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的思路與方法_第1頁
文言文斷句的思路與方法_第2頁
文言文斷句的思路與方法_第3頁
文言文斷句的思路與方法_第4頁
文言文斷句的思路與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斷句的思路與方法文言斷句習慣上稱為句讀。傳統(tǒng)的古文是不加標點的,要讀書,首先就要識字,斷句.因此,古人把'習六書,明句讀'作為'小學'.掌握了六書知識,就有了一個識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讀規(guī)律,才能夠真正讀懂古文.斷句的基礎在于領會全篇的文意,因此斷句前先要讀幾遍原文,力求對原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斷句時還要注意文章的體裁,語言風格等.語感對斷句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一定的條件.斷句的方法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找出句中幾個名詞,句子基本就斷開了.(附答案:(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其事寡敗。(2)譯文:雕刻的技巧,鼻子不如大一些,眼睛不如小一些。鼻子大可改小,鼻子小不可以改大;眼睛小可以改大,眼睛大不可以改小。做事情也是這樣,為它想好退路,那么事情將很少失敗。)2,找虛詞,定句讀.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中說過:'夫惟蓋故者,發(fā)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確實如此.文言文中,'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出現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出現在句尾;而'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常出現在句中.根據這些特點,有助于斷句.例如: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我們看加點的虛詞,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段標點,如果頓號不計,共12處標點,有10處可依據以上虛詞斷開.'游者眾'后的分號,可根據文言句式整齊的特點斷開.'非常之觀'是由于主語較長而作的停頓.3,找頂真,定句讀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賓語的詞,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語.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驚.''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文中找出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按頂真句式來考慮句讀.(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4,據排偶,定句讀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再如: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這一段文字之中,'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是對偶;'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是排比;'內''外'是對照.根據這樣的語言特點,確定句讀也就容易多了.5,依總分,定句讀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我們自然可以據此進行斷句.例如: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再如: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而無告者也.(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在斷句過程中,如果抓住了總分關系,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6,對話,引文定句讀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以確定使用的標點.【例示】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笔棺勇贩匆娭?。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7,察反復,定句讀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在文言文中是相當常見的修辭方法.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反復多次,《莊暴見孟子》也有大段反復.抓住這一特點,自然有助于斷句.以上這幾種斷句方法是分別說的,在具體斷句時,常常要把這些方法綜合運用.“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睌嗑淇谠E:“曰”后冒,“哉”后嘆,“夫”“蓋”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間,“矣”“耳”后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看情形衡量斷句正確與否的方法斷句加標點后,還應該作些檢查.那么,如何衡量斷句的正確與否呢?下面兩條方法可供參考.:(1)斷句后,意思是否講得通.例如《師說》中的幾句話,有人這樣標斷: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頓的'也'誤為現代漢語中得副詞'也'了.錯斷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還勉強說的過去的話,'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講不通了。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劍'故事后有一句總結性的話,有人給斷為:“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把'以故'看作'因此',還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為其國與此同'又該如何理解呢(2)斷句后,內容是否合理.《師說》最后一段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如果斷為'……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細推敲,就不夠合理了.因為韓柳的古文運動,提倡的是先秦兩漢的散文,'六藝經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好六藝經傳,是不值得韓愈這樣褒獎的.更何況只有'六藝經傳'才分科,才能稱為'通習',這里說的李蟠'通習'的是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這些在當時是必讀書目,所以才要'通習'之.【考題例析】2007年廣東卷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②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緦觥吭摱螖嗑鋺獮椋寒愂肥显?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異史氏曰'是作者評述,'滿招損謙受益'是成語,兩個'也'均為句末虛詞,這些都對準確斷句很有幫助。參考譯文:異史氏說:自滿必招致損傷,謙虛方可得到益處,這是客觀規(guī)律。剛有點小名氣就自以為是,偏執(zhí)于葉公的不良惡習,因襲而不改變,不到一敗涂地而不停止,驕傲自滿真害人就是這樣的?。 灸芰τ柧殹坑?/'給下面畫線的句子斷句1.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后,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之哭輒為凄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韓后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后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淚落。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之哭,輒為凄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笨挡嗌跸嘀?。譯文:吳道助(吳坦之)、吳附子(吳隱之)兄弟住在丹陽郡公署的后面時,他們的

母親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親的靈前跪拜,一念及母親,或者賓客吊唁

時,二人便捶胸頓足,號啕大哭,悲痛欲絕,路人都為之落淚。韓康伯當時為丹陽

尹,他母親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聽到吳家兄弟二人的哭聲,就心里感傷,對韓康

伯說:'

你以后如果作了選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顧這兩個人。'

韓康伯也很

欣賞二人。后來韓康伯果然作了吏部尚書,此時大哥吳道助已因悲傷過度身亡,小

弟吳附子因此而富貴顯達了。2.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堯聘許由面無怍色先生何為顛倒衣裳文禮答曰:'明府初臨,堯德未彰,是以賤民顛倒衣裳耳。'(1)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堯聘許由,面無作色。先生何為顛倒衣裳?”文禮答曰:“明府初臨,堯德未彰,是以賤民顛倒衣裳耳!”譯文:邊文禮謁見袁奉高的時候,舉止失措。袁奉高說:“古時候堯請許由出來做官,許由臉上沒有愧色。先生為什么弄得顛倒了衣裳呢?”文禮回答說:“明府剛到任,大德還沒有明白顯現出來,所以我才顛倒了衣裳呢!3.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孜呐e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ǎ白TY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表t大踧踖?!咀g文】孔文舉十歲時,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孔文舉到了他門口,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蓖▓蠛?,孔文舉進去坐在前面。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是什么親戚???”孔文舉回答說:“從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陽有師友之親,這樣說來,我與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嗎?”李元禮和賓客們對他的回答沒有不感到驚奇的。這時,太中大夫陳韙剛進來,有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陳韙說:“小時聰明伶俐,長后大未必會怎么樣?!笨孜呐e說:“照您這樣說,您小時候一定是聰明伶俐的了!”陳韙非常尷尬。4.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譯文】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才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依舊在玩琢釘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孔融對前來逮捕他的差使說:'希望懲罰只限于我自己,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這時,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隨即,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使也到了.5.潁川太守髡陳仲弓。客有問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傴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慚而退?!咀g文】穎川太守對陳仲弓(陳寔)施了髡刑,有人問陳仲弓的兒子元方:'

太守這個人怎么樣?'

元方回答:'

是高明的太守。'

又問:'

您父親怎么樣?'

元方回答:'

我父親是忠臣孝子。'

客人問道:'

《易》中說:'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怎么會有高明的太守對忠臣孝子施刑呢?'

元方說:'

你的話太荒謬了!我不予回答。'

客人說:'

您這不過是借駝背裝謙恭,說明您不能回答。'

元方說:'

從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這三個人都是高明的人;三個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

客人慚愧地走了。6.

荀慈明與汝南袁閬相見,問潁川人士,慈明先及諸兄。閬笑曰:'

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

慈明曰:'

足下相難,依據者何經?

'

閬曰:'

方問國士,而及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

以為

旦文王

春秋

愛其親

乎【譯文】

荀慈明(荀爽)遇見汝南袁閬,袁閬向他問起汝南的知名人士,荀慈明先說起自己的幾位兄長。袁閬笑道:'

難道僅僅因為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就可以算是名士嗎?'

荀慈明說:'

您指責我,有什么憑據嗎?'

袁閬說:'

剛才我問的是國家名士,而你先提到的都是你的哥哥,所以我指責你。'

荀慈明說:'

從前祁奚告老還鄉(xiāng)時,內舉不忘他的兒子,外舉不忘他的仇人,人們認為他是非常公道的。周公旦作《文王》詩,不言堯舜的功德,卻贊美文王武王的偉績,這是因為他愛自己親的道理呀?!洞呵铩返牧x理,是以魯國為內,以華夏諸國為外。況且不愛他的親人卻愛外人,這不是有悖道德嗎?'7.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為漁陽摻撾淵淵

容孔融曰:'

禰衡罪同胥靡,不能發(fā)明王之夢。'魏武慚而赦之。答案: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①,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為漁陽摻撾②,淵淵有金石聲③,四坐為之改容??兹谠唬?禰衡罪同胥靡,不能發(fā)明王之夢④。'魏武慚而赦之。8.(2008江蘇卷)班固論司馬遷為《史記》: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遷之微意。(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有刪節(jié))答案: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遷之微意9.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答案: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10.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度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不見長安答案: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1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否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12.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13.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答案:謝大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14.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答案: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5.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答案: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16.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17.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18.漢成帝將立趙飛燕為后,怒劉輔直諫,囚之掖廷獄。左將軍辛慶忌等上書救輔遂得減死朱云請斬張禹上怒將殺之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臣敢以死爭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慶忌此兩事,可與汲黯、王章同科。另附練習一、用“/”為下列文言文斷句并將其譯成現代漢語1.棗棘相類皆有刺棗獨生高而少橫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為別其文皆從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棗也朿而相比橫生者棘也不識二物者觀物可辨2.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拾而擲去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管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也4.高祖曰公等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5.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其事寡敗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7.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因而誤書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近世學者多似此類8.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9.昔者有饋魚于鄭相者鄭相不受或謂鄭相曰子嗜魚何故不受對曰吾以嗜魚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身食魚10.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謂大公也11.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譯文)12、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13、宋顧憲之元徽中為建康令時有盜牛者被主人所認盜者亦稱己牛二家辭理等前后令莫能決憲之至覆其狀謂二家曰無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徑還本主宅盜者始伏其辜發(fā)奸擿伏多如此類時人號曰神明14.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15.河之魚有豚其名者游于橋間而觸其柱不知遠去怒其柱之觸己也則張頰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動飛鳶過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觸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譯文)16.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17.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1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飲酒于斯亭而樂之。譯文:(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譯文:(3)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譯文:19.把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董叔將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①焉?!彼?,董祁②愬于范獻子曰:“不吾敬也?!鲍I子執(zhí)而紡③于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注]①系援:(作為)繩梯攀援(上去)。這里指通過婚姻關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獻子妹妹,嫁給董叔后,改稱董祁。③紡:系。⑴范氏富,盍已乎?譯:⑵獻子執(zhí)而紡于庭之槐。譯:⑶欲而得之,又何請焉?譯:20.把下面的兩段文言文中的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孟子?盡心上》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睹献?告子上》(1)觀于海者難為水。。譯:(2)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譯:(3)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譯:(4)此之謂不知類也。。譯:2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書曰:前史有循吏,何哉?世使然也。漢武役繁奸起,循平不能,故有苛酷誅戮以勝之。梁興,教民以孝悌,勸之以農桑。逮踐皇極,以儉先海內,身服浣濯之衣,御府無文飾,宮掖無珠璣錦繡。每選長吏,務簡廉平。武康令何遠清公,以為宣城太守,蓋良吏也。若夫酷吏,于梁無取焉?!读簳?列傳第四十七?良吏》(1)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教民以孝悌,勸之以農桑。②逮踐皇極,以儉先海內(2)何遠本是“倜儻輕俠”之士,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成為良吏?請用現代漢語列點回答。22.將下面這段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李弘度常嘆不被遇。殷揚州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里①不?”李弘度答曰:“《北門》②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剡縣?!妒勒f新語》注:①百里:方圓百里的地方,即一個縣。②《北門》:《詩經》中的一篇,舊以為是寫“仕不得志”的,詩中描寫一個小官吏慨嘆自己位卑多勞,生活貧困的苦況。譯為:23.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譯畫線的句子。(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召問郡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敝魇氯闾厣蠒f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保ā睹魇?宋濂傳》)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1)誠然,卿不朕欺譯文:(2)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譯文:(3)微景濂,幾誤罪言者譯文:24.把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嘗有人妄認徽豬者,便推與之。后得豬,叩頭來還,徽又厚辭謝之。有人嘗求簇箔者,徽自棄其蠶而與之?;蛟唬骸胺踩藫p己以贍人者,謂彼急我緩也。今彼此正等,何為與人?”徽曰:“人未嘗求己,求之不與將慚。何有以財物令人慚者!”(注:簇箔,養(yǎng)蠶用的竹篩子。)(1)嘗有人妄認徽豬者,便推與之。(2)今彼此正等,何為與人?(3)何有以財物令人慚者!25.把下面兩段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鬃釉唬骸胺蚋欢芨蝗苏?,欲貧而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而不可得也。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保ā墩f苑?雜言》)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荀子?法行》)(1)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答:(2)有而不施,窮無與也。答:附部分答案1.棗棘相類/皆有刺/棗獨生/高而少橫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為別/其文皆從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棗也/朿而相比橫生者/棘也/不識二物者/觀物可辨2.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拾而擲去/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管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也(4.高祖曰/公等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5.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其事寡敗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7.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因而誤書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近世學者多似此類8.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9.昔者有饋魚于鄭相者/鄭相不受/或謂鄭相曰/子嗜魚/何故不受/對曰/吾以嗜魚/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身食魚10、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謂大公也(譯文略)11、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譯文略)12、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13、宋顧憲之元徽中為建康令/時有盜牛者/被主人所認/盜者亦稱己牛/二家辭理等/前后令莫能決/憲之至/覆其狀/謂二家曰/無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徑還本主宅/盜者始伏其辜/發(fā)奸擿伏多如此類/時人號曰神明14.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15.河之魚有豚其名者/游于橋間而觸其柱/不知遠去/怒其柱之觸己也/則張頰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動/飛鳶過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觸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譯文略)16.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17.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18.(1)在這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2)憑借這保全他們的真性,并聞名后世。(3)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白石頭。19.⑴范家富貴,何不取消這門親事呢?或:范家富貴,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⑵范獻子把董叔抓來綁在庭院中的槐樹上。⑶(你)想要的(東西)已得到了,還請求什么呢?20.(1)看過大海的人,很難把一般的水放在眼里。(2)在圣人門下游學過的人,很難把一般人的言論放在眼里。(3)如果有人能把它弄直,就不以往秦楚的路為遠。(4)這就叫做不懂得(事情)輕重啊。21.(1)翻譯①用孝悌來教化百姓,鼓勵他們從事農業(yè)生產。②到了登上帝位,皇上便在國內率先奉行節(jié)儉。(2)理解①社會風氣要求官吏必須廉潔公正;②梁朝皇上崇尚樸素廉潔的節(jié)操;③廉潔樸素是當時選拔官吏的標準。22.李弘度時常慨嘆得不到賞識提拔的機會(或“不被知遇”)。殷揚州知道他家境貧寒,問他說:“你能否屈就(或“委屈自己的心志”),去擔任一個小小的縣令?”李弘度回答說:“我為官不得志的慨嘆,早已被上級知道了;走投無路的猿猴跑到林中,哪里還有閑暇(或“哪里顧得上”)選擇棲身之木呢!”于是殷揚州授予李弘度剡縣縣令的官職。(重點為:被遇、貧、屈志、不、上聞、窮、暇、授)23.(1)確實如此,你不欺騙我。(注意“誠然”的解釋和“不朕欺”的語序;(2)陛下剛剛廣開言路,怎么能過分給他加罪?(重點:“方”和“深罪”)(3)如果沒有景濂,我?guī)缀蹂e怪進言的人。(重點:“微”和“幾”,各1分)24.(1)曾經有人錯認了司馬徽的豬,司馬徽就(推)讓給他。(2)現在你和他同樣急用,為什么給他?(3)哪里有因為財物而讓人羞愧的!25.(1)自己通達又能讓別人通達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時不施舍,窮困時就沒人援助。附練習二為下面文言文語段加上標點。1、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2、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后之視今也京房與漢元帝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