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用地標準化種植手冊_第1頁
三農用地標準化種植手冊_第2頁
三農用地標準化種植手冊_第3頁
三農用地標準化種植手冊_第4頁
三農用地標準化種植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用地標準化種植手冊TOC\o"1-2"\h\u13498第一章三農用地概述 2270481.1三農用地定義 214161.2三農用地分類 3281.2.1耕地 3274471.2.2園地 323191.2.3林地 37671.2.4牧草地 320351.2.5農村居民點用地 364611.2.6農村道路用地 323454第二章土壤管理與改良 3280792.1土壤性質與分類 4143482.1.1土壤性質 4293672.1.2土壤分類 4253822.2土壤養(yǎng)分管理 4101002.2.1土壤養(yǎng)分含量測定 4299242.2.2科學施肥 4276422.2.3有機肥料應用 474802.3土壤改良方法 4266062.3.1砂土改良 4180912.3.2壤土改良 580112.3.3粘土改良 5252372.3.4鹽堿土改良 528198第三章種植前準備 5215873.1選地與規(guī)劃 5111693.2土地整理與施肥 6232703.3種子處理與選擇 630068第四章栽植技術 653514.1栽植方法與時間 6288454.2栽植密度與行距 6227024.3栽植后管理 729088第五章灌溉與排水 7110385.1灌溉制度與方法 7194805.1.1灌溉制度的制定 7126685.1.2灌溉方法 8220875.2灌溉設備與維護 879845.2.1灌溉設備 8153725.2.2設備維護 8262135.3排水系統(tǒng)設計與維護 8280325.3.1排水系統(tǒng)設計 8273685.3.2排水系統(tǒng)維護 82805第六章施肥管理 9124656.1肥料種類與選擇 94486.1.1肥料種類 930666.1.2肥料選擇 9267616.2施肥方法與時期 9181336.2.1施肥方法 10243156.2.2施肥時期 1042486.3施肥量的計算與調整 1051266.3.1施肥量計算 10280666.3.2施肥量調整 1028428第七章病蟲草害防治 10210567.1病害識別與防治 11316747.1.1病害識別 11106837.1.2病害防治 11300397.2蟲害識別與防治 11212087.2.1蟲害識別 11301537.2.2蟲害防治 1195487.3草害識別與防治 11116937.3.1草害識別 12286687.3.2草害防治 1230251第八章收獲與儲存 1276738.1收獲方法與時間 12211048.2收獲后的處理與儲存 12247278.3儲存設施與條件 1326100第九章農業(yè)廢棄物處理與利用 13284379.1農業(yè)廢棄物分類 13199599.2農業(yè)廢棄物處理方法 13124649.3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4327289.3.1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 1430939.3.2農產品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469639.3.3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 14121679.3.4農業(yè)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4219989.3.5農村生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432580第十章三農用地標準化種植管理 14654710.1標準化種植管理體系 1599310.2標準化種植技術規(guī)范 152578010.3標準化種植推廣與應用 15第一章三農用地概述1.1三農用地定義三農用地,是指在我國農村地區(qū),用于農業(yè)生產、農民生活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用途的土地。這類土地是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對于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三農用地主要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農村居民點用地、農村道路用地等。1.2三農用地分類1.2.1耕地耕地是指用于種植糧食、油料、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的土地。耕地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石,直接關系到糧食安全和農民生活。根據(jù)土壤質地、肥力狀況、灌溉條件等因素,耕地可分為水田、旱地、水澆地等。1.2.2園地園地是指用于種植果樹、茶樹、中藥材等經(jīng)濟作物的土地。園地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園地可分為果園、茶園、中藥材種植園等。1.2.3林地林地是指用于植樹造林、森林經(jīng)營、木材生產等活動的土地。林地對于保持水土流失、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木材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林地可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jīng)濟林等。1.2.4牧草地牧草地是指用于放牧、割草等活動的土地。牧草地是草原生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畜牧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牧草地可分為天然牧草地、改良牧草地、人工牧草地等。1.2.5農村居民點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是指農村居民居住、生活、生產等活動所用的土地。這類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公益事業(yè)用地等。農村居民點用地是農村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1.2.6農村道路用地農村道路用地是指農村道路、橋梁、涵洞等交通設施所占用的土地。農村道路用地對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農村道路用地可分為農村公路、鄉(xiāng)村道路、田間道路等。第二章土壤管理與改良2.1土壤性質與分類土壤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了解土壤性質與分類對于科學種植具有重要意義。2.1.1土壤性質土壤性質主要包括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生物性質。物理性質包括土壤質地、結構、孔隙度等;化學性質包括土壤酸堿度、鹽分、有機質含量等;生物性質包括土壤微生物、動物和植物殘體等。2.1.2土壤分類我國土壤類型豐富,根據(jù)土壤的性質和分布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1)砂土:質地疏松,透水性強,保水性差。(2)壤土:質地適中,透水性和保水性較好。(3)粘土:質地緊密,透水性差,保水性強。(4)鹽堿土:土壤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對作物生長有一定影響。(5)黑土: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適宜種植多種作物。2.2土壤養(yǎng)分管理土壤養(yǎng)分管理是提高土壤肥力、保障作物生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2.1土壤養(yǎng)分含量測定通過土壤養(yǎng)分含量測定,了解土壤中氮、磷、鉀等養(yǎng)分含量,為科學施肥提供依據(jù)。2.2.2科學施肥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含量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鉀等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2.2.3有機肥料應用有機肥料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生物,對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應大力推廣有機肥料的使用,如綠肥、堆肥、廄肥等。2.3土壤改良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土壤,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質量。2.3.1砂土改良(1)增加有機質:施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客土改良:在砂土中加入粘土,改善土壤結構。2.3.2壤土改良(1)調整土壤酸堿度:施用石灰或酸性肥料,調整土壤pH值。(2)增加有機質:施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3.3粘土改良(1)深翻松土: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透水性。(2)客土改良:在粘土中加入砂土,改善土壤結構。2.3.4鹽堿土改良(1)灌溉排水:降低土壤鹽分,改善土壤環(huán)境。(2)施用石膏:中和土壤堿性,改善土壤結構。(3)種植耐鹽堿作物:選擇適宜的作物,降低土壤鹽堿度。第三章種植前準備3.1選地與規(guī)劃種植前的首要任務是選地與規(guī)劃。選擇適宜的土地是保證農作物生長健康、提高產量的基礎。在選地過程中,需考慮以下因素:(1)土壤類型:根據(jù)種植作物的需求,選擇適宜的土壤類型。例如,旱作物需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水田則需選擇保水功能好的黏質土壤。(2)地勢:選擇地勢平坦、便于排灌的土地,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田間管理。(3)水源:保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長和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4)交通:便利的交通條件有利于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在規(guī)劃方面,應根據(jù)土地面積、作物種類、種植模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種植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種植結構:根據(jù)市場需求、土地條件和作物生長習性,合理搭配作物種類,形成多樣化的種植結構。(2)種植密度:根據(jù)作物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以保證作物生長空間的合理性。(3)輪作制度:合理規(guī)劃輪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3.2土地整理與施肥土地整理與施肥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土地整理:在種植前,應對土地進行深翻、平整,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深翻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根系生長;平整則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水分蒸發(fā)。(2)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證農作物生長所需養(yǎng)分的關鍵。根據(jù)土壤肥力、作物種類和生長階段,科學搭配氮、磷、鉀等肥料。施肥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和葉面噴施等。3.3種子處理與選擇種子處理與選擇是保證農作物生長健康、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1)種子處理:在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消毒、浸種、催芽等處理,以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種子發(fā)芽率。(2)種子選擇:根據(jù)種植目標、市場需求和當?shù)貧夂驐l件,選擇具有高產、優(yōu)質、抗病、抗逆等特性的優(yōu)良品種。同時要關注種子質量,保證種子純度和發(fā)芽率。通過對種子的處理與選擇,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有助于實現(xiàn)農業(yè)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四章栽植技術4.1栽植方法與時間栽植方法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作物的生長狀況與產量。目前常用的栽植方法包括手工栽植、機械栽植和無人機栽植。手工栽植適用于小規(guī)模種植,其特點是操作簡單,但勞動強度大;機械栽植適用于大規(guī)模種植,效率高,但需要專業(yè)的機械設備;無人機栽植則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栽植方式,具有高效、精準、環(huán)保等優(yōu)點。栽植時間的選擇應根據(jù)作物種類、生長周期、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而言,應根據(jù)當?shù)貧夂蛱攸c,選擇適宜的栽植時期,以保證作物能夠安全越冬、順利生長。4.2栽植密度與行距栽植密度與行距的合理配置,有助于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栽植密度過大,會導致作物之間競爭激烈,影響生長;栽植密度過小,則會降低土地利用率,影響產量。不同作物對栽植密度和行距的要求不同。一般來說,應根據(jù)作物種類、生長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栽植密度和行距。例如,玉米的適宜行距為6080厘米,株距為2030厘米;小麥的適宜行距為1520厘米,株距為510厘米。4.3栽植后管理栽植后管理是保證作物生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水分管理:根據(jù)作物需水規(guī)律和土壤水分狀況,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濕潤。(2)施肥管理:根據(jù)作物生長需求和土壤肥力狀況,合理施用肥料,保證作物營養(yǎng)充足。(3)病蟲害防治:加強病蟲害監(jiān)測,及時發(fā)覺并采取措施進行防治,降低病蟲害對作物生長的影響。(4)除草管理: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雜草對作物的競爭,提高作物生長速度。(5)修剪管理:對于部分作物,如果樹、蔬菜等,應根據(jù)生長情況及時進行修剪,促進作物生長。(6)收獲管理:根據(jù)作物成熟度和市場需求,合理安排收獲時間,保證作物產量和品質。通過以上管理措施,為作物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第五章灌溉與排水5.1灌溉制度與方法灌溉是農業(yè)生產中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與產量。合理的灌溉制度與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產量。5.1.1灌溉制度的制定灌溉制度的制定需根據(jù)作物需水量、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等因素進行。具體包括:(1)灌溉周期:根據(jù)作物生長周期和需水量,確定灌溉的頻率和時間。(2)灌溉量:根據(jù)土壤類型、作物需水量和氣候條件,計算每次灌溉的水量。(3)灌溉方式:根據(jù)作物種類和生長階段,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5.1.2灌溉方法常見的灌溉方法包括:(1)地面灌溉:適用于大面積作物種植,如水稻、小麥等。(2)噴灌:適用于果園、蔬菜等需水量較小的作物。(3)滴灌:適用于干旱地區(qū)和需水量較小的作物,如花卉、藥材等。5.2灌溉設備與維護5.2.1灌溉設備灌溉設備主要包括水源、輸水管道、閥門、噴頭等。選擇合適的灌溉設備,可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成本。5.2.2設備維護為保證灌溉設備的正常運行,需進行以下維護:(1)定期檢查水源,保證水質清澈。(2)檢查輸水管道,防止管道破裂、漏水。(3)檢查閥門,保證閥門開關靈活。(4)清洗噴頭,防止噴頭堵塞。5.3排水系統(tǒng)設計與維護排水系統(tǒng)對于防止土壤鹽堿化、改善土壤通氣性和促進作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5.3.1排水系統(tǒng)設計排水系統(tǒng)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jù)地形、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合理布置排水溝、管道。(2)排水系統(tǒng)應與灌溉系統(tǒng)相結合,實現(xiàn)水資源的合理利用。(3)排水系統(tǒng)應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以應對突發(fā)性降雨。5.3.2排水系統(tǒng)維護為保證排水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需進行以下維護:(1)定期清理排水溝、管道,防止堵塞。(2)檢查排水設施,修復破損部分。(3)加強排水系統(tǒng)監(jiān)測,及時發(fā)覺并解決問題。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灌溉與排水的效率,為農作物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第六章施肥管理6.1肥料種類與選擇6.1.1肥料種類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的重要物質,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有機肥和生物肥等。(1)氮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氮元素,包括尿素、硫酸銨、碳酸氫銨等。(2)磷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磷元素,包括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磷酸二銨等。(3)鉀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鉀元素,包括硫酸鉀、氯化鉀等。(4)復合肥: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主要養(yǎng)分的肥料,如氮磷鉀復合肥、氮磷復合肥等。(5)有機肥:來源于動植物殘體和殘留物,富含有機質和多種營養(yǎng)元素,如廄肥、綠肥、堆肥等。(6)生物肥:含有一定數(shù)量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如根瘤菌肥、菌肥等。6.1.2肥料選擇肥料的選擇應根據(jù)作物需肥特性、土壤肥力狀況、肥料性質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原則如下:(1)根據(jù)作物需肥特性選擇肥料:不同作物對氮、磷、鉀等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應根據(jù)作物需肥特性選擇合適的肥料種類。(2)根據(jù)土壤肥力狀況選擇肥料:土壤肥力狀況直接影響作物生長,應根據(jù)土壤肥力狀況選擇適宜的肥料。(3)根據(jù)肥料性質選擇肥料: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性質,如溶解性、酸堿性等,應根據(jù)肥料性質選擇合適的施用方法。6.2施肥方法與時期6.2.1施肥方法施肥方法主要包括基肥、追肥和葉面噴施等。(1)基肥:在作物播種前,將肥料均勻施入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2)追肥: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根據(jù)作物需肥情況及時補充肥料。(3)葉面噴施:將肥料溶液噴施在作物葉面上,迅速補充植物所需營養(yǎng)。6.2.2施肥時期施肥時期應根據(jù)作物生長周期和需肥規(guī)律來確定。一般分為以下四個時期:(1)播種前施肥:為提高土壤肥力,在作物播種前施入基肥。(2)苗期施肥:在作物幼苗期,追施適量氮肥,促進作物生長。(3)拔節(jié)期施肥:在作物拔節(jié)期,追施適量氮、磷、鉀肥,促進作物莖葉生長。(4)開花結實期施肥:在作物開花結實期,追施適量磷、鉀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6.3施肥量的計算與調整施肥量的計算與調整是保證作物生長所需營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為施肥量的計算與調整方法:6.3.1施肥量計算施肥量計算公式為:施肥量(kg)=作物需肥量(kg)×肥料利用率其中,作物需肥量可根據(jù)作物種類、產量、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肥料利用率一般為30%~50%。6.3.2施肥量調整在實際生產中,施肥量應根據(jù)作物生長情況、土壤肥力變化等因素進行調整。具體方法如下:(1)根據(jù)作物生長情況調整施肥量:作物生長過程中,如發(fā)覺營養(yǎng)不足,應及時補充肥料;如營養(yǎng)過剩,可適當減少施肥量。(2)根據(jù)土壤肥力變化調整施肥量:土壤肥力變化會影響作物生長,應根據(jù)土壤肥力狀況適時調整施肥量。第七章病蟲草害防治7.1病害識別與防治7.1.1病害識別病害是影響三農用地作物生長的主要問題之一。病害識別是防治工作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觀察癥狀:根據(jù)作物的生長狀況、葉片、莖、果實等部位的表現(xiàn),判斷病害種類。(2)顯微鏡檢查:通過顯微鏡觀察病原體的形態(tài)、結構,確定病害類型。(3)分子生物學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如PCR、基因測序等,檢測病原體。7.1.2病害防治(1)農業(yè)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改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2)化學防治:在病害發(fā)生初期,及時施用農藥,控制病情發(fā)展。(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農藥、天敵等生物資源,降低病原體數(shù)量。(4)綜合防治:結合農業(yè)、化學、生物等多種防治方法,實現(xiàn)病害的綜合控制。7.2蟲害識別與防治7.2.1蟲害識別蟲害是影響作物生長的另一重要因素。蟲害識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觀察癥狀:觀察作物受害部位的表現(xiàn),判斷蟲害種類。(2)鑒定形態(tài)特征:通過顯微鏡觀察害蟲的形態(tài)特征,確定種類。(3)生態(tài)學調查:了解害蟲的生活習性、發(fā)生規(guī)律等,為防治提供依據(jù)。7.2.2蟲害防治(1)農業(yè)防治:調整作物布局,減少害蟲發(fā)生;清潔田園,降低害蟲基數(shù)。(2)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農藥,合理施用,控制害蟲數(shù)量。(3)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降低害蟲數(shù)量。(4)物理防治:利用燈光、色板等物理方法,誘殺害蟲。(5)綜合防治:結合農業(yè)、化學、生物、物理等多種防治方法,實現(xiàn)蟲害的綜合控制。7.3草害識別與防治7.3.1草害識別草害是影響作物生長的常見問題。草害識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觀察形態(tài)特征:了解雜草的形態(tài)特征,區(qū)分不同種類。(2)生態(tài)學調查:了解雜草的生長習性、發(fā)生規(guī)律等,為防治提供依據(jù)。7.3.2草害防治(1)農業(yè)防治:合理輪作,調整作物布局,減少雜草發(fā)生;加強中耕除草,降低草害程度。(2)化學防治:選用高效、安全的除草劑,合理施用,控制雜草生長。(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技術,如微生物、昆蟲等,控制雜草生長。(4)物理防治:利用機械、人工等方法,清除雜草。(5)綜合防治:結合農業(yè)、化學、生物、物理等多種防治方法,實現(xiàn)草害的綜合控制。第八章收獲與儲存8.1收獲方法與時間標準化種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收獲,合理的收獲方法與時間對于保證農產品品質。通常,收獲方法的選擇應根據(jù)作物類型、生長特性和當?shù)貤l件來確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收獲方法:(1)機械收獲:適用于大面積種植的作物,如小麥、玉米等。采用機械化設備進行收獲,可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2)人工收獲:適用于小面積種植或珍貴作物,如茶葉、藥材等。人工收獲可以保證產品品質,但勞動力成本較高。(3)半機械收獲:結合機械和人工收獲,適用于介于大面積和小面積之間的種植規(guī)模。收獲時間的選擇應根據(jù)作物成熟度和氣候變化來確定。一般來說,成熟度越高,作物品質越好。但過熟的作物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因此應在適當?shù)臅r間進行收獲。8.2收獲后的處理與儲存收獲后的處理與儲存是保證農產品品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是收獲后處理的幾個關鍵步驟:(1)清潔:將收獲的農產品進行清潔,去除雜質和污物,以保證產品質量。(2)分級:根據(jù)農產品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征進行分級,便于儲存和銷售。(3)包裝: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和方法,對農產品進行包裝,以保護產品品質和延長保質期。(4)儲存:將處理后的農產品儲存于適宜的環(huán)境中,防止病蟲害和氣候變化對產品造成損害。8.3儲存設施與條件儲存設施與條件對于農產品品質的保持。以下是儲存設施與條件的一些建議:(1)儲存場所:選擇干燥、通風、避光、防潮的場所作為儲存地點,避免潮濕、高溫和光照對農產品造成損害。(2)儲存設備:配置適當?shù)膬Υ嬖O備,如貨架、倉庫、冷藏設施等,以滿足不同農產品的儲存需求。(3)溫度控制:根據(jù)農產品的特性,控制儲存環(huán)境的溫度,以減緩產品的新陳代謝速度,延長保質期。(4)濕度控制:保持儲存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在適宜范圍內,防止農產品因濕度過高或過低而受損。(5)防蟲防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害蟲和老鼠對農產品造成損害。(6)定期檢查:定期對儲存的農產品進行檢查,發(fā)覺問題及時處理,保證產品質量。第九章農業(yè)廢棄物處理與利用9.1農業(yè)廢棄物分類農業(yè)廢棄物是指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作物秸稈:包括稻草、麥秸、玉米秸、豆秸等。(2)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如蔬菜殘葉、果皮、茶葉末等。(3)畜禽糞便:包括豬糞、牛糞、羊糞、雞糞等。(4)農業(yè)生產廢棄物:如農藥包裝物、化肥包裝袋、農膜等。(5)農村生活廢棄物:如廚余垃圾、廢塑料、廢紙等。9.2農業(yè)廢棄物處理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農業(yè)廢棄物,可以采取以下處理方法:(1)物理處理法:如堆肥、填埋、焚燒等。(2)化學處理法:利用化學藥劑對廢棄物進行處理,如中和、氧化、還原等。(3)生物處理法:利用微生物對廢棄物進行分解、轉化,如厭氧發(fā)酵、好氧發(fā)酵等。(4)資源化利用法:將廢棄物轉化為有用資源,如有機肥料、生物能源等。9.3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9.3.1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1)秸稈還田:將秸稈翻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2)秸稈飼料:將秸稈加工成飼料,用于飼養(yǎng)家畜。(3)秸稈生物質能源:將秸稈轉化為生物質能源,如生物質顆粒、生物質氣等。9.3.2農產品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1)有機肥料:將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堆肥化處理,作為有機肥料施用于農田。(2)飼料添加劑:將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加工成飼料添加劑,提高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9.3.3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1)有機肥料:將畜禽糞便發(fā)酵處理,作為有機肥料施用于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