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湘教新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991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美國白蛾入侵果園;對果樹造成了嚴重的危害??茖W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該害蟲,防治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病毒和美國白蛾的種間關系是寄生B.a→b年間,美國白蛾種群增長的不變C.b→c年間,美國白蛾種群種內斗爭加劇D.c年以后,美國白蛾種群數量趨于穩(wěn)定2、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CO2的排放達到峰值不再增長,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的意思是工廠、企業(yè)等團體和個人,通過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來抵消自身產生的CO2,實現CO2零排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的CO2可以被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所利用B.大氣中的CO2主要通過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因此植樹造林有助于實現碳中和C.CO2的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這一過程不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D.生產者、分解者和消費者都可參與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基本的碳循環(huán)3、樣方法是生物學研究中一種常見的研究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調查時應選擇樣本分布集中的地方取樣B.樣方法可以用來調查植物類群的豐富度C.實際調查過程中,取樣的樣方數越多越精確D.樣方法僅適用于植物,且一般用于雙子葉植物的調查4、如圖為美國大煙霧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種昆蟲的分布曲線,其中a、c、f、g是葉蟬,b、d是嚙蟲,e是芫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不同種昆蟲的分布高度可能與其食物來源有關B.從曲線圖中滯后性的特點判斷七者間存在捕食關系C.同一海拔高度分布的昆蟲之間無競爭關系D.圖中顯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結構,沒有水平結構5、為認真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續(xù)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zhàn)和持久戰(zhàn),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某地執(zhí)行垃圾分類回收政策,對于垃圾中的有機廢棄物將按照“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模式進行處理?!盁o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中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的相關方案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有機廢棄物發(fā)酵得到的有機肥料能為農作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B.“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遵循協調的生態(tài)工程原理C.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垃圾處理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D.“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模式能提高物質循環(huán)速率和能量傳遞效率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6、某同學畫出三幅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部分碳循環(huán)的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碳循環(huán)中只有生產者與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的傳遞是雙向的,所以三幅圖中生產者都是AB.圖1中C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C.圖2中E構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動的形式是有機物D.若使圖1、圖2、圖3完整表示碳循環(huán),需補充化石燃料燃燒產生CO27、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養(yǎng)豬場排出的污水輕度污染后可以隨水流逐漸凈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處采集了水樣進行分析;其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樣品1、樣品2、樣品3的取樣地點分別為乙、丙、丁B.樣品1中藻類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體中CO2濃度增加C.樣品2中溶解氧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需氧細菌大量繁殖和藻類植物減少D.樣品3的數據說明該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8、如圖表示某海域大黃魚種群數量與種群增長速率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點種群年齡組成為增長型,c點種群年齡組成為衰退型B.a點和c點對應的種群增長速率相同,所以種內斗爭程度相同C.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該海域大黃魚種群的K值約為2b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易于被捕食,則估計值偏大9、圖為池塘中某種魚的數量增長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b段為理想條件下的種群數量變化B.c點時種群的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C.死亡率逐漸增加直至與出生率相等D.改善生存條件可使K值提高10、生態(tài)策略是生物在種群水平上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策略。其中r對策生物通常個體小、壽命短、生殖力強但存活率低,親代對后代缺乏保護;K對策生物通常個體大、壽命長、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親代對后代有很好的保護。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K、r對策生物當年的種群數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量(Nt+1)之間的關系,虛線表示Nt+1=Nt,K對策物種的動態(tài)曲線有X和S兩個平衡點,r對策物種的曲線只有S一個平衡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r對策物種的S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即為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B.圖中K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一旦低于X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就會走向滅絕C.圖中r對策物種很難滅絕,在種群密度極低時也能迅速回升D.對于瀕危的K對策動物,其保護措施應以提高生殖力為主11、蝗蟲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主要害蟲之一;其繁殖能力強,卵一般產在土壤中,不易滅殺,幼蟲(又稱跳蝻)個體較小,成蟲個體較大,翅較為發(fā)達可進行遠距離遷移,下圖為某地爆發(fā)蝗災以后調查到的幼蟲和成蟲數量變化曲線,期間當地分別采取了藥物防治(噴灑農藥)和生物防治(引入鴨;蛙等天敵),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可以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蝗蟲卵的數量,用樣方法調查幼蟲數量,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成蟲數量B.t2~t3,時段蝗蟲成蟲數量減少可能是因為成蟲的大量遷出,而t4~t5時段蝗蟲成蟲數量減少可能是進行了藥物防治C.防治之前蝗蟲的環(huán)境容納量為X,防治之后蝗蟲的環(huán)境容納為YD.當地應該是在t7,時刻引入了蝗蟲的天敵12、將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mL培養(yǎng)液的錐形瓶中,培養(yǎng)并定時取樣計數。當酵母菌總數為a時,種群數量不再增加。關于該實驗中酵母菌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K值)及種群數量變化,分析不正確的是()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計數估算酵母菌數量B.該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為“S”型,數量為a/2時,種群增長最快C.若將酵母菌的接種量增加一倍,培養(yǎng)條件不變,則K值為2aD.若將培養(yǎng)液的量改為5mL,接種量與培養(yǎng)條件相同,則K值為a13、下列不符合生態(tài)工程基本原理的說法是()A.礦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恢復工程中,關鍵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構建和植被恢復B.超載放牧導致草地退化,主要違背自生原理C.城市生活垃圾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依據的是循環(huán)原理D.退耕還濕地和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是給人類提供游覽勝地14、一個繁殖周期后的種群數量可表示為該種群的補充量。某實驗水域中定期投入適量的飼料,其他因素穩(wěn)定。圖中曲線Ⅰ表示該實驗水域中某種水生動物的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的關系,曲線Ⅱ表示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可獲得最大持續(xù)捕撈量B.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C.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補充量與親體數量相等,種群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D.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非密度制約因素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5、人口增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包括:_______減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壞,水、礦產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加劇。16、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不是_______的,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_______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迅速喪失,生態(tài)系統(tǒng)就到了難以恢復的程度。17、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協調好_______的關系,還要加強立法、執(zhí)法和_______,反對_____________________開發(fā)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18、種間關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19、起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徑:_______20、能量在食物鏈中流動的形式:______21、生態(tài)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_____越多,對_____和_____的影響就越大。22、根據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23、荒漠分布在極度_________區(qū),地區(qū)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種_________,群落結構_________,生活在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4題,共16分)24、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的主體;不僅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閑游憩場所之一,而且與城市環(huán)境質量密切相關。科研人員針對北京城市公園土土壤重金屬對土壤真菌群落的影響展開了研究。
(1)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中的_____;在物質循環(huán)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對于環(huán)境變化和各種污染的響應敏感,被認為是生物指示因子。
(2)城市土壤質量與居民生活密不可分。下列對導致城市土壤中重金屬污染不斷累積的原因分析,正確的包括_________。
A.工業(yè)化污染排放B.廢棄物堆積.
C.汽車尾氣排放D.游客亂扔有害垃圾。
(3)從北京不同位置選取三個典型公園,每個公園選取6種常見喬木下的土壤進行取樣調查,對土壤重金屬鉛含量進行測量,并分析土壤真菌多樣性,結果如下表。月壇雙秀頤和園建成年代/年153019841750地理位置二環(huán)三環(huán)四環(huán)土壤鉛含量/(mg/kg)65.7535.4053.06.土壤真菌豐富度指數(S)605.96657.83645.61
①結果說明公園的建園時間及地理位置會影響土壤重金屬積累,依據為___________。土壤鉛含量沒有明顯的沿中心城區(qū)至外圍城區(qū)降低的空間分布,舉例說出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寫出2種)。
②結果顯示土壤重金屬鉛含量與真菌豐富度指數呈_______關系,說明_______,進而降低了_________。
(4)我國“土壤環(huán)境質量建議標準”鉛污染一級標準的限制值為35mg/kg,請向相關部們提出一項合理建議。_____25、某濕地生活著多種生物;其中部分生物與人之間的食物關系如圖,各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不斷進行著碳循環(huán),圖中箭頭表示生理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A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碳物質的來源有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生物的光合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化石燃料的燃燒。
(2)圖中B所利用的能量來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增加藻類的數量,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藻類與捕食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以增加魚的產量。
(4)在食物網中,若人的食物有1/4來自魚和蝦且來自兩者的比例相等,其他來自該食物網之外的植物,若人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藻類_____________kg。26、如圖表示某地區(qū)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人們通常將大豆和玉米實施套種,這是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農業(yè)生產模式,這種模式運用了____________原理。
(2)雞糞、豬糞可以進入沼氣池被利用,也可以作為農家肥被植物利用,在被植物利用時______(填“能”或“不能”)為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秸稈在沼氣池中處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這是因為____________。
(3)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yǎng)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yǎng)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yǎng)的人數將______。(填“增加”或“減少”)
(4)根據上圖,繪制出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______。27、筼筜湖位于廈門島西部;20世紀70年代,筼筜湖周邊各種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到湖里,導致水質惡化,魚蝦幾近絕跡,湖水散發(fā)著臭氣。進入21世紀,人們通過清挖湖底淤泥,沿湖修建駁岸;導流堤及環(huán)湖林蔭步行道等措施,改善了湖水水質,美化了湖區(qū)景觀?,F在的筼筜湖,湖水清澈、魚游蝦戲、白鷺翩飛,成為群眾喜愛的文化休閑旅游區(qū)。請回答:
(1)人們將各種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到湖里,增大了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積,即_____,導致該地生態(tài)壓力增大,水質惡化,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2)通過清挖湖底淤泥,沿湖修建駁岸,建立緩沖帶減少人類干擾,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tài)功能,這主要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_____原理。
(3)現在的筼筜湖,物種豐富,營養(yǎng)結構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穩(wěn)定性增強;文化休閑旅游區(qū)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價值,生物多樣性包括_____、物種多樣性、_____三個層次。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C【分析】【分析】
分析圖示可知,引入病毒之前,a→b年間;λ恒定不變,說明白蛾的種群數量增長為J型增長,引入病毒后,白蛾的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該病毒可抑制白蛾的數量增長。
【詳解】
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營寄生生活,由圖可知,引入病毒后,美國白蛾的數量減少,說明病毒和美國白蛾的種間關系是寄生,A正確;
B、由圖可知,a→b年間;美國白蛾種群增長的λ不變,即λ=2,B正確;
C、b→c年間;美國白蛾種群數量減少,種內斗爭減弱,C錯誤;
D;由圖可知;c年以后,美國白蛾種群數量先增后減,趨于相對穩(wěn)定,D正確。
故選C。2、C【分析】【分析】
碳中和是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詳解】
A、碳循環(huán)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間的循環(huán)過程,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的CO2可以被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所利用;A正確;
B、大氣中的CO2主要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因此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有助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氣中CO2濃度;有助于實現碳中和,B正確;
C、CO2的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的過程,C錯誤;
D;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都參與碳循環(huán)過程;如消費者加速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D正確。
故選C。3、B【分析】【分析】
估算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或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而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應隨機取樣。
【詳解】
A、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調查時應隨機取樣,A錯誤;
B;樣方法既可以用來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也可以調查植物類群的豐富度,B正確;
C;一般而言;樣方數越多,結果越接近真實值,但樣方數太多,調查時的工作量太大,故樣方數并不是越多越精確,從統(tǒng)計學上看,一定數量的樣方即可以保證統(tǒng)計結果的真實性。C錯誤;
D;調查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的動物種群密度,也可以用樣方法,D錯誤。
故選B。4、A【分析】【分析】
垂直結構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植物主要受陽光的影響,動物主要受食物和棲息空間的影響。水平結構是指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
【詳解】
A;動物的分布主要與食物種類和棲息環(huán)境有關;所以不同種昆蟲的分布高度可能與其食物來源有關,A正確;
B;高山上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種昆蟲的分布曲線;而不是種間關系的曲線,不能判斷出七者間存在捕食關系,B錯誤;
C;生活在同一垂直高度的昆蟲之間會為了爭奪資源和空間;存在競爭關系,C錯誤;
D;高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種昆蟲的分布是因為地形的起伏造成的水平結構;群落既有垂直結構也有水平結構,D錯誤。
故選A。5、D【分析】【分析】
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區(qū)域范圍內因地制宜應用生態(tài)農業(yè)技術,將多種農業(yè)生物生產進一步組裝為合理的生態(tài)農業(yè)系統(tǒng)。農業(yè)生態(tài)工程有效地運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生物種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種成分相互協調和促進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質和能量多層次多途徑利用和轉化的原理,從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tài)穩(wěn)定和持續(xù)高效率的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詳解】
A;施用有機肥通過微生物的分解;能為農作物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A正確;
B;“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遵循協調、循環(huán)、整體等基本原理;B正確;
C;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通過多層分級利用有機廢棄物中的物質,既充分利用有機物中的能量,又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因此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C正確:
D;“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模式能提高物質循環(huán)速率;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
故選D。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6、A【分析】【分析】
物質循環(huán)是指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從無機環(huán)境開始,經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又回到無機環(huán)境中,完成一個循環(huán)過程,其特點是物質循環(huán)是周而復始的,物質的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根據雙向箭頭可判斷出生產者和無機環(huán)境,分析圖可知:圖1中A為生產者,B為無機環(huán)境,D為分解者,C為消費者;圖2中A為生產者,C為無機環(huán)境,E為分解者,C;E為消費者;圖3中E為生產者,A為無機環(huán)境,C為分解者,FDB為消費者;
【詳解】
A;在碳循環(huán)過程中;生產者與大氣中二氧化碳庫之間的傳遞是雙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過呼吸作用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圖1~圖3中屬于生產者的是A.E,A錯誤;
B;圖1中C為消費者;其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B正確;
C;圖2中A為生產者;B和D為消費者,E是分解者,它們共同構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內部碳以有機物的形式流動,C正確;
D;上述三圖中均沒有涉及化石燃料燃燒過程;D正確。
故選A。7、C:D【分析】【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亦稱“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通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各營養(yǎng)級的傳遞,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學物質和合成農藥等,在生物體內逐步濃集增大的趨勢,隨著營養(yǎng)級的不斷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濃集程度也越高。
【詳解】
A;污水進入河流后;近污染源的水域藻類減少,需氧細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溶解氧被大量消耗;遠離污染源的水域藻類大量繁殖,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有機物減少,需氧細菌的數量下降,因而溶解氧的消耗量減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漸恢復,因此比較水中溶解氧可得出,樣品1、樣品2、樣品3的取樣地點分別為丙、乙、丁,A錯誤;
B;樣品1中藻類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體中N和P濃度增加;B錯誤;
C;樣品2中藻類減少;藻類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減少,然而需氧細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消耗大量氧氣,導致溶解氧大量減少,C正確;
D;樣品3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以及物質種類和濃度與甲地水樣中的相差不大;說明題示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D正確。
故選CD。
【點睛】8、C:D【分析】【分析】
由圖甲可知大黃魚種群以S型曲線增長,且b點對應該種群的K/2。
【詳解】
A;c點種群增長速率大于0;所以種群年齡組成為增長型,A錯誤;
B;c點比a點種群數量大;所以種內斗爭程度較高,B錯誤;
C、b點對應與種群的K/2,該海域大黃魚種群的K值為2b;C正確;
D;根據標志重捕法的公式;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志后重新捕獲數,可得若標記個體更易于被捕食,則第二次捕獲中被標志的個體數減小,故種群密度的估計值會偏大,D正確。
故選CD。9、B:C:D【分析】【分析】
圖示為種群數量增長的“S”型曲線;是在空間;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種群的增長模式,表現為種群增長速率先慢后快再變慢,K表示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詳解】
A、在空間、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生存壓力一直存在,ab段生存壓力較??;但不是理想條件下的種群數量變化,A錯誤;
B;c點時種群數量相對穩(wěn)定;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B正確;
C;隨著種群數量增加;死亡率逐漸增加,c點時種群數量相對穩(wěn)定,死亡率與出生率相等,C正確;
D;環(huán)境容納量決定于空間、資源情況;改善生存條件可使K值提高,D正確。
故選BCD。
【點睛】10、A:B:C【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由圖分析可知,K對策物種的動態(tài)曲線有兩個平衡點,即穩(wěn)定平衡點S和滅絕點X,當種群數量高于X時,種群數量可以回升到S,因此種群通常能穩(wěn)定在一定數量水平上,該數量水平被稱為K值。但種群數量一旦低于X就會走向滅絕。r對策物種的曲線特點是只有一個穩(wěn)定平衡點S而沒有滅絕點;種群密度極低時也能迅速回升,最終形成S型增長曲線。
【詳解】
A、圖中虛線表示Nt+1=Nt,S點時種群數量保持穩(wěn)定。據圖可知,當圖中r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低于S點時;種群密度能很快增加到S平衡點,當種群數量高于S點時,種群密度能很快降低到S平衡點,S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即為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A正確;
B;據圖可知;K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一旦低于X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種群數量會減少到0,種群就會走向滅絕,B正確;
C、據圖可知,r對策物種的曲線特點是只有一個穩(wěn)定平衡點S而沒有滅絕點;種群密度極低時也能迅速回升,很難滅絕,C正確;
D;對于瀕危的K對策動物;其保護措施應以提高環(huán)境容納量為主,避免其種群數量低于X點對應的種群數量,D錯誤。
故選ABC。11、A:B:D【分析】【分析】
分析曲線可知;蝗蟲的種群數量初期呈“S”型增長,后期種群數量受氣候等條件的影響,出現上升;下降和波動。
【詳解】
A、蝗蟲的卵產在土壤中,所以可以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幼蟲運動能力較弱,所以可以用樣方法調查,成蟲體積大、運動能力強,所以用標志重捕法調查,A正確;
B、t2時刻,蝗蟲成蟲數量減少,但幼蟲數量沒有明顯減少,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成蟲發(fā)生了遷出,t4時刻蝗蟲的成蟲和幼蟲都顯著減少,且在t6時刻又基本恢復原來數量,說明t4時刻應該是進行了藥物防治,B正確;
C、X和Y是防治前后蝗蟲幼蟲數量能維持的最大值,而不是蝗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C錯誤;
D、t7時刻,蝗蟲的成蟲和幼蟲數量都顯著減少,且在較低的水平重新達到新的穩(wěn)定狀態(tài),說明在t7時刻引入了天敵,D正確。
故選ABD。12、C:D【分析】【分析】
1;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包括S型和J型;其中J型曲線種群數量不斷增加,沒有最大值,而題干中酵母菌總數達到a時,種群數量不再增加,說明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為S型,當種群數量為a/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2、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又稱為K值。同一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環(huán)境遭受破壞,K值會下降;當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改善,K值會上升。
【詳解】
A;估算酵母菌數量可用抽樣檢測法;即取少量菌液用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計數估算酵母菌數量,A正確;
B;由題意可知;酵母菌總數達到a時,種群數量不再增加,說明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為S型,當種群數量為a/2時,種群增長最快,B正確;
C;K值與環(huán)境條件有關;酵母菌的K值與酵母菌的接種量沒關系,因此培養(yǎng)條件不變,K值也不變,仍為a,C錯誤;
D;若將培養(yǎng)液的量改為5mL;酵母菌生長所需營養(yǎng)物質減少,接種量與培養(yǎng)條件相同,則K值小于a,D錯誤。
故選CD。13、B:D【分析】【分析】
生態(tài)工程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組織;自我調節(jié)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huán)、自生等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
1;自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獨特的結構與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這些生物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特別是種間關系)進行自組織,實現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形成有序的整體。
2;遵循整體原理;首先要遵從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規(guī)律,各組分之間要有適當的比例,不同組分之間應構成有序的結構,通過改變和優(yōu)化結構,達到改善系統(tǒng)功能的目的。其次,人類處在一個社會一經濟-自然復合而成的巨大系統(tǒng)中。進行生態(tài)工程建設時,不僅要考慮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更要考慮經濟和社會等系統(tǒng)的影響力。
【詳解】
A;礦區(qū)的土壤條件被嚴重破壞;因此礦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恢復工程中,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鍵是植被的恢復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不符合題意;
B;超載放牧;生物數量超過環(huán)境承載力(環(huán)境容納量)的限度,導致草地退化,主要違背協調原理,B符合題意;
C;城市生活垃圾實現廢物資源化;使得物質能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往復,分層分級利用,依據的是循環(huán)原理,C不符合題意;
D;退耕還濕地和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D符合題意。
故選BD。14、B:C【分析】【分析】
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被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
【詳解】
A;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該種群的補充量等于親本數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據種群的增長率變化可知,捕撈后種群數量處于K/2時獲得最大持續(xù)捕撈量,A錯誤;
B;種群數量處于K/2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即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B正確;
C;由圖可知;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補充量與親體數量相等,達到K值,種群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C正確;
D;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密度制約因素,D錯誤。
故選BC。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5、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16、略
【解析】①.無限②.一定限度。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宣傳教育盲目地、掠奪式地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競爭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食物鏈和食物網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化學能21、略
【分析】【詳解】
一般用生態(tài)足跡來測算經濟發(fā)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代價。生態(tài)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tài)和環(huán)境的影響就越大?!窘馕觥抠Y源生態(tài)環(huán)境22、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時間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的集合。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以下問題:群落的范圍和邊界;群落的物種組成,優(yōu)勢物種,空間結構,種間關系,生態(tài)位及群落的演替等。
【詳解】
觀察一個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物種組成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決定群落性質最重要的因素。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的類型。解題關鍵是要明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與種群水平上研究的不同,進一步掌握群落在外貌和物種組成上的差異?!窘馕觥竣?外貌②.物種組成23、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強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喬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為主組成的稀疏不郁閉的群落。從植被的角度來說,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區(qū)的地帶性植被類型。荒漠氣候具有以下特點:①終年少雨或無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為陣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氣溫、地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多晴天,日照時間長。③風沙活動頻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礫易被吹揚,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較充足地區(qū)會出現綠洲,具有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利于生活與生產。
【詳解】
荒漠分布在極度干旱區(qū);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勻,荒漠里物種少,群落結構非常簡單,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屬植物;駱駝刺屬植物等,動物主要是爬行類、嚙齒目、鳥類和蝗蟲等。它們以獨特的生存方式適應缺乏水分的環(huán)境。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荒漠群落的結構、物種組成和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解題關鍵是掌握群落的類型受水分、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還要明確生活在某一地區(qū)的物種能夠形成群落,是因為它們都能適應所處的非生物環(huán)境?!窘馕觥竣?干旱②.少③.不均勻④.少⑤.簡單⑥.耐旱四、綜合題(共4題,共16分)24、略
【分析】【分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huán)境);
(2)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還有藍藻;光合細菌以及少數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細菌;
(3)消費者:主要是動物;還有少數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還有少數動物,如蚯蚓;屎殼郎等。
【詳解】
(1)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在物質循環(huán)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對于環(huán)境變化和各種污染的響應敏感,被認為是生物指示因子。
(2)A;工業(yè)化污染排放會導致城市土壤中重金屬污染不斷累積;A正確;
B;廢棄物堆積會導致城市土壤中重金屬污染不斷累積;B正確;
C;汽車尾氣排放會導致城市土壤中重金屬污染不斷累積;,C正確;
D;游客亂扔有害垃圾會導致城市土壤中重金屬污染不斷累積;D正確。
故選ABCD。
(3)①分析表格數據可知,三個城市公園中喬木下土壤重金屬鉛的含量存在差異,為月壇>頤和園>雙秀公園;說明公園的建園時間及地理位置會影響土壤重金屬積累。由于受到到其他更為復雜的因素影響,如人類活動角度;人類活動強度、頻度和時間累積效應等;實驗方法角度:取樣方法導致的差異,是常見喬木下進行取樣而沒有隨機取樣等;選取的公園數量較少;沒有調查所有種類的重金屬土壤鉛含量,故沒有明顯的沿中心城區(qū)至外圍城區(qū)降低的空間分布。
②結果顯示土壤重金屬鉛含量與真菌豐富度指數呈負相關;說明重金屬鉛污染程度加深會導致土壤真菌多樣性降低,進而降低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降低了抵抗力穩(wěn)定性。
(4)為降低土壤鉛含量;可以加強城市公園土壤質量管理;加強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力度;種植能吸收重金屬鉛的植物;篩選利于重金屬溶解的微生物引入公園土壤等。
【點睛】
本題考查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生物多樣性及環(huán)境污染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準確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內在聯系的能力。.【解析】①.分解者②.ABCD③.三個城市公園中喬木下土壤重金屬鉛的含量存在差異,為月壇>頤和園>雙秀公園④.受到到其他更為復雜的因素影響,如人類活動角度∶人類活動強度、頻度和時間累積效應等;實驗方法角度∶取樣方法導致的差異,是常見喬木下進行取樣而沒有隨機取樣等;選取的公園數量較少;沒有調查所有種類的重金屬⑤.負相關⑥.重金屬鉛污染程度加深會導致土壤真菌多樣性降低⑦.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抵抗力穩(wěn)定性⑧.加強城市公園土壤質量管理;加強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力度;種植能吸收重金屬鉛的植物;篩選利于重金屬溶解的微生物引入公園土壤等25、略
【分析】【分析】
圖示為碳循環(huán)的示意圖;A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B是分解者,圖示存在兩條食物鏈,藻類→浮游動物→魚→人,藻類→蝦→人。
【詳解】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生物的光合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化石燃料的燃燒。
(1)根據分析,A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其來源有各種生物(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進行的呼吸作用,也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燒,生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不是其來源。
故選①③④。
(2)B是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來源有藻類的殘枝敗葉;遺體和動物的遺體糞便。
(3)能量傳遞效率在營養(yǎng)級之間為10-20%;不能通過提高藻類的數量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證管理流程》課件
- 《少兒青春期教育》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集粹選集人員管理
- 《電化學局部腐蝕》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合并匯編【員工管理篇】
- 單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職工管理篇
- 單位管理制度范例匯編員工管理篇
- 單位管理制度呈現匯編【人力資源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呈現大全員工管理篇十篇
- 2024班級安全教育工作總結范文(30篇)
- MIL-STD-1916抽樣計劃表(抽樣數)大
- 2024年廣東省中考數學試卷附答案
- 包裝-存儲-運輸管理制度
- 繽紛天地美食街運營方案
- MOOC 通信原理-南京郵電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專題01 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原卷版)
- 知識圖譜API數據質量評估方法
- MOOC 電機與拖動-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寧波永耀供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山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網絡基礎期末沖刺卷及答案
- 工程圖學(吉林聯盟)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