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1導論及國際貿易學的研究_第1頁
gm1導論及國際貿易學的研究_第2頁
gm1導論及國際貿易學的研究_第3頁
gm1導論及國際貿易學的研究_第4頁
gm1導論及國際貿易學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貿易學

國際經濟貿易系馬野青

2015.91導論為什么要學習國際貿易學國際貿易影響著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原始社會末期,出現(xiàn)國際貿易當代,科技發(fā)展、國際分工的深化導致各國經濟聯(lián)系日益加強,國際貿易快速發(fā)展,并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全球化時代,我們的生活也與國際貿易息息相關聯(lián)合國早在1961年的1707號決議中就將國際貿易視為“經濟發(fā)展的基本手段”21960s-1990s世界貿易的快速增長:超過世界產出31990s-2007國際貿易的新發(fā)展全球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世貿組織的建立貿易與投資便利化措施的不斷推進科技革命導致的全球分工的便捷與深化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fā)展商品和要素的國際流動性增強經濟全球化日益發(fā)展4經濟全球化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跨國界流動,通過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從而使各國間經濟相互依賴日益加深的趨勢。具體體現(xiàn):從創(chuàng)新、研發(fā)到生產、裝配、服務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全球化市場的全球化消費的全球化56經濟全球化中,國際貿易的迅速發(fā)展WTO統(tǒng)計:2001—2006,年均增長12.7%.由于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進口需求減少,2007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率為6%,低于2006年。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世界貿易量增長2%,明顯低于2007年。2009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下降2.2%,全球貿易量下降12%,失業(yè)人數(shù)2億多,貿易創(chuàng)二戰(zhàn)以來最差記錄78WTO2011-2013《世界貿易報告》:2010年:世界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22%,達到15.2萬億美元,為1950年以來的最高值。2011年:全球貨物貿易2011年增長5%。發(fā)達經濟體出口增幅4.7%,其中美國出口增長7.2%,歐洲5%,發(fā)展中國家增長了5.4%。

2010年和2011年全球GDP整體增長率分別為4.02%和2.74%

92012年:受發(fā)達國家經濟增速較低和歐元未來走向不確定的影響,全球貿易額增長2%,低于2011年的5.2%。

報告指出:過去30年貿易增速遠高于生產增速。國際貿易在過去10年經歷了顯著的擴展,雖然有經濟危機,但國際貨物貿易在2012年已高達185000億美元,比2002年高3倍10WTO2014《世界貿易報告》: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2.1%,影響因素:歐盟經濟衰退未了,歐元區(qū)經濟體失業(yè)率持續(xù)居高美聯(lián)儲貨幣刺激政策的不確定性等等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體,進出口貿易總量4.16萬億美元,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1%;美國為3.91萬億美元,在全球份額中占10.4%。全球貨物貿易出口排前四名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進口排前四名的國家為美國、中國、德國、日本。112015年4月14日,WTO公布了2014年世界貿易情況:

2014年世界商品貿易增長率為2.8%中國連續(xù)兩年位列世界第一,貿易總額4.303萬億美元WTO預計2015年世界貿易增速為3.3%,2016年為4.0%中國外貿的迅速發(fā)展——1222524116787-149-19差額億美元4324362661509720014422512492474320004013211488280919953053462111541990234232746961985132001813811980貿易依賴度(%)進口億美元出口億美元貿易總額億美元年份1980s—1990s我國外貿的迅速發(fā)展貿易依賴度:進出口總額/GDP13中國入世以來的外貿增長(億美元,%)年份外貿總額同比增率出口總額同比增率進口總額同比增率順差20026207.921.83255.722.32952.221.2303.5

20038512.137.14383.734.64128.439.9255.3

200411547.435.75933.635.45613.836.0319.8200514221.223.27620.028.46601.217.61018.8

20061760723.8969127.2791620.01775

20072173823.51218025.7955820.826222561617.81428517.21133018.52954.7200922072.7-13.9

12016.7-1610056-11.21960.7142010年,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9727.6億美元,同比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3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3億美元,增長38.7%。貿易順差1831億美元。2011年,全國進出口總值為36421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出口18986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5億美元,增長24.9%。貿易順差1551億美元。15海關總署統(tǒng)計16201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年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其中:出口2.21萬億美元,增長7.9%;進口1.9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2597.5億美元,增長12.8%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3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出口2.3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1%,進口1.9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4%。貿易順差3824.6億美元,同比擴大47.3%。在剔除2013年套利貿易墊高基數(shù)因素后,全國進出口同比實際增長6.1%,出口增長8.7%,進口增長3.3%。172013年套利貿易墊高基數(shù)?2014年1月7日,美國非營利機構全球金融誠信組織(GFI)官網顯示,其經濟學家勒布蘭克利用IMF的中國香港海關官方貿易數(shù)據(jù)計算發(fā)現(xiàn)2012年、2013年分別有超過1000億美元熱錢以多開發(fā)票的方式潛入中國內地。從2006年—2013年第一季度,估計有多達4000億美元通過虛假出口發(fā)票非法進入內地。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如果這樣計算的話,2013年中國的外貿規(guī)模未必能達4萬億美元,而增速也未必是官方公布的7.6%。擠掉貿易水分后,2013年中國外貿增速可能為6%。對于2013年的一些數(shù)據(jù),海關總署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鄭躍聲也坦言,這個突破歷史規(guī)模的數(shù)據(jù),并未擠出2013年一度猖獗的套利貿易數(shù)據(jù)。18如何看待新常態(tài)下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19外貿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1978—2013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4.1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6.4%。對外貿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最活躍的力量,近年來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17%—20%,直接和間接帶動了國內1.8億人就業(yè),創(chuàng)造了18%的全國稅收《我國成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高新技術產品73%是外資》2014年3月2日人民網外貿依賴度:2004年70%,2013年45%20當前中國對外貿易新常態(tài)作為外貿大國,外貿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甚至中低速增長

2014年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2015年上半年,全國進出口18808億美元,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10720億美元,增長1%;進口8088億美元,下降15.5%。勞動力比較優(yōu)勢下降,外貿結構轉型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環(huán)節(jié)貿易環(huán)境惡化21我國近年經濟增長率2007年—2013年,分別為14%、10.6%、8.2%、10.7%、9.5%、7.8%、7.7%2014年7.4%2013年我國GDP總額568845億元,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014年GDP總額636463億元,人均GDP

2013年6767美元、2014年7575美元。根據(jù)世界銀行定義,一國人均GDP達到2996~9265美元為中上等收入國家,我國現(xiàn)已屬于中等收入偏上的國家2223如何理解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國內流行的說法:近年來,特別是2009年以來,外貿拖累了經濟增長,外貿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為負。如:2009年和2011年,我國外貿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44.8%和-5.8%(2009、2011外貿分別增長-13.9%、22.5%,GDP增長8.2%、9.5%,順差1961億美元、1551億美元)“外貿人”很不可理解。實質是誤解如何理解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度)及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24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年度外貿順差/⊿當年GDP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x當年GDP增長率25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貿易對于經濟發(fā)展的作用,并不決定于貿易順差或者順差增速經濟學常識:國際貿易的背后是國際分工,分工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經濟發(fā)展國際貿易靜態(tài)利益國際貿易動態(tài)利益特別是在全球價值鏈條件下,開展國際貿易、參與價值鏈分工對一國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26對國際貿易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商品與服務的進出口,還應包括國際投融資、跨國并購、先進要素的進出口等272014外貿對經濟增長貢獻突出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外貿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按支出法核算,2014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10.5%左右,創(chuàng)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28華民: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如果因為強調內需而忽視國際貿易的作用,將使我們痛失發(fā)展的機遇2930近年我國的外貿依賴度年份GDP(億元)外貿依賴度(%)2004136515702005182321632006209407652007246619662008300670582009335353452010397983512011471564

50

2012519322

4720135688454520146364634231中國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

1976年:0.69%1978年:0.75%

1989年:1.7%1992年:2.3%

1999年:3.5%2002年:4.0%

2004年:6.5%

2009年:9%(世界第一)

2010年:10%2013年:11.7%

2014年:12.2%

32中國進出口總額在世界貿易國中的位次

1976年:341998年:111978年:321999年:91980年:262000年:71989年:142001年:692-96年:112002年:51997年:102003年:4

04—08:32009年后:22013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1980年以來,中國經濟年增9%,外貿16%,是世界2倍。33外貿低位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出口方面的五個原因:一是外部需求持續(xù)疲軟。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金融危機之中,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的債務問題嚴重,失業(yè)率居高不下,消費信心低迷,需求不足。歐盟、美國經濟雖回暖,但對我出口產品的需求還沒有回到以往水平。

二是我國出口產品綜合成本居高不下。海關針對1848家企業(yè)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76.7%的企業(yè)認為出口綜合成本同比增加。其中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占80.4%,匯率成本增加的占56.4%,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占56%。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訂單向周邊國家和地區(qū)轉移。343536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2015年報告:現(xiàn)在在美國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而到2018年,美國制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原因:A)自動化和柔性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中國工人工資低,但勞動成本高,原因在于低效率。

在制造成本中,勞動力成本占據(jù)大頭,如今,長期被依賴的中國工人低成本優(yōu)勢正在不斷喪失。波士頓公司的報告指出,2000-2005年,中國工廠的工人平均工資和福利上升了10%;2005-2010年,上漲19%,而同期美國工廠工人的成本僅上升4%。

就生產效率而言,前者的增速只有后者的一半,因此造成中國勞動力單位成本的上升。從2009年中期到2011年,美國制造業(yè)工人每小時平均工資呈逐年下降之勢,而生產效率卻高于中國工人。

把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效率兩個因素綜合起來看,盡管中國勞動力價格依然大大低于美國,但由于美國生產自動化程度更高,工人生產效率更高,一些美國企業(yè)遷回本土生產后可在不同程度上對沖勞動力成本的差距37B)美國科技發(fā)展帶來能源成本低廉

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加強了美國制造業(yè)成本的競爭力美國的工業(yè)用電價格比其他出口大國低30-50%。C)中國物流成本高

中國落后的倉儲物流系統(tǒng)和無處不在的收費公路等導致運輸成本遠高于美國。D)中國制造企業(yè)承擔高額的稅收和額外收費E)中國政府管制不利在中國企業(yè)

要求外資企業(yè)開放技術;互聯(lián)網管制等等38

爭議:波士頓咨詢公司計算方法不對

陳經《騙子與傻子:中國制造成本接近美國?》中解釋波士頓為什么算出以美國制造成本為100,中國是96:

2014年,美國制造業(yè)三項成本:勞動力綜合成本18.2,電力成本1.1,天然氣成本1.5,三項相加20.8。數(shù)字不夠整,再加其他79.2,構成100。

2014年中國:勞動力綜合成本10.2,電力成本1.8,天然氣成本4.4,三項相加16.4(實際上只有美國的80%),也加上79.2,變成95.6,約96。

由于都有79.2作基數(shù),人為縮小了兩國成本的差距。借此唱衰中國。39TheEconomist,2013:在過去幾年中,美國的平均工資水平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尤其是在美國東南、西南部各州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2005年以來,美國制造業(yè)的工資下降了2.2%。美國工資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機導致的失業(yè)率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勞動力現(xiàn)在愿意以更低的薪酬從事工作。40三是利用外資減少,外商投資對出口的貢獻減弱。海關數(shù)據(jù)顯示,僅2012年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yè)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同比下降22.3%。近年來更是出現(xiàn)大規(guī)??鐕境焚Y潮41四是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歐美主要經濟體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措施:傳統(tǒng)的反傾銷、反補貼、TBT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呈現(xiàn)兩個新態(tài)勢。第一,低碳名義實施新保護主義措施。碳標簽是其重要代表。所謂碳標簽,即把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量)在產品標簽上量化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使用碳標簽正在成為全球性潮流。國際標準組織正積極制定產品碳足跡標準ISO14067,目前已經完成草案的擬定。碳標簽的推行實施,將顯著削弱中國和東南亞等遠離歐美市場的國家和地區(qū)的低成本優(yōu)勢。42第二,保護主義措施向邊境內延展。發(fā)達國家開始通過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等平臺推動經貿規(guī)則從邊境規(guī)則向邊境內規(guī)則擴展,這些邊境內規(guī)則包括競爭政策、政府采購、技術創(chuàng)新、勞工標準和環(huán)境標準等這些從維護發(fā)達國家利益角度制定的全球經貿新規(guī)則,將從根本上打擊和束縛后起國家的產業(yè)競爭力。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而言,意味著要對國內管理模式、制度和機制進行深遠而廣泛的改革。43據(jù)WTO統(tǒng)計,截至2014年1月,全球共簽署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583個,其中,超過400個協(xié)定是1995年以來簽署的,涵蓋貿易自由化,以及投資的自由化,不僅地理相鄰國家之間,而且跨區(qū)域的國家之間也紛紛簽署。人們普遍認為,區(qū)域自由貿易協(xié)定在局部地區(qū)和領域大大深化和擴展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2009年,美國高調加入并力推TPP(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2013年,美歐開始TTI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定)談判;2013,PSA44TPP:“禁止中國入內”的大型俱樂部《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是經濟上的“北約”

,包括13個國家;新西蘭、新加坡、智利、文萊(2005)、美國(2008)、澳大利亞、秘魯(2009)、馬來西亞、越南(2010)、日本(2011)、墨西哥、加拿大(2012)、韓國(2013)。其經濟產值合計占到全球的40%,貿易額合計占到全球的約三分之一。TPP不是FTA,是美國打造新型、高水平自由貿易協(xié)定樣板,是無例外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xié)議,特別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勞工和環(huán)境標準。45TTIP:最有野心的貿易舉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定》(TTIP)2013年6月啟動。如果達成,將成為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美歐關稅降至零、覆蓋世界貿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TTIP的目標:首先,立即或在一定時期內,將產品關稅從目前的平均3%-5%降至零;第二,在服務和采購上擴大市場準入;第三,處理雙方市場內部的監(jiān)管和國內標準;第四,將食品安全、轉基因生物、音像制品等行業(yè)問題上觀念的差別消弭或達成一致。46PSA:全球第一個“服務業(yè)游戲規(guī)則”2013年1月15日,美國聯(lián)合包括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哥倫比、哥斯大黎加、香港、以色列、日本、墨西哥、新西蘭、智利、挪威、秘魯、韓國、瑞士、臺灣、土耳其、巴基斯坦、巴拿馬、冰島共21個會員啟動“多邊服務業(yè)協(xié)議”談判。這些國家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量的2/3。內容涵蓋金融、快遞、傳播、電信、電子商務、運輸、觀光、物聯(lián)網、移動通信、互聯(lián)網等幾乎全部服務業(yè)領域。47為何區(qū)域主義興起?多哈回合進入第14個年頭,已成雞肋,多邊貿易體系面臨嚴重挑戰(zhàn)農業(yè)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是最關鍵也是世貿組織成員分歧最集中的兩個議題。長期以來,世貿組織成員無法在農業(yè)補貼、農產品關稅和工業(yè)品關稅的削減幅度、削減公式和削減方法上達成一致。新興經濟體迅速崛起,要求義務與權利相一致的話語權。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危機、金融監(jiān)管、自然資源和全球價值鏈等各種新問題層出不窮。WTO組織原則和游戲規(guī)則面臨挑戰(zhàn)。48為何中國被排斥在外?許多政客、工會和企業(yè)現(xiàn)在都對準許中國加入WTO后悔不已。獲準進入全球市場讓中國獲得了巨大的提振。但有人認為,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卻很小。加入WTO并未阻止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未阻止它操縱招標程序,未阻止它將廉價資金輸送給大型國企,也未阻止它系統(tǒng)性地藐視知識產權規(guī)則。有人認為,中國只知索取不知付出、而且還搞欺騙。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49五、我國已是貿易大國

2013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50中國外貿的高速發(fā)展及其在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需要我們對外貿、開放型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加以學習和了解51國際貿易學的主要內容國際貿易分工基礎國際貿易條件國際貿易政策52如何看待國際貿易學有關國際貿易問題的探討是現(xiàn)代經濟學的起點(15—17世紀的重商主義)理論經濟學還是應用經濟學?國際貿易課程屬于專業(yè)基礎課,與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專業(yè)課程不同現(xiàn)代學科發(fā)展的趨勢:專業(yè)化與綜合化不是記住結論,而是要知道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53課程要求遵守上課紀律,認真閱讀教材

《國際貿易學(第5版)》,南大2015年版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閱讀相關專業(yè)期刊

《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問題》,《國際經貿探索》,《世界經濟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世界經濟文匯》,《國際經濟評論》;《世界經濟》,《中國工業(yè)經濟》,《經濟研究》,《管理世界》學習與考核:平時成績50%,課程論文加分54第一章國際貿易學的研究主要內容:一、國際貿易的一些基本概念二、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區(qū)別三、當代國際貿易新發(fā)展55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56一、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國際貿易國家(地區(qū)?)對外貿易、海外貿易、世界貿易及其關系世界貿易外延>國際貿易>對外貿易>海外貿易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商務,大國際貿易,大經貿57二、出口與進口進口、出口,凈進口與凈出口出口部門(產業(yè))與出口集團,進口競爭部門(產業(yè))與進口競爭集團衡量商品國際競爭力的指標:

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一國某種產品的凈出口值與該產品進出口值之比。

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CA:一國某產業(yè)產品出口/該國總出口世界該產業(yè)出口/世界總出口58三、國際貿易值與國際貿易量

(一)國際貿易值與對外貿易值

國際貿易值:一定時期內各國出口值之和原因:避免重復計算可準確衡量商品貿易規(guī)模(FOB,CIF)

對外貿易值:一國出口值與進口值之和59中國2012年成為第一貿易大國?2013年開年后的熱門話題聯(lián)合早報2013年2月12日訊: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商務部公布,美國2012年整體貿易總額3.822萬億美元。中國公布,2012年整體貿易額約3.867萬億美元。中國2012年貿易順差為2311億美元,而美國的貿易逆差為7279億美元中國成為二戰(zhàn)后首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霸主地位的國家。高盛一名分析員指出,到2020年結束時,歐洲多國與中國的貿易額將超過與歐洲雙邊合作夥伴的貿易額,當?shù)貐^(qū)域貿易的壟斷情況或會被打斷,屆時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將是對其鄰國法國的出口的2倍

60中國商務部:美國仍是第一貿易大國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沈丹陽2013年2月20日回應:中國2012年進出口總額是38667.6億美元,比較下來,比美國進出口總額少了156.4億美元。商務部兩度重申2012年中國貿易總額未超過美國。美國商務部2月8日公布了2012年美國外貿進出口三個口徑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一個是國際收支口徑,總額是38628.59億美元,這個數(shù)據(jù)根據(jù)美國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調整形成;第二個是美國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口徑,進出口都以船邊交貨價為基礎的數(shù)據(jù),總額38221.8億美元;第三個統(tǒng)計口徑是出口以船邊交貨價統(tǒng)計,進口以到岸價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按照這個統(tǒng)計總額是38824億美元。

這三種口徑中,只有第三種符合世貿組織的統(tǒng)計口徑,有可比性。中國采用世貿組織口徑,按照此口徑,中國2012年進出口總額是38667.6億美元,比美國少156.4億美元。

612013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WTO2014《世界貿易報告》: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體,進出口貿易總量4.16萬億美元,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1%;美國為3.91萬億美元,在全球份額中占10.4%。62拉米:應以“貿易增加值”作為新的貿易統(tǒng)計標準2012年6月6日,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拉米在日內瓦說,全球貿易應以“貿易增加值”作為新的貿易統(tǒng)計標準。當天,拉米在介紹世貿組織與亞洲經濟研究所共同發(fā)布的《東亞貿易模式與全球價值鏈》報告時表示,傳統(tǒng)貿易統(tǒng)計側重于計算進出口總值,使得國際貿易出現(xiàn)“看似失衡”的局面,應以進出口貿易中的各國國內增加值的變化作為貿易統(tǒng)計的標準。拉米說,全球化改變了舊有的國際分工,國際運費降低、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以及各成員采取更為開放的經濟政策,這些因素使得一件商品的生產不再僅限于一個成員的范圍內,而是在一些成員中同時進行。63(二)國際貿易量國際貿易量

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國際貿易值國際貿易值/世界出口價格指數(shù)對外貿易量對外貿易值/進出口價格指數(shù)區(qū)別兩者的意義64案例:國際貿易值與國際貿易量的區(qū)別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統(tǒng)計:西方國家的出口值1970年為2800億美元,1978年為11736億美元;若以70年的出口價格指數(shù)為100,則78年是265。以出口價格指數(shù)來修正1978年的貿易值,即可得到該年出口貿易量:11736÷2·65=4429億美元1970年與1978年貿易規(guī)模的比較:國際貿易值:1970-1978年,增長3·19倍;國際貿易量:4429÷2800=1·58,增長58%65四、貿易差額出超與入超如何正確看待出超和入超外貿順差的優(yōu)劣

66中國巨額順差及其利弊央行:2001—2005年,經常項目順差累計328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累計2935億美元,分別比“九五”期間同類項目累計順差增長1.8倍和3.7倍。2005-2007年:05年1019億美元,06年1774.7億美元,07年2622億美元,增速屢創(chuàng)新高。2008年以來:08年2955億美元,09年1961億美元,10年1831億美元,11年1551億美元,12年2311億美元,13年2597.5億,14年3824.6億美元貿易順差也助推了外匯儲備不斷增加——67我國外匯儲備的持續(xù)增長1978年中國外匯儲備1.67億美元;

1996年底首破1000億美元大關;2001年突破2000億美元,達2122億美元。此后,2002—07年,外匯儲備余額同比增長速度都超過30%:2002年底—2007年底,外匯儲備余額分別為2800億美元、4033億美元、6099億美元、8189億美元、10633億美元、15252億美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4.9%、40.8%、51.3%、34.3%、30.22%、43.32%。其中:2006年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2008—2014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分別為1.95萬億美元、2.40萬億美元、2.85萬億美元、3.18萬億美元、3.31萬億美元、3.82萬億美元、3.84萬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7%、23%、19%、11.7%、4.1%、15.4%、0.5%如何看待中國外貿順差的不斷增加——68對我國外貿順差成因的主要觀點人民幣匯率低估說。盧鋒,2006;余永定,2007,等;儲蓄過度與內需不足說。如王宇,2008;王健,2006;何帆、張明,2007;曹吉云、李榮林,2007;許少強、焦武,2007;張家勝、祁春節(jié),2007,等等;比較優(yōu)勢與加工貿易說。認為中國的比較優(yōu)勢一方面使得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上具價格優(yōu)勢,另一方面吸引國際投資,使世界制造業(yè)中心向中國轉移(如林毅夫,2007;牟新生,2007;李稻葵、李丹寧,2006;范愛軍、韓青,2007,等等);政策引致說。如王晉斌,李南,2007;余蕓春,2007;張少華,2005;簡志宏、王雪珂,2007,等等。

69中國外貿順差不斷增加的六原因(之一)外資推動1979-1984年,17億美元;1985年,17億美元;1990年,34億美元;1995年,375億美元;2000年,407億美元;70

自從2001年12月加入WTO以來,我國的開放型經濟進入快速發(fā)展的軌道。我國利用外資額和對外貿易快速攀升,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引進國和第一大外貿出口國。71中國外商直接投資與增長速度2001年469億美元增長15.1%2002年527億美元增長12.5%2003年535億美元增長1.4%2004年606億美元增長13.3%2005年603億美元增長—0.5%2006年695億美元增長14.6%2007年748億美元增長13.6%2008年923億美元增長23.58%2009年950億美元,增長3%(僅次于美國)2010年1057.55億美元,增長17.44%2011年1160.11億美元,增長9.72%2012年1117.16億美元,增長-3.7%2013年1175.86億美元,增長5.25%2014年1195.6億美元,增長1.7%72在全國進出口總額中,外資企業(yè)進出口額一直占50%左右2014年,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1.98萬億美元,

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6%

;以中美貿易為例——73國際直接投資對中美貿易差額的影響2002年后,中國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美國對華逆差的重要因素是借助國際直接投資進行的國際產業(yè)轉移。美國對華直接投資使得跨國公司海外銷售和向母公司返銷大增,美國在獲得投資利益同時,出現(xiàn)了高額逆差。若改變統(tǒng)計方法,將美國跨國公司的海外凈銷售和出口從美國逆差中扣除,美國的逆差就可能大大縮小甚至出現(xiàn)順差。以2004年為例,中國商務部對中美貿易差額的分析——

742004年,美資企業(yè)在華銷售額達750億美元,另有750億美元出口。扣除美跨國公司在華銷售,美對華逆差降到只有60億美元左右;扣除中國的加工貿易或外資企業(yè)的順差,中國對美順差將分別減少91%、73%。美對華逆差是國際產業(yè)轉移和垂直分工的結果?!Y料來源:龔雯,《美國超香港成中國第一大貿易順差地,其實不吃虧》,2005年8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經濟學者:美國對中國貿易出現(xiàn)巨額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制造業(yè)大量向中國轉移,在華外商投資企業(yè)貿易順差凈值占到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總額的83%。

(——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06-8-30)75中國外貿順差不斷增加的原因(二)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重要方式,而外商投資企業(yè)又占全國加工貿易出口的80%左右。加工貿易的主要利潤被外商投資企業(yè)拿走,中國承擔了“原產地”和“順差”的名義。76中國外貿順差不斷增加的其他因素第三,貿易統(tǒng)計:香港的轉口貿易第四,順差轉移

中國在大量承接國際產業(yè)轉移的同時,也承接了“國際順差轉移”WTO以iphone為例,出口到美國是150美元,在中國升值比例只有10%中國的貿易順差大部分是跨國公司造成的。77很多中國制造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制造。我國吸收外資的70%來自東亞地區(qū)。這些外資企業(yè)從本國或地區(qū)進口大量機器設備和中間產品,進行加工裝配后以中國名義向歐美出口,所形成的貿易順差也由東亞其他經濟體轉移到中國。以2009年為例,中國貿易順差是1961億美元,但對日本、韓國、東盟、臺灣地區(qū),中國貿易逆差是1475億美元。78瑞士銀行經濟學家董濤:

由于生產一件產品需要不同地方的許多人來共同完成,因此最好把貿易數(shù)字拋開。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上,雙邊貿易數(shù)字是毫無意義的。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平衡就像紐約州和明尼蘇達州之間的貿易平衡一樣毫無意義?!?9中國外貿順差不斷增加的其他因素第五,服務貿易由于服務貿易在海關統(tǒng)計上不顯示,而只在國際收支上體現(xiàn),因此,所謂中美貿易順差,統(tǒng)計的只是貨物貿易這部分。

我國在貨物貿易方面有較大順差,但在服務貿易方面有相當大的逆差。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由2012年的約

890

億美元擴大至約1180

億美元,同比增長

32.1%。逆差主要集中于旅游、運輸服務等傳統(tǒng)服務項目。

第六,對華技術出口限制由于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的限制,使高科技產品上的逆差幾乎占其整個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1/380資料: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1949年出口管制法》,阻止對共產主義國家出口能用于軍事目的的產品與技術根據(jù)美國法律,凡是向中國出口具有軍民雙重用途的產品,必須經美國國務院、商務部、國防部以及能源部的審查,然后經總統(tǒng)向國會確認后才能進行。上述部門和總統(tǒng)審核的標準是:向中國出口這些產品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航天發(fā)射工業(yè)造成威脅,也不會令中國洲際導彈、天基導彈或是反衛(wèi)星能力明顯提高。由于這些標準在實際操作中相當復雜,基本上封堵了美國企業(yè)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的通道。以鐵路系統(tǒng)相關產品為例,中國鐵路部門曾試圖購買美國聯(lián)邦鐵路管理局的高速鐵路技術,但卻遭到美國國會反對,理由是該技術會被中國軍方用于“提高鐵路軍運能力”,戰(zhàn)時方便向沿海地區(qū)運送軍力,而部分控制技術更可能有助中國軍隊校正“洲際導彈”!結果這筆巨額訂單眼睜睜地落入日本和歐洲鐵路公司之手??萍甲顝姶蟮拿绹u給中國的高科技產品竟比中國賣給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少,美國在高科技產品出口上的逆差占其整個對華貿易逆差的1/3左右。81外貿順差與外貿關系緊張、人民幣升值壓力2002年以來,西方國家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2003年進入“實質性階段”理由: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來自廉價商品的大量出口,造成了西方國家的通貨緊縮

2005年后:世界經濟失衡中美貿易關系緊張——82外貿順差與中美貿易關系緊張中國自2002年來成為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國.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中國統(tǒng)計,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1019億美元,對美順差1147億美元

2006年,中國貿易順差1775億美元,對美順差2300億美元

中國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美方統(tǒng)計:2005美國貿易赤字7260億美元,其中對中國貿易赤字2016億美元,這是當時美對單個國家的最大貿易赤字。

2007年美對華貿易逆差2562.7億美元,占同期美貨物逆差的31.4%

2008年美對華貿易逆差占同期美貨物逆差的38.5%美國認為,中國沒有“誠實、全面”地反映中國順差的現(xiàn)實如04年,中國統(tǒng)計的中美順差為800億美元,而美國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卻為1620億美元——中國刻意隱瞞。外貿順差與中美貿易關系緊張——83要求人民幣升值03年5月,美財長斯諾在G8會議首提人民幣匯率;6月,多次在公開場合“敦促”中國改變匯率制度,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03年9月訪華再提;2003年6月19日,“健全美元聯(lián)盟”(由美80多個貿易協(xié)會組成,代表美最大的制造業(yè)和農業(yè)貿易團體)開會討論,指稱中國政府人為維持人民幣低匯率,“將對全球貿易伙伴造成極大打擊”。提請政府動用“301條款”迫使人民幣升值。2005年的舒默和格雷厄姆法案——84舒默和格雷厄姆法案2005年,美國紐約州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Schumer)和南卡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Graham)提出一項針對人民幣匯率的提案,要求中國進行匯率改革,否則將對中國商品征收27.5%的關稅。在2005年4月的程序投票中,該案曾獲67比33的大比數(shù)支持。如果當時付諸表決,將輕易過關,勢必引發(fā)中美貿易戰(zhàn)。后來隨著中國人民幣升值,兩人四次推遲對該提案的表決,并于2006年9月28日共同宣布,放棄提議這個法案。2010年重提舒默法案:2月25日,美國15名參議員聯(lián)名要求美國商務部將“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部分”視為補貼(2010年8月31日,美國商務部拒絕就中國人民幣匯率政策是否構成不正當補貼展開調查)。中國人民幣升值——85中國人民幣升值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幣升值2%(由21日的8.27調整為次日的8.11)后不斷升值,至2014年升值34%左右。仍滿足不了西方國家要求克魯格曼2009年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將世界需求“虹吸”到中國;2010,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揚言全年都將向中國提人民幣升值問題;2012年,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羅姆尼揚言,中國是”騙子“,人民幣低估,“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匯率不能解決國際貿易收支平衡問題——86匯率不能解決國際貿易收支平衡問題1985年至2002年,日元一路升值,而美國貿易逆差擴大依舊。日元從225日元兌1美元升值到100日元左右兌1美元,也仍然無法改變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的事實。自2000年至2006年,美元兌歐元匯率下跌約35%,但美國對歐元區(qū)的雙邊貿易逆差卻擴大了一倍。從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至今累計升值30%左右。但中國的總體貿易順差居高不下。事實證明,匯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順差問題——87匯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順差問題中國的貿易順差不是單純的貿易平衡問題,而是全球生產格局演變的結果。是中國全面融入國際分工體系的必然結果。必須從國際分工發(fā)展的新特點出發(fā),從全球化演進的新趨勢出發(fā),從全球生產和貿易格局發(fā)生的根本性變化的角度,來看待和研究中國的貿易順差問題。88中國的貿易順差,是建立在比較優(yōu)勢基礎上的、與貿易伙伴(美歐)“互利雙贏”式的順差,它一定會伴隨中國經濟成長和整個現(xiàn)代化的進程。美國的貿易赤字是“無淚的赤字”

特里芬難題中國的順差是“擋不住的順差”戰(zhàn)后日本經濟崛起也曾伴隨著大量貿易順差

89五、總貿易與專門貿易概念:

總貿易:以國境作為統(tǒng)計對外貿易的標準。總進口包括:供國內消費、使用的進口;進入海關保稅工廠的進口貨物;進入海關保稅倉庫和自由區(qū)的進口;總出口包括:本國產品的出口;從海關保稅工廠的出口貨物;本國化貨物的出口(復出口)從海關保稅倉庫和自由區(qū)的出口90專門貿易:以關境作為統(tǒng)計對外貿易的標準。

專門進口包括:供國內消費、使用的進口;

進入海關保稅工廠的進口貨物;從海關保稅倉庫和自由區(qū)進入國內;專門出口包括:本國產品的出口;

從海關保稅工廠的出口貨物;本國化貨物的出口91六、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1、貨物貿易2、服務貿易廣義與狹義的服務貿易按服務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分:要素服務貿易,非要素服務貿易GATS對服務貿易的定義——92國際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提供者從一國境內、通過商業(yè)現(xiàn)場或自然人的商業(yè)現(xiàn)場向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并獲取外匯收入的過程。四種方式過境支付:通過網絡的國際金融境外消費:出國旅游等商業(yè)存在:律師事務所在國外的分支機構自然人移動:出國講學93服務貿易按部門的分類:商業(yè)、通訊、建筑及工程、銷售、教育、環(huán)境、金融、健康與社會、旅游、文化與體育、運輸業(yè)及其他等12大類155項?,F(xiàn)代服務貿易產業(yè)主要是指技術、智力、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yè)。94七、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按貿易方式屬性劃分:一般貿易(商業(yè)貿易)加工貿易方式

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

原材料、中間品外商加工方進料加工外商甲補償貿易成品加工方原材料、中間品外商乙成品95加工貿易的幾種經營模式OEM—OLM—ODM—EMS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指貼牌生產或代工;OLM(OverallLogisticsManufacturing),指品牌擁有者將生產制造、物流等環(huán)節(jié)外包給其他廠商;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指品牌擁有者將生產制造和部分設計環(huán)節(jié)外包給其他廠商;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

電子制造服務),是加工貿易的最高級形態(tài),指品牌擁有者將設計、制造和物流環(huán)節(jié)都外包給其他廠商。加工承接方除了為客戶提供生產代工外,還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設計、后勤管理、運輸、產品維修、物料管理等整套周邊服務。OBM,指擁有自主品牌96中國加工貿易的發(fā)展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1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8319億美元,增長了333倍。2006年,加工貿易出口占GDP的19%,順差增量拉動GDP增長近1.5個百分點。2007年調整、控制加工貿易的發(fā)展——972007我國進出口中貿易方式構成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并接近加工貿易海關統(tǒng)計:2007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9672.2億美元,增長29.1%,高出當年總體進出口增速5.6個百分點,占當年進出口總值的44.5%,比上年提高1.9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速放緩。2007年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9860.5億美元,增長18.5%,低于當年總體進出口增速5個百分點,占當年進出口總值的45.4%,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

982008我國進出口中貿易方式構成一般貿易進出口12352.6億美元,占同期進出口總值48.2%。其中,出口6625.8億美元,進口5726.8億美元,一般貿易項下貿易順差899億美元,比上年凈減少205.7億美元。加工貿易進出口10535.9億美元,占當年進出口總值41.1%。其中,出口6751.8億美元,進口3784億美元,加工貿易項下貿易順差2967.8億美元,比上年凈增加476.9億美元。

992009我國進出口中貿易方式構成2009年國際市場需求嚴重萎縮,一般貿易受到較大沖擊,出口下降明顯。全年一般貿易出口5298.3億美元,下降20.1%,占出口總額比重由上年的46.4%下降到44.1%。加工貿易與國際產業(yè)鏈聯(lián)系緊密,下半年訂單和出口逐步恢復。全年加工貿易出口5869.8億美元,下降13.1%,在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為48.8%,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47.6%2010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48.55%;2011年,35.8%1002012年,一般貿易增長平穩(wěn),加工貿易增長乏力,增速均低于外貿總體增速。全年一般貿易進出口20098.3億美元,增長4.4%,占進出口總額的52%。加工貿易進出口13439.5億美元,增長3.3%,占進出口總額的34.8%。其他貿易方式進出口5129.8億美元,增長24.6%。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42.1%101

2013年一般貿易進出口2.2萬億美元,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2.8%;加工貿易進出口1.36萬億美元,占比32.6%。2014年一般貿易進出口2.31萬億美元,增長5.3%,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53.8%。加工貿易進出口1.41萬億美元,增長3.8%,占比32.8%。102如何正確看待當今加工貿易的作用?103中國國內有關加工貿易“只長骨頭不長肉”的爭論在以江蘇蘇州及蘇州的昆山市為代表的外資推動型加工貿易發(fā)展模式中,由于外資居于主導控制地位,獲得了主要的加工貿易利潤,當?shù)厝司鵊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一定程度失衡。

2005年,時任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先生:“蘇州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才1萬多元人民幣;而同等的人均GDP規(guī)模,上海人均收入2萬多元人民幣;即使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重慶,城市人均收人也達到了8000元人民幣。這是典型的‘只長骨頭不長肉’。”104開放型經濟與昆山社會經濟發(fā)展2013年昆山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總值2920.08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2.88萬美元。實現(xiàn)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3.52億元。進出口總額889.84億美元。

連續(xù)五年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連續(xù)九年獲得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一。

形成了1個千億級產業(yè)集群和12個百億級產業(yè)集群,其中千億級集群IT產業(y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實現(xiàn)產值5040.49億元,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值的比重為61.8%。全年生產電子計算機整機7498萬臺。105八、直接貿易、間接貿易

轉口貿易、過境貿易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轉口貿易

三國間貿易及其作用

三國間貿易:A國企業(yè)到B國設立一公司,然后該公司在B國與C國、D國之間開展貿易。過境貿易在當代的作用子公司C國D國A國B國企業(yè)甲香港貿易模式的轉變:擴大了的貿易圈106九、易貨貿易與自由結匯貿易概念易貨貿易的優(yōu)劣好處劣處易貨貿易沒有生命了嗎?A國B國C國A國B國107十、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影響因素?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意義日本、德國的外貿結構108十一、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國際貿易地理方向與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分散好還是集中好?衡量兩國貿易關系緊密程度的指標:貿易集合度:

A國對B國出口額/A國出口總額

B國進口額/世界進口總額1092010年中國進出口貿易伙伴情況

110201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伙伴情況

中歐雙邊貿易總值5672.1億美元,增長18.3%,較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體增速低4.2個百分點中美雙邊貿易總值4466.5億美元,增長15.9%,較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體增速低6.6個百分點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3628.5億美元,增長23.9%,高出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體增速1.4個百分點。其中,我對東盟出口1700.8億美元,增長23.1%;自東盟進口1927.7億美元,增長24.6%;對東盟貿易逆差226.9億美元,擴大37.1%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3428.9億美元,增長15.1%,較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體增速低7.4個百分點。

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增長強勁:對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家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分別為842億、792.5億和454.3億美元,分別增長34.5%、42.7%和76.7%,均高于同期我國總體進出口增速1111122013年:中國與歐盟、美國、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5590.6億、5210億、4436.1億美元,分別增長2.1%和7.5%、10.9%;2014年:

對發(fā)達國家市場穩(wěn)定增長,對歐盟和美國進出口分別增長9.9%和6.6%。與發(fā)展中國家進出口比重提高0.4個百分點113十二、有證貿易與無證貿易按是否使用單證對國際貿易所作的劃分(一)有證貿易有證貿易指通過單證所進行的貿易

(二)無證貿易也稱無紙貿易、貿易無紙化,即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EDI)。

是將貿易、運輸、保險、海關等行業(yè)信息通過電子信息系統(tǒng)實現(xiàn)各有關部門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利用計算機按國際統(tǒng)一規(guī)定進行商務處理的國際貿易方式無證貿易的優(yōu)越性114第二節(jié)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區(qū)別(自學)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受到限制各國的貨幣制度不同各國的經濟政策不同各國的法律不同各國的文化背景不同115各國文化背景的差異印度人討厭公雞,因此,有報曉的公雞的鐘在印度難以銷售日本人討厭楊柳,它代表哀傷歐美人不喜歡貴重禮物,只要能表示你心中有我即行,貴重禮物反而影響生意商務談判中的文化差異116英國人以保守聞名于世,他們不喜歡價格經常波動。因此,在談判中同英國人討價還價幾乎是白費口舌。美國人獨立性強并看重時間,與之談判時宜速戰(zhàn)速決。另外、同美國人談判時不可輕易地降價,也不能輕視律師及合同的作用。德國人敬業(yè)精神強,其讓步幅度一般不會超過20%.與之談判時不能遲到,也不可匆忙上陣、要作好充分的準備。法國人以浪漫出名,講究穿著,與之談判時要衣著整潔并守時,同時,法國人喜歡先為協(xié)議劃出一個輪廓,然后再達成一份協(xié)議,最后確定協(xié)議的各個方面,這是一種橫向式談判方式,與法國人談判時要牢記這一點。117意大利人善于交際并重視友情、與之談判時不要有任何急切的表現(xiàn),要注意其情緒多變的特點,一旦口頭確定下來之后,馬上要用書面形式再次確定。猶太人很聰明也很會賺錢,與之談判時條理必須清楚,要有語言天賦,不能心腸太軟。日本人重視禮儀,愛面子,等級觀念十分分明。與日本人談判時、要組成談判小組,不要單獨會談,也不要選派35歲以下的人員與之談判;不要把日本人理解性的表示誤認為是同意的表示,要像日本人一樣保持沉默;要有耐心,不要輕易地讓步,更不要沖動;不要輕易說“不”,談判代表的地位應對等。118

第三節(jié)

國際貿易新發(fā)展

119

一、當代國際貿易的四種基本類型

1、產業(yè)間貿易定義基礎比較優(yōu)勢的原因貿易主體120

當代國際貿易的四種基本類型

2、產業(yè)內國際貿易定義基礎貿易主體121當代國際貿易的四種基本類型3、產品內國際貿易定義基礎貿易主體122當代國際貿易的四種基本類型

4、公司內貿易定義目的條件貿易的主要對象123二、國際貿易發(fā)展新特點第一,國際貿易發(fā)展迅速。1980—2012年間,全球貿易總量和總值均顯著增長,其中大部分來自制造業(yè)產品貿易的增長。如果以附加值來計算,服務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全球貿易增速遠快于GDP增速,國際供應鏈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從生產水平看,這一時期全球貿易增長更多是由于貿易的集約邊際(intensive

margin

of

trade,即現(xiàn)有產品被用于貿易的多或少)發(fā)生了變化,貿易的拓展邊際(extensive

margin

of

trade,即開展新產品貿易)也做出了重要貢獻。124值得指出的是,國際貿易在21世紀初經歷了顯著的擴展,雖然有經濟危機,但國際貨物貿易在2012年高達185000億美元,比2002年高3倍發(fā)展中國家整體表現(xiàn)強勁,東亞國家繼續(xù)主導發(fā)展中國家貿易中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伙伴125服務業(yè)與服務貿易的發(fā)展服務業(yè)部門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產出和就業(yè)來源。目前,服務業(yè)占世界產出的2/3和就業(yè)的44%。服務業(yè)對發(fā)達國家GDP貢獻75%,對發(fā)展中國家貢獻38%。全球有一半婦女勞動力在服務業(yè)就業(yè)。1980年至2012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從3650億美元上升至4345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的份額也從1980年的15.7%上升至2012年的19.2%。

1262000-2012,全球服務業(yè)出口年均增長11%,旅行、運輸和其他商業(yè)服務占70%份額。服務業(yè)出口占發(fā)展中國家出口的14%。但10年來,發(fā)展中國家服務業(yè)出口增速13.4%,發(fā)達國家9.5%,亞洲14.5%。2008-2010,流入發(fā)展中國家的服務業(yè)投資占世界的37%,1990-1992為19%。通過商業(yè)存在實現(xiàn)的服務貿易已經超過全球的一半127

世界服務貿易新態(tài)勢的原因源于全球服務領域四方面的深刻變化:1.制造業(yè)服務化。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yè)正轉變?yōu)榉掌髽I(yè),制造業(yè)呈現(xiàn)服務化新趨向。

一方面,企業(yè)依托制造業(yè)發(fā)展服務業(yè),核心技術服務化。通過產業(yè)鏈重組,企業(yè)的經營重心逐漸從加工制造轉向流程控制、產品研發(fā)、市場營銷、客戶管理等生產性服務,向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另一方面,企業(yè)戰(zhàn)略轉型發(fā)展服務業(yè),主營業(yè)務多元化,向管理咨詢、醫(yī)療、金融等新興高增長業(yè)務拓展。隨著產品提供者向集成服務提供商轉型,制造業(yè)的服務投入、服務產出比重上升,全球產業(yè)鏈延伸、價值空間拓展、服務市場擴大。1282.服務業(yè)信息化。以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為支撐的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了服務業(yè)信息化程度,服務交易更加便利,服務的可貿易性進一步增強。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異軍突起。當前,以云計算、物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新方興未艾,催生了新的服務業(yè)態(tài),提升了服務業(yè)的產業(yè)能級,擴大了增值空間,為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和高附加值服務外包快速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空間。1293.服務業(yè)國際化。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區(qū)域經濟合作共同推動的貿易自由化進程,為服務貿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穩(wěn)定的、具有可預見性的自由貿易框架,各國部分降低了服務市場的進入壁壘,促進了服務業(yè)國際化進程??鐕炯涌烊蛸Y源整合,通過離岸服務外包、服務業(yè)跨國投資加快了服務業(yè)國際化進程。服務業(yè)發(fā)達國家,通過大力扶持服務貿易發(fā)展,鞏固和增強了本國服務業(yè)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yōu)勢。新興經濟體通過大力扶持服務外包等新興領域的發(fā)展,抓住服務業(yè)跨國轉移機遇,創(chuàng)造了新的比較優(yōu)勢。1304.消費結構優(yōu)化。聯(lián)合國認定,2008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

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和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需求結構升級,服務消費成為消費需求的重要內容。

在服務經濟發(fā)達國家,服務消費已經是私人消費的主要形式,服務消費支出迅速擴張,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在發(fā)展中國家,收入增長,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也增強了服務消費方面的有效需求131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和變革,但以服務經濟為主的全球產業(yè)結構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的趨勢沒有改變,以服務貿易快速發(fā)展為重要特征的世界貿易發(fā)展前景沒有改變。制造業(yè)服務化、服務業(yè)信息化、服務業(yè)國際化、消費結構優(yōu)化的發(fā)展趨勢還將逐步強化,以服務業(yè)跨國轉移和要素重組為特征的新一輪國際產業(yè)轉移將不斷加速,大力發(fā)展服務貿易將繼續(xù)成為世界各國全面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132由于大部分國際服務貿易以出口商在進口國投資設立服務企業(yè)的方式實現(xiàn),未被計入國際收支統(tǒng)計,因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實際上大大低估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總量。133中國的貿易發(fā)展1341978—2013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4.1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6.4%。對外貿易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最活躍的力量,近年來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17%—20%,直接和間接帶動了國內1.8億人就業(yè),創(chuàng)造了18%的全國稅收《我國成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高新技術產品73%是外資》2014年3月2日人民網135中國外貿快速發(fā)展的原因: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1978年—1991年:對外開放的探索性階段,標志是經濟特區(qū)的設立(1980.8.26)和浦東的開發(fā)和開放(1990.4)

外向型經濟: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吸引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資本和貨物的單向流動1992年—2001年:對外開放的高速發(fā)展階段,標志是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發(fā)表開放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