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教新版高三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列寧在總結十月革命意義的時候說:“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chuàng)造發(fā)展文明的根本條件。”其中“不同的方法”是指()A.發(fā)布《四月提綱》B.兩個政權并存C.宣布退出一戰(zhàn)D.建立蘇維埃政權2、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寫道:“大家都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一次典型的非正義戰(zhàn)爭,是鴉片染成的戰(zhàn)爭其實,根本上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國訂立平等國家關系的問題?!弊髡哌@一觀點A.錯誤,未認識中國制度的落后性B.正確,說明了戰(zhàn)爭實質.C.錯誤,立足于英國角度思考戰(zhàn)爭D.正確,闡述了戰(zhàn)爭原因3、小說《靜靜的頓河》中的一位暴動士兵說:“青天白日里就進行瘋狂的搶劫!把我們家的糧食全搞走啦,連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說這樣為勞動人民嗎?”士兵的話主要針對蘇聯(lián)歷史上的哪一項政策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余糧收集制B.新經濟政策中的征收固定糧食稅C.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取消自由貿易D.新經濟政策中的企業(yè)國有化4、“詩言志,歌詠言”,唐人杜牧有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若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斡姓l知?!斌w現了他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是()A.必須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歷史人物B.歷史人物的真?zhèn)问呛茈y明確的C.評價歷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禮賢下士D.評價歷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5、19世紀的英國工廠規(guī)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時;在機器運轉時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織機數目每臺每小時罰款三便士;在工廠里的工人,一經發(fā)現和別人談話、吹口哨、唱歌或縫補衣服的,罰款六便士。對以上規(guī)定理解正確的是A.工人權利缺乏保障,勞資關系緊張B.勞動力缺乏,使用童工現象普遍C.工人散漫懶惰導致生產效率低下D.蒸汽動力導致工人勞動強度增大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6、《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經孔子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浪漫主義的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____(判斷對錯)7、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____(判斷對錯)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時期西學東漸大事記。11842年魏源在林則徐等所譯《四洲志》基礎上編成五十卷《海國圖志》21849年徐繼編撰《瀛環(huán)志略》,介紹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風土人情。31859年李善蘭、偉烈亞力合譯《代微積拾級》,傳入中國的第一部高等數學著作。41863年徐壽編譯《汽機發(fā)初》,介紹蒸汽機的專著。51871年賈步緯編譯《航海通書》,為清朝南洋、北洋海軍進行測量的重要工具書。61895年英國人李提摩太譯的《泰西新史攬要》,介紹19世紀歐美各國發(fā)展史。71899—1904年嚴復先后翻譯出版《群己權界論》(即穆勒《論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等著作。81903年趙天驥譯《法國革命戰(zhàn)史》,羅伯雅譯《共和政體論》。91909年李佳白選譯《歐美強國憲法匯編》。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西學傳播與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為視角,分階段對上述表格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進行解讀。(要求:劃分階段正確,論據充分,史論結合)9、【題文】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轉變。10、北伐戰(zhàn)爭推翻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根基。____(判斷對錯)11、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的皇帝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2、1984年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展開,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____(判斷對錯)13、1944年7月,美、蘇、中、法等國代表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舉行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14、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間的相互孤立狀態(tài),促使世界逐漸連成整體,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了。____。(判斷對錯)15、梭倫根據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頒布《解負令》,廢除奴隸制,其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____(判斷對錯)16、俄國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統(tǒng)治,與中國的辛亥革命性質相同。____(判斷對錯)17、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學,彌補了牛頓力學的不足。()18、1944年7月,美、蘇、中、法等國代表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舉行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評卷人得分四、材料解析題(共4題,共32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按照貧困戶的收入來源、財產狀況、家庭勞動力等因素將其分為極貧、次貧等層級,給予不同的救濟扶助。古代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還注重采用經濟手段、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扶貧救助,如采用招商賑濟、以工代賑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制定系統(tǒng)性扶持辦法,如政府資助貧民春耕的種子。規(guī)定扶貧是各政權的重要職責,需設立獨孤園等恤養(yǎng)老幼貧疾的常設機構。北朝在以“三長制”重建鄉(xiāng)里機構時,特別強調三長有照顧鄉(xiāng)里貧弱的責任?!幾詫O競、張文《中國古代扶貧實踐及其當代價值》材料二中國近代天災人禍不斷,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過1000萬人。鄭觀應在上海募捐,英國人李提摩太主張以工代賑,引起他的共鳴。鄭觀應說:“與其遇患而始圖補救,何如未事而預切綢繆?!彼ㄗh在社會內部建立穩(wěn)固的備荒機制,從根本上增強人民抵抗災害的能力。借鑒西方儲蓄信貸制度,鼓勵民眾儲蓄閑錢,以備不時之需。推崇德、法等國的災害保險制度,“損害分擔,荒歉無憂?!敝鲝垬嫿ǚ辖袊鴩榈纳鐣@U象w系,以官紳合力、以工代賑等多元化方式籌資,設立慈善機構,對災民實施“教養(yǎng)兼施”。——摘編自趙倫芬、謝暉《鄭觀應慈善思想探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扶貧思想并說明其當代價值。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鄭觀應扶貧思想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人推動全球化歷史分期:1898~1913年是美國人把英國人曾經統(tǒng)治的世界進行美國化的時期;1914~1920年是美國推行全球化的嘗試時期;1921~1928年是美國探索用美國方式進行全球化道路的時期;1929~1939年是美國式全球化受經濟危機阻礙的時期;1940~1946年是美國通過保衛(wèi)盟國和擴張,為全球化奠定基礎的年代;1947~1957年是美國通過遏制和消耗蘇聯(lián)而艱難推行全球化的時期;1958~1986年是美國推行迫使世界轉型政策的時期;1987~1995年是美國推行自由和自由貿易成功的時期;1995年后是美國全球化大擴展和美國全球化新千年世界到來的新時代。——李世安《全球化與全球史觀》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與現代民主進程的推進,公民社會參與社會改革日益頻繁,這一現象在教育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美國公民教育觀念從側重于個人主義向側重于社會公共利益轉變,強調培養(yǎng)公民批判精神和參與意識。冷戰(zhàn)結束后,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美國公民教育更多地關注全球意識和多元化價值的教育,“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積極面對和解決不同文化沖突的態(tài)度和能力”,以培養(yǎng)具有“全球開放意識、能從事國際事務和外國研究,善于與他人合作貢獻的美國公民。”具有全球意識的“世界公民”的新意識已開始在美國大地上悄然生根。——白尚禎《美國公民意識的歷史演變和特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二戰(zhàn)后美國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教育領域變化特征及其變化原因。(3)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經濟全球化?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4年——1927年間,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劃破了濃重的黑暗,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蓬勃發(fā)展。北伐勝利進軍,革命浪潮席卷全國,這一切,都始于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國共合作雖然以破裂告終,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黨聯(lián)合起來產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國共兩黨終于又一次握手?!浴兜谝淮挝帐帧凡牧隙峥怂稍诨仡?972年訪華時說:“我知道,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拒絕同周(周恩來)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級時決定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相握的時候,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材料三一本十分罕見的清代地圖集近日在湖南被發(fā)現。這本名為《廣輿記》的地圖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稄V輿記》共收集十九幅地圖,即當時的十八省圖加一全國圖。“廣輿”即廣闊的疆域,就是全國之意。該書長二十八厘米、寬二十厘米,用毛邊紙木印線裝,里面的標記有幾十種之多,不僅有行政區(qū)劃,連地形地貌也標注得十分清楚,在這本地圖集里,臺灣的全部版圖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圖》里。(《中國新聞網》)相關新聞評論:①中新網:《廣輿記》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對臺灣版圖新最標記詳盡的木刻地圖版本。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間,臺灣早已在中國的版圖以內。②臺灣中央社:陳水扁今天(2006年1月29日)中午于臺南縣設宴款待地方人士時指出,目前已是認真思考廢除“國統(tǒng)會”及“國統(tǒng)綱領”的適當時機,以彰顯臺灣的主體意識。③日本政論月刊《諸君》論文:臺灣正名運動是“以和平的方法強調臺灣的獨立性與臺灣有權利參加國際社會的運動”。(1)閱讀材料一和聯(lián)系所學知識,分析國共兩黨前兩次“握手”的正式實現的標志。(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周恩來總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3)促進1972年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這次歷史性的握手“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如何理解這句話?(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對以上三條新聞評論分別作一簡要分析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化,各地區(qū)各民族的交往由少到多,其認知也在發(fā)生變化。
閱讀材料,從材料中任意選取一種看法進行評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2題,共10分)23、【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根據《臨時約法》;在政府成立后六個月內應舉行國會的選舉。1912年8月,臨時政府頒布了《選舉法》與《國會組織條例》,包括采用兩院制的規(guī)定。時至大選的12月份,同盟會吸收了四個小黨派,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翎導的國民黨。宋教仁曾在日本學過國會理論。此時。他得到黃興的支持。并為黨外的立憲人士所尊重。盡管他不反對選舉袁世凱為初任總統(tǒng)。但是他強烈主張政黨政治,并要求由內閣引導國家通向憲政。并且制衡總統(tǒng)的越權行為。
國民黨的反對者為一些小黨派;如統(tǒng)一黨;共和黨。以及由梁啟超領導的民主黨。大選中,國民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占據了下議院總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議院274席中的123席。國民黨得到的選票比其他三個黨派得到的總和還多。此時三黨聯(lián)合成進步黨,支持袁世凱政府。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根據材料;概括民國初年民主運動的發(fā)展概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民黨對待袁世凱出任總統(tǒng)的態(tài)度及原因。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荷蘭;英國和美國就業(yè)結構(1820-1998)
。荷蘭(%)英國(%)美國(%)1820農業(yè)433770工業(yè)26331515服務業(yè)313015151890農業(yè)361638工業(yè)32432424服務業(yè)324138381998農業(yè)323工業(yè)22262323服務業(yè)75727474--蔣昭使《產業(yè)結構問題研究》比較表中的歷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條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3題,共30分)25、(2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不同時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覽表。時間戰(zhàn)國(公元前300年)西漢(公元2年)唐(745)南宋(1200)清(1820)清(1893)現代(1949)現代(1978)現代(2009)比率(%)15.917.520.822.06.97.710.617.946.6材料二明清時,唐宋以來被稱作“草市”的新型、市鎮(zhèn)得到充分發(fā)展。據統(tǒng)計,宋代江浙地區(qū)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現了71個市鎮(zhèn),明代達316個,清代增至479個,市鎮(zhèn)之間的直線距離不過數十里。一些市鎮(zhèn)的規(guī)模與居住人口都超過府縣治所,這些市鎮(zhèn)充斥著牙行、布正與手工作坊,收納周邊個體民戶產品,進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銷遠方市場。——趙岡《中國城市發(fā)展史論集》材料三近代中國出現的新興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qū),其中,香港、青島等長期被列強占據:上海、天津、漢口等被辟為通商口岸,出現了畸形繁榮的商業(yè)區(qū);近代工礦企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唐山、無錫等城市的興起;鄭州、石家莊等因地處鐵路沿線導致較大的發(fā)展。帝國主義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進來,只能使人失業(yè),不能使人得業(yè)。帝國主義的商品沖擊了農村手工業(yè),制造了眾多的游民無產者,而新式工廠發(fā)展滯后,無力吸收多數游民無產者?!巴鈬唐穪淼挠啵圃煊蚊駸o產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國工業(yè)發(fā)達愈慢,吸收游民無產者的能力愈小”。——周谷城《現代中國社會變遷概論》材料四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的國家。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從20%上升至51%。約克郡的城鎮(zhèn)數量由1801年的15個增長到1891年的63個。從1820年到1830年,曼徹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業(yè)城市的人口增長達40%以上,是增長最快的10年。——阿薩·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1)根據材料一,分析我國城市化的大體發(fā)展概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城市化率較高的政治因素和封建社會衰落時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經濟因素。(9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鎮(zhèn)的特點及其興起的背景。(5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新興城市的特點和影響。近代中、英兩國城市發(fā)展的差異很大,據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8分)(4)依據上述材料,你認為我國在今后城市化的進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3分)26、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帶來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中葉以后)形成了相當發(fā)達的全國商業(yè)市場。這時不僅南京等傳統(tǒng)的發(fā)達地區(qū)的城市鋪行櫛比,民物繁華,邊塞城市如大同也“繁華富庶,不下江南?!毙屡d的市鎮(zhèn)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蘇、松、杭、嘉、湖地區(qū)。乾隆時期,發(fā)展較快的手工業(yè)行業(yè)主要有絲織業(yè)和棉紡織業(yè),在這兩個行業(yè)的生產與流通領域,出現了手工業(yè)工場和包買商。——趙毅、趙軼峰《中國古代史》材料二明清之際,松江府一帶,“所出布匹,日以萬計。”松江一帶棉布生產隨著市場的需求而變化,而且遠銷湖廣、江西、兩廣、陜西、山西、北京及北方邊疆地區(qū)。北方省份所產棉花,除繳納租稅之外,幾乎全部運至南方銷售。當白銀成為合法通貨之后,對于這種遠距離的商貨貿易也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栽婿戎骶帯吨腥A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中國、西歐社會經濟發(fā)展部分數據比較表。時間占世界GDP份額(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國際元)中國西歐中國西歐1500年2517.96007741600年29.219.96008941820年32.923.66001232——數據來源: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fā)展的特點。(3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明清時期經濟發(fā)展特點形成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清時期經濟發(fā)展對當時思想、文學的影響。(5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態(tài)勢。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這種態(tài)勢的總體認識。(4分)27、【題文】(14分)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中國的茶葉在19世紀30年代每年出口5000萬磅;1841年增至7000萬磅,1851年達9900萬磅,幾乎增加了一倍。絲的出口,在鴉片戰(zhàn)爭前一般每年只有幾千包,最多不超過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正是由于絲;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區(qū)的農民紛紛放棄糧食生產轉而種桑植茶。
(1)農民為什么放棄種植糧食轉而種桑植茶?(6分)
(2)你如何看待上述變化?(8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考查俄國十月革命與西方國家無產階級運動的不同.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解答】注意題干信息“總結十月革命意義”;結合所學可知,西方國家無產階級對抗資產階級大都采用示威游行,罷工等較溫柔的方式.而俄國俄國十月革命中無產階級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因此“不同的方法”是指建立蘇維埃政權,故D項正確.
故選D.2、C【分析】本題考查對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的認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堅持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閉關鎖國”還是“貿易開放”,都應該是中國政府的自主選擇,不應該成為發(fā)動戰(zhàn)爭的理由和借口。費正清的觀點是站在西方立場上做出的結論,未揭示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真實目的,掩蓋了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侵略性。綜上可知,C符合題意,正確;BD的說法明顯背離史實,直接排除;A的說法具有片面性,與題干“從英國的角度”信息不符,排除。故選C。【解析】【答案】C3、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理解,旨在考查學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士兵說:把我們家的糧食全搞走啦”,可見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余糧征集制拿走了農民的所有余糧,甚至還包括一部分必須的口糧,引起了農民的強烈不滿,故A正確;B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排除;C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企業(yè)國有化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排除D。故選A。【解析】【答案】A4、A【分析】本題考查歷史人物評價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周公曾經“恐懼流言”,王莽曾經“禮賢下士”,如果單憑一時的表現對一個人物進行評價是片面的,還要看到這兩人以后的作為才能辨“真?zhèn)巍保员仨氂冒l(fā)展的眼光才能較為準確的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并非說歷史人物的真?zhèn)魏茈y明確,故A正確,B錯誤;CD都只能評價作為王莽和周公的一個方面,以此來評價歷史人物并將之作為評價的標準顯然是不合適的,CD錯誤。故選A?!窘馕觥俊敬鸢浮緼5、A【分析】本題考查工業(yè)革命的相關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根據材料,材料主要說的是工廠管理方面的相關規(guī)定,由材料中的各項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在大機器生產下,工人權利缺乏保障,勞資關系緊張,A項符合題意;BC兩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不包括勞資關系的論述,不夠全面,排除。故選A?!窘馕觥俊敬鸢浮緼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6、B【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解析】【解答】《詩經》是現實主義風格;楚辭是浪漫主義風格.
故本題錯誤.7、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近代長達26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解析】【解答】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制度不僅包括封建帝制,也包括社會習俗等多方面,故材料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B.8、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確解讀相關材料并評述的能力。首先,應明確設問要求“分階段對上述表格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進行解讀”,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信息進行分段;其次,通讀材料提取不同階段的信息,然后結合材料并根據所學對提取的信息進行闡述,言之有理,與史實相符即可。結合圖表信息以及所學知識可從鴉片戰(zhàn)爭后林則徐;魏源等人、洋務派、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和維新派學習西方的歷史條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具體是指“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思想和康梁的維新思想),以及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來分析解讀。
【解析】第一階段: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開眼看世界”,開始向西方學習,向中國介紹西方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第二階段:19世紀中期到19世紀末;西方的科技和軍事著作傳入中國;中國掀起了一場由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建立了近代的海軍和學校,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三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的民主啟蒙思想和憲政觀念傳入中國;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僅僅學習西方的器物不能拯救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要求變革中國的政治制度,領導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運動,推動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9、略
【分析】【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歷史意義,其在1956年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也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性轉變,所以該題目正確?!窘馕觥俊敬鸢浮空_10、×【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國民大革命.考查北伐戰(zhàn)爭的歷史功績.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遷移能力和對北伐戰(zhàn)爭歷史功績的掌握.【解析】【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根基”主要是指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北伐戰(zhàn)爭從長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而不是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故本題錯誤.11、略
【分析】本題考查漢代儒學的發(fā)展,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能力。根據所學知識,漢武帝時期接納了儒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此后儒家思想成為了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故題干中的空格處應填:漢武帝?!窘馕觥繚h武帝。
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2、×【分析】【分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解析】【解答】依據所學;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故答案為:×13、A【分析】【分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個戰(zhàn)時盟國的代表,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建立了戰(zhàn)后新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xié)定。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該協(xié)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guī)則、采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故題目是正確的。
【點評】本題考查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14、×【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是識記能力.【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可知;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
故答案為:×15、×【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個古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政治改革之一,它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解析】【解答】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并不是奴隸制.
故答案為:×16、×【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性質,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的能力.【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可知;俄國的十月革命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故答案為:×17、B【分析】【分析】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同年他在《關于正常光譜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中表述了這一思想,標志著量子理論的誕生!數年之后,在量子理論的基礎上,奧地利;德國的物理學家建立了量子力學。故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現代的科技成就。18、A【分析】【分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個戰(zhàn)時盟國的代表,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建立了戰(zhàn)后新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xié)定。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該協(xié)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guī)則、采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故題目是正確的。
【點評】本題考查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四、材料解析題(共4題,共32分)19、略
【分析】(1)本題考查古代中國扶貧思想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信息“中國古代按照貧困戶的收入來源、財產狀況、家庭勞動力等因素將其分為極貧、次貧等層級”“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制定系統(tǒng)性扶持辦法”“古代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還注重采用經濟手段、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扶貧救助”“規(guī)定扶貧是各政權的重要職責”,可見扶貧思想:綜合考察與分類定級;扶貧方式多樣化;臨時性救助與常設機構救助相結合;強調地方政權扶貧的責任。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一信息“中國古代按照貧困戶的收入來源、財產狀況、家庭勞動力等因素將其分為極貧、次貧等層級,給予不同的救濟扶助”,可知價值:精準扶貧,提高扶貧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依據材料一信息“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制定系統(tǒng)性扶持辦法”,可知價值:注重系統(tǒng)性扶持;依據材料一信息“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制定系統(tǒng)性扶持辦法,”“規(guī)定扶貧是各政權的重要職責,需設立獨孤園等恤養(yǎng)老幼貧疾的常設機構”“招商賑濟、以工代賑”,可知價值:將擺脫貧困的短期目標與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fā)展能力的長遠目標相結合。(2)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扶貧思想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信息“鄭觀應在上海募捐,英國人李提摩太主張以工代賑,引起他的共鳴”“借鑒西方儲蓄信貸制度,鼓勵民眾儲蓄閑錢,以備不時之需。推崇德、法等國的災害保險制度”“他建議在社會內部建立穩(wěn)固的備荒機制,從根本上增強人民抵抗災害的能力”“主張構建符合近代中國國情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以官紳合力、以工代賑等多元化方式籌資,設立慈善機構,對災民實施‘教養(yǎng)兼施’”,可知特點有:救災與防災相結合;賑災與備荒相結合;鼓勵民眾平時儲蓄和籌備保險;強調構建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二信息“中國近代天災人禍不斷,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過1000萬人”“鄭觀應在上海募捐”“英國人李提摩太主張以工代賑,引起他的共鳴”,可知原因:中國近代災荒頻仍,鄭觀應富有慈善情懷;西方慈善文化的影響;依據材料二信息“以官紳合力、以工代賑等多元化方式籌資”,結合所學可知原因還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解析】(1)思想:綜合考察與分類定級;扶貧方式多樣化;臨時性救助與常設機構救助相結合;強調地方政權扶貧的責任。價值:精準扶貧,提高扶貧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注重系統(tǒng)性扶持,將擺脫貧困的短期目標與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fā)展能力的長遠目標相結合。(2)特點:救災與防災相結合;賑災與備荒相結合;鼓勵民眾平時儲蓄和籌備保險;強調構建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原因:中國近代災荒頻仍,鄭觀應富有慈善情懷;西方慈善文化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20、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美國推行倡導建立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有序發(fā)展;90年代,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的組建推動了區(qū)域內自由貿易的發(fā)展;1995年,在美國等國的推動下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法制化、規(guī)范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90年代以來美國積極發(fā)展“新經濟”,進一步推動全球化發(fā)展。(2)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美國公民教育觀念從側重于個人主義向側重于社會公共利益轉變,強調培養(yǎng)公民批判精神和參與意識。冷戰(zhàn)結束后,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美國公民教育更多地關注全球意識和多元化價值的教育,‘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積極面對和解決不同文化沖突的態(tài)度和能力’,以培養(yǎng)具有‘全球開放意識、能從事國際事務和外國研究,善于與他人合作貢獻的美國公民?!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公民教育觀念從側重于個人主義向側重于社會公共利益轉變,強調培養(yǎng)公民批判精神和參與意識;關注全球意識和多元化價值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具有全球意識的“世界公民”。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各國經濟文化聯(lián)系加強;兩極格局終結,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fā)展;知識經濟的發(fā)展等。(3)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全球化趨勢勢不可擋;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于發(fā)達國家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的擴張,對發(fā)展中國家而言更多的是挑戰(zhàn)。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把握機遇,積極地應對,也要做好最大的防備?!窘馕觥浚?)二戰(zhàn)后,美國推行倡導建立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有序發(fā)展;80年代,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的組建推動了區(qū)域內自由貿易的發(fā)展;1995年,在美國等國的推動下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法制化、規(guī)范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90年代以來美國積極發(fā)展“新經濟”,進一步推動全球化發(fā)展。(2)特征:公民教育觀念從側重于個人主義向側重于社會公共利益轉變,強調培養(yǎng)公民批判精神和參與意識;關注全球意識和多元化價值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具有全球意識的“世界公民”。原因: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各國經濟文化聯(lián)系加強;兩極格局終結,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fā)展;知識經濟的發(fā)展。(3)經濟全球化趨勢勢不可擋;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于發(fā)達國家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的擴張,對發(fā)展中國家而言更多的是挑戰(zhàn)。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把握機遇,積極地應對,也要做好最大的防備。21、略
【分析】(1)本題考查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給予歷史事物正確認知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基本的歷史知識,可以依據教材知識直接進行分析,如第一次合作的標志是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通過了國民黨改組的決議;第二次是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2)本題考查建國后的外交,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并靈活運用的能力。審題的時候,要注意明確題干“1954年時期政治背景”要求,避免答非所問。結合相關史實,重點把握住“美蘇冷戰(zhàn),國共內戰(zhàn),中美處于敵對關系”等角度展開認識,符合相關史實,言之有理即可。(3)本題考查新中國70年代的外交,旨在考查學生的歸納概括以及分析認知能力。涉及到兩個小問,具有一定難度。關于第一小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世界形勢、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美國力量相對削弱”等角度展開認識。關于第二小問的“理解”,重點抓住“另一個時代開始了”,重點注意把握住“開啟了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即可。(4)本題考查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潮流,旨在考查學生歸納概括材料,給予歷史事物正確解讀的能力。正確解答本問,即在于分別把握材料三所涉及的三條新聞信息。根據第一條新聞信息“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對臺灣版圖新最標記詳盡的木刻地圖版本”,得出“臺灣早已在中國的版圖以內”。根據信息“以彰顯臺灣的主體意識”,體現“陳水扁的‘臺獨’主張”;根據信息“以和平的方法強調臺灣的獨立性與臺灣有權利參加國際社會的運動”,即體現“日本右翼勢力還在支持‘臺獨’活動。”【解析】(1)標志:第一次,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第二次,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2)背景:因為杜勒斯時期,美國出于全球戰(zhàn)略考慮,對中國實行政治孤立、軍事威脅、經濟封鎖,中美處于敵對狀態(tài)。(3)主要因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長期以來實行孤立中國的政策破產;美國的霸權地位面臨著蘇聯(lián)的嚴峻挑戰(zhàn)。結束了中美之間長期對立的僵局,中美關系開始正?;#?)分析:①我們已有清朝的文獻地圖證明臺灣早已在中國的版圖以內。②陳水扁春節(jié)講話重申其“臺獨”主張。③日本右翼勢力還在支持“臺獨”活動。22、略
【分析】本題考查對“西方人眼里的中國形象”的認識,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從近代和當代兩個時期介紹“西方人眼里的中國形象”,可以概括為近代:西方人只看到中國落后的一面;當代:西方看到了中國的崛起,但冷戰(zhàn)思維明顯,唱衰中國。解答本題首先要談談自己的觀點,可以從上述兩個時期選擇其中之一;其次,組織史實加以論述,若選擇近代西方人的觀點,則結合近代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發(fā)展等史實,批駁西方人對中國態(tài)度;若選擇當代西方人的觀點,則結合現代中國崛起的史實,結合冷戰(zhàn)結束后的國際關系格局等史實分析。最后闡述自己的觀點。注意一定要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清晰?!窘馕觥渴纠豢捶ǎ航鞣饺藢χ袊恼J識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評述:①近代中國,統(tǒng)治者愚昧腐朽,政治經濟落后,使西方人對中國認識片面;②中國人民勇于反抗外國侵略,順應潮流追求進步:太平天國、義和團、五四運動、抗日戰(zhàn)爭等都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③洋務運動、清末新政、“一戰(zhàn)”期間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都推進了中國經濟的工業(yè)化,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則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進程。小結:西方人丑化中國,是長期以來“西方中心”論的產物,也是美化其對華侵略的需要。示例二看法:當代西方人看到了中國的崛起,但冷戰(zhàn)思維明顯。評述: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大國地位進一步確立,逐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面對被中國趕超的現實,某些西方國家為遏制中國,或渲染中國威脅論,挑唆周邊國家與中國對立,或宣揚中國崩潰論,唱衰中國,企圖制造中國內亂。小結:西方人捧殺、唱衰中國,是長期冷戰(zhàn)思維的慣性影響。我們應該理性對待西方對中國的不利言論,對我國的發(fā)展道路、社會制度、民族文化充滿自信。(其它評述言之有理也可得分)結論:西方人唱衰中國,是長期冷戰(zhàn)思維的慣性影響,也是由于西方世界在中國崛起中國際份額下降帶來的不滿。五、簡答題(共2題,共10分)23、略
【分析】
本題考查民國初年的民主運動.考查民主運動的發(fā)展概況;國民黨對待袁世凱出任總統(tǒng)的態(tài)度及原因.
關于民國初年的民主運動,在復習中應注意掌握它的背景、發(fā)展概況、特點以及影響.【解析】(1)本小問的發(fā)展概況;依據材料“根據《臨時約法》,1912年8月,臨時政府頒布了《選舉法》與《國會組織條例》,包括采用兩院制的規(guī)定”可以得出遵循《臨時約法》,頒布保障民主的法律法規(guī);依據材料“國民黨的反對者為一些小黨派,如統(tǒng)一黨;共和黨.以及由梁啟超領導的民主黨”、“大選中,國民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占據了下議院總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議院274席中的123席.國民黨得到的選票比其他三個黨派得到的總和還多”可以得出眾多黨派成立,出現了政黨政治.
(2)第一小問的態(tài)度;依據材料“他不反對選舉袁世凱為初任總統(tǒng)”可以得出態(tài)度是不反對選舉袁世凱出任總統(tǒng).
第二小問的原因;依據材料“他強烈主張政黨政治,并要求由內閣引導國家通向憲政”可以得出宋教仁希望通過合法的政黨政治;國會選舉實現憲政;依據材料“并且制衡總統(tǒng)的越權行為”、“大選中,國民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占據了下議院總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議院274席中的123席.國民黨得到的選票比其他三個黨派得到的總和還多”可以得出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可以組建責任內閣以制衡總統(tǒng);姐惡化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袁世凱獨裁面目尚未暴露,表面上仍支持共和制度.
故答案為:
(1)概況:遵循《臨時約法》;頒布保障民主的法律法規(guī);眾多黨派成立,出現了政黨政治.
(2)態(tài)度:不反對選舉袁世凱出任總統(tǒng).
原因:宋教仁希望通過合法的政黨政治、國會選舉實現憲政;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可以組建責任內閣以制衡總統(tǒng).袁世凱獨裁面目尚未暴露,表面上仍支持共和制度.24、依據圖表可知;1820年正值工業(yè)革命期間,1890年正處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1998年處在新科技革命時期,從農業(yè);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從業(yè)結構可以看出社會的變化,工業(yè)革命使工業(yè)的就業(yè)人數增加,農業(yè)的人數減少,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從事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人數進一步上升,新科技又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不僅表現為財富的增加,而且也表現為包括產業(yè)結構和就業(yè)結構在內的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反映到圖表中就是1998年,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變化,歐美國家的就業(yè)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農業(yè)和工業(yè)的就業(yè)人數不斷減少,服務業(yè)就業(yè)人數不斷增加,圖表中三個國家都占到了70%以上,綜上所述,可以這樣作答,首先提取信息,可以說一個國家,也可以說二個國家,按縱向的三個時間的數據比較說明就業(yè)人數的變化;要求的說明主要說明這樣變化的原因,結合所學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識,工業(yè)革命有很多技術進步,使人類由農業(yè)社會進入了工業(yè)社會,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又有哪些技術革新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社會進一步發(fā)生變化,新科技革命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即開始了,但在80年代以后開始加速,信息技術革命掀起熱潮,信息產業(yè)迅速發(fā)展,服務業(yè)的人數進一步上升。總之,三個時間的變化反映的是社會生產力的變化所引起的社會就業(yè)結構的變化。
故答案為:
示例1:(以一國為例;三個時段縱向數據分析)
信息:英國農業(yè)就業(yè)人數呈下降趨勢;工業(yè);服務業(yè)就業(yè)呈上升趨勢,尤其是服務業(yè)。
說明:18世紀中期;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yè)革命,瓦特改進的“萬能蒸汽機”使工廠突破了動力的限制在城市集中建立;工業(yè)革命期間出現了一系列重大技術發(fā)明,機器生產替代手工生產,英國工業(yè)飛速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帶動了服務業(yè)的發(fā)展;19世紀70年代,英國出現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產業(yè)結構的新變化,工業(yè)和服務業(yè)得到發(fā)展;20世紀中期以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進入信息時代,英國服務業(yè)發(fā)展速度加快。
示例2:(以兩國為例;三個時段橫向數據比較分析)
信息:在1820年和1890年兩個時段;英國的工業(yè);服務業(yè)就業(yè)比例高于美國,1998年,英美兩國三大產業(yè)就業(yè)結構相當,服務業(yè)發(fā)展迅速。
說明:19世紀上半葉,英國即將完成工業(yè)革命,逐漸由農業(yè)國變成工業(yè)國;美國剛獨立不久,工業(yè)化進程緩慢;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英美開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英美兩國的工業(yè)、服務業(yè)都有所發(fā)展,但是英國憑借殖民優(yōu)勢仍保持了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高比例;“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90年代,美國憑借其政治、經濟和科技優(yōu)勢,確立了“二戰(zhàn)”后相當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工業(yè)、服務業(yè)就業(yè)比例大大提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英美兩國產業(yè)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第三產業(yè)就業(yè)比例急劇增加。【分析】
本題以蘭;英國和美國就業(yè)結構表為切入點;考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在復習中注意對三次科技革命史實的掌握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解析】依據圖表可知;1820年正值工業(yè)革命期間,1890年正處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1998年處在新科技革命時期,從農業(yè);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從業(yè)結構可以看出社會的變化,工業(yè)革命使工業(yè)的就業(yè)人數增加,農業(yè)的人數減少,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從事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人數進一步上升,新科技又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不僅表現為財富的增加,而且也表現為包括產業(yè)結構和就業(yè)結構在內的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反映到圖表中就是1998年,隨著產業(yè)結構的變化,歐美國家的就業(yè)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農業(yè)和工業(yè)的就業(yè)人數不斷減少,服務業(yè)就業(yè)人數不斷增加,圖表中三個國家都占到了70%以上,綜上所述,可以這樣作答,首先提取信息,可以說一個國家,也可以說二個國家,按縱向的三個時間的數據比較說明就業(yè)人數的變化;要求的說明主要說明這樣變化的原因,結合所學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識,工業(yè)革命有很多技術進步,使人類由農業(yè)社會進入了工業(yè)社會,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又有哪些技術革新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社會進一步發(fā)生變化,新科技革命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即開始了,但在80年代以后開始加速,信息技術革命掀起熱潮,信息產業(yè)迅速發(fā)展,服務業(yè)的人數進一步上升??傊齻€時間的變化反映的是社會生產力的變化所引起的社會就業(yè)結構的變化。
故答案為:
示例1:(以一國為例;三個時段縱向數據分析)
信息:英國農業(yè)就業(yè)人數呈下降趨勢;工業(yè);服務業(yè)就業(yè)呈上升趨勢,尤其是服務業(yè)。
說明:18世紀中期;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yè)革命,瓦特改進的“萬能蒸汽機”使工廠突破了動力的限制在城市集中建立;工業(yè)革命期間出現了一系列重大技術發(fā)明,機器生產替代手工生產,英國工業(yè)飛速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帶動了服務業(yè)的發(fā)展;19世紀70年代,英國出現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產業(yè)結構的新變化,工業(yè)和服務業(yè)得到發(fā)展;20世紀中期以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進入信息時代,英國服務業(yè)發(fā)展速度加快。
示例2:(以兩國為例;三個時段橫向數據比較分析)
信息:在1820年和1890年兩個時段;英國的工業(yè);服務業(yè)就業(yè)比例高于美國,1998年,英美兩國三大產業(yè)就業(yè)結構相當,服務業(yè)發(fā)展迅速。
說明:19世紀上半葉,英國即將完成工業(yè)革命,逐漸由農業(yè)國變成工業(yè)國;美國剛獨立不久,工業(yè)化進程緩慢;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英美開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英美兩國的工業(yè)、服務業(yè)都有所發(fā)展,但是英國憑借殖民優(yōu)勢仍保持了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高比例;“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90年代,美國憑借其政治、經濟和科技優(yōu)勢,確立了“二戰(zhàn)”后相當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工業(yè)、服務業(yè)就業(yè)比例大大提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英美兩國產業(yè)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第三產業(yè)就業(yè)比例急劇增加。六、綜合題(共3題,共30分)25、略
【分析】試題分析:(1)第一問,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概況依據教材的時間順序整理成文即可,但要注意中國的城市是農耕文明條件下的城市發(fā)展,所以在回答城市發(fā)展的因素時要依據各個朝代發(fā)展實際回答,同時更應該注意的是重農抑商政策對城市發(fā)展的影響?;卮鹦轮袊某鞘邪l(fā)展狀況時注意其轉折點是改革開放,并且這個時期的城市發(fā)展是現代化城市的發(fā)展。(2)第二問,中國的古代城市發(fā)展在唐朝以前都是以政治功能與軍事功能為主,城市的經濟功較弱。到宋代以后政府對商品經濟發(fā)展的控制減弱,所以商品經濟不斷的繁榮,到了明清之際,雖然重農抑商政策達到了頂峰,這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但卻不可能真正的扼制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所以依據空上背景來分析回答這個問題即可。(3)第三問,分析中國近代城市興起的特點可以從城市興起的地點、經濟發(fā)展的狀況分析,從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角度來分析。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是歐風美雨的產物,歐美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最先在東南沿海的經濟重心開始的,隨著自然經濟的不斷解體,近代城市不斷發(fā)展壯大。分析近代城市發(fā)展的影響主要從其對自然經濟的作用、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歸納。近代城市興起的原因可結合近代中國的社會現實分析即可,主要從列強對中國的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過期及回收食品處理與管理制度研究》
- 場景驅動下的智能公共交通革新
- 數字化轉型時代紡織服裝企業(yè)的營銷策略研究
- 評估煤礦采礦工程中智能化設備的應用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 學生能力本位的課業(yè)改革模式構建與實施研究
- 圖像盜版與文字再現:數字時代的版權問題
- 特性表征學習與展現研究
- 景區(qū)服務與管理人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礦物加工技術人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照片課件制作
- 梁平舊亂賬清理設計方案
- 絲蟲病藥物研發(fā)研究
- 反恐組織機構管理制度
- 電氣化鐵路牽引網故障測距原理
- 光伏行業(yè)MES系統(tǒng)(組件)解決方案
- 《素描》教案-第二章 石膏幾何體寫生
- 2023-2024學年湖北省宜昌市小學語文三年級期末高分試題附參考答案和詳細解析
- 新版哈薩克斯坦簽證申請表
- 管道熱損失的計算方法
- 上海市行政執(zhí)法人員考試近年真題匯總(含解析)
- 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師帶徒協(xié)議模板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