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雙版納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1頁
云南省西雙版納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2頁
云南省西雙版納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3頁
云南省西雙版納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4頁
云南省西雙版納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云南省西雙版納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8分。1.2022年2月8日,在中國北京冬奧會上,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項目,中國選手谷愛凌拿到了一枚寶貴的金牌。這不僅是她本人的首枚奧運金牌,更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雪上項目的首金。自由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賽中比賽場地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助滑區(qū)、弧形過渡區(qū)、著陸區(qū)、減速區(qū)等組成。若將運動員看做質(zhì)點,且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在助滑區(qū)加速下滑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

B.運動員在跳離弧形過渡區(qū)至著陸區(qū)之前的過程中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C.運動員在弧形過渡區(qū)運動過程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

D.運動員在減速區(qū)減速過程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2.兩輛汽車A、B沿同一條直線同向運動,B車在前面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剎車開始時兩車相距x=30m,后面的汽車A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的速度圖像如圖所示,則(

)

A.t=1s時A、B車相遇 B.0~1s的過程中,兩車距離在減小

C.t=5s時A、B3.如圖所示,“”形框架由光滑的豎直桿和粗糙的水平桿組成。L1、L2為不可伸長的輕繩,P、Q是兩個可看作質(zhì)點的小球。輕繩L1的左端A套在豎直桿上,可沿桿自由移動。小球P穿在水平桿上,在桿的B點位置靜止不動?,F(xiàn)把小球P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兩小球仍處于靜止狀態(tài)。與移動前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輕繩L1的拉力不變 B.輕繩L2的拉力變大

C.水平桿對小球P的支持力變小 D.水平桿對小球4.如圖所示,水平面上放有三個木塊A、B、C,質(zhì)量均為m=1kg,A、C與地面間的接觸面光滑,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A、B之間用輕彈簧相連,B、C之間用輕繩相連.現(xiàn)在給C一個水平向右的大小為4N的拉力F,使A、B、C三個木塊一起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某一時刻撤去拉力F,則撤去力F的瞬間,輕繩中的張力A.0 B.1N C.2N 5.如圖所示,電梯的頂部掛一個彈簧秤,秤下端掛了一個重物,電梯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12N,在某時刻電梯中的人觀察到彈簧秤的示數(shù)變?yōu)?8N。關于電梯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mA.電梯可能向上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0m/s2

B.電梯可能向下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0m/s2

6.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Q上表面水平,質(zhì)量為m的物體P放在Q上,一起沿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滑動,到最高點后又沿斜面一同下滑,在整個過程中斜面始終靜止。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Q對P的支持力大小始終為mg

B.Q對P的摩擦力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

C.Q對P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終垂直斜面向上

D.斜面對物體Q的作用力的大小始終為7.如圖所示,A、B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但并不黏合、放置在水平面上,水平面與物體間的摩擦力可忽略,兩物體的質(zhì)量mA=4kg,mB=6kg。從t=0開始,推力FA和拉力FB分別作用A、BA.t=1s時,A、B間的相互作用力為6N

B.t=1s時,A的加速度為1m/s2

C.t=3s時,A二、多選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8.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斜面體ABC靜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AB面粗糙,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AB面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勻速運動至斜面底端,斜面體始終保持靜止,重力加速度為g,則在此過程中(

)A.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斜面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0

C.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等于(M+m)9.如圖所示,a、b兩物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m1、m2,由輕質(zhì)彈簧相連。當用恒力F豎直向上拉著a,使a、b一起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彈簧伸長量為x1,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1;當用大小仍為F的恒力沿斜面向上拉著a,使a、b一起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彈簧伸長量為x2,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2。已知斜面的傾角為θA.x1=x2 B.x1>10.某物體沿著一條直線做勻減速運動,依次經(jīng)過A、B、C三點,最終停止在D點。A、B之間的距離為s0,B、C之間的距離為23s0,物體通過AB與BC兩段距離所用時間都為tA.B點的速度大小是5s06t0 B.由C到D的時間是3t02

C.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是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4分。11.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彈簧彈力F和長度L的關系,把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橫桿上,記錄彈簧自由下垂時下端所到達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彈簧下端懸掛不同質(zhì)量的鉤碼,記錄每一次懸掛鉤碼的質(zhì)量和彈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實驗中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jié)論。

(1(2)以彈簧受到的彈力F為縱軸、彈簧長度L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依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F?L圖像,如圖2所示。由圖像可知:彈簧自由下垂時的長度L0=_____(3)12.如圖1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圖.圖中A為小車,B為裝有砝碼的小桶,C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通過紙帶與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相連,計時器接50HZ交流電.小車的質(zhì)量為m1,小桶(及砝碼)的質(zhì)量為m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2應遠大于m1

D.在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系時,應作a?1m1圖象

(2)實驗時,某同學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他得到的a?F圖象可能是圖2中的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13.如圖所示,有一足夠長的粗糙斜面,傾角θ=37°,一滑塊以初速度v0=10m/s從底端A點滑上斜面,滑至B點后又返回到A點,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g取10m/s2,14.如圖所示,某段時間內(nèi)小朋友和風箏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此時風箏平面與水平面夾角為30°,輕質(zhì)細線與風箏的夾角為θ=60°,風箏的質(zhì)量為m=1?kg,該小朋友的質(zhì)量為(1(2(3)15.如圖a,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木板A,在A上放置物塊B,A和B的質(zhì)量均為m=1kg,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t=0時刻起,對A施加沿水平方向的力,A和B由靜止開始運動,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B相對于A的速度用vBA=?vB??vA表示,其中vA和v?B分別為A和B相對水平面的速度。在0~2s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C9.【答案】AD10.【答案】AB11.【答案】(1)根據(jù)平衡條件,鉤碼靜止時所受重力大小等于彈簧彈力大?。?/p>

(2)10.0;40;

12.【答案】AD;丙;0.5013.【答案】解:(1)設滑塊質(zhì)量為m,上滑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37°+μmgcos37°=ma

所以,a=(sin37°+μcos37°)g=(0.6+0.5×0.8)×10m/s214.【答案】解:(1)對風箏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將所有的力沿風箏方向和垂直于風箏平面方向進行正交分解,則沿風箏方向有:FTcos60°=mgsin30°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T15.【答案】解:(1)由圖(b)可知,在0~1.5s內(nèi),B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