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_第1頁
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_第2頁
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_第3頁
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_第4頁
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

專題:文言文閱讀

1.文言文閱讀。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真州之南,河陽

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寒,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

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劫海之尾,隱土

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

焉O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

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河?“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

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河南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

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

無隴斷焉。

(選自《列子?湯問》)

(1)下列句子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懲/山北之塞B.投諸/渤海之尾

C.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D.而/山不加增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文中多處使用對比手法,請找出一例進行賞析。

(4)閱讀鏈接材料,完成相關任務。

(材料一)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

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jīng)》)

(材料二)

又北二百里,日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

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毀。是炎帝之少女,

名日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

以埋于東海。

(《山海經(jīng)》)

(任務一)選出與下列句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①夸父與日逐走()

A.走投無路B.不脛而走

②其狀如烏,文首()

A.粗通文墨B.文身斷發(fā)

(任務二)有人說,愚公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請

結合文章和兩則鏈接材料,說說愚公精神的具體內(nèi)涵:

2.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

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啜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

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

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

沾裳?!?/p>

(酈道元《三峽》)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春冬之時/已而之細柳營

B.有時朝發(fā)白帝/征于色,發(fā)于聲

C.雖乘奔御風/猛浪若奔

D.故漁者歌曰/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2)把“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第四段渲染了一種恬靜、暢快、明朗的氣氛。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正面描寫了山的高聳。

C.第三段“怪柏”“懸泉”“瀑布”,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D.作者抓住三峽夏及春冬三個季節(jié)的景物特點,寫出了三峽

的美。

課內(nèi)文言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舜發(fā)于味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

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

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孟子是時期家

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與“空乏其身”中“空乏”用法相同的

一項是()

A.箕畚運于渤海之尾B.富貴不能淫C.委而去之D.故天

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5.下列各項對選文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開篇所寫的六個人都具有“貧賤不能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B.孟子認為一個人成才客觀因素起的作用比主觀因素大。

C.此文主旨就是告訴我們既要立足長遠又要腳踏實地。

D.為了讓國家長治久安就應該多樹敵,給國家一個緊迫感。

6.天將降大任之前會從哪幾個方面對人才給予磨礪?這樣的

磨礪有什么好處?

7.“憂患”是每個人的成功的必要秘笈嗎?結合選文談談你

對“憂患”和個人成功的關系的認識。

(古文閱讀)

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魚處。重巖疊嶂,隱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奧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

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旦清倒影。絕喉多生怪柏,懸泉瀑

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遹引凄異,空谷

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

沾裳!”

8.解釋下列語句中畫橫線實詞的含義:

(1)沿邂阻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屬引凄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略無闕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選出下列畫橫線虛詞“之”與“春冬之時”中“之”用法

和意思相同的一項()

A.何陋三有B.故時有物外之趣

C.是吾劍之所從墜D.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10.下面一段文字是對我國享有盛名的“三峽景觀”的描繪,

其中搭配和銜接不恰當?shù)囊痪涫?)

A.有人說,三峽像一軸展不盡的山水畫卷。

B.也有人說,三峽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長廊。

C.依我們看,三峽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

D.它由“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這三個具有各自不同旋

律、節(jié)奏優(yōu)美的畫面組成。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

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

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

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許:左右,表示約數(shù)

B.負勢競上,互相軒邈邈:遠,此處用作動詞

C.蟬則千轉(zhuǎn)不窮轉(zhuǎn):通“喈”,鳥鳴,此處指蟬鳴

D.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叫

1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自非亭午夜分

B.蟬則千轉(zhuǎn)不窮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C.鶯飛戾天者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好鳥相鳴相委而去

14.文中畫線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譯文:夾著江水的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蒼翠的樹,透出

一派寒意。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文: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浪濤像是在飛奔。

C.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譯文:那些忙于俗事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也會

流連忘返。

D.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譯文: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是在臼天,也仍顯得

昏暗。

15.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駢體文,以寫景為主,兼有抒情。第一段總說

富陽到桐廬的山水之美,天下獨絕;后兩段分寫富春江的“異水”

“奇山”。

B.第二段寫水之異。作者行舟觀景,既有俯視,又有平視;

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cè)面烘托;既有靜態(tài)描寫,又有動態(tài)描寫,

突出水之清,水之深,以及水之變換。

C.第三段寫山之奇。分別寫了山本身和山上的景物。在寫山

本身時,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山,化動為靜,把群山寫活了;

在寫山中景物時用各種聲音來反襯山中的寂靜。

D.“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既是

作者觀景的感受,也自述心志,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林泉,享受美景

的愿望。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各題。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教舉于海,百里莫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

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

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16.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舉于市舉一反三舉足輕重輕舉妄動

B.人恒過過目不忘悔過自新言過其實

C.衡于慮不足為慮深思熟慮處心積慮

D.征于色聲色俱厲眉飛色舞喜形于色

17.把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

哪些條件?

19.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請你根據(jù)上文和下面兩則“鏈接

材料”,簡要說明這樣的認識在唐太宗,勾踐身上分別是如何體

現(xiàn)的。

(鏈接材料一)

上①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②孰難?”房玄齡日:“草昧之初③,

與解雄并起角力④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

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亍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

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

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⑤,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

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日:“陛下

及此言,四海之福也?!?/p>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注釋)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已有的業(yè)績。③草

昧之初:指國家草創(chuàng)秩序未定草昧,此指開創(chuàng)國家。④角力:用

武力爭斗。⑤忽:不注意,不重視。

(鏈接材料二)

越王句踐①反國,乃苦身焦思②,置膽③于坐,坐臥即仰膽,飲

食亦嘗膽也。女忘會稽之恥邪?”(終滅吳)

(節(jié)選自《史記》)

(注釋)①句踐: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于公元前494年

被吳王夫差大敗于會稽,被放回國后,臥薪嘗膽,于公元前473

年滅掉吳國。②焦思:焦慮思考。③膽:膽囊,膽行。

閱讀《愚公移山》(節(jié)選),完成下面小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寒,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

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

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齒匕,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

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

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2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意義。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2.文中形成鮮明對比;并主要運用描寫來

表現(xiàn)情節(jié)內(nèi)容,塑造人物形象。

23.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話故事中,還有哪些與《愚

公移山》的意義相同?請寫出故事的題目。

24.讀完這則故事后,有人認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

有人認為愚公確實很愚,而智叟才是有頭腦的人。對此,你是如

何看待的?請寫出你的真實想法。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成理。

二、對比閱讀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

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

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

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孟子?公孫丑下》)

(乙)

孟子曰:“桀、紂①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

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②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③。民之

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擴④也?!?/p>

(《孟子?離婁上》)

注釋:①指夏桀、商紂,古代的暴君。②與:同“為”,替

的意思。③爾也:而已。④蚌(kuang):原野

25.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所惡勿施爾也()

(4)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

26.翻譯下列句子。

(1)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2)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蚌也。

27.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

文的中心觀點是“得民者得天下”。

B.甲文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

寫地理條件雖優(yōu)越而守城失利,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

C.甲文最后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則“戰(zhàn)

必勝”(相當于乙文的“得天下”)。

D.甲文所論述的的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與乙文的“其心(民心)”相同。

28.甲文說“得道者多助”,乙文說“得天下有道”,這兩

個“道”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

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

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

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世言晉王①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遺恨,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

則遣從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

旋而納之。方其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及仇雒④已滅,天下已定,則專寵伶官,沉溺聲色,朝政皆廢。

終至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不知所歸,何其衰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注釋)①晉王:即李克用,因幫助唐朝鎮(zhèn)壓黃巢起義有功

封為晉王。后面“莊宗”為其子,稱帝后沉溺聲色,終被伶官叛

亂所殺。②從事:一般屬官。③少牢:古代祭祀月牲畜,用羊、

豬各一頭叫少牢。④仇儺:仇敵。

29.給下面句子劃分停頓。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斷一處)

30.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苦其心志

(2)曾益其所不能

(3)負而前驅(qū)

(4)朝政皆廢

31.翻譯下面的語句。

(1)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2.(甲)(乙)兩文闡述了一個共同的道理,請結合文章

內(nèi)容說說是怎樣的道理?

33.乙文運用對比寫法來揭示道理,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闡

述對比手法的運用。

34.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問題。

(甲)

趙將馬服君趙奢①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②使括

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蓖跞眨?/p>

,,何以③?”曰:“始妾事④其父,父時為將,身⑤所奉飯者以十數(shù),

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

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

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

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zhí)心各異。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

吾計已決矣?!崩冈唬骸巴踅K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坐⑥

乎?”王日:“不也?!崩刃?,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

括死軍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趙將括母》)

(注釋)①馬服君趙奢:趙奢。戰(zhàn)國時趙國大將?!榜R服君”

是他的封號。②孝成王:趙國的國君。③何以:即“以何”。為

什么。④事:侍奉。⑤身:親自。⑥隨坐:受到連株。

(乙)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p>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其將軍矣!曩者

霸上、棘門軍,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

稱善者久之。

(司馬遷《周亞夫軍細柳》)

(1)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

故卒不加誅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

②括既行

③介胄之士不拜

④改容式車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毋置之,吾計已決矣。

②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4)閱讀(甲)文,概括趙奢與趙括為人的不同之處。

(5)(甲)(乙)兩部分文字分別刻畫了趙括母親和周亞夫

怎樣的形象?請簡要概括。

35.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自非亭

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其

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良多趣味。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

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

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

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侨?,天宇晴霽③,惟神女峰上有白

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

(注釋)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②太、華、

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③翳:遮蓋,這里指云。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絕

②或王命急宣

③謁妙用真人祠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

(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選自《水經(jīng)注校證》卷三十四。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

以《水經(jīng)》為綱,廣為補充發(fā)展,自成《水經(jīng)注》。

B.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

C.乙文寫的是陸游登上巫山沿著山路欣賞巫山的奇異景象。

D.甲乙兩文都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山的“高”。

(4)唐代詩人元稹寫過“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乙文中哪句話能表達這句詩的意思?請寫出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

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

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

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

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

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節(jié)選)]

(乙)

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口中,未成,棄

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p>

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3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

①年且九十()

②寒暑易節(jié)()

③雜然相許()

④甚矣,汝之不惠()

37.翻譯下面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38.(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

的是“”(用原文回答)

39.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為,

o李白勤學苦讀,終成“

40.實現(xiàn)中國夢,任重而道遠。從選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

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yǎng)?

41.文言文閱讀。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寒,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

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

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部,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

焉O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

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

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

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

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

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志,顧②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

注釋:①鄙,邊境。②顧,表轉(zhuǎn)折的副詞。

(1)請幫小鵬制作一張文言文知識積累卡片。

序號詞例句詞義

①懲懲山北之塞

②反始一反焉

③荷荷擔者三夫

④之吾欲之南海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①叩石墾壤,箕畚運于

渤海之尾。

②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你和小鵬對兩文進行了討論,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段中寫鄰居的小男孩“跳往助之”,是為了表明愚公

移山的行為受到了眾人的擁護和支持。

B.甲乙兩文段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段將妻子和愚公進行對

比,乙文段將貧僧和富僧進行對比。

C.乙文段中畫線句子的節(jié)奏劃分應該是“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

而下”。

D.甲乙兩文都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

強毅力。

(4)甲文中的愚公和乙文中的貧僧有什么共同之處?請結合

生活實際,圍繞其中一點談談你受到的啟示。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

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

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

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①而新之,時相與

登覽,放意肆志焉……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

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②園疏③,取池魚,釀秫

酒④,渝⑤脫粟⑥而食之曰:樂哉游樂!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日:“超

然“,以見予之所往而無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節(jié)選自蘇軾《超然臺記》)

(注)①葺(qi):修整。②擷(xi6):采摘。③疏:通“蔬”。

④秫(shU)酒:用粘高粱釀的酒。⑤渝(yue):這里是煮的意

思。⑥脫粟:糙米。

42.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畫一處)

因城以為臺者舊矣

43.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以見予之所往而無不樂者”

中的“之”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雨雪之朝B.渝脫粟而食之

C.文帝之后六年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4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時相與登覽。

45.(甲)(乙)兩文分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

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子未學

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

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富貴不能淫》)

(乙)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

袂①輯屣②,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

謝③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④!其嗟也可去其謝

也可食。”

(注釋)①蒙袂(m圖):用衣袖蒙著臉。②袂:袖子。輯

(ji)屐(ju):身體邁不開步子的樣子。③謝:道歉。④微與(y

u):非,不是,這里指無須的意思。

4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豈不誠大丈夫哉誠:真正,確實

B.丈夫之冠也冠:帽子

C.與民由之由:遵從

D.是焉得為大丈夫乎焉:怎么,哪里

4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A.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B.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C.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D.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48.下列對(甲)(乙)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妾婦之道”的本質(zhì)是順從,“大丈夫之道”的本質(zhì)是對

內(nèi)心“仁禮義”的堅守。

B.否定了景春之后,孟子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標

準。

C.曾子并不贊成“餓者”決絕的行為。

D.(乙)文中“餓者”不接受"嗟來之食”的行為應證了(甲)

文中說的“富貴不能淫”。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回答問題。

(甲)

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程志,與民由之;

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謂大丈夫。”

——(選自孟子《富貴不能淫》)

(乙)

齊大饑。黔敖①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

屣②,貿(mào)貿(mào)然③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④!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亍斯也!“從而

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日:“微與!其嗟也,可去。其

謝也,可食?!?/p>

(選自《禮記?檀下》)

(注釋)①黔敖:春秋時期齊國的貴族。②蒙袂輯屐:蒙袂,

用衣袖遮著臉。輯屣,身體沉重邁不開步子的樣子。③貿(mào)貿(mào)然: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④嗟:語氣詞,喂。

49.(甲)文選自《孟子》。孟子,名—(人名),戰(zhàn)國

時期思想家,一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50.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②以順為正者()

③黔敖左奉食()

④從而謝焉()

5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52.(甲)文中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

有何不同?

53.(乙)文中曾子“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這個

觀點,與(甲)文中孟子“貧賤不能移”的觀點是否矛盾?請簡

要說明理由。

54.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一)

舞發(fā)于味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經(jīng)天將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握

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魚,發(fā)

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

于是論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于縹組①。乃喟

然而嘆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

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

伯拘爰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

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

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

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庇谑亲涫鎏仗脾谝詠?,至于麟止③,

自黃帝始。

(選自司馬遷《太史公自序》)

(注)①緣細(leixie):監(jiān)獄。②陶唐:即唐堯。③至于麟

止:漢武帝元特元年,獵獲白麟一只,《史記》記事即止于此年。

(1)下列各組句子中,畫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舜發(fā)于吠畝之中有時朝嵬白帝

B.行撥亂其所為入則無法家挑士

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D.征于魚,發(fā)于聲,而后喻草魚入簾青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能否將語段(一)中兩個段落的內(nèi)容互換位置?為什么?

(4)請結合語段(一)(二)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排比在兩語

段中的表達效果。

55.閱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以下各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

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

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

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O

A.天時不如地利與時俱進

B.地利不如人和風和日麗

C.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出奇制勝

D.池非不深也池魚堂燕

(2)依據(jù)全文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甲)只要有規(guī)定的邊疆界線,有險要的山河,有強大的武

力,就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鞏固國防,威懾天下。

(乙)使人們定居下來保證他們不遷徙,靠劃定邊界是不行

的;鞏固國防靠山河的險峻是不行的;威懾天下靠武力強大是不

行的。

(3)結合上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簡要說明這兩段文字

共同體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

(鏈接材料)

勾踐①說于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

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于

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

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瞧渖碇N則不食,非其夫人

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妝于國,民俱有三年之食。國之父兄請日:

“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jié)矣,詩報之?!薄?/p>

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

君也,而可無死乎⑤?”是故敗吳于囿⑥,又敗之于沒⑦,又郊敗之。

(選自《國語?勾踐滅吳》)

注:①[勾踐]春秋時期越國國君。他曾被吳王夫差打敗。②[更]

改正。③[節(jié)]節(jié)制。④[勸]勉勵。⑤[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誰

有我們這么好的國君啊,能不為他拼死作戰(zhàn)嗎?⑥[囿]古地名。

⑦[沒]古地名。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日:'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

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

夫。”

(選自《孟子?富貴不能淫》)

[乙]

豫讓①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聲名烈烈,

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

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觀其漆身吞炭③,謂其友曰:“凡

吾所為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敝^非

忠可乎?及觀斬衣三躍④,襄子責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獨死于智伯,

讓應曰:“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故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土待

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奔创硕?,讓有余憾矣。

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士也。當伯請地無

厭之日,縱欲荒暴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

旦"諸侯大夫,各安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

地于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

必爭,爭必?。或湵匕?,傲必亡?!闭伹袘└?,諫不從,再諫之,

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于是日。若然,

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于斬衣而死乎?

(選自方孝孺《豫讓論》,有改動)

[注釋]①豫讓:戰(zhàn)國時晉國人。最初投于晉國貴族范氏、中

行氏門下,因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門下,智伯對他十分器重。

后來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曾兩次計劃為智伯報仇,均未成功。

②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