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4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4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4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4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科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月考試卷569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對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梁;吾仇也(判斷句)②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狀語后置句)

③此三者;吾遺恨也(判斷句)④盛以錦囊(狀語后置句)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定語后置句)⑥而告以成功(省略句;狀語后置句)

⑦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被動句)⑧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動句)A.①②③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⑧C.①③④⑥⑦⑧D.③④⑥⑦⑧2、從文言文句式角度看,下列各組句子特點不相同的一項是()。A.①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②申之以孝悌之義B.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⑤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⑥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D.⑦鑄以為金人十二⑧蚓無爪牙之利3、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舉:全,整個A.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喜愛。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致,招引B.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蒙:繼承。

追亡逐北北:敗逃的軍隊C.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數(shù)十伶人困之困:困乏D.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抵抗4、下列加點的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內惑于鄭袖身客死于秦B.冀幸君之一悟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C.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D.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其后楚日以削5、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不顧恩義,畔主背親B.空自苦亡人之地C.去草實而食之D.空以身膏草野6、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C.夫禍患常積于忽微D.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評卷人得分二、其他(共9題,共18分)7、《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第二部分可分為幾個層次?怎么分?各寫了什么?8、《為了忘卻的紀念》中作者敘述了同白莽的三次會見,通過哪些具體生動的材料,表現(xiàn)白莽形象的什么特點?9、老舍說,對話是人物性格的說明書。優(yōu)秀劇作家筆下的人物,一出場三言兩語,便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請選擇《玩偶之家》(節(jié)選)的精彩臺詞加以品味,說說這些臺詞是怎樣一步步推動戲劇沖突的,又分別表現(xiàn)了娜拉和海爾茂怎樣的心理和性格。10、固定句式。

?奈何絕秦歡“____________”是固定句式,意思是“____________”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____________”是固定句式,意思是“____________”11、補充省略句省略的成分。

被發(fā)行吟澤畔完整句子為“____________”12、閱讀《荷花淀》,根據(jù)勝利之后婦女們的對話,概括她們的性格特征?!鞍?,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么人似的?!薄八?,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后還能出門嗎?”“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后多少呢!”13、判斷下列文化常識的正誤。

(1)“字”是古人除本名以外另取的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lián)的名字。古時;男子20歲舉行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舉行笄禮時取字。

(2)“節(jié)”又稱“旄節(jié)”;以竹為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憑證。

(3)“相坐”又稱連坐;隨坐、從坐、緣坐;是指中國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與犯罪者有一定關系的人連帶受刑的制度。該制度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都有該制度,商鞅變法時立相坐之法。

(4)“蠻夷”古代泛指華夏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周朝時期;中原地區(qū)的民族自稱華夏,把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稱為西戎;東夷、北狄、南蠻。

(5)“單于”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此稱號創(chuàng)始于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后該稱號一直沿襲至匈奴滅亡。

(6)“和親”在歷史上專指漢族封建王朝與少數(shù)民族首領之間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聯(lián)姻。14、詞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

(1)外連衡而斗諸侯__________

(2)卻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

(3)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

(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__________15、而。

皆明智而忠信連詞,_______________

爭割地而賂秦連詞,_______________

振長策而御宇內連詞,_______________

吞二周而亡諸侯連詞,_______________

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連詞,_______________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連詞,___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古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2分)16、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適古鎮(zhèn)青山口,寒風落日時。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咀⑨尅竣偾嘁能?,唐戍邊軍隊。此詩歌是四十七歲的高適送兵往青夷軍,歸途入居庸關時所作,他曾到邊塞尋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東晉謝安在時局混亂時退居東山,相機而作。

(1)前兩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兩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評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寫(共1題,共10分)17、古詩文默寫。

(1)四圍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2)世人皆濁,____________?眾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_______________。

(5)漁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陣驚寒,__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五、現(xiàn)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6分)18、下面這首小詩在網(wǎng)絡上被許多人轉發(fā)、推薦。請品讀該詩,說明其被推薦的理由。要求:寫3點理由,字數(shù)60字左右。一碗油鹽飯佚名前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有一碗油鹽飯。昨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沒有一碗油鹽飯。今天,我放學回家,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媽媽的墳前。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①判斷句?!耙病?;表判斷;正確。

②省略句;狀語后置句。省略介詞“于”,正常語序是:則遣從事以一少牢(于)廟告;錯誤。

③判斷句?!罢撸灰病?,表判斷;正確。

④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以錦囊盛;正確。

⑤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方其以組系燕父子。錯誤。

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而以成功告(之)。正確。

⑦被動句。“為所”表被動;正確。

⑧被動句。“于”表被動;正確。

故選C。2、B【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文言特殊句式包括被動句;判斷句、倒裝句以及省略句;倒裝句又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以及狀語后置。

B項;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為省略句,“咸陽”前面省略介詞“于”,應為“聚之于咸陽”,④“未之有也”為賓語前置句,屬于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前置的類型,應為“未有之也”,句式不相同;

A項;①②句均為狀語后置句,標志分別為“于”“以”,正常語序應為“余威于殊俗震”“以孝悌之義申之”;

C項;⑤⑥句均為被動句,“為天下笑者”被動標志是“為”,“有遷謫意”屬于動詞本身包含被動意味;

D項;⑦⑧句為倒裝句,都是定語后置句,“金人十二”應為“十二金人”,“爪牙之利”應為“利之爪牙”。

故選B。3、B【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句中意義的能力。

A項;“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中“愛”解釋錯誤,這里的“愛”,吝惜。

C項;“數(shù)十伶人困之”中“困”解釋錯誤,這里的“困”,圍困,困擾。

D項;“非抗于九國之師也”中“抗”理解錯誤,這里的“抗”,匹敵,相當。

故選B。4、B【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項;第一個“于”,介詞,被,表被動;第二個“于”,介詞,在。

B項;兩個“之”均為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C項;第一個“而”,連詞,表修飾;第二個“而”,連詞,表轉折。

D項;第一個“以”,連詞,表目的,第二個“以”連詞,表修飾。

故選B。5、D【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畔”同“叛”;反叛。

B.“亡”同“無”;沒有。

C.“去”同“弆”;收藏。

D.無通假字。

故選D。6、C【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A項;“于”,介詞,被。以“于”為標志的被動句。

B項;“于”,介詞,被。以“于”為標志的被動句。

C項;“于”,介詞,在。以“于”為標志的介詞結構后置句,正確的語序是:夫禍患常于忽微積。

D項;“隳”,此處為被毀滅的意思。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

故選C。二、其他(共9題,共18分)7、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文篇幅短小,但全文結構是完整的,依據(jù)議論文的結構,本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提出問題,第二部分為分析問題,第三部分為解決問題。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從“人們的社會存在”到“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主要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上,論述認識的辯證過程和規(guī)律,闡述了人的正確思想形成的過程,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依據(jù)語句的內容來看,第一個飛躍和第二飛躍是兩個遞進的層次,第一個飛躍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第二個飛躍是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第一個飛躍之前為一層,總論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第二個飛躍之后為一層,總結并深化上文,闡述正確認識形成,需要一個反復實踐的過程。據(jù)此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可以分為四層:第一層,從“人們的社會存在”到“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概括說明物質和精神的辯證關系及相互作用,實際總括了下文兩個飛躍的過程;第二層,從“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斗爭”到“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闡述第一個飛躍,說明人的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第三層,從“這時候”到“此外再無別的目的”,闡述第二個飛躍,說明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第四層,從“一個正確的認識”到“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說明兩個飛躍的關系,并指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四個層次之間,恰好形成“總、分、總”的關系,都是集中說明“物質和精神”的辯證關系及其運用過程的,講的正是人的正確思想來源的理論機制,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解析】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從“人們的社會存在”到“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概括地指明了意識與存在的辯證關系;第二層,從“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斗爭”到“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闡述第一個飛躍,說明人的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第三層,從“這時候”到“此外再無別的目的”,闡述第二個飛躍,說明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第四層,從“一個正確的認識”到“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說明兩個飛躍的關系,并指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8、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鑒賞能力。

魯迅與白莽初次見面是白莽給魯迅送《彼得斐傳》原文;第二次白莽給魯迅送自己譯的幾首詩,談的比第一次多;第三次是白莽被捕獲釋,大熱天穿棉袍與魯迅相見。第一次見面后,白莽給魯迅先生寫信,說好像受了一種威壓似的,說明他是極敏感而又率直的人,他先是直言談論魯迅,經(jīng)過回信解釋,便不存芥蒂了,樂意接受贈書,再譯詩,并親送一詩給魯迅先生,與魯迅坦誠相見。第三次會面,是白莽出獄,大熱天,白莽穿著一件棉袍,見面后,彼此不禁失笑,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使革命者的困頓、執(zhí)著、愛憎分明與樂觀躍然紙上?!窘馕觥堪酌Α侗说渺硞鳌泛驮姷姆g及有意曲譯;白莽與魯迅初次見面后的來信,白莽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見”;剛從獄中釋出,熱天穿厚棉袍、汗流滿面,卻毫無愁苦地登門拜訪魯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這三個具體生動的材料,表現(xiàn)了白莽勤奮坦誠、愛憎分明、堅強樂觀的品質。9、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鑒賞人物形象以及手法的能力。

從海爾茂的角度,首先找到他的相關臺詞,通過他前后語言內容的比較,側重觀察他的心理變化,繼而分析出他的性格本質:虛偽、自私。從娜拉的角度,通過她從可以為愛犧牲一切到宣布離家出走的語言,分析其行為變化的原因,可以得出她覺醒了獨立意識,認清了丈夫的真面目,是當時社會中有著堅強性格的女性形象典型。【解析】從世俗的觀點來看,海爾茂是一個“正人君子”“模范丈夫”,似乎很愛他的妻子,宣稱“我常常盼望有樁危險事情威脅你,好讓我拼著命,犧牲一切去救你”。但當他看了柯洛克斯泰的信,竟咒罵娜拉“你這壞東西”“偽君子”“下賤女人”,更將八年的婚姻生活說成是“噩夢”,剝奪娜拉教育孩子們的權利。讀了“和解信”,又說“我的翅騰寬,可以保護你”。他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金錢和地位,將妻子當作一件私有財產,真正看重的是他的名譽,“男人不能為他所愛的女人犧牲自己的名譽”,徹底暴露出他利己主義的面孔。娜拉熱愛生活、丈夫,為了他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我只知道愛你,別的什么都不管”,而事實讓她越來越清醒,越來越冷靜。她認識到丈夫是極度自私、虛偽的大男子主義者,覺悟到家庭中的不平等,自己是一個“玩偶女兒/老婆”,更認識到法律、道德、宗教的虛偽,“法律不許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這種不講理的法律”“除了行堅信禮的時候牧師對我說的那套話,我什么都不知道”。當海爾茂用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來約束她時,她回答說:“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腦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彼钱敃r社會中有著堅強性格和獨立意識的叛逆女性。10、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斷和翻譯能力。

奈何絕秦歡;意思是“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澳魏巍?,固定句式,意思是“怎么”。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意思是“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安乎”是固定句式,表反問,意思是“怎么呢”?!窘馕觥竣?奈何②.怎么③.安乎④.表反問,怎么呢11、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被發(fā)行吟澤畔”是省略句,“澤畔”表地方,一般表地方的詞語前面會使用介詞“于”,即“被發(fā)行吟于澤畔”,意思是“披散著頭發(fā)在水邊一邊走一邊吟哦”。【解析】被發(fā)行吟(于)澤畔12、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形象的能力。

從題干可知,對話的主人公是婦女們,而且設置的情境是“勝利之后”。這段材料是婦女們前往部隊看望丈夫回來途中所說的話,由“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么人似的”“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可知,婦女們認為參了軍的丈夫在心里瞧不起這些在后方的妻子,“誰比誰落后多少呢”,可以看出婦女們的內心是不甘落后的;由“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后還能出門嗎”可以看出,婦女們回去之后也要成立隊伍,和丈夫一樣參加革命,可以看出婦女們對進步平等的追求,同時也可以看出婦女們的勇敢自信?!窘馕觥坎桓事浜?、追求進步、追求平等、勇敢自信。13、略

【分析】【詳解】

此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古文化常識的能力。

(6)“‘和親’專指”表述錯誤,“和親”也指少數(shù)民族首領之間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聯(lián)姻。故第(6)句表述錯誤?!窘馕觥浚?)√(2)√(3)√(4)√(5)√(6)×14、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的能力。

(1)外連衡而斗諸侯。

【譯】對外推行連橫之策并使諸侯相互爭斗。

斗:使爭斗。

(2)卻匈奴七百余里。

【譯】把匈奴趕退七百余里。

退:使退卻。

(3)序八州而朝同列。

【譯】迫使原來同列的六國諸侯前來朝拜。

朝:使朝見。

(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譯】憂慮勞苦才可以振興國家;圖享安逸必定禍害終身。

興:使興盛;亡:使滅亡?!窘馕觥竣?使爭斗②.使退卻③.使朝見④.使興盛;使滅亡15、略

【分析】【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明智”和“忠信”為并列關系;都見識英明有智謀,心地誠而講信義。連詞,表并列。

“割地”的目的為“賂秦”;各諸侯國爭著割地來賄賂秦國。連詞,表目的。

“振”;舉起;“策”,馬鞭;“御”,駕馭。意思是說揮舞著長長的鞭子,讓整個天下都聽憑自己任驅使。連詞,表修飾。

“吞二周”“亡諸侯”為并列關系;吞并東西二周,消滅各個諸侯國。連詞,表并列。

結合“氓隸之人”“遷徙之徒”分析;是氓;隸一類的人,(后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連詞,表遞進。

“仁義不施”為“攻守之勢異”的原因,就因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啊。連詞,表因果?!窘馕觥竣?表并列②.表目的③.表修飾④.表并列⑤.表遞進⑥.表因果,因而三、古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2分)16、略

【分析】【詳解】

(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兩聯(lián);首聯(lián)既點明了詩人觀察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對環(huán)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頷聯(lián)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艱難之狀,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仕途絲毫看不懂前景,感到無可奈何。

(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嫉念}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頸聯(lián)總結此次出塞的收獲,詩人看到時局混亂、陰暗,良臣進階無路,因此失分失望、憤懣,想到了暫居家中以修身養(yǎng)性。尾聯(lián)追述先賢在時局混亂時退居草莽,相機而作的故事。

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窘馕觥?1)描繪了冬日傍晚的居庸關寒風呼嘯;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交代了時間、地點;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圍,暗示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悲涼心境。

(2)①對此次出塞找不到安邊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負的無奈)②歸家有望的喜悅。③暫且歸隱,等待時機報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寫(共1題,共10分)17、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