剎車發(fā)生在9:06,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象可知,在9:02-9:06時間段內(nèi)的士車速度是60km/h,汽車在做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從圖象可知,在9:00-9:11時間段內(nèi)他駕車的最大速度為60千米/時,最小速度為0千米/時,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從圖象可知,在9:00-9:11時間段內(nèi)他駕車的最大速度為60千米/時,最小速度為0千米/時,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時,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試)利用超聲波遇到物體發(fā)生反射,可測定物體運動的有關參量,如圖甲所示儀器A和B通過電纜線連接,B為超聲波發(fā)射與接收一體化裝置,而儀器A為B提供超聲波信號源而且能將B接收到的超聲波信號進行處理并在屏幕上顯示出波形?,F(xiàn)固定裝置B,并讓它對準勻速行駛的小車C,使其每隔固定時間T0發(fā)射一短促的超聲波脈沖(如圖乙中幅度大的波形),而B接收到由小車C反射回的超聲波由A處理后顯示成圖乙中幅度較小的波形,反射滯后的時間在乙圖已標出,其中,T和△T為已知量,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為v0也已知。由所給信息可知(
)A.
小車右運動速度v=△T·v02T0+△T
B.
小車往左運動速度v=【答案】A【解析】超聲波在空中勻速傳播,根據(jù)發(fā)射和接收的時間差求出小車行駛的時間.通過路程差計算出小車前進的路程,最后根據(jù)速度公式計算小車的速度即可。
由屏幕上顯示的波形可以看出,反射波滯后于發(fā)射波的時間越來越長,說明小車離信號源的距離越來越遠,小車向右運動。
由題中圖2可得,小車相鄰兩次反射超聲波脈沖的時間:
t=T0+12(T+△T)?12T=T0+16.A,B是一條平直公路邊上的兩塊路牌,一只小鳥和一輛小車同時分別由A、B兩路牌相向運動,小鳥飛到小車正上方立即以同樣大小的速度折返飛回A并停留在路牌處;再過一段時間,小車也行駛到A。它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t1=2t2。則(
)A.
小鳥與汽車速度大小之比為2:1,
B.
小鳥與汽車通過的總路程之比為3:1
C.
小鳥到達A時,汽車到達AB中點
D.
從出發(fā)到相遇這段時間內(nèi),小鳥與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2【答案】C【解析】(1)在相遇運動中,兩個物體的運動時間相同,且運動的路程之和等于兩地之間的距離;
(2)①小鳥的飛行速度不變,因此小鳥與汽車相遇時所用的時間等于它飛行時間的一半,根據(jù)L=s1+s2結合速度公式列出關系式;汽車行駛全程用的時間為t2,根據(jù)速度公式再次列出總路程的表達式;最后結合t2=2t1,就能得到二者的速度之比;
②從出發(fā)到相遇,小鳥和汽車的運動時間相同,因此它們的路程之比就等于它們的速度之比;
③小鳥到達A時,汽車行駛的時間與它相同為t1,根據(jù)汽車速度計算它行駛的路程并與總路程L比較即可;
④將小鳥飛行的路程轉化為汽車行駛的路程,然后再與汽車行駛的路程L作比即可。設AB之間的距離為L,小鳥的速率是v1,汽車的速率是v2;
由于小鳥飛到小車正上方立即以同樣大小的速度折返飛回A,故小鳥從出發(fā)到與汽車相遇的時間和小鳥返回的時間相同,即它們相向運動的時間為12t1,
由v=st得:v112t1+v212t1=L,即(v1+v2)×12t1=L,
而對汽車來說,v2t2=L,由此可得v1=3v2,A不符合題意;
由s=vt可知,當時間相同時,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因為v1=3v2,所以小鳥從出發(fā)到與汽車相遇的路程之比為3:1,D不符合題意;
又因為t2=2t1,故小鳥回到出發(fā)點時,汽車通過的路程為s'2=v2t1=v212t2=12L,C符合題意;小鳥通過的總路程為s1=v1t1=3V2×12t故答案為:C7.(2019七下·衢州月考)如圖(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jiān)測車速:巡邏車上的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就能測出車速。在圖(b)中,P1、P2是測速儀先后發(fā)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1、P2經(jīng)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9秒,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則被測車的車速為(
)A.
20米/秒
B.
25米/秒
C.
30米/秒
D.
40米/秒【答案】A【解析】據(jù)圖(a)可知,公安巡邏車第一次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超聲波用了0.3s,根據(jù)s1=12v聲t1計算出第一次超聲波與汽車相遇時汽車到巡邏車的距離;第二次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超聲波用了0.2s,再根據(jù)s2=12v聲t2計算出第二次超聲波與汽車相遇時汽車到巡邏車的距離;而兩個距離之差就是汽車在0.9s內(nèi)通過的距離,最后根據(jù)v車=s車t車計算即可。
據(jù)圖(a)可知,公安巡邏車第一次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超聲波用了0.3s,
第一次超聲波與汽車相遇時汽車到巡邏車的距離:8.小明在上學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則他在上學的全程中平均速度為(
)A.
B.
C.
D.
【答案】B【解析】設全程路程為s,則物體在前一半路程的運動時間:,物體在后一半路程的運動時間:,物體全程用的時間:
t=t1+t2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而是總路程和總時間的比值。9.百貨大樓的自動扶梯用1min可將一個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自動扶梯不動,人沿自動扶梯扶梯走上去要3min,若此人沿運動的扶梯走上去,則需要的時間為(
)A.
0.04min
B.
0.02min
C.
0.25min
D.
0.75min【答案】D【解析】設扶梯長為s,則扶梯的速度:
v1=s60s,人的速度v210.(2018八上·紹興月考)下列各圖中,表示物體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分析各個圖像中速度是否大小發(fā)生變化即可。A.在s-t圖像中,圖像不是一條傾斜的直線,說明速度在不斷發(fā)生改變,因此不是勻速直線運動,故A不合題意;
B.在v-t圖像中,三個時間段速度分別對應三個不同的值,因此也不是勻速直線運動,故B不合題意;
C.在v-t圖像中,雖然時間變化,但速度始終保持20m/s不變,因此是勻速直線運動,故C符合題意;
D.在s-t圖像中,雖然時間變化但路程始終保持15m不變,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D不合題意。
故選C。11.質量相同的M、N兩件貨物在兩臺吊車鋼索的牽引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運動,它們運動的s-t圖像分別如圖甲、乙所示,則(
)A.
兩件貨物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
前6秒貨物M的速度小于貨物N的速度
C.
吊車鋼索對貨物M的拉力大于貨物M的重力
D.
貨物N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受到一對平衡力作用【答案】B【解析】(1)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圖像分析二者的速度變化即可;
(2)從圖像中找到6秒時M、N對應的路程,然后根據(jù)公式v=st分別計算出速度進行比較即可;
(3)根據(jù)左圖確定M的運動狀態(tài),然后判斷是否受到平衡力即可;
(4)根據(jù)右圖確定N的運動狀態(tài),然后判斷是否受到平衡力。
甲中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說明貨物M做勻速直線運動;乙中路程和時間的比值變小,說明貨物N不做勻速直線運動,A不符合題意;前6秒內(nèi),sM=0.4米,sN=0.6米,根據(jù)v=s故答案為:B12.甲、乙二人各乘一臺升降機,甲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乙也在勻速上升。乙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甲在勻速下降。則他們相對于地面(
)
A.
甲上升,乙下降
B.
甲下降,乙上升
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答案】D【解析】(1)樓房靜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樓房在上升,看地面也應該是上升的,以甲為參照物,地面是向上運動的.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甲一定是下降。
(2)樓房靜止在地面上,乙看到樓房在上升,看地面也應該是上升的,以乙為參照物,地面是向上運動的.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說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
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乙是下降的,甲是下降的,并且甲下降的速度大于乙。
故選D13.如圖,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過程中拍攝的一張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塊磚的厚度為a,閃光燈每隔△t時間閃亮一次(即拍攝一次),根據(jù)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①A→C運動是勻速運動;
②B→D運動是勻速運動;③A→C平均速度為3a/2△t;④通過D點時速度為a/△t.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答案】D【解析】A→C的過程中,AB段距離大于BC段距離,而時間間隔是相同的,說明開始速度大,后來速度變小,不是勻速運動,①錯誤;B→D的過程中,BC段和CD段的距離相同,時間間隔一樣,說明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距離相等,是勻速運動,②正確;A→C中,因為SAC=3a,tAC=2△t,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是:,③正確;④小球在BD段勻速運動,可通過速度公式計算出BD之間的速度,經(jīng)過D點后速度可能會變,但在通過D點時瞬間的速度是平均速度,④正確;所以正確結論為②③④;故選D。關鍵是觀察在相同時間段內(nèi)物體通過的距離是否相等。14.甲、乙兩車,從同一起點出發(fā),沿平直公路行駛到相同終點。甲車在前二分之一時間里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二分之一時間里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v1≠v2,則(
)A.
乙車先到達
B.
甲車先到達
C.
甲、乙同時到達
D.
不能確定【答案】B【解析】將兩A、B兩地間的距離看成1,再設甲從A地出發(fā)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為t1,乙從A地出發(fā)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為t2,分別列出t1和t2的表達式,最后作差比較它們的大小即得。
將A、B兩地間的距離看成1,設甲從A地出發(fā)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為t1,乙從A地出發(fā)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為t2,
因為甲車在前一半時間里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時間里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
所以:12t1v1+12t1v2=1;
則甲從A地出發(fā)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t1=2v1+v2;
因為乙車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15.如圖所示,水平地面G點兩側粗糙程度不同,物體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5N的拉力F。物體經(jīng)過E點開始計時,每經(jīng)過相同時間,用虛線框記錄物體的位置,物體在EG段做勻速直線運動,則(
)A.
物體在EF段的速度大于GH段的速度
B.
物體在GK段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
C.
拉力F在EF段所做的功大于在GH段所做的功
D.
拉力F在EF段的功率小于在GK段的功率【答案】D【解析】(1)根據(jù)公式v=st可知,當時間相同時,速度與路程成正比,據(jù)此將GH段的長度與FG段的長度進行比較即可;
(2)根據(jù)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分析;
(3)根據(jù)公式W=Fs比較做功的大小;A.根據(jù)圖片可知,F(xiàn)G<GH,因為時間相同,所以FG段的速度小于GH段的速度。因為物體在EG段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物體在EF段的速度小于在GH段的速度,故A錯誤;
B.因為物體在EF段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它在EF段受到的摩擦力f=F=5N;GK段的粗糙程度和EF段的不同,雖然物體的壓力相等,但是兩段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不等,故B錯誤;
C.拉力F相等,EF=GH,根據(jù)公式W=Fs可知,拉力在EF段做的功與GH段做的功相等,故C錯誤;
D.拉力F在EF段的速度小于在GK段的速度,根據(jù)P=Fv可知,拉力在EF段的功率小于在GK段的功率,故D正確。
故選D。16.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兩地.若河水靜止時,往返一次需時間為t1,若河水流動,則往返一次需要時間為t2,則(
)A.
t1=t2
B.
t1>t2
C.
t1<t2
D.
由船速和水速決定【答案】C【解析】設出甲乙兩地往返一次的距離s、船在靜水中的速度v、水流的速度v′,分別根據(jù)公式t=sv表示出河水靜止時,往返一次需時間為t1,若河水流動,將整個過程分為順水行駛一半路程和逆水行駛一半路程,求出需要的總時間為t2,進行比較選出正確的選項。本題的關鍵點是將水流動時的來回路程分為逆水一半路程和順水一半路程,表達出水流動時的總時間t2,根據(jù)數(shù)學方法對比t1和t解:設甲乙兩地往返一次的距離S、船在靜水中的速度v、水流的速度v′,根據(jù)公式t=sv,河水靜止時,往返一次需時間為河水流動時,順水一半路程用的時間t2逆水一半路程用的時間t2總時間t2故答案為:C17.課外活動時,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進行跑步訓練.在某次訓練中,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
兩人都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C.
前2s內(nèi),小明跑得較快
D.
全程中,兩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D【解析】由圖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時間關系圖像是一條直線,表明路程和時間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而小華的路程和時間關系圖像是一條曲線,表明路程和時間不成正比,所以小華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故選項A和B都是錯誤的;由圖像可知,在前2s內(nèi),小華運動的距離比小明長,所以小華跑得較快,選項C是錯誤的;由圖像可知,兩人跑的全程都為40m,而且他們所用的時間都為8s,所以他們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為5m/s,選項D是正確的;故選D。會采用控制變量的思想和比較的思想去進行分析,比較時要在相同條件下去進行比較。18.
如圖為一電焊工人的工作照片,飛濺的火花留下一段美麗的“劃痕”,已知拍攝這張照片時相機鏡頭的曝光時間為150A.
3×108m/s
B.
3.4×102m/s
C.
8m/s
D.
8×10﹣2m/s【答案】C【解析】解:成年人手的長度為20cm左右,由照片結合圖中人手的尺寸可以看出,火花運動的距離大約在20cm左右,火花運動的平均速度:v=st故選C.已知相機鏡頭的曝光時間為15019.甲乙兩輛汽車行駛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車上的乘客看乙車在向北運動。乙車上的乘客看到甲車和樹木都向南運動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甲乙車可能都向南運動
B.
甲乙兩車可能都向北運動
C.
甲車向北運動乙車向南運動
D.
甲車一定在向南運動,乙車向北運動【答案】B【解析】要弄清汽車以地面為參照物是向哪個方向運動的,就要找到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首先以樹木為參照物確定乙車上的運動方向,然后再根據(jù)甲車以自己為參照物看到乙車的運動情況確定甲車的運動方向。乙車上的乘客看到樹木向南運動,那么以樹木為參照物,乙車肯定是向北運動的;乙車上的乘客看到甲車也在向南運動,說明甲乙兩車的距離在增大,可能情況有: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向南運動;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向北運動,但速度小于乙車,故B正確。
故選B。20.如圖所示,兩個寬度相同但長度不同的臺球框固定在水平面上,從兩個框的長邊同時沿與長邊夾角相同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
發(fā)出小球P和Q,小球與框碰撞情形與光反射情形相同(即小球與框碰撞前后運動速度大小不變、運動方向與框邊夾角相同)。摩擦不計,球與框碰撞的時間不計,則兩球回到最初出發(fā)的框邊的先后是(
)A.
兩球同時回到出發(fā)框邊
B.
P球先回到出發(fā)框邊
C.
Q球先回到出發(fā)框邊
D.
因兩臺球框長度不同,故無法確定哪一個球先回到出發(fā)框邊【答案】A【解析】如下圖可知,球先到達對邊然后再回來,那么在豎直方向上通過的路程就是2L,而無論是左圖情形,還是右圖情形,小球在豎直方向上的速度都是vsina,據(jù)此計算即可。
設臺球框的寬度為L,小球與長邊夾角α,兩球沿圖示向上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為v;不計摩擦,則兩個球與框邊碰撞前后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有t=2Lv故答案為:A21.(2019·杭州)流速為5千米/時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兩船同時從木桶位置出發(fā),以如圖所示速度計上顯示的速度分別逆流、順流面行,1小時后兩船離木桶的距離(
)A.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
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
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
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甲乙兩船、木桶的運動速度都會受到水流速度的影響;木桶的運動速度與水流速度相同,這時可以木桶為參照物,分別判斷出甲乙兩船的運動速度,再根據(jù)公式s=vt計算它們到木桶的距離。
通過速度計可知,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
木桶的運動速度與水流速度相同,這時可以木桶為參照物,那么相當于水流速度為0,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根據(jù)公式s=vt可知:
1h后兩船離木桶的距離:s=vt=30km/h×1h=30km,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22.一個物體沿東西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如果規(guī)定向東為正方向,下列關于物體運動情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在前1s內(nèi)的速度是8m/s
B.
物體在前4s內(nèi)通過的位移是0
C.
物體在3.5s時向東運動
D.
物體在5s末位于出發(fā)點西側【答案】D【解析】圖象為s-t圖象,故圖中坐標表示各時刻物體所在的位置,由位置的變化情況可知物體的運動情況.s-t圖象主要考查物體的位置及運動速度,即明確各點坐標的含義及線的含義即可;但由于我們平常常考查v-t圖象,導致部分同學思維定勢,將s-t圖當成了v-t分析。解:A、由圖可知前1s時,物體的位置不變,故在1s內(nèi)的速度為零,物體靜止,故A錯誤;B、物體在前4s內(nèi)由8m處運動到了原點,故4s內(nèi)的位移應為8m,故B錯誤;C、物體在3s~4s的時間內(nèi),由正方向8m處向原點運動,故3.5s時物體正在向西運動,故C錯誤;D、物體在5s末時處在-8m處,負表示物體的方向在出發(fā)點的西側,故D正確。故答案為:D23.(2018八上·寧波月考)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沿同一直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象分別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分析可知()A.
v甲=0.6m/s,v乙=0.4m/s
B.
經(jīng)過6s兩小車一定相距6.0m
C.
經(jīng)過6s兩小車一定相距4.8m
D.
經(jīng)過6s兩小車可能相距2.4m【答案】D【解析】(1)在s-t圖像中,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路程,從圖像上任取一個點找到對應的時間和路程,根據(jù)公式v=st計算速度即可;A.通過圖像可知,甲6s內(nèi)前進3.6m,那么它的速度:v甲=s甲t甲=3.6m6s=0.6m/s;乙在12s內(nèi)前進2.4m,那么它的速度:24.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fā)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jù)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fā)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該被測汽車速度是(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米/秒,且保持不變)(
)A.
28.33米/秒
B.
13.60米/秒
C.
14.78米/秒
D.
14.17米/秒【答案】D【解析】根據(jù)公式v=st知:如果能確定超聲波第一次與汽車相遇的地點A和第二次與汽車相遇的地點B之間的距離s解:由圖知:超聲波第一次從測試儀發(fā)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A,經(jīng)過的時間為t1=0.32s2∵v=s∴超聲波通過的距離為s波1=v波?t1=340m/s×0.16s=54.4m;超聲波第二次從測試儀發(fā)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B,經(jīng)過的時間為t2=0.24s2超聲波通過的距離為s波2=v波?t2=340m/s×0.12s=40.8m,所以AB之間的距離為sAB=s波1-s波2=54.4m-40.8m=13.6m;測試儀發(fā)出的超聲波兩次間隔時間為1s,且測試儀第一次發(fā)出超聲波記為0時刻,則超聲波第一次從測試儀發(fā)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A,經(jīng)過的時間為0.16s;超聲波第二次發(fā)出的時間為1s末,超聲波第二次與車相遇在B點的時刻應該是1s+0.12s=1.12s,汽車從A點到B點行駛的時間是t=1.12s-0.16s=0.96s,所以汽車行駛的速度為v=s故答案為:D25.戰(zhàn)斗機水平飛行時,飛行員從右側舷窗看到如圖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線”,當飛行員從右側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線”如圖乙所示時,飛機可能在()A.
斜向上爬升
B.
斜向下俯沖
C.
豎直向上爬升
D.
豎直向下俯沖【答案】B【解析】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需要選取一個參照物,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A、當戰(zhàn)斗機斜向上爬升時,飛行員以飛機為參照物時,將看到右側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線”左低由高的,故A錯誤B、當戰(zhàn)斗機斜向下俯沖時,飛行員以飛機為參照物時,將看到右側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線”左高右低,如圖乙所示時,故B正確;C、當戰(zhàn)斗機豎直向上爬升,飛行員以飛機為參照物時,將看到右側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線”還是水平的,且與飛機的距離越來越遠,故C錯誤;D、當戰(zhàn)斗機向下俯沖時,飛行員以飛機為參照物時,將看到右側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線”還是水平的,且與飛機的距離越來越近,故C錯誤;故答案為:B26.(2016·寧波)在某次青少年“機器人”展示活動中,甲、乙、丙三個智能機器人在周長為20米的圓形軌道上進行速度測試活動,它們同時從同一位置出發(fā),甲率先跑完5圈,此時乙正好落后甲半圈;當乙也跑完5圈時,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設甲、乙、丙沿圓周運動時速度大小均保持不變,按照大賽的要求,三個機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當甲完成任務時,丙還要跑多少圈(
)A.
9圈
B.
9.5圈
C.
10圈
D.
10.5圈【答案】B【解析】設甲跑完5圈所用的時間為t,然后根據(jù)速度的計算公式分別表示出甲、乙、丙的速度;然后利用甲跑完50圈所用的時間,再求出此時丙通過的路程,進步求出丙剩余的路程,最后根據(jù)跑道的周長即可求出丙還需跑的圈數(shù)。設甲跑完5圈用的時間為t,則根據(jù)速度公式可得
V甲=5×20米t=100米t;V乙=4.5×20米t27.小汽車勻速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小紅觀察到小汽車速度表的指針始終在110km/h位置處,在超越相鄰車道上同向勻速行駛的另一輛大客車的過程中,小紅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過該車的時間約為5s,則下列四個選項中最接近大客車速度的是(
)A.
36km/h
B.
80km/h
C.
105km/h
D.
144km/h【答案】C【解析】當小汽車剛剛超過大客車時,它比大客車多行駛的路程為大客車的長度,而輛車之間的相對速度等于二者速度之差,據(jù)此根據(jù)t=sv普通大客車的長度大約在10m左右,小汽車的速度大約為110km/h≈30.6m/s;
設大客車的速度為x,
根據(jù)公式t=sv得到:5s=10m30.6m/s?v客車;二、填空題(共5題;共11分)28.北京時間2016年8月9日上午,里約奧運會女子100m仰泳決賽中,傅園慧以58.76s的好成績獲得銅牌。游泳池長50m,假設傅園慧前后半程都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分別為v1和v2,且v1=v2。若掉頭時間不計,則(v1+v2)/2=________m/s(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三位)。【答案】1.702【解析】前后半程的長度都是50m,既然v1=v2,那么說明前后半程的時間相同,即半程用的時間是58.76s的一半,據(jù)此根據(jù)公式v1=s1t前半程所用的時間:t1=58.76s×1/2=29.38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1=s1t1=50m29.38s≈1.702m/s;
那么v2=v1小孩從高處開始下落到彈回的整個過程中,他的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圖中oa段和cd段為直線。則據(jù)此圖可知,小孩和蹦床接觸的時間段為________?!敬鸢浮縯1-t5【解析】(1)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運動方向相同時,做加速運動;與運動方向相反,做減速運動;
(2)物體速度改變的快慢與受到的合力的大小有關,合力越大,速度改變的越快;
(3)對各個時間段內(nèi)小孩的運動速度做出判斷,根據(jù)上面規(guī)律判斷它的受力情況,只要它受到彈力,那么他就肯定與蹦床接觸。小孩從高處下落,在接觸蹦床前,只受重力作用,他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速度圖象為直線,即oa段;
小孩接觸蹦床后,開始時,彈力小于重力,后來彈力等于重力,隨著彈力的增大,合力逐漸減小,因此他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t1~t2),t2時刻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大;
后來,彈力大于重力,且合力越來越大且方向相反,因此小孩又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t2~t3),到t3時刻小孩速度減小到零;
這時彈力大于重力,且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隨著彈力的減小,小孩又向上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t3~t4),到t4時刻加速度減小到零,速度增大到最大;然后小孩又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t4~t5),到t5時刻,小孩離開蹦床;之后小孩向上做勻減速運動(t5~t6),
所以,在t1~t5這段時間內(nèi),小孩與蹦床接觸。30.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米的兩點,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fā),已知甲的速度為1米/秒,則甲的s﹣t圖線為圖中的________圖線(選填“A”或“B”),10秒鐘甲通過的路程為________米;若8秒時甲乙相遇,則乙的s﹣t圖線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Ⅰ”、“Ⅱ”或“Ⅲ”)區(qū)域?!敬鸢浮緼;10;Ⅰ或Ⅲ【解析】(1)由物體的s-t圖象可以得出,利用速度公式求A、B圖線代表物體的移動速度,進而確定哪個圖線為圖中的A圖線;利用s=vt求10s甲通過的路程;
(2)由題知,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fā),相遇時間t=8s,分別對若同向運動,甲追乙和乙追甲,相向運動時三種情況進行分析,計算出乙的速度,進而判斷乙的圖像所在的范圍。
(1)A圖線的代表物體的移動速度vA=sAtA=8m8s=1m/s;
B圖線的代表物體的移動速度vB=sBtB=6m12s=0.5m/s,
所以甲的s-t圖線為圖中的A圖線;
10s甲通過的路程:s甲=v甲t甲=1m/s×10s=10m;
(2)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fā),相遇時間t=8s,
①若同向運動,甲追乙,那么:
s甲-s乙=sPQ,
v甲t-v乙t=10m,
1m/s×8s-v乙×8s=10m,
解得:v乙=-0.25m/s(舍去)
若同向運動,乙追甲,則:
s乙-s甲=sPQ,
v乙t-v甲t=10m,
v乙×8s-1m/s×8s=10m,
解得:v乙=2.25m/s;
即乙在1s內(nèi)路程為2.25m,
因此乙的s-t圖線在圖中“Ⅰ”;
②若相向運動,則:
s甲+s乙=s31.(2019七下·杭州期中)蜻蜓點水是指雌蜻蜓將卵直接產(chǎn)入水中。如圖所示是小華觀察到的蜻蜓貼著水面沿直線飛行,連續(xù)三次“點水”后水面振動的波紋圖像(每次點水只形成一個波紋,時間忽略不計),三個波紋剛好內(nèi)切于坐標原點。由圖可知:(1)蜻蜓的飛行方向是沿y軸________(填“向下”或“向上”),其平均速度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傳播速度。(2)小華測得蜻蜓由第一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歷時2s,則蜻蜓飛行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敬鸢浮浚?)向下;等于
(2)4.5米/秒【解析】(1)蜻蜓每次點水,就會產(chǎn)生一個圓,而圓心的位置就是它點水的位置,根據(jù)三個圓的圓心移動的位置分析蜻蜓的運動方向;根據(jù)蜻蜓在三個圓的圓周上,分析它的距離和聲波距離的關系,最后根據(jù)速度公式分析二者速度的大??;
(2)三個圓圓心的距離就是蜻蜓飛行的距離,然后根據(jù)速度公式計算即可。
(1)根據(jù)圖片可知,三個圓的圓心逐漸向下移動,所以蜻蜓的飛行方向是沿y軸向下;
當蜻蜓點水后,水波和蜻蜓都同時運動,而蜻蜓剛好在每個圓周上,說明蜻蜓經(jīng)過的距離和水波前進的距離相同,根據(jù)公式v=st可知,蜻蜓的平均速度等于水波的傳播速度;
(2)蜻蜓三次點水的位置在三個圓的圓心,即:(0,10m)、(0,3m)、(0,1m),
蜻蜓由第一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飛行的路程s=10m-1m=9m,時間t=2s,
飛行的平均速度32.某校同學在水平直道上進行1000m跑步比賽。甲、乙兩位同學同時出發(fā),甲同學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做勻速運動。乙同學出發(fā)后,經(jīng)過100s通過的路程為400m,此時他發(fā)現(xiàn)比甲同學落后100m;接著乙同學以6m/s的速度追趕,經(jīng)過50s沒有趕上;然后乙同學發(fā)起沖刺,最后比甲同學提前10s到達終點。則甲同學比賽中的速度為________m/s。乙同學出發(fā)后,前100s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乙同學最后沖刺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敬鸢浮?;4;7.5【解析】(1)根據(jù)“經(jīng)過100s通過的路程為400m,此時他發(fā)現(xiàn)比甲同學落后100m”計算出甲同學經(jīng)過的距離,然后根據(jù)公式v甲=s甲t(1)前100s內(nèi)甲通過的路程:s甲=400m+100m=500m;
那么甲的速度為:v甲=s甲t甲=500m100s=5m/s;
(2)甲跑完全程的總時間:t甲總=s三、實驗探究題(共3題;共21分)33.小剛家的一個水龍頭擰不緊,水一滴一滴斷續(xù)地滴漏到地上.小剛發(fā)現(xiàn),在耳朵聽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聲音的同時,看到下一滴水剛好開始下落(如圖).他為了測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來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龍頭口離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計時.計時的方法是:當聽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聲音的同時,開啟秒表開始計時,并數(shù)“1”,以后每聽到一聲水滴聲,依次數(shù)“2、3、…”,一直數(shù)到“n”時,按下秒表停止計時,讀出秒表的示數(shù)為t。
(1)寫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運動運動的平均速度v的表達式。(2)小剛測得h=1m,當數(shù)到n=20時秒表的示數(shù)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請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由題意知,水滴的路程為h,時間t內(nèi)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時間為;則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2)把h=1m,n=2,t=8.7s帶入平均速度公式,得:?!窘馕觥?1)由題意知,水滴的路程為h,時間t內(nèi)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時間為;則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2)把h=1m,n=2,t=8.7s帶入平均速度公式,得:。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水滴的平均速度。34.(2018七下·柯橋期中)英國男子馬爾科姆·拉姆住處離工作地點有120km路程,不過他每天靠騎自行車就可輕松地在兩地間往返。拉姆的這輛自行車可非同尋常,速度最大可以達到80km/h,因此被媒體稱為“子彈頭自行車”,如圖所示。(1)以最大速度計算,拉姆從住處到工作地點只要________小時。(2)從圖中拉姆的騎行姿勢分析,此時自行車受力平衡嗎?________。(3)如圖是根據(jù)他自行車運動情況繪制而成的,本次旅行中,AB段的車速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D段的速度。(4)通過計算說明,整個旅途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1.5
(2)不平衡
(3)小于
(4)整個旅途自行車的平均速度:
v=st=【解析】(1)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t=sv可計算出拉姆從住處到工作地點所需時間;
(2)分析圖像中各線段所表示的含義,進而判斷其運動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改變,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3)根據(jù)圖像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利用速度公式分別計算出自行車在AB段和CD段上的運動速度,比較解答;(1)以最大速度計算,拉姆從住處到工作地點需要的時間:t1=sv1=120km80km/?=1.5?;
(2)從圖中拉姆的騎行姿勢看,他在轉彎,此時自行車的運動方向一定發(fā)生改變,此時自行車受力不平衡;
(3)AB段的速度:VAB=sABtAB=40km35.軌道交通具有便捷、運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有利于減緩城市交通擁擠、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等。寧波市軌道交通工程l號線已開始建設,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1)建造單位長度的1號線地鐵,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
________
(填“高”或“低”);(2)目前我市城區(qū)公交車的平均行駛速度約25千米/時,隨著私家車數(shù)量的增加,這一數(shù)值可能將更低。1號線一期(線路接近直線)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從高橋西到東外環(huán)至少可節(jié)省
________
時;(3)若1號線全線建成,預計全程的平均速度可達
________
千米/小時?!敬鸢浮浚?)高(2)0.21(3)37.2【解析】(1)從表中可以得知,二期全部為地上,已知花費的資金,可求建造單位長度的1號線地鐵的成本,用單位長度的成本乘以一期地上部分的長度就是一期地上部分的花費,一期總投資減去地上部分的投資就是地下部分的投資,再除以地下部分的長度就是建造單位長度的1號線地鐵地下部分的成本.
(2)從表中可知1號線一期建成后,速度為33km/h,原來速度是25km/h,總路程已定,根據(jù)公式t=s/v分別求出所需的時間,兩個時間之差就是節(jié)省的時間.
(3)已知一期的總長和平均速度,根據(jù)公式t=s/v可求所需的時間,還知二期的總長和平均速度,根據(jù)公式t=s/v可求所需的時間,一期和二期的長度之和除以總時間就是全程的平均速度.(1)建造單位長度的1號線地鐵,地上部分成本45.0億元23.3km≈1.9億元/k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肉制品加工業(yè)的消費者產(chǎn)品忠誠度考核試卷
- 外貿(mào)英語寫作課件下載
- 碩士管理學論文指南
- 上海市外國語大附屬外國語校2025年初三畢業(yè)班聯(lián)考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涼山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六次月考試卷(數(shù)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南通市第一達標名校2025年中考數(shù)學試題瘋狂小題搶高分含解析
- 天津市寧河區(qū)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4月四校聯(lián)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濟南大學《中醫(yī)養(yǎng)生與食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nèi)蒙古北京八中學烏蘭察布分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總復習階段測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武夷學院《氣候與水文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量子力學+周世勛(全套完整)課件
- 長沙理工大學結構設計原理題庫
- CJT152-2016 薄壁不銹鋼卡壓式和溝槽式管件
- 《無機化學》課件-氫鍵
- 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二模地理試卷
- AQ∕T 7009-2013 機械制造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規(guī)范
- 丹佛斯變頻器參數(shù)說明書
- 綜采隊巡回檢查制度樣本
- 間質性肺病治療方案
-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測試卷
- 2型糖尿病學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